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11) 附答案详解
2014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4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含答案和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9559352f60ddccda38a0df.png)
1、甲在公园游玩时遇见仇人胡某,顿生杀死胡某的念头,便欺骗随行的朋友乙、丙说:“我们追逐胡某,让他出洋相。
”三人捡起木棒追逐胡某,致公园秩序严重混乱。
将胡某追到公园后门偏僻处后,乙、丙因故离开。
随后甲追上胡某,用木棒重击其头部,致其死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触犯故意杀人罪与寻衅滋事罪B.乙、丙的追逐行为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与该行为能否产生救助胡某的义务是不同的问题C.乙、丙的追逐行为使胡某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但无法预见甲会杀害胡某,不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D.乙、丙属寻衅滋事致人死亡,应从重处罚2、甲、乙系初三学生,因涉嫌抢劫同学丙(三人均不满16周岁)被立案侦查。
关于该案诉讼程序,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审查批捕讯问时,甲拒绝为其提供的合适成年人到场,应另行通知其他合适成年人到场B.讯问乙时,因乙的法定代理人无法到场而通知其伯父到场,其伯父可代行乙的控告权C.法庭审理询问丙时,应通知丙的法定代理人到场D.如该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甲的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时可不再通知其他合适成年人到场3、下列哪些行为(不考虑数量),应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论处?A.将白银从境外走私进入中国境内B.走私国家禁止进出口的旧机动车C.走私淫秽物品,有传播目的但无牟利目的D.走私无法组装并使用(不属于废物)的弹头、弹壳4、下列选项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是:A.方某在妻子失踪后向公安局报案要求立案侦查,遭拒绝后向法院起诉确认公安局的行为违法B.区房管局以王某不履行双方签订的房屋征收补偿协议为由向法院起诉C.某企业以工商局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为由向法院起诉D.黄某不服市政府发布的征收土地补偿费标准直接向法院起诉5、甲、乙、丙、丁四人涉嫌多次结伙盗窃,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后,甲突然死亡。
检察院审查后发现,甲和乙共同盗窃1次,数额未达刑事立案标准;乙和丙共同盗窃1次,数额刚达刑事立案标准;甲、丙、丁三人共同盗窃1次,数额巨大,但经两次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后仍证据不足;乙对其参与的2起盗窃有自首情节。
司法考试法制史第一章中国法制史试题
![司法考试法制史第一章中国法制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9fe2436b90d6c85ec3ac6f2.png)
法制史第一章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单项选择题:1、“德主刑辅”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正确答案:A2、图谋破坏国家宗庙、皇帝陵寝以及宫殿的是哪个罪名?A.谋反B.谋大逆C.恶逆D.大不敬正确答案:B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A.1908年B.1909年C.1910年D.1911年正确答案:D4、唐律中的“化外人”,指的是()。
A.外国人B.文盲C.不知道法律的人D.少数民族正确答案:A5、旧中国起草的颁布的第一部刑法典是()。
A.《大明律》B.《大清律例》C.《大清新刑律》D.《大清现行刑》正确答案:C6、清代创立的比充军更重的发充边疆地区为驻防官兵充当奴隶的刑罚是()。
A.迁徙B.充军C.发遣D.戮尸正确答案:C7、《大明律》仿效《元典章》的编纂体例,最大的变革是下列哪项?A.首置名例律B.附加敕令格式C.以事统类D.篇目改为7篇正确答案:D8、奸党罪名最早出现下列哪个律令中?A.秦律B.唐律C.宋律- []D.明律正确答案:D9、将传统的篇目首次改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各律的是()。
A.《唐律疏议》B.《宋刑统》C.《元典章》D.《大明律》正确答案:D10、每年霜降后10日进行的对刑部判决的案件或京师附近的轨监侯、绞监侯重审的程序叫做什么?()A.秋审B.朝审C.热审D.冬审正确答案:B11、在法律上确认法官回避制度的是()。
A.明B.唐C.宋D.清正确答案:B12、元代专门审理宗室及蒙古人案件的中央司法机关是哪一个?A.大理寺B.刑部C.宣政院D.大宗正府正确答案:D13、抽象的精神原则是中国古代的礼的含义之一,可归纳为“亲亲”和“尊尊”。
以下对此说法正确的是:A.“亲亲”,即要求在家族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上凌下,以亲压疏B.“亲亲长为首”C.“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贱都应恪守名分D.“尊尊上为首”正确答案:C14、我国首次公布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的()。
