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天 linux系统的编译及镜像文件的制作
Linux下的软件开发和编译环境配置
Linux下的软件开发和编译环境配置在Linux操作系统中,配置适合软件开发和编译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地设置开发环境,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同时确保软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Linux下配置软件开发和编译环境,以帮助开发人员顺利进行开发工作。
一、安装必要的开发工具在开始配置软件开发环境之前,您需要安装一些必要的开发工具。
在Linux中,常用的开发工具包括GCC编译器、Make工具、调试器(如GDB)、版本控制工具(如Git)等。
您可以通过包管理器(如APT、YUM等)来安装这些工具。
以下是安装这些工具的示例命令(以基于Debian的系统为例):```sudo apt-get update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sudo apt-get install gdbsudo apt-get install git```通过执行这些命令,您可以安装所需的开发工具,以便后续的配置步骤。
二、配置开发环境要配置软件开发环境,您需要设置一些环境变量和配置文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置步骤:1. 配置PATH环境变量在Linux中,PATH环境变量用于指定可执行程序的搜索路径。
为了方便地访问开发工具和编译器,您应该将它们所在的目录添加到PATH环境变量中。
您可以通过编辑`.bashrc`文件来实现这一点。
打开终端,输入以下命令编辑文件:```vi ~/.bashrc```在文件末尾添加以下行(假设开发工具的路径为`/usr/local/bin`):```export PATH=$PATH:/usr/local/bin```保存并退出文件。
然后,使用以下命令使更改生效:```source ~/.bashrc```现在,您可以在任何目录下直接运行开发工具和编译器。
2. 配置编辑器选择一个适合您的编辑器来编写代码是很重要的。
在Linux中有多种编辑器可供选择,如Vim、Emacs、Sublime Text等。
编译linux实验报告
编译linux实验报告
编译Linux实验报告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Linux操作系统一直被广泛使用。
它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编译Linux内核,并撰写实验报告以记录我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
1. 了解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
2. 熟悉编译工具和技术
3. 掌握编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验步骤:
1. 下载Linux内核源代码
2. 解压源代码并配置编译环境
3. 使用make命令编译内核
4. 安装编译后的内核
5. 测试新内核的稳定性和功能
实验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操作,我们成功地编译了Linux内核,并将其安装到我们的计算机上。
新内核的稳定性和功能得到了验证,证明我们的编译过程是成功的。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还学习了如何使用编译工具和技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查阅资料和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最终成功地完成了编译过程。
这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
经验,也增强了我们对Linux操作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编译Linux内核的实验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我们通过实践提升了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运用这些经验和技能,为我们的计算机科学之路增添更多的成就和贡献。
linux操作系统实训教学大纲
实训教学大纲《操作系统》实训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计算机软件课程)一、本课程课时:80课时学分:4实训课时:40二、实训性质与目的:《操作系统》课程计算机软件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围绕操作“系统干什么,操作系统如何干”等基本问题展开。
课程以Linnx操作系统为背景,讲述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
本课程在内容上力求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保证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练、做的学习方法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本课程实训目的是通过学习,要求学员能够灵活掌握Linnx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方法、常用命令和shell编程、用户管理和文件管理等操作方法,为今后就业提前打基础。
为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在学习之前要求有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作为其先修课程,并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水平。
三、实训内容与要求(一)内容:基本目标:掌握Linnx操作系统基础知识,通过Linnx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常用命令的操作应用了解操作系统的五大管理功能,最终目标是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了解现代操作系统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具体目标:Linnx操作系统的安装是以Red Had Linux为蓝本,在完成安装的基础上,完成Linux系统的图形界面的使用,Linnx系统的基本操作,vi编辑器和简单shell编程,Linux系统管理、Linnx网络配置等一系列实训。
(二)要求1、Red Had Linux安装:要求了解操作系统的发行版本,了解Linux系统对硬件资源的要求,掌握分区的方法和具体的安装过程。
2、Linux系统的图形界面的使用:设置系统面板,桌面图标的设置、桌面环境的设置,Nautilus文件管理器的设置,添加/删除应用程序。
3、Linnx系统的基本操作: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启动/登录及关闭方法、掌握Linux的常用命令及文件管理。
4、vi编辑器和简单shell编程:掌握vi编辑器的使用方法,熟悉shell的种类及基本功能。
linux编译方法
