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课程设置及学分比例表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050101)专业培养计划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中等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涉外文秘工作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努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的自强复兴服务。

2、爱岗敬业,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

3、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具有专业方向所要求的专门知识和能力;外语、计算机水平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4、具有一定的体育、军事和卫生等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育和军训合格标准,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

本专业坚持“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观,倡导多科渗透,师范性与非师范性兼容及基础研究与应用拓展并重。

本专业学生在修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同时,应适当选修有利自身发展的相应学科,如理工类、经济类、管理类、新闻类等,以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

三、专业培养方向师范教育、高级涉外文秘四、主要课程文学概论、写作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概论、民间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概论、语文教学论、秘书学概论等等。

五、学制与学位学制:学制四年。

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允许3年毕业,但必须在第二学期提出申请,特殊情况经学院同意最多延长至6年毕业;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六、教学时间安排表内容学期 1 2 3 4 5 6 7 8 合计课堂教学14 18 18 18 18 16 9 6 117 复习考试 1 1 1 1 1 1 1 1 8 入学教育、军事训练 2 2 专业见习 2 2毕业实习9 9毕业论文8 8 毕业论文答辩 1 1 毕业教育及办理毕业手续 2 2 机动 1 1 1 1 1 1 1 1 8寒暑假 4 7 4 7 4 7 4 37总计22 27 24 27 24 27 24 19 194 七、课程体系结构课程设置计划(2568或2622学时)公共基础课程(826学时)课程性质为必修、选修和自修大学英语、计算机、体育......实践性教学环节集中安排共19周。

师范专业部分课程设置及学分比例表

师范专业部分课程设置及学分比例表
11
1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科必修课
DisciplinaryCompulsory Courses
5
选修课
ElectiveCourses
2
实践教学模块
Practice Work
必修课
Compulsory Courses
合计Total
100%
说明
Notes
1.专业必修课(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共门,其中双语课程门,全英语课程门。
2. There are ( )specialized elective courses in total including ( ) …… elective courses divided into ( ) series or dimensions and ( ) …… courses. Undergraduates should obtain ( ) credits in total by taking …… courses and ( )credits by taking …… courses.
2.专业选修课共门,其中专业限选课程门,分个系列(方向);专业任选课程门。学生应从专业限选课程中至少选修学分,从专业任选课程中至少选修学分。
3.实验课程共门,其中独立开设的实验课门,既有理论又有实验的课程门,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门,占实验课程总数的%。
1. There are ( ) specialized compulsory courses,including ( ) bilingual courses and()english courses.
Specialized Restrictive Elective Courses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培养目标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培养目标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工程综合素质,能从事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系统规划、设计、开发、运维、测试的应用型技术或管理人才。

毕业生能在信息技术产业以及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空间安全的设备应用、产品研发、信息系统安全设计与分析、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咨询与评估服务等工作,或继续攻读相关学科研究生。

二、培养要求对学生的政治要求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维护西藏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1、知识要求:(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掌握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等知识。

(2)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从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所需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和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物理等知识。

(3)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掌握从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所需的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等专业基础知识。

(4)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知识。

掌握从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所需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安全技术、病毒与防治等专业知识。

(5)工具性知识。

掌握数学、外语、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专业论文写作等知识。

(6)法律与管理知识。

基本掌握从事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所需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工程管理、经济决策知识。

2、能力要求(1)问题分析能力。

具备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网络工程、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2)设计开发能力。

具备针对一般网络工程、网络安全问题的设计规划和实施完成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

基本具备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网络工程、网络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的能力。

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注:集中性教学实践环节累计不少于周(本表学分总计与第八项规定修满学分一致)注:集中性教学实践环节累计不少于30周,总计根据本专业实际情况填写。