2017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测试题及答案
![2017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84911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0.png)
11[单选题]“以格代科”,格成为⼀种法律形式始于( ) A.北魏 B.北齐 C.东魏 D.西魏 12[单选题]“官当”之名始出现于( ) A.《新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南朝陈律 13[单选题]第五次将“服制”列⼊律典中,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 A.《新律》 B.《⼤律》 C.《北魏律》 D.《晋律》 14[单选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枢机构的重要变化是逐渐形成了( ) A.⼆省制 B.三省制 C.四省制 D.五省制 15[单选题]⾸次区别了律与令的性质的律典是( ) A.《新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16[单选题]唐代的律书始作于( ) A.武德年间 B.贞观年间 C.永徽年间 D.开元年间 17[单选题]唐代最早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减刑的是( ) A.《武德律》 B.《贞观律》 C.《永徽律》 D.《开元律》 18[单选题]宋代将对审判有指导意义的判 例编纂成集的⽴法活动,叫做( ) A.编敕 B.编例 C.条法事类 D.《宋刑统》 19[单选题]⾦国第⼀部成⽂法典是( ) A.《皇统制》 B.《续降制书》 C.《⼤定重修制条》 D.《泰和律义》 20[单选题]元朝类似前代⼤理寺的中央审判机关是( ) A.刑部 B.在宗正府 C.宣政院 D.审刑院 【参考答案】 11.C 12.D 13.D 14.B 15.B 16.C 17.B 18.B 19.A 20.B。
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
![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73466fe8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93.png)
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司法考试【法制史】历年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
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
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1分]A.傅别B.质剂C.券书D.书券2.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1分]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3.郑国执政子产于公元前536年“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
”关于“不为刑辟”的含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1分]A.不制定法律B.不规定刑罚种类C.不需要判例法D.不公布成文法4.关于罗马法的法律分类,下列哪一类是以法律的适用范围为根据划分的?[1分]A.公法和私法B.人法、物法和诉讼法C.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D.市民法与长官法5.下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1分]A.《重大信条十九条》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6.关于《大清新刑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1分]A.《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刑法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法典B.《大清新刑律》规定刑罚分主刑、从刑C.《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完全属于资本主义刑法性质的内容D.《大清新刑律》于1911年公布,但没有实施7.南宋时,富人甲去世,妻已亡,家中有继子乙及在室女丙。
关于甲的遗产继承,依当时法律,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1分]A.乙享有全部财产继承权,丙没有继承权B.丙享有全部财产继承权,乙没有继承权C.乙享有1/4财产的继承权,丙享有3/4财产的继承权D.乙、丙都没有继承权,财产收为官府所有8.关于罗马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1分]A.在公元前450年以前,成文法律是罗马法的一个主要渊源B.关于法定继承人的顺序以及遗嘱继承的方式,罗马法的规定不完备C.罗马法上的人格仅由自由权和市民权构成D.评论法学派在复兴罗马法的运动中起了开创作用,为人们运用罗马法奠定了基础9.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1分]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10.