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经济学概述

合集下载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是美国经济学者沃尔特·艾萨德提出的经济学概念,是根据时间、层次、传统三维空间相互转化原理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向、进行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取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流派,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

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

空间经济学是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

其主要研究理论为规模收益递增,即当所有投入品的数量以相同的百分比增加时,总收益增加的百分比会大于该百分比。

空间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

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

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

既然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既然一国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并无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经济活动的集聚?在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活动的区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国或一个地区是赢得“中心”地位,还是沦为“外围”?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参与国际分工?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空间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它从微观层次探讨了影响企业区位决策的因素,在宏观层次上解释了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现象。

1、经济系统内生的循环累积因果并系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宏观的经济活动空间模式是微观层次上的市场接近效应和市场拥挤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追逐市场接近性优势的微观经济的主体的行为产生了聚集力,即价格指数效应和本地市场放大效应,这种前后联系具有循环累积因果特征,它们可以使对经济系统的初始冲击进一步放大,从而强化初始的冲击。

聚集力的市场拥挤效应所产生的扩散力决定了最终经济活动的空间模式。

2、即使不存在外生的非对称冲击因素,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也可以促使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聚集力和分散力随贸易成本的下降而减弱,但分散力的减弱速度相对快。

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

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

空间经济学的渊源与发展空间经济学是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在过去几十年里备受关注。

它不仅涉及到航空航天,还涉及到空间产业、空间探测和地球观测等领域。

空间经济学的发展主要源于两个主要的方面,即技术革新和经济全球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探索空间经济学的渊源和发展来了解这门新兴学科。

一、空间经济学的渊源1.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是空间经济学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航空航天技术的进步,我们现在能够在宇宙和地球的不同位置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观察。

这种技术进步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间资源和信息,并创造出更多的商业机会。

2.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也是产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跨国公司、组织和政府机关需要在地球上不同地方进行跨国业务,因此对于这些企业和机构来说,需要更多的关于太空和地球观测的信息以及能够利用太空资源的技术。

二、空间经济学的发展1. 空间通信现代空间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空间通信。

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网络和卫星广播等技术使得全球通信方式更加便捷和易于操作。

这为商业和政府机关的国际业务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同时也为个人在太空中和地球上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2. 航空航天旅游航空航天旅游是空间经济学的最新发展领域之一。

许多私人公司已经进入这个市场,开发一系列深度空间旅游产品,涉及太空船旅行,环球旅行和太空生活等。

这些开发不仅可以通过旅游业赚取收益,还可以为未来的宇航员和太空探险者提供训练和丰富的生活体验。

3. 空间能源空间能源作为空间经济学的另一个发展方向,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太阳能电池板、地热、生物质能、火星能源和地球温室效应气体等都是空间能源的重要领域。

这些能源在太空和地球上都可以使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新领域。

三、空间经济学的应用和影响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带来许多观念变革,特别是在国际贸易,征税和国际法规方面。

航天发射,太空舱、卫星和空间站的开发也为燃料和燃气加工、生物医药,以及农业、能源、气象、建筑和航空航天等全球重要领域提供了支持。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空间经济学是根据时间、层次、传统三维空间相互转化原理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向、进行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取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

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空间经济学是根据时间、层次、传统三维空间相互转化原理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向、进行经济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取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是结构经济学向发展经济学转化的中间环节。

空间经济学与结构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成为科学。

[1][2]2释义编辑空间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学中最激动人心的领域。

空间经济学是在区位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门学科的总称。

它研究的是空间的经济现象和规律,研究生产要素的空间布局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

既然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既然一国之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并无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经济活动的集聚?在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经济活动的区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一国或一个地区是赢得“中心”地位,还是沦为“外围”?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参与国际分工?这些问题都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3里程碑编辑199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具有里程碑意义。

它是三位国际著名经济学大家的合作结晶:日本京都大学的藤田昌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保罗·克鲁格曼和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安东尼·J·维纳伯尔斯。

