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宪法实施的条件

合集下载

浅析宪法的几点认识与宪法实施的几点建议(1)论文_浅析宪法的几点认识与宪法实施的几点建议(1)论文

浅析宪法的几点认识与宪法实施的几点建议(1)论文_浅析宪法的几点认识与宪法实施的几点建议(1)论文

论文论文摘要:关于对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理解,除了从宪法的内容、法律效力等方面理解外,还应认识到,宪法是公民的生活规范,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是国家权力秩序的根本法律保障。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因此,必须更新宪法观念,强化宪政意识,倡导宪政思维;必须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切实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

【论文关键词】宪法;宪法观念;宪政意识;宪政思维;违宪审查一、关于宪法的几点认识对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人们过去一般都是从宪法的内容、宪法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和程序等方面来加以认识。

尽管这一认识角度并不为错,但它主要立足于宪法的法律特征,因而并不全面。

实际上,对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理解,除这一角度外,至少还应包括以下几点。

1、宪法是公民的生活规范。

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宪法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坛之物”。

可以说,这是我国宪法一直未能真正走入社会、未能真正走向公民生活的症结所在,也是阻滞依宪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

那么,宪法是否真的就仅仅是政治法呢?对此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涉及人们对宪法内涵的理解。

然而中西方对宪法的理解却有着不同的特点。

从总体上而言,西方对宪法的理解既有狭义又有广义,而中国对宪法的理解则基本上是狭义的。

西方对宪法的理解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不仅将宪法与普通法律相区分,而且强调一切政治组织、普通法律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都必须从属于宪法。

然而,这种单纯立足于政治层面来解释的宪法,还只是一种狭义上的宪法。

实际上,亚里士多德的贡献不限于此,他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对宪法的广义理解。

他指出,宪法原来就是公民的生活规范,宪法是公民的生活方式。

尽管从方法论来说,亚里士多德说宪法是公民的生活规范,主要是一种感性的、经验的说法,但他关于宪法的广义理解和对于理想宪法的探讨却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虽然宪法在表面上涉及的主要是政权问题、政体问题,但政权和政体的运行,国家权力行使的最终结果还是落实在生活层面。

宪法实施的法律法规都有哪些

宪法实施的法律法规都有哪些

宪法实施的法律法规都有哪些宪法,是维护我国安全的法律,同时也是促进我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法律上,对宪法也有相关的规定。

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宪法实施的法律法规,希望能帮到你们。

宪法实施的法律法规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周叶中《宪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宪法实施及其保障)【圣才出品】

周叶中《宪法》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宪法实施及其保障)【圣才出品】

第十九章宪法实施及其保障19.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宪法实施的概念、方式与特点(见表19-1)★★★表19-1 宪法实施的概念、方式与特点要点概念考点二:宪法实施的原则(见表19-2)★★★★表19-2 宪法实施的原则考点三:宪法实施与宪法实现的关系(见表19-3)★★表19-3 宪法实施与宪法实现的关系要点考点四:宪法实施的条件及过程★★★1.宪法实施的条件(见表19-4)表19-4 宪法实施的条件2.宪法实施的过程(见表19-5)表19-5 宪法实施的过程要点概念考点五:宪法实施保障(见表19-6)★★★★★表19-6 宪法实施保障考点六:宪法实施评价(见表19-7)★★★表19-7 宪法实施评价要点19.2 课后习题详解1.我国宪法实施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答:(1)我国宪法实施的有利条件①外部条件,指宪法实施的外部社会环境。

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政治条件,包括政治基础条件和政治形势条件。

政治的民主化程度决定着宪法实施的程度,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也就是贯彻落实宪法的过程。

目前我国政治稳定,社会秩序正常有序运行,为宪法的实施提供了完善的政治条件。

b.经济条件,包括宪法和宪法实施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以及经济发展本身通过政治、思想等提出对于宪法和宪法实施的内在需求。

我国现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则为宪法的实施从经济方面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c.思想意识条件,主要是指人们对宪法的认识状况对于宪法实施的制约和影响。

我国公民对宪法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为宪法的实施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

