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省优质课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优质课教学设计和学案
西北地区一、课标关于本课时内容的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是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主要作用有两个:①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的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上的铺垫;②由于后面区域选择不能过多,且区域尺度有大有小,先有了整体认识之后,才有分区的特色感知,西北地区是在学习了北方和南方的基础上,学习起来更有利些。
三、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能据图说出本区的位置特点(深居内陆、东西跨经度最大),范围和所包含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及本区民族特点,2、能据图表说出草场分布、牧业基地和畜产品的经济地位及护草治沙的原因,能指图说出本区矿产资源及矿产地名称,并能说出能源基地的建设意义,能在图上准确填出本区主要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和主要城市(呼和浩特、包头、银川、乌鲁木齐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通过自绘示意图(三山夹两盆、本区特征示意图)、剖面图(沿42°N)训练绘图能力;通过量算练习(呼市、喀市到海的距离)训练量算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的关系,树立辩证思想;通过分析各地区存在着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唯物主义思想和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和态度。
重点: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难点:阅读、分析地图和图表概括区域特征课前预习任务一:区域概况(读p54完成下列问题)完成p14活动1、3找出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
据行政区划图说出2西北地区的范围(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域及其行政中心)西北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的,人口占全国的。
汉族占全区人口的,少数民族有等。
气候任务二: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河流)读图5-25,完成p14活动2,找出内蒙古高原、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阿尔泰山、河套平原等,据图描述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
初中地理《西北地区1(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教学目标】:1、阅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2、明确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3、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4、运用资料分析归纳西北地区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并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学情分析】:通过学习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初步了解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西北地区提供了学习思路。
【教学方法】:图导图练,合作达标【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合作达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通过问题导入西北地区并通过尼格买提来带领尼展示给大家的图片,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西北地区图,大们大致的了解西北地 致了解西北地区的 特点。
特点:积、自然环境、农业及主的环境问题大致了解万里行 结合图形分析我国我们在小尼的带领下一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同学们走进西北地区。
一、话说西北学通过小习 让同学区的过从面程要存在西北。
学习二、西北下面就让起走进西北地区,开始我们的西北万里行(一)、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 1、出示图形---《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结合图形回答问题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的主导因素:A 界线 --- 季风因素B 界线 -- 地形因素 回答问题 1、2通过此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大致特征。
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把具体的知识点落实到位。
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图形明确据图位置引导学生结合海陆位置及地形位置图,总结本区的位置特点学习过程学习2、出示图形--《- 西北地区地形图》让学生结合教师给出的问题再图中明确问题的答案,并在图中落实到具体位置。
图形导入本框提内容,通过西北万里行这一活动,认识西北,了解西北。
图导图练,加强训练图导图练,加强训练过程①在图中明确大兴安岭、昆仑山阿尔泰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的位置,并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点及自然资源。
掌握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认识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地理学习的热忱。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及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西北地区的图片、地图、资料等教学资源。
准备西北地区的视频资料,以便进行课堂演示。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西北地区的基本信息。
搜集有关西北地区的相关资料,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提问学生对西北地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
讲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人口分布和文化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视频资料,展示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
分析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方法。
4. 课堂讨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及其传承。
分享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疑问。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观看有关西北地区的纪录片,加深对西北地区的了解。
3. 选取一个西北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西北地区》教案
《西北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2)掌握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4)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民族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2)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西北地区的热爱之情;(2)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1)地理位置特点(2)邻近地区2. 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区(1)青藏高原(2)内蒙古高原(3)黄土高原(4)塔里木盆地(5)准噶尔盆地3.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1)温带大陆性气候(2)高原气候(3)干旱气候4. 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2)草原资源(3)水资源(4)旅游资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2)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影响;(3)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 教学难点:(1)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图片和视频资料;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西北地区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西北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西北地区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提问:你们对西北地区有哪些了解?2. 讲解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地形区;引导学生读图析图,掌握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