这本书在美国享有极高的声誉,是许多大学的博士生教材,也被译为日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和中文等多种文字广为流传。

在这以后,众多同类著作纷纷问世,其中2002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经济学前沿理论”书系中就包括两本:《集聚经济学》和《地理经济学导论》。

2003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又出版了《经济地理与公共政策》。

城市空间的经济学

城市空间的经济学

三、城市空间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
3、单元空间----公共空间 、单元空间 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一般被定义为由公共权力创建 并保持的、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它 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和体育场地 等。公共空间是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之所在。
三、城市空间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
4、营运空间----物流空间 、营运空间 物流空间 城市经济运动首先是物质运动,是起决定性和基础性作 用的运动。一切产品、物资、原料、商品的流动,是物流的 主体。物流空间主要是满足物流需要的道路、桥梁、海空航 线空间及与之相应的货物集散(仓储)空间、交通工具存放 空间以及中转枢纽(车站、港口、空港)空间。 此外,物流还有其特殊形式,即管道运输。油、汽、水 是城市生存具有命脉性的物质,它的畅通无阻极其重要,因 而对其相应的空间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与建设要高度重视、予 以满足。
2、单元空间----居住空间 、单元空间 居住空间 人是社会的主体,居民是城市的主人,人的呼吸、 饮食起居要有起码的空间要求。对空间扩大的要求是 人的本性决定的。 满足人们居住空间要求的指标只用平方米计是不 够的,其实更标准的是人所需要的立体空间,在室内 用立方米计可能更为合适。 居住小区的单元空间日 益显示其生命力。它是居住、生活、服务、环境和安 全的统一体,不仅具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而且具 有重要的人文价值。
2
三、城市空间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空间经济理论的基本范畴
1、空间价值: 、空间价值: 时间和空间是统一的,是事物存在的形式, 人类是首先在哲学思维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爱因 斯坦进一步从自然科学角度证实这个问题,并且 指出它与物质运动有密切联系,而且可以互相转 化。 劳动产品的创造,既是一定时间的产物也是 一定空间的产物的观念。农业生产空间有价值, 工业生产空间有价值,车间、工段、机床、工具 的布局组合空间有价值,但是最有价值的是城市 空间,现在研究得最不够的也是城市空间的价值。

《空间经济学》课件

《空间经济学》课件
《空间经济学》PPT 课件
xx年xx月xx日
• 空间经济学的定义与背景 • 空间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 空间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 空间经济学的前沿研究 • 空间经济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方向 • 案例分析
目录
01
空间经济学的定义与背景
定义
空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空间经济活动 和现象的学科,主要探讨地理空间因 素对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的影响。
详细描述
空间均衡理论为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通过分析不同区 域的发展条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空间 均衡理论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制定出符合区 域特点的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和
可持续发展。
03
空间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 用
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
要点一
城市规划
空间经济学在城市规划中主要应用于土地利用、交通规划 、城市增长边界等方面。通过研究土地利用的演变和影响 因素,可以更好地指导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产业集聚、区域发展、城市经济等,为解决 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
1
空间计量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主要研究空间数据的计量和分析方法。
2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为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提供 了更加科学和严谨的方法论基础。
3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空间相关性、空 间异质性、空间权重矩阵等,为解决现实问题提 供了更加精确的计量工具。
产业转移的空间经济效应
分析产业转移对转出地和承接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产业转移过 程中的空间经济效应。
产业转移的政策与策略
研究政府在产业转移中的政策选择和策略制定,提出促进产业合理 转移的政策建议。

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段云诺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31期空间经济学研究的是关于资源在空间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问题。

空间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理清空间经济学的理论脉络,总结了近几年来空间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新的进展。

一、空间经济学主要理论综述(一)基于外生化分析的空間经济学理论在早期,经济空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被忽略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把空间视为中性,空间经济学思想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分支。

古典区位论是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古典区位论主要包括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空间市场理论、服务业区位理论等。