②自身条件,主要包括宪法本身是否科学和宪法本身是否规定了完善的实施机制等方面。

第三篇 宪法实施标准版文档

第三篇 宪法实施标准版文档
保证宪法实施活动的顺利进行。②设计宪法实施方案。③建立健全合理的宪法实施机 构。
• (2)实际实施阶段 • ①加强宪法的学习、宣传,提高宪法实施主体的宪法意识,使宪法实施主体的行动与
宪法的要求相一致。②掌握实施进度,把握实施方向。③保证实施机制运转,提高实 施效率。
• (3)实施评价阶段 • ①在评价时,必须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②必须确立评价
(3)思想意识条件:人们对宪法的认识状况
三是遵循宪法规定的禁止性命令。
①在评价时,必须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
②必须确立评价宪法实施状况的标准,主要包括宪法规范标准和宪政价值标准两个层次。
②权力制约标准:宪法确定的权力制约原则是否能得到贯彻以及其贯彻程度等客观事实。
二是履行宪法规定的作为义务;
第三篇 宪法实施
第十九章宪法实施及其保障
一 宪法实施概述
• (一)宪法实施的概念 方式与特点
• 概念:宪法规范在现实生活中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上的、抽象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 构成: • (1)宪法适用:一定国家机关对宪法实现所进行的有目的的干预。一方面是指国家代
• (3)合法原则。 概(念1):政宪治法条实件施:的民连主续政性治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
①四在、评宪价法时实,施必评须价正确处理好整体选与部分、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 ②(掌二握 )实宪施法进实度施,与把宪握法实施现方的向关。系 ①在评价时,必须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 宪法遵守既是宪法实施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宪法实施最基本的方式。
现除了以上内容外,还特别强调宪法的监督和保障。
• 则肯
定是正值。

论宪法实施的基础条件

论宪法实施的基础条件
宪法实施是国家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只有深入贯彻宪法,确保宪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繁荣稳定的目标。
2. 正文
2.1 社会稳定与宪法实施的关系
社会稳定是宪法实施的基础条件之一,宪法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在社会秩序的基础上。社会稳定可以为宪法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法治混乱的环境中,宪法的规定很难被有效执行,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2 法治环境的建立
法治环境的建立对于宪法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健全的法治环境是宪法得以有效实施的基础条件之一。法治环境的建立可以确保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在一个遵循法治原则的社会中,宪法是最高法律,所有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措施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通过建立完善的法治体系,可以保障宪法的权威性,确保宪法不受侵蚀和篡改。法治环境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权利和法律地位。只有在法治环境下,公民的权利才能得到有效保障,法律的适用和执行才能得到公正和公平的保障。法治环境的建立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在一个法治的社会中,公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社会秩序得到维护,经济活力得到释放,社会各界的合作和互信得到增强。要确保宪法得以有效实施,就必须倡导和建设一个健全的法治环境。
宪法的实施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基础。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的原则和运行机制,保障了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只有遵守宪法,才能确保政府的合法性,避免政治动荡和政治危机的发生。
宪法的实施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能够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只有在宪法框架下,社会才能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论宪法实施的基础条件
【摘要】
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其实施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社会稳定与宪法实施密不可分,宪法为社会提供了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权利保障,有效维护了公共秩序。建立法治环境是宪法实施的必要条件,只有依法治国,才能确保宪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政府机构的稳定运行是宪法实施的保障,政府应当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宪法的有效实施。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是宪法实施的基础,只有引导民众树立宪法意识,才能确保宪法的权威性。国际社会的认可与尊重也是宪法实施的重要条件,国际社会对国家宪法的认可,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持续完善宪法实施的条件,巩固社会稳定和法治环境,是确保宪法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宪法实施不仅仅影响国家内部的稳定与发展,也关乎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

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

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

宪法的实施及其保障第一节宪法实施概述一、宪法实施的概念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客观实际生活中的贯彻落实,是宪法制定颁布后的运行状态,也是宪法作用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形式。

其内容是将宪法文字上的、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进而将体现在宪法规范中的人民意志转化为人们的行为。

从宪法实施的基本构成来看,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宪法的执行和宪法的适用。

宪法的执行通常指国家代议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贯彻落实宪法内容的活动。

宪法适用则通常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贯彻落实宪法的活动。

(二)宪法的遵守。

宪法的遵守是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宪法规定从事各种行为的活动。

宪法的遵守通常包括两层意义:一是根据宪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根据宪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二、宪法实施的主要特点宪法的实施与普通法律的实施存在许多共同点,但宪法实施也有其独特的特点:(一)宪法实施的广泛性和综合性:宪法实施的广泛性包括宪法实施范围的广泛性和实施主体的广泛性。

宪法调整的范围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由于宪法实施的范围涉及我国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一切主体的行为,而且宪法的实施也需要通过社会关系中一切主体的行为才能实现,因此,宪法实施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宪法实施的综合性是指宪法的实施是整个国家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再宪法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综合因素。

(二)宪法实施的最高性和原则性宪法实施的最高性是由宪法的内容以及根本法地位决定的。

宪法实施的原则性主要表现在宪法规范对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从宏观上、总体上进行原则指导的过程。