关于唐律中五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1分]A.笞刑、羞辱刑、流放刑、经济刑、死刑B.笞刑、徒刑、流放刑、株连刑、死刑C.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D.杖刑、徒刑、流刑、肉刑、死刑11.关于中国古代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1分]A.西周时期“七出”、“三不去”的婚姻解除制度为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然而“三不去”制度更着眼于保护妻子权益B.西周的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财产继承则实行诸子平分制C.宋承唐律,但也有变通,如《宋刑统》规定,夫外出3年不归、6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D.宋代法律规定遗产除由兄弟均分外,允许在室女享有部分的财产继承权12.关于清末“预备立宪”,下列哪一选项可以成立?[1分]A.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B.《十九信条》取消了皇权至上,大大缩小了皇帝的权力,扩大了国会与内阁总理的权力C.清末成立的资政院是中国近代第一届国家议会D.清末各省成立了谘议局作为地方督抚的咨询机关,权限包括讨论本省兴革事宜、预决算等13.关于古罗马法与近代欧洲大陆法律制度的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1分]A.在罗马法复兴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法学家阶层,为近代民法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B.大陆法系国家民法中的法人制度和民商分立制度发源于古代罗马法时代C.近现代法律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之规定没有受到罗马私法精神的影响D.《德国民法典》采用了潘德克顿法学派按照《十二铜表法》阐发的民法体例14.关于英国陪审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1分]A.陪审制度是民主原则在英国司法中的具体体现B.陪审团既可以就案件事实部分进行判决,又可以对法律的适用提出意见C.陪审团的裁决一般不能上诉,但当法官认为陪审团的裁决存在重大错误时,可以撤销该陪审团,重新组织陪审团审判D.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对司法效率的日益重视,陪审制度的运用逐渐受到了限制15.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而居,但积怨甚深。
国家司法考试真题:法制史单选题
![国家司法考试真题:法制史单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b105d7d3804d2b160b4ec0bf.png)
国家司法考试真题:法制史单选题16.关于西周法制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周初统治者为修补以往神权政治学说的缺陷,提出了“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B.《汉书·陈宠传》称西周时期的礼刑关系为“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C.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书约”,法律规定重要的借贷行为都须订立书面契约D.西周时期在宗法制度下已形成子女平均继承制【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西周法制。
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治国方针是“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汉代中期以后,这一思想才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
选项C错误。
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
选项D错误。
西周时期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是政治身份的继承,土地、财产的继承是其次。
17.清末修律时,修订法律大臣俞廉三在“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中表示:“此次编辑之旨,约分四端:(一)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
(二)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
(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
(四)期于改进上最有利益之法则。
”关于清末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下列哪一表述是最合适的?()A.西学为体、中学为用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坚持德治、排斥法治D.抛弃传统、尽采西说【答案】B【解析】本题考核清末修律。
俞廉三的奏章,“(三)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体现了其修订民律的基本思路,仍然没有超出我国国情。
