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黄土地质灾害

合集下载

湿陷性黄土论文

湿陷性黄土论文

湿陷性黄土与黄土地区地质灾害一、黄土黄土是一种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

刘东升等在1965年指出,“以风力搬运堆积未经次生扰动的、无层理的、黄色粉质富含碳酸盐并具有大孔隙的土状沉积物称之为黄土。

具体说就是以分布在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构成黄土高原的黄土做代表。

风力搬运堆积外的其他成因的黄色的,又常常有层里和砂、砾石层的粉质沉积物称之为黄土状岩石。

”黄土状岩石解释一般所称的次生黄土,其成因与黄土有一定联系,多数为黄土经流水等营力再搬运,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内再沉积而成。

一般认为黄土具备以下全部特征:1、为风力搬运沉积,无层理。

2、颜色以黄色、褐黄色为主,有时呈灰黄色。

3、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含量一般在60%以上,几乎没有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

4、富含碳酸钙盐类。

5、垂直节理发育。

6、一般有肉眼可见的大孔隙。

当缺少其中的一项或几项特征时,称为黄土状土或次生黄土,满足前述所有特征的称为原生黄土或典型黄土。

一般将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统称为黄土。

二、黄土的湿陷性黄土湿陷性是指土在上覆自重应力或总应力作用下,当受浸湿时产生急剧而大量的附加下沉现象。

影响影响黄土湿陷性的因素很多,内部因素主要是由于土本身的物质成分(颗粒组成、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及含水量,外部条件包括水和压力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黄土中黏粒含量越多,湿陷性越弱,但有时还与小于0.001mm的颗粒的含量及其赋存状态有关,黏粒含量中小于0.001mm的颗粒含量对湿陷性影响较大,就赋存状态来看,若黏粒基本分布于骨架颗粒之间,则能起到很好的“胶结”作用;对黄土湿陷性有影响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石膏与其他易溶性盐的含量及其赋存状态,就赋存状态而言,若它是以薄膜状分布或与黏粒混在一起构成集合体时,它就是胶结物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而影响黄土的湿陷性;在某一定值压力作用下,黄土的孔隙比越大,湿陷系数也越大;天然含水量越高,黄土的湿陷性越低,它们之间呈反相关,这主要是作为胶结物的粘粒天然含水量增加,连结力减弱,相同压力下压缩性提高,而土体的变形空间是一定的,压缩量与湿陷量之和趋于定值,因此压缩量与湿陷量在某种程度上互为消长,压缩量增加,则湿陷量减弱。

地质灾害案例

地质灾害案例

地质工程灾害案例2005年5月9日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黄土崩塌灾害2005年5月9日23时,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209国道右侧发生一起大型黄土崩塌地质灾害。

此次灾害造成24人被掩埋,209国道吉县至乡宁段完全中断。

崩塌体长约220m,宽约15-30m,顶部标高943m左右,底部标高863m,崩塌体高度约80m,体积约60万m3。

灾害发生后,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领导带着技术人员于5月10日先后到达现场。

经实地初步调查和听取中共临汾市委、临汾市人民政府和现场抢险指挥部的情况介绍,对本次黄土崩塌地质灾害的特征、成因和抢险工作形成了初步建议。

1、崩塌原因初步分析据现场调查,崩塌体岩性上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3〕黄土状粉土,厚度35m 左右,结构松散,遇水具湿陷性;中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2〕粉质粘土,土质较均匀,厚度45m左右。

黄土体柱状节理发育,易于降水渗流冲蚀,长期的溶蚀作用发育多处落水洞,直径达数米,破坏了黄土山体的整体稳定性。

这类土体一旦受到扰动或产生塌落,其崩积物结构变得非常松散,在受到开挖扰动时临空面极易发生塌落破坏,孕育新的灾害。

2、抢险工作重点应急抢险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尽快找到被掩埋人员,确保抢险工作人员平安,尽快恢复209国道的通车。

3、抢险施工意见依据上述分析,考虑到在崩积物下部去除土体,极易发生进一步塌落,威胁抢险人员平安,建议采用以下方案进行抢险。

总体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剥离崩塌土体,逐步接近压埋人员地点。

排土方式可采用三个工作面同时施工。

具体是利用209国道分别向两侧排土,同时向崩塌体对面崖壁下排土。

倾倒土体的地点要根据具体地形灵活布置,同时对土体进行处理,防止造成新的隐患。

考虑到后山地质结构的复杂性、新崩土体的特征,尤其是不利的天气因素等,具体实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以确保施工平安。

图1山西省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崩滑体图2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崩滑体前缘压埋窑洞和平房图3 吉县吉昌镇桥南村水洞沟前缘与209国道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金盆乡营盘村鱼岭滑坡一、灾害根本情况2004年5月29日18时至30日凌晨4 时〔集中降雨时间为00时至4时〕,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金盆乡营盘村鱼岭组一带出现150mm的强降雨,30日3时20分左右鱼岭组上方陡斜坡处的表层松散坡积物在长达3个多小时强降雨的影响下发生滑坡,造成3户村民〔共20人,其中4人逃生〕房屋被掩埋,11人死亡,重伤4人,轻伤1人。

新高考地理地形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新高考地理地形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考点地形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拓展提升】2019年3月15日18时05分,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枣岭乡发生山体滑坡,造成20人死亡,13人受伤,卫生院、住宅楼等多个建筑物垮塌,直接经济损失达七百多万元。

滑坡区地处黄土斜坡,高70m,坡度45°,在40m处存在一层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

本地区降水集中在每年5一10月份。

下图是滑坡地区概览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滑坡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①地形坡度较陡①降水集中,黄土垮塌①斜坡顶建筑物分布密集①粉质粘土形成软弱面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在滑坡防御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A.分析滑坡规律B.精准监测滑坡体的移动并预警C.获取某时刻滑坡图像D.评估滑坡灾情【答案】1.A 2.B【解析】1.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知道滑坡区滑坡的坡度为45度,地形坡度较大,①正确。

滑坡发生的时间为3月,本地区降水集中的时间是每年5~10月份,故本次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不是降水集中,①错误。

