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人工、生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部分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2,古代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水、无限者、数、气、火、种子、“四元素” (土、水、火、气)、原子、“四因素”(质料 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等是自然界的 本原;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 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人来源于动物,生 物是进化的;通过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路径 及演绎推理等方法认识自然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三)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 1.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道、“五行”(金、木、水、火、土)、元气、 太极等是自然界的本原;自然界的发展遵循相 辅相成、中庸和谐的辩证法则;宇宙具有无限 性和永恒性,是时间、空间、物质、运动的统 一;人来源于自然界,并与其形成了“天人合一” 的关系;运用“阴阳”、“五行”和“气”等 哲学思想和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牛顿的经 典力学。经典力学认为,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 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所有 运动都是机械运动,物体运动只有速度和位置 的变化而无质量的变化,物体运动的过程和结 果受到数学方程式的逻辑规定,时间和空间是 绝对存在的;世界由不可再分割的粒子构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7世纪的自然哲 学家们吸收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尤其是牛顿 经典力学理论,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 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 1.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论”。它主张自然界最初来源于不可分割的 原子的机械运动,自然界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 的因果关系。 • 2.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等人的唯物主义 的“经验论”观点,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 诺莎等人的唯物主义的“唯理论”观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9
以雕塑为例:铜是其质料,某人的形状是其 形式,雕塑家是其动力,为了达到这样一座雕 像就是其雕刻的目的 以建房为例:砖瓦是其质料,房屋的设计是 其形式,建筑师是其动力,房屋的使用是其目 的
5
学习自然观的意义
第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第二,可以启迪人生观。以“自强不息,厚德 载物” 为例 第三,深化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 第四,可以帮助我们更广泛地了解人类文化, 包括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
6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7
古希腊自然哲学
35
参考文献:
《道德经》 罗素《西方哲学史》 杨适 《哲学的童年》
36
思考题(上):
1. 您认为古希腊和中国古代自然观中哪些因素对于我 们搞好今天的工作特别重要?您个人觉得自己在哪 方面比较薄弱,需要加以充实提高? 2. 根据您的认识,您认为古希腊和中国古代自然观中 存在哪些可能不利于我们今天工作的因素和成分? 3. 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丰富技术发明的国度,您认为 在思想观念上有哪些因素可能促进了技术的发明,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利用并继续发扬这些因素?
8
米利都学派
共同特点:探求一种组成万物的始基。注重质料因。 (朴素的Materialism)科学与哲学思维的原则: 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共同的原理,再从原理说 明更多的现象。 1、泰勒斯(Thales) “万物源于水”:万物都要靠水分来滋润,动植物 都要靠水来生长,万物的种子的本性都是潮湿 的…… 2、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无限、无定形 3、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se):气
1-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系统自然观)
1、“以太漂移”实验“零”结果
• (1)实验基本思想与结果 • 迈克耳逊—莫雷实验的思想基础是:
如果以太真的存在的话,那么他们就 可以测量到地球在以太中的运行速度 ;只要他们测量到了这个速度,以太 就是一个绝对静止的参考系。在这个 参考系中光速是均匀的,所以通过测 量水平与垂直方向上光的视速度,比 较它们的差异,就可以确定地球相对 于以太的速度。 • 1887年实验结果,仍然是没有发现地 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
(二)当代科学突破背景下自然观的新探索
• 1、系统自然观
• (1)核心思想
a 1自然的构成性与生成性的辩证 统一
构成论的基本思想是:宇宙及 其万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 是宇宙中基本构成要素的分离 和结合。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1、系统自然观
• (1)核心思想 • a 1自然的构成性与生成性的辩证统一
(2)挽救以太的尝试和经典物理学的努力
• 彭加勒 • “相对性”原理(1902年,在《科学
与假设》) • “光速不变”是一个不能诉诸实验检
验的公设, • 讨论了相对性问题。
(3)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的新时空观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彻底抛弃了以太。 • 他的理论建立在两个主要假设之上:
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 他从同时性的相对性这一点作为突破
•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 理因素。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 3.1主要观点: • 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存在,物质运动在量和质的方面
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 式; • 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机能; • 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 能动的活动,成为人类存在的本质和基本方式; • 认识自然界要遵循客观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形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当代形态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涵1.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希腊朴素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等,在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 例如,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表明自然界各种能量形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生物进化论阐述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这些科学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观点- 强调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自然界的辩证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例如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且生态系统处于不断的发展和演替过程中。
-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界,同时人类又通过实践活动对自然界产生影响。
1.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相对论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传统认识,量子力学揭示了微观世界的特殊规律,这些科学理论促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例如,量子纠缠现象挑战了传统的局域性观念,对理解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新的视角。