故其属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18.“名例律”作为中国古代律典的“总则”篇,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
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A.《法经》六篇中有“具法”篇,置于末尾,为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法律原则的规定B.《晋律》共20篇,在刑名律后增加了法例律,丰富了刑法总则的内容C.《北齐律》共12篇,将刑名与法例律合并为名例律一篇,充实了刑法总则,并对其进行逐条逐句的疏议D.《大清律例》的结构、体例、篇目与《大明律》基本相同,名例律置首,后为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名例律”的发展变化。
2012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2012年司法考试《法制史》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含答案和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5bab79b84ae45c3b358c67.png)
1、东部某市是我国获得文明城市称号且犯罪率较低的城市之一,该市某村为了提高村民的道德素养,建有一条“爱心互助街”,使其成为交换和传递爱心的街区。
关于对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原则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道德可以滋养法治精神和支撑法治文化B.通过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能为法治实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更要强调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D.道德教化可以劝人向善,也可以弘扬公序良俗,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2、关于个人所得税,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以课税对象为划分标准,个人所得税属于动态财产税B.非居民纳税人是指不具有中国国籍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个人C.居民纳税人从中国境内、境外取得的所得均应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D.劳务报酬所得适用比例税率,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实行加成征收3、英国人施密特因合同纠纷在中国法院涉诉。
关于该民事诉讼,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施密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交英文书面材料,无需提供中文翻译件B.施密特可以委托任意一位英国出庭律师以公民代理的形式代理诉讼C.如施密特不在中国境内,英国驻华大使馆可以授权本馆官员为施密特聘请中国律师代理诉讼D.如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已制发调解书,但施密特要求发给判决书,应予拒绝4、张某到某市公交公司办理公交卡退卡手续时,被告知:根据本公司公布施行的《某市公交卡使用须知》,退卡时应将卡内200元余额用完,否则不能退卡,张某遂提起诉讼。
法院认为,公交公司依据《某市公交卡使用须知》拒绝张某要求,侵犯了张某自主选择服务方式的权利,该条款应属无效,遂判决公交公司退还卡中余额。
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张某、公交公司之间的服务合同法律关系属于纵向法律关系B.该案中的诉讼法律关系是主法律关系C.公交公司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同时产生和同时消灭的D.《某市公交卡使用须知》属于地方规章5、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历年国家司法考试《法制史》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
![历年国家司法考试《法制史》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c3535b0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cb.png)
历年司法考试《法制史》真题解析: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2009年) 13.杜甫有诗云:“朝回⽇⽇典春⾐,每⽇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处有,⼈⽣七⼗古来稀。
”对诗歌涉及的典当制度,下列哪⼀选项可以成⽴?( ) A.唐代的典当形成了明确的债权债务关系 B.唐代的典当契约称为“质剂” C.唐代的典当称为“活卖” D.唐代法律规定开典当⾏者构成“坐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西周、唐宋时期的法制。
选项A正确。
唐末开始⽤“典”或“典当”⼀词。
宋承唐制,规定了更加具体的制度。
选项B错误。
西周的买卖契约成为“质剂”。
选项C错误。
宋代典卖⼜称“活卖”。
选项D错误。
《唐律》中的“坐赃”,指官吏或常⼈⾮因职权之便⾮法收受财物的⾏为。