宪法实施的最高性和原则性也决定宪法实施与一般法律实施之间的相互关系:宪法实施是一般法律实施的基础,一般法律则是宪法实施的具体化。

(三)宪法实施的直接性和间接性就实施方式而言,宪法在实施过程中具有直接性特点,但主要是间接性特点。

宪法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具体法律规范来作用于具体的人和事,国家的其它法律和法律性文件是以宪法为基础,并且不能与宪法相抵触,因此对普通法律的实施就是在间接地实施宪法。

宪法实施

宪法实施

宪法实施第一节宪法实施概述一、宪法实施的概念、方式与特点(一)概念:宪法规范在现实生活中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上的、抽象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构成(1)宪法适用:一定国家机关对宪法实现所进行的有目的的干预。

一方面是指国家代议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对宪法实施的干预。

另一方面则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对宪法实施的干预。

(2)宪法遵守:指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宪法的规定从事各项行为。

宪法遵守既是宪法实施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宪法实施最基本的方式。

宪法遵守通常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享有宪法赋予的权利;二是履行宪法规定的作为义务;三是遵循宪法规定的禁止性命令。

三、宪法实施VS宪法实现(1)联系:宪法实施实际上是宪法实现的中心环节和主体部分。

没有宪法的实施就不可能有宪法的实现,宪法实施是宪法实现的前提;没有宪法实现,宪法的实施则丧失了实际意义,宪法实现是宪法实施的目的所在。

(2)区别:①含义上,宪法实施是一种实际的活动过程,宪法实现不仅包括这一活动过程,而且还包括这一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结果。

②内容上,宪法实施主要侧重于宪法的执行、适用及遵守,而宪法实现除了以上内容外,还特别强调宪法的监督和保障。

③结果上,宪法实施既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但宪法实现则肯定是正值。

④逻辑关系上,宪法实施是过程、是手段,宪法实现则是目的、是结果。

第二节宪法实施的条件及过程一、宪法实施的条件(一)外部条件(1)政治条件:民主政治(2)经济条件:商品经济(3)思想意识条件:人们对宪法的认识状况(二)自身条件:宪法本身是否科学、宪法本身是否规定了完善的实施机制二、加强宪法实施过程研究的意义(1)加强宪法实施过程的研究,有利于顺利、有效地实施宪法。

(2)加强宪法实施过程的研究,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宪法实施可能面临的问题和障碍。

(3)加强宪法实施过程的研究,有利于准确评价宪法的合理性,并进而完善和发展宪法。

周叶中《宪法》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宪法实施【圣才出品】

周叶中《宪法》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宪法实施【圣才出品】

第三编宪法实施第十九章宪法实施及其保障1.我国宪法实施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答:(1)我国宪法实施的有利条件①有利于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

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是指宪法实施的外部社会环境。

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三个方面。

a.有利于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

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既包括政治基础条件,也包括政治形势条件。

政治的民主化程度决定着宪法实施的程度,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也就是贯彻落实宪法的过程。

目前我国政治稳定,社会秩序正常有序运行,为宪法的实施提供了完善的政治条件。

b.有利于宪法实施的经济条件。

宪法实施的经济条件既包括宪法和宪法实施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包括经济发展本身通过政治、思想等提出对于宪法和宪法实施的内在需求。

我国现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则为宪法的实施从经济方面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c.有利于宪法实施的思想意识条件。

宪法实施的思想意识条件,主要是指人们对宪法的认识状况对于宪法实施的制约和影响。

我国公民对宪法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为宪法的实施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

②有利于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

具体说来,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主要包括宪法本身是否科学和宪法本身是否规定了完善的实施机制等方面。

(2)我国宪法实施的不利条件①外部条件。

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还有待提高,人们对宪法的认识还不到位,宪法的权威并未确立,民主政治还需从实践中加强。

②自身条件。

宪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及法律性还有待增强。

2.如何控制宪法实施的逻辑进程?答: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落实,即将宪法文字上的、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进而将宪法规范所体现的人民意志转化为具体社会关系中的人的行为。

宪法实施实际上是一个循环交错、持续不断的过程。

从理论上分解为三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即宪法实施准备阶段、实际实施阶段和实施评价阶段。

(1)宪法实施准备阶段宪法实施准备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为宪法的实际实施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宪法稳定性的原因与条件