古典区位论基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运用静态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把价格、市场、利润等引入分析框架,研究单个厂商的最优空间区位选择。

空间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中的独立分支。

新古典区位论从网络的视角研究企业区位选择的问题,认为现实中的经济区位选择是网络体系的构成。

新古典区位论放宽了古典区位论的假设条件,构建了区位论的一般均衡分析框架。

国贸理论打破了假设条件,即要素在空间可以自由流动,研究国界对国际专业化与贸易的影响。

古典区位论和新古典区位论的研究都限于既定空间,仍属于外生化分析。

(二)基于内生化分析的空间经济学理论新经济地理学探究空间发展不均衡的原因,D-S模型在处理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问题上提供了技术支持。

假设资源约束,生产者生产规模越大,则成本越低,而消费者产品品种越多越能得到较多的效用,于是形成了一个矛盾。

可用资源的增加和扩大的人口规模,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矛盾,规模经济本身可以产生贸易。

在此基础上,克鲁格曼在论文《经济地理与收益递增》中提出了中心外围模型,首次把空间因素成功的纳入到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

中心外围模型的主要观点是在贸易成本很高的初始条件下,人口和生产稳定分散分布,当贸易成本逐渐减低,刚开始人口和生产的区位不会发生变化,但当贸易的成本低于某一个临界值时,工业人口向某个区域开始迁移,工业生产随之集聚,工业核心区和农业边缘区很快形成。

新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

新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
新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
产生与发展
区域经济学
是以一定区域的资源配置作为研究对象,这与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只不过,经 济学更加注重理论空间的层次性 ,而区域经济 学则偏重于经济资源的实际运行空间分析。
空间经济学概念
试图把被主流经济学长期忽视的空间因素纳入到 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框架中, 研究经济活动的 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现实中存在的不同规模、不 同形式的生产的空间集中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 的分析探讨区域经济增长规律与途径。
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异同点
空间经济学寻找的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以及这些 内生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认为空间 是一种具有同质性的平面,空间的存在导致经济主 体间交易过程中的运输成本,通过运输成本把空间 因素纳入到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区域经济学研究 外生的自然条件和要素禀赋的空间差异。
空间经济学模型有多种均衡,这个特性是与区域经 济学重要区别。
结论
❖ 克鲁格曼则指出, 区域问题是经济学的 “ 最后前 沿”。其含意之深刻不难理解: 如果说 2 O世纪 的经济学研究在纯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那 么, 2 1 世纪的经济学应当注重其实用性和应用性 研究。这个领域按其重要程度排序首推空间经济 学及其所涵盖的广义范畴。就中国的具体情况来 看, 加入 WT O不仅使我国纳入了经济全球化的 轨道,而且在区域发展方面还面临着诸如空问布 局和结构调整,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统 一区域政策的构建, 以及实现国内区域经济一体 化等战略性任务。 无疑,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 和经济学界全力倾注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和政策 的研究。
❖ ( 3 ) 注重一定经济区域的资源布局和效 率研究,而忽视由不同区域 (甚至跨国 界)相互联盟所构成的共同利益体系。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1.1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经济活动空间聚集
• 普雷德在1966年提出基础-乘数模型 • 哈里斯在1954年提出市场潜力概念 •
不过,传统的关联效应和传统的空间经济 学理论都无法回答一些关键性问题,其中 最棘手的问题是竞争和定价问题。
1.1传统空间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要求最低限度的工厂规模 单个企业层面上存在规模收益递增 企业间竞争不是完全竞争
1.3传统空间经济学的尴尬处境
• 第二种解释认为规模经济具有聚集特征,也就是说规模经济 是存在的,但这种规模经济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部而不是内 部规模经济,此时对作为价格接收者的厂商来讲,存在一种 均衡,但这种均衡不是阿罗-德布鲁意义上的竞争均衡,也不 具有帕累托效率,因为这种区位均衡与厂商扩大产出的正的 外部性无关。
• 如果认为不存在规模收益递增现象且把经济活动 区位的不同状况归结为空间的非均质特性,则可 以在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框架下进行讨论,如杜 能的农业区位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赫 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等;
• 如果认为存在规模收益递增,则此时的市场结构 为不完全竞争,无法在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框架 下进行讨论,如克鲁格曼的核心-边缘模型以及后 来的新经济地理学中的诸多模型。
• 尽管不能满足阿罗-德布鲁的竞争性一般均衡,但现实中 却大量存在着经济活动的聚集现象。
1.3传统空间经济学的尴尬处境
• 对这种现实中大量存在的经济活动的聚集现象,传统上主 要用如下三种方式来进行解释的。
• 第一种解释认为,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聚集现象,可以用 类似于李嘉图土地差异的差别化来解释。
• 德布鲁(1959)在其《价值理论》中,根据不同产品的 具体生产区位,对不同产品进行了指数化处理,这样使得 每一种产品都有其均衡价格,但他的这种处理空间因素的 方法存在许多问题。