linux编译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Linux操作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使用和开发Linux,对于Linux的编译方法有着深入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Linux的编译方法,包括准备工作、编译过程以及常见问题的处理。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Linux编译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来保证编译的顺利进行。
1.1 环境搭建首先,需要确保你的系统已经安装了必要的软件和工具,比如gcc编译器、make工具等。
可以通过运行以下命令来检查软件是否已经安装:```shellgcc --versionmake --version```如果显示相应软件的版本号,则表示已经安装成功。
1.2 获取源代码在开始编译之前,需要先获取源代码。
通常情况下,你可以从开源项目的官方网站或者代码托管平台上下载源代码。
通过以下命令可以从远程仓库中克隆代码到本地:```shellgit clone <repository_url>```其中`<repository_url>`是代码仓库的URL地址。
二、编译过程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以进行Linux的编译了。
下面介绍一般的编译过程。
2.1 配置首先,在源代码所在的目录中运行以下命令来进行配置:```shell./configure```配置命令会检查系统环境,并生成一个Makefile文件,用于后续的编译。
2.2 编译配置完成后,运行以下命令进行编译:make```编译命令会根据Makefile文件中的规则,将源代码编译为可执行文件或者库文件。
2.3 安装编译完成后,可以运行以下命令来进行安装:```shellmake install```安装命令会将编译生成的文件复制到系统指定的目录中,使得这些文件可以被系统正常调用和使用。
三、常见问题处理在进行Linux编译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1 缺少依赖库在编译过程中,可能会提示缺少某些依赖库。
Linux内核编译过程详解
内核升级前的准备工作:Linux系统进行内核升级或定制内核时需要安装GCC编译工具、make编译器,同时变异内核需要root权限。
安装GCC编译环境参考:/rhelinux/248.html操作系统:RHEL 5.5开始安装:按照以下顺序安装所需要的包就可以完成GCC的安装了1. rpm -ivh kernel-headers-2.6.18-194.el5.i386.rpm2. rpm -ivh glibc-headers-2.5-49.i386.rpm3. rpm -ivh glibc-devel-2.5-49.i386.rpm4. rpm -ivh libgomp-4.4.0-6.el5.i386.rpm5. rpm -ivh gcc-4.1.2-48.el5.i386.rpm6. rpm -ivh libstdc++-devel-4.1.2-48.el5.i386.rpm7. rpm -ivh gcc-c++-4.1.2-48.el5.i386.rpm8. rpm -ivh ncurses-5.5-24.20060715.i386.rpm9. rpm -ivh ncurses-devel-5.5-24.20060715.i386.rpm注意:在升级编译完内核,重启后提示如下错误信息:RedHat nash Version 5.1.19.6 startingrver(2.6.33.3)mount: could not find filesystem …/dev/root‟setuproot: moving /dev faile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setuproot: error mounting /proc: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setuproot: error mounting /sys: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switchroot: mount faile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Kernel panic – not syncing: Attempted to kill init![Linux-initrd @ 0x1fc37000,0x228585 bytes]于是在网上找了很多,也尝试了很多加模块、重编译了N次、改fstab等方法,都不行。
vmlinux生成流程
vmlinux生成流程vmlinux是Linux内核的可执行文件,它是内核源代码经过编译、链接等一系列处理后生成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vmlinux生成的流程。
1. 内核源代码编译vmlinux的生成过程首先需要对Linux内核的源代码进行编译。
编译器将源代码翻译成机器可以执行的目标代码,生成一系列的中间文件。
在编译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编译选项,以及处理一些与平台相关的代码。
2. 汇编代码生成在编译过程中,还会生成一些汇编代码。
汇编代码是与机器硬件直接相关的代码,它负责处理底层的硬件操作。
汇编代码一般保存在以".S"为后缀的文件中。
3. 链接过程编译完源代码和汇编代码后,需要进行链接操作。
链接器将各个模块的目标代码组合在一起,解析符号引用,生成最终的可执行文件。
在链接过程中,还需要处理一些与库相关的操作,如动态链接库和静态链接库的链接。
4. 符号表生成在链接过程中,还会生成符号表。
符号表是一个记录了各个符号(函数、变量等)地址和大小的表格,它有助于调试和动态加载等操作。
符号表一般保存在可执行文件的调试信息中。
5. 优化处理在生成vmlinux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优化处理。
优化处理旨在提高代码的执行效率,减少资源占用。
优化处理涉及到很多技术,如代码折叠、循环展开、指令调度等。
6. 生成vmlinux经过以上的编译、汇编、链接和优化处理,最终可以生成vmlinux文件。
vmlinux是一个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它包含了Linux内核的所有代码和数据。
vmlinux可以被直接加载到内存中执行,成为一个运行的操作系统。
总结:vmlinux的生成过程经历了源代码编译、汇编代码生成、链接过程、符号表生成、优化处理等多个阶段。
通过这些处理,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的Linux内核文件。
vmlinux的生成过程是复杂而严谨的,需要编译器、链接器等工具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开发人员对内核源代码和底层硬件有深入的理解。
Linux操作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1:安装Linux系统【实验目的和要求】:安装Linux系统,掌握操作系统的系统配置,建立应用环境的过程。
【实验内容】:1、首先在windows系统中安装虚拟机。
在网上找到VMwareWorksttionPro版本,确定安装目录。
一直下一步,不需要太多的说明。
2、图为安装完成后的界面。
3、然后在阿里巴巴开源镜像网站下载centos系统镜像,然后虚拟机创建新的虚拟机,进行一些简单的虚拟机设置,设置了网络链接nat模式等等。
安装完成后的界面实验2:Linux下c语言开发【实验目的】:学会和掌握用c语言开发一个应用程序的全过程,包括,编译,调试等等。
【实验步骤】:首先在系统中查看是否已经安装有gcc,输入查看命令发现没有,于是需要安装gcc。
在centos系统中可以使用比较简便的yum命令。
在之前已经配置好了yum源。
直接输入yuminstallgcc。
回车自动安装程序和需要的依赖包。
因为虚拟机中和电脑很多地方切换使用不方便,所以安装了xshell软件。
图为xshell中的截图。
