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2、类型:
(1)按时间,分为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
(2)按内容范围,分为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
(3)按规模,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
(4)按观察者身份,分为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
(5)按观察场所,分为现编辑场版p观ppt察和情境观察
14
3、观察法的实施 步骤:确定要观察的问题——制定观察计划——选择观
察内容——设计观察提纲——进行观察——观察记录的 程序和格式——观察记录的语言——观察者的反思—— 撰写观察报告
编辑版pppt
2
广义的学前期:0-6岁 狭义的学前期:3-6岁
What 共同特征和模式 3W When 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
Why 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
编辑版pppt
3
一生
1.新生儿期(出生------ 1个月) 2.婴儿期(1个月------ 1岁 ) 3.幼儿前期(1岁------3岁) 4.幼儿期(3岁------6岁) 5.童年期(6岁------12岁) 6.少年期(12岁------15岁) 7.青年早期(15岁------18岁) 8.青年期(18岁------30岁) 9.中年期(30岁------60岁) 10.老年期(60岁------死亡)
编辑版pppt
25
五、调查法
调查访问法
1、定义: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 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
2、评价: 优点:可以得到大量丰富详实的资料 缺点:比较费时间,被调查者的报告往往不够精确
编辑版pppt
26
六、谈话法
通过和幼儿交谈,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方法。 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 展开。
(一)理论意义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学前儿童心理学(知识点)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1.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发育迅速,好奇心和探索欲强烈,语言、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发展。

2.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受到遗传、环境、教育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家庭、幼儿园、社会环境等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因素。

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如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低级到高级等。

这些规律为我们教育引导儿童提供了依据。

二、学前儿童认知发展1. 感知觉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迅速,他们对事物的观察和认知能力逐渐提高。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等。

2. 记忆力发展学前儿童的记忆力表现为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有意识记逐渐发展。

教育者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提高儿童的记忆力。

3. 思维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教育者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如分类、比较、推理等。

4. 语言发展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在36岁,教育者应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学前儿童情感发展1. 情感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丰富而脆弱,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教育者要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

2. 情绪调节能力学前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逐渐提高,教育者应教会他们如何表达和调节情绪,以促进心理健康。

3. 亲社会行为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表现为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等。

教育者要通过榜样示范、情境体验等方式,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四、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1. 自我意识发展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性格等方面。

教育者要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心。

2. 同伴关系发展3. 规则意识与道德观念学前儿童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教育者要培养儿童的规则意识和道德观念,为他们的社会化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对于理解儿童的行为、思维、情感以及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儿童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积极地与周围世界互动,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

在生命的最初几年,他们的感知觉迅速发展。

新生儿就能通过嗅觉和味觉来分辨母亲和其他人,随着成长,视觉和听觉的发展让他们能更全面地感受周围环境。

比如,几个月大的婴儿会被色彩鲜艳的玩具吸引,听到熟悉的声音会转头寻找来源。

学前儿童的注意力发展也有其特点。

年幼的孩子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

但随着年龄增长和大脑发育,他们能够逐渐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精力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比如,3 岁的孩子可能玩一会儿玩具就跑开了,而 5 岁的孩子能够专注地搭积木一段时间。

记忆力对于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同样关键。

学前儿童的记忆以无意记忆为主,他们更容易记住那些生动、有趣、能引起他们强烈情感反应的事物。

比如,他们可能记不住老师讲的数字,但能清楚地记得一次有趣的游戏经历。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

他们往往通过直接的动作和具体的形象来理解世界。

例如,在理解数字概念时,他们需要通过数具体的物体才能明白数量的含义。

在情感方面,学前儿童的情感体验丰富而直接。

他们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哭大笑,情绪变化迅速。

同时,他们对他人的情感也非常敏感,能够感受到身边人的喜怒哀乐,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比如,看到妈妈开心,孩子也会跟着笑;看到小伙伴哭了,会主动去安慰。

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也在逐渐形成。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例如,会说“我要”“我不要”,并开始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在孩子的心理留下深刻的印记。

温暖、支持性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乐观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冷漠、冲突频繁的家庭环境则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因为这个年龄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情绪、社交等方面都会经历重要的变化和发展。

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对于父母、教师以及幼儿园工作人员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和教育儿童。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在迅速发展,这些方面的发展不仅对于孩子个体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也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认知发展在学前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开始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会利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开始理解概念和抽象概念。