14.关于宋代法律和法制,下列哪⼀选项是错误的?( ) A.《宋刑统》为我国历第⼀部刊印颁⾏的法典 B.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C.宋仁宗朝敕、例地位提⾼,“凡律所不载者,⼀断于敕、例” D.宋建隆四年颁⾏“折杖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宋代的法律。
选项A正确。
《宋刑统》由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修订,成为历第⼀部刊印颁⾏的法典,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
选项B正确。
宋代法律因袭唐制,对借与贷作了区分。
借指使⽤借贷,⽽贷则指消费借贷。
当时把不付息的使⽤借贷称为负债,把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
选项C错误。
宋神宗朝敕地位提⾼,“凡律所不载者,⼀断于敕”,敕已到⾜以破律、代律的地步。
选项D正确。
宋建隆四年颁⾏“折杖法”,意在笼络⼈⼼,改变五代以来刑罚严苛的弊端。
15.1903年5⽉1⽇,在上海英租界发⾏的《苏报》刊载邹容的《⾰命军》⾃序和章炳麟的《客帝篇》,公开倡导⾰命,排斥满⼈。
5⽉14⽇,《苏报》⼜指出:《⾰命军》宗旨专在驱除满族,光复中国。
清廷谕令两江总督照会租界*严加查办,于6⽉底逮捕章炳麟,不久,邹容⾃动投案。
由谳员孙建⾂、上海知县汪瑶庭、英国副领事三⼈组成的审判庭对邹容等⼈进⾏审理,最后判处章炳麟徒刑三年,邹容徒刑两年。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a84fc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2.png)
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2016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中国法制史》将中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分为十二个时期,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史书记载等来阐述每个时期的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对当时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店铺为大家分享了最新的《中国法制史》基础考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名词解释1. 宗法制2. 编敕3. 朝贡贸易4. 地丁合一5. 三三制参考答案:1.宗法制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与国家制度相结合,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制度。
周初系统地确立了宗法制。
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而受封的诸侯对天子是为小宗,但在本诸侯国则为大宗,以下的卿大夫同理。
对于异姓贵族,通过联姻也纳入宗法关系。
全国上下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亲疏不同形成了竞相拱卫的等级体制。
2.编敕是宋代编纂历年所颁敕文的立法活动,由此所产生的敕文集也称编敕。
编敕属于一般法,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
3.朝贡贸易是明朝官方允许的一种对外贸易,是受到严格限制的政治性贸易。
通商国家要受明朝的册封.经明廷发给朝贡“勘合”方可来华朝贡,同时允许附带与中国商人贸易,这一阻碍海外贸易的落后制度一直被明坚持。
4.地丁合一是雍正年间,在全国推行“摊丁入地”的赋役改革,即以省为单位,将已固定的丁银数额平摊至田赋银之上,使丁银成为田赋银的附加税。
丁银的征收与田赋银的征收完全合一。
总称“地丁银”,也被称作为“地丁合一”。
地丁合一制完成了唐两税法以来赋役合并的演变,是中国赋役制度的重大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意义。
5.三三制是为团结各阶层人民参加抗战,抗日根据地的施政纲领规定,在政权建设中贯彻“三三制”的原则,即在抗日政权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占三分之一,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简答题1.“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是什么?2.简述清末修律的指导思想。
3.简述《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主要内容。
2014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基本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和详细解析
![2014年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基本模拟试题含答案解析和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bc3f49e009581b6ad9eb9a.png)
1、某区工商分局对一公司未取得出版物经营许可证销售电子出版物100套的行为,予以取缔,并罚款6000元。
该公司向市工商局申请复议。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公司可委托代理人代为参加行政复议B.在复议过程中区工商分局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个人收集证据C.市工商局应采取开庭审理方式审查此案D.如区工商分局的决定明显不当,市工商局应予以撤销2、关于责任年龄与责任能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在不满14周岁时安放定时炸弹,炸弹于甲已满14周岁后爆炸,导致多人伤亡。