3. 讲解气候特点及其影响: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6.3西北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了解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记图,巩固学生对西北地区概况的认识;通过视频及微课的讲解,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本区的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畜牧业发达,看到本区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
通过了解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成因,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式与方法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填图、演示法、微课视频教学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相关视频、学案等教学设计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视频《雄起了我的国——三北防护林》教师提问导入:这个视频让我们对西北耳目一新的认识,为什么国家要花70年的时间去整治三北地区?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西北地区。
二、新课讲授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2)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4)了解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的分布。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活动一:区域概况,学生阅读书本P20页,结合书本图文信息,自主学习完成。
记图填图:(主要山脉、地形区、河流)1、位置范围:(1)自然界线:大致位于以西, - - 以北。
(用红笔在下图相应位置描出这些山脉)(2)主要包括行政区:自治区、自治区、自治区、、、等省。
(1)西北地区地形以、和为主。
(2)新疆地形结构特征“”。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课件展示西北地区的概况,并小结:西北地区地广人稀,自然环境特征干旱。
过渡:一直以来我们对西北地区的第一印象就是干旱缺水,它干旱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观看一个微课视频解答一下心中的疑惑吧!在观看视频前,我们尝试着先把学案活动二完成。
西北地区优秀教案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分析思维能力。
2.掌握本区降水少对植被、河湖、农田、城镇的特点和分布的影响,以及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的重要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以及分析区域地理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区域地理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综合分析法。
二.教学重难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牧业生产的影响,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法,综合归纳分析法四.学生分析:学生在前几节课已经复习了中国总论部分的政区,中国地形,气候等相关知识,也复习了必修一,必修二的知识,所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缺乏在区域中综合分析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西北地区位置: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范围:新、内蒙古、宁、甘肃西北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全年降水少,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地表多沙漠、戈壁植被:从东向西:草原、草原荒漠、荒漠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干旱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和内流湖农业:灌溉农业: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新、内蒙古煤矿产资源石油优势自然资源天然气(西气东输:原因、意义)稀土草场资源广布光照条件好人口,城镇分布特点:多呈带状和点状分布;沿河分布;分布在山麓水源地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原因,治理措施)铁路:包兰,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图3托克逊 吐鲁番图例 现代约0.6万年前 约1.1万年前 0 5 10km -100m -150m N2012届区域地理练习题---西北地区图5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最适合形成天然绿洲的地带是A.①B.②C.③D.④ 2.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A.夏季流量小B.补给以降水为主C.水量向下游增大D.径流年际变化小 读图4,完成3~5题。
53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53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西北地区导言:西北地区作为我国的重要地区之一,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理想的教学素材。
本教学设计将以西北地区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活动,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植被分布、动物种类以及人文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和认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边界、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基本情况。
2.了解西北地区的植被分布、动物种类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了解西北地区的人文历史,包括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文化遗产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10分钟):观看西北地区的宣传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西北地区的风景和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西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景点和名胜古迹。
2.知识讲解(20分钟):a.地理环境: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边界和地形地貌,包括西北地区的山脉、河流、盆地等。
b.气候特点:讲解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气温变化、降水分布等。
3.植被和动物(20分钟):a.植被分布:介绍西北地区的植被分布特点,包括高山草甸、沙漠植被等。
b.动物种类:讲解西北地区的动物类型,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禽畜牧等。
4.小组合作活动(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西北地区的城市或景点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该地区的地理环境、植被分布、动物种类以及人文历史的资料,并制作海报或展示板进行展示。
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讨论、研究和分享。
5.展示和分享(30分钟):每个小组依次进行展示,并邀请其他小组提问交流。
通过展示和互动,让学生对西北地区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6.延伸活动(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到附近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本地的植被、动物种类等。
让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和实践,更直观地了解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西北地区》教案设计
《西北地区》教案设计《西北地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解法课前准备课前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北方地区,现在,请大家欣赏某个地区景观图。
(展示)请思考: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师:请同学们,看西北地区图。
思考: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不同角度引导。
)小结: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教师提问: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学生回答: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读图指导:指导学生用地图册“中国年降水量”图进一步说明本区降水量的`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
