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古诗赏析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一、赏析《泊秦淮》杜牧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了轻轻的暮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简要分析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借用典故;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二、赏析《登飞来峰》王安石1、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为下文的哲理表达奠基。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与杜甫的哪两句诗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简要说说本诗中这两句包含着怎样的哲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哲理: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5、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借景抒情;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三、赏析《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答题。

①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②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落红”在这里比喻诗人以“落红”自比3、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写出了诗人离京时及忧伤又愉快的复杂感情。

4、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2)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答案】(1)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2)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根据诗歌内容及主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等来理解。

“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聊与焦躁。

因此,“闲”的意思是无聊,如果换成“忙”,就与诗歌当时的意境不吻合了。

(2)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示例: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处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灯花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朵故答案为:⑴不能。

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的心情。

“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⑵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

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能力。

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大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写作的背景灯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二)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二)

⼈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赏析(⼆)(⼀)泊秦淮杜牧烟笼寒⽔⽉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的清辉洒在⽩⾊沙渚之上。

⼊夜,我将⼩⾈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陵歌⼥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树后庭花》。

赏析:这⾸诗是诗⼈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这⾸诗在语⾔运⽤⽅⾯也颇见⼯夫。

⾸句写景,“烟”“⽔”“⽉”“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幅朦胧清冷的⽔⾊夜景,渲染⽓氛,朦胧中透出忧凉。

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

秦淮⼀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

因此昔⽇那种歌舞游宴的⽆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两句由⼀曲《⽟树后庭花》引发⽆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对“商⼥”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不以国事为重、纸醉⾦迷的达官贵⼈,即醉⽣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

管世铭甚⾄称其为唐⼈七绝压卷之作。

诗⼈深夜泊⾈秦淮河畔,隔江传来商⼥《⽟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

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不以历史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与诗⼈⼼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

这是⼀⾸触景⽣情之作,通过写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揭露了晚唐统治者沉溺声⾊、醉⽣梦死的腐朽⽣活。

秦淮河两岸是六朝时的繁华之地,是权贵富豪、墨客骚⼈纵情声⾊、寻欢作乐的场所。

诗⼈夜泊秦淮,在茫茫沙⽉、迷蒙烟⽔中眼见灯红酒绿,⽿闻淫歌艳曲,不禁触景⽣情,顿⽣家国兴亡之思,将对历史的咏叹与对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从陈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下的晚唐命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望岳 (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 (唐)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②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③海隅:海边。

④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⑤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⑥壑:山谷。

(1)这两首登高抒怀的诗歌,首联均是远观山景,描绘出了山的①________之态。

从诗歌中读到了诗人杜甫是激情满怀,踌躇满志的;而王维则恬静淡远,流露出②________的意向。

(2)《望岳》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被后人另作解读,衍生出了新的意思。

请写出你从中领悟到的生活哲理。

【答案】(1)高远(或高壮);归隐(或隐逸、遁世)(2)我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领悟到的哲理是:不怕困难,勇于攀登,才能以胜者姿态立于绝顶,俯视一切。

【解析】【分析】(1)①《望岳》第一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泰山的高,不直接写,而是写在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到远远横亘的泰山,通过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

《终南山》首联“太乙近天都”,意思是终南山的太乙距离天空很近,终南山虽然高,但是距离天还很远;“连山到海隅”,终南山虽然绵延千里,但是也未能连到海。

上下句都是用夸张的手法,从远景写出终南山高远的特点。

所以两首诗,都是远观山景,描绘山高远或者说高壮的特点。

②《终南山》前几联总写终南山的高远以及烟云雾霭的景色变换,阴晴变化中中峰的千岩万壑,最后一联耐人寻味,“欲投人处宿”的主语应该是“我”,“我”在游山,“我”在观物抒情,“我”在“隔水问樵夫”,流露出诗人寄情于山水,有意归隐的情绪。

(2)“会当”是“一定要”的意思。

攀登的过程是辛苦、艰难的,但是“无限风光在险峰”,登上山巅,才有机会雄视天下,“一览众山小”。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一、《江雪》1.1 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2 翻译千山万水,只有一只凄凉的小船在孤寂的江面上穿行,老渔翁蓑衣戴笠,独自垂钓,四周的人迹早已消失不见,这是一幅多寂寥的冬日画画1.3 赏析此诗节奏优美,灵动大方,结构精致,婉转动人,可以说是文人墨客心目中最具有魅力的诗之一。

