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三·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汉2、《典论·论文》3、《文赋》4、《诗品》5、《文心雕龙》6、曹丕、《典论·论文》7、性格8、《结构第一》、9、《词论》10、王昌龄11、王骥德12、立德、立功、立言13、类比推理、整体观照、直觉感悟14、周代的礼乐思想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思想15、《易传》16、《诗》《书》《礼》《易》《春秋》17、《诗经》《楚辞》和汉赋。
18、《乐记》19、阳刚阴柔20、感物、因事、浩叹人生。
21、想象心理、灵感心理、驾驭语言的心理能力。
22、直寻说、三义说、滋味说。
23、儒、道、释24、意境说、载道说、妙悟说二、名词解释1、发愤著书:是司马迁也是汉代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太史公自序》云:“《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2、诗无达诂:是董仲舒论《诗》时提出的关于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命题,达即通达、晓畅,此命题是指说诗没有通达完备的解说,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有不同的解释。
3、象外之象:这是司空图关于诗歌形象特点、意境创造和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所提出的重要命题。
“象外之象”中的前一个“象”指作品本身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中的所描述的物象,后一个“象”则是读者依据作品所描写的具体形象,通过想象、联想重新创造出来的意境和形象。
4、兴趣说:严羽提出的有关诗歌特质的一个重要范畴。
所谓“兴趣“就是指诗歌具有即景生情、情景妙合、情趣无穷的诗美特质,往往景真情切,不露人工痕迹,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貌。
5、滋味说:钟嵘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
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动词的品味、鉴赏;二是作为名词的味道、滋味、余味。
它是钟嵘评价诗歌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
“有滋味”就是指作品在描写外物、抒发情感方面达到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的程度。
《中国古代文论》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汉2、《典论·论文》3、《文赋》4、《诗品》5、《文心雕龙》6、曹丕、《典论·论文》7、性格8、《结构第一》、9、《词论》10、王昌龄11、王骥德12、立德、立功、立言13、类比推理、整体观照、直觉感悟14、周代的礼乐思想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思想15、《易传》16、《诗》《书》《礼》《易》《春秋》17、《诗经》《楚辞》和汉赋。
18、《乐记》19、阳刚阴柔20、感物、因事、浩叹人生。
21、想象心理、灵感心理、驾驭语言的心理能力。
22、直寻说、三义说、滋味说。
23、儒、道、释24、意境说、载道说、妙悟说二、名词解释1、发愤著书:是司马迁也是汉代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太史公自序》云:“《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
”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2、诗无达诂:是董仲舒论《诗》时提出的关于文学欣赏的一个重要文学理论命题,达即通达、晓畅,此命题是指说诗没有通达完备的解说,不同读者对同一首诗有不同的解释。
3、象外之象:这是司空图关于诗歌形象特点、意境创造和诗歌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所提出的重要命题。
“象外之象”中的前一个“象”指作品本身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中的所描述的物象,后一个“象”则是读者依据作品所描写的具体形象,通过想象、联想重新创造出来的意境和形象。
4、兴趣说:严羽提出的有关诗歌特质的一个重要范畴。
所谓“兴趣“就是指诗歌具有即景生情、情景妙合、情趣无穷的诗美特质,往往景真情切,不露人工痕迹,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貌。
5、滋味说:钟嵘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
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动词的品味、鉴赏;二是作为名词的味道、滋味、余味。
它是钟嵘评价诗歌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
“有滋味”就是指作品在描写外物、抒发情感方面达到的淋漓尽致、尽善尽美的程度。
华中师大《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中国古代文论》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填空题1、《乐记》是代儒家文论的重要总结。
2、曹丕的《》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现存的文学理论专文。
3、《》是中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讨论文学创作全过程的专论4、《》是中国第一部诗论专著。
5、清代章学诚评价《》为“体大思精”、“笼罩群言”。
6“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语出的《》。
7、清代最富于创造性的小说评点家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传》时,提出了人物理论。