安装完毕。
然后使用vi或者vim编写hello.c运行,在屏幕上打印出hello,world。
实验3:进程创建【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进程的概念及意义;2.了解子进程和父进程3.掌握创建进程的方法。
【实验内容】1.子进程和父进程的创建;2.编写附件中的程序实例【实验步骤】一1、打开终端,输入命令gedit1_fork.c,在1_fork.c文件中输入1_fork.bmp中的代码;2、输入命令gcc1_fork.c-o1_fork,回车后显示无错误;3、输入命令:./1_fork运行程序。
二、1、打开终端,输入命令gedit2_vfork.c,在2_vfork.c文件中输入2_vfork.bmp中的代码;2、输入命令gcc2_vfork.c-o2_vfork,回车后显示无错误:3、输入命令:./2_vfork运行程序。
从上面可以看到两次的运行结果不一样。
内核和文件系统编译
内核和文件系统编译【实用版】目录1.编译内核2.编译文件系统3.编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正文在内核和文件系统的编译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技巧,以确保编译的顺利进行。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编译内核和文件系统,以及在编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编译内核1.获取内核源代码:首先,你需要从内核官方网站上下载最新的内核源代码。
通常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是 Linux 内核。
2.配置内核:下载源代码后,需要对其进行配置,以满足你的需求。
这个过程可以通过 make menuconfig 或者 make xconfig 等命令完成。
3.编译内核:配置完成后,就可以使用 make 命令编译内核了。
编译完成后,会生成一个新的内核文件。
4.更新内核:将新的内核文件安装到系统中,替换原有的内核。
这一步通常需要重启系统,以使新内核生效。
二、编译文件系统1.选择文件系统:根据你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文件系统。
常见的文件系统有 ext3、ext4、xfs 等。
2.配置文件系统:与编译内核类似,需要对文件系统进行配置。
根据文件系统的不同,配置方法也会有所区别。
3.编译文件系统:配置完成后,使用 make 命令编译文件系统。
编译完成后,会生成一个新的文件系统驱动文件。
4.加载文件系统:将新的文件系统驱动文件加载到系统中,使其生效。
这一步同样需要重启系统。
三、编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环境准备:在编译之前,确保你的系统环境、编译器和相关工具都处于最新版本。
2.编译选项:根据你的需求和硬件环境,选择合适的编译选项。
例如,你可以选择启用或禁用某些硬件支持、优化编译速度等。
3.错误处理:编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错误,需要仔细阅读错误信息,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解决。
4.编译时间:编译内核和文件系统是一个相对耗时的过程,需要耐心等待。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顺利地完成内核和文件系统的编译工作。
Linux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
Linux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在正文规定的字数限制下,为了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并确保内容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全文表达流畅且无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本文将按照以下格式进行写作:一、简介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开源的、自由的Unix-like操作系统,它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服务器、嵌入式设备等。
本文将重点介绍Linux 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过程。
二、编译准备1. 下载源代码在编译Linux操作系统之前,首先需要从官方网站下载Linux内核的源代码包。
2. 安装必要的依赖软件在编译过程中,需要安装一些必要的软件和工具,如编译器、构建工具等。
三、编译步骤1. 解压源代码包使用解压命令将下载的源代码包解压到指定目录。
2. 配置编译选项进入源代码目录,并运行配置命令,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编译选项。
3. 执行编译命令运行编译命令开始编译操作系统内核,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四、安装步骤1. 安装编译生成的内核镜像文件将编译生成的内核镜像文件复制到合适的位置,并修改相关配置文件以引导新编译的内核。
2. 安装相关系统文件运行安装命令,将其他必要的系统文件复制到适当的位置。
五、系统配置1. 修改引导加载程序根据系统的引导加载程序,如GRUB、LILO等,修改引导配置文件以支持新安装的内核。
2. 配置网络和驱动程序根据具体需求,配置网络设置和硬件驱动程序。
六、测试与验证1. 重新启动系统重新启动计算机,并选择新编译的内核进行引导。
2. 验证系统版本和功能运行相应的命令,验证新安装的Linux操作系统版本和功能是否正确。
七、常见问题解决1. 编译错误分析编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信息,根据错误提示进行逐步修复。
2. 硬件兼容性问题部分硬件设备可能需要额外的驱动程序或补丁文件才能正常运行,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八、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Linux操作系统的编译和安装过程,同时了解到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linux固件编译过程
linux固件编译过程Linux固件编译过程在Linux系统中,固件是指驱动程序加载到硬件设备上时所需的程序和数据。
固件编译是将源代码转换为可执行的固件文件的过程。
本文将逐步介绍Linux固件编译的过程。
1. 安装编译环境在开始进行固件编译之前,需要安装编译环境。
这包括GNU工具链(如gcc、make等)、交叉编译工具链(如果需要为不同的平台编译固件)、源代码管理工具(如git、svn等)以及其他所需的开发工具和库。
可以使用系统的包管理器来安装这些软件。
2. 获取源代码获取所需的源代码。
这可以通过下载稳定版本的源代码包或者克隆版本控制系统中的存储库来实现。
通常,固件的源代码可以从设备制造商的网站或开发社区中获得。
使用版本控制系统可以方便地更新和管理源代码。
3. 配置编译参数进入源代码目录并运行配置命令。
该命令将根据所需的目标平台、要编译的功能模块以及其他选项进行设置。
通常,配置命令是通过运行"./configure"或者"cmake"来完成的。
这些命令将检查系统环境并生成构建系统所需的Makefile文件。
4. 构建固件使用make命令来构建固件。
make命令将根据Makefile文件中的规则和依赖关系来编译源代码。
在构建过程中,make将执行所需的编译器命令,并生成目标文件和可执行程序。
构建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具体取决于源代码的大小和复杂性。