宪法稳定性的原因与条件

本文作者刘一纯工作单位武汉大学法学院宪法的稳定性不但是我们对于宪法的理想期望,也是宪法作为法律的规范性和作为根本法的原则性等一些特性所要求的。

因此,制定一部稳定的宪法或保持与维护一部宪法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

为此,必须对宪法稳定性的成因有明确认识。

笔者认为,宪法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当该宪法所处历史时期的经济和政治关系动荡不定时,宪法不可能是稳定的,而在经济和政治关系等比较稳定的时期,宪法的稳定性就是宪法内在地具备了优良品质、外在地得到持久贯彻实施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保障宪法品质优良的主要因素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良法的概念,指出良法是实现法治的前提。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以来,有学者提出依法治国,首要是依宪治国,即运用宪法的民主原则和法治精神来治理国家,进而有学者提出良宪的概念。

这些都说明了法律和宪法本身品质优良的重要性。

宪法的品质显然是在立宪包括制定和修改环节形成的,要保障宪法具有优良品质,就必须明确良宪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并在立宪过程中始终把握和落实这些因素。

笔者认为,构成良宪的主要因素是正确的立宪观念、成熟的立宪基础、适当的表现形式及完善的宪法文本,它们分别从根本性、前提性、形象上和内容上保障宪法的优良品质。

一正确的立宪观念初看起来,宪法稳定性的内因似乎只与宪法文本所承载的宪法规范内容有关。

然而,宪法的制订或修改总是在一定的立宪观念指导下进行的。

立宪观念包括为什么立宪、依什么立宪、在具体国情下应该立怎样的宪法、怎样立宪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宪法包含哪些内容?宪法对这些内容如何规定?归根到底都是由立宪观念决定的,也就是说,宪法规范内容归根到底是由制宪者或修宪者的立宪观念决定的。

因此,从实质上讲,宪法是否科学合理,取决于立宪观念是否正确。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立宪观念,才能科学合理地确立宪法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也才可能科学合理地选用宪法形式、建构宪法结构、设计宪法规范、确立宪法制度,从而最终制定出一个科学的宪法,或通过宪法修改实现宪法的科学性。

论我国宪法的实施及完善

论我国宪法的实施及完善

论我国宪法的实施及完善作者:冮佳玉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0期作者简介:冮佳玉(1991-),女,汉族,辽宁人,渤海大学文理学院文法系,研究方向:法学。

【摘要】论及宪法的实施,其取决于诸多方面,包括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方面面。

宪法实施的优劣与否是宪法存在价值的共识认同度体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的实施效力。

迄今为止,我国宪法经历了多次重复修订,旨在促进宪法的科学性和进步性。

但部分缺陷仍在存在。

本文将通过对宪法的实施以及进一步完善宪法方面,透析寻求结合我国实情以及吸收先进外国法制的先进之法。

【关键词】宪法;实施;完善一、宪法实施与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对于宪法实施起到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

人们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对于宪法的认知和对于宪法的实施情况以及对宪法的实际诉求迥异。

宪法的实施,是我国未来进步发展的中坚节点,具有统筹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的全局意义。

因此,我们应当认真地看待这个问题的现实状况和发展概况。

在我国社会文化里,涵盖了我国国民对法治和宪政理念以及公众对宪法感情。

总而言之,宪法的实施好坏与否很大程度上与国民的感情。

故而,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转型对于宪法的最终实施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我国社会文化发展转型中,宪法实施的历史经验丰富。

建国初期,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民众对待法律的意识薄弱,“法盲”众多。

从大多数国民对宪法的态度来看,他们普遍视宪法是权力强化的工具,而不是反映无产阶级的实际意志。

冷静观止,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建国之后,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在社会文化的领域中国民高度崇尚国家的权力。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社会中的法律文化方面是异行的,淡薄的。

国民对于法律的偏见认识甚嚣尘上。

出现了一系列惨不忍睹的破坏法律的行径。

从根本上说,只要公民对待市场有着依赖行为,就会对宪法所授有权力和保护的接受。

从宪法实施的方方面面来说,要进一步促进宪法实施的力度与效度,应当加强宪法执行力。

这就需要对社会文化有着广泛的深度的认识:(一)推广“三为先”理念即党的事业要为先、人民利益要为先、宪法法律要为先的辩证统一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国民对待宪法的认知理解是迥异的。

论宪法实施的基础条件

论宪法实施的基础条件

论宪法实施的基础条件【摘要】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其实施的基础条件至关重要。

宪法的制定需要充分代表各阶层利益,并经过广泛讨论和民主程序。

宪法的权威性是实施的前提,必须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和尊重。

宪法的容忍性则要求适应社会多样性和变化,保持灵活性和包容性。

宪法的保障机制包括法治体系、监督机制和司法独立,确保宪法权利得以实现和保护。

宪法的实施还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信任才能使宪法真正落地生根。

宪法实施的基础条件包括制定过程的合法性、权威性和公正性,以及支撑宪法运行的保障机制和社会支持,这些条件相互交融,共同构成宪法实施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宪法实施、基础条件、引言、宪法的制定、宪法的权威性、宪法的容忍性、宪法的保障机制、宪法的社会支持、结论。