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想一想:除海陆位置外,还有什么能影响到水汽深入西北内陆呢?(地形)本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读图: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三课西北地区草原风情一、课标要求:1.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2.2—7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二、教材分析:课标要求观察、发现和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征。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产、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而草原是世界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形色色的区域生活中的一种类型,所以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都是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草原之间的关系。
教材安排了内蒙古草原这一案例,案例分别侧重于草原的生产和文化两个方面,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要求学生能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描述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感受草原生活,了解草原生活的特点,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大草原生活与草原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
通过探究蒙古大草原自然环境和牧民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能举一反三地剖析其它类似案例。
在情感上通过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草原文化,感受牧民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学情分析: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内蒙古草原有认知,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积累,教学上可以侧重内蒙古草原风情形成的原因组织教学,对内蒙古草原的独特风情进行探究,抓住内蒙古的自然环境决定了草原牧民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这一难点,突出人地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对发展的重要性。
四、三维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热爱家乡的情感并体会牧民因地制宜的生产生活,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运用材料的能力以及读图、用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五篇)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及反思(精选五篇)第一篇: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及反思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③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展示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采用读图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屏幕播放西北地区的景观师:同学们,这些景色美不美啊?生:美。
师:美在什么地方?生:有悠扬的马头琴声,辽阔的草原、成群的牛羊、浩瀚的沙漠…… 师:想不想知道这些美景出自哪里呀?生:想师:好!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去了解这一极富神秘色彩的西北地区。
二、讲授新课大屏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师:这幅地形图中描绘出了很多地理事物,我们先看一看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生七嘴八舌说出有:山脉、地形、河流、省区等。
师:好,我们分组来完成:第一组找出本区的山脉;第二组找出本区包括的地形,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第三组找出本区包括的省区及主要的城市;第四组找出本区的主要河流,并想一想有什么特点,完成后派一代表发言。
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师:下面请第一组的学生代表汇报你们探究的结果。
一组代表上讲台,在图上指出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大兴安岭。
师:你们真了不起,找得又多又全,能不能利用这些山脉,说一说本区的位置?一组代表指图说:西北地区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兴安岭以北。
师:很好。
并补充:从祁连山到大兴安岭之间的这段分界线是古长城。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省优质课用)
教师:哦,还是你。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在上学期就学过,塔里木河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学过的知识要会用。
(六)图说西北(城镇分布)
1、西北地区城镇主要集中在___河沿岸、沙漠边缘的___以及铁路、公路沿线,多呈___状或___状分布。
(三)图说西北(气候)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______,加之______阻挡,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年降水量不足___mm,___是本区主要自然特征。
教师:这位同学读图能力很强。经过分析,我们知道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四)图说西北(植被分布)
1、说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自东向西的变化规律。
结合图6-3-11,找出西北地区两大牧区,说出其牧场类型和主要牲畜种类,结合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分析西北为什么适宜发展畜牧业。
2、扬长避短发展种植业。
结合图6-3-1,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农业区,探究这些农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从光热水土等方面进行)
成果展示:
教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激烈。这些小组已经举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了。
缺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梳理归纳:人口分布
找水
位置地形干旱畜牧业为主
问题
灌溉农业
五、展望西北:生态脆弱
西北地区是我国的西大门,她的繁荣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高度重视西北地区的发展,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让西北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北的农产品一定能走得更远,西北的明天会更美好!
1、描述西北地区位置、范围。
2、读图6-3-1,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第三节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广东省市级优课)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环境成因。
2、干旱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
西北地区区域特征与学生真是的生活环境差异性大,需要提供更多的景观图片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看《直观四大地理区域图》
说出西北地区的位置及其划分区域的主导因素。
(二)读图:课本P73图8.3,说出
1、位置(纬度、海陆)
2、气候类型和特征
3、地形(主要地形区名称图上圈画)
4、河流(主要河流图上圈画)
5、景观
6、农业特征
(三)活动:书P74图8.4,说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规律,以及景观变化的原因。
(四)读图:书P74图8.5,说出西北地区主要牧区的位置和畜种。
(五)读图:书P75图8.7,说出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区的分布规律;
(六)阅读:书P76图8.8-8.11,了解西北地区主要的灌溉农业区及其特产,说出当地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七)活动: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思考:为什么坎儿井的引水渠要修暗渠?
(八)学习小结:
(九)布置作业:参考西北地区的学习流程,做《塔里木盆地》的思维导图。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省优质课用)
四、探究西北:
展示探究问题:
教师:看探究题目,1.2.3组重点探究第一个问题,4.5.6组重点探究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参看课本P19—21内容,时间4分钟。抓紧!