这是儿童智力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情感发展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也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对于自己和周围人的情感有着强烈的体验和表达欲望。

父母和教师需要引导儿童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社交发展学前期也是儿童社交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与他人建立关系,学习与人沟通和合作。

培养儿童积极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对于他们未来的社交生活至关重要。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帮助父母和教师更好地关爱和教育儿童。

在实际的育儿和教育工作中,应当根据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方法。

家庭教育在家庭中,父母应当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特点,为他们提供有爱、温馨的成长环境,注重引导儿童正确的情感表达和行为规范,建立亲子沟通的良好桥梁。

幼儿园教育在幼儿园中,教师应当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交发展需要,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儿童发展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社交技能。

公共教育除了家庭和幼儿园,公共教育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和社会应当重视学前教育,为学前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引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是0至6岁的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特征。

学前儿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阶段,他们的大脑在这个时期经历了最快的生长和发育,这也是他们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因此,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学特点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特点以及相关的研究和应用。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发展和变化。

学前儿童的大脑在这个阶段经历了丰富多样的神经连接和细胞发育,这对于他们的学习和行为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 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非常迅速,他们经历了快速的身体生长和发育。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大脑和身体协调能力逐渐提高,可以进行更加复杂和灵活的动作。

2.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在0至6岁阶段发展迅速。

他们开始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同时,他们也开始发展抽象思维和记忆能力。

3.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学前儿童在情感发展方面呈现出多样性。

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根据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同时,他们也开始了解和体验各种情感,如喜悦、愤怒、恐惧和悲伤。

4. 学前儿童的社会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发展主要包括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和交往能力的培养。

他们开始与同伴进行互动,学会分享和合作。

同时,他们也开始了解社会角色和性别身份。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旨在提供对学前儿童的全面了解,并为其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

以下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一些示例:1.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关注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探索他们的思维模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论ppt课件
世纪初创立的,它是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之一。行为主义理论可以从沃森、斯金纳和班杜 拉的观点中反映出来。
单元1 绪论
1.沃森的心理发展观 沃森,美国心理学家, 行为主义创始人,如图1-3 所示。其理论观点主要体现 为以下几点:否认遗传的作 用;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对儿童原始情绪(怕、怒、 爱)的研究。
单元1 绪论
(三) 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是皮亚杰创立,被公认为20 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认知发展是 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 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 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单元1 绪论
主要 理论 观点
①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 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单元1 绪论
2.斯金纳的心理发展观 斯金纳,美国心理学
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奠 基者,如图1-4所示。斯金 纳斯金纳继承了沃森行为 主义的基本信条,认为行 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 性行为两类。
单元1 绪论
3.班杜拉的心理发展理论 班杜拉,美国心理学
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 人,如图1-5所示。班杜 拉理论是阐明人是怎样在 社会中学习,从而形成和 发展他的个性的理论。
2.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学前儿童 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可能性
单元1 绪论
2.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生理成熟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和水平。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生理成熟的基础 上实现的,生理成熟使心理活动的出现或发展处 于准备状态。
单元1 绪论
【资料卡】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1929年,格塞尔选择双生子T和C作为实验对象,研究 动作发展与成熟的关系。格塞尔根据试验断定,儿童的学 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 对最终的结果并没有显著作用,而一旦在生理达到准备状 态(即成熟)时,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概念一、引言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儿童的心理特征、行为和发展规律。

在学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学的关注点比较特殊,因为这一阶段是孩子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定义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0-6岁儿童的心理特征、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学不仅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也关注儿童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发展过程。

通过对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

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学前儿童期是儿童生命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其心理发展对儿童未来的生活和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其智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儿童的行为、情感和认知特点,规划相关教育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四、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前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0-6岁儿童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过程,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语言等能力的发展规律。

2.儿童的情感发展:研究儿童情感和心理状态的特点,探讨情感对儿童行为和社会交往的影响。

3.儿童的社会交往:研究儿童与他人的相处方式、社交能力的培养及社会价值观的形成。

4.儿童的心理健康:研究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方法,关注儿童发展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

五、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为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家长和教师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合理引导儿童的行为和情感发展,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结语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发展的学科。

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在快速发展,他们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转变,包括从依赖性到独立性的转变、从感知到认知的转变和从单纯的运动技能到高级运动技能的转变。