- 生命科学的进展。
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的出现,使人们对生命的本质和遗传规律有了新的认识。
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问题,如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发的关于人类伦理底线的讨论。
- 信息技术的革命。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方式。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地球的生态环境变化,大数据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的规律。
2. 当代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气温升高,引发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问题。
自然辩证法复习重点
绪论0.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研究内容1.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研究对象:自然界,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体系结构:自然观,科技观,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古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基本特征:整体性和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自发性和不彻底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近代自然哲学家们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基本特征:机械性,不彻底性,形而上学性。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特征:实践性(主张自然界不是思辨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在人类的实践基础上被人们所认识的自然界,这决定了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性(主张自然界的历史是人类生成的历史和自然界对人的生成作用的历史,时人类史和自然史相统一的历史),辩证性(统一:唯物论/辩证法,天然/人工自然界,人类/自然史,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能动性和变动性),批判性(取消了牛顿的“第一推动论”,批判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错误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意义):a.实现了自然观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b.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方法论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c.为科学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观的理论前提。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2012 09(1)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第1章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2. 如何理解和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它在发展历程中,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1: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渊源:原始人类形成的既客观现实、朴素又带有神秘而愚昧色彩的观念(如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等)。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哲学和自然科学相融合所形成的整体知识形态的自然哲学。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古代人从自然界本身及其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中认识自然界,蕴涵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
例如,赫拉克利特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主张自然界不是人创造出来的,是变化和发展着的。
他的思想被列宁称赞“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的说明” ,他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它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古希腊人阿利斯塔克的“日心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恩培多克勒的进化论等分别被近代的哥白尼、道尔顿和达尔文等人的科学发现所证实,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
这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
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 • • • •
C.赖尔的《地质学原理》
• 以丰富的材料论证了地球地层渐变的理论,认为 地球表面的变迁是各种自然力(例如雨水、河流 冲刷、潮的摩擦、地震、火山爆发等)的缓慢作 用引起的,并不是超自然的力量如上帝的惩罚而 造成的巨大突然灾难引起的。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
细胞的发现,揭示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
•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世间万物的同一性
不管它们是活跃于星际间, 亦或是生存于地球之上,都 必然接受万有引力的制约。 就是说在有质量的物体与物 体之间,存在“万有引力” 这一自然规律是永恒的、绝 对的。
物质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
“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 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 马克思
整 理 材 料 的 科 学
近代科学革命
搜集材料的科学
自然科学这一转变 冲击了传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使思辨的自然哲学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康德的“星云说”
最 初 的 浑 沌 状 态 有 秩 序 的 天 体 系 统
弥漫物质通过 吸引而不断凝聚 排斥而发生旋转运动
太阳系(星云) 自身的运动规律
康德的“星云说”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前苏联的发展
列宁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并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马赫 主义、物理学唯心主义以及各种 资产阶级哲学思潮的斗争中,全 面发展和丰富了自然辩证法思想, 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推向了一个 新的阶段。
•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 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在通 信中都高度评价了达尔文的 理论
目的论过去有一个方面还没有被驳倒, 而现在被驳倒了。此外,至今还从来没有 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 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基本特征:
1、 主体性——凸显了人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并通 过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反思和批判,从主、客体间的对立转向 二者间的和谐。
2、 能动性——凸显了人对自然界的能动作用,并通过 对人对在自然界的能动作用的反思和批判,从能动性和受动 性间的对立转向二者间的统一。
3、 价值性——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价值诉求,并通过 对价值诉求的批判和反思,性自然界内在价值和人类自身价 值间的对立,专项二者间的统一。
基本特征:
1、 系统性——“系统”作为自然界的存在方 式,凸显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等特征。
2、 复杂性——强调自然界在本质上是复杂性 的、非线性的和随机的。
3、 演化性——强调自然界在本质上是非稳定 性的、演化的。