第1章空间经济现象及其理论渊源

第1章空间经济现象及其理论渊源

Nagoya Kyushu Shanghai
Guangzhou
Manila
Kuala Lumpur
ASEAN
Jakarta
5
Global production share in terms of units
Automobiles
East Asia 37.1%
Japan , China
( 16.4
8.6 )
China ASEAN
世界的工厂
final goods (parts)
US (and the ROW)
中国三大地带(东、中、西)
100000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东部:52.34% 中部:31.21% 西部:16.45%
第一章 空间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
第一节 空间经济现象 第二节 空间经济学的地位 第三节 空间经济学理论渊源
第一节 空间经济现象 第二节 空间经济学的地位 第三节 空间经济学理论渊源
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现象是“集聚”
空间的尺度: 1、城市 2、大都市区 3、城市群 4、国家内部区域 5、国家 6、由多个国家组成的区域组织:如欧盟、北美、东亚等 7、全世界
1、空间经济学被主流经济学忽视的事实和原因
空间经济学长期被忽视的事实: 长期以来,空间(或区位)未进入经济学的研究视野 (经济学对空间和区位是视而不见、不闻不问),这是 一个不争的事实!
“现在主流经济学中几乎没有任何空间分析”;
“例如,看看最新的经济学原理教材:约瑟夫·斯蒂格 里茨(Joseph Stiglitz)的《经济学》。这是一本受到 广泛好评的教材,要是有点美中不足的话就是它无所不 包,全书有1100多页。然而索引中根本没有出现‘区位’ 或‘空间经济学’这样的词,仅仅在一处提到‘城市’, 那是在讨论欠发达国家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时出现 的。”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安排经济空间,调整产业空间结构,获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

时间,水平和传统的三维空间。

空间经济学和街沟使发展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

1定义空间经济学是一种研究经济发展规律,预测经济发展趋势,安排经济空间,调整产业空间结构,获得经济规模效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

时间,水平和传统的三维空间。

空间经济学和街沟使发展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

2口译空间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学中最令人兴奋的领域。

空间经济学是许多基于位置理论发展起来的学科的总称。

它研究空间经济现象和规律,生产要素的空间分布以及经济活动的空间位置。

由于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流动,并且由于一国对生产要素的流动没有更多的限制,为什么仍然有如此多的经济活动聚集起来?在经济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一国的经济活动地点将发生什么变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是赢得“中心”地位还是成为“周边国家”?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参与国际分工?这些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3里程碑麻省理工学院于1999年出版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地区和国际贸易》是一个里程碑。

它是三位著名经济学家的合作:京都大学的藤田正久,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鲁格曼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安东尼·维纳·比尔斯。

这本书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声誉,是许多大学为博士生提供的教材,并已被翻译成日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和中文等。