8、“立主脑”是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的《》篇中提出的。
9、我国古代第一篇词论专文是《》。
10、“诗有三境”是唐代提出的关于诗歌意境创造的看法。
11、《曲律》的作者是。
12、儒家有三不朽:、、。
13、中国古代文论诗性的思维方式,大体上分为、、。
14、先秦的思想文化主要指和。
15、《》最显著的特点是兼容了儒道两家的思想,成为实行儒道互补的最早的成功典范。
16、儒家将经籍《》《》《》《》《》尊为五经。
17、汉人的文学评论对象主要有三方面即《》《》和汉赋。
18、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较系统的音乐理论著作。
19、曹丕将文气大致上分为两类,清为之气,浊为之气。
20、作为创作时作家的心理特征,缘情又有三种情况即、、。
21、陆机论的主体心理包括:、、驾驭语言的心理能力。
22、钟嵘的文论思想分为:吟咏情性说、、、。
23、三教是指:、、三种文化思想。
24、儒道释三种文化对唐宋金元文论的影响表现在:、、三大理论中。
25、金圣叹评点《庄子》、《离骚》、《史记》、杜诗、《水浒》、《西厢》,合称“”。
26、墨子的学说与儒家并称“”。
墨子的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篇中。
27、萧统的《文选序》揭示“”了是选文的标准。
28、《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29、司马迁认为: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统治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因而总结出了“”。
《中国古代文学三》题库及答案(下)
《中国古代文学三》题库及答案(下)第二十二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一、填空题(每空1分):1、吴伟业是清初诗坛上的杰出作家,他创造的歌行体诗( )风行一时。
2、以气节高尚而被后世敬仰的清初遗民诗人兼学者是顾炎武、黄宗羲、()。
3、遗民诗人屈大均在清初影响极大,他和陈恭尹、梁佩兰号称为()。
4、遗民诗人归庄为人豪迈尚气节,他与顾炎武一起有()之称。
5、清初写作文学散文被称为“古文三大家”的是()、魏禧和汪琬。
6、清初著名词人纳兰性德与曹贞吉、顾贞观被合称为()。
7、南施北宋是对清初的两位诗人的合称,他们指的是施闰章和()。
8、在清初诗坛上,王士禛诗歌受到钱谦益赏识,并希望其能代己而起,主持风雅。
钱谦益去世后,王士禛遂成为一代正宗。
这在文学史上便称为()。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1、虞山诗派2、梅村体3、阳羡词派4、浙西词派5、古文三大家三、简答题(每个10分):1、王士禛“神韵说”的基本创作主张是什么?2、钱谦益诗歌创作的基本观念是什么?3、顾炎武《精卫》诗的思想及艺术特征分析。
4、简述吴伟业歌行体诗歌创作的艺术特征。
四、论述题(每个20分):无第二十三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在清初,一些学养、诗艺甚高的文化名流,在诗文之余也选择以戏曲寄托悲愤、哀思,抒写内心难言的隐衷,()可视为其中的代表。
2、吴伟业创作的剧作有()传奇和《通天台》、《临春阁》杂剧。
3、以李玉为代表的()大都是与舞台表演紧密联系的专门编剧的剧作家。
4、李玉早年的剧作以()、《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为最著,可视为其成名之作。
5、李玉晚期的代表作是(),它表现的是晚明天启年间魏忠贤阉党迫害东林党人周顺昌等人,引发了苏州市民暴动的政治事件。
6、在清初剧作家中,()代表了擅写风情趣剧的一类。
7、李渔作剧10种,总题为()。
8、在康熙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传奇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考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_______。
”(《论语为政》)2. 孟子提出了“_______”说和“_______”说,的确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3.《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_______,二曰_______,三曰_______,四曰_______,五曰_______,六曰_______。
4. 曹丕在《_______》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
5.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_______”说,主张诗歌重在抒发感情,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的抒情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
6.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了“_______”和“_______”说,要求文章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想鲜明、语言精警。
7.李清照在《词论》提出了词“_______”的著名观点;张炎的《词源》则对词提出了“_______”和“_______”的审美要求。
8.明代后期的思想家李贽主张文学要表现真心,提出“_______”说;而后受其影响的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则提出“_______”说。
9.清代的李渔在《_______》中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这是指一部戏曲的要有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10.王国维在他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_______》中提出了著名的“境界说”,这是他的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 .(曹丕的)“文以气为主”说:2.(司空图的)“四外”说: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 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2 . 司马迁根据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因遭困厄而著书的事迹,概括出了()。