在学前阶段,儿童发展的每个方面都相互关联和互相影响,因此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教育、保健和家庭生活都至关重要。

以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详细内容。

一、认知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从感知开始,逐渐向理解和思考转变。

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正在发展,他们学会了在日常生活中识别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以下是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1.感知阶段(0-2岁):婴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发展基本的感知能力,比如识别颜色、形状和大小。

他们开始认识身体的各个部分,并能够通过触摸、尝试和听觉来探索周围的世界。

2.意向性行为阶段(1-4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掌握使用工具的基本技能,并开始理解简单的符号(例如,颜色代表某些东西)。

他们还开始发展记忆和语言能力,能够跟随简单的指令。

3.预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将对象分类和排序。

他们开始理解数量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减法。

4.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掌握抽象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够进行更复杂的数学运算,如乘法和除法。

二、情感和社会发展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以下是学前儿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1.依恋阶段(出生-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形成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发展出安全依恋的感觉。

他们依赖父母提供温暖、安全和安抚,这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情感基础。

2.自主性发展阶段(2-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

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喜好、需要和感受,并且愿意探索新的环境和活动。

3.同伴关系阶段(3-6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与同龄人互动,发展出友谊和亲密关系。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和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认知、情感、社会和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和特征。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目标是了解儿童在这个关键时期内的心理发展过程,帮助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学前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 认知发展:研究儿童思维和知觉的变化,包括语言能力、记忆、注意力、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

2. 情感发展:探索儿童情感体验和表达的发展过程,包括情绪的识别和调节、自尊心的形成、同理心的培养等。

3. 社会发展:研究儿童与他人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包括社交技能的学习、友谊的建立、合作与分享等。

4. 语言发展:探究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交流能力的发展,以及如何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大众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需求和发展特点。

在实践中,学前儿童心理学被应用于儿童教育的设计和实施,旨在提供适合儿童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促进儿童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9、你认为班级教师最优秀的方面是?
10、你认为班级教师最需要提高的方面是?
二、班级工作:(可多选)
1、您最关心孩子在园的哪些方面(

A、学习内容 B、习惯培养 C、生活情况 D、情绪
2、您对班级生活护理工作是否满意?(

A、很满意 B、较满意 C、不满意
3、孩子在幼儿园生病,老师是否及时告知?(
优缺点:
一 、量表类别介绍
类别名称 儿童心理行为评定
类别介绍 针对儿童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 焦虑、多动指数等问题进行测验,来了解儿童当前的心理 行为。
婚姻家庭测验
针对家庭中的亲子教育、婚姻冲突、家庭环境等问题进行 测验,来了解受测者的家庭环境对他心理行为的影响。
情绪评定
针对受测者的孤独、压力、焦虑等问题进行测验,来了解 受测者当前的情绪状态。
幼儿班级:

月日
各位家长:你们好!
为了共同教育好您的孩子,培养好祖国的下一代,幼儿园特拟定此问卷, 了解您的心声和看法,请您认真、仔细、如实填写,以便我们更加完善管理, 提高办园质量。请在()内进行填写(现场填写,离园时交于保安处)。谢谢 您的支持和配合!
一、班上老师:
1、老师接待你的孩子时是否面带微笑、态度热情?(
26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一)心理发展的结构
1.图式: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也即心理活 动的结构和组织。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2.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中,使之成为自身的一 部分,从而加强和丰富原有图式。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如婴儿 用吸妈妈乳头的方式吸奶嘴,就是同化。
图片全部看完以后让幼儿越过一间房间到另一位老师那里,说出他看到了什么,记录正确回忆的数量。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发展的“复演说”,创办《发生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 心理学杂志》,成为发展心理学
理学家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
的先驱者之一
这本书,标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
诞生
1930年,美国何林沃斯出版了 《发展心理学概论》, 1957年, 美国开始用“发展心理学”替代
以前的“儿童心理学”
美国埃里克森提出了人 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3.探讨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what)及 影响因素(why)
差异性 • 群体差异 性别差异 • 个体差异:水平差异、类型差异、表现
早晚差异
影响因素 • 生物因素:遗传、生理成熟、疾病等 • 社会因素:环境(家庭、学校、社会)、
教育、宗教、经济文化等
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国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 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儿童 个性和心理治疗有重大影响
我国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925年,陈鹤琴的《儿童心理之研究》是我国第一本 儿童心理学著作,提出了“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 实验,主张中国儿童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 童身心发展规律,是中国现代学前教育的奠基人 1962年,朱智贤出版了《儿童心理学》一书,吸取国 内外研究成果,密切联系中国的实际,对中国儿童心 理学的研究和教学起了积极作用 我国已经出版了许多专门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著 作和教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主要内容
01 研究对象与内容 02 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 03 学习的意义与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
研究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及其 规律的科学 学前期 广义 0~6岁 狭义 3~6岁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1. 学前儿童生理、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及个体心理的发生
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学前儿童不是浓缩后的“小大人”,其来自种心理过程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顺 序性和方向性。也就是说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会表现出该年龄阶段的年龄特征,这种 年龄特征带有客观规律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发展
(一) 生物因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 生物因素、社会因素、主观因素 等,现代心理学主要关注这些因素是如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
1. 遗传素质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传递给后代的现象。遗传素质是指人 类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与生俱来的生物特性,如人体的形态、机体的构造、血型、头发和 神经系统等特征,其中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更具有重要意义。
1. 儿童心理本身内部的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笼统地说,包含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包括 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
2. 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或动力
儿童心理活动的各种心理成分或因素之间既是不可分割的,又是对立统一的。 儿童心理内部矛盾的两个方面又是互相依存的。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1) 心理的实质
①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②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③ 心理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 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
(2) 心理的分类
① 心理过程。 ② 个性心理。
2. 心理学的概念与研究领域
(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0—6岁)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 科学。由于学前儿童处于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的初期,其心理的变化和发展与生理、 动作、社会性活动等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其研究也不仅仅局限于心理过程和个 性心理两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主要包括: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指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既是学习者踏入学前教育领域的基础课程,也对实践工作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在实践中帮助幼教工作者按照客观规律引导儿童心理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及提高教育工作中的成效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意义: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学科,不仅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路径,而且还介绍了这个领域的研究状况。

通过这门学科,对儿童心理会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够形成相应的脉络。

2、这门学科的实际应用性也很强的,有很多相关的实验和游戏,非常有趣,可以更好的促进监护人或直接抚养人与儿童之间的关系。

3、通过它可以了解儿童出生后各阶段的心理状态、心理现象以及在面对儿童时期即将遇到大部分事件儿童的'心理反应如何,可以更好的促进儿童的早期心理发展,力求在儿童早期树立健康的心理,尽可能的确保儿童在今后的成长发展中,拥有良好的价估观。

人生观。

世界观
4、各章内容的组织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线,力求全面呈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学科领域。

它主要关注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和身体等方面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与这些发展相关的因素和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儿童的感知、思维、语言、记忆、问题解决和创造力等认知能力的发展。

例如,儿童在初级阶段开始发展思维能力,能理解和运用符号、符号基本操作等。

2. 儿童的情感发展:研究儿童的情绪、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情感发展。

例如,研究儿童的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调节、同理心等。

3. 儿童的社会发展:研究儿童在社交互动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研究儿童的友谊、合作、规范意识、角色扮演等社会行为。

4. 儿童的身体发展:研究儿童在运动、卫生、营养等方面的发展。

例如,研究儿童的运动技能、身体发育、生理需求等。

5. 儿童的心理健康:研究儿童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

例如,关注儿童的自尊、焦虑、抑郁、注意力等问题,提供儿童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等。

通过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需要和问题,并为儿童的教育、保健和亲子关系等提供指导和支持。

6. 儿童的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研究儿童在性别认同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理解自己的性别身份,并通过性别角色习得性别特定的行为和价值观。

7. 早期教育与幼儿园发展:研究早期教育对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幼儿园环境对儿童整体发展的重要性。

8. 家庭背景与儿童发展:研究家庭环境、父母亲和同伴关系等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的支持、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等,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9. 儿童游戏与玩具:研究儿童玩耍的功能、意义及发展过程中的变化。

游戏与玩具对儿童智能、发展和社交能力的作用。

10. 幼儿教育与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幼儿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教育方案和策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概念包括以上几个方面,研究的范畴广泛,旨在帮助了解和促进0-6岁儿童心理发展,为儿童的教育、保健、家庭和社会提供支持和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其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还为辨证唯物论提供理论
依据。 (二)实践意义 首先,为学前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其次,为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相关的学科知识 再次,为儿童文学艺术作品创作提供心理学知识指导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 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0~6 岁)儿童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在逻辑上从属于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 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演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就是儿童发 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二)生理的发展 (三)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四)心理过程的发展 (五)个性的发展 (六)社会性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一)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发展具有顺序性和方向性 如: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小春ຫໍສະໝຸດ 儿 儿儿 儿学发
期 期期 期