此后,许多类似的作品陆续问世。

其中,剑桥大学2002年出版的《经济学前沿理论》包括两本书:《集聚经济学》和《地球经济学概论》。

2003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了《经济地理与公共政策》。

近年来,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

实际上,在当代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济活动的空间定位在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在过去十年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也为空间经济学赋予了新的活力。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简介Jean Paelinck在1974年引入了空间计量经济学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经济理论、数学形式化和统计学的结合,空间相互依赖的作用、其他地方因素的重要性、空间的明确建模”。

Luc Anselin(1988)将空间计量经济学定义为:在横截面模型和数据面板中处理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结构的计量经济学分支(分离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

空间分析起源于地理学、空间经济学和相关学科。

到目前为止,它被认为是专业的领域,因此不是大多数统计软件的标准部分。

空间效应传统的统计理论是一种建立在独立观测值假定基础上的理论。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特别是遇到空间数据问题时,独立观测值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Getis,1997)。

对于具有地理空间属性的数据,一般认为离的近的变量之间比在空间上离的远的变量之间具有更加密切的关系(Anselin&Getis,1992)。

正如著名的Tobler 地理学第一定律所说:“任何事物之间均相关,而离的较近事物总比离的较远的事物相关性要高。

”(Tobler,1979)*地区之间的经济地理行为之间一般都存在一定程度的SpatialInteraction,SpatialEffects):SpatialDependenceandSpatialAutocorrelation)。

一般而言,分析中涉及的空间单元越小,离的近的单元越有可能在空间上密切关联(Anselin&Getis,1992)。

然而,在现实的经济地理研究中,许多涉及地理空间的数据,由于普遍忽视空间依赖性,其统计与计量分析的结果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究(Anselin&Griffin,1988)。

可喜的是,对于这种地理与经济现象中常常表现出的空间效应(特征)问题的识别估计,空间计量经济学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

一般而言,在经济研究中出现不恰当的模型识别和设定所忽略的空间效应主要有两个来源(Anselin,1988):空间依赖性(SpatialDependence)和空间异质性(SpatialHeterogeneity)。

空间经济学概述PPT

空间经济学概述PPT
空间经济学
沈筠彬
• 任何经济活动都要以一定的空间为载体 • 现实经济生活中空间经济问题无处不在
• 两个多世纪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中,空间因 素却未能受到经济学者的重视,未能纳入 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体系 • 1991年,保罗· 克鲁格曼发表了著名的“收 益递增和经济地理”一文,为空间经济学 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规模报酬递增
• 传统理论框架下,规模报酬不变与完全竞 争的市场结构相对应 •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 • 一些城市经济学的研究都将规模报酬递增 作为前提条件,或一种外部性
• 规模收益递增是空间经济学研究中无法回 避的问题
规模报酬递增
• 1977年,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发表《垄 断论
空间经济学的核心结论
• • • • • 1 本地市场放大效应 2 循环因果链 3 内生的非对称性 4 突发性聚集 5 区位黏性
空间经济学模型的分类
• 第一类模型 沿用克鲁格曼CP模型思路,没有摆脱Dixit and Stiglits(1977)的垄断竞争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框 架 • 第二类模型 可以称为线性模型,放弃了DS的垄断竞争一 般均衡分析框架、不变替代弹性效应函数和 “冰山”型交易技术
• 基本假设 • 理论基础 • 核心结论
空间的设定
• 空间的设定:空间是非同质性性,在自然 条件及要素禀赋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 空间经济学寻求的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力量 以及这些内生力量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空间 分布的问题 • 空间经济学中认为空间是同质性的平面, 而且空间的存在导致经济主体间交易过程 中的运输成本
循环因果链
• 空间经济学最主要的研究内容是通过人口和经 济活动聚集、工业地区和农业地区的差异、城 市的形成以及城市化、产业聚集的研究来解释 某一区域经济增长动因及过程。

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核心结论

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核心结论

第七讲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核心结论一、理论基础与新古典的规模收益递减(不变)和完全竞争不同,空间经济学是以规模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为主要的理论基础。

