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是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领域。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涵盖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
贸易政策、贸易障碍等方面的分析和解释。

而国际贸易实
务则是以实际的贸易活动为基础,研究贸易的实际操作和
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

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要
素禀赋理论等。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该专注于
生产自身具备相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来互相补充。

绝对优势理论则认为,一个国家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拥有
绝对优势,应该专注于该商品的生产和出口。

要素禀赋理
论认为,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分配不均,贸易可以使资源
得以最优配置。

国际贸易实务涉及到贸易的各个环节和动态变化,包括市
场开拓、贸易协定、关税制度、汇率变动、物流、海关手
续和国际贸易融资等。

此外,还需要关注国际贸易的相关
政策、规范和争端解决机制等。

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相互补充,理论为实务提供了理论指
导和分析框架,实务则为理论提供了实证数据和实践案例。

通过研究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国
际贸易中的问题,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 )可以分析出一国国际贸易实际规模的变化情况和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浮动状况及其贸易条件的好坏。

A.贸易值;B.贸易量;C.贸易值和贸易量;D.贸易额2.单因素贸易条件是在净贸易条件的基础上,考虑( )A.出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B.进口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C.出口商品贸易增加或减少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D.进口商品贸易增加或减少后对贸易条件的影响;3.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而言是( )A.过境贸易;B.转口贸易;C.直接贸易;D.间接贸易4.大卫·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是( )A.各国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B.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C.各国间商品价格不同;D.各国间要素价格不同5.按“两优取重,两劣取轻”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 )提出的。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俄林6.中国生产手表需要8个劳动日,生产自行车需要9个劳动日;印度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需要12和10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中国应生产和出口手表;B.中国应生产和出口自行车;C.印度应生产和出口手表;D.印度应生产和出口自行车7.俄林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的依据是( )A.绝对成本差异;B.相对成本差异;C.要素禀赋相对差异;D.规模经济递增8.俄林认为各国所生产的同样产品的( )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基础或直接原因。

A.价格相对差;B.价格绝对差;C.价值相对差;D.价值绝对差9.在2×2×1的李嘉图模型中,假设食品与衣服的价格分别为:C LC C p a w =,F LF F p a w =。

在自由贸易中,本国出口食品,则食品的相对价格/F C p p (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之比率/LF LC a a 。

A.大于B.小于C.等于D.无法确定10.依照赫克谢尔-俄林模型,如果衣服的相对价格(/C F p p )因贸易而增加,必定会使劳动的相对工资(W /R )(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一、课程简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集理论、实践、政策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体系,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政策和措施,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内容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介绍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2.国际贸易理论:讲解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新理论等。

3.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分析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贸易救济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4.国际贸易实务:包括国际贸易术语、交易条件、合同签订、支付方式、货物运输与保险、进出口业务流程等。

5.我国对外贸易:介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政策法规及发展前景。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贸易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情景模拟法:模拟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32学时,每周2学时,连续16周。

2.实践教学:共计16学时,每周1学时,连续16周。

3.期末考试:共计2学时。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占比30%。

2.实践报告:占比30%。

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比40%。

七、教学资源1.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者,出版社,年份)2.参考文献:《国际贸易》(作者,出版社,年份)、《国际贸易实务》(作者,出版社,年份)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上篇国际贸易理论第一章导论国际分工的含义: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既是国内分工的延伸和继续,又是高于国内分工的一种国际化社会分工国际分工就是国际经济整个发展过程的基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㈠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从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开始18世界产业革命之前,是社会分工有国内像国外扩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是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这一时期形成的国际分工主要是宗主国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分工㈡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第一次产业革命起到19世纪后半期第二次产业革命之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实现从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

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原子能、空间技术等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一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高速增长,是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影响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因素:㈠自然因素㈡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社会分工的历史表明,社会分工以生产力发展为前提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是促使分工发展的内在动因㈢国际生产关系㈣经济改革和上层建筑国际贸易的定义:是指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通过世界市场实现商品、资本、劳动、科技和服务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达到国际收支均衡的行为和方式。