A.“不平则鸣”说B.“疾虚妄”说C.“文章为时为事而作”说D.“发愤著书”说3. 提出作诗“取境”有难、易两种情况的古代诗论家是()。
高三语文模拟检测三及答案
高三语文检测三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之所以能达到高峰,也有文人们的自觉努力,其中有些因素仍然值得当代文艺工作者思考。
唐代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在治乱两种不同的时世中,文学都取得了极高成就。
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文人们在不同时代条件下都能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具有为时代而创作的强烈责任感。
例如初盛唐是社会走向兴盛的时期,文人们能站在观察宇宙历史变化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自觉的思考,将欣逢盛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转化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健康乐观的情怀,创作出能充分体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从而形成文学繁荣与社会繁荣相一致的盛况。
齐梁陈隋时期诗风愈趋浮靡,唐朝为吸取前朝覆亡的教训,从开国之初就将政治革新和文风革新联系在一起。
从初唐到盛唐,诗歌经历过三次重要革新。
其主要方向是提倡诗歌文质兼备,核心内涵是发扬比兴寄托的风雅传统,肃清浮华绮丽的文风。
初唐四杰针对唐高宗龙朔年间“以绮错婉媚为本”的“上官体”诗风,明确提出要廓清诗赋的“积年绮碎”,强调刚健的气骨和宏博的气象。
陈子昂标举风雅兴寄和建安气骨,肯定革新诗歌的关键在于恢复建安文人追求人生远大理想的慷慨意气,批判齐梁诗的“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提倡“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诗风。
张说和张九龄更进一步提出作文要风骨和文采并重,典雅和滋味兼顾,鼓励多样化的内容和风格,并提出盛唐诗歌应当以“天然壮丽”为主的审美理想。
经过这三次革新,建安气骨在开元中为诗人们广泛接受。
政治气象的更新又促使诗人们把共同的时代感受反映到诗里,并意识到他们渴望及时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正是建安气骨和时代精神的契合点。
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
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
2022年(有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三)
2022年(有答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三)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文学悠久的传统中,一直隐隐相传着十分重要的江南意象。
持久、含蓄的相思,以及永续的乡愁,是江南不变的芬芳。
男女之思,友朋之念,以及越到后来,以男女、友朋寄托家国君臣之思,相互重叠着、涵化着,渐成江南意象的深层含义。
因此,江南意象是江南认同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含蓄而动人地揭示了江南认同的底蕴:家国之爱。
江南意识其实并不一定产生于江南本身,而是产生于北方中原文化南移的过程。
江南意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是南方认同北方、学习北方的过程。
中国最早的地域认同是中原认同。
《尚书·梓材》:“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
”中国即中原,这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自觉。
由政治认同再进一步,即为文化认同。
诗经学中的雅音,即华夏中原之正声,就是最早的中原意识表现之一。
秦汉一统天下,更加强了中原意识。
而且由于大汉帝国的空前强大,高度形塑了中国人的中原正统意识。
这时还几乎谈不上什么江南文化与江南意识。
一直到三国时代,江南地域才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到了东晋,政治中心南移,士人大批南渡,政治合法性的权威在江南地域渐趋稳固。
但彼时江南心灵是崇尚北方中原文化的,几乎完全没有自己文化的自觉。
陈寅恪认为当时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正统观念:洛阳为东汉、魏、晋故都,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
其实南朝人也如此。
偏安江南的士大夫也大多以恢复中原为志,从南朝大量北伐的诗歌来看,表面上他们似乎是文化的正统,其实他们是被赶出了家园的异乡人,他们的文化与政治认同端在中原。
从中国历史的大趋势上来看,淝水之战也是江南意识产生的一个大关键。
江南文化中心与文化认同的产生,实为北方政治军事压力不断侵迫的历史过程。
东晋淝水之战大败苻坚,实为南中国争取到了极可宝贵的战略时间。
北方中原文化的南移,得以从容浸润于南方文化土壤,从而使新文化的成果生根开花。