4、 广义性——揭示了自然界系统和社会系统 的存在和演化规律。
思想渊源: 1、 古代系统自然观思想。 2、 近代系统自然观思想。
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 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人工自然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 式并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尤其是随着人类对应用 自 然科学技术后果的反思和批判而发生变革,并由此转 向生态自然观。
三、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 界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主要观点:
1、 生态自然界是多样性和整体性、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2、 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 3、 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化转向其生态化,从非生态型人 工自然界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 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 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4、反映技术斗争的神话故事:
后裔射日:丁绍光
“燧人氏” “伏羲氏” “神农氏” “后羿射日” “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工笔画 夸父追日-邮票
改造自然,与自然抗争的 技术斗争故事。
5、浑沌神话及其特征:
几乎每个民族创世神话都有“浑沌”说法, 中国古代的混沌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著名 的有《庄子· 应帝王》中的“混沌”: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 浑沌。倏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 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 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火
五行相生相克图
木
土
相生关系: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相克关系:木克土,土克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制约关系:金抑制木克土;火 抑制金克木;水抑制火克金; 土抑制水克火;木抑制土克水。 化解关系:火化解木克土;土 化解火克金;金化解土克水; 水化解金克木;木化解水克火。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姝艳 E-mail:syzhang@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 形成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 发展 一、系统自然观 二、人工自然观 三、生态自然观
预读范例
《山海经》和《淮南子》等;西方有《神 谱》和《荷马史诗》等。
1、神话:
神话是在原始社会里,人类用幻想的形式, 按照自己的心理与愿望,对自然和社会潜在 力量所进行的描摹、解释和传述的故事。神 话以表象类比的方式来解释世界的生成、演 化。这是科学思维的萌芽与宗教、神话之类 的幻想的一种联系。
自然辩证法参考-3
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1、系统自然观:(1)主要内容:①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系统反映了自然界中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协同的整体性。
系统具有普遍性,万物皆系统。
②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自主演化着。
系统的演化是协同与竞争的统一。
系统的演化表现出大量的协同与竞争的特性。
系统内部或子系统之间存在差异,就会存在竞争,竞争是系统演化最活跃的动力。
③自然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
④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2)特征:①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的思想;②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简单性、生存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2、人工自然观:(1)主要内容: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2)特征: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3、生态自然观:(1)主要内容: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它是自组织的开放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协调性等特征;人类通过遵守可持续性、共同性和公平性等原则,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人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仍应以人类为主体,仍应包括改造自然的内容,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防灾减灾;生态自然界是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目标。
自然辩证法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三)中西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1.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
● 水、无限者、数、气、火、种子、“四元素”(土、水、火、气)、原子、
“四因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等是自然界的本原;
● 自然界在其内部各元素间的矛盾作用下,无限和永恒的变化和发展着;
● 人来源于动物,生物是进化的;
●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恩格斯:“伴随着自然科学每一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要改变自己的形 式”。 首先,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都是建立在当时自然科学和 技术的基础之上的。 但需要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依据19世纪自然科学的革命 尤其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三大发现”,在自然观的总体形态上发生了变革(即 从朴素——机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是在依 据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在具体的自然观的领域上发生了变革。例如第二节中 的三种自然观,就是在某一具体的自然观领域,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其 中: 系统自然观——是系统科学的理论成果,改变了人们看待自然界的存在和发 展的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思维方式,即在思维方式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 主义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是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使人们从原来的注重天然 自然界转变到既注重天然自然界,更注重人工自然界,注重人类在与自然界关系 中的能动性。 生态自然观——是在现代环境危机的背景下,促使人类重新反思人类与自然 界的关系,并依靠生态科学的理论,探索从以往的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中的支配 与被支配的关系,转变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总之,形成和发展都依据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成果,不同的是,形成的是 总体形态的自然观,发展的是具体形态的自然观。
另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发展 的理论基础;上述三种具体形态的自然观,是在继承其理论基础之上的发展起来
第一章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6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各种 自然现象,因而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在自 然科学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都起过积极的作 用。
绝对化,最终会严重束缚科学家思想,阻碍科学 发展。
力学难解释:运动如何发生?天体怎样运动起 来?不同物质形态如何转化?