用最简练的文字,表达出寂静美丽的冬景,虽然极富感情,却不含任何煽情成分。

二、《静夜思》2.1 原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2 翻译睡前,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似乎落了一层霜,我抬头望去,看见那银盘似的月亮高悬在天空。

不禁低头默想起故乡的亲人。

2.3 赏析《静夜思》描写了一幅幽静的月光夜景,诗人运用格律优美的韵律,通过朴素的诗情,给人以深沉的感受和想象力,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到了一种从内心深处流动的柔情与怀旧之情。

三、《登鹳雀楼》3.1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2 翻译太阳从山顶缓缓落下,黄河奔腾入海,在此处登高眺望,虽已看尽千里万里但仍想再往前上一层楼。

3.3 赏析这首诗表现出了轻盈、奔放的艺术风格,节奏明快,意蕴深远,气势磅礴,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杰出作品之一。

诗中形象描绘了黄河风景的宏伟壮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追求进取的人生信条。

四、《悯农》4.1 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2 翻译春天种下一粒粟,秋天就能收获万颗谷子。

可是在这广阔的天地里,还有许多农夫因为没有一块闲地种植而饿死。

4.3 赏析《悯农》是一首社会现实主义诗歌,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怜悯之情和对农民的关注与关爱。

此诗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深刻地反映出了社会上贫富差距不等所引发的严重社会问题,以及对这些困难的农民同胞所寄予的同情之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译文: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题解: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①里,弹琴复长啸②。

深林③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词注释:①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②啸: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 类似于打口哨。

③深林:指“幽篁”。

《竹里馆》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11.影:月光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解析

③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赏析) 运用夸张和想象,抓住“生曾云”和“入归鸟”这两 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内心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流露出 作者对泰山情有独钟、热爱有加。(实景)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哲理) “小”字为显得小,写作者由仰望泰山而产生登临绝 顶的愿望。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 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⑤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透露了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赏析) “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借 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表达 了内心的兴奋、喜悦。 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赏析)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大自然 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突出 了泰山神奇秀美的特点,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 景的喜爱。 (虚写) “割”字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泰山阴阳两面截然不同 的景象,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 天蔽日的形象。 (实写)
《泊秦淮》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画面) 轻轻的雾霭,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 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 了凄清的气氛)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赏析) 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对只知寻欢作乐、不以 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愤慨,寓情于景,增强了抒 情效果。
《竹里馆》 1、前两句写了什么? “弹琴”与“长啸”表现出 诗人怎样的气质? 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 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表现出诗人高雅 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 2、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传达出诗人怎样 的心境? 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传达出诗人宁 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七年级下册语文14首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14首古诗

七年级下册语文14首古诗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的14首古诗如下:1. 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 赏析- 意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

诗中的幽篁(竹林)、深林、明月营造出一种清幽绝俗的意境。

- 情感表达: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一种高雅绝俗、悠然自得的心境。

- 艺术手法:以自然平淡的笔调,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月夜竹林幽居图。

1. 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 赏析- 意境:在宁静的春夜,不知从何处传来悠扬的玉笛之声,这笛声随着春风飘散在整个洛阳城。

- 艺术手法:“暗飞声”的“暗”字用得巧妙,写出了笛声的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以声传情,借景抒情。

1. 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 赏析- 意境:诗人东望故乡,路途遥远,思乡的泪水沾湿了衣袖。

在途中与入京使者相逢,想要传个平安的消息却没有纸笔。

- 情感表达:既有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又有在旅途的仓促与无奈。

- 艺术手法:“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深。

“凭君传语报平安”语言质朴,却情深意长。

1. 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 赏析- 意境:描绘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奇斗艳、各逞芳菲的景象,就连没有艳丽色彩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像雪花一样漫天飞舞。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描写晚春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积极向上的态度。

- 艺术手法:运用拟人手法,如“草树知春不久归”的“知”字,将草树拟人化,赋予它们感知春天将逝的能力;“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斗”字,生动地表现出花草争艳的情景。

1. 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 赏析- 意境:诗人登上幽州台,俯仰古今,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一)竹里馆XXX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XXX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静。

