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新型的课堂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构建新型的课堂模式
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观念禁锢着家长及学生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教师的教学行为。老师、学生、文本成了三个独立的个体,相互间没有感情交流,课堂成了一片死寂。教师则独自演绎这独角戏,而学生只是那只被填的鸭子。数学作为逻辑性思维较强而语言文采相对淡化的学科更容易沦落到枯燥填充的境地,这与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主旨是背道而驰的,对于儿童综合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我们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构建新型的课堂模式,更新教育方法,让小学数学课堂重新焕发生机就显得由为重要。而作为学生引导者的教师,应紧跟新课改革步伐,将课改新理念渗透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快乐地在数学课堂中遨游。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课者为立足点进行授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难以落实,一堂课下来,老师累,学生也累。那么怎么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的这种沉闷的状态,从而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带着美的享受来完成这个过程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能够入情、入境、
动脑、动口、动手,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一、把灿烂的笑容带进课堂
“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喜欢上你们课,先要让学生喜欢上你这个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进入教室时要情绪饱满,带着轻松自信的笑容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以及感染学生,同时也最直接地给了学生自信,让他们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在此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敢于、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那么这堂数学课堂便充满了和谐。
二、注重乐趣、调动数学课堂积极情绪
由于教材选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使得学生在理解数学时难于与文本作者形成共鸣。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首先就得想方设法找好这堂课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必须不能脱离文本来联系,但又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第一时间能够集中注意力。而游戏是最好的方式。专家指出:儿童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少儿学习的最基本功形式,这是由少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小学教育更应该顺应少儿的天性,一切活动都应该在游戏中进行。我们要为孩子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教学中多用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是一种调动少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最好
方法。在活动设计中,经常用游戏形式进行活动,如应用题可以用“开商店”的游戏,买卖货物付款和结算的方式就是生活里的数学。有目的、有任务又带着游戏性的数学导入方式或者活动,少儿会极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
三、抑扬顿挫、幽默的语言
营造一种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走因素是教师的语言能不能吊足学生的“胃口”,因此,幽默诙谐的语言成了调动课堂气氛一个最重要的方式。特级教师于漪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著名的魏书生也是明确向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打破沉闷的气氛,融洽师生情感、激发兴趣,活跃课堂,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也形容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应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往往因为陌生,恐惧等心理,保持沉默,不敢举手发言,一个教师讲课若能声情并茂,那么他的声音就像润物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把学生带进美好的艺术境界里,不仅可给学生美的享受,还能消除他们内心对老师的恐惧。
四、注意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是文本与现
实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要大力拓宽数学课堂的视野,不把学生局限于课本,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外延伸到社会。我们所提倡导的是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在教学中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对提高教学的整体利益是意义匪线的,但又不能完全脱离数学教学,因为数学课堂教学是主体,而联系的目的在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若为联系而撇开数学课堂教学,游离于教材内容节外生枝地生硬拼凑一些与教材内容联系不大甚至根本没有什么联系的内容拿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来,不仅无益于数学课堂教学,甚至会冲击干扰课堂教学本身。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不应当仅是单方面知识灌输,单纯的技能指导,成功的教学应当由学生与老师双向互动、共同完成。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是一种极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而创造的灵感来源于那些生动活泼对世界充满强烈的新奇感知和求知欲的孩子们。当然,前提是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素养,这样才能把教学艺术注入到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