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滑坡处,卫生院、住宅等多个建筑垮塌,可以推测此次滑坡坡顶的建筑物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密集,①正确。

在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滑坡在40米处存有一层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差,会导致地表的下渗水在此处长期积压,引发滑坡,①正确。

①①①正确,故选A。

2.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其主要的职能为定位、导航。

分析滑坡规律,评估滑坡灾情这些主要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排除A、D选项。

精准监测滑坡体的移动并预警,是可以由定位导航系统中的定位功能来获得,B选项正确。

实时获取滑坡图像是遥感(RS)的功能,C选项错误。

故选B。

读图“某地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A.11月一次年1月B.2—3月C.4-5月D.7-8月4.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①提高植被覆盖率①修建水利工程①修建护坡工程①清除河道淤泥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最能有效得出滑坡、泥石流空间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答案】3.D 4.D 5.A【解析】3.根据图中可知,在7~8月份滑坡、泥石流发生的次数最多,因此D选项正确。

临县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临县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对策

地质灾 害 , 致使房屋损毁 、 交通 中断、 水土流失严重 、 人畜吃水 困 难, 给人 民生命财产造成 巨大损失 , 矿区周边居 民的正常 生活 秩 序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因采矿不 当引发 的地质灾害纠纷 案件 、 上 访事件也大量发生 , 直接影响社会稳定 。
现有矿区 , 绝大多数在丘陵区和山区。这些地 区受构造影响,
针 对性地提 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 为临县地质 灾害的研 究及 治理提- 7依据 。 t  ̄ , 关键词 : 地质灾害 ; 防治对策 ; 临县
中 图分 类 号 :6 4 P 9 文献标识码 : A
临县位 于黄河 中游 , 晋西黄土高原 吕梁 山西麓 , 隶属 于山西 省 吕梁市 , 县境南北宽约 6 m, 5 东西长约 6 m, k 6k 面积 29 9 m , 7 k 下设 2 3个乡镇 ,3 个行政村 , 61 属黄土丘陵地 形 , 内山峦起伏 , 县 梁峁连绵, 沟壑纵横 , 自然环境非 常脆弱。 加之境 内矿山开发 、 工程 建设等人类 工程经济活动引发了一 系列地质灾害 , 破坏了居 民的 正常生活秩序 ,影响到全县社会稳定 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临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十分严峻 的形势 , 已经引起政府的高 度重视 ,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地质灾 害防治迫在眉睫。
地区, 特点是塌陷 四周 , 塌落 陡坎 明显 , 塌陷时震动 冲击力 大 , 一 处 冒落 , 能诱发相邻采空 区产生连锁反应 , 对地面建筑和耕地 的
破 坏极大 , 主要危 害 民宅 、 学校 、 土地 、 交通 、 利设施 、 水 水资 源
等 。到 目前为 止 , 面塌陷 1 、 地 6处 地裂缝 1 , 5处 直接经 济损失
5042万元 , 0 . 预测损失 46 3 4 . 4万元。

山西省常见地质灾害的工程防治

山西省常见地质灾害的工程防治

护壁支撑墙保护。3锚固。利用预应力锚杆对危岩体上部进行 )
1 0m。2 对 已建 工程 设施地下 出现地裂 缝 , 据具体情 况采取 ) 根 加固。该法适用 于板状 柱状 和倒锥 状危 岩体 。4 灌浆 加 固。一 地基 或基 础加 固措 施。3 对 已遭受 地裂 缝 严重破 坏 的工程设 施 ) ) 般与锚固配合施工 , 对危险裂缝进行灌 注加 固。5疏 干岸坡与排 需进行局部拆除或全部拆除 。 )
关键词 : 地质 灾害 , 面沉降, 地 坡面
中图分 类号 : 4 2 TU 1 我国地域 辽阔 , 经度 和纬度跨度大 , 自然地理条件复杂 , 构造
减弱泥 石流形成的水 动力条件 , 在沟 内修建 多座堤坝 、 砌块 运动强烈, 然地质灾害种类繁多, 自 灾情十分严重。山西省位于 供水 ,
1 斜 坡地 质灾 害
1 1 崩塌 的 工程 防治 .
括 ; 下水开 采层进 行人工 回灌 , 理布 置井位 、 数 , 当控 对地 合 井 适 1修筑拦 挡建 筑 物 , ) 包括 落石 平 台 , 落石 槽 , 石堤 或拦 石 制水 开采量 , 拦 改变地基 处理 方法 及建 筑物 基础 形式 , 高加 固防 加 墙, 遮挡建 筑物 的 明洞 和棚 洞。2 支撑 与坡 面防护 。对悬 于上 洪堤 , ) 疏通河道 , 兴建排涝工程 。 方, 以拉断坠落的悬臂状或拱桥状等危岩采用墩、 墙或其组合 22 地 裂缝 的工 程 防治 柱、 . 形式支撑 加固 ; 对于滑移性崩塌可清除部分 松动块体后 修建条石 1严格控 制永 久性 建筑物横 跨地 裂缝 , ) 避让 宽度不 少于 4m
山 西 省 常 见 地 质 灾 害 的 工 程 防 治
刘 士 洪 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明 王 静 君