《中国古代文论》题库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题库及答案一、注明下列文献的作者及年代:1、《典论·论文》2、《文选序》3、《戏为六绝句》5、《与元九书》6、《送孟东野序》7、《六一诗话》8、《雪涛阁集序》9、《文赋》10、《诗品》11、《诗品序》12、《文心雕龙》13、《沧浪诗话》14、《闲情偶记》15、《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16、《汉书·艺文志》17、《答韦中立论师道书》18、《论诗三十首》19、《答洪驹父书》20、《夕堂永日绪论》21、《答吴充秀才书》22、《仲兄字文甫说》23、《忠义水浒传序》24、《原诗》25、《书汤海秋诗集后》26、《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27、《文选序》28、《答吕姜山》29、《人间词话》30、《楚辞章句序》31、《史记·太史公自序》32、《春秋繁露》33、《淮南子》34、《词源》35、《市井艳词序》36、《西游记题词》37、《论文偶记》38、《诗式》39、《答李翊书》40、《录鬼薄序》41、《论衡·超奇》42、《上崔华州书》43、《上人书》44、《书黄子思诗集后》45、《论词》46、《岁寒堂诗话》47、《论诗诗》48、《艺苑卮言》49、《曲律》50、《诗归序》51、《序山歌》52、《鬲津草堂诗集序》53、《儒林外史序》54、《答沈大宗伯论诗书》55、《花部农谭序》56、《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57、《复庄卫生书》58、《古谣谚序》59、《人境庐诗草自序》60、《论白话与维新之本》61、《国故论衡·文学总略》62、《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63、《摩罗诗力说》(近代·鲁迅)二、填空题:1、在中最早提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诗言志”理论。
2、孔子重视《诗》的社会政治伦理作用,在《论语·阳货》中说:“诗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3、墨子所说的“三表”法,指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
”4、代表中国古代文论“诗教”传统正式形成的典籍是。
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语文试题练习三及参考答案
材料一:周定王八年,使刘康公聘于鲁,发币于大夫。
季文子、孟献子皆俭,叔孙宣子、东门子家皆侈。
归,王问鲁大夫孰贤?对曰:“季、孟其长处鲁乎!叔孙、东门其亡乎!若家不亡,身必不免。
”王曰;“何故?”对曰:“宽肃宣惠,君也:敬恪恭俭,臣也。
宽所以保本也,肃所以济时也,宣所以教施也,惠所以和民也。
若本固而功成施遍而民阜乃可以长保民矣其何事不彻?敬所以承命也,恪所以守业也,恭所以给事也,俭所以足用也。
若承命不违,守业不懈,则可以上下无隙矣,其何任不堪?今夫二子者俭,其能足用矣,用足则族可以庇。
二子者侈,侈则不恤匮,匮而不恤,忧必及之,若是则必广其身。
且夫人臣而侈,国家弗堪,亡之道也。
”十六年,鲁宣公卒。
赴者未及,东门氏来告乱,子家奔齐。
简王十一年,鲁叔孙宣子亦奔齐,成公未殁二年。
(节选自《国语·周语》)材料二:贞观十一年,诏曰;“朕闻死者终也,欲物之反真也;葬者藏也,欲令人之不得见也。
上古垂风,未闻于封树①;后世贻则,乃备于棺椁。
讥僣侈者,非爱其厚费;美俭薄者,实贵其无危。
是以唐尧,圣帝也,谷林有通树②之说;仲尼,孝子也,防墓不坟③。
洎乎阖闾违礼,珠玉为凫雁,始皇无度,水银为江海,莫不因多藏以速祸,由有利而招辱。
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思化,中宵战惕。
虽送往之典详诸仪制,失礼之禁著在刑书,而勋戚之家多流遁于习俗,闾阎之内或侈靡而伤风,以厚葬为奉终,以高坟为行孝。
富者越法度以相尚,贫者破资产而不逮,徒伤教义,宜为惩革。
其王公以下,爰及黎庶,自今以后,送葬之具有不依令式者,仰州府县官明加检察,随状科罪。
在京五品以上及勋戚家,仍录奏闻。
”(节选自《贞观政要·俭约》)【注】①封树:堆土为坟,植树为饰。
古代士以上的葬礼。
②通树:树丧是古代一种丧葬方法,通树即从简丧葬之意。
③防墓不坟:孔子合葬父母亲于防这个地方,只有墓穴而没有坟丘。
1.材料一中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
若本固而功A成B施C遍而民D阜E乃可以长F保民矣G其何H事不彻?2.下列对材料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币,指货币、钱,与《屈原列传》“厚币委质事楚”中的“币”词义不相同。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3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三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20分)1.夫《离骚》之文,依托五经以立意焉。
篇名:《楚辞章句离骚叙》作者王逸2.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篇名:《典论·论文》作者曹丕3.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篇名:《文心雕龙·神思》作者刘勰4.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之舞咏。
篇名:《诗品序》作者钟嵘5.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篇名:《戏为六绝句》作者杜甫6.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篇名:《示子谲》作者陆游7.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
篇名:《十隐词》作者:苏轼8.不能作景语,又何能做情语邪?篇名:《姜斋诗话》作者王夫之9.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
篇名:《书汤海秋诗集后》作者:龚自珍10.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新一国之小说。
篇名:《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作者:梁启超注意:第二、三题答案写在另附的答题纸上。
二.解释下列名词的文论内容(每小题5分,共15分)1.发愤著书说(司马迁)所谓"发愤",就是指一个人身处逆境而其志不屈,更加激扬奋发而有所作为。
司马迁发愤著书,有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忍辱发奋,从沉痛中奋起,用更加坚韧的毅力来完成传世之作。
