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水循环教学案例(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循环教学案例
一、课程依据:
现在的课堂要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情景构建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以及问题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习,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的,而水循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现在城市化的发展,硬化路面的建成,使得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增加,而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从而造成了城市的内涝问题,学习水循环,能够使学生服务现在、预测未来,为生产生活献计献策,还能够强化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意识;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具备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能够经常关注地方、国家和全球的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从本条标准中“运用示意图”可知:要求学生具有读图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并分析水循环示意图,解释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要通过读图分析题型判别学生是否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及通过阅读示意图归纳解释海陆间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并通过现实中的案例,比如引黄入潍、南水北调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由于流水作用而形成的地表形态,进一步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学情分析:
对于“大自然的水循环”这一内容,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常识,但是认识的不够全面,还未能上升到科学理性的层面去分析理解,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刻地区认识,从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四、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潍河流域及引黄济峡图文材料,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并为潍河流域的水危机献计献策。
五、核心素养:
能够理解人类活动是如何影响水循环,懂得人类在利用水循环、改造水循环的过程
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以实现人地协调。
②通过分析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将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③从小尺度的潍河到大尺度的全球水循环都有兼顾,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④通过让学生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然后通过探究讨论得出水循环模式,并分析海绵城市的应用,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应用,从而提高地理实践力。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的示意图
难点:水循环的意义
七、教学设计:
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探究案,安静专注,及时查阅
资料,标注出疑难点。
1.通过学
生的独立
学习,初
步了解水
循环的过
程和环
节,以及
水循环的
地理意
义。
2.学生独
立思维的
培养以及
对导学案
的认知,
引领学生
学会学
习,实现
“立德树
人”的根
本目标。
1.潍河水
系图
2.山东省
气候类型
图
3.潍河沿
岸城市发
展对地表
径流的影
响
4.潍河流
域土地利
用类型图
5.引黄济
峡工程
6.海绵城
市工程
1.人地协
调观;
2.综合思
维:水循
环能将
“水圈”、
“大气
圈”、“生
物圈”、
“岩石
圈”联系
起来,形
成一个整
体,学生
的综合思
维能力得
到了提
高;
3.地理实
践力:学
生绘制水
循环示意
图以提高
地理的实
际操作能
力。
1.学生能够
安静快速完
成导学案的
自主探究;
2.明确水循
环的过程以
及各环节的
名称;
3.能够自主
绘制出水循
环示意图;
4.能够对水
循环的地理
意义作出较
为恰当的解
读。
合作探究
智慧共享【要求】学生到黑板制定位置自由展示探究成果,
注意地理术语的规范表达,注重梳理出问题的逻
辑关系。
【探究一】
潍水之源
潍河,古称潍水,发源于莒县箕屋山,上游
流经莒县、沂水、五莲,从五莲北部进入潍坊市,
1.学生的
合作参与
程度以及
解决问题
的能力;
2.能够根
据水循环
的理论知
识提出潍
河水资源
短缺的解
决方案;
3.能够明
确指出人
类的相关
活动会对
水循环产
生的影
响。
1.学生展示
是否达到:
书写认真、
规范,积极
主动参与课
堂;
2.学生敢于
发表自己的
见解,有追
问、质疑意
识;能够深
度学习;
3.拓展应用
环节能够说
出明确的问
题解决思
路,将实际
案例的解决
方案表达清
楚,实现学
以致用;
4.能够利用
潍河水循环
示意图,说
明水循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