甲对此不负刑事责任B.乙在精神正常时着手实行故意伤害犯罪,伤害过程中精神病突然发作,在丧失责任能力时抢走被害人财物。
对乙应以抢劫罪论处C.丙将毒药投入丁的茶杯后精神病突然发作,丁在丙丧失责任能力时喝下毒药死亡。
对丙应以故意杀人罪既遂论处D.戊为给自己杀人壮胆而喝酒,大醉后杀害他人。
戊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一药店发放药品经营许可证。
后接举报称,该药店存在大量非法出售处方药的行为,该局在调查中发现药店的药品经营许可证系提供虚假材料欺骗所得。
关于对许可证的处理,该局下列哪一做法是正确的?A.撤回B.撤销C.吊销D.待有效期限届满后注销4、梁某酒后将邻居张某家的门、窗等物品砸坏。
县公安局接警后,对现场进行拍照、制作现场笔录,并请县价格认证中心作价格鉴定意见,对梁某作出行政拘留8日处罚。
梁某向法院起诉,县公安局向法院提交照片、现场笔录和鉴定意见。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照片为书证B.县公安局提交的现场笔录无当事人签名的,不具有法律效力C.县公安局提交的鉴定意见应有县价格认证中心的盖章和鉴定人的签名D.梁某对现场笔录的合法性有异议的,可要求县公安局的相关执法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5、关于刑事诉讼当事人中的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撤回起诉、申请回避B.委托诉讼代理人、提起自诉C.申请复议、提起上诉D.申请抗诉、提出申诉6、梁某酒后将邻居张某家的门、窗等物品砸坏。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选自司法考试辅导》)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选自司法考试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8c859e2833d4b14e84246802.png)
中国法制史练习题(《选自司法考试辅导》)单项选择题1.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使用的较短契券称为( )。
A.傅B.别,C.质D.剂2.西周法官在审判中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式叫做( )。
A.“五刑”B.“五听”C.“五行”D.“九刑”3.秦朝强制男性犯人服修城墙、女性犯人服舂米的劳役,这种刑罚称为( )。
A司寇B.鬼薪,白粲C.城旦,舂D.迁4.秦朝法律中对轻微罪适用的强制缴纳定财物的刑罚是( )。
A赀刑B.赎刑C.夏作D.罚作5.最早确定“亲亲得相首匿”原则的皇帝是( )。
A汉武帝B.汉文帝C.汉献帝D.汉宣帝6,“重罪十条”首次规定于( )A.《晋律》B.《魏律》C.《唐律》D.《北齐律》7.首创流刑五等之制的是( )。
A.《北周律》B.《北齐律》C.《新律》D.《晋律》8.唐朝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A,刑部B.御史台C.大理寺D.中书省9.“诸断罪而无正条者,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人罪者,则举轻以明重”是唐律中( )的规定。
A. 类推B.法律适用C.法律解释D.自由裁量10.宋代不计利息的消费借贷称为()A.举取B.举债C.负债D.出举11.唐律中有关拷讯的限制没有以下哪些A.依法案有议、请、减等特权的不得刑讯B.老小废疾不得刑讯C.女犯不得刑讯D.拷囚不得超过三次12.中华法系形成—个完整的体系是在()A.隋朝B.唐朝C.清朝D.明朝13.宋朝路一级设置的司法机关称( )A.提刑按察使司B.提点刑狱司C.肃政廉访司D.行御史台14 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
A.明德慎罚B.刑无等级C.重典治国D.德主刑辅15 明朝中央审判机关是( )。
A.大理寺B.刑部C.都察院D.御史台16 廷杖制度设立于( )。
A.隋朝B.唐朝C.元朝D.明朝17.明代地方省一级的司法机关是( )A.提刑按察使司B.提点刑狱使司C.肃政廉访司D.通政使司18我国最后一部封建法典是( )A.《大清例律集解附》B.《大清新刑法》C.《大清会典》D.《大清律例》19.“奸党”之条首创于( )A.秦律B.汉律C.元律D.明律20.明朝霜降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审理重囚的制度称( )。
2023年中国法制史司考真题解析
![2023年中国法制史司考真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8a3f39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3.png)
《中国法制史》历年司法考试真题解析司法考试真题解析——《中国法制史》16.据史书载,如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
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旳专制特色?()(卷一单项选择第16题)A.“偶语诗书”B.“以古非今”C.“非所宜言”D.“失刑”【答案】D【考点】秦代旳罪名与法律【解析】选项A、B、C错误。
秦代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指导思想,实行严刑峻法,在危害皇权类犯罪中规定了谋反;泄露机密;偶语诗书、以古非今;诽谤、妖言;诅咒、妄言;非所宜言;投书;不行君令等。
