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毒力测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知识
21种杀菌剂对梨炭疽病菌、轮纹病菌、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4 % 氟 硅 唑乳 油 0 美 国杜 邦 公 司 世 高 1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瑞 士梨 黑 斑 病 由链 格 孢 真 菌 ( lrai 0 At nr e a at nt) lra 引起 “ , 要 危 害 叶 片 、 梢 和果 实 , 我 国梨 区 e a J主 新 在
8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0
7 % 甲基 硫 菌 灵 可湿 性 粉 剂 0 5 % 福 美 双 可 湿性 粉 剂 0 2 % 咪 鲜 胺 乳 油 5
用于防治梨炭疽病 、 轮纹病 、 黑斑病的方法 有多种 , 梨 梨
但生 产 上 主 要 是 以化 学 药 剂 为 主 。 为 了减 少 果农 在 农 田用 药
付余 波 , 国 良,胡 白石 , 钱 刘凤 权
( 京 农业 大学 植 物 保 护 学 院 , 苏 南 京 2 09 ) 南 江 10 5
,
摘要 : 在实验室 内, 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 2 种杀菌剂对梨炭疽病菌 、 1 轮纹病 菌、 黑斑病 菌有效药剂 的筛选 并测 定其毒力 。通过 E s co 值分析结 果表 明 , %咪鲜胺可湿性粉剂对梨炭疽 病菌 、 5 0 梨轮纹病菌均 表现为最高毒力 其 E C
时的盲 目性 , 作者在室 内筛选 出对梨炭疽病菌 、 轮纹病菌 、 黑 斑病菌毒力作 用大 、 抑菌效果好而药剂本 身毒性低的杀菌剂 供实际生产使用。因此本试验对近年来生产上应用 比较多的 2 种高效 、 1 低毒 、 广谱性杀菌剂在实验室 内对梨炭疽病菌 、 轮 纹病菌 、 黑斑病菌进行毒力测定 , 以期筛选出针对此 3种病 菌 高效低毒 的杀菌剂 , 为生产上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
值分别是 0 195 0 026m / ;0 . 1 、.4 gL 5 %异菌脲悬浮剂对梨黑斑病菌毒力 最高 , E 值 为 0 6 64mgL; 其 C . 9 / 对梨炭 疽病
梨树胶孢炭疽病生防菌筛选及其抑菌活性初步评价
LLB液体培养基中,160
r/min、
DNA菌种鉴
28℃振摇24 h备用一]。 3)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将取回的土壤称取
定进行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通信作者
万方数据
2017年第52卷第12期
2.0
生物学通报
5l
g溶解于100 mL无菌水中,依次将浓度稀释
于干净的凹玻片上,再分别加入杀菌剂推荐使用 浓度的2倍液、浓度为1×109 CFU/mL的生防菌发 酵液各20斗L,}昆匀,置于25℃恒温培养箱中培 养,对照以无菌水代替杀菌剂。培养12 h后,在显 微镜下观察并统计各处理下分生孢子萌发率p]。 8)生防菌种属鉴定。以提取的菌株基因组 DNA为模板,采用16S区通用引物27F/1492R对 获得的菌株16S片段进行PCR扩增。引物27一F:
5’一AGAGlTITGATCCTGGCTCAG一3’;1492一R:5’一 TACGGCTACCrlTGrITI’AC
度调至10~、10~、10~、10。4,各取0.1 mL用涂布棒 均匀涂布于LB平板上,置于28℃恒温培养箱进 行培养…。 4)内生真菌和细菌的纯化。将分离微生物时 接种的PDA培养基培养4~7 d,待组织周围长出 菌落后,真菌根据菌落长出时间的先后、形态和颜 色,采用菌丝尖端挑取法及时挑取材料边缘菌丝 转接于新培养基上培养,不断纯化后置于4℃保 存备用;细菌、放线菌纯化用平板划线法。 5)生防菌筛选。采用对峙生长法检测分离得 到的所有微生物对梨胶孢炭疽菌的抑制效果。病原 菌胶孢炭疽病菌在PDA培养基、25℃恒温培养箱 培养5 d,沿菌落边缘以6 mm灭菌打孔器打出菌 饼置于空白PDA平板中心,在距平板边缘25
48 mL
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从采集的样本中共
氟硅唑乳油对梨树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研究
氟硅唑乳油对梨树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研究作者:徐文胜谭延肖来源:《果农之友》2024年第01期摘要:評估40%氟硅唑乳油对梨树黑斑病菌的抑制效果和毒力作用。
体外抑菌试验和体内防治试验,结果显示40%氟硅唑乳油对梨树黑斑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在90%以上。
处理2(1毫升的2微克/毫升40%氟硅唑乳油)的抑制率和毒力作用较处理1(1毫升的1微克/毫升40%氟硅唑乳油)和处理3(1毫升的4微克/毫升40%氟硅唑乳油)更为显著,说明适中浓度的氟硅唑乳油在防治黑斑病方面更有效。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氟硅唑乳油的最佳使用浓度、持久性和残留问题,以及与其他防治手段的联合应用。
此外,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包括对氟硅唑乳油的机制研究、在不同梨树品种和生长环境下的应用效果研究,以及探索其他天然或生物源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氟硅唑乳油;梨树;黑斑病菌;毒力测定梨树黑斑病(pear black spot)是梨树上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病害,由黑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图1)。