5. 安装固件构建完成后,可使用make install命令将固件安装到指定目录中。
安装目录通常是Linux系统的根目录下的/lib/firmware。
这样,系统在加载驱动程序时将能够找到并加载相应的固件文件。
6. 测试和调试当固件完成安装后,可以进行测试和调试。
这可以包括运行固件的功能测试集、检查日志文件以及使用特定的工具进行调试。
测试和调试的目的是验证固件的正确性和稳定性,并修复可能出现的问题。
7. 发布和更新一旦固件通过了测试和调试,可以将其发布到设备制造商的网站或开发社区中。
mkimage制作linux内核映像uImage文件
如何用mkimage制作linux内核映像uImage文件(这个chomper是高手)bootm命令是用来引导经过u-boot的工具mkimage打包后的kernel image的,什么叫做经过u-boot的工具mkimage打包后的kernel image,这个就要看mkimage的代码,看看它做了些什么,虽然我很希望大家不要偷懒,认真地去看看,但是我知道还是有很多人懒得去做这件,那么我就j将分析mkimage代码后得到的总结告诉大家,mkimage做了些什么,怎么用这个工具。
mkimage的用法uboot源代码的tools/目录下有mkimage工具,这个工具可以用来制作不压缩或者压缩的多种可启动映象文件。
mkimage在制作映象文件的时候,是在原来的可执行映象文件的前面加上一个0x40字节的头,记录参数所指定的信息,这样uboot才能识别这个映象是针对哪个CPU体系结构的,哪个OS的,哪种类型,加载内存中的哪个位置,入口点在内存的那个位置以及映象名是什么root@Glym:/tftpboot# ./mkimageUsage: ./mkimage -l image-l ==> list image header information./mkimage -A arch -O os -T type -C comp -a addr -e ep -n name -ddata_file[:data_file...] image-A ==> set architecture to 'arch'-O ==> set operating system to 'os'-T ==> set image type to 'type'-C ==> set compression type 'comp'-a ==> set load address to 'addr' (hex)-e ==> set entry point to 'ep' (hex)-n ==> set image name to 'name'-d ==> use image data from 'datafile'-x ==> set XIP (execute in place)参数说明:-A 指定CPU的体系结构:取值表示的体系结构alpha Alphaarm ARMx86 Intel x86ia64 IA64mips MIPSmips64 MIPS 64 Bitppc PowerPCs390 IBM S390shSuperHsparc SPARCsparc64 SPARC 64 Bitm68k MC68000-O 指定操作系统类型,可以取以下值:openbsd、netbsd、freebsd、4_4bsd、linux、svr4、esix、solaris、irix、sco、dell、ncr、lynxos、vxworks、psos、qnx、u-boot、rtems、artos-T 指定映象类型,可以取以下值:standalone、kernel、ramdisk、multi、firmware、script、filesystem-C 指定映象压缩方式,可以取以下值:none 不压缩gzip用gzip的压缩方式bzip2 用bzip2的压缩方式-a 指定映象在内存中的加载地址,映象下载到内存中时,要按照用mkimage 制作映象时,这个参数所指定的地址值来下载-e 指定映象运行的入口点地址,这个地址就是-a参数指定的值加上0x40(因为前面有个mkimage添加的0x40个字节的头)-n 指定映象名-d 指定制作映象的源文件mkimage解压内核源码包,编辑Makefile设置cross_compile:=[编译器的绝对路径] ;这个绝对路径既上面2.95.3放到的路径进入内核文件夹,执行下面命令[root@hostname]# make clean[root@hostname]# make dep[root@hostname]# make[root@hostname]# [编译器的绝对路径]/bin/arm-linux-objcopy -O binary -S vmlinuxlinux.bin ;编译器的绝对路径也是上面说到的路径[root@hostname]# gziplinux.bin下面的比较重要了,主要是u-boot的安装,这个在H9200的手册上说的很不清楚[root@hostname]# tar xzvf u-boot-1.0.0.tar.gz ;解压u-boot[root@hostname]# cd u-boot-1.0.0[root@hostname]# make distclean[root@hostname]# make at91rm9200dk_config[root@hostname]# make all然后在/usr/local下建立uboot文件夹将u-boot-1.0.0下的所有文件都复制到uboot下[root@hostname]# [uboot的绝对路径]/tools/mkimage -A arm -O linux -C gzip -a 0x20008000 -e 0x20008000 -d linux.bin.gz uImage ;这里的绝对路径是/usr/local/ubootvmlinuxlinux.bin linux.bin.gz uImage(uboot制作的image)mkimage -a -e-a参数后是内核的运行地址,-e参数后是入口地址。
1Linux教程实验指导书
Linux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linux安装 (3)实验二:常用命令的使用 (10)试验三vi编辑器 (11)实验四 shell编程 (11)实验五常用开发工具 (12)实验六 makefile的编写与使用 (14)实验七 Linux环境编程 (14)实验八 (15)实验一:linux安装一、实验目的1.学会在操作系统安装之前,根据硬件配置情况,指定安装计划2.掌握多操作系统安装前,利用硬盘分区工具(如PQMagic)为Linux准备分区3.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步骤4.掌握Linux系统的简单配置方法5.掌握Linux系统的启动、关闭步骤6.掌握在虚拟机上的Linux安装步骤和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1.安装并使用硬盘分区工具,为Linux准备好分区2.安装Linux系统(如红旗Linux桌面版)3.配置Linux系统运行环境4.正确的启动、关闭系统注意:为了避免新手在第一次安装Linux时,破坏掉磁盘上的有用数据,推荐第一次在winxp系统上的虚拟机上安装linux。
因此需要一下步骤:1.安装winxp下的虚拟机软件vmware,并创建一个虚拟机。
2.在虚拟机环境中安装linux系统。
3.配置Linux系统运行环境4.正确启动、关闭系统。
三、背景知识Linux安装有三种方式,分别是:通过光盘安装、硬盘安装和网络安装。
另外有三种形式,分别是:Linux独立操作系统、Linux与windows共存的双(多)操作系统、Windows下虚拟机安装Linux的双(多)操作系统。
在三种安装方式中,通过光盘安装最为简单,但是需要事先从网络上下载安装镜像文件,并将其刻录到光盘上;或者直接从外面买别人刻好的安装光盘。
由于Linux是开源的操作系统,因此不存在“盗版”的说法。
另一种是通过硬盘安装,需要事先将安装镜像文件下载到本地fat32格式的磁盘分区上,然后重新启动进入纯dos下,进行一些必要的设置就可以从硬盘自动安装了,其后的安装步骤跟光盘安装一样。
linux镜像制作标准
Linux镜像制作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工具和环境:确保安装了必要的工具,如`dd`、`mkfs`等,并设置好目标磁盘分区。