第二,揭露和抨击统治者的荒淫和横暴,同情社会的下层人民,歌颂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历史人物,把个人的不平和愤懑,宣泄在对历史人物的褒贬上,述往事,思来者,升华了《史记》的主题,这是加害于司马迁的统治者们非始料所及的。
2.气盛言宜说(韩愈)韩愈在《答李翊书》中,发展了孟子的文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说。
“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配义与道”而修养成的“浩然之气”含义相同。
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 语文(三)解析版
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语 文 (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宋代的历史呈现着许多看似矛盾的现象,我们既看到两宋三百年经济、文化、制度建设方面的辉煌成就,也能感觉到王朝末日的苍凉。
一方面有宋徽宗这样酷爱艺术的帝王,对“太平盛世”刻意追求、大肆渲染;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实际并非“太平盛世”,而是始终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挑战。
宋代的民庶、士人以及征战于疆场的军队将士,用他们的脊梁撑起了这样一个时代。
这些英雄人物,也有他们的生活寄托。
这个时期方方面面呈现出一种多重而复杂的生活情境。
②宋代外部压力沉重,就国内政治局面而言,“稳定至上”是朝廷政治的核心目标。
对于民间文化发展、经济事业、社会生活等方面,宋廷因仍自然趋势而未予过多干预。
相对来说,宋代文化环境比较宽松,士人群体活跃,“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正是在这样相对开明、宽松的环境下,宋代社会充满活力,大师、精英辈出。
由这种开放氛围,孕育出一种开创精神。
③葛兆光先生曾说,唐文化是“古典文化的巅峰”,而宋文化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
这两者的区别,简单来概括,就是出现了“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
比较唐宋两代都城,能直观感受到两类都市格局和它所呈现的不同气象。
唐代长安城的布局非常严整,而宋代开封相对来说商业气氛比较浓重。
唐代居民住宅区基本上是坊式结构,“坊”在某种意义上接近于封闭的小区。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模拟试卷四套模拟试卷和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一一.填空题:写出下列文论名句所出课文篇名和作者(每个空格1分,共20分)1.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
课文篇名作者2.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之舞咏。
课文篇名作者3.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课文篇名作者4.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课文篇名作者5.诗者:根情,苗言,華声,实义。
课文篇名作者6.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课文篇名作者7.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
课文篇名作者8.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课文篇名作者9.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课文篇名作者10.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
课文篇名作者二.解释下列名词的文论内容(每小题5分,共15分)1.文质彬彬说(孔子)2.发愤著书说(司马迁)3.境界说(王国维)第1页共2页三.论述题(第一小题25分,第二、三小题各20分,共65分)1.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1)这段文字出于哪一篇课文?(2)这段文字提出了什么文论观点?它的具体内容和在文学批评史的意义是什么?2.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1)这段文字出于哪一篇课文?作者是谁?(2)请分析这段文字提出的文论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清代文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
主脑非他,作者立言之本意也。
”又说:“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
”还说:“作传奇者,能以‘头绪忌繁’四字刻刻关心,则思路不分,文情专一”。
请以这些论述为主,结合他的其他论述,谈谈什么是李渔的“立主脑”说?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小题前为课文篇名,后为作者)1 《文赋》陆机2 《诗品序》钟嵘3 《文心雕龙》刘勰4 《戏为六绝句》杜甫5 《与元九书》白居易6 《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7 《论诗诗》(或:《题庐陵箫彦毓秀才诗卷后》)陆游8 《答洪驹父书》黄庭坚9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王夫之10 《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二.名词解释1.孔子这段语录,本意是在讨论君子的道德修养。