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复习过程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与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33105课程名称:微生物与酶工程总学时数:64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主要课程有: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后续课程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生物制药工艺学、免疫学。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生物技术专业必修专业课,授课对象为该专业本科学生。
2.教学目标及意义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包括微生物工程)等领域。
在生物技术领域里,由于微生物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对其他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影响,所以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并且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领先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为将理科的有关知识与必要的工程技术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既能掌握比较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基本的计算和设计工艺流程的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是为了配合新兴的理工结合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科建设开设的本科生课程。
其目的是希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较系统的微生物工程的必要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较好的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共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微生物工程原理,第二部分微生物工程下游加工工程,第三部分酶工程,第四部分微生物工程生产工艺和产品举例。
要求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随时复习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对没有听懂的知识点及时提问,以免影响对后面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同时根据课程内容随时更新讲稿或课件,使学生及时了解本学科的进展及发展动态。
4.教学重点、难点1)微生物工程和酶工程的基本原理。
2)微生物下游工程的技术种类和特点及应用范围。
3)微生物工程的实际生产应用。
5.教学方法及手段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课堂提问、课后习题、等,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在教学过程应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微生物工程》曹军卫、马辉文、张甲耀主编,科学出版社,2007主要参考书:《发酵工程》徐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6《微生物工程》陈必链编,科学出版社2010.09《酶工程》郭勇编,科学出版社,2010二、正文部分第1章微生物工程概论一、教学要求1.了解微生物工程的特点、组成和发展历史。
微生物工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微生物工程?(1)微生物工程的定义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机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特殊功能,在现代化工程技术下,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2)发酵的定义传统的发酵:指酒的生产过程生化和生理学意义的发酵: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各种有机物质产生能量的一种方式。
工业上的发酵:指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制造或生产某些产品的过程。
二、微生物的主要研究内容?借助于微生物进行产品开发或环境改造是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内容和目标(1)微生物工程的上中下游上游——优良发酵菌的筛选、鉴定、保藏和育种中游——发酵工艺的控制下游——产物的提取纯化,发酵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三、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天然发酵(特点:只知现象,不知本质)↓第一代微生物发酵技术——纯培养技术(特点:天然发酵向纯种发酵转变、主要是厌氧发酵;初级代谢产物)↓第二代微生物发酵技术——深层培养技术(特点:好氧发酵,初级、次级代谢产物)(以抗生素的生产为标志)↓第三代微生物发酵技术——代谢调控技术(特点:大规模、连续化、自动化的开始)↓第四代发酵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四、微生物工程的产品包括哪些类型?1.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2、微生物菌体的发酵3、微生物的生物转化(1)微生物代谢产物发酵1)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
通过初级代谢,能使营养物转化为结构物质、具生理活性物质或为生长提供能量,因此初级代谢产物,通常都是机体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
2)次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生物无明显生理功能,或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抗生素、毒素、激素、色素等。
(2)微生物菌体的发酵SCP、药用真菌(冬虫夏草、茯苓等);生物防治制剂(如苏云金杆菌);活性乳酸菌制剂;食用和药用酵母(3)微生物的生物转化利用微生物细胞的一种或几种酶,对外源化合物的特定部位进行加工,如加入羟基、还原双键、脱氧或切断支链等。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生物工程(Microbiology Engineering)课程编码:1313073214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数:60课内实验时数:24学分:2.5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微生物工程又称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发酵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数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多个学科,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同时要求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要按照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全过程阐明各个阶段、各种产品生产的原理和技术,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又重点突出生产的工艺操作和控制技术等实际问题。