2. 下载Linux发行版:从官方网站或其他可靠来源下载所需的Linux发行版ISO镜像文件。
3. 制作启动盘:将下载的ISO镜像文件刻录到光盘或U盘上,以便在目标计算机上启动安装程序。
4. 安装Linux系统:使用启动盘启动目标计算机,按照提示进行系统安装。
5. 配置系统:根据需要安装和配置各种软件包、驱动程序和服务。
6. 优化系统:对系统进行性能调优、安全加固等工作。
7. 创建镜像文件:使用`dd`命令将制作好的Linux系统盘制作成镜像文件。
例如,将系统盘制作成名为`my_image.iso`的镜像文件,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bash
sudo dd if=/dev/sda of=my_image.iso bs=4M status=progress
```
其中,`/dev/sda`是系统盘的设备文件,`my_image.iso`是输出的镜像文件名。
8. 验证镜像文件:使用虚拟机或其他计算机测试镜像文件是否可用。
linux内核编译与裁剪
Linux内核编译内幕详解内核,是一个操作系统的核心。
它负责管理系统的进程、内存、设备驱动程序、文件和网络系统,决定着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Linux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源代码的公开性,所有的内核源程序都可以在/usr/src/l inux下找到,大部分应用软件也都是遵循GPL而设计的,你都可以获取相应的源程序代码。
全世界任何一个软件工程师都可以将自己认为优秀的代码加入到其中,由此引发的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Linux修补漏洞的快速以及对最新软件技术的利用。
而Linux的内核则是这些特点的最直接的代表。
想象一下,拥有了内核的源程序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可以了解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通过通读源代码,我们就可以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这在Windows下简直是天方夜谭。
其次,我们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量体裁衣,定制适合自己的系统,这样就需要重新编译内核。
在Windows下是什么情况呢?相信很多人都被越来越庞大的Windows整得莫名其妙过。
再次,我们可以对内核进行修改,以符合自己的需要。
这意味着什么?没错,相当于自己开发了一个操作系统,但是大部分的工作已经做好了,你所要做的就是要增加并实现自己需要的功能。
在Windows下,除非你是微软的核心技术人员,否则就不用痴心妄想了。
内核版本号由于Linux的源程序是完全公开的,任何人只要遵循GPL,就可以对内核加以修改并发布给他人使用。
Linux的开发采用的是集市模型(bazaar,与cathedral--教堂模型--对应),为了确保这些无序的开发过程能够有序地进行,Linux采用了双树系统。
一个树是稳定树(stable tree),另一个树是非稳定树(unstable tree)或者开发树(d evelopment tree)。
一些新特性、实验性改进等都将首先在开发树中进行。
如果在开发树中所做的改进也可以应用于稳定树,那么在开发树中经过测试以后,在稳定树中将进行相同的改进。
linux内核编译过程解释
linux内核编译过程解释
Linux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它控制着系统的资源管理、任务调度、驱动程序等重要功能。
编译Linux内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它决定了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
1. 下载内核源代码:首先,我们需要从官方网站上下载Linux
内核的源代码。
这里我们可以选择下载最新的稳定版本或者是开发版,具体取决于我们的需求。
2. 配置内核选项:下载完源代码后,我们需要对内核进行配置。
这一步通常需要使用make menuconfig命令来完成。
在配置过程中,我们需要选择系统所需的各种驱动程序和功能选项,以及定制化内核参数等。
3. 编译内核:配置完成后,我们可以使用make命令开始编译内核。
编译过程中会生成一些中间文件和可执行文件,同时也会编译各种驱动程序和功能选项。
4. 安装内核:编译完成后,我们可以使用make install命令将内核安装到系统中。
这一步通常需要将内核文件复制到/boot目录下,并更新系统的引导程序以便正确加载新内核。
5. 重启系统: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重启系统以使新内核生效。
如果新内核配置正确,系统应该能顺利地启动并正常工作。
总的来说,Linux内核的编译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操作经验。
但是,通过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编译技巧和命
令,我们可以轻松地完成内核编译工作,并为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做出贡献。
linux内核裁剪及编译步骤
linux内核裁剪及编译步骤Linux内核裁剪及编译步骤Linux操作系统的内核是其最重要和核心的组成部分。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内核进行裁剪以减少内核代码的大小,以及支持特定的硬件和功能。
Linux内核的裁剪和编译步骤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安装环境的支持。
下面将介绍Linux内核裁剪及编译的具体步骤,以供参考。
一、准备工作在开始进行Linux内核的裁剪及编译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安装Linux操作系统的开发环境。
其次,需要下载Linux内核的源代码,可以从Linux 的官方网站或者其他开源社区下载。
二、配置内核选项安装好开发环境和下载好源代码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内核的裁剪和编译了。
首先需要进行内核选项的配置。
可以使用make menuconfig命令进入配置界面。
在这个界面中,用户可以对内核进行不同程度的裁剪,包括去掉多余的硬件支持和功能选项。
在配置选项中,用户需要选择一些基本的配置选项,包括文件系统类型、设备驱动、协议栈、安全选项、虚拟化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项的选择和配置。
三、编译内核在完成了内核的配置之后,下一步就是进行内核的编译。
可以使用make命令进行编译。
编译过程中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因此建议在空闲时刻进行编译。
如果出现编译错误,需要根据错误提示进行排查和解决。
编译错误很可能是由配置选项不当造成的,因此要仔细检查配置选项。
四、安装内核编译完成后,就可以安装内核。
可以使用make install命令进行安装。
安装完成后,可以重启系统,以使新的内核生效。
在重启时,需要手动选择新的内核,可以选择自己编译的内核或者系统默认的内核。
五、总结对于不同的用户,对内核的需求和选择是不同的。
因此,在对内核进行裁剪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适当的选择,以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
同时,在进行内核的编译时,也需要仔细检查配置选项和随时记录日志以便排除可能出现的问题。
如何快速将Linux系统制作成ISO镜像文件?
