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糖尿病临床路径

糖尿病临床路径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ZYYXH/T3.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3.15—2007)(2007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证候诊断(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寐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乏力,气短懒言,易汗出,脚闷憋气,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畏寒肢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目浮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中医临床途径22个专业95个病种》制订(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有些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在中年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空腹血糖(FPG)≥7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具体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内三病区消渴病(2型糖尿病本病)中医临床路径

内三病区消渴病(2型糖尿病本病)中医临床路径

2015年内三病区消渴病(2型糖尿病本病)中医临床路径附件1: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小便、形体消瘦,或小便糖增高等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若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雀目、痈疽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13年)。

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 (200mg/dl)。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具体证候诊断:1、主证(1)阴虚燥热型(科室参照《中医老年病学》分型自拟)具有阴虚和燥热的症状。

为糖尿病早期。

主要证见:烦渴多饮,口干咽燥,多食易饥,小便量多,大便干结等。

舌质红,苔薄黄或糙,脉数或细数。

(2)气阴两虚型具有气虚和阴虚的症状。

为糖尿病中期。

此时已有络脉瘀阻。

一些并发症已出现。

主要证见:乏力神疲,少气懒言,易动则汗出,口干唇燥,失眠心烦。

甚或伴有视物模糊,肢体麻痛,眩晕胸痛等。

舌红无苔少津,脉细数或弦细数。

(3)阴阳两虚型具有阴虚和阳虚的症状,为糖尿病后期。

脏腑经络严重受损。

出现肾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坏疽等严重并发症。

主要证见如小便频量多,饮一溲一,色混如膏。

消渴临床路径

消渴临床路径

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概述】消渴: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

根据消渴的临床特征,主要是指西医学的糖尿病,其它如具有多尿、烦渴的临床特点,与消渴病有某些相似之处,亦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诊断】一、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一)诊断要点: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2、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著,但若于中年之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痛、中风、雀目、疮痈等病证者,应考虑消渴可能。

3、由于本病的发生与禀赋不足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考。

(二)类证鉴别:1、与口渴症鉴别: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

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点。

2、消渴与瘿病:瘿病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形体日渐消瘦,心悸,眼突,颈部一侧或两侧肿大为特征,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二、西医诊断: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2007 年)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和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并且一天内随机测血糖≥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糖(空腹至少8小时)FPG≥7.0mmol/l(126mg/dl);3) OGTT(葡萄糖75g)服糖后2小时血糖(PG2h)≥11.1mmol/l。

如果1)FPG<6.1mmol/l(110mg/dl)为正常空腹血糖;2) FPG ≥6.1mmol/l 而<7.0mmol/l(126mg/dl)为空腹血糖受损(IFG );3) PG2h<7.8mmol/l (140mg/dl )为糖耐量正常;4)PG2h ≥7.8mmol/l 而<11.1mmol/l(200mg/dl)为糖耐量减低(IGT )。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 2 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诊断路径(住院试行)一、消渴病( 2 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诊断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 BNV060)(2 型糖尿病ICD-10编码: E11.900 ) , 进行高血糖控制及血管并发症筛查。

(二)诊断依照【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年版)以及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 年版),《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第一版社2006 年 8月第 1版)。

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拥有特点性的临床症状,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照。

2.有的患者“三多”症状不著,但若于中年以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以及病久并发眩晕、肺痨、胸痹心疼、中风、雀目、疮痈等病证者,应试虑消渴可能。

3.因为本病的发生与天赋不足有较为亲密的关系,故消渴病的家族史可供诊断参照。

【西医诊断】:依据《 WHO 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 年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含多饮、多尿和不明原由的体重降落等)者知足以下标准中一项即可诊断糖尿病:( 1)随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 (200mg/dl);(2)空肚(禁食时间大于 8 小时)血浆葡萄糖≥ 7.0mmol/L (126mg/dl) ;( 3) 75g 葡萄糖负荷后 2 小时血浆葡萄糖≥(200mg/dl)。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他日重复检查确诊。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消渴病( TCD 编码: BNV060)和 2 型糖尿病( ICD-10 编码: E11.900 )。

2.除外 1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别种类糖尿病及其余要素所致使的血糖高升。

3.切合消渴( 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拥有其余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时期不需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能够进入本路径。

(整理)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整理)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中医临床途径22个专业95个病种》制订(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有点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在中年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等病症。

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空腹血糖(FPG)》7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具体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最新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最新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最新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世界各国都面临着不断增长的糖尿病患者数量。

其中,2型糖尿病,也被称为消渴病,占糖尿病患者的绝大部分。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一疾病,临床路径的制定成为必要之举。

临床路径的设立是为了规范糖尿病患者的诊治流程,并提供科学的治疗依据。

最新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的制定,旨在提供更加有效、安全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首先,最新的临床路径将病情评估作为治疗的基础。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病程和合并症等因素,确定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目标。