因此,该课程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实验的实践环节,也要求学生建立实际生产的概念,在实践中巩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利用实验、参观、实习、社会实践等机会,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会缩短理论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建立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概念和能力,动手能力也将有所提高。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与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有机化学等课程有联系,宜在前述课程开设后开设。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第一章绪论发酵工程定义[1];发酵工程的发展史[1];发酵工程的特点[3];发酵工程的分类及应用[2];发酵工程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1];国内外发酵工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1];重点:发酵工程的特点难点:发酵工程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讨论与讲授结合法作业:1.发酵工程的传统概念与现代意义上的概念各指什么?2.发酵工程与传统酿造、化学工程相比有什么特点?课外活动:查阅一种发酵产品的发展现状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微生物工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工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微生物工程是应用微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开
发微生物的活性代谢产物及其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的
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的
掌握,使其具备从事微生物工程相关研究与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微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领域。
2. 掌握微生物工程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3. 熟悉微生物工程的典型研究方法、技术和设备。
4. 理解微生物工程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中的应用。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微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
- 微生物工程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微生物工程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前景2. 微生物工程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 - 实验室安全的意义和重要性
-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 微生物工程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3. 微生物生长与培养技术
- 微生物生长曲线及其解释
- 常用微生物培养技术和设备
- 微生物细胞工厂的构建与优化4. 微生物代谢途径与调控
- 微生物代谢途径的基本特点
- 代谢调控的机制和方法
- 代谢工程的应用和展望。
微生物工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微生物工程是一门应用生物学与工程学相结合的学科,它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微生物的培养、改造和利用,开展相关研究与应用。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微生物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应用能力,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微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研究领域。
2. 掌握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相关实验技术。
3. 能够设计和实施微生物工程的实验及相关研究项目。
4. 了解微生物工程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课程内容1. 微生物工程概述1.1 微生物工程的定义和研究领域1.2 微生物工程的发展历程1.3 微生物工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 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2.1 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特性2.2 微生物培养技术及其影响因素2.3 微生物工程中的代谢工程和遗传工程3. 微生物工程实验技术3.1 微生物分离与培养技术3.2 微生物鉴定及其相关技术3.3 微生物发酵和生物转化技术3.4 微生物检测和分析技术4. 微生物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1 微生物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4.2 微生物工程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4.3 微生物工程在化工工业中的应用4.4 微生物工程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5. 微生物工程的未来发展及趋势四、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主讲课程内容,注重概念的讲解和原理的阐述。
2.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交流和分享相关经验和观点。
4. 案例分析:分析和讨论微生物工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加深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评价及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能力、数据结果分析等。
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1. 主教材:《微生物工程导论》,作者:XXX。
《微生物工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中文名称:微生物工程2. 课程英文名称:Microorganism Engineering3. 课程类别:必修4.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5.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6.总学分:2学分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微生物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它是应用微生物为工业大规模生产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将发挥重要作用,并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微生物工程》要求学生在学过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和生化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运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懂得如何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改造原有生产过程使其更符合客观规律,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和各章重点、难点)1.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重点:微生物工程的特征,微生物工业的特点及微生物工业的发展趋向。
2.第二章菌种与种子扩大培养(1学时)教学重点:微生物工业对菌种的要求,生产菌种的包藏及选育,种子扩大培养的概念及种子扩大培养的一般过程,及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微生物工业用菌种第二节种子扩大培养3.第三章培养基及其制备(3学时)教学重点:掌握发酵培养基的配制原则及C/N比,生长因子、前体、促进剂等有关概念;掌握淀粉水解糖的几种制备方法;酸水解法、酸酶结合法及双酶水解法;糖蜜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第一节培养基的原材料第二节淀粉水解糖的制备第三节糖蜜的前处理第四节前体物质、促进剂4.第四章糖厌气性发酵产物积累机制(2学时)教学重点:糖酵解途径的特点,糖酵解的调节机制,乙醇生成机制,巴斯特效应,乳酸同型发酵及异型发酵机制。