如何快速将Linux系统制作成ISO镜像文件?背景:现在Docker容器化盛行的前提下,对于Linux系统的封装需求已经很少了,但还是存在一些直接将系统封装成ISO镜像文件的需求。
今天跟大家分享下这款神奇的开源免费故障恢复和备份工具——Mondo Rescue。
什么是 Mondo Rescue?Mondo Rescue(简称Mondo):是一款开源免费的故障恢复和备份工具,可以说是 Linux 操作系统下的 Ghost ,你可以轻松地创建系统(Linux 或 Windows)克隆或备份的 ISO 镜像,可以将这些镜像存放在 CD、DVD、磁带、USB 设备、硬盘和 NFS 上。
万一数据丢失了,你将可以从备份介质还原系统所有数据或根据实际需求还原所有数据。
除此之外,Mondo Rescue 还可用来快速恢复或者重新部署工作镜像到其他系统中。
Mondo 支持 LVM 1/2、RAID、ext 2/3/4、JFS、XFS、ReiserFS、VFAT 等,并且可以轻松支持其他文件系统,支持软件 RAID 和大多数硬件RAID 控制器,支持磁盘几何形状的调整,包括从非RAID 到RAID 的迁移。
支持 BIOS 和 UEFI 引导模式。
Mondo 在所有主要的Linux 发行版(Fedora、RHEL、OpenSUSE、SLES、Mageia、Debian、Ubuntu、Gentoo)上运行,可使用它来备份非 Linux 分区,例如:NTFS。
安装下载安装包你可以根据你的实际系统类型自行去官网下载,由于会有很多依赖关系,也可以通过 yum 的形式安装。
# wget ftp:///rhel/6/x86_64/mondorescue.repo 进入/etc/yum.repos.d/ 目录中操作,如在其他目录操作可能会起不到作用。
# yum install -y mondoyum 安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Linux内核编译及常见错误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重新编译Linux内核的方法(2)理解Linux标准内核和发行版本内核的区别。
二、实验内容在Linux系统中下载同一发行版本的版本号较高的内核,编译之后运行自己编译的内核,并使用uname-r命令查看是否运行成功。
由于不同版本的内核在编译过程中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本书推荐的内核版本为4.16.10。
从第7章开始的进阶实验篇,都可以选用该版本的内核。
三、实验设备Vmware上运行的linux ubuntu 5.11.0-43-generic实验成功:linux ubuntu 4.18.0-generic(Ubuntu18.04均可)实验成功的方法在最后四、实验过程和原理分析一、实验(一)准备工作:在这里我建议用一个全新的虚拟机,避免编译错误对原来常使用的虚拟机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安装好后就先安装gcc、make等工具首先下载好Linux***内核文件解压至/usr/src 目录下,如下:确认安装好gcc、make等工具,后可直接运行命令sudo make menuconfig进行查看内核功能是否需要编译,如果遇到如下错误可以运行命令sudo apt bison 或sudo apt-get install fiex bison命令解决错误:解决:(不建议)(强烈建议)除此之外还可以直接运行,上一条命令解决不了就用下面这个:sudo apt-get install --reinstall bison libbison-dev flex libfl-dev解决上述错误(强烈建议)运行完上述命令后再次输入sudo make menuconfig便正常进入如下:见到这个界面后无需任何多余操作,使用键盘方向键选择<Save>回车再回车即可此时.config文件生成成功.config文件是隐藏文件记得加参数-a此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用cp 命令从原有系统的内核复制.config文件过来也可以命令:sudo cp /boot/config- 5.11.0-43-generic ./.config(二)编译内核为了避免多线程编译时同时出现过多错误,我们这里一开始只使用单线程编译在这里除了用make编译还可以用make-kpkg等工具,个人比较喜欢用make-kpkg但课本用make所以我接下来的实验也先用make完成。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
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Linux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技术科学与技术系实验⼀Linux系统安装与简单配置⼀、实验⽬的1.掌握虚拟机的配置过程。
2.掌握Linux系统的安装过程和简单配置⽅法。
3.掌握Linux系统的启动、关闭步骤。
⼆、实验内容1.安装并使⽤虚拟机(如Sun Virtualbox ver 3.06)。
2.在虚拟机上安装Linux系统(如红旗Linux桌⾯版4.0)。
3.配置Linux系统运⾏环境。
4.正确地启动、关闭系统。
三、主要实验步骤1.安装虚拟机软件(例如Sun Virtualbox ver 3.06),下图为安装好Virtualbox且运⾏成功的界⾯。