4-2。

说明:专业拓展选修课需修满学分,课时。

(与表中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学分相对应)十、课程地图(课程名称后括号内的数字代表:上课学期)自主实践与素质拓展>专业模块课程高等数学(1)生物科学专业课程地图专业基>础课程(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2)有机化学(2)普通物理(3)植物学(1-2)动物学(1-2)生物化学(3)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必修)孑通识教育课程(选修)微生物学(4)专业平台课程(必修)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4 形式与政策(讲座)(1-4)通识教育课程(必修)大学英语(1-4)大学体育(1-4)大学计算机基础(2)高级语言程序设计(6)大学语文(自然科学概论)(6)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2)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3)大学生就业指导(7)军事理论(1)细胞生物学(4)分子生物学(5)遗传学(5)专业方向课程(必修)专业拓展课程(选修)>教师教育课程(选修)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3)植物生理学(3)动物生理学(4)生态学(6)中学生物学教学论(6)课堂教学技能训练(6)集中性实践课程入学教育及军训(1)综合实践教学(2-6)毕业实习(7)毕业论文(设计)(8)心理学(1)教育学(2)教育心理学(3)教室口语(5)予现代教育技术(5)十一、主要课程描述1动物学课程简介:动物学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分类、进化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重点讲述动物界由低等到高等各动物门和各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的生活习性、外部形态以及各系统的结构与机能。

介绍各类群的分类概况,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动物进化、动物生态学、动物地理学和动物行为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观点。

各专业学分要求 和培养方案

各专业学分要求 和培养方案

四、毕业合格标准本大类学生应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最低修满;190学分——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186学分——工程力学专业;188学分——消防工程专业;195学分——土木工程(天佑班)专业。

其中必须修满规定的必修课程学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

一、主要内容(一)框架及课程结构1.公共课程(1)“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教育部和中宣部的要求执行。

“形势与政策”课由党委宣传部牵头,学生工作部、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协助组织落实,由院系学工办在毕业学年第一学期确定总成绩,总计1学分。

(2)基础英语教学分三个学期进行,192学时(12学分)。

进入英语提高阶段学习的学生,可选修高级英语课程或本院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各专业应开设2门以上双语教学专业课程。

(3)体育课共计128学时(4学分),32学时/学期。

修完后,学生还须参加体育课外测试(必修,1.5学分)。

(4)全校性选修课程包括自然科技、人文社科、经济管理、艺术体育等多种类型,每个学生至少选修10学分(要求包括2个学分的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其中6个学分要求学生必须修读其他学科门类的课程,4个学分由学生任选。

2.大类课程大类课程以学科基础课程为主,属于同一大类的专业设置统一的大类课程。

大类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为同一大类下不同专业的相同核心基础课程,选修课程为同一大类下体现不同专业特点的基础课程。

3.专业课程专业课程中的必修课程是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一般2-4门课程左右;选修课程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各专业可以根据社会需要,设立灵活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每个选修课程模块的学分数为必修课程学分数的1.5—2倍。

选修课程可以采取讨论型、研究型、工程设计型、案例型、创新训练型等多种形式,课程规格宜小型化(1-2学分/门)。

4.实践教学在校期间集中实践环节时间安排:理工类专业为40周左右,经管文法类专业为32周左右,医学类专业为50周左右,其中包括统一安排的入学教育与军训3周(计1.5学分)、毕业教育1周(计0.5学分)。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毕业论文
7
7
第8学期
--
12361156
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
2
3
第1学期
--
12361257
生产劳动
1
第2学期
--
不计学分,但不按规定完成则不允许毕业。
总 计
29
255/121
七、课程类别和结构比例
课程模块
门数
总学分
总学时
类别
学分
比例
学时
比例
通识课程
30
46
988
必修
33
20.5%
597
21.4%
选修

考查
12410005
Internet技术与应用
2
36+9/2+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考查
12410006
VC程序设计
2
36+9/2+1

考查
12410007
VB程序设计
2
36+9/2+1

考查
12410008
VFP程序设计
2
36+9/2+1

考查
其余3学分从校通识选修课中选择,其中文理互选1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 33 学分,587学时)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周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 注
12361101
高等数学1
(数学分析1)
3
60/4
第1学期
考试
12361202
高等数学2
(数学分析2)
4
68/4