1、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
教师:这个组表达了他们的观点,有不同意见吗?有补充吗?新疆牧区降水那么少,水源来自于哪儿呢?对,有冰雪融水。还提到了内蒙古牧区降水多,那为什么不发展种植业呢?对,多也是在400mm以下。上学期学过,400mm等降水量线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西北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那么种植业呢,这里能发展吗?如何发展呢?请4、5、6组同学展示你们的探究成果。
2、受降水量影响,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的景观类型依次为:
教师:这位同学分析很到位。受降水影响,植被也有差异。
(五)图说西北(河流)
1、在图中找出 塔里木河、黄河、额尔齐斯河。
教师:同学们注意到了吗,这个同学指河流时,关注到了河流流向,很不错。
2、西北地区干旱,地表河流______,多为____(内流河/外流河),其中代表性河流为____河。
1、描述西北地区位置、范围。
2、读图6-3-1,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试着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4、找出西北地区主要河流,说出当地河流特点。
5、完成P14学习行动2,说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变化规律。
6、完成P15学习行动3,说出西北地区城镇分布特点
教师:同学们自学很专注,有疑问吗?提出来。
教师:哦,一个个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通过图说西北展示你的自学效果。请每组的5号位回答问题,从第一组开始,以此类推。
《第三节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福建省市级优课)
1、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主要的地形区,并归纳出西北地区主要的地形特征(高原盆地为主,新疆三山夹两盆)
2、出示我国气候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西北地区气候特征:有什么气候类型,特征是什么?降水分布有什么特征?
出示活动题目,思考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学生分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小结:大部分主要是因为高山冰雪融水形成绿洲,河套平原永黄河水进行灌溉。
学生独立思考,并集体交流
小结:西北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深居内陆,海拔较高,云雾量少。
在地图上找出主要牧区,说出西北地区畜牧业的特点。
主要矿产
让学生在图上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教师补充西气东输工程
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矿产资源
学生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交流。
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教师引导:西北地区干旱的环境发展农业很困难,只能在有水的绿洲发展绿洲农业,让学生找出主要的绿洲农业区:天山山麓、河西走廊、
盆地边缘、河套平原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
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劣势:降水少,水源不足,受寒潮影响大。
相关地图、课件、
学生
复习相关知识并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引导学生朗诵描述西北地区的古诗
引入新课
学生朗诵古诗,初步感受西北地区干旱的特征。
出示区域地理的学习要求
区域位置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自然环境特征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对比各区域差异
回顾前一节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理清区域地理的学习思路。
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优质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和成因;(2)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情境学习:创设情境,教师引导,激发学习兴趣;(2)自主研讨:读图,用图,掌握基本知识,互相讨论加深印象;(3)竞赛展示:分组展示自学成果,在竞赛中巩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积极思考、勇于表现的学习态度;(2)培养人类活动要适应环境,也要保护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影响。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三者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西北地区的视频,图片;2.准备SMART Notebook多媒体课件,增强交互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思路1导入创设“两会”情境;整体感受西北地区的自然人文特征播放《歌唱祖国》的歌曲,引入到两会的情境中,课堂成为“西北地区”代表团“关注民生”主题讨论会。
播放《美丽中国行》视频片段。
过渡:西北地区究竟在什么位置呢?听歌曲猜歌名;看视频,感受西北地区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独特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西北地区人民不畏艰难创设美好生活的精神,并说出形容西北地区的一个词语。
让每位学生成为西北地区“代表”,身处其中,拉近空间距离,激发主动性;体会西北地区并存着环境恶劣、风景美丽、生存艰难等要素,激发探索的兴趣;2研讨:西北地区地理位置与投影“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教师在中国行政区图中画出西北地区的界线;趁机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来自新疆和甘肃,另一组来自内蒙古和宁夏,既为接下来的分组竞争做好准备,也在不经意间强化了西北地区主要省区这个知识点。
在中国地形图中画出西北地区的界线,得到西北地区四周多山的地形特点。
指出西北地区的位置,概括其位于“内陆”的位置特征;回答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区;说出西北地区边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从中国版图、省区图、地形图三种不同类型的图落实西北地区的位置,也为分析其干旱成因埋下伏笔。
《自然特征与农业(西北地区)》优质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自然特征与农业(西北地区)》优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