第一节糖酵解途径的特点及调节机制第二节酒精发酵机制第三节乳酸发酵机制5.第五章柠檬酸发酵机制(2学时)教学重点:柠檬酸生物合成途径及生物合成的代谢调节第一节柠檬酸生物合成途径第二节柠檬酸生物合成的代谢调节6.第六章谷氨酸及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发酵机制(2学时)教学重点:谷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及调节机制,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节机制、谷氨酸、赖氨酸生产菌种的选育。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生物工程课程类别:专业必修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微生物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
它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而深刻地揭示了发酵过程的本质,其生命力在于在促进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实行技术改造、更新、创新,使其向高度自动化控制和高效合成代谢的发酵生产转移,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高质量的产品。
由于它是渗透有工程学的微生物学,是发酵技术工程化的发展,所以又称“发酵工程”。
本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所设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本课主要介绍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内容、原理和各单元操作的工艺及设备等。
二、课程教学要求微生物工程是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微生物学和工程技术相交叉的学科。
应用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微生物工程的基本原理、工艺操作及设备,尤其是有关微生物产品产业化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
三、先修课程微生物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必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它涉及到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学科。
该专业的学生应在学好上述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微生物工程上游加工工程,包括工业微生物育种、代谢调节及代谢工程;发酵工程工艺的优化与控制,染菌及防治。
难点:工业微生物育种;代谢工程,工艺条件控制及染菌防治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在教学中将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突出信息技术化手段的优势。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微生物工程概论(3学时)1.教学内容(1)微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2)微生物工程的特点及发展方向。
2.重、难点提示(1) 微生物工程的基本概念(重点)识记:微生物工程、发酵、发酵方式、发酵产品类型等(2)微生物工程的特点(次重点)理解:微生物工程反应的特点应用:与化工生产相比,叙述微生物工程的优缺点第二章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及扩大培养(4学时)1.教学内容(1)生产菌种选育的基础知识与一般方法;(2)掌握菌种保藏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3)菌种退化的原因与复壮方法;(4)种子扩大培养2.重、难点提示(1)工业微生物菌种(次重点)识记:工业微生物常用菌种的基本要求、分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及基本特征(2)菌种的分离筛选(重点难点)理解:分离与筛选的基本步骤应用:如何从自然界获得野生型菌种(3)菌种的选育(次重点)识记:主要选育方法的概念、优缺点及一般程序理解:常用诱变剂及其特点应用:原生质体的制备(4)种子扩大培养(重点难点)识记:种子扩大培养的作用、目的及流程理解:种子质量影响因素应用:种子质量的检查(5)菌种的保藏(次重点)识记:菌种衰退及其主要原因理解:菌种保藏原理及保藏方法应用:对不同菌种选择适宜的保藏方法第三章工业微生物的代谢调节和代谢工程(5学时)1.教学内容(1)微生物反应过程中的代谢调控理论(2)代谢控制发酵的基本方法(3)实践中实现代谢产物的过量生产2.重、难点提示(1)微生物的代谢与代谢调节(重点难点)识记:微生物代谢及其主要调节方式;诱导、阻遏(分解代谢阻遏和末端产物阻遏)理解:酶活性调节的分子机制;酶合成的操纵子学说(2)初级代谢及代谢调节(次重点)识记:初级代谢与初级代谢调节方式应用:提高初级代谢产物产量的常用手段(3)次级代谢及代谢调节(重点难点)识记:次级代谢、其特征及产物类型应用:次级代谢的常见调节方式(4)微生物代谢工程及其应用(次重点)识记:微生物代谢工程的基本过程及应用理解:微生物代谢工程的常用研究方法第四章培养基的设计与灭菌(2学时)1.教学内容(1)发酵培养基的特点、组成设计和优化(2)培养基灭菌2.重、难点提示(1)培养基的成分(重点难点)识记:培养基的概念及组成理解:培养基各种成分的功能(2)培养基的分类(次重点)识记:培养基的分类及特点应用:各种培养基的用途(3)培养基的灭菌(重点难点)理解:污染的后果应用:常用的灭菌方法及其原理和适用范围第五章微生物发酵过程原理(3学时)1.教学内容(1)微生物反应及发酵动力学(2)发酵操作方式(3)微生物发酵动力学2.重、难点提示(1)微生物反应及发酵动力学(重点难点)识记:反应速率;发酵操作方式;菌体生长速率理解:常见发酵操作方式比较;monod方程及其应用应用:常见发酵操作方式动力学特征第六章微生物发酵工艺的优化与控制(7学时)1.教学内容(1)温度、pH、溶解氧对微生物发酵的影响及控制(2)基质浓度的控制(3)二氧化碳、泡沫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2.重、难点提示(1)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重点)识记:温度与发酵的关系及其对发酵的影响;发酵热;最适温度理解:发酵热的测定;最适温度的选择与控制应用:某特定发酵过程中发酵热的计算;最适温度的调控;测定某发酵过程的发酵热(2)pH值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重点)识记:pH值对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的影响;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引起发酵液中pH变化的因素理解: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的最适pH;最适pH的选择与调控应用:对某发酵过程中的pH实施优化控制(3)溶解氧对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重点难点)识记:临界氧浓度;发酵过程中控制氧浓度的变化对发酵的影响理解:发酵异常时的溶氧变化;供氧能力的变化对溶解氧的影响;提高供氧能力和控制需氧的方法应用:在一定供氧能力的发酵过程中控制需氧≤供氧能力,使供需平衡(4)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补料控制(重点难点)识记:基质浓度对发酵的各种影响;优化补料速率理解:发酵过程中补料对细胞量、生长速率和产率的影响;连续补料和分批补料发酵的比较;适合采用补料控制的发酵情况应用:对特定的发酵(例如,受异化代谢物阻遏的系统)选择适宜的补料方法(5)二氧化碳浓度对发酵的影响及控制(重点难点)识记: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理解:呼吸商与发酵的关系应用: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第七章发酵染菌及其防治(5学时)1.教学内容(1)染菌对发酵生产的影响(2)发酵染菌途径分析(3)发酵染菌原因及防治2.重、难点提示(1)染菌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后果;噬菌体的污染源(重点难点)理解:防止染菌要点;无菌检查与染菌的处理;噬菌体污染与发酵异常现象;(2)噬菌体污染的防治(重点)第八章微生物工程生产实例简介(3学时)1.教学内容(1)酒精发酵工艺(2)氨基酸发酵工艺(3)抗生素生产工艺2.重、难点提示(1)酒精发酵工艺(重点)细菌与酵母菌酒精发酵机制的差异及发酵的几个阶段(2)氨基酸生产工艺(重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单级连续培养动力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讨论法
作业:
1.什么是连续发酵和补料分批发酵?