十,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表

十,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表




2
18








3
18









4
16










5

16










6

12













7

11















8
###≈≈≈≈≈



















注:☆军训∷考试◎电气工程训练○机械工程训练□工程教育◇生产实习
=假期△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堂教学
●综合实验◆实践技能考核(德育实践、职业生涯设计和模拟性职业实践活动或技能培训)
十二、拓扑图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课程设置(横向)
学分
占理论教学环节的比例
理论教学环节
理论必修课
115
82.1%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稿)

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终稿)

教育学院2022级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材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和名称专业代码:040105W专业名称:小学教育二.培养目标培养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小学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管理能力,能胜任小学语文、数学等多门课程教学的小学教育应用型人材。

毕业生面向地方小学,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和研究工作,并能够在其他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三.培养规格及实现途径培养规格(一)1、知识结构(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教育的方针政策,熟悉教师职业道德规*; (2)具有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3)系统掌握小学教育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熟悉学校管理的普通规律;(4)熟悉小学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特点、学习特点;(5)掌握文献检索、调查研究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熟悉现代小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开发的策略和方法;(6)具有学校体育卫生的基本知识和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

2、能力结构(1)能够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小学教育问题;(2)从事小学语文、数学等多学科教学工作的能力;(3)运用教育科学知识建设和管理班级集体的能力,初步具备参预学校管理的能力;(4)一定的小学教育研究的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5)外语交流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6)普通话水平达到国家二级乙等以上水平。

3、素质结构(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崇高的政管理想;热爱小学教育,忠诚的党的教育事业,育人为本;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的职业道德;(2)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艺术修养,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具有良好的职业认同和较强专业能力;(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审美素质。

(二)课程体系结构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实践环节。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 本科培养计划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 本科培养计划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本科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学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教学技能和科研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从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2. 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初步能力;3. 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宣传、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法规;4. 掌握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5. 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修养,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6. 具备在中学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组织课外活动和从事教育研究的能力。

三、学制、学位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可提前1年毕业,最长不超过8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政治学、哲学、法学。

五、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政治学、法学概论、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逻辑学、社会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中学政治教学法。

六、主要实践环节1.全校统一要求的入学教育、国防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活动。

2.专业课所属学科领域内的专业实践活动。

3.与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技能课程相关联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微格教学训练、体验性见习、研究性实习、教育实习等。

各类课程结构比例

各类课程结构比例

(6)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分布表
注:学生可根据自主确定的学习进程、课程开设的逻辑安排与先修课要求等,适当跨年度调整选课计划;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课程设置来选择,专业方向课程的最低学分线仅供参考。

(7)教学计划表
(8)学生修读课程指导
·本科生修读总分需达到167学分,学校平台课需达到52学分,学科基础课程61.5学分,学科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14学分,专业方向课程39.5学分;在专业方向课程中,修读要求如下:
(1)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最低在自然组选修14学分,人文组选修11学分;
(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学生最低在自然组选修5学分,人文组选修6学分,资环组选修14学分;
(3)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学生最低在地理组选修3学分,人文组选修3学分,GIS组选修19学分;(4)三个专业另有15学分为任选课学分,学生可任意选修专业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修读<遥感原理>A,其他专业修读<遥感原理>B。

·03级不修读基础物理实验。

·理科基地学生必须选两门双语课。

表1课堂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

表1课堂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
类 别
学分
比例(%)
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
121
66.5
实践教学
课程实验
6
3.3
课程实践
7.5
4.1
实验课程
5.5
3.0
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
42.0
23.1
合计
100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表3: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基本素质模块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总学分源自课 内课外
各学期课内周学时分配
考核
类型
3.《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和《形势与政策》两门课程在学期中期进行,其周学时未计入小计。
4.《大学英语》的周学时4(1),表示其讲课周学时为4,实践周学时为1。
5.课外学分计入“表3-4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在此环节不列入应修读学分统计。
表4: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专业基础模块
课程
类别
2
考查
外语
学院
大学体育(一)
1
1
28
4
24
2
考查
体育
学院
大学体育(二)
1
1
32
4
28
2
考查
体育
学院
大学体育(三)
1
1
32
4
28
2
考查
体育
学院
大学体育(四)
1
1
32
4
28
2
考查
体育
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
3.0
3.0
56
28
28
2+2
考查
信息
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80901)