2.能够在地形图上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4.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区域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及其他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教材,结合地图、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进而总结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并学会独立分析问题。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地区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讲授: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自然环境特点还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西北地区和我们生活的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北地区,了解西北地区为什么干旱,以及干旱的环境下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一、自然特征1.位置和范围阅读:阅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学生:(略)师生小结:位置:(1)经纬度位置:73°E-123°E,32°N-50°N(2)地形上: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古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
8.4西北地区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中图版(北京)地理七年级下册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互相评价。
课后:1、习题训练。巩固提升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2、知识框架图。完成内蒙古地区的知识框架。
3、实践性作业。采访内蒙古地区的朋友或去过内蒙古的朋友,了解具体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开放式评价学生,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5.教学过程设计
3.在学习后,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如思维导图或绘画等方式,展现出对内蒙古的总体印象。
4.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对内蒙古提出地理角度的疑问,并最终分析出其结果。
5.能够站在中国国家发展的战略角度,思考内蒙古地区的发展方向。
6.增强国家自豪感,树立家国情怀。
7.培养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习惯。
3.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老师:内蒙古的矿产资源的特点?
清洁能源是?
学生:读图,总结出内蒙古资源丰富,储量大。清洁能源是太阳能和风能。并且,思考出西电东送的国家战略。
老师:内蒙古的土地利用类型?
学生:对4张分布图进行辨认,归纳出内蒙古的土地类型特征
以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并且串联其他区域,进行区域关联、对比、整合。提高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首先,他们穿的特色服装叫?
为什么穿这种服装呢?和自然地理情况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回答问题,并总结出蒙古袍的御寒和便于骑行的特点。
老师:关于畜牧业,大家对这里的饮食很感兴趣。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小组合作思考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思考内蒙古和唐县进行经济合作的原因。总结出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
老师:他们居住的特色民居叫?
7、复兴之路
老师:说起交通,当地人原先有句歌谣叫,勒勒车,慢悠悠,何时才能回故乡。
而现在,我们去内蒙古,已经有很多的交通方式,例如?
西北地区区域特征优质课教学设计优秀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区域特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
②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③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由展示西北地区的景观图片导入新课,采用读图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和分工合作的意识,以及感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山脉、河流等。
2、干旱的自然特征。
教学难点: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欣赏歌曲《草原牧歌》,并思考这是唱的哪一个地区?——西北地区二、讲授新课A.大屏幕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结合课本70页,图8—1—1,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的地理事物1、山脉:大兴安岭、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阿尔泰山、天山山脉、阴山山脉、2、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塔克拉玛干沙漠。
3、河流:找出黄河、塔里木河。
4、思考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祁连山、阿尔金山、长城以北,占全国面积30%说出本区包括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6、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为内蒙古高原,西部为三山夹两盆7、了解西北地区的中国之最:B.干旱的自然环境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那本区的自然环境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吧!阅读课本第71页中间一段文字认识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所属的干湿地区、自然环境特征。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湿地区: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自然环境特征:干旱2、结合本区地理位置,思考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原因?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地形: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由于本区东西距离很长,是我国跨经度最广的地理区域,看图说一说本区降水量的变化规律,地表自然景观又是什么特点呢?读出下图中A、B、C三地的年降水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扬长避短发展种植业
1、制约西北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___。
1、描述西北地区位置、范围。
2、读图6-3-1,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试着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4、找出西北地区主要河流,说出当地河流特点。
5、完成P14学习行动2,说出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变化规律。
6、完成P15学习行动3,说出西北地区城镇分布特点
教师:任务完成了吗?有疑问吗?提出来。
教师:哦,一个个胸有成竹的样子。我们通过图说西北展示你的自学效果。请每组的5号位回答问题,从第一组开始,以此类推。
教师:干旱的环境还影响到人们生产。农业可是用水大户,西北地区如何发展农业?与我们相比,有哪些特色呢?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西北农业。
四、探究西北:
展示探究问题:
教师:看探究题目,1.2.3组重点探究第一个问题,4.5.6组重点探究第二个问题。同学们可以参看课本P19—21内容,时间4分钟。抓紧!