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论史试卷及参考答案绪论基本知识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就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与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与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与教化说就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就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就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就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与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与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与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就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与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与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与使用技巧。
“古雅”的审美范畴与“复古”的文学思潮也就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与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3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三)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尚书》中关于完整初民恶搞动物而歌唱的记述就是()a.贲例如,皤例如,白马翰例如b.士l羊,无血c.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阀2.《诗经七月》就是()a.爱情诗b.战争诗c.农事诗d.怨刺诗3.《春秋》的编撰体例就是()a.国别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4.《左传》的风格特色就是()a.佶屈聱牙b.情韵并美c.辩丽恣肆d.质朴平实5.以下寓言出自于《战国策》的就是()a.处女遇盗b.郢书燕读c.刻舟求剑d.狡兔三窟6.《九章》大多数作品的体式就是()a.论体b.赋体c.骚体d.七体7.晁错主张劝农务本的名篇,一篇是《守边劝农疏》,另一篇是()a.《论贵粟疏》b.《论积贮疏》c.《至言》d.《陈政事疏》8.导致《汉书》、《史记》文学创作思想和特色相同的主要原因就是()a.作者的思想差异和具体写作环境的不同b.作者对历史著作性质功能的认识不同c.作者具备“赞歌世”和“刺世”的相同主张d.作者对历史著作“史事”标准的重新认识相同9.最早以“赋”作为文体名称的作品是()a.《高唐诗赋》b.《吊屈原诗赋》c.《柳赋》d.《赋篇》10.东汉赋体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是()a.由骚体赋向大赋转型b.由小赋向京都诗赋转型c.由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型d.由大赋向骚体诗赋转型11.在《乐府诗集》的以下类目中,保存两汉乐府民歌最多的是()a.《鼓吹曲辞》b.《杂曲歌辞》c.《相和歌辞》d.《杂歌谣辞》12.最早载录《古诗十九首》的古代典籍就是()a.《玉台新咏》b.《文选》c.《乐府诗集》d.《古诗纪》13.曹植诗歌创作中成就最低的诗体就是()a.四言诗b.五言诗c.七言诗d.杂言诗14.正始诗人阮籍最著名的诗作是()a.咏怀诗b.幽愤诗c.拟古诗d.悼亡诗15.西晋诗风的特点就是()a.沉痛委曲,意蕴深沉b.梗概多气,志深笔长c.理过其辞,淡乎寡味d.结藻清英,流韵绮靡1、c2、c3、c4、b5、d6、c7、a8、a9、d10、c11、c12、b13、b14、a15、d16.刘琨诗歌的风格是()a.笔力雄迈,文典以怨b.英雄失路,万绪伤感c.坎土简选题壁,卓著迷你游戏d.平静自然,韵味爽口17.晋代诗人郭璞最著名的诗作类型是()a.咏史诗b.游仙诗c.玄言诗d.田园诗18.谢灵运就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存有成就的()a.田园诗人b.玄言诗人c.边塞诗人d.山水诗人19.在唐代边塞诗中,具备气质沉雄,颇多感叹风格的就是()a.李益的边塞诗b.岑参的边塞诗c.高适的边塞诗d.陶翰的边塞诗20.初唐时期创作水平最低的宫廷诗人就是()a.早有诗名的杨师道、李百药、虞世南等前朝耆老b.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的“初唐四杰”c.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坛新秀d.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21.李贺诗中最具备特色的作品就是()a.咏仙讽鬼之作b.感愤不遇之作c.揭露时弊之作d.气势高扬之作22.“曾经沧海容易为水”的原文就是()a.白居易的《长恨歌》b.李商隐的《无题》c.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d.元稹的《会真诗三十韵》23.词之起源的传统观点就是()a.词起源于诗b.词起源于“曲子词”c.词起源于民间d.词起源于酒令艺术24.盛唐诗人中唯一位列高官且封侯者就是()a.崔颢b.元稹c.岑参d.李白25.白居易闲适诗的基本特色是()a.反映国计民生,发挥美刺作用b.表达知足常乐、温厚柔和的情致c.受外界事物感动,形诸咏叹d.写山水风光和友情26.盛唐诗风构成的标志就是()a.讲究声律辞藻b.抒发无私情杯c.诗情画意融合d.声律风骨兼具27.唐传奇繁盛期的优秀代表作品是()a.《古镜记》、《补江总白猿传》、《游仙窟》b.《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c.《玄怪录》、《博异志》、《虬髯客传》d.《游仙窟》、《枕中记》、《虬髯客传》28.最能体现陈子昂诗歌创作个性风采的就是()a.声情并茂,意在言外b.声律谐波,辞采华美c.评点古今,抒写感叹d.屈埃泰之情,豪侠之气29.韩愈散文中数量最多的文类是()a.碑志b.书信c.序文d.杂著30.中晚唐诗坛的“武功体”所指的诗作就是()a.贾岛的作品b.姚合的作品c.孟郊的作品d.许浑的作品16、b17、b18、d19、c20、c21、a22、c23、a24、b25、b26、b27、d28、b29、a30、b三、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国语》(1)就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2022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解析版)