国际贸易按照货物移动的方向分类: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复出口、净进口、净出口、复进口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㈠商品的特点1工业制成品的比重超过初次产品的比重2高科技产品贸易增长速度较高3服务贸易的发展速度超过商品贸易4技术贸易突飞猛进㈡结构变动的原因1技术进步影响了商品结构2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动3贸易条件的变动对初级产品不理4跨国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㈠国际贸易静茹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㈡国际贸易发展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1区域性贸易集团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2国际贸易重心发生重大转移㈢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建立㈣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㈤无纸化贸易逐步盛行㈥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增强㈦管理贸易发展迅速㈧电子商务异军突起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重商主义1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坦福德为主要代表的早期重商主义要求在每一宗贸易中都要严格地实现出超,以赚取金银,他们的主张称之为货币差额论 2主张寻找机会把国家剩余的货物以制成品形式推销给外国人,以换取黄金与白银。

2024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2024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课程概述与目标•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与数字贸易•课程总结与展望课程概述与目标课程背景与意义01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日益频繁,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知识对于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02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提高其在国际经贸领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0102 03知识目标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政策和实务知识。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贸易问题,具备从事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树立正确的国际贸易观念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与要求国际贸易理论包括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等。

国际贸易实务包括贸易术语、合同订立、运输与保险、货款结算等。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包括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等的管理与防范。

国际贸易概述包括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等。

国际贸易政策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贸易自由化等。

国际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包括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分类、发展趋势,以及技术贸易的方式、知识产权保护等。

010203040506课程内容与结构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强调各国在生产特定产品时具有绝对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可实现互利共赢。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发展,指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不具备绝对优势,仍可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新古典贸易理论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俄林提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一国应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通过商品和要素的流动,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化。

新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解释相似国家之间同一产业内产品的贸易现象,强调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和消费者偏好对贸易的影响。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重点)(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

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

也称为国外贸易(External Trade),海外贸易(Oversea Trade)(二)对外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额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也称对外贸易值:是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以某种货币统计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的总和。

2、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用某种货币统计的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口总额。

▪(三)对外贸易量与国际贸易量▪1、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剔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来计算一国某时期的对外贸易额就是该国的对外贸易量。

▪以固定年份为基期所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对外贸易值,就是报告期的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量=对外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2、国际贸易量▪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国际贸易额,就是报告期的国际贸易量。

▪国际贸易量=国际贸易额/进出口价格指数▪(四)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又称交换比价,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关系(五)对外贸易系数▪1、指一国商品进出口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又对外贸易依存度(Ratio of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2、计算公式:▪(1)出口依存度=出口额/本国的GNP orGDP ▪▪(六)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类商品的进出口额占整个国家进出口额的份额.(七)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类别的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八)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是指一定时期内对某国或某区域集团贸易额在该国总贸易额中的比重二、国际贸易分类(重点)(一)按货物的移动方向分类: ▪❖净出口:专指同类商品的出口量大于同类商品的进口量的部分; ❖复出口:指买进外国商品后未经加工又输出到外国的贸易活动. ▪2、进口贸易(Export Trade ) ❖❖3、过境贸易,甲国向乙国运送商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须通过第三国, 构成了第三国过境贸易(二)依照商品的形态分类分为:1、有形贸易:实物商品的交易2、无形贸易:没有物质形态的商品的交易。

(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2024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6
考核方式及标准
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课堂表现 等多种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 果。
考核标准
明确各考核方式的评分标准,注重对 学生知识掌握、能力运用和素质表现 的全面评价。
2024/3/26
7
02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Chapter
2024/3/26
8
国际贸易概念与分类
2024/3/26
合规经营
企业应按照政策法规要求开展合规经营,避免违规行为带来的风险 。
建立风险应对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包括风险评估、预警、防范和应 对等方面,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政策法规风险。
32
THANKS
感谢观看
税调整会影响企业进出口成本,进而影响产品 价格和市场竞争力。
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会限制企业市场准入,影响企业销售规 模和盈利能力。
法规变化
法规变化会影响企业合规经营,企业需要密切关 注并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2024/3/26
31
如何应对政策法规风险
2024/3/26
了解政策法规
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的动态变化,及时了解和掌 握相关信息。
16
收付汇及风险防范
收付汇方式
介绍国际贸易中常用的收付汇方式,如电汇、信汇、票汇等,以及各种收付汇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
风险防范措施
阐述国际贸易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如信用风险、汇率风险、运输风险等,以及针对这些风险应采取的 防范措施。同时,介绍国际贸易欺诈的类型和识别方法,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024/3/26
2024/3/26
14
合同条款及履行流程
合同基本条款
介绍国际贸易合同的基本条款,包括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装运、保险、支付、检验、索赔、不可抗 力和仲裁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完整版)一、国际贸易理论1. 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技术、资本等经济要素的交换活动。

