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格的发展 在华生看来,人格是 一个人的行为系统,是一 切动作的总和。人格的产 生要依靠行为的一次次出 现并最终稳定下来。人格 是人的各种习惯系统的产 物。
4/22/2016
五、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强化控制原理 塑造 强化与消退 及时强化 (二)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 育婴箱 行为矫正 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1、观察法
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 儿童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并由此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 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优点: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且 研究者的操作简便易行。 缺点: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因素的 影响;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 原因是什么;研究人员只能被动地等待心理行为的发生。 因此观察法常常被用来作为发现问题的前期研究方法。 生活中的行为情况,所以它有力回击了对心理学研究描述 性不强的批评;2、观察法具有较高的生态效度;3、避免 了实验室中实验变量的操纵可能遇到的伦理问题;4、现代 电子技术为观察法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手段,可以对被观察 的行为事件进行仔细、准确的分析。
动作的本质——适应 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图式 同化 顺应 )
4/22/2016
(三)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若干阶段。但
是他在不同的著作里,往往出现大同小异的情况。但
基本上分为四个阶段,即(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3)具体 运算思维阶段(7~12岁);(4)形式运算阶段 (12~15岁)。
四、华生的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
1、否定遗传的价值,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2、行为主义对心理发展的解释
(1)思维的发展 思维的发展过程 是喉部和唇部肌肉 活动逐渐减弱而内 隐的过程
(2)情绪的出现 在华生看来,情绪也 是一种行为,只不过这种 行为既包括外部的运动, 也包括身体内的活动,特 别是内脏和腺体的一些动 作和变化。情绪也是内隐 行为的一种形式。
潜伏期
6-11岁
生殖期
11岁左 右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
爱利克· 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
1902.06.15—1994.05.12)美国神经
病学家,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 神分析学家。
4/22/2016
(一)社会文化因素在个性发展的中重要作用
(二)人格发展的八大阶段
• 第一阶段为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婴儿在本阶 段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 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 科:婴儿、幼儿、儿童、青年、成年、中年、老年心理学。
•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 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三、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一)、西方早期的儿童观 小大人 原罪说《圣经》中《旧约全书》中的观点认为,儿童是被剥夺权利的、
(二)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1、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卢梭《爱弥尔》 洛克 白板说 2、进化论的影响 达尔文 《一个婴儿的传略》 霍尔 复演说 3、科学儿童心理学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
为标志。 普莱尔因此被誉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四、研究任务
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势 心理发展的机制
习惯化是指个体不断地或重复地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 减少的一种现象;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以后,由于一种新刺激 的出现,个体的注意立刻转向它,对新刺激的反应恢复和增加。
• (二)理论研究法 元分析研究 发展理论研究
七、个体的心理发展
• • • •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发展的生物性与社会性 发展的机械性与机体性
第二节 学前心理学的理论流派
• 一、格塞尔成熟势力说 • 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二:成熟和学习。他更着重于成熟,认为
成熟与内环境有关,而学习则与外环境有关。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
为或心理型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 (内环境)关系较多,而与外环境关系较少,外环境只是给发展提供以
• ※观察法重新受到重视※1、观察法可以提供儿童日常
• 2、调查法 从某一总体中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一定的样本, 收集这些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进而通过样本的 分析研究来推论总体情况。
• 谈话法 问卷法 测量法 产品分析法
3、实验法 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操纵某种变量变化,来研 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视觉偏好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4/22/2016
八、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4/22/2016
(一)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能 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的差距。 (二)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 维果斯基主张教学内容应该略高于儿童现有的水平,这样教学才能促 进发展。 (三)学习的关键期 每一种技能的学习都有关键期,一旦错过了这个最佳的年龄,就会对发 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性器期
3-6岁