1. 引言1.1 引言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文书,实施的基础条件至关重要。

在对待宪法的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宪法的制定、权威性、容忍性、保障机制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条件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宪法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宪法的制定是实施的第一步,它反映了国家的政治体制、价值观念、权利保障等重要内容,制定过程应该充分民主、公正。

而宪法的权威性则是指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这需要确保宪法规定的权利能够被切实保障和执行。

宪法的容忍性是指国家各方面对宪法规定的接受程度,宪法应该能够兼顾各方利益,避免出现严重的社会冲突。

宪法的保障机制和社会支持也是宪法实施的重要基础条件。

保障机制包括宪法监督机构、法治体系等,能够确保宪法的有效执行和实施。

而社会支持则是指广大民众对宪法的信任和拥护,只有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宪法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基本法律,为国家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基础。

部分的内容至此结束。

2. 正文2.1 宪法的制定宪法的制定是宪法实施的基础条件之一。

宪法的制定是通过具有合法权威的机构和程序依法制定的基本法律文件,具有普遍适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简述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

(二)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
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思想意识条件,作为外在的客观基础,为宪法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能性。

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国家的一定历史时期,能否利用这些条件将宪法的实施从可能变为现实,关键还在于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

具体说来,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宪法典本身是否科学。

包括宪法典的产生是否具有正当性,宪法典的内容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本国国情,宪法典的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等等。

而在这几个方面中,宪法是否与客观现实相一致,“书面宪法”与“现实宪法”是否相脱节以及宪法的条文内容是否有助于实施等,是至为关键的环节;
2.宪法本身是否规定了完善的实施机制。

众所周知,宪法实施只有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才能有序地开展,因而如果作为根本法的宪法自身能够确立起比较完善的实施机制,那么不仅能赋予这一机制以应有的权威和尊严,而且能为宪法的有效实施提供切实而明确的制度保障。

加强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

加强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

加强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保证宪法全面实施是维护国家法律权威、保障公民权益的基础。

为了确保宪法的权威和有效实施,必须加强实施和监督,并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和制度体系。

首先,加强宪法的实施是保证宪法权威的核心。

通过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对宪法的认知和了解,使其成为国民共识和行为规范。

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要积极组织宪法宣传教育活动,推广宪法知识,让公民了解宪法权威和法律体系,增强宪法自觉遵从的意识。

其次,完善宪法监督制度是保证宪法实施的有效途径。

宪法监督既要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也要对违反宪法行为进行监督和制约。

建立和完善宪法监督机制,包括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宪法监督职责,审议宪法实施报告,处理违宪案件等。

同时,要加强公众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和公民对违宪行为进行监督申诉,加强司法监督和舆论监督,促进宪法实施的执法公正和社会公平。

第三,健全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是确保宪法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

国家应当加强宪法实施的组织和管理,明确权责边界,健全程序规范,提高法治水平。

完善宪法解释制度,明确宪法解释权的行使机构和程序。

同时,加强对法律与宪法的衔接,对违宪法律进行纠正和废止,提高法律法规的合宪性。

第四,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是提高宪法实施效果的必备条件。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宪法理论和法律知识的培训,明确宪法实施的目标和工作重点。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的能力建设。

同时,加强宪法研究和学术交流,提高宪法专业人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宪法实施的跨国视野。

宪法实施和监督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各国可以通过交流经验和合作,相互学习和借鉴。

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和对话,推动全球宪法实施的共同发展。

总之,加强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是保障宪法权威和有效实施的重要举措。

通过宪法宣传教育、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实施保障机制、提高宪法实施和监督的能力和素质、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不断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工作,为构建法治社会、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宪法的基本理论

宪法的基本理论

第一讲宪法的基本理论宪法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宪法的特征、宪法简史、宪法分类、宪法原则、宪法作用、宪法渊源、宪法关系、宪政等内容。

一、宪法的特征宪法特征有三:1、根本法(内容上的根本性;法律效力的最高性;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特别注意把握宪法的根本法特征;注意宪法具有最高效力和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严格都是针对成文宪法而言的;宪法具有最高效力可以从“规范的最高标准”和“行为的最高标准”两方面理解把握。

2、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最主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的基本出发点是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就宪法的基本内容看,保障公民权利始终处于核心、主导地位。

3、民主事实的法律化二、宪法简史(一)宪法产生的条件近代意义上的宪法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

近代宪法产生的条件有三:1、经济条件:普遍化发展2、政治条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和以普选制、议会制为核心的民主制度的形成3、思想基础: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法治理论的提出。