2022年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荀子在《劝学》中说:“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这句话运用到艺术美上就是说:艺术既要丰富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去粗存精,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
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就有了“虚”;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虚”和“实”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很早就掌握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
如晚周帛画凤夔人物、汉石刻人物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唐阎立本《步辇图》、宋李公鳞《免胄图》、元颜辉《钟馗出猎图》、明徐渭《驴背吟诗》,这些赫赫名迹都是很好的例子。
我们见到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表现人物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正像中国舞台上的表演一样。
关于中国绘画处理空间表现方法的问题,清初画家笪重光在《画筌》里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
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段话扼要地说出中国画处理空间的方法,叫人联想到中国舞台艺术里的表演方式和布景问题。
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
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
“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
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
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着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
唐朝大书法家张旭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吴道子画壁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论模拟试卷三·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前为课文篇名,后为作者)
1 《楚辞章句序》王逸
2 《典论·论文》曹丕
3 《诗品序》钟嵘
4 《答李翊书》韩愈
5 《沧浪诗话》严羽
6 《人境庐诗草自序》黄遵宪
7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王夫之8 《雪涛阁集序》袁宏道
9 《闲情偶寄》李渔10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梁启超
二.名词解释
1.唐代文论家司空图提出“韵味说”,是以食品的滋味来代称文学作品的艺术美。
他借用醋和盐作比喻,烧菜做饭,总要用到盐和醋,我们在品尝咸味或酸味时,追求的是在咸酸之外的美味。
此时,我们看不到具体的盐或醋,它们早已溶化于食物之中了。
由此司空图引申到诗歌艺术创造之味,就是在“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艺术形象中,创造“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也就是说,真正有审美意蕴的诗歌,不能仅仅停留在诗歌语句的表层。
它所描述的情景,创造的意蕴,应该让欣赏者感到贴近而不肤浅(“近而不浮”),深远而含蓄不尽(“远而不尽”),可以有无尽的言外之意让人不断品味(“韵外之致”)。
2.这是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论述了文学创作中构思想象活动特点,即“心”与“物”的关系,神与物的交融问题。
这一观点指出构思想象活动不是虚空的,而是有根源、有依托,这就是“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这个“物”就是构思想象活动中的客观外物与艺术想象的结合,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形象思维。
3.思无邪是孔子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对《诗经》三百篇作品的总的评价。
“无邪”可理解为“归于正”,即有中正平和、合乎礼义之意。
《诗经》的作品,思想内容非常广泛,有对政治和统治者的讽刺、批评、赞美;有表现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情;有对战争、徭役的诅咒;也有其他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反映。
同时《诗
经》表现的作者的感情也是十分丰富的,如欢乐、悲哀、幸福、痛苦、期待、失望等等。
所有这一切,孔子均以“思无邪”予以概括,并加以正面的肯定。
这说明,孔子对文学作品的评价尺度比较宽泛。
三.论述题
1.作者是司马迁。