通过全面的评估,临床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方案。

其次,饮食控制被认为是管理糖尿病的重要一环。

根据最新临床路径,医生会指导患者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摄入量。

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被认为是最佳选择,同时还需要控制总热量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对于肥胖患者,还需要进一步控制能量摄入,实施合理的减重计划。

除了饮食控制,药物治疗也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包括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等。

根据最新的临床路径,医生会基于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目标,选择合适的药物方案。

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通常会优先选择口服降糖药,而胰岛素治疗常常作为疾病进展或者病情控制不佳时的选择。

除了药物治疗,体育锻炼和健康教育也是管理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手段。

根据最新临床路径,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体育锻炼可以增加身体的耐力和代谢活动,从而有助于血糖的调控。

此外,医生还会提供糖尿病知识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和合理的自我管理方法。

最后,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检查和随访也是临床路径的重要环节。

除了常规的血糖检测,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肾功能、肝功能、血脂等检查。

这些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动态,判断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总之,最新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的制定,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加规范、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2

消渴病中医诊疗方案) 2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3.15—2007)。

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①阴虚热盛证:主症:咽干口燥,心烦畏热。

次症:渴喜冷饮,多食易饥,溲赤便秘。

舌脉:舌红苔黄,脉细滑数,或细弦数。

②湿热困脾证:主症:胸脘腹胀,或食后饱满,头身困重。

次症:体形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舌脉:舌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③气阴两虚证:主症:咽干口燥,倦怠乏力。

次症: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

舌脉:舌红少津液,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

④气虚夹湿证:主症:神疲乏力,或食后倦怠,少气纳呆。

次症:体形肥胖,心胸烦闷,四肢倦怠,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舌脉:舌淡苔白腻,脉滑。

⑤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主症:神疲乏力,咽干口燥,腰膝酸冷,或手足畏寒,夜尿频多。

次症: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易感,气短懒言,颜面肢体浮肿,尿多浊沫,或小便量少,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大便干稀不调。

舌脉: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⑥血瘀脉络证主症:胸痛,胁痛,腰痛,背痛,部位固定,或为刺痛,肢体麻木,疼痛夜甚。

次症:肌肤甲错,口唇紫暗,面部瘀斑,健忘心悸,心烦失眠。

舌脉:舌质暗,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纡曲,脉弦,或沉而涩。

消渴(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消渴(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消渴(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入院标准:1.明确的2型糖尿病病史;2.在诊断2型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3.临床症状和体征与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表现相符。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住院患者。

一、消渴(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TCD 2019版:A06.09.)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ICD-10 编码:E11.401+G63.2*)(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6年)。

具体如下:①有糖尿病病史或诊断糖尿病的证据;②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周围神经病变;③排除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其他原因;④临床主要表现为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症状。

有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障碍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对称性,下肢较上肢严重。

早期先出现感觉神经障碍的临床表现,首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针刺、灼热、蚁走感、发凉或如踏棉垫感,有时伴有痛觉过敏。

随后有肢痛,呈隐痛、刺痛或烧灼样痛,夜间及寒冷季节加重。

晚期则出现运动神经障碍的临床表现:肌张力减弱,肌力减弱以至肌萎缩、瘫痪。

肌萎缩多见于手、足小肌肉和大腿肌。

无临床症状者,结合体征、理化检查进行评价;⑤体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尤以跟腱反射为著。

震动感减弱或消失,触觉、温度觉、针刺痛觉、压力觉有不同程度减退。

患者可有足部或手部小肌肉的无力和萎缩,但通常出现较晚;⑥肌电图检测:在临床症状出现前,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发现F波异常、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远端潜伏期延长[6-7];⑦筛查量表:采用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计分法(MDNS)[8]、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9]进行计分,得分有一定的升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17年)。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2)西医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7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2.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面色赤红,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口干口苦,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呃逆,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少寐多梦,舌红赤少苔,脉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易汗出,腰膝酸软,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五心烦热,面色黧黑,畏寒肢凉,神疲乏力,五更泄泻,舌体淡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BNV060)和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尿酮,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 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中医临床门路22 个专业 95 个病种》制定(一)合用对象中医诊疗:第一诊疗为消渴病(TCD编码: BNV060)。

西医诊疗:第一诊疗为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

(二)诊疗依照1.疾病诊疗(1)中医诊疗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3.15 —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表现,是诊疗消渴病的主要依照。

有点患者“三多“症状不显然,但在中年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等病症。

应试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疗标准:《中国 2 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参照取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2007年)。

空肚血糖(FPG)》7mmol/l(126mg/dl) ;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 2 小时血糖( 2HPG)》11.1mmol/l(200mg/dl) ;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2.证候诊疗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要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 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详尽证候诊疗:(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用,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中医临床途径22个专业95个病种》制订(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有点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在中年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等病症。

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空腹血糖(FPG)》7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具体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一、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②胃肠实热证③脾虚胃热证④上热下寒证⑤阴虚火旺证⑥气阴两虚证⑦阴阳两虚证(2)兼证①瘀证②痰证③湿证④浊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 型糖尿病)诊疗方案”(见附件)。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建议标准治疗时间≤14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 编码:BNV060)和 2 型糖尿病(ICD-10 编码: E11.902)。