(二)外国主要国家宪法1、英国:英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英国宪法是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不存大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英国宪法由宪法性法律、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组成;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不是近代意义上的宪法。

近代意义的宪法是与资产阶级紧密相联的。

2、美国(1)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2)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三权分立”和联邦制。

3、法国(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意义重大,第一次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但只是纲领性文件;(2)法国1791年宪法是欧洲大陆的第一部成文宪法。

4、社会主义宪法1918年的《苏俄宪法》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之一类型的宪法(三)中国宪法:以1949年为分界分为新旧两个阶段,旧中国的宪法在法制史中已经有较为详细的讲解,这里只要关注新中国的宪法。

新中国的宪法主要掌握其修改史。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

第十九章 宪法实施及其保障

第十九章 宪法实施及其保障

第三节 宪法实施保障
• 一、宪法实施保障概说 • 宪法实施保障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
面:1、保障法律法规和法律文件的合宪 性。2、保障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 政党、各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事业组 织和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
宪法实施保障
• 二、宪法实施保障体制
• (一)由司法机关负责保障实施宪法的体制
宪法实施的主要条件(2)
• 二是经济条件,这既包括宪法和宪法实施 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包括经济发展本 身通过政治、思想等提出对宪法和宪法实 施的内在需求;从一定意义上讲,商品经 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宪法实施的程度。三 是思想意识条件,这主要是指人们对宪法 的认识状况对于宪法实施的制约和影响, 科学的宪法意识对宪法规范的制定与实施 具有突出的作用。
宪法实施与宪法实现(2)
• 因此,我们应明确,宪法实现应包括三层内涵: (1)宪法规范程序上的贯彻和实行,包括宪法 规范实施的主体、实施行为、实施方式和方法及 实施程序;(2)实体内容的实现,主要体现为 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并根据立 宪的要求形成具体的宪法关系和宪法秩序;(3) 宪法体现应然精神和价值得到实现。如果将这三 层次的内涵按以上顺序予以连接,那宪法实现的 完整过程可分解为三个不同阶段或三个系统:宪 法的规范系统→宪法的实施系统→宪法实现的结 果系统。
宪法实施的概念
• 宪法实施反映着宪法创制后的实际运行状态, 是宪法调整特定社会关系的最基本形式,其直 接的价值目标指向立宪主体所期望的有序法律 关系状态,即宪法秩序。
• 宪法实施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1)宪法适用,这是指 特定国家机关对宪法实现所进行的有目的的干预。它一 方面是指国家代议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对宪法实现的干 预,这不仅要求这些机关依宪设立、依宪运作,更重要 的是要求这些机关通过追究宪法责任等途径确保宪法的 禁止性规定和宪法所设定的义务能够得到落实;另一方 面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中对宪法实施的干预。

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是指在宪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满足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条件。

这些基本要求是确保宪法有效实施和国家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对于确保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宪法的有效性、合法性、公正性、稳定性、权威性等多个方面,阐述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

首先,宪法的实施必须具备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宪法能够真正地发挥其制度和法律性质的作用,能够被全体公民普遍遵守和信仰,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文字。

宪法的有效性需要通过法律法规的保障,以及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来实现。

只有通过具体的法律措施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够确保宪法的实施能够落地生根,产生实际效果。

其次,宪法实施必须具备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宪法和宪法的具体实施过程需要合乎法律的规定和程序。

宪法本身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具备法律效力的宪法对全体公民具有约束力。

宪法实施的过程需要遵循法定的程序和规定,任何侵犯宪法合法性的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制裁。

只有将宪法实施过程纳入法治轨道,才能保障宪法的合法性。

第三,宪法实施必须具备公正性。

公正性是指宪法实施过程中的各项活动都应该以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为基础,保障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

宪法作为国家最高法律文件,要求政府和官员在实施过程中自觉履行职责,并依法行政,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宪法实施还应当注重法律的平等适用,避免对一些特定人群或利益集团的特殊保护,确保法律的公正性。

第四,宪法实施必须具备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在宪法实施过程中,必须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组织和国家权力分配等基本框架,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宪法实施必须坚持法治原则,保持国家政权的稳定和连续性,确保执政者按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行使权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总之,宪法实施的基本要求是宪法有效性、合法性、公正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这些基本要求是确保宪法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并且能够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尊重的重要保障。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宪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研究的是宪法相关的各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宪法的本质和重要性。

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宪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宪法的基本概念、原则、理论和实践等方面。

具体而言,宪法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的本质和特征:宪法的本质是什么?其特征有哪些?这些都是宪法学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