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人文素养和社会责
任感,能够在计算机工程实践中理解伦理 指标点 8-2 :具有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计算机工程实践中
道德、遵守职业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理解伦理道德、遵守职业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指标点 9-1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主动与团队中其他成员沟通、合作、
毕业要求 9 :
开展工作
32
机器学习与应用
32
独立实
践课程 大学物理实验 B
32
军事理论与军训
2周
Web 课程设计
2周
独立
创新项目实训
2周
实践 教学
集中 移动互联网编程项目实训 实践 (互联网应用开发方向)
4周
云平台大数据开发项目实训
(云计算与大数据方向)
4周
毕业实习
3周
毕业设计(论文)
14 周
合计
学分 0.5 1 1 1 0.5 1 1 1 0.5 1 1 0.5 0.5 1 0.5 1 1 0.5 1 1 1 1 1 1 1 1 1 1
备注
必修 54
32.14%
736
128+2 周
20.69%
通识教育课程
选修 12
7.15%
192
39.29%
928
128+2 周
17.14%
必修 92 专业教育课程
选修 10
54.76% 5.95%
888
464+21 周
56.13%
64
64+4 周
75.00%
专业教育课程小计

识应用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中
毕业要求 2 :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山西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实施指导意见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表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 山西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实施指导意见

注: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1、表一为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的课程设置,表二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周课时数、学年总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数和各门课程课时比例,每门课的课时比例有一定弹性幅度。

地方与学校课程的课时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共占总课时的16%~20%。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应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具体要求,报教育部备案。

民族学校、复式教学点、简易小学等学校的课程设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自主决定。

2、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

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

复习考试时间2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增加2周)。

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3、晨会、班队会、科技文体活动等,由学校自主安排。

4.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统筹合理安排。

5、初中阶段的学校在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时,若选择科学、历史、地理、可相应减少自然地理的内容;若选择历史与社会、生物、物理、化学,则应参照相关课程标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内容。

6、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 本科培养计划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 本科培养计划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类)本科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素养,具备哲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中学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教学技能和科研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备从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2. 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正确分析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初步能力;3. 了解党和国家关于宣传、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方针、政策与法规;4. 掌握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文献检索、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5. 具有宽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审美修养,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6. 具备在中学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组织课外活动和从事教育研究的能力。

三、学制、学位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可提前1年毕业,最长不超过8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政治学、哲学、法学。

五、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政治学、法学概论、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逻辑学、社会学、中国历史、世界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中学政治教学法。

六、主要实践环节1.全校统一要求的入学教育、国防教育、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活动。

2.专业课所属学科领域内的专业实践活动。

3.与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技能课程相关联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微格教学训练、体验性见习、研究性实习、教育实习等。

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山东大学本科生院

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内容和格式-山东大学本科生院

附件2:****专业培养方案(中文版)(专业代码)一、专业简介(500字以内,主要说明专业的办学历史,办学基础情况(师资、平台等)、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生的服务面向、专业的未来发展目标等内容。

必须注明是否采用大类招生和培养,及专业分流时间)二、培养目标(200-300字,建议参考教育部专业质量标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发展情况制定,体现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适应度)三、培养要求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的毕业要求(即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可参照专业认证和专业评估标准等制订)。