1、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
教学重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感知西北
教师:在祖国辽阔的疆域上,有这样一片神奇的地方。这里有皑皑雪山矗立天宇,这里有茫茫草原延伸远方,这里有大漠戈壁演绎的英雄梦,这里有丝绸之路见证的国富强,这里有肥美牛羊驰天地,这里有甜润瓜果飘清香。这就是我们的大西北,一片充满魔力的地方。今天我们就走进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西北地区
课程标准:认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运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读“西北地区位置”图,认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2、通过读“西北地区主要城市和交通线”图,分析西北地区城镇分布特点;
3、通过读“西北地区主要农牧业分布”图,探究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师:要想效率高,心中有目标,请同学们大声、快速朗读目标。
展示学习目标:
读图描述西北地区位置、范围及自然特征。
学会分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变化规律及城镇分布特点 。
举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结合学习目标,通过自学,认识西北。
二、认识西北
展示自主学习任务:
教师:请同学们学习课本P14—15内容,完成下列问题。时间6分钟。完成任务的可以举手示意。现在开始。
2、在上图中指出西北地区主要的农业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
教师:这四个农业区的名称、位置同学们要熟悉。河西走廊,可能同学们印象不深,顾名思义,在黄河以西,祁连山脚下。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发展种植业呢?哪组来回答?
3、在这些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
教师:同学们提到有水源,你能具体分析下,不同的农业区的灌溉水源有哪些?其他组有补充吗?继续。同学们确实用心讨论了,总结很全面,请记录在课本21页,第二段下面。
教师:新疆地处干旱区,灌溉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我们了解下坎儿井。
(一)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
1、读图,找出西北地区主要牧区,完成表格。
牧区名称
牧场类型
主要牲畜
教师:哪组能给我们分享牧场类型的判断方法。这个小组提到了地形因素,除此外还有气候因素。我们以后分析牧场类型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请同学们感受下这两种牧场的景观。
教师:为什么这里适合发展畜牧业呢?
2、结合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分析西北地区为什么适合发展畜牧业。
2、受降水量影响,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的景观类型依次为:
教师:这位同学分析很到位。受降水影响,植被景观也有差异。
塔里木河、黄河、额尔齐斯河。
教师:指河流时要关注河流流向。
2、西北地区干旱,地表河流______,多为____(内流河/外流河),其中代表性河流为____河。
2、这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___。
教师:哦,有同学不理解点状分布,谁能解释。来,你说。对,与绿洲呈点状分布有关,看来是动脑子思考了。
教师:通过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同学们对西北有了一定认识,小结一下。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什么?(板书:干旱)造成干旱的原因是什么?(板书:位置、地形)干旱又带来哪些影响?影响到河流、植被。还有吗?(板书:城镇分布)。由此看出,地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结合图6-3-11,找出西北地区两大牧区,说出其牧场类型和主要牲畜种类,结合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分析西北为什么适宜发展畜牧业。
2、扬长避短发展种植业。
结合图6-3-1,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农业区,探究这些农业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从光热水土等方面进行)
成果展示:
教师:同学们讨论的非常激烈。这些小组已经举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展示了。
三、图说西北
(一)图说西北(位置与范围 )
西北地区位于_________(山脉)以西,长城、_______山、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省份有______、_______和宁夏及甘肃的北部。
(二)图说西北(地形 )
西北地区地处我国第__级阶梯,地形以__和__为主。其中A是___高原,B是___盆地,C是___盆地。
教师: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你知道吗,在这里生活的人们,据说天越旱,越盼望出太阳。为什么呢?
教师:哦,还是你。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是不是很熟悉,这是上学期的内容,学过的知识要会用。
(六)图说西北(城镇分布)
1、西北地区城镇主要集中在___河沿岸、沙漠边缘的___以及铁路、公路沿线,多呈___状或___状分布。
(三)图说西北(气候)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______,加之______阻挡,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年降水量不足___mm,___是本区主要自然特征。
教师:这位同学读图能力很强。经过分析,我们知道西北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四)图说西北(植被分布)
1、说出西北地区年降水量自东向西的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