开始从生殖器的刺激中获得快感。儿童开始能够分辨两性,并对异性父母产生依恋。 这种冲突所产生的焦虑使儿童从同性父母身上内化了一些性别角色的特征和道德标 准。
性器期的精神创伤所造成的冲突逐渐被压抑,性的冲动被引导到学校活动和激烈的 游戏中。随着儿童在学校学习中获得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内化了更多的社会 价值观,他们的自我和超我继续发展。这是一个相对平静的时期。 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发育再次唤醒了性的冲动。这时个体最重要的任务是摆脱父 母的束缚,开始独立的生活。 这时,青少年必须学会如何在社会规范所接受的范围内表达自己的冲动。如果发展 健康,成熟的性本能可以通过婚姻和生育子女而获得满足。
• 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从 18 岁到 25 岁),发展任 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 现。 • 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约至 50 岁,主要为获得繁 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 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直至死亡,主 要为获得完善感和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 慧的实现。
学前儿童心理学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 一、学前儿童的年龄界定 “学龄前儿童” “幼儿” “早期儿童”—— “学前儿童” 0-3岁——婴儿(0-1岁;1-3岁) 3-6岁——幼儿
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界定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 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 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 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 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描述 解释 预测 干预
五、意义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1、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2、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 3、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领域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六、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 横向研究设计 横向研究指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年龄(年级)或某几 个年龄(年级)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 较。 (二)纵向研究设计 纵向研究指在对一组或几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 访观测,找出心里发展过程的特点,也叫做追踪研究。 具体方法如下:
阶段
年龄
特点
口唇期 肛门期
0-1岁 1-3岁
性的本能集中表现在口唇部位。婴儿通过吸吮、咀嚼等口部活动来获得快感。哺育 行为在这个阶段十分重要。太早或太突然的断奶都会使孩子将来对配偶过分依恋或 过度依赖
有意识的排尿和排便成为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对孩子牌匾的训练成为父母与孩 子间的主要冲突。在训练中父母营造的情绪氛围将会产生持久的影响。比如:因排 便问题而受到惩罚的孩子常常会变得退缩、粗心或浪费。
适当的时机而已。
• 双生子爬梯实验:双生子T和C:T从第48周起每日进行10分钟爬梯训 练,连续6周;在此期间,C不作爬梯训练,只从第53周起开始作爬
梯训练。根据他的实验结果,C只接受2周的爬梯训练,就能赶上T的
水平。因此,他得出结论说:不成熟就无从产生学习,而学习只是对 成熟起一种促进作用。
二、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一)意识与无意识 (二)人格的结构 : 本我 —— 自我 —— 超我 (三)心理发展的阶段:
• 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约从2岁到4岁)。这个阶 段儿童主要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 验着意志的实现。
•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4 岁到 7岁左右)。 本阶段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 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 第四阶段为学龄期(从7岁到12岁)。本阶段的发 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 的实现。 • 第五阶段为青年期(从 12 岁到 18 岁)。这一阶段 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 着忠实的实现。
4/22/2016
六、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观察学习 (二)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攻击性 性别化 自我强化 亲社会行为
4/22/2016
七、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 皮亚杰(1896-1980) 瑞士心理学家,当代著名 儿童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 论专家。皮亚杰的研究主 要偏重于儿童认知和思维 发展,他吸收了各派心理 学的特点,使用数理逻辑 作为研究和分析儿童思维 活动的工具,对儿童思维 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细致的 分析,建立了自己的建构 主义发展理论。
4/22/2016
4/22/2016
图式 皮亚杰用图式来表达儿童对环境作出适应的认知结构。 同化 同化是将周围的环境因素纳入到机体已有的图式中,以 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图式。 顺应 顺应是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
4/22/2016
(一)发展观 内外因相互作用 (二)心理发展的本质与原因 动作——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邪恶的人,他们生来就是有原罪,这些天生的罪人需要严加管制,以避免变 得更邪恶。 早期儿童观可以在艺术品中得到很好的反映。大 约在12世纪,儿童出现的绘画作品中都是“缩小了的 成人”。13世纪以后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如天使开始象 儿童了。但儿童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成人社会的一 个组成部分,被点缀在成人之间 。文艺复兴运动 (14世纪到17世纪)的强力冲击,进而导致儿童观 的变革。到17世纪以后,一种全新的儿童概念逐渐形 成,人们开始注意到儿童甜蜜、纯洁的天性,并把儿 童作为有个性的人来了解和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