知识: 基本知识1、基本知识2、……(如:科学文化知识、外国语、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包括学科基础、学科拓展和交叉知识、以及必要的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等)能力: 基本能力1、基本能力2、……(如: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化能力、研究和创新创业能力)素质: 基本素质1、基本素质2、……(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文化修养;体魄和心理;专业素养—学科思维)四、核心课程设置根据专业建设和认证标准开设的富有本专业特色、以本专业最核心的理论和技能为内容的课程(10门及以上)。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含主要专业实验)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主要专业实验六、毕业学分***学分七、标准学制*年允许最长修业年限 *年八、授予学位**学士九、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14学分包含4学分创新创业教育荣誉学分,为必选学分。

十、****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十一、课程与培养能力、素质要求对应关系表十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备注:英文版参照中文版格式单独制作。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050101专业名程: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受到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毕业生适宜在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文化出版部门从事文学评论、创作、编辑、语言文字应用等工作;适宜在高、中等学校、中学及科研单位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宣传和行政管理工作;可继续攻读文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三、专业培养要求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高尚的情操。

2、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合格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3、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

4、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新闻、文秘、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

5、受到科学研究和研究方法的训练,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顺利阅读专业外文书刊;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

四、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五、主要课程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外国文学、民间文学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见学时、学分、教学周安排表。

七、学制与学分要求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提早或推迟毕业。

本专业学生至少应修满170学分方能毕业。

八、授予学位修满学分,符合《学位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网络工程专业(080903)

网络工程专业(080903)
· 368 ·
8. 职业规范: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人文素养和社会 责任感,能够在网络工程实践中理解伦理道德、遵守职业规范、履行社会责任。
9. 个人和团队:具备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 10. 沟通: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就网络工程专业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有效沟通,包括文字表达和语言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网络工程技术高速发展的 能力。
理解和评价网络工程复杂问题解决方案及
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指标点 7-2 :能够理解和评价网络工程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解
影响
决方案及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 8 :
指标点 8-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 论
通识教育课程小计
66
39.29%
928
128+2 周
17.14%
必修 94
55.95%
888
496+23 周
58.11%
专业教育课程
选修
8
4.76%
64
64+2 周
66.67%
专业教育课程小计
102
60.71%
952
560+25 周
58.82%
小计
必修 148 选修 20
88.10% 11.90%
1624 256
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置(横向)
学分
占理论教学环节的比例
理论教学
必修课
112.5
80.1%
选修课
公共基础与通识教育选修课
10
7.1%
学科与专业基础选修课
10
7.1%
专业选修课
8
5.7%
十一、教学进程表
学年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1



14


体育
大学英语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自然地理学Ⅱ
大学物理实验
经济学
环境科学导论
城市地理学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规划实习
人文地理学管ຫໍສະໝຸດ 学原理建筑概论城市规划原理
土地规划与管理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
专业外语
房地产评估
土地估价
村镇规划
旅游开发与规划
生态环境规划管理
毕业实习




















2
17









3


16









4
15











5
17










6


13.5











7



12












8


















注:☆军训课堂教学●综合实验□工程教育△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机械工程训练◎电气工程训练◆实践技能考核(第七学期的德育实践、职业生涯设计和模拟性职业实践活动3周)∷考试=假期#毕业实习
GIS设计与开发
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应用
毕业论文


3S














地质学
地貌学
数字测图生产实习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自然地理学Ⅰ
自然地理学实验
地质地貌认识实习
环境生态学
计算机制图
经济地理学
遥感概论
地图学
地图学课程设计
自然地理实习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资源环境遥感分析
GIS软件应用
3S技术应用实习
人文地理实习
专业生产实习
GIS空间分析应用
十、课程设置及学分比例表
表1:学分分配表
课程设置(纵向)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公共基础与通识教育平台
80
43.2%
学科与专业基础平台
45
24.3%
专业平台
60
32.5%
合计
185
表2:理论学分与实践学分比例分配表
课程设置(横向)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理论教学
140.5
75.9%
实践教学
44.5
24.1%
表3:必修课与选修课学分比例分配表
≈毕业论文
十二、拓扑图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第五学期
第六学期
第七学期
第八学期
体育
大学英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军事理论
大学计算机基础
高等数学
体育
大学英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大学物理
体育
大学英语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中国近代史纲要
大学物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