秦亡后来,在汉代出现法律儒家化,偶语诗书,以古非今,非所宜言等罪名被取消,因此,“偶语诗书”,“以古非今”,“非所宜言”都具有秦朝法律文化旳专制特色。
选项D对旳。
“凡因过错使判决量刑不妥旳,构成失刑罪”。
这是中国古代官吏职务犯罪旳罪名,并非秦代特有,没有反应秦朝法律文化旳专制特色。
17.有关明代法律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旳?()(卷一单项选择第17题)A.明朱元璋认为,“夫法度者,朝廷因此治天下也”B.明律确立“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刑罚原则C.《大明会典》仿《元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D.明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答案】C【考点】明代法律制度【解析】选项A说法对旳。
鉴于元末法制败坏旳教育,朱元璋曾说,“夫法度者,朝廷因此治天下也”。
选项B说法对旳。
明代对于贼盗及有关钱粮等事,明律较唐律处刑为重。
唐律一般根据情节轻重作出不一样处理,牵连范围相对较狭;而明律则不分情节,一律处以重刑,且扩大株连范围,此即“重其所重”原则。
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惩罚轻于唐律,此即“轻其所轻”旳原则。
对某些危害不大旳“轻罪”从轻惩罚是为了突出“重其所重”旳原则。
选项C说法错误。
《大明会典》基本仿制《唐六典》,以六部官制为纲,分述各行政机关执掌与事例。
这里说仿照《元六典》错误。
选项D说法对旳。
明代旳会审制度为九卿会审、朝审、大审。
18.清乾隆律学家、名幕王又槐对谋杀和故杀旳有关论述:①“谋杀者,蓄念于未杀之先;故杀者,起意于殴杀之时。
历届司法考试法制史试题
![历届司法考试法制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52b4ae0524de518964b7df6.png)
张, 《法国民法典》后来传播到美洲、非洲和亚洲广大地区。 《德国民法典》规定了 法人制度,这是资产阶级民法史上第一部全面规定法人制度的民法典。D 项应选。
(二)多选题 1. (2003-1-34)罗马法的渊源有哪些?( A.民众大会等制定的法律 B.最高裁判官等发布的告示 C.五大法学家(盖尤斯等)的解答与著述 D.元老院决议、皇帝敕令 【答案】ABCD 【考点】罗马法的渊源 【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的渊源。罗马法的渊源包括:第一,习惯法。公元前 450年以前。罗马国家法律的基本渊源是习惯法。-第二,议会制定的法律。罗马共和 国时期的重要立法机关是民众大会、百人团议会与平民会议,它们制定的法律是共和 国时期最重要的法律。第三,元老院决议。元老院是共和国时期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拥有一定的立法权。在帝国时期,元老院为皇帝所控制,其所通过的决议具有法律效 力。第四,皇帝的敕令,主要包括敕谕、敕示、敕裁、敕答。第五,长官的告示。罗 马高级行政长官和最高裁判官发布的告示也具有法律效力第六,具有法律解答权的法 学家的解答与著述。 2. (2003-1-35)南京国民政府于1947年公布和实施《中华民国宪法》 。下列哪些是 对这部宪法的正确表述?( ) )
2020年司法考试全套试题及答案
![2020年司法考试全套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6d980c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c.png)
2020年司法考试全套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1 单选题
1. 在我国,下列哪一机关负责全国审判工作?
A. 最高人民法院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C. 国务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A)
1.2 多选题
2.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刑事诉讼中的证据种类?
A. 书证
B. 物证
C. 证人证言
D. 被告人的陈述
(答案:A、B、C、D)
二、判断题
3.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有权对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
(答案:正确)
三、简答题
4. 请简要说明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审判程序。
(答案:[答案内容])
四、案例分析题
5. 请分析以下案例,并回答相关问题:
张三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并在审讯过程中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在案件移送至法院后,张三翻供,称其供述是在刑讯逼供下做出的。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
(答案:[答案内容])
五、论述题
6. 请论述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辩护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
(答案:[答案内容])
六、翻译题
7. 请将以下英文法律条文翻译成中文:
"The right of the accused to be presumed innocent until proven guilty is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criminal law."