不得不把造物主请回来,把神从前面赶出去,最 终又把神从后门请进来。
的产生,即“生序原理”。
(三)自然系统的演化方式
3、自然系统演化的基本方式:(1)分叉
自然系统进化中的不断分化,产生多种可能性和分支 的演化形式
分
叉
自
自然系统2(1)
然
系
演化
统
1
自然系统2(2)
稳定
不稳定
…… 稳定
进化树的分叉
(三)自然系统的演化方式
3、自然系统演化的基本方式:(2)突现
自然系统中新形态、结构和性质作为整体的突然出现。
管理、服务
生产子系统
子系统
科学、教育 子系统
农业生产系统
产前子系统 产后子系统 产中子系统
农业产中系统
(二)自然系统的存在方式
2、自然系统的基本特点
自然物质系统
能量要素
信息要素
物质要素
(1)开放性:等结果性,不同的初始条件可能达到相同的最终 状态。 外部特征:交换;内部特征:新陈代谢 (2)动态性:运动、发展、变化;进化与退化 (3)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4)层次性:纵向层次、平行并列层次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整体上对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直观考察,勾勒了自然界 发展变化的总体画面,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 初步论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法, 提出了矛盾运动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古代中国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比较
(1)在认识自然界的本原方面,都持有一元论或 多元论的观点。
(2)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都主张人 类来源于自然界。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在方法论方面,古代中国人善于运用直觉顿 悟的方法认识自然界;古希腊人善于运用演绎推 理的方法认识自然界。
自然辩证法概论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什么是自然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受到挑战和冲击
(1)它受到哲学的挑战
(2)受到自然科学的冲击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1)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 (2)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 (3)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 造自然界的活动
王夫之(1619~1692)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1)自然界由物质构成,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 (2)自然界具有绝对不变性,自然物和时间、空间都 是不变的 (3)自然界的物质运动是受外力作用的、遵循因果 规律的机械运动,宇宙的过程可以用简单的数学方 程式表示
(完整版)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成就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三种形态分别是: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在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系统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
系统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既存在着又演化着,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既是简单的、线性的又是复杂的非线性的。
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人工自然观是在工程技术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
人工自然观主张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具有目的性、客观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它在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它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既遵循天然自然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自然观是人们面向生态环境问题,依靠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形成的。
生态自然观主张自然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生态系统。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人类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三种形态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它们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种形态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的,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演变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演变与发展作者:李丹来源:《商》2016年第08期摘要: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吸取了以往自然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克服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因素,提出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全面认识人的实践活动。
自然观的演变与发展也是人类思想的一步步探索和进步,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人类与自然的矛盾愈加突出,但这种矛盾并非不能调和,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开展实践活动是我们人类应持有的态度。
关键词:自然观;自然科学;实践;生态文明一、古希腊自然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发源地,不仅奠定了西方思想、概念和体系的基础,也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尤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理论。
古希腊人民生活在相对民主和自由的城邦民主制度中,这种社会制度使他们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性和探索反思性,是古希腊自然哲学产生的决定性的关键。
古希腊自然哲学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宗教和神话的限制,他们的思想是朴素直观并带有猜想性的,试图获得关于宇宙万物的必然性或规律的知识,在变化多彩的自然中找到不变的永恒的元素。
古希腊人民是善于思考,心系人类终极关怀的民族,他们通过认识自然从而认识自身,核心问题便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生成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宇宙生成论。
大自然具有最明显的表象,当人们开始思索月象的变化、太阳和星辰、四季交替和花草树木枯荣这样神奇的景象,人们不禁会发问:是什么导致万物生灭变化、循环往复呢?于是第一个概念:本原便产生了。