青 春 晚 期
成 年 期
壮 老 年 期
(二)探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是指伴随着心理发展而产生的生 理、心理结构的变化以及心理发展的条件、影响因素等问题。 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 主要的是遗传和环境。
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首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充实儿童发展
受精卵
婴儿
儿童
少年

学前心理学: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心理学:学前心理学概述

学前儿童的行为与社交发展
学前儿童的行为与社交发展是指他们在行为表现、同伴关系和适应能力等方 面的变化。
学前教育与学前心理学的关系
学前教育和学前心理学是密切相关的,学前心理学研究为学前教育提供理论 指导和实践方法。
学前心理测量与评估
学前心理测量与评估是对学前儿童各个方面发展的客观评价,用于了解他们 的特点和需求。
学前心理学:学前心理学 概述
展的定义、 行为与社交发展、教育关系、测量与评估、常见问题和应用建议。
学前心理学定义
学前心理学研究学前儿童在心理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和语言 等方面的变化。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在幼儿期开始逐渐形成的,包括感知、思维、记忆和 注意力等方面的变化。
常见的学前心理问题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社交困难、情绪问题和学习困 难等,需要及早干预。
学前心理学的应用建议
学前心理学的应用建议包括培养学前儿童的自主能力、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与家长积极合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观察法重新受到重视※1、观察法可以提供儿童日常
• 2、调查法 从某一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一定的样本, 收集这些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而通过样本的 分析研究来推论总体情况。
• 谈话法 问卷法 测量法 产品分析法
3、实验法 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纵某种变量变化,来研 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视觉偏好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动作的本质——适应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图式 同化 顺应 )
4/22/2016
(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若干阶段。但
是他在不同的著作里,往往出现大同小异的情况。但
基本上分为四个阶段,即(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3)具体 运算思维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 (12~15岁)。
4/22/2016
六、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观察学习 (二)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攻击性 、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 皮亚杰(1896-1980) 瑞士心理学家,当代著名 儿童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 论专家。皮亚杰的研究主 要偏重于儿童认知和思维 发展,他吸收了各派心理 学的特点,使用数理逻辑 作为研究和分析儿童思维 活动的工具,对儿童思维 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细致的 分析,建立了自己的建构 主义发展理论。
4/22/2016
八、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4/22/2016
(一)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能 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 (二)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维果斯基主张教学内容应该略高于儿童现有的水平,这样教学才能促 进发展。 (三)学习的关键期 每一种技能的学习都有关键期,一旦错过了这个最佳的年龄,就会对发 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4/22/2016
描述 解释 预测 干预
五、意义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1、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2、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 3、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领域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六、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横向研究设计 横向研究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 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 较。 (二)纵向研究设计 纵向研究指在对一组或几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 访观测,找出心里发展过程的特点,也叫做追踪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
•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 18 岁到 25 岁),发展任 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 现。 •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约至 50 岁,主要为获得繁 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 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直至死亡,主 要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 慧的实现。
阶段
年龄
特点
口唇期 肛门期
0-1岁 1-3岁
性的本能集中表现在口唇部位。婴儿通过吸吮、咀嚼等口部活动来获得快感。哺育 行为在这个阶段十分重要。太早或太突然的断奶都会使孩子将来对配偶过分依恋或 过度依赖
有意识的排尿和排便成为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对孩子牌匾的训练成为父母与孩 子间的主要冲突。在训练中父母营造的情绪氛围将会产生持久的影响。比如:因排 便问题而受到惩罚的孩子常常会变得退缩、粗心或浪费。
•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约从2岁到4岁)。这个阶 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 验着意志的实现。
•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 岁到 7岁左右)。 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 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从7岁到12岁)。本阶段的发 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 的实现。 •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从 12 岁到 18 岁)。这一阶段 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 着忠实的实现。
1、观察法