2.什么是发酵动力学?
3.什么是冲溃现象?
思考题:什么条件下可以实现自平衡条件,如何解释自平衡调节?
第五章发酵培养基及原料精制
第一节发酵工业培养基
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的作用和来源○;碳源调节○;氮源调节及与碳源利用的关系○;碳氮比例调节○;前体的调节[1];促进剂和抑制剂○;补料[2];工业发酵培养基的类型[3];
2.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哪些?
第四章微生物发酵动力学
第一节分批发酵动力学
发酵动力学概念[2];发酵动力学研究的内容[1];比生长速率[3];发酵动力学方程[2];得率系数[1];
重点:比生长速率
难点:发酵动力学概念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连续发酵动力学
连续发酵[1];单级连续培养动力学[1];冲溃现象[2];连续培养的自平衡调节[3];补料分批发酵的优点及应用[1];
工业用微生物菌种的特点及要求[1];工业用微生物菌种的分类[2];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3];
重点:工业用微生物菌种的特点及要求
难点:工业用微生物菌种的特点及要求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1.发酵工业对菌种的要求有哪些?
第二节菌种的选育与保藏
菌种选育的目的[1];菌种选育方法[1];自然选育的目的、方法和步骤[3];菌种的保藏[1];
重点:自然选育的方法
难点:自然选育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1.什么是自然选育?
2.自然选育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思考题:4、自然选育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是什么?
第三节菌种的退化与复壮
什么是菌种的退化[1];退化的表现形式[2];菌种退化的原因[3];防治菌种退化的措施[3];工业生产菌的复壮[2];
重点:菌种退化的原因
难点:防治菌种退化的措施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1.菌种复壮的措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哪些?
2.如何防止菌种衰退?
第四节菌种活化与扩大培养
种子扩培的目的和要求[1];种子扩大培养的过程[3];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2];判定种子质量的指标[1];种子质量的控制措施[1];
重点:种子扩大培养的过程
重点:分枝生物合成途径的调节
难点:营养阻遏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微生物代谢的人工控制
发酵条件的控制[1];改变细胞透性[2];菌种遗传特性的改变[3];
重点:菌种遗传特性的改变
难点:改变细胞透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1.什么是营养阻遏?有营养阻遏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作业:
1.温度对发酵有何影响?
第二节pH对发酵的影响及其调控
pH对发酵的影响[3];影响发酵pH的因素[1];最适发酵pH的选择与控制[2];
2、淀粉水解一般有几种工艺?各有何特点?
思考题:3、淀粉为什么要先糊化再液化?
第六章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
第一节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及其调控
温度对发酵的影响[2];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3];发酵热的测定[1];最适发酵温度选择与控制[3];
重点:影响发酵温度的因素
难点: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授结合法
难点:影响种子质量的因素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1.种子扩大培养的目的与作用是什么?
思考题:什么是接种量、菌龄、种子罐级数?分别对发酵有何影响?
第三章微生物代谢理论及应用
第一节微生物代谢的调节
酶活性调节[1];酶合成的调节[1];分枝生物合成途径的调节[2];能荷调节[1];营养阻遏[3];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的关系○;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中的主要调控机制○;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生物工程(Microbiology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1313073214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数:60课内实验时数:24
学分:2.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与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有机化学等课程有联系,宜在前述课程开设后开设。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第一章绪论
发酵工程定义[1];发酵工程的发展史[1];发酵工程的特点[3];发酵工程的分类及应用[2];发酵工程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1];国内外发酵工业概况及其发展趋势[1];
微生物工程又称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发酵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数学、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多个学科,基础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同时要求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密切结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要按照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全过程阐明各个阶段、各种产品生产的原理和技术,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又重点突出生产的工艺操作和控制技术等实际问题。因此,该课程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实验的实践环节,也要求学生建立实际生产的概念,在实践中巩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利用实验、参观、实习、社会实践等机会,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会缩短理论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建立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概念和能力,动手能力也将有所提高。
重点:工业发酵培养基的类型
难点:补料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第二节淀粉糖制备原理及技术
酸解法[1];酶解法[2];酸酶结合法[2];淀粉水解理论[3];喷射液化法[2];实例[1];
重点:淀粉水解理论
难点:喷射液化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授结合法
作业:1、淀粉双酶法水解为什么要控制液化程度?
重点:发酵工程的特点
难点:发酵工程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授结合法
作业:
1.发酵工程的传统概念与现代意义上的概念各指什么?
2.发酵工程与传统酿造、化学工程相比有什么特点?
课外活动:查阅一种发酵产品的发展现状及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第二章发酵工业菌种
第一节发酵工业常用微生物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