唯其如此,才会在诗人的听觉与想象中飘满洛城,似乎其他的声音都不存在了,似乎全城人都在凝神静听。

“此夜曲中闻折柳”,今夜,缥缈的笛乐中,我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

笛乐飘飘,如此动人,究竟吹的是什么曲子呢?“折柳”,即《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写离别之情。

“柳”谐音“留”。

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暗示留恋、留念的意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词鉴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________的景象,全诗传达出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独”是古代文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或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傲岸人格,或表达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说说诗中“独”字的妙处。

【答案】(1)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2)“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解析】【分析】(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描绘了夜深人静,诗人月下独坐,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2)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独坐幽篁里”,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

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

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故答案为:⑴夜深人寂、明月相伴;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诗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这一系列高雅的动作,表现诗人的孤高自许、高雅脱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愉悦的心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感情的把握,首先明确诗歌内容,找出诗句中包含的意象,体会表达的作者感情。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结合诗句内容,明确句意,揣摩写出的内容。

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表达的感情。

2.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1)本诗通过________可以看出是________季节。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必备古诗【加赏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必备古诗【加赏析】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必备古诗【加赏析】1.《竹里馆》(唐・王维)o原文: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o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体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营造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意境。

2.《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o原文: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o赏析:紧扣“闻” 字写感受,通过描写笛声在春风中飘散于洛阳城,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情真意切,余韵无穷。

3.《逢入京使》(唐・岑参)o原文: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o赏析: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口信安慰家人的场景,抒发了报国和亲情难以两全、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

4.《晚春》(唐・韩愈)o原文: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o赏析:运用拟人手法,写花草树木争奇斗艳,杨花榆荚也加入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也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5.《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o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o赏析:诗人登楼远眺,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因理想破灭而产生的孤寂郁闷之情,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6.《望岳》(唐・杜甫)o原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o赏析: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宏大、壮美事物的向往和崇敬,“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更是体现了诗人的雄心壮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登飞来峰》(宋・王安石)o原文: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o赏析:通过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的精神,富有哲理意味。

8.《游山西村》(宋・陆游)o原文: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古诗词赏析和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古诗词赏析和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后古诗词赏析和理解(六)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此诗写春游滁州西涧所见到的情景。

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

末二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表达了诗人悠闲恬淡的心情和脱俗隐逸的超然情怀>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自”是全诗的诗眼,“舟”是诗人的自喻。

&译文: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

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的漂浮着。

①独怜:独爱。

②深树:树荫深处。

③野渡:野外的渡口。

④自横:自由自在地漂泊。

归纳:幽草安贫守节,黄鹂居高媚叫,其喻仕宦世态。

面对眼前景物,表达了作者矛盾的心理。

要点探索: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全诗表露了恬静的胸怀和忧伤之情怀。

2<<<<<<、请描绘“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飘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家去了,只见一叶小舟系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

3、“独怜”是什么意思?请赏析这两句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❶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境的诗句。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主题〕本诗写作者春游滁州西涧时所见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悠闲恬淡的心情。

〔特色〕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

答:我独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鉴赏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

诗人想舍的是________。

不想舍的又是________。

(2)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这两句采用借物抒情的抒情方式,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解析】【分析】(1)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所以诗中诗人想舍的是腐朽的朝廷,不想舍的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

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不为独香,而为护花。

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故答案为:⑴当朝者的黑暗和腐朽;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⑵这两句采用借物抒情的抒情方式,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能力。

考查的是诗人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要熟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人的处境、遭遇等进行分析。

注意掌握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

⑵本题考查诗歌的语言的运用能力。

此题考生要熟读诗歌,了解诗人,结合语句进行分析了解。

2.古诗阅读西溪独泛[唐]皎然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本下册所有古诗词(一)竹里馆王维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赏析: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趣,其实却是独具匠心的大手笔。

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气质,而这并非常人可与之共鸣的。

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陪伴着自己。

容易出现的错别字:篁(皇)啸(肃萧)(二)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赏析:“谁家玉笛暗飞声”,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正在读书、闲坐,或做着其他的事。

一曲笛声不期而响,夜深人静,清远而动听。

他被吸引住了,循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

“玉笛”,指玉制的笛,或是笛子的美称,或是羌笛的代称,不确定,存疑。

“散入春风满洛城”,春风徐徐,笛声飘散在风中,风又吹送笛声,飘满了洛阳城,让人想到“此曲只应天上有”。

这一句虽带有艺术的夸张,却衬出笛声的动人、夜的安。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诗词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诗词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诗词赏析一、山中杂诗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