它是国际分工和全球化的产物,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文化交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福利的提升。

(2)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福利的提升。

(3)要素禀赋理论:由赫克歇尔俄林提出,认为各国应专注于生产本国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密集型产品,通过贸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福利的提升。

3.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是指各国政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和实现国家利益而采取的贸易措施。

主要包括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出口补贴、进口限制等。

4. 国际贸易组织与协定国际贸易组织与协定是指各国政府为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而签订的协议和成立的组织。

主要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欧盟(EU)等。

二、国际贸易实务1. 国际贸易流程2. 国际贸易合同国际贸易合同是指买卖双方为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书面协议。

主要包括买卖合同、运输合同、保险合同、支付合同等。

3. 国际贸易结算与支付国际贸易结算与支付是指买卖双方为实现货款支付而采取的方式。

主要包括信用证(L/C)、托收、汇款等。

4. 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运输是指将货物从卖方所在地运往买方所在地的过程。

主要包括海运、空运、陆运、多式联运等。

国际贸易保险是指为保障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免受损失而购买的保险。

5. 国际贸易报关与检验检疫国际贸易报关是指进出口货物在进出境时,向海关申报并办理相关手续的过程。

国际贸易检验检疫是指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检验、检疫,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过程。

2024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2024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2024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合同目录第一章:前言1.1 编写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定义与术语第二章:国际贸易理论基础2.1 国际贸易概述2.2 国际贸易理论2.3 国际分工与贸易模式第三章:国际贸易实务操作3.1 贸易流程概述3.2 交易前的准备3.3 贸易合同的签订第四章:国际贸易合同条款4.1 品质条款4.2 数量条款4.3 包装条款第五章:价格条款与贸易术语5.1 价格确定机制5.2 国际贸易术语(Incoterms)5.3 价格条款的运用第六章:国际货物运输6.1 运输方式选择6.2 运输成本与保险6.3 运输风险与责任第七章:国际货物保险7.1 保险类型与条款7.2 保险责任范围7.3 保险索赔程序第八章:国际贸易支付方式8.1 信用证支付8.2 汇款支付8.3 其他支付方式第九章:合同履行与违约责任9.1 合同履行要求9.2 违约责任9.3 违约补救措施第十章:争议解决机制10.1 争议解决方式10.2 适用法律与仲裁10.3 争议解决程序第十一章:合同变更、续签与终止11.1 合同变更条件与程序11.2 合同续签条件11.3 合同终止条件第十二章:附加条款与特殊约定12.1 附加条款12.2 特殊约定事项第十三章:签字栏13.1 甲方签字13.2 乙方签字13.3 签订时间13.4 签订地点第十四章:合同生效与备案14.1 合同生效条件14.2 合同备案程序第十五章:其他事项15.1 合同份数与语言15.2 未尽事宜与补充15.3 合同解释权合同编号______第一章:前言1.1 编写目的本合同旨在明确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操作中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1.2 适用范围本合同适用于所有参与国际贸易的个人或法人实体。

1.3 定义与术语本合同中的关键术语和定义如下:"合同":指本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合同。

"甲方":指合同中的买方。

"乙方":指合同中的卖方。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单选括号、标点、数字、英文打头1.(A)是多边货物贸易体制的基础,也是多边服务贸易的基础。

2. A.最惠国待遇原则3. B.透明度原则4. C.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原则5. D.国民待遇原则6.(A)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7. A.国际分工8. B.劳动生产率提高9. C.世界商品大发展10. D.国际合作11.(A)是受益人交单议付的最后期限。

12. A.信用证有效期13. B.付款行付款期限14. C.申请人申请期限15. D.货物收到10天以内16.(A)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关于某一标的物的销售而进行的约定或协议。

17. A.销售合同18. B.购买合同19. C.租赁合同20. D.诺成合同21.(A)是指政策行为者,即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一般来说是指各国政府。

22. A.政策主体23. B.政策客体24. C.政策对象25. D.政策目标26.(A)一般为固定格式,通常说明缔约双方发展贸易关系的愿望及缔结条约或协定所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

27. A.序言28. B.正文29. C.结尾30. D.法律条款31.(A)又称特惠关税区。

32. A.优惠贸易安排33. B.自由贸易区34. C.经济与货币联盟35. D.关税同盟36.(B)是海上保险合同的重要原则之一。

37.A.可保利益原则38.B.最大诚信原则39.C.补偿原则40.D.代位追偿原则41.(B)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约占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总数的90%。