虽然早在1933 年张伯伦就提出了垄断竞争思想(1933,1950),但垄断竞争思想与主流经济学所推崇的一般均衡建模技术结合在一起的分析框架,是由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在1977 年才完成的。

他们同时指出,最终产品生产者的规模收益递增来自于消费者对多样性产品的偏好。

另一方面,艾瑟尔(1982)①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多样性中间投人品上,指出最终消费品生产者对中间投入品的多样性偏好决定了中间投人品生产者的规模收益递增。

规模收益递增和某一生产部门出现垄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也就是说,由于规模收益递增的存在,生产者不可能选择多元化战略,而会各自选择具有规模收益递增特征的生产部门进行生产,因此不同的生产者成为在其生产领域的垄断者。

尽管这些厂商都具有垄断特征,但这些生产部门不是自然垄断行业,也不是由政府获得特许权的部门,因此市场上存在许多潜在进入企业。

正因为许多潜在进入企业的进入威胁,这些垄断厂商不能按垄断价格定价,而是按边际成本加成定价法定价。

这就是规模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的含义。

以迪克希特和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为基础,借鉴国际贸易理论,利用萨缪尔森(1954)的“冰山”交易技术,克鲁格曼把空间概念引人迪克希特一斯蒂格利茨的垄断竞争一般均衡分析框架中,完成了空间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即核心一一边缘模型,简称CP模型。

正如滕田、克鲁格曼、维纳布尔斯(1999)在他们的著作《空间经济学》中指出的那样,空间经济学是以“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冰山交易技术、演进、计算机”为标志的。

迪克希特——斯蒂格利茨及冰山交易技术正是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演进”指的是核心——边缘模型中存在多重稳定均衡,此时现实经济会选择何种均衡是不确定的。

这时,历史、偶发事件和人们的预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空间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

应用研究
在当今社会,应用研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应用研究,作为一种致力于解
决实际问题和应用技术的学科领域,对于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定义
应用研究是指通过实验或调查来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实践水平和解决实际问
题为目的的研究。

它注重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意义
应用研究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应用研究可以促进科学技
术的进步,推动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另一方面,应用研究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应用领域
应用研究涵盖众多领域,如医药、农业、工业、教育等。

在医药领域,应用研
究帮助解决疾病治疗难题,提高医疗水平;在农业领域,应用研究可以改进作物品质、提高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在工业领域,应用研究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工艺流程,降低成本;在教育领域,应用研究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应用研究也在不断加深和拓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
进步,应用研究将在更多领域发挥作用,为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应用研究是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充分重
视和发展应用研究,才能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推动社会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第九章 空间计量经济学

第九章 空间计量经济学

第三节 空间自相关的检验
一、空间自相关的形式表达 时间序列上的自相关 空间自相关 空间地理关系导致的-自身影响邻居,邻居反过来影 响自身-均衡结果受到自身的影响 某种特定关联结构导致的自相关
表示空间自相关的方法是指定一个空间随机过程,可分 为两种类型:空间自回归过程(SAR)和空间移动平均 过程(SMA)。
字母A表示我们要分析的空间单元对象,字母B表示A的 全部二阶Rook邻居
三、基于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Distance Based Spatial Wei (一)基于空间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
空间权值指标随区域 i和 j之间的距离 d 的变化而变化 ij 其取值取决于选定的函数形式。 一般有欧式距离、Chebyshev距离,Braycur距离, Canberra距离和 Gcircle距离. 由于空间距离的计算公式不统一,Pace(1997)提出了 有限距离的设定
空间计量经济学了弥补地理空间临近带来的空间相 关性和空间异质性,通过空间结构参数化方法能更 准确地检验空间变量相互影响的关系、方向和强度 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包括以下四个感兴趣的领域: 计量经济模型中空间影响的确定,合并了空间影响的 模型的估计,空间影响存在的说明检验和诊断,空间 预测。 空间计量经济学广泛应用于区域科学、地理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领域。如研究区域经济、 土地使用、房屋价值、人均收入、环境状况等
空间相关性是指第 i个空间观测单元的观测变 量 yni 与其他各地观测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 系 f
yi f ( y1,, yi1, yi1,, yn ) i , i 1,, n
f
空间自相关通常是空间相关性的核心内容,是用来 测试空间某点的观测值是否与其相邻点的值存在相 关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可用来表示属性值相似性与 位置相似性的一致程度