不能。

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所以不能改。

4、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二、竹里馆1、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所展现的画面。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2、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有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3、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5、三、四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赏析山中杂诗吴均山际见来烟①,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注释①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②窥(kuì):从缝隙中看。

③檐(yán):房檐。

一句:山际见来烟,山际:山与天相接的地方。

际:边际。

○以“见”写存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现,灵动了景色,增添了人气。

二句:竹中窥落日。

窥:从缝隙或隐蔽处偷看。

○“窥”呼应了前一句的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见”,生动地再现了夕阳余晖疏朗地洒落竹林的情景。

三句:鸟向檐上飞,向:从,在。

檐:屋檐。

○用“向”不用“于”,借词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的多义性所带来的暗示,激活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诗意的表达。

四句:云从窗里出。

○这正是山居不可思议的神奇景象。

本有的突兀感在前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三个诗句的铺垫下,自然熨帖,不露半点神来的痕迹。

译文:山边飘来的烟霭,从竹林的缝隙里看到落日。

鸟儿向屋檐上飞着,远远看去天边的云气好象是从窗里流出来的一样题解:本篇是《山中杂诗》的三首之一。

是写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闲适的心情。

沈德潜说它“四句写景,自成一格”。

山中杂诗映入眼帘的——是暮色里蔼蔼的山岚,陷入竹隙的——是落如缓缓的画卷。

鸟儿悠闲地飞向人家的房檐,从窗口缓缓飘出的是一丝淡淡的云岚。

赏析一:这四句写景的小诗,自成一种格调。

每句之前,如果用“你看哪”三字一气连读,在我们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绝妙的图画,就会响起一曲优美的乐章。

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放眼四望,触处生情,将不同的景物组合起来,用以形成一种特殊的环境,给人以新鲜的感觉。

用的就是这种格调。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首小诗总共四句。

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赏析
《竹里馆》岑参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
月夜,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

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子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赏析】
1、主旨: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传达出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情。

2、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绘该诗所展示的画面。

(见译文)
3、“幽篁”“深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答:“幽”“深”等字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4、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答:独坐、弹琴、长啸。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宁静、淡泊的性情。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5、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这一心境的词语有哪些?
答: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能体现这一心境的词语:独坐、弹琴、长啸。

6、赏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动作描写,通过“独坐”“弹琴”“长啸”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

7、赏析“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明月人格化,(明月成了诗人的知心朋友,)描写了夜深人静、明月相伴的景象,表现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曲调,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赏析】
1、主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后引发的思乡之情。

2、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同时照应“谁家”,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3、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请作具体分析。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示】
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

传语:捎口信。

【译文】
东望故园路途遥远,泪水沾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您相逢,写封家书却没有纸笔,就请您捎个口信给家人报个平安。

【赏析】
1、主旨:这首诗通过对逢入京使时场面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以及豁达的胸襟。

2、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泪下如雨湿袖难干的情形,表达诗人思乡、怀亲之情,为下文写捎口信“报平安”做铺垫。

3、“双袖龙钟泪不干”中的“龙钟”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答:“龙钟”:泪流纵横的样子,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形象的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神态。

4、“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心情。

5、这首诗在表达思乡情怀上有什么特点?
诗人并没有过多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而是振作精神,安慰家人,显现出诗人豁达的胸襟。

6、.想象“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诗人和回京使者在路上匆匆相逢,这是一个多好的给家人捎书信的机会呀!可惜却没有纸笔,于是,诗人急中生智,那就干脆给家人带个平安的口信吧。

可以感受到诗人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牵挂的复杂感情。

《晚春》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朴素无华)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示弱,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赏析】
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
草木留春,万紫千红
2、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手法,并简析其妙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3、赏析“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表现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

4、赏析“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杨花榆荚漫天飞舞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

5、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杨花”“漫天作雪飞”的情景。

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

6、分析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运用拟人手法,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

7、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生动活泼有趣。

如: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显得生动活泼有趣。

8、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言之成理即可。

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虽无才思但也不甘示弱,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9、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花草树木争奇斗艳,想要留住春天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