山西省某地黄土崩塌形成机制及防治参数选取

山西省某地黄土崩塌形成机制及防治参数选取

重,下游稍轻。2017 年以前矿山瓦斯发电厂排污口位
挖边坡,形成卸荷裂隙;坡面土体在干燥的过程中土体
于 B1 崩塌东侧沟谷上游沟头处,排污口至沟口没有修
收缩易产生垂直节理,另外植物根劈作用产生垂向节
建排水沟,污水顺沟流出。后经村民要求,排污口改至
理,将土体切割成厚板状、柱状与母体分离,在降水及
B2 崩塌东侧沟谷,并埋设了橡胶排水管道,未做硬化
变形,受降雨及自重影响下,现场可见悬空的通信线
土质疏松,大孔隙发育,具湿陷性,在地表汇水侵蚀下
杆,
目前处于欠稳定—不稳定性状态。
易崩解变形。崩塌堆积体平面面积约 800m2,厚度约
2
4~8m,体积约 5000m3,
规模等级为小型。
崩塌类型及发育特征
2.1
现斜坡坡面上部 8~10m 陡直,坡面存在拉张裂缝
随着风化、震动、降雨等作用,变形进入滑移面贯
通阶段,坡内含有较弱结构面,可使土体中拉应力区和
可能的破坏明显增加。临空条件好的一侧的土体与母
的模式进行计算评价。
5.2.1 计算示意图
计算原理见图 1。
岩逐渐被拉开,与滑移相伴的压力致拉裂面与地面贯
通。
4.3
滑移—拉裂阶段
随着变形的继续扩展,变形的土体开始明显转动
从浅部渗入深部,可数米至数十米。由于随着深度增
村民描述,该崩塌主要发育于 2016 年 9 月,2017 年雨
加,土体颗粒变得密实,土的孔隙率变小,水的渗透系
季经常发生局部崩塌,较大一次规模发生在 2017 年 8
数变小,渗流速率变慢,下部粉质粘土夹层透水性差,
月。
成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聚集,滞留于粉质粘土上部,

湿陷性黄土与黄土地区的地质灾害

湿陷性黄土与黄土地区的地质灾害

湿陷性黄土与黄土地区的地质灾害黄土是一种第四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

以风力搬运堆积未经此生扰动的、无层理的、黄色粉质富含碳酸盐并具有大孔隙的土状沉积物称之为黄土。

具体说就是分布在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构成黄土高原的黄土作为代表。

黄土具有如下特征:1、为风力搬运沉积,无层理。

2、颜色以黄色、褐黄色为主,有时呈灰黄色。

3、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含量一般在60%以上,几乎没有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

4、富含碳酸钙盐类。

5、垂直节理发育。

6、一般肉眼可看的大孔隙。

满足所有特征的称为典型黄土或者原生黄土,当缺少一项或者几项,称为次生黄土。

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土称为湿陷性土,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的黄土多具湿陷性。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一定的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故在润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1、湿陷性黄土的颗粒组成我国湿陷性黄土的颗粒主要为粉土颗粒,占总重量约50~70%,而粉土颗粒中又以0.05~O.01ram的粗粉土颗粒为多,占总重约40.60%,小于0.005ram的粘土颗粒较少,占总重约14.28%,大于0.1rnm的细砂颗粒占总重在5%以内,基本上无大于0.25mm的中砂颗粒。

上述颗粒的矿物成分,粗颗粒中主要是石英和长石,粘粒中主要是中等亲水性的伊利石。

此外,在湿陷性黄土中又含有较多的水溶盐,呈固态或半固态分布在各种颗粒的表面。

黄土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在生成初期,土中水分不断蒸发,土孔隙中的毛细作用,使水分逐渐集聚到较粗颗粒的接触点处。

同时,细粉粒、粘粒和一些水溶盐类也不同程度的集聚到粗颗粒的接触点形成胶结。

谈临汾市曲沃县地质灾害特征

谈临汾市曲沃县地质灾害特征
侯 马市 毗邻 , 东与 翼城 县接 壤 , 南与绛 县 为邻 属。本县 北部 边缘 为塔儿 山山区 , 南部边缘 为紫金山 区, 中部为 汾河 、 浍河 冲湖积 平 原, 地势南北高 , 中间低 , 呈 马鞍状。全县南北长 2 9 . 5 k m, 东西 宽
大 型 中 型 小 型
崩 塌/ m 3
谈 临 汾 市 曲 沃 县 地 质 灾 害 特 征
田 青
( 山西 省 地 质 环 境 监 测 中心 , 山西 太 原 0 3 0 0 2 4)
摘 要: 通过介绍临汾市 曲沃县 的地理 位置及 自然条件 , 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特征进行 了探讨 , 包括崩塌、 塌 陷、 地 裂缝等 , 并对各 灾害 的分 布、 规模 、 发育特征 、 致 灾程度作了描述 , 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奠定 了基础。
> 5 0 O 0 o
滑坡/ X1 0 m
>l 0 o 0
泥石流/× 1 0 m
>5 0
5 0 o O~5 0O 0 0 5 0 0~ 5 0 ( ) o <5 0 o
l 0 o—l O 0 0 1 O—l 0 0 <l 0
2 0—5 0 2— 2 O <2
1 . 7 4亩 。
曲沃县地质 灾害种类 较多 , 破 坏性 较强 , 具 有人 类工 程活 动
单 坑 呈 椭 圆形 , 奥 陶 系 灰 刘金 平 群坑形 态 呈长列 岩;岩 浆 地下采 Q - 0 0 0 8 铁矿采 杨谈 式 分 布,坑 深 小型 岩侵 入 体 挖铁矿 1 9 8 8 空塌 陷 2 0m一 2 5 m, 长列 闪 长 岩 造成 方向为 1 2 0 。 ( 8 ) 单坑呈圆形 , 第四 系 上 直径 6 0 n l , 坑 更 新 统 下院采 深3 0 m~ 3 5 m, ( Q 3 ) , 岩 地下采 Q - 0 O O 9 空塌 陷 杨谈 群坑形态呈 长 小型 性 以 粉 砂 挖铁矿 1 9 9 4 列排列 造成 , 长轴 土、 粉土含 方向 1 1 0 。 砾 石为 主 单坑 呈圆形 或长 第 四系 上 形, 坑深 1 5 m一 更 新 统 杨谈 2 0 m, 群 坑 形 态 小型 ( Q 3 ) , 岩 地下采 空塌陷 性 以粉 砂 挖石膏 l 9 9 l 3 呈长列排列, 长 矿造成 石滩采

黄土滑坡形成条件

黄土滑坡形成条件

黄土滑坡形成条件黄土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了解黄土滑坡形成的条件对于预防和应对这种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方面阐述黄土滑坡形成的条件。

一、地质条件黄土滑坡的形成与黄土的特性密切相关。

黄土是由风化作用形成的一种含有较高含水量的土壤,具有较强的塑性和脆性。

在地质条件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 斜度:当黄土坡面的斜度超过一定角度时,重力将克服黄土的内聚力和摩擦力,导致滑坡的发生。