(答案:[答案内容])。
司法考试一卷《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一卷《法制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c892c9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a.png)
司法考试一卷《法制史》试题及答案2015年司法考试一卷《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0年卷一单选第13题)A.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B.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所有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C.亲亲得相首匿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D.亲亲得相首匿的法旨在于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犯罪亲属的行为答案:B考点:亲亲得相首匿解析:本题考核亲亲得相首匿。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汉宣帝时期确立的,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2.中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
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2010年卷一单选第14题)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C.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D.1947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答案:B考点:清末主要修律内容解析:《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唯一内容。
3.关于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2010年卷一单选第15题)A.八议制度自曹魏《魏律》正式入律,其思想渊源为《周礼。
秋官》的八辟丽邦法之说B.秋冬行刑制度自唐代始,其理论渊源为《礼记。
月令》关于秋冬季节戮有罪,严断刑之述C.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其法律形式源自《尚书。
2014年国家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考试经典资料
![2014年国家司法考试--《中国法制史》考试经典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dedc514227916888486d747.png)
司法机关
诉讼制度
唐宋至明清时期的法制
唐律与中华法系
《唐律疏议》
十恶
六杀、六赃与保辜
五刑与刑罚原则
唐律的特点与中华法系
宋元时期的法律
《宋刑统》与编敕
刑罚的变化
契约与婚姻法规
四等人
明清时期的法律
律例与大诰、会典
立法思想与刑罚原则及其罪名和刑罚
司法制度
司法机关
诉讼制度
清末、民国时期的法制
清末“预备立宪”
(二)命题规律
结合近几年司法考试来看,法制史这一科目呈现出三大命题规律:
1.重者恒重。法制史虽然内容繁杂,但像西周的婚姻制度、《唐律疏议》、清末修律、罗马法的发展、法国与德国民法典等几乎是每年的必考点。在考试中,对同一重要知识点往往通过不同角度加以考查。
2.综合性加强。近年多次出现以案例形式以及混合其他学科知识点考查法制史相关知识点的试题。
3(1单+1多)
10
06年
6(4单+1多)
4(2道题)
10
07年
6(6道题)
4(2单+1多)
10
08年
7(3单+2多)
3(1单+1多)
10
09年
7(3单+2多)
3(1单+1多)
10
10年
7(3单+2多)
3(1单+1多)
10
11年
7(3单+2多)
3(1单+1多)
10
12年
7(3单+2多)
3(1单+1多)
法制史知识体系结构
――中国法制史部分
中
国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2005-1-64)下列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哪些是直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
A.汉代的《春秋》决狱
B.明代的“九卿会审”
C.《魏律》规定的“八议”制度
D.《晋律》和《北齐律》确立的“准五服制罪”制度
【答案】ACD
【考点】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详解】汉代的《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其特点是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审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变化,法律内容也有所发展,主要表现在礼法结合进一步发展。
也就是说,在汉代中期以后的法律儒家化的基础上,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八议”入律与“官当”制度确立;(2)“重罪十条”的产生;(3)刑罚制度改革;(4)“准五服制罪”的确立;(5)死刑复奏制度。
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A、C、D。
12.(2005-1-65)司法制度是一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列有关各国司法制度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A.19世纪后期司法改革后,英国取消了普通法和衡平法两大法院系统的区别,统一了法院组织体系
B.“马布里诉麦迪逊”案对美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
C.日本明治宪法颁行后,按法国和德国的模式建立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系统
D.中国清末的司法制度改革与废除领事裁判权有直接关系
【答案】ABCD
【考点】19世纪各国的司法制度
【详解】英国长期存在普通法院和衡平法院两大法院系统,19世纪后期司法改革取消了两大法院系统的区别,统一了法院组织体系。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通过司法程序,审查和裁决立法和行政是否违宪的司法制度,源于1803年的“马布里诉麦迪逊”案,确立了司法审查的宪法原则:宪法是最高邦最高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有权裁定所涉及的法律或法律的某项规定是否违反宪法;经联邦最高法院裁定违宪的法律或法律规定,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日本在明治维新初期,还没有系统的法院组织体系,司法与行政不分,明治宪法颁行后,按法国和德国的模式建立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两个系统。
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以中国的法律落后、刑罚残酷为借口,攫取了领事裁判权,因此迎合和满足西方列强的需要,也成为变法修律的一个直接目标,清末司法制度的改革是与废除领事裁判权有直接关系的。
由此可知,本题答案为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