42. A.优惠贸易安排43. B.自由贸易区44. C.政治联盟45. D.共同市场46.(B)拥有欧盟内部的最终控制权。

47. A.欧盟理事会48. B.部长理事会49. C.欧盟委员会50. D.欧洲法院51.(B)最早起源于美国,是指缔约方相互给予对方的最惠国待遇,是以对方给予相应的补偿为前提条件的。

52. A.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53. B.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54. C.最惠国待遇55. D.国民待遇56.(A)的目的在于避免支付外汇和黄金。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t课件完整版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ppt课件完整版

贸易便利化
简化贸易程序、提高通关效率、 加强物流合作等成为国际贸易发 展的重要趋势。
贸易多元化
国际贸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货物 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多 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影响
促进区域内贸易增长
提高区域内生产效率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和优化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
绝对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概念
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个国家在生产 某种产品时所需成本绝对低,即劳动 生产率绝对高。
亚当·斯密提出
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 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
举例说明
通过举例来说明绝对优势如何影响国 家间的贸易和分工。
局限性
指出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和适用范 围。
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概念
球范围内的资源最优配置。
03
实施效果
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促进全球贸易的增长,提高各国的经济福利
水平,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保护贸易政策
定义与特点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 给予优待和补贴。
理论基础
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和贸易乘数理论,前者认为应对国内新兴产业进行保护,以培 育其国际竞争力;后者认为贸易顺差可以带来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
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区域内关税降低、贸易 壁垒减少,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增长。
对区域外贸易产生一定影 响
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对区域外国家产生贸易 转移效应和贸易创造效应,对国际贸易格局 产生一定影响。
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对国际贸易影响
拓展国际贸易市场
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国际贸易市场更加广阔 。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1、国际贸易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剩余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二是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它既包括含着有形产品(实物产品)交换,也包含有无形产品(劳务、技术、咨询等)的交换。

对外贸易是指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某些海岛国家,如日本、英国等国的对外贸易则称为海外贸易。

依据货物的移动方向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包括劳务)输往国外市场进行销售的商品交换,称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将国外商品(包括劳务)购买后,输入本国市场进行销售的贸易活动,称为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货物运输过程必须要通过第三国的国境。

第三国则对此批货物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对第三国来说就构成了该国的过境贸易。

依据是否有第三者参与来划分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而直接买卖商品的贸易活动,称为直接贸易。

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所进行的商品买卖行为,称为间接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商品买卖,对第三国来说是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与过境贸易的区别在于:在转口贸易中,商品的所有权先从生产国出口者那里转到第三国(或地区)商人手里,再转到最终消费该商品的进口国商人手中,而在过境贸易中,商品所有权无需向第三国商人转移。

转口贸易以盈利为目的,通常有一个正常的商业加价,而过境贸易只收取少量的手续费。

依据进出口的标准不同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口与出口的一种统计方法。

总贸易可分为总进口和总出口。

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作为划分进口和出口标准的统计方法。

依据商品的形式与内容的不同有形贸易也称为货物贸易,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进行的实物商品的交易。

0~4类商品称为初级产品,5~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9类是其他。

无形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所进行的所有非物质形态的商品贸易,包括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自考资料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自考资料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第一章导论【单选】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各国之间商品与服务交换的活动称为国际贸易。

【单选】国际商品交换的基础是国际分工。

【单选】真正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对外贸易实际规模的指标是对外贸易量。

【单选】货物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而言是转口贸易。

【单选】能反映一国产业结构状况的指标是对外贸易货物结构。

【单选】部分国际服务贸易额体现在各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单选】联合国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是以美元表示。

【单选】各国在进行货物贸易统计时对于出口额一般按FOB计价。

【单选】各国在计算进口额时一般采用CIF计价。

【单选】贸易差额能表明一国的对外贸易的收支状况。

【单选】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依赖程度的是对外贸易依存度。

【单选】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看,称为直接贸易。

【单选】世界出口总额与世界进口总额之间的关系是前者小于后者。

【单选】对于一个国家,当某一时期的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

【单选】用以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和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从而反映一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的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单选】对外贸货物结构等于某大类或某种货物进出口贸易额除以整个进出口贸易额。

【单选】总贸易体系统计进出口的标准是货物通过国境。

【单选】专门贸易体系统计进出口的标准是经过结关。

【多选】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用的统计制度包括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