这个时候的古希腊人民对自然是敬畏、神圣而又与自己融为一体的,把自己看作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另一个方面,还远远没有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实践自然的观念。
代表人物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以及本体论的奠基人巴门尼德。
古希腊自然哲学所说的自然元素,来自自然却又不完全是自然元素,而是哲学的概念。
据说泰勒斯说过两句话:一是“大地浮在水上”,是指水是万物的本原。
这是一种感性的直观,水来自自然,具有流动性、易变性、可塑性和生命原则的特点,正是化生万物的本原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3、 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
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 法论基础; 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 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 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 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3、 有助于建设生态文明。
人工自然观将随着系统科学尤其是生态学的发展 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并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它作为人 类自然观发展史上最先进的一种自然观形态,将在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
1、 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 然界与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提供了理论依据,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 础。 2、 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侧重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
● ●
系统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
它们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自然界系 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所形成的总的观点。
主要观点:
1、 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
思想渊源: 1、 古代系统自然观思想。 2、 近代系统自然观思想。
基础:
突变论、分形论、超循环论、混沌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二、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1)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从自在自然到人()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从“自在自然”到“人工自然”A A 自在的自然•传统自然观研究的自然界,是“自在自然”(nature in itself),亦称“纯自然”,就是“原始发生着的自然界”,是“开天辟地以来就已经存在的”、“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自然界”存在先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8、50页)。
•人化自然“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是马克思在《1844年是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一书中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
他在对自然的理解中引入了人的主体性因素,阐发了“人化自然”的思想。
的思想•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它包含着双“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它包含着双重含义:一是自然成为人所认识、反映的对象;二是自然界成为人改造的对象二是自然界成为人改造的对象。
•因此,“人化自然”既有人尚未改造但已经被认识、被理解了的自然,可以称它为“天然自然认识被理解了的自然可以称它为“天然自然”( natural nature)或“自在自然”,又有已被人改造过的、打上了人的活动烙印的自然,已被人改造过的打上了人的活动烙印的自然可以称它为“人工自然“(artificial nature)。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既有天然自“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既有“天然自然”( natural nature)或“自在自然”,又有“人工自然(artificial nature) 。
“(artificial nature)•人化自然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重大飞跃。
首先,传统自然观研究的自然界,是“自在自然”,存在局限。
其次,如不研究人工自然,那么自然观就会严重脱离人类的实践活动。
B B 人化的自然海森堡:“在以前各个时代里,人类觉得他所面对的只是大自然本身万物聚集的自然界是个按其自只是大自然本身。
万物聚集的自然界是一个按其自身的规律而存在的领域,人类不得不设法去适应它。
然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被人类如然而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生活在个被人类如此彻底改造过的世界里……我们总会遇到人工创造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遇到的只是我们自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遇到的只是我们自己。
”W.海森堡:《物理学家的自然观》,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0页。
页•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既有天然自“人化自然”(humanized nature)既有“天然自然”( natural nature)或“自在自然”,又有“人工自然(artificial nature) 。
“(artificial nature)•人化自然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重大飞跃。
首先,传统自然观研究的自然界,是“自在自然”,存在局限。
其次,如不研究人工自然,那么自然观就会严重脱离人类的实践活动。
再次,马克思所揭示的自然界不仅超越了以往狭义的自然观念,而且强调了人对自然的改造•从人的因素对自然的深入程度来看,人工自然从人的因素对自然的深入程度来看“人工自然”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最低个层次是人工控制的自然•最低一个层次是人工控制的自然。
•第二个层次是人工培育的自然。
•第三个层次是人造自然物。
•什么样的自然物属于人工自然物呢?•主要的标准是两个方面:•一是看来源,是否是由于人的作用而出现的;个,存质•另一个方面是功能,是否对人类的生存发生物质的影响。
美国著名计算机科学和心理学教授H·A·西蒙也指出:“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周围,几乎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有人留下的技能的痕迹。