2.在Virtualbox虚拟机中新建虚拟电脑1)点击“新建”图标,就会弹出“欢迎使⽤新建虚拟电脑向导”,点击“下⼀步”图标,在下图中的对话框中填写虚拟电脑的名称,例如“myredf”,并选择操作系统类型,点击“下⼀步”图标2)接着设置内存⼤⼩,例如下图所⽰,点击“下⼀步”图标3)接着设置虚拟硬盘⼤⼩,点击“下⼀步”图标拟硬盘类型”,如下图所⽰,且点击“下⼀步”图标5)在“虚拟硬盘所在位置和空间⼤⼩”对话框中,点击“下⼀步”图标,然后出现“摘要”对话框,点击“完成”图标,6)再次点击“完成”图标,出现下图所⽰的虚拟机界⾯:7)接着为虚拟机myredf配置虚拟光驱,点击设置图标,出现下⾯的界⾯:8)在光驱栏⽬中,选择分配光驱,再选择虚拟光盘,接着点击右边的⽂件夹图标,在弹出的虚拟介质管理器对话框中,注册红旗Linux的安装光盘映象⽂件(例如redflag.iso),然后点击确定,就会出现如下的界⾯:9)在虚拟机主界⾯中,点击“开始”图标,启动虚拟机myredf的运⾏,就会出现如下的界⾯:10)接着,就按照课本中的关于红旗Linux的安装步骤,⼀步⼀步地进⾏配置和安装Linux。
3.安装成功Linux之后,再按照课本中的步骤进⾏登录和退出系统以及进⾏⼀些简单的配置⼯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天linux系统的编译及镜像文件的制作一般来说,linux系统分为几个映像。
一:bootload :一般常用的是 U-boot二:内核映像:主要是linux内核编译成的映像比如TQ210开发板使用的zImage.bin三:文件系统:有很多格式,比如下面根据TQ210说明书进行讲解,大部分参考官方手册。
以后自己修改源码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修改完以后按照此步骤进行编译,编译完成后进行下载到开发板进行运行1编译bootloader1.1光盘中的 u-boot 源码的解压先将光盘中的 u-boot 源码 ( 在光盘的“ TQ210_CD\bootloader\ ” 目录下 , 名为uboot_TQ210_1.3.4_V1.1.tar.bz2)拷贝到 PC 的linux系统的根目录(这里说的根目录是本手册编写者的操作和截图所拷贝的地方, 实际操作可以拷贝到任意目录下) 下, 然后使用命令#tar xvfjuboot_TQ210_1.3.4_V1.1.tar.bz2 -C /,解压源码,如下图所示源码解压后,会在“/opt/EmbedSky/TQ210/uboot_TQ210_1.3.4/”目录下得到刚刚解压的源码。
1.2 光盘中的u-boot源码的编译解压完成后,使用命令#make TQ210_config,配置u-boot,如下图所示:使用命令#make,编译u-boot。
编译结束后,在/opt/EmbedSky/TQ210/uboot_TQ210_1.3.4/目录下会得到一个名字u-boot.bin的镜像,将其拷贝到Windows 或者拷贝到TFTP 服务器发送文件指定的目录中,就可以烧写到开发板上面进行测试了(或者制作成SD 启动卡也可以测试)。
如下两图所示:2Linux的编译说明1:以下涉及到源码包名称的,请以光盘实际为准,因为一般情况下更新光盘后,源码的版本号都会增加,可能导致本手册以下操作中用到的源码包或目录时的路径发生改变,所以请一定以光盘实际为准。
说明2:天嵌科技提供的所有源码解压后的路径都是在/opt/EmbedSky/TQ210/目录下,下面讲解到的配置源码或编译源码的操作均是在对应的源码的路径下进行的,操作时请一定要在源码所在的路径下进行,否则会出错。
说明3:以下操作中的命令前的“#”号表示是使用的root 用户权限,推荐登录PC 的Linux 时使用root用户,如果不是使用root 用户登录的,请使用sudo命令,获取root 用户权限,否则可能会出现编译不成功的情况。
说明4:以下用到的源码版本编码从V1.0 开始,当前实际版本号请以光盘实际版本为准V m.n:m 从1 开始计数,一般情况是在源码很大改动时或n 的数值从9 变成0 的时候会出现改变;n 从0 到9 的循环计数,一般光盘有更新时n 的值都会发生改变。
当更新光盘时本手册的文字说明会改变,截图可能不会更改,所以在手册里面可能会出现截图所示的版本号低于文字说明和光盘实际所用的版本号。
2.1 编译Linux内核先将光盘中的Linux 内核源码(在光盘的“TQ210_CD\Linux 资源\Linux 源码包\2.6.35.7\”目录下,名为Kernel_2.6.35.7_TQ210_for_Linux_v1.1.tar.bz2)拷贝到PC 的linux系统的根目录(这里说的根目录是本手册编写者的操作和截图所拷贝的地方,实际操作可以拷贝到任意目录下)下,然后使用命令#tar xvfj Kernel_2.6.35.7_TQ210_for_Linux_v1.1.tar. bz2 -C /,解压源码,如下图所源码解压后,会在“/opt/EmbedSky/TQ210/Kernel_2.6.35.7_TQ210_for_Linux_v1.1”目录下得到刚刚解压的源码,解压完成后,使用命令#cp config_TQ210_linux_V1.1 .config,(.config可以为其他名字)拷贝配置单为默认配置单,如下图所示:然后使用命令#make menuconfig,进入配置界面,如果您想要对天嵌科技提供的默认配置单进行修改的话,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配置,然后保存刚刚修改的配置单,操作如下所示:使用命令#make zImage,编译内核。
编译结束后,在/opt/EmbedSky/TQ210/ Kernel_2.6.35.7_TQ210_for_Linux_v1.1目录下会得到一个名字zImage.bin的镜像,将其拷贝到Windows 或者拷贝到TFTP 服务器发送文件指定的目录中,就可以烧写到开发板上面进行测试了。
如下所示:3编译busybox文件系统中使用的各种常用命令都是由busybox提供的,先将busybox源码(在光盘的“TQ210_CD\Linux 资源\Linux 开发工具包\”目录下,名为:busybox-1.20.0_for_TQ210_V1.0.tar.bz2)拷贝到PC 的linux系统的根目录(这里说的根目录是本手册编写者的操作和截图所拷贝的地方,实际操作可以拷贝到任意目录下)下,然后使用命令#tar xvfj busybox-1.20.0_for_TQ210_V1.0.tar.bz2 -C /,解压源码,如下图所示:使用命令#cp -f config_TQ210_V1.0 .config拷贝天嵌科技提供的配置单为默认配置单,操作如下图所示:使用命令#make menuconfig,进入配置界面,可以增减busybox提供的命令:使用命令#make 编译busybox,编译完成后,使用命令#make install,安装busybox,安装后的busybox命令在busybox源码目录的上一级目录下名为“root_TQ210_fs/”的目录下,操作如下所示:busybox是构建文件系统的基础,关于文件系统构建方法可以阅读天嵌科技提供的《TQ2440-Linux 移植教程》(在光盘的教材合集的“天嵌科技其它教材/”目录下)。