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是怎样的?这些都是宪法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3.宪法的实施与监督:宪法的实施需要哪些条件?如何对宪法的实施进行监督?这些都是宪法学需要研究的问题。

4.宪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宪法与其他法律有什么关系?宪法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宪法学需要研究的问题。

5.宪法与人权:宪法如何保障人权?宪法中的人权条款有哪些?这些都是宪法学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宪法学的研究范围宪法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基本理论:这包括宪法的本质、特征、制定、修改、实施、监督等方面的基本理论。

2.宪法解释学:这包括如何对宪法进行解释,解释的原则、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3.宪法史:这包括不同国家宪法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等方面的研究。

4.比较宪法:这包括对不同国家宪法的比较研究,以发现不同国家宪法的异同点。

5.宪法与社会学:这包括如何将宪法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如何运用宪法理论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6.宪法与政治学:这包括如何运用宪法理论解决政治问题,如何通过宪法来保障政治权利等方面的研究。

总之,宪法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和范围非常广泛。

加强对宪法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宪法,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宪法,以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宪法实现的条件及其制度逻辑

宪法实现的条件及其制度逻辑
朱海波
( 中共广东 省委党校 , 广东广州 50 0 ) 1 0 0
[ 摘
要] 文章 分析 了 实施 宪法 、 实现 宪法的 内、 外在条
件 , 宪法本 身的运 作规律 揭 示相 关基 本制度 之 间的逻辑 从
关系。 出完善 宪法应 当分别从 完善 宪法运作 的外在环 境 提
和 宪政制度 两个方 面入手 , 进 宪法 自身的 完备 , 促 建立一整
— — 一
依法治国, 建设 社 会 主义法 治 国家是 我 国政 治 文 明建 设 的主要 内容 。作 为一个 历史 过程 , 治在 法 现代 西 方 已历经 数 百年 , 代法 治 的首要 目标 是使 现 政府 权力 在 法律 的规范 和 调整之 下 , 在法律 制 度 的 框架 内运 行 。法 治 的字 面含 义是 “ 的统治 ” 西方 法 , 法 治 理论有 形 式法 治 和实 质 法治之 分 , 其形 式法 治 理 论 提 出了法 治 的八项 原 则 :1法 律具 有普 遍 性 ; () () 2 法律必须公布 ;3 法律不能溯及既往 ;4 法律 () () 规则 必须 明确 ;5 法 律 规 则 不 能 相互 矛 盾 ;6 法 () () 律规 则 要求 的行 为 必 须 是 可 能 实 现 的 ;7 法律 规 () 则 必 须具 有相 对稳 定 性 ;8 制 定 规则 者 与实 施 者 () 都应遵 守 规 则 。 由 于 我 国过 去 二 十 多 年 的 法 治 J 建设 遵循 的是 “ 法可 依 、 法 必 依 、 法 必 严 、 有 有 执 违 法 必究 ” 的方针 , 种法 制 建设 的成 就 首 先 表 现 为 这 形 式法 治 。 因此 , 国未来 社会 主 义法 治 国家建 设 我 在完善形式法治的同时, 更应实现实质法治。所以 在法治原则中 , 必须增加下述两项宪政原则以保障 法律 的实 质 合法 性 :1 法律 应 当具有 实质 合法 性 , () 确认正义原则和保 障基本人 权;2 宪法规则具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宪法实施的条件
摘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公民最根本权利的“盾”。

为了使宪法不再是一种理念,也不再是抽象的“社会契约”,而成为真正保障权利和抵御侵犯的“盾”,则必须为宪法发挥真正的效力创造其实施的条件,包括外部条件和其自身条件。

关键词:宪法实施宪法实施条件
一对宪法实施的解释
对于宪法实施的解释,学界有不同的意见:1,宪法实施是指宪法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实施,即将宪法文字上的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生动的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2 宪法实施是相对于宪法制定而言的概念,是指宪法制定后转变为现实制度的一套理论观点制度和机制。

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即宪法实施是将“纸上的宪法”变成“现实中的宪法”。

由此,可得知宪法实施的主要内容是规范和控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那么宪法实施的重点内容自然是围绕着权利和权力展开的。

在此过程中我们就很容易找到宪法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如何保证执政党和国家机关守宪。

结合宪法的内容以及重点和难点,我们需要研究实施的条件,使内容得以实现,重点和难点得以解决。

二宪法实施的条件
宪法只是抽象的规范,它并不能直接自动作用于客观社会生活,“纸上的宪法”只有通过一定的主体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转变为“现实中的宪法”。