”·A·西蒙:《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解放(赫伯特A西蒙《关于人为事物的科学》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第3页)-•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C1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C2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C3人工然界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规律;•C4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研究、开发和应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源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核心是不能脱离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核心是不能脱离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1)何谓异化异化就是指本属自己的力量,经过发展后,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成为制约驾驭支配自己的力定条件下反过来成为制约、驾驭、支配自己的力量这样一种现象。
•简单地说,异化就是指本属自己的力量,经过发展后,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成为制约、驾驭、支配自己的力量这样一种现象。
自的力样种象•人类创造人工自然物的本意在于获得自由,但是随着自然的全面人化,人类逐渐成为自己创造物的奴隶,却失去了某些自由。
•切诺贝尔核泄漏•1986年4月份切诺贝尔发生核事故后,核电站上空的航拍图片•切诺贝尔核电站发生爆炸的四号机组,泄露出大量核辐射,后被专家打造的巨型“棺材”包住埋入地下。
图中是“棺材”内部的情景。
•普里皮亚季镇有专家估计完全消•有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至少需要800年时间。
而持续年时间而持续的核辐射危险将持续10万年;在经济上,苏联损失了约90亿卢布:善后处理费用40多亿卢布,农业和电力生产损失40多亿卢布。
统计数据显示,为了消除这个事故的后果,所花的钱和人后果所花的钱和人力物力大概是建这个核电站的100倍。
•生态危机的概念:(ecological crisis),A ecological crisis)主要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在全球规模或局部区域导致生态过程即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SOSSOS 文件总统潜至下水马尔代夫渔业和农业部长易卜拉欣·迪迪在水下签署文件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2008年7月15日在英国威尔特郡的埃夫伯里庄园(Avebury Manor)出现了新的麦田圈,专家结合它的规模和麦秆倒伏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排除了人为制造的可能。
这个麦田圈尤其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所传达的信息竟与古代玛雅预言有关。
从外观上分析,这个麦田圈图案展示给我们的是太阳系,包括中间的太阳和九大行星内环四个轨道的行星行星,内环四个轨道的行星(图示略小)分别代表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外环四个轨道的行星(图示略大)分别代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最外层轨道线上的是冥王星,图案中也准确的轨道线上的是冥王星图案中也准确的显示出它的位置和运行轨迹特点。
专家研究发现,这个麦田圈所示九大行星位置与2012年12月21日(冬至)我们宇宙中太阳系行星位置图完全吻合(。
也就是说也就是说,这个麦田圈提示的信息是指明了一个具体时间,即2012年12月21日。
预言象征着什么?预言象征着什么B 生态危机的表现形式•B生态危机的表现形式•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人口激增、自然资源消耗短缺、环境污染三个方面。
自然资源消耗短缺环境污染三个方面中国的人口问题•淡水资源匮乏•大气污染酸雨•近年来我国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0%,每年约万公顷农受污•267万公顷农田受•染。
二氧化硫和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2%•水体污染•(1)生态危机的实质: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原始时代:依附自然。
在远古的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纯粹地依赖和顺应大自然。
以采集狩猎为生纯粹地依赖和顺应大自然农业时代:改造自然。
人类开始毁林开荒,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了生态破坏在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了生态破坏导致的文明衰落的例子。
在古代地处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一带,出现了早期的玛雅社会,建起早期的玛雅社会建起了库班城市。
公元550年,在城市中心周围的玛雅人口是5000人。
到了公元800年,人口增加到2万人。
到公元1000年年人口增加到万人到公元人口下降了1/2,到公元1250年,整个定居点被废除。
WHY?废除古楼兰历史的年轮—2000余年前的古胡杨木楼兰太阳墓中的护墓桩••气候因素不是摧毁古楼兰文明的元凶•正是因为人口的过度增长,人为的破坏加剧,促使楼兰文明加速消亡。
明速消•(1)生态危机的实质: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原始时代:依附自然。
•农业时代:改造自然。
人类开始毁林开荒,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但就整个社会生产力看,破坏的规模不大,未达到广泛对抗自然力的程度。
总体上保持着原始的可持续性。
•工业时代:企图控制自然。
这一时期人与自然完全分离,系,二者的关系是认识与被认识、控制与被控制、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人与自然关系由前期的亲密关系转化为工业时代的紧张关系所导致的结果是,工业时代的污染频发。
•工业文明只有二三百年的发展史,但它却为人类工业文明只有二三百年的发展史但它却为人类创造了以往无法比拟的财富。
•与此同时,人类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与此同时人类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超级生产者•超级农业生产者•超级工业生产者•超级消费者第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第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第二,杀鸡取卵式的开发,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因而做到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极其后果因而做到物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极其的重要性。
•第三,人类社会应该实现两大和解,即同自然的和解和人类自身的和解(见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第四,实现两个和解的重要手段是科技进步。
•第五,造成人和自然异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
•鲍尔丁的宇宙飞船经济理论;•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教赫尔曼•戴利的《事《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可持续发展•… …•玛雅人还预言2012年12月•《推背图》第五十二象21日这一刻到来之前,我们地球和人类将有一次全面“净化”(E h 里的“乾坤再造在角亢”一句。
“角亢”是借传面“净化”(Earth Purification)过程。
从1992年到2012年这20年我统上的东方青龙七宿寓指龙年(2012年),“乾坤再造”也正是有“更年到年年我们的地球已进入了“大周期”最后阶段的最后一个演化时期玛雅历法称之新”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