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 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优点: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且 研究者的操作简便易行。 缺点: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因素的 影响;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 原因是什么;研究人员只能被动地等待心理行为的发生。 因此观察法常常被用来作为发现问题的前期研究方法。 生活中的行为情况,所以它有力回击了对心理学研究描述 性不强的批评;2、观察法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3、避免 了实验室中实验变量的操纵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4、现代 电子技术为观察法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可以对被观察 的行为事件进行仔细、准确的分析。
(3)人格的发展 在华生看来,人格是 一个人的行为系统,是一 切动作的总和。人格的产 生要依靠行为的一次次出 现并最终稳定下来。人格 是人的各种习惯系统的产 物。
4/22/2016
五、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强化控制原理 塑造 强化与消退 及时强化 (二)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 育婴箱 行为矫正 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第二节 学前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 一、格塞尔成熟势力说 • 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和学习。他更着重于成熟,认为
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则与外环境有关。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
为或心理型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 (内环境)关系较多,而与外环境关系较少,外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以
四、华生的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
1、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2、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
(1)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发展过程 是喉部和唇部肌肉 活动逐渐减弱而内 隐的过程
(2)情绪的出现 在华生看来,情绪也 是一种行为,只不过这种 行为既包括外部的运动, 也包括身体内的活动,特 别是内脏和腺体的一些动 作和变化。情绪也是内隐 行为的一种形式。
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 科:婴儿、幼儿、儿童、青年、成年、中年、老年心理学。
•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 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一)、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小大人 原罪说《圣经》中《旧约全书》中的观点认为,儿童是被剥夺权利的、
性器期
3-6岁
开始从生殖器的刺激中获得快感。儿童开始能够分辨两性,并对异性父母产生依恋。 这种冲突所产生的焦虑使儿童从同性父母身上内化了一些性别角色的特征和道德标 准。
性器期的精神创伤所造成的冲突逐渐被压抑,性的冲动被引导到学校活动和激烈的 游戏中。随着儿童在学校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内化了更多的社会 价值观,他们的自我和超我继续发展。这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 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发育再次唤醒了性的冲动。这时个体最重要的任务是摆脱父 母的束缚,开始独立的生活。 这时,青少年必须学会如何在社会规范所接受的范围内表达自己的冲动。如果发展 健康,成熟的性本能可以通过婚姻和生育子女而获得满足。
邪恶的人,他们生来就是有原罪,这些天生的罪人需要严加管制,以避免变 得更邪恶。 早期儿童观可以在艺术品中得到很好的反映。大 约在12世纪,儿童出现的绘画作品中都是“缩小了的 成人”。13世纪以后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如天使开始象 儿童了。但儿童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成人社会的一 个组成部分,被点缀在成人之间 。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到17世纪)的强力冲击,进而导致儿童观 的变革。到17世纪以后,一种全新的儿童概念逐渐形 成,人们开始注意到儿童甜蜜、纯洁的天性,并把儿 童作为有个性的人来了解和爱护。
4/22/2016
图式 皮亚杰用图式来表达儿童对环境作出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 同化是将周围的环境因素纳入到机体已有的图式中,以 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图式。 顺应 顺应是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
4/22/2016
(一)发展观 内外因相互作用 (二)心理发展的本质与原因 动作——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1、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卢梭《爱弥尔》 洛克 白板说 2、进化论的影响 达尔文 《一个婴儿的传略》 霍尔 复演说 3、科学儿童心理学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
为标志。 普莱尔因此被誉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四、研究任务
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势 心理发展的机制
适当的时机而已。
• 双生子爬梯实验:双生子T和C:T从第48周起每日进行10分钟爬梯训 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C不作爬梯训练,只从第53周起开始作爬
梯训练。根据他的实验结果,C只接受2周的爬梯训练,就能赶上T的
水平。因此,他得出结论说: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 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意识与无意识 (二)人格的结构 : 本我 —— 自我 —— 超我 (三)心理发展的阶段:
潜伏期
6-11岁
生殖期
11岁左 右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爱利克· 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
1902.06.15—1994.05.12)美国神经
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 神分析学家。
4/22/2016
(一)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发展的中重要作用
(二)人格发展的八大阶段
•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婴儿在本阶 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 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习惯化是指个体不断地或重复地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 减少的一种现象;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以后,由于一种新刺激 的出现,个体的注意立刻转向它,对新刺激的反应恢复和增加。
• (二)理论研究法 元分析研究 发展理论研究
七、个体的心理发展
• • • •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发展的生物性与社会性 发展的机械性与机体性
学前儿童心理学
第一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