一般来说,当坡度超过30度时,黄土滑坡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

2. 地层倾角:黄土滑坡的形成还与地层倾角有关。

当地层倾角较大时,黄土在重力的作用下容易发生位移,从而形成滑坡。

3.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升降也会对黄土滑坡的形成产生影响。

当降雨较多或地下水位较高时,黄土中的含水量会增加,黄土滑坡的风险相应增加。

二、气候条件气候条件也是黄土滑坡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条件主要包括降水量和温度等方面的因素:1. 降水量:降水是导致黄土滑坡的重要气候条件之一。

降水过多会使黄土中的含水量增加,黄土的稳定性减弱,容易发生滑坡。

2. 温度:温度变化也会对黄土滑坡产生影响。

在寒冷的冬季,黄土中的水分会结冰,导致黄土的稳定性下降,增加滑坡的风险。

三、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导致黄土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类活动对黄土滑坡形成的影响:1. 土地开发:当人类对黄土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时,例如建设房屋、道路和水库等,会改变地貌和地质结构,破坏黄土的稳定性,从而增加滑坡的风险。

2. 水土保持不当:黄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非常重要。

如果水土保持措施不得当,例如缺乏合理的排水系统和植被保护,会导致黄土中的含水量增加,稳定性降低,增加滑坡的发生几率。

3. 挖掘活动:在黄土地区进行挖掘活动,例如开采矿石或土壤,会改变地形和地质结构,破坏黄土的稳定性,增加滑坡的风险。

黄土滑坡的形成与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零岭乡山体滑坡事故反思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零岭乡山体滑坡事故反思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零岭乡山体滑坡事故反思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零岭乡山体滑坡事故是一起非常悲惨的灾难。

这场事故的发生直接导致11人死亡,另有3人失踪,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对此,我们应该认真反思,以此为鉴,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首先,该事故暴露出山地地区隐患排查和治理仍然存在不足。

在山区,由于地势复杂、天气多变等因素,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天灾发生的概率较大。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山地地区的风险评估、隐患排查、预警工作等方面的投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其次,应该加强对民生领域的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事故发生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应急救援和人员转移工作不够及时和有效,导致了人员伤亡的加重。

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应对能力的提升,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和转移人员。

最后,社会应该加强灾难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在山地地区,社区居民应该加强灾难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学会预警、撤离和自我保护等基本技能,以及熟知应对不同地质灾害的方法。

所有人都应该始终保持警觉,避免过于相信自己的安全感觉,以此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

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

XX黄土地貌分区图
2.黄土地层结构与物理力学性
•黄土地层结构
靖边剖面
榆林剖面
黄土顺坡披盖
•黄土地层划分
时代
全新世 (Q4) 晚更新世 (Q3)
年龄 (万年)
0—1
1—12
地层构成
岩性特征
分布
MS、L0和S0 L1和S1
淡灰黄色黄土,粒粗, 富大孔隙,疏松。
披盖地表

淡灰黄色黄土,粒粗, 披盖在不同地 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貌单元的表面
9.0 9.6 52.0 75.9 24.3 24.08
3、地质灾害基本特征
XX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尤其是生态 -地质环境非常脆弱,是我国地质灾害较严重的 地区之一。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特征是:
◘地质灾害种类多,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 陷、地裂缝等。
XX市 XX XX 吴旗 志丹 延川 延长 宝塔 甘泉 富县 宜川 洛川 黄龙 黄陵
◘具有区域分布规律
☼崩塌 主要分布在XX宝塔区以北的梁峁 沟壑区,以延川、吴旗、志丹、XX、 XX、清涧、XX、XX、XX为多发区。
☼滑坡 主要发生在 XX宝塔区以北的梁峁 沟壑区,以及幼年冲沟上游 主干河谷 沿岸,如延河中上游,洛川塬边等。
☼泥石流(泥流和泥石流) 泥流多发生在黄 甫川、清水川、弧山川、窟野河、无 定河、延河等地。
•黄土崩塌发生的时间特征
• 黄土崩塌在年内的分布特征
月份
12
崩塌(处) 3 6
345 134
67 13 22
8
9
10
11
12
合 计
18 12 5 2 3 92
死亡(人) 31 24 6 18 37 59 137 87 63 35 9 13 519

基于GIS的山西省大宁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基于GIS的山西省大宁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大宁县地处山西省临汾市西北部,黄河为其西部边界河,构造属于过渡性质的盆缘构造类型。

区内的地质灾害以崩塌为主,数量较多,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无法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进行治理。

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能够有效防治地质灾害,通过评价圈定高风险区域,能够快[1,2]速有效地进行预防治理。

截至目前,国内外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信息量法、Bp 神经网络法、层次分析法(AHP)、基于历史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法[3-5]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具体应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而定。

本文以大宁整个县域作为评价区域,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法,分析选取影响崩塌的因素,基于ArcGIS 平台完成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为大宁县灾害治理和预防提供依据,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源1.1 研究区概况大宁县位于晋西黄土高原,地处吕梁山西麓,属黄河流2域,总面积约967km 。

全县辖4乡2镇,总人口68497人。

大宁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1.0℃。

全县年均降水量481.11mm。

植被稀疏,且分布不均。

地形以黄土丘陵沟壑为主,整个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东向西逐渐倾斜。

地貌包括侵蚀—剥蚀残余山地、黄土高原、侵蚀河谷3个大区。

境内地层由老至新有上古生界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

地层总体平缓、构造简单,断层少且规模小,对区内环境地质的影响较小。

区内岩土介质可划分为岩体和土体。

1.2 数据源1)遥感影像:高分二号(分辨率2m,2020年3月),Landsat8(分辨率15m,2017年5月),Landsat 8提取植被覆盖数据;2)DEM 数据,制作坡度、坡型、坡高等;3)工程地质条件图;4)地貌分区图;5)地质图;6)地形图;7)地质灾害调查成果;8)大宁县地理国情;9)降雨数据;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2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通过遥感解译结合野外调查,在已有地质灾害资料的基础上,共圈定104处地质灾害点,均为崩塌(隐患),空间分布规律受自然地质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制约,相对集中,有明显的沿河流沟谷两侧条带状分布趋势(见图1)。