2.空腹血糖≤11.1mmol/L 和/或餐后 2 小时血糖≤16.7mmol/L。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其他因素(如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身高、体重、BMI、血压等人体测量学(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3)血糖(空腹、餐后 2 小时)、糖化血红蛋白(4)胰岛功能或糖耐量试验(5)血酮和/或血乳酸(6)血脂、血尿酸、肝功能、肾功能(7)心电图(8)胸透或胸部 X 片2.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项目: 胰岛细胞抗体、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肾上腺功能、垂体功能、血浆醛固酮、血管紧张素、性激素。

内分泌科国家临床路径

内分泌科国家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1~3.15—2007)。

(2)西医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具体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②胃肠实热证③脾虚胃热证④上热下寒证⑤阴虚火旺证⑥气阴两虚证⑦阴阳两虚证(2)兼证①瘀证②痰证③湿证④浊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BNV060)和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入院急查:全血细胞分析+血型,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血酮体、血乳酸、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

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指标。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 2小时、睡前、必要检测夜间 0时、凌晨 3时等时间点的血糖),动态血糖监测。

206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206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2)西医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7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2.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面色赤红,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口干口苦,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呃逆,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少寐多梦,舌红赤少苔,脉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易汗出,腰膝酸软,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五心烦热,面色黧黑,畏寒肢凉,神疲乏力,五更泄泻,舌体淡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BNV060)和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尿酮,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2)西医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7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2.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面色赤红,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大便秘结,口干口苦,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呃逆,纳呆,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少寐多梦,舌红赤少苔,脉细数。

⑥气阴两虚证:倦怠乏力,易汗出,腰膝酸软,舌淡体胖,苔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⑦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五心烦热,面色黧黑,畏寒肢凉,神疲乏力,五更泄泻,舌体淡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BNV060)和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尿酮,尿常规,粪常规,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1课稿

消渴病中医临床路径1课稿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中医临床途径22个专业95个病种》制订(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ZYYXH/T3.1~3.15—2007)。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表现,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

有点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在中年后发病,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中风等病症。

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2)西医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07年)。

空腹血糖(FPG)》7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dl)。

2.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07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具体证候诊断:(1)主证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脉弦滑。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二、诊断依据
(一)疾病诊断
1、西医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参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

2、空腹血糖(FPG)≥7.0mmol/L(126mg/dl)。

3、或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L);或随机血糖≥11.1mmol/L(200mg/L)。

(二)证候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10年)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2、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常见证候:
(1)主证
①阴虚热盛证
②气阴两虚证
③阴阳两虚证
(2)兼证
①瘀证
②痰证
③湿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一)西医治疗方案
参照《2010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2010年)。

(二)中医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BNV060)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编码患者。

2.除外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其他因素所导致的血糖升高。

3.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医师判断需要住院治疗。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5.其他因素(如感染、应激、放化疗后等)所导致的各种血糖升高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
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一)必选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包括酮体)、大便常规;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必要时睡前、0时、3时等),必要时动态血糖监测(血糖未达标和/或血糖波动较大者);
3、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
5、口服糖耐量试验和同步胰岛素或C肽释放试验;
6、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色B超;
7、24h尿蛋白定量;
8、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9、颈动脉和下肢血管彩超等。

(二)可选检查项目
1、ICA、IAA、GAD自身抗体测定;
2、24h动态血压监测,心脏彩超+左心功能测定、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检查、冠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
3、震动觉和温度觉测定、10g尼龙丝压力检查、踝肱比检查;
4、肿瘤指标筛查,感染性疾病筛查。

八、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辨证治疗
(1)主证:
①阴虚热盛证治则: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消渴方加减。

②气阴两虚证治则:益气养阴,方药:祝氏降糖基础方加减。

③阴阳两虚证治则:温阳滋阴、补肾固摄,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2)兼证:
①瘀证治则:活血化瘀,桃红四物汤加减。

②痰证治则: 行气化痰,二陈汤加减。

③湿证治则:健脾燥湿,三仁汤加减。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如注射剂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

3、中药外敷:可选用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中药研末加工穴位贴敷。

(二)西医治疗
1、糖尿病知识教育。

2、饮食治疗。

3、运动疗法。

4、口服降糖药治疗。

5、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治疗。

6、针对伴发疾病治疗的药物:降压药、调脂药、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药物等。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改善。

2.血糖控制达标或血糖趋于稳定,且无低血糖事件发生。

3.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治疗和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合并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酮症或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救治,退出本路径。

2.合并妊娠或伴有增加控制血糖难度的合并症,延长住院时间,则按相应路径或指南进行治疗,退出本路径。

3.若必须同时服用对血糖或降糖药物有影响的药物,或患者对胰岛素制剂、降糖药物有过敏情况时,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4.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眼部、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皮肤病变、糖尿病足),或合并感染,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5.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

6.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7.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2型糖尿病(ICD-10:E11.2- E11.9)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1天实际住院日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