【多选】影响一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拥有状况、对外经济政策、国内市场容量。

【多选】计算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即可以计算各国进口额在世界进口额的比重,各国出口额在世界出口额中的比重、各国进出口额所占世界进出口额总额的比重。

【多选】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通常受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经济互补性、国际分工形式、贸易政策。

【多选】国境贸易包括的两种类型是直接国境贸易、间接国境贸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专业考试内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专业考试内容总结)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专业考试内容总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贸专业考试内容总结)第一章国际贸易基金知识一个国家或地区同别的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来看,这种交换活动被称为对外贸易(ForeignTrade)从国际范围来看,这种交换活动称为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国际贸易条件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1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外国进口商品的比例,或交换比价。

对外贸易依存度(DegreeofDependenceonForeignTrade),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即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外贸易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总贸易(GeneralTrade)是指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专门贸易(SpecialTrade)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直接贸易(Direct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无第三者参与其中。

间接贸易(IndirectTrade)是指进出口商品的买卖不是由生产国与消费国直接进行,而是通过第三国转手间接进行的贸易。

商品通过第三国转卖给消费国,对生产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来说是间接出口,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TransitTrade),也称中介贸易。

影响国际分工形式和发展的主要因素: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3.殖民主义的政策与殖民体系的瓦解对国际分工体系的变迁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4.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

5.资本输出和资本流动对当代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起着愈益深刻的推动作用。

影响世界“自由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1.国际价值是商品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基础和中心。

2.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是价格规律在国际范围作用的形式和结果。

3.价格弹性影响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的幅度。

4.货币价值的升降与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章节笔记第一章国际贸易概述一、国际贸易的概念与特征1. 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也称为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居民和企业为了满足各自的需求,通过跨越国界的方式进行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这种交换活动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第三方的间接交换。

2. 国际贸易的特征(1)跨国界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国家或地区,交易双方跨越国界进行经济活动。

(2)交换性:国际贸易是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过程,涉及到价值的转移。

(3)风险性:由于涉及不同国家,国际贸易面临更多的风险,如汇率风险、政治风险、信用风险等。

(4)规范性:国际贸易需要遵守国际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惯例。

(5)复杂性:国际贸易涉及到不同的货币、文化和法律体系,交易过程较为复杂。

二、国际贸易的历史与发展1. 古代国际贸易(1)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最早的贸易形式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2)奴隶社会的贸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出现了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封建社会的贸易:封建社会时期,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促进了东西方的商品交流。

2. 近代国际贸易(1)地理大发现: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国家的探险活动开辟了新的贸易路线。

(2)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

(3)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本位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的货币体系。

3. 现代国际贸易(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国际贸易受到战争影响,出现萎缩。

(2)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关贸总协定(GATT):1947年,关贸总协定的成立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4)WTO时代: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国际贸易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1. 按照商品流动方向分类(1)出口贸易:本国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外市场。

(2)进口贸易:外国生产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件
交换逐步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 ▪ 5.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世界市场形成。 ▪ 6.二战后,国际贸易取得巨大的发展
(二)国际贸易的理论及学说 ▪ 1.亚当●斯密绝对成本理论 ▪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 3.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 4.里昂惕夫反论及相关理论的探讨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发展
▪ 一、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 地理大发现的直接结果是将各州独自发
展的国家联系了起来,使得国际之间的贸 易具有了世界概念。
▪ 二、第一次产业革命间的国际贸易 ▪ 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更
多的封闭国际卷入国际交换领域。

▪ 三、第二次产业革命 ▪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形成。
莫尔斯发明电报机
爱迪生及其灯泡
▪ 四、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国际贸易