第九章 空间计量经济学

第九章 空间计量经济学

空间计量经济学了弥补地理空间临近带来的空间相 关性和空间异质性,通过空间结构参数化方法能更 准确地检验空间变量相互影响的关系、方向和强度 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包括以下四个感兴趣的领域: 计量经济模型中空间影响的确定,合并了空间影响的 模型的估计,空间影响存在的说明检验和诊断,空间 预测。 空间计量经济学广泛应用于区域科学、地理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等领域。如研究区域经济、 土地使用、房屋价值、人均收入、环境状况等
较多地使用了以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为距离定义的对象,一 般称之为经济距离权重矩阵。
T 1/ | X X |, i j ; i j X i X it / (T T0 1) wij t T 0, i j . X 为第 i 个空间单元第t年 (t [t , t ]) 经济变量的取值
假如有三个空间权重矩阵一个是于邻近的权重矩阵一个是基于空间离的权重矩阵还有一个基于经济距离的权重矩则可基于上述三个矩阵的加权设定如下的嵌套空间权重矩阵第三节空间自相关的检验一空间自相关的形式表达时间序列上的自相关空间自相关空间地理关系导致的自身影响邻居邻居反过来影响自身均衡结果受到自身的影响某种特定关联结构导致的自相关表示空间自相关的方法是指定一个空间随机过程可分为两种类型
spatial weights matrix)和基于距离概念的空间权重矩
阵(Distance based spatial weights matrix)。
(一)一阶邻近矩阵(the First Order Contiguity Matrix)
另一种在实际分析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就是空间单元 是由一些不规则的面单元构成,如图9.2.3所示的一些 空间单元,可依据 Haining ( 2003 )的说明给出对应

第一讲 经济学中的空间与空间经济学

第一讲  经济学中的空间与空间经济学

第一讲经济学中的空间与空间经济学空间经济学(Spatial Economics),又称新经济地理学(New Economic Geography),产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其标志是克鲁格曼1991年发表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一文。

新经济地理学主要是基于规模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的框架(D-S框架),用主流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生产的空间集中机制,并通过这种机制的分析探讨经济增长规律与途径。

根据马丁的观点,“新经济地理学”包括两个重要主题,即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区域增长集聚的动力分析。

1.1 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征及主流经济分析中的空间缺失一、现实经济活动的主要特征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中看,人口、财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非均匀分布是普遍的现象。

经济活动的分布和经济发展并非是新古典“平滑经济”所描述的那样——呈现出连续性和单调性,而是呈现出非连续性和突发性,表现出明显的“块状”特征,换句话说,从空间上看,现实经济不是“平滑经济”,而是“块状经济”。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非均匀分布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

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化经济是经济活动和经济景观集聚的集中表现形式。

以我国的浙江省为例,“块状经济”分布于全省各地,在地理版图上形成块状明显、色彩斑斓的“经济马赛克”。

永康的五金、诸暨的珍珠、温州的皮鞋、嵊州的领带、义乌的小商品……100多个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撑起了浙江经济强省地位。

2006年,大唐(一个乡镇)袜业占全国产量的65%、全球产量的35%;三都贡缎占到全国产量的80%、非洲市场的95%;山下湖淡水珍珠及珍珠制品产量占全国80%;店口管件占全国产量的70%。

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非均匀分布的另一个主要表现为区域经济活动水平的巨大差距。

从历史上看,这种区域差距古已有之;从现实中看,这种差距普遍存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还是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一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