该病害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给梨树的生长和果实产量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氟硅唑乳油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具有高效、低毒、长效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1]。
本试验旨在通过喷施氟硅唑乳油研究其对梨树黑斑病菌的毒力,评估其对黑斑病菌的抑制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这些研究,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障果农的经济利益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种试验病菌取自德州当地梨园黑斑病症状典型的梨树,根据山东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检验确认为梨树黑斑病菌,试验前将菌种转接到 PDA平板进行培养待用。
1.2 供试杀菌剂氟硅唑乳油购自山东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参考文献[1]实验室自制培养基。
1.3 供试培养基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采用常规方法制备,分装入 150毫升三角瓶(每瓶49 毫升),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1.4 供试药剂母液的配制及保存参考文献[1]配置母液,在于4 ℃冰箱保存备用。
套袋梨果实常见病害特点与防治措施,植物保护论文
套袋梨果实常见病害特点与防治措施,植物保护论文目前,套袋已成为当前生产优质梨果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
梨套袋后,避免了果实和外界的直接接触,提高了果面光洁度,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梨果商品价值。
尽管梨果套袋减轻了一般果实病害的发生,但由于果袋内复杂的微环境,也加重了某些病害的发生。
笔者根据多年来生产实践,就目前套袋梨果实常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控技术做了探讨,现总结报道如下。
1 梨黑点病1. 1 发生危害特点该病只发生在套袋梨果上,发病初期果实萼洼周围或果肩部出现一颗颗针尖大的小黑点并逐渐扩展,至 7—8 月长成直径 1~ 3 毫米的近圆形黑色小斑点,少则 1 ~ 2个,多则 3 ~ 5 个,黑点上常附着白色胶质。
黑点只发生在果皮表面,不深入果肉内部。
生长后期和贮藏期黑点不扩大蔓延,果实也不腐烂,对内在品质没有影响,但对外观品质和售价影响很大。
1. 2 病原该病病原菌为细交链孢菌和粉红单端孢菌真菌侵染所致,二者单独侵染或混合侵染均能引发套袋梨果黑点病。
病菌属于弱寄生、高温高湿型真菌,只侵染套袋梨果。
1. 3 发病规律影响梨黑点病发生轻重的因素,主要是纸袋质量、气候条件、立地环境以及果园施肥状况等,此外与套袋梨的品种有关。
果袋透气性差是发生梨黑点病的主要原因,据调查统计,透气性差的蜡质果袋黑点果率比透气性好的纸袋高 25%以上。
套袋幼果一般在 6 月上旬开始发病,7 月梨果膨大期,呼吸强度增强,果袋内温度和湿度剧增,适合病菌生长,如再遇连续降雨,发病快且严重。
不同品种的梨套袋后发病程度也有差异,绿宝石、早酥、鸭梨等绿皮梨品种发病较重,黄金梨、大果水晶等品种发病较轻。
通风透光不良、密闭严重、偏施氮肥的梨园发病率较高; 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梨园发病较轻,反之发病较重。
2 梨黑斑病2. 1 发生危害特点该病主要为害果实、叶片及嫩梢,初次侵染的果实受害初期在果面上产生一个至数个针头大小的圆形斑点,呈黑色,逐渐扩大,略凹陷,表面遍布黑霉,后期果面发生龟裂,可达果心。
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观察_杨晓平
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观察 *
杨晓平 胡红菊 王友平** 田 瑞 陈启亮 张靖国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 武汉 430209 )
摘要 采用室内离体接种和室外孢子喷雾接种方法 , 对 3 株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 性进行了 观察 。结果表 明 :供试各菌株在 P SA 培养基上培养 , 平均日 生长速 率 、产 孢量 、菌落 颜色及 菌落厚度 差异显 著 ; 各病原菌菌株在光照 、黑暗和 12 h 光暗 交替培养时 , 日 生长速 率和产 孢量有 明显差 异 ;黑 斑病病 原菌最 适生长 和产孢培养基为 PSA ;孢子萌发最适 pH 值 8 ~ 10 ;菌株 A 和菌株 H 的致 病力显著强于菌株 C , 但这 2 个菌株间 的致病性无显著差异 ;A 、C 、H 3 种菌株混合接种时 , 可使梨叶片表现自然发病时的典型病斑 。
表 1 不同培养基对 3 个菌株产孢量的影响1) Table 1 Effect of different medium to the spores
quantity of three strains
培养基 M ediu m
PS A
菌株 St rain
A C H
产孢量/(个 · m L -1) Spo re qu ant it y
第 6 期
杨晓平 等 :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观察
681
孢子发芽率 。 1 .5 不同培养基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观察
将各供试菌株的菌丝块分别移植于 P SA 培养 基 、P DA 培养基 、查氏培养基和面粉培养基上 , 置于 28 ℃恒温培养箱内光照条件下培养 。 每天测量菌 落直径并观察记录菌落颜色及厚度 。培养 2 周后测 量产孢量 。每处理重复 3 次 。 1 .6 不同光照条件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观察
梨波氏盘菌果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