黄土斜坡不同破坏模式成因机理研究

黄土斜坡不同破坏模式成因机理研究
黄土斜坡破坏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ꎮ 黄土斜 坡破坏的形式很多ꎬ而滑坡和崩塌是陕北地区分布最广、危 害最严重的两种斜坡破坏形式ꎬ因而对其成因机理的研究显 得尤为重要ꎬ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科的纵深发展ꎬ而且能为地 质灾害的防治、预警、预报等提供科学依据ꎮ 由于多方面的 因素ꎬ目前对黄土滑坡与崩塌机理的研究仍然不够完善ꎮ 同 时ꎬ针对特定区域、特定滑坡的研究成果ꎬ在另一区域、另一 滑坡上很难取得相应的应用效果ꎬ即便是类似滑坡的应用也 相当困难ꎮ 因此ꎬ黄土斜坡变形破坏成因机理的研究仍然面 临诸多挑战ꎮ
冻融作用诱发的黄土滑坡可分为两种类型ꎬ即冻结滞水 效应型和融化强度降低型ꎮ 初步研究认为ꎬ斜坡体内地下水 在冻融作用富集与疏散ꎻ地下水的富集软化了黄土斜坡土 体ꎬ而疏散又 引 起 了 水 压 力 的 变 化ꎬ 直 接 影 响 斜 坡 稳 定 性ꎮ 另外ꎬ反复的冻融作用又使得斜坡土体强度降低ꎬ诱发滑坡ꎮ 陕北地区地下水不丰富ꎬ地下水可能不会由于冻结而滞留ꎬ 很少因冻结滞水诱发滑坡ꎮ 由于冻结土的强度远高于天然 黄土ꎬ反复冻融作用会导致土体胶结程度减弱ꎬ从而使黄土 强度显著降低ꎻ初春回暖季节ꎬ冻土融化ꎬ并有部分融雪入 渗ꎬ土体含水率增加ꎬ强度降低ꎬ导致斜坡的稳定性降低ꎮ 对 于河流侵蚀或人工开挖处的斜坡ꎬ很有可能诱发滑坡灾害ꎮ
灌溉诱发的滑坡是由于地下水的上升所致ꎮ 长期引水
灌溉导致层内地下水位上升ꎬ同时ꎬ黄土台塬地下水位逐年 上升ꎮ 由于黄土具有强烈的水敏性ꎬ斜坡土体饱水后其结构 遭到破坏ꎬ土颗粒间的粘聚力下降ꎬ强度降低ꎬ地下水位的变 化致使斜坡体内形成软弱结构层ꎮ 随着地下水位不断抬升 及水岩作用对黄土强度劣化作用的加深ꎬ坡体内软弱结构层 强度大幅下降ꎬ在上覆土层自重力的作用下ꎬ不断向临空方 向蠕动变形ꎬ为滑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ꎮ

特殊土黄土的地质灾害

特殊土黄土的地质灾害

黄土的地质灾害黄土,由于其结构具有特殊的性质,从而决定了黄土具有其特有的一些地质形态及灾害,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1.黄土滑坡2.黄土崩塌 3.黄土湿陷一、黄土滑坡:黄土滑坡是在厚层黄土高边坡地段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边界多呈半圆形或弧形,破裂壁呈陡坎,有较陡的滑动面,常发生于40°~60°的黄土谷坡上部或谷坡最下部。

滑坡发生后,稳定坡面为35°左右,多发生于地下水溢出处。

黄土滑坡是特定地质地理环境下的一种自然人为灾害,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特性、地下水及新构造活动等条件,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主要地质因素,而大气降水及爆破、人工开挖和地下开采的人类工程活动等非地质因素,对斜坡的变形破坏也起着重要的诱发作用。

滑坡的分类有很多种。

按照滑坡体的主要物质组成,黄土滑坡属于土质滑坡的一种,根据黄土滑坡发育特征、规律、成因等将黄土滑坡进一步分析为两型四类(表1),这里所谓的“顺层”或“切层”不能绝对化,应依据滑面“顺”、“切”层的多少来定,当顺层部分大于切层部分时,称“黄土顺层滑坡”,反之,称“黄土切层滑坡”。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黄土滑坡就是发生于黄土斜坡上的滑坡,或黄土沿下伏基岩面滑动(即单纯黄土斜坡的滑动),这是狭义概念上的黄土滑坡,即表1中黄土型黄土滑坡。

实际上,黄土地区的滑坡常常在其自重的作用下,带动下伏砾石层、基岩一起滑动,或因黄土下伏基岩剥蚀面平坦,滑动带位于基岩内部,只是滑动的下伏基岩层厚度远远小于黄土层厚度,将此类滑坡看做广义概念上的黄土滑坡,即上表中的混合型黄土滑坡。

当然,对黄土滑坡的认识,是从黄土滑坡平面上的变形情况开始的。

任何一个黄土滑坡在其发育的不同阶段,都会在平面上留下各种各样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平面特征。

一般认为,黄土滑坡的平面特征主要包括滑坡体平面形态特征、后部特征、前部及剪出口特征以及滑坡体表部微地貌特征。

黄土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研究

黄土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研究

华北自然资源I论文n7ZHuabei Natural Resources u J 黄土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方法研究李武(山西省地质环境监测中心,山西太原030024)摘要:崩塌、滑坡是黄土地区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损失最大的地质灾害。

文章介绍了黄土地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内容及其方法,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黄土地区;地质灾害;监测中图分类号:P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487(2019)03-73-21引言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我国黄土高原又是世界上黄土最为发育的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条件,尤其是第四纪晚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新构造运动在黄土主要分布区表现强烈,不但使原有黄土地貌发生差异性升降而形成大量高陡斜坡,而且在活动中产生的构造节理及裂缝等破坏了黄土的结构完整性。

由于黄土是具有水敏性的特殊土,具有结构疏松、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和特有的二元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的特点,导致黄土地区的滑坡、崩塌灾害非常发育。

多年来,人们对于黄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很多措施,其内容无外乎体现“防”和“治”2个方面。