增长缓慢
凯恩斯
罗斯福对日宣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广岛长崎原子弹蘑菇云
▪ 五、二战后的国际贸易 ▪ (一)不同阶段,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呈
现重大差异
▪ (二)制成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主导
▪ (三)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第一章 导论
▪ 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内容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贸易和服
务贸易交换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
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
▪ (一)国际贸易的发展阶段
▪ 1.原始社会,出现了商品交换 ▪ 2.奴隶社会,出现了国际商品交换的萌芽 ▪ 3.封建社会,商品交换有所发展 ▪ 4.14-15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国际商品
▪ (三)国际贸易政策 ▪ 1.资本积累时期---重商主义 ▪ 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无形贸易.以无形商品为交易对象的贸易
活动。运输,保险,旅游,教育,金融,通迅等
200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2009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货物出口 15779亿美元,增长31.3%;货物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差 额(出口减进口)183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26亿美元
从贸易规模上看,贸易量虽有增长,但增长速 度较自由竞争时期相对下降了。
从商品结构上看,由于机器制造业、铁路业和
造船业的发展,使矿业原料加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增 加。
从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来看,随着美洲和其他
大陆的贸易比重的上升,欧洲的比重下降,垄断势 力加剧竞争,国际贸易受到打击。
(四)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
1978-2008年我国进出口情况
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总量跃居世界第2位。
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 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加 到2008年的25616亿美元 ,增长2266倍,年均增长 14.2%。成为一个名副其 实的对外贸易大国。2009 年为22072亿美元。2010 年为29727.6亿美元, 仍保 持顺差态势。
战后整个世界致力于开发科学技术、革新交通工具、扩 大资本的输出入、调整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发展跨国性 企业和提高生活水平。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
1、汉唐时期: 2、元朝时期: 3、明朝: 4、清朝时期:
(二)中国近代的对外贸易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王朝与西方列强签订了 一个个卖国求和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封建半殖民 地社会,进入了最黑暗、最耻辱的时期。对外贸易 也成为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重要工具。
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位次
我国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快于世界增长速度
运输、旅游和咨询出口占服务贸易的比重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工业革命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内在要求,决定了资本 主义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外贸易,并赋予对外贸易真 正的国际贸易的含义,使国际贸易成为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
主义
1. 国际贸易额有了空前的增长
自由
竞争
时期
2. 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变化
国际贸易 中国贸易世界排名
2010年,中国贸易世界排名为第二名。
1978-2008年外汇储备及贸易顺差
94年进出口贸易一直保持顺差, 且规模不断扩大 。
2009年国家外汇储备
2010年我国外汇储备
2010年末国家外汇储备28473亿美元。位居世界?
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贸易的地位与作用
(三)当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1、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对外贸易 2、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新发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2000 10000 贸易额 8000 (亿美元) 6000
4000 2000
0 1978
1988 1998 年份
2004
第二节国际贸易的分类与概念
一、国际贸易分类
1、 (1)有形贸易.指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 按 联合国贸易标准分类:类---章---组---分组---项目 商 品 形 态 分 类
国际
贸易
的特
3. 国际贸易被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所垄断
(三)资本主义垄断时期的国际贸易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1、第二次科技革命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电和电动机的 发明及其应用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加快了 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冶金 制造工业等重工业的发展,使得工业国家的重工业 的比重逐渐增加,并取代轻工业而居主导地位。

有剩余产品可以作为商
须 品进行交换

商品交换要在各自为政
备 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
一、世界贸易进程
(一)资本主义以前的贸易进程 1、15世纪以前:丝绸之路 2、15世纪:“地理大发现”,哥伦布、达·伽
马、 麦哲伦
3、16-18世纪:完成原始资本积累;海外市 场迅速扩展;
(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战后发生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人工合成新材 料、空间技术和遗传工程为代表的新科学技术革命。它是 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带动了一系 列新型工业部门的建立,从而使世界的生产力得到了迅速 的发展。这次科技革命所释放的巨大能量,突破了民族和 国家的疆界,使生产力进一步国际化。
国际贸易 理论与实

总论
课程重要性 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性质与特点
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具体过程 的学科;
也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很 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凡国际经贸类专业都把本课程作为一门 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主要任务
针对国际贸易的特点和要求,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 ,分析研究国际贸易适用的有关法律与惯例和国际商 品交换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和 吸收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习惯做法,以便掌握 从事国际贸易的“ 生意经”,学会在进出口业务中 ,既能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 ,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又能按国际规范办事,使我们 的贸易做法能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做到同国际接轨 。研究如何协调国际货物买卖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在 平等互利、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达成交易,完成约定的 进出口任务,乃是本课程研究的中心课题。
国际贸易的分类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的重要前提
原始
社会
末期
第一次分工
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
人类
历史
的三
第二次分工
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次社
会大
分工
第三次分工
商业与农业的分工
▲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早期的国际贸易,其交换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 产品,另一 类是手工产品。由于各地或各国的自然条件不 同,如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气候条件、不同的土壤, 就可能有不同的自然产品。人们需要互通有无,这就产生 了不同产品的国际交换。同样,不同的自然条件也往往产 生不同的具体劳动形式,生产出不同的劳动产品,由此, 也产生了国际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