4编译控制台应用程序控制台应用程序在光盘的“TQ210_CD\Linux 资源\Linux 源码包\ ”目录下,名为apps_TQ210_V1.0.tar.bz2,将其拷贝到Linux 的根目录目录下(这里说的根目录是本手册编写者的操作和截图所拷贝的地方,实际操作可以拷贝到任意目录下),然后解压源码#tar xvfj apps_TQ210_V1.0.tar.bz2–C /解压源码,如下图所示:下面提供各个程序的编译方法:注意:请在编译前先进入到您所要编译的目录下,然后在进行下面的操作。
硬件浮点数(VFP)的测试程序(vfp_test):直接输入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数学公式测试程序(math-test):使用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Hello 测试程序(Hello-C 和Hello-C++):使用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网络测试程序(UDP-Test):使用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多线程测试程序(pthread-test):使用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看门狗喂狗程序(EmbedSky_wdg):使用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mp3 播放器(madplay):使用命令#./build,利用编译脚本即可自动完成编译;无线网络操作程序(wireless_tools.29):使用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数据库(sqlite-3.5.9):使用命令#./build,利用编译脚本即可自动完成编译,编译后在源码目录下的__install/目录下可以获取编译好的库文件和可执行文件;触摸校正程序(tslib-1.4.1):使用命令#./build,利用编译脚本即可完成自动编译,编译后在源码目录下的__install/目录下可以获取编译好的可执行文件;WEB 服务器(boa-0.94.13 和cgic205):在boa-0.94.13 源码目录下使用命令#./build,编译完成后,会在src/目录下得到库和可执行文件;在cgic205 源码目录下使用命令#make,即可完成编译。
5编译Qt库从光盘的“TQ210_CD\Linux 资源\Qt源码包”目录下拷贝名为“qt-4.5_for_TQ210_V1.0.tar.bz2”的qt-4.5 库的源码拷贝到PC 的linux系统的根目录(这里说的根目录是本手册编写者的操作和截图所拷贝的地方,实际操作可以拷贝到任意目录下)下,然后使用命令:#tar xvfj qt-4.5_for_TQ210_V1.0.tar.bz2 -C /解压源码,如下图:源码解压后会在“/opt/EmbedSky/qt-4.5/”目录下得到库的源码和编译脚本,使用命令#./arm_qt4.5_build,编译出arm 版本的qt库,大概需要编译30 分钟左右(不同的电脑配置,编译时间长短不同),编译结束后,会在“/opt/EmbedSky/qt-4.5/__install/arm/”目录下得到arm 版本的qt库。
制作文件系统时的qt库和编译应用程序时的qt库均是使用这个目录下的库文件。
说明:该目录下的有效文件参考TQ210 配套的文件系统的“/opt/PDA/”目录下的“bin/”、“lib/”、“pic/”和“plugins/”目录。
6编译Qt应用程序先将光盘中的应用程序源码(在光盘的“TQ210_CD\Linux 资源\Qt源码包\”目录下,名为qt_apps_source_code_V1.0.tar.bz2)拷贝到PC 的linux系统的根目录(这里说的根目录是本手册编写者的操作和截图所拷贝的地方,实际操作可以拷贝到任意目录下)下,然后使用命令#tar xvfjqt_apps_source_code_V1.0.tar.bz2 -C /,解压源码,如下图所示:解压后会在“/opt/EmbedSky/qt-4.5/pro/”目录下得到Qt应用程序的源码,编译前,请先使用命令获取arm 版本的Qt库的环境变量#source setARM_env,操作如下:说明:在获取环境变量后,如果需要建立Qt的工程,可以使用命令#$QMAKE -project,由工程得到Makefile文件,可以执行命令#$QMAKE,获取Makefile文件。
7 制作文件系统镜像拷贝光盘中的制作文件系统的工具(在光盘的“TQ210_CD\Linux 平台工具”目录下,名为mkxxximge_tools_for_TQ210_V1.0.tar.bz2)拷贝到PC 的linux系统的根目录(这里说的根目录是本手册编写者的操作和截图所拷贝的地方,实际操作可以拷贝到任意目录下)下,使用命令#tar xvfjmkxxximge_tools_for_TQ210_V1.0.tar.bz2 -C /,解压后,在“/usr/local/sbin/”目录下可以得到相应的工具和使用说明文件,如下所示:说明1:下图是为了演示的方便,特意在解压完文件系统后解压的制作文件系统的工具,如果这步已经完成,请跳过此步直接制作文件系统,如果提示找不到mkyffs2image_for_TQ210 这个工具,请做完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