“治”是指对己判明且处于变形中的崩塌、滑坡或己发生的崩塌、滑坡釆取治理措施(如削坡减重、堆载阻滑、修筑支挡工程等),力求消除灾害发生或造成损失的一种方法。

然而,地质灾害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对于那些己判明但尚未产生而极有可能产生崩塌、滑坡和剥坠落的潜在不稳定边坡,需要釆取一定措施,以减轻或消除灾害损失,这就是“防”。

与“治”相比,“防”属于一种主动釆取的措施,其目的在于力争减小灾害损失,其方法简单且费用低,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地质灾害监测的一般方法确定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边界条件、规模、险情等相关信息,从而为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以及工程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必须对崩塌、滑坡的成灾条件进行分析,及时掌握此类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的相关信息,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变形监测、应力监测和地下水监测3个方面",边坡工程监测项目见表1。

山西 灾害 分析报告

山西 灾害 分析报告

山西灾害分析报告1. 引言山西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与丰富资源的省份。

然而,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山西常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山西省近年来的灾害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灾害。

2. 气候特点山西地处内陆,气候以温带半干旱气候为主。

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变化较大。

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气温低,降水较少。

这种气候特点使得山西容易发生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

3. 干旱灾害山西干旱灾害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季,由于气温升高和降水不足,导致土壤干燥和农作物生长受阻。

近年来,山西的干旱灾害频率有所增加,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

政府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灌溉设施建设,以减少干旱对农业的损害。

4. 洪涝灾害山西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尤其是在强降雨时。

由于山区地势复杂,水土保持工作不到位,暴雨引发的山洪和泥石流常常对山西的农田、交通和居民造成严重破坏。

政府应加强洪涝灾害防控工作,加强山区的水土保持,提高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5. 地质灾害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和太行山脉交界处,地质灾害频繁。

山西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和地震等。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和自然环境变化,地质灾害频率有所增加。

政府应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和预警,制定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

6. 结论山西作为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需加强对各种灾害的预防和减灾工作。

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优化灾害防控体系,提高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障能力。

同时,公众也应增强自我防灾意识,积极参与灾害防控工作,共同建设更加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山西。

7. 参考文献•张三, 李四. (2018). 山西自然灾害研究. 山西科学出版社.•王五, 赵六. (2019). 山西气候变化与灾害防控. 中国气象出版社.。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上安村6·13黄土崩塌事故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上安村6·13黄土崩塌事故

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上安村“6·13”黄土崩塌事故2008年6月13日10时20分左右,吕梁市离石区西属巴街道办事处上安村久兴砖厂厂区西侧黄土发生崩塌。

崩塌位于砖厂西南侧,高度约94米,宽度约75米,土方量约13200立方米。

崩塌掩埋了久兴砖厂除轮窑外的全部建筑设施、设备,19名作业人员全部遇难。

教训十分惨痛。

这次黄土崩塌,属小型崩塌,但按照人员伤亡确定地质灾害等级为大型地质灾害。

接灾情报告后,吕梁市委书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副市长等领导,于11时40分左右分别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抢救。

正在石楼县下乡的市长亦就全力抢救被埋人员作出指示。

当即成立了以市政法委书记为总指挥的抢险指挥部,组织公安、武警、消防、矿山救护队和医疗卫生人员共400余人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出动机具40余台,至2008年6月14日凌晨2时30分,19名被埋人员遗体全部找到(男11名,女8名)。

调查组经过充分分析论证后确认:崩塌根部是久兴砖厂的储土场,黄土崩塌与久兴砖厂现采土作业无关,属自然变异及历史人为作用共同导致的地质环境恶化而引发的自然地质灾害,非生产事故。

并提出了灾害预防预警防范措施。

一、久兴砖厂的基本情况(一)久兴砖厂的历史沿革。

久兴砖厂原为离石上安一砖厂,2004年11月,取得了《采矿许可证》,证号为1423020410012,经济类型为私营企业,开采矿种为砖瓦用粘土。

2006年11月换领了《采矿许可证》,企业名称变更为久兴砖厂,证号为1423020620012。

2007年7月3日,领取《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投资人吴世军。

领取《采矿许可证》后,该厂在安监部门履行了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批手续,批准生产规模为3万立方米/年,2007年8月30日,取得了《安全生产许可证》。

共有职工30名,但流动性较大。

该砖厂在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在北区采土场采土。

开采方式为台阶式,由上而下逐段开采。

久兴砖厂的开采范围与原离石上安一砖厂的开采范围完全重叠,采土场完全一致。

黄土地区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思路

黄土地区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思路

黄土地区常见地质灾害的防治研究思路发表时间:2018-05-16T16:43:04.9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作者:崔建华[导读] 摘要:黄土是一种第四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我国黄土分布范围广、具有特殊成分和工程地质特性。

山西华冶勘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西太原市 030002 摘要:黄土是一种第四地质历史时期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沉积物,我国黄土分布范围广、具有特殊成分和工程地质特性。

黄土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和甘肃等地,黄土分布地区地质灾害频发,黄土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特点取决于黄土分布区域特征和局部地形条件,因此,分析常见地质灾害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等,加强对黄土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研究,了解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积极有效地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对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黄土;地质灾害;减灾1.黄土地质灾害因为黄土形成过程中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地质灾害频发种类繁多的特性。

黄土地质灾害的实质可以概括为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各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综合产生的结果。

细分黄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等。

滑坡发生在城镇中则会造成人畜伤亡、毁坏工厂、学校、行政单位房屋等一些列灾难。

工矿区一旦发生滑坡将直接摧毁矿山基础设施、毁坏厂房、造成人员伤亡和矿山停工停产,造成损失不可估量。

崩塌造成的主要损失是通过中断交通给运输业带来巨大的影响,此影响不只局限于发生崩塌灾害的当地地区,更严重的是造成的连锁反应。

地裂缝是在一些城市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现象,主要是地表岩层、土体在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的。

泥石流是在暴雨、冰雪融化等现象发生后的地质灾害。

2.地质灾害发育特征2.1滑坡滑坡是在土体自身重力影响下黄土斜坡大块甚至整体顺着沿软弱结构面向下滑移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汾地质概况临汾盆地是山西地堑系南段的一个断陷盆地, 历史上一直是山西省人口聚居密度较高、经济发达、城镇规模较大的地方之一, 由于其境内地质构造活跃, 有孕育产生多种地质地貌灾害的背景和条件, 是山西省自然灾害多发地区, 滑坡、崩塌等时有发生, 且频率高, 强度大, 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1]。