出于课文《史记·太史公自序》。
这是司马迁著名的文论主张发愤著书说。
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如下三个要点:(1)“此人皆意有所郁积,不得通其道也”
在司马迁看来,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都曾遭遇太多的不幸与挫折、压抑与排挤。
他们内心积聚了太多的郁愤与不满,却无处申告,因此转而著书立说,将自己的思想倾诉于文字之中,以求抒怀。
司马迁自己的遭遇,也同这些先贤类似。
他因李陵事件下狱,受到了残酷的宫刑,使他在人格上蒙受奇耻大辱。
这使他对封建统治者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为“发愤著书”说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述往事,思来者”
司马迁认为,虽然在现实社会遭遇压制与不幸,但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是不会沉沦下去的。
他们往往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将希望寄托于未来。
暴露旧的黑暗,正是为了表达对于光明未来的向往。
这是封建时代进步文人坚持理想精神的体现。
历史上那些坚持著述的先贤亦无不如此。
(3)“欲遂其志之思也”
一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是这些身处逆境的作者(包括司马迁)坚持写作的强大动力,也是他们坚韧的自信心的强烈表现。
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中,司马迁说:“《诗》三百,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这就是著名的“发愤著书”说。
发愤著书说的意义如下:
(1)司马迁强调的“发愤”,实质上是提倡文学必须具有对黑暗现实的批判性。
传统儒家文学观强调“中庸之道”,“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这是一种主张与现实妥协,回避矛盾的调和之论。
发愤著书说提倡文学写作应揭露矛盾,批判现实,勇敢抗争,因而具有进步的、积极的意义。
(2)司马迁强调发愤著书,并不是仅仅抒发个人之愤。
他把情感的表现同个人与社会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联系起来,从而扩大了情感表现的社会意义,带有了批判性质。
他所称引的许多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或多或少都具有这样的特点。
司马迁写作《史记》时,这种倾向就更为明显了。
(3)发愤著书说在文学批评史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许多文论家都十分重视继承这一思想。
唐代韩愈有“不平则鸣”之说。
宋代欧阳修有诗“穷而后工”之说。
明代李贽也有“古之贤圣,不愤则不作”之论。
由此看来,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我国古代文学思想中的一个优良的传统。
2.(1)出于《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作者是唐代的陈子昂。
(2)是对南北朝时期齐梁文风的批判,陈子昂主要从两个角度批评齐梁文风。
1、齐梁文风积弊之深:“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
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到晋宋时代即已失传,更不要说南北朝后几个朝代了。
2、齐梁文风结症所在:“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
”显然,齐梁文风的最重要弊病在于脱离现实,文风奢靡,形式主义严重。
(3)前一个小问题:陈子昂提出的革新主张
1、提倡“兴寄”。
兴寄是指文学作品要有深刻的现实内容,纠正齐梁文风的弊端,首先要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考虑,拨乱反正。
2、强调“风骨”。
陈子昂所说的汉魏风骨,又称建安风骨或建安风力,即健康的内容和生动有力的语言形式的结合。
这种爽朗刚健的风格,质朴有力的语言特色,是纠正齐梁靡靡之音的有力武器。
3、“兴寄”、“风骨”都是前代文论家多次运用的文学批评概念,放到唐代,必须有新的历史内容。
陈子昂提出的时代要求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这是陈子昂对“风骨”、“兴寄”的审美内涵的具体阐述,也是他提出的唐代革新文风的具体要求。
(3)后一个小问题:陈子昂革新主张的意义有以下两点:
1、革新主张简明扼要,针对性十分强。
这是建立在对初唐文坛存在的弊病的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
正因为如此,其作用就十分明显,对迅速扭转当时文坛风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以复古为革新。
陈子昂的革新主张,是结合了几百年来文学发展史的情况提出的,其核心部分是追汉魏,反齐梁,以文学史上优秀的传统为旗帜,同初唐文坛的不良文风作斗争。
陈子昂的理论,横扫了初唐的不良文风,“天下翕然,质文一变”,为唐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后,建安风骨成为历代进步文人同形形色色的不良文风作斗争的重要理论武器。
可见陈子昂文学理论的深远影响。
3.(1)出于《书汤海秋诗集后》。
作者是近代文论家龚自珍。
(2)龚自珍提出了“完”的论诗主张。
龚自珍“完”的诗论主张就是要求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
也就是提倡在文学作品中鲜明地表现作者的个性,把作者的真实情感完完整整地表现在作品中,反对把“他人之言以为己言”,做到“无论识与不识”,只要一读作品,就能看到作者的独特个性。
龚自珍理论的意义,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
他在近代社会激烈动荡的社会背景下,竭力主张表现个性,正是处在萌芽状态中的民主主义思想在文艺理论上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