因此宪法从抽象的观念到规范再到宪法在生活中具体的实施,整个过程都需要各种条件才能促成。

根据这些条件是由外部因素决定还是自身因素决定,我们将宪法的条件分为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和自身条件。

(一)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
宪法实施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来解读即是理性认识向实践的进一步飞跃,而社会存在又决定社会意识所以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是指宪法实施的外部社会环境。

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

1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
(1)政治基础条件宪法实施是为了保证宪法规定的内容得到落实,从而实现宪政。

而宪政是民主政治,专政的政治与宪法无关。

因此,民主政治就是宪法实施的政治基础条件。

如果说宪法与政治紧密相连,那么民主则是联系宪法与政治的媒介、桥梁,而且民主政治不仅对宪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对宪法实施也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

可以说,政治的民主化程度决定着宪法实施的程度,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也就是贯彻落实宪法的过程。

(2)政治形势条件宪法实施的政治形势条件则是指要有效地
实施宪法,就必须具备稳定的政治环境,保持安定的政治局面。

世界各国宪政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动荡的政治环境中的宪法是不能得到切实有效地实施的。

2宪法实施的经济条件。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法律(包括宪法)也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因此社会经济条件对宪法实施也具有很关键的影响和作用。

宪法实施的经济条件既包括宪法和宪法实施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包括经济发展本身通过政治、思想等提出对于宪法和宪法实施的内在需求。

如前所述,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是宪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商品经济的普遍化发展,也就不存在对最高行为规范的需要,也就更加谈不上有效地实施宪法。

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宪法实施的程度。

我国现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则为宪法的实施从经济方面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3宪法实施的思想意识条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行动都离不开一定思想意识的指导。

因此,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树立宪法应有权威,内在地要求在全社会进一步普及宪法观念,强化宪政意识,推广宪法思维,从而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树立宪法应有权威构筑“精神长城”,这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宪法实施的思想意识条件,主要即指人们对宪法的认识状况对于宪法实施的制约和影响。

表现在:第一,科学的宪法规范是宪法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但科学宪法的制定却离不开科学的宪法意识作指导;第二,任何宪法在颁布实施过程中,都面临随着社会实际生活的变化发展而不断修改与完善的问题,但社会实际生活的变化只有在人们的宪法意识中得到反映,才能最终落实到具体的宪法规范;第三,如前所述,宪法实施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是宪法执行,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宪法,特别是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制定各种规范性文件,使宪法规范向社会生活具体落实;二是宪法遵守,即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享有与履行宪法规定的权利义务,使宪法规范向具体组织和人员落实。

由于宪法规范具有纲领性、原则性、概括性,因而在宪法的执行和遵守中,宪法意识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二)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
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思想意识条件,作为外在的客观基础,为宪法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可能性。

但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国家的一定历史时期,能否利用这些条件将宪法的实施从可能变为现实,关键还在于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

具体说来,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宪法典本身是否科学。

科学的宪法规范是宪法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宪法典的科学性包括宪法典的产生是否具有正当性,宪法典的内容是否正确地反映了本国国情,宪法典的结构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解决了社会生活根本问题等等。

而在这几个方面中,宪法是否与客观现实相一致,“书面宪法”与“现实宪法”是否相脱节以及宪法的条文内容是否有助于实施等,是至为关键的环节,一部落后的宪法或者一部过度超越的宪法典是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

2宪法本身是否规定了完善的实施机制。

从现实来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以及其他一些行政性规范性文件等抽象行政行为,违反上位法的情形屡见不鲜,但不少都没有得到违法审查。

当年的孙志刚案件就是一个例子,这个案件的争议之一就是,国务院颁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违反宪法第37条。

这些例子还有不少,试问,如果国家只拥有这样不完善的实施机制,宪法的尊严何存?所以说,宪法实施只有通过一定的运行机制才能有序地开展,因而如果作为根本法的宪法自身能够确立起比较完善的实施机制,那么不仅能赋予这一机制以应有的权威和尊严,而且能为宪法的有效实施提供切实而明确的制度保障。

三加强宪法实施的重大意义
宪法实施就是宪法在实际生活中适用,真实地发挥作用。

如果宪法得不到实施,那么宪法写得再好,也是一纸空文。

因此,加强宪法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宪法的实施是进一步树立宪法权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由之路。

依法治国,就必须弘扬法律权威,注重法律适用,维护法律尊严。

(二)宪法的实施是发展我国人权事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根本途径。

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让人民生活幸福,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执政追求。

(三)加强宪法的实施,是我们党发挥遵守宪法的榜样作用,带领全国人民提高宪法和法治意识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周叶中宪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蔡定剑宪法实施的概念与宪法施行之道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徐崇德社会主义宪政的不平凡历程中国法学1994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