临汾地质地貌特征临汾市的地质构造主体--临汾盆地纵贯全市中部, 把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有太岳山、中条山;西部是吕梁山脉, 海拔多在1 000 m以上,使全市主体轮廓呈“凹”字型。

临汾盆地是汾河地堑晚新生代断陷盆地之一, 属于鄂尔多斯地块东缘, 山西断陷带中南部。

临汾盆地的总体走向为NNE(北东北), 北以灵石横向隆起与太原盆地相隔, 南以峨眉台地与运城盆地为邻。

东有霍山断裂, 西有罗云山断裂, 整体展布于近南北向的吕梁山、霍山-浮山隆起带之间, 为一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盆地[2]。

盆地内地形较为平坦, 属于汾河流域东岸二级阶地。

新生代以来, 盆地不断下沉, 山区相对上升, 盆地四周特别是东西两侧均被深大断裂控制。

盆地内部构造复杂, 阶梯状断裂发育, 存在有不少地垒和地堑等次一级构造[3]。

盆地周边山地主要出露基岩地层, 由老到新主要包括太古界混合岩化的深变质岩系, 元古界长城系滨湖相碎屑岩系, 晚古生界海陆相交互相煤系,中生界三叠系陆相红色地层和沉积厚度达1 800 ~2000 m的新生界地层。

临汾凹陷是临汾盆地的主体构造单元, 断陷幅度较大, 轴向为NNE, 是一个地堑式深槽。

临汾-浮山断裂把临汾凹陷分为临汾-甘亭沉降中心和龙祠沉降中心[4]。

临汾盆地地壳构造格局走向与环太平洋带及鄂尔多斯地块构造线相一致,此外, 临汾地壳表面构造也表现出NNE向断裂构造。

临汾盆地地壳上下部构造格局的一致性反映了西环太平洋构造带和鄂尔多斯地块对其构造的控制作用。

展布于临汾盆地的NNE向构造, 一般具有构造活动的继承性, 这种构造都是古构造重新活动的结果。

临汾盆地的NNE向断裂主要有:霍山断裂、罗云山山前断裂、高工—北张隐伏断裂、汾河隐伏断裂、汾河凹陷东界断裂、塔尔山北界断裂。

此外盆地内部还发育一些横向断裂, 自北向南主要有什林断裂、贾村断裂、团柏断裂、万安断裂、苏堡断裂、张堡断裂、临汾-浮山断裂、塔尔山隆起两侧断裂及紫金山北侧断裂等。

这些断裂普遍以下滑为主, 兼具左行水平扭动的特征。

地层岩性特征临汾地区在中新世晚期形成盆地的雏形,上新世时期开始有沉积地层,土层由老及新为上新统、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以及全新统。

其境内第四纪地层发育比较齐全,松散堆积物厚度大。

根据各类钻探对地层的揭露情况,200m 深度内的土层为第四纪中更新世以来的不同成因堆积物, 但由于沉积环境及沉积物来源的差异, 不同地貌单元土层的岩性组合及其分布表现有明显不同的规律。

洪积扇区:浅部广泛分布有一层坡(洪) 积成因的湿陷性黄土或黄土状土, 厚度分布不稳定。

在东部山前洪积扇区以黄土状土为主, 研究区南部比较发育, 厚度在3 ~ 5m 内; 西部山前洪积扇区的厚度在2 ~ 10 m 内, 在研究区的北部一般为6 ~ 8m 左右, 以次生黄土为主, 中、南部则以黄土状粉土为主, 厚度2 ~ 3 m 左右。

表层黄土下伏的土层主要由砂砾石、砂层及粉砂土、粉质粘土等构成, 其岩性组合及分布在不同位置有较大差别, 在后缘及中部以砂砾石层、粗砂层等含水层为主, 而前缘及边缘地带则以粘性土层为主, 砂砾石层厚度减小, 且过渡至中、粗砂层。

Ⅲ级阶地区:地表耕植土或杂填土( 或素填土) 下的浅部广泛分布有一层湿陷性黄土, 其下伏地层以粉土、粉质粘土等压缩性土层为主, 其间的含水层多为粉细砂~ 中粗砂与粉土互层。

上部湿陷性黄土以冲洪积成因为主, 汾河西侧Ⅲ级阶地内的厚度一般在4 ~ 6 m。

在汾河东侧的Ⅲ级阶地, 主要分布于城区以南地带, 厚度在0.5 ~ 9 m, 其中, 城区东部及东南部厚度较大, 一般厚6 ~ 9 m。

该层黄土具大孔隙结构(孔隙直径多在0.1 ~ 0.6 m ) 垂直节理发育, 呈硬塑状态, 属自重湿陷性黄土, 其湿陷性等级为Ⅱ级。

黄土以下的土层为冲洪积成因的粉质粘土, 普遍含有钙质结核, 硬塑~ 坚硬状态, 低压缩性; 粉土呈可塑性~硬塑状态, 低~ 中等压缩性; 砂层多处于饱和, 密实状态中等, 分布于汾河东西两侧的皿级阶地内表现有明显差异。

东侧以薄层~ 中厚层的细砂层为主, 主要分布于30 ~ 50 m 及80 ~ 1 20 m 两个层段; 而西侧则以中粗砂层为主, 厚度明显大于东侧。

Ⅱ级阶地:主要由一套冲洪积成因的粉土、粉质粘土及细、中砂层构成, 且以粘性土层为主, 但岩性组合在不同深度内表现有一定的差异, 细、中砂含水层主要分布于80 m 以下的深度内。

根据钻孔所揭露的地层情况, 在汾河东侧Ⅱ级阶地的50 m 深度内, 上部(20m 以浅) 以粉土为主, 夹有薄层细砂层, 下部以粉质粘土与粘土互层, 局部夹有中厚细砂层; 而汾河西侧的Ⅱ级阶地主要为粉质粘土层, 粉土及含水层组主要呈互层状分布于中深部。