梨波氏盘菌果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梨波氏盘菌果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1. 引言在农业生产中,果树病害对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
梨褐斑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生草, 而肥 水条件 较差 的地 区适 宜采用 行 间或 株 间生
草 方式 。年 降水 量不 足 5 0 0 m m,又无 灌溉 条件 的地
区不宜 生草 。
1 核桃
梨褐斑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常青梅
( 河北省 平 山县林 业局 0 5 0 4 0 0 )
最 耐 石灰 岩 土 壤 的树 种 是 核桃 。当地种 植 的核
桃 品种 主 要是清 香 和 辽系 。2 0 0 3年 以前 我县 统计只 有5 . 5 h m 核桃 , 2 0 0 4我 县 引进 了辽系 、 清香、 中林 等 核桃优 良品种 , 并 引进 了核桃 嫁接 新技 术 , 为我县 核 桃 生产 创造 了 良好 的机 遇 。并 在 独乐 种植 园和 硕 丰 生态 园建 设 了核 桃 繁育苗 木 ,年核桃 出圃 2 O万株 左
点状斑, 后病斑扩大 , 带紫色边缘, 病斑上有黑色小粒
点, 严重 时叶片坏 死或 变黄脱 落 。果实 染病症 状 与病 叶 相似 , 随着果 实发育 , 病斑 变褐 色 , 稍凹陷。
2 发病规律
病 原为梨腔 菌 , 属 真菌 。病菌 以子 囊 壳或分 生孢 子 器在落 叶 的病 斑上越 冬 。次年 春天 ,借 风雨传 播 ,
值超 过 2 . 1 6亿元 , 经济 林 总产值 超过 2 . 5 亿 元 。为进
一
步促 进石灰岩 山区果树 的发展 , 促进 果品结构调整 ,
般 土壤 较肥沃 、 灌溉 条件 良好 的园 片可 以实行全 园
改进 栽培 管理 技术 ,更加 科 学有效 地利用 土地 资源 , 玉 田县 林业局 果树 站对 当地 的果 品产业 发展现状 、 综
5种杀菌剂对梨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http: / / xuebao. jxau. edu. cn E - mail: ndxb7775@ sina. com
5 种杀菌剂对梨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 和田间药效试验
关键词: 梨轮纹病菌; 杀菌剂; 毒力测定; 田间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6. 612; S42.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2286( 2010) 04 - 0710 - 04
The Toxicity T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sts and Field Control Effects of Five Fungicides Against 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
JIANG Jun-xi,DAI Zhao-ji,TANG Zi-wen,WU De-long, CHEN Jin-yin,LIU Shan-jun,GU Qing-qing
( College of Agronomy,JAU,Nanchang 330045,China)
Abstract: Pear ring ro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seases infecting early maturing pear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laboratory toxicities of 25% Pyraclostrobin EC,80% Tebuconazole WP,20% SYP1620·Tebuconazole SC,20% Ethylicin EC and 27% Cu2 ( OH) 2 SO4 SC against 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 were tested by using mycelial growth rate method,and the EC50 values of these fungicides were 0. 071 2,0. 085 7, 0. 219 6,9. 622 3 μg / mL and 114. 589 4 μg / mL,respectivel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25% Pyraclostrobin EC,80% Tebuconazole WP and 20% SYP1620·Tebuconazole SC had strong toxicity to the pathogenic fungi. Field trials of the five fungicides against pear ring rot were also conducted. At the highest recommended use concentration of each fungicide,their control effects were 85. 1% ,82. 5% ,65. 0% ,57. 6% and 35. 0% in turn,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showed that 25% Pyraclostrobin EC and 80% Tebuconazole WP had notable field control effec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oxicity tests and field trials,25% Pyraclostrobin EC and 80% Tebuconazole WP could be recommende for controlling ring rot in early maturing pear.