Ⅱ级阶地地下水埋深较( 多在10 m 左右), 水位以下的土层大都处于饱和, 粘性土层呈可塑状态, 含水层密实程度中等, 各类土层的固结程度普遍较低。

Ⅰ级阶地及漫滩区:工级阶地和河漫滩的地层分布、岩性组合无明显差异。

与其它地貌单元内的地层相比,含水层的沉积厚度较大。

上部以细~ 中砂为主, 向下多为中~ 粗砂层, 在40 ~ 50 m 深处分布有厚层砂砾石层。

在100m 深度内的岩性组合: 50 m 以上主要为砂层夹粘土和粉质粘土,其下以粘土和粉质粘土为主, 夹有中厚层的砂层。

该区的土层固结程度较低, 压缩性普遍在中等以上, 粘性土层多为可塑性, 砂性土的密实程度中等[5]。

临汾气象特征临汾位于中国暖温带亚湿润大区的山西,具有显著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征。

由于有河谷、平原、丘陵、山地等地貌类型,临汾气候显示一定的空间差异,总体表现为南部比北部稍暖,山区降雨大雨平原。

年平均气温11.7~13.2ºC,夏季气温高,7月份平均为22.6~26.4ºC;冬季气温较低,1月份平均为-4.3~-1.6ºC,全年封冻期可持续13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0.84m,全年霜冻期自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上旬,无霜期160天左右。

年降水453~547mm,降水变率大,具有夏湿、冬春干旱的特征,夏季降水占到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且多暴雨或连续降雨;冬春季降水只占年降水量的10~15%,且春季干燥少雨多风沙,昼夜温差大,特别是冬末春初段极易形成短暂性冻融循环[6]。

降水量总的分布是南部多于北部盆地中央降水少于边山地区。

水文地质条件临汾境内河流均属黄河流域,汾河是其第一大河流。

汾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经灵石峡谷自洪洞县入境,贯穿整个临汾盆地,自河津汇入黄河,在盆地内长约250km。

临汾市境内流水受地质、地形、地貌的控制和影响,其径流排泄方式基本上是从东西山区→山前洪积倾斜平原→汾河冲积平原。

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因其岩性颗粒粗大,富水性强,具有良好的储存条件; 汾河冲积平原区因岩性分布差异较差, 富水区的分布极不均匀,汾河两岸的一、二级阶地含沙层较多,厚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

所以说,从临汾市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来看,汾河一、二级阶地和山前洪积倾斜平原区为富水区[7]。

根据临汾地区含水层的埋深及水力特征,盆地内松散岩类孔隙水可划分为潜水、中层承压水和深层承压水。

潜水含水层多呈带状分布,以冲洪积的中细砂为主,有时含砾石,且有上游颗粒粗、下游颗粒细的特点,含水层底板埋深30~100m;中层承压水是该区地下水的主要开采对象,含水岩组为中更新统冲洪积、湖积砂层,底板埋深为150~200m;深层承压水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与中层水基本一致,含水岩组为下更新统,底板埋深350~400m,深层承压水目前不是该区主要开采对象。

临汾盆地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包括侧向径流、地表水体渗漏和降水入渗,地下水的排泄主要为蒸发及人工开采。

此外,中层承压水与潜水通过弱透水层存在越流补排关系[8]。

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根据地质灾害成因分类, 可分为自然地质灾害、人为地质灾害和二者共同作用的地质灾害。

从3 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强度与空间分布看, 除自然因素外(降雨、冻融、地震等),多数是因为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经济活动, 破坏了地质环境的天然平衡状态, 导致地质生态环境退化而发生的.临汾盆地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一部分, 这里人口稠密, 工农业发达, 但也是易于发生破坏性地质灾害的地区.临汾境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其中以滑坡、崩塌为主。

崩塌、滑坡(以下简称崩滑)灾害的成因由土体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

其中内因为黄土的垂直节理发育、黄土的湿陷特性;外因为水的作用、冻融影响以及人类活动等。

黄土的垂直节理发育对崩滑形成起着关键作用,裸露在外的土体会在风化作用下沿着其垂直节理进一步形成更大的节理,逐渐削弱土骨架的作用,土体不断遭到侵蚀,最终土骨架溃散,导致土体整体下沉,形成崩滑灾害。

土壤湿陷性对黄土崩滑起着控制作用,水分入侵后,土体膨胀,胶结物及无机盐逐渐溶解,导致土骨架分离,土体结构最终破坏。

而黄土崩滑外部触发因素即诱因主要为降雨、土壤冻融、地下水侵蚀、河流冲蚀、人类活动及生物活动等。

其中降雨和冻融对黄土崩塌的影响最为严重。

以下内容主要研究临汾黄土崩滑的诱因分析。

水对崩滑灾害的影响水的影响可以细分为地表水作用(降雨及河流水)和地下水作用;事实证明降水特别连续降雨或暴雨是崩滑形成最重要的触发因素。

在持续降雨或暴雨的情况下,雨水对土体的侵蚀作用加大,对土体稳定性极为不利,随着降雨强度增大和时间推移,土体膨胀变形,接近饱和状态,土体中的胶结物、晶体溶解在水中,土骨架逐渐溃散软化,土体抗剪强度逐渐降低,当抗剪强度将不足以抵抗因自重产生的下滑力时,导致黄土崩滑的发生[9]。

且降雨形成的短暂水流会对坡脚进行冲刷,使坡脚坡度变大,斜坡上部形成高陡临空面,坡体应力状态改变,也易导致崩滑的发生。

此外地下水及河流水也会对崩滑的发生造成一定影响:可溶性物质溶于水,碳酸盐类胶结物及无机盐晶体物质溶解于水中后,以离子形式随水的流动游离并附着于坡脚土体表面,随水份蒸发以结晶的形式析出。

遭受水的侵蚀作用后,土骨架遭到破坏,土体强度降低,表层土壤在坡脚处松散堆积,而松散的土体进一步遭受风化、冲蚀作用,坡脚土体逐渐剥落,形成凹陷,坡体底部承载能力不足以抵抗上层土的自重应力,最终导致崩塌发生。

如2013年9月22日下午4:00临汾市永和县城内阁窑渠发生一起滑坡地质灾害,此次滑坡共造成1人死亡(图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