金刺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张秀伟,蔡甫格,潘中涛,等.金刺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8):98-100.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8.18.024金刺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张秀伟,蔡甫格,潘中涛,李用奇,鲍 菊(贵州省安顺市农业科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研究金刺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该菌最佳生长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4;供试碳源中果糖最适合菌丝生长;供试氮源中蛋白胨最适合菌丝生长;光照对菌丝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但连续光照能刺激菌丝生长;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5、50℃。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该菌菌丝的抑制作用最好,其EC50为0.56mg/L。
关键词:金刺梨;黑斑病;生物学特性;毒力测定 中图分类号:S4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8)18-0098-03收稿日期:2017-04-17基金项目:贵州省改革转制项目(编号:黔科合体Z字[2014]4006号);贵州省安顺市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编号:安市科合[2014]10-04号)。
作者简介:张秀伟(1980—),女,河北保定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Tel:(0851)38645877;E-mail:zhangxiuwei123@163.com。
金刺梨(Rosasterilisvar.)是贵州省特有的新兴果树,是刺梨的近缘种,属蔷薇科蔷薇属。
2015年2月12日金刺梨通过植物新品种审定,定名为金果,是贵州省第1个植物新品种权,得到国家相关法律的保护。
金刺梨果实富含维生素C、叶酸、胡萝卜素、超氧化物歧化酶、人体所需氨基酸等,同时还含有抗白血病的天门冬氨酸,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绿色保健食品,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与推广价值。
梨树病虫害防治
梨黑星病Pear scab症状从落花期到果实近成熟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鳞片、叶片、叶柄、叶痕、新梢、花器、果实等梨树地上部所有绿色幼嫩组织。
其主要特征是在病部形成显著的黑色霉层,很象一层霉烟。
花序染病花萼、花梗基部产生霉斑。
叶簇基部染病致花序、叶簇萎蔫枯死。
叶片染病先在正面发生多角形或近圆形的褪色黄斑,在叶背面产生辐射状霉层,小叶脉上最易着生,病情严时造成大量落叶。
新梢染病初生梭形病斑,后期病部皮层开裂呈粗皮状的疮痂。
幼果染病大多早落或病部木质化形成畸形果。
大果染病形成多个疮痂状凹斑,常发生龟裂,有些病斑呈放射状黑色星点,病斑伤口常被其他腐生菌侵染,致全果腐烂。
病原 Venturia nashicola Tanaka et Yamamoto 称梨黑星病菌,属子囊菌门真菌。
主要为害中国梨和曰本梨,而V.pirina Aderh. 主要为害西洋梨。
梨黑星病菌的子囊壳在越冬的病叶上形成,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子囊壳扁球形或圆球形,黑色。
颈部较肥短,有孔口,无刚毛,大小52.5~138.7(μm),壳壁黑色革质,由2~3层细胞组成。
子囊棍棒状,聚生于子囊壳底部,无色透明,长35~60(μm),内含8个子囊孢子。
淡褐色,双胞,哑铃形,上大下小(与苹果黑星病菌相反),大小10~15×3.8~6.3(μm)。
无性态为Fusicladium pirinum (Lib.) Fuck. 称梨黑星孢,属半知菌类真菌。
病斑上长出的黑霉是该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梗单生或丛生,由寄主角质层下伸出,倒棍棒形,暗褐色,直立或弯曲,孢痕多而明显,分生孢子淡褐色、卵形或纺锤形,两端稍尖、单胞,大小7.5~22.5×5~7.5(μm)。
梨黑星病菌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好,18~22℃条件下,生长较快,6~7天即可产孢,若超过24℃则较难培养。
病菌分生孢子在水滴中萌发良好,2~30℃都可萌发,以15~20—最适,高于25℃萌发率急剧下降。
罗默碱对梨锈病菌和梨褐斑病菌的抑制机理初探
2 O l 1年 6
咸
宁
学
院
学 报
V 13 , o 6 o. 1 N . Jn 2 1 u .0 l
J u n l fX.n i g Un v ri o r a m n n ies o
文章 编号 :0 6—5 4 (0 1 0 0 6 0 10 3 2 2 1 )6— 0 7- 3
表 1 罗默碱 对 2种 供试 病原真菌 的抑 制活性和毒力
纯 的培 养基 接 种真 菌作 对 照 , 于 2  ̄ 置 8 C恒温 培 养箱 内培
养, 每个处理设 3次 重复. 8 4 h后 取 出观 察 菌的 生长 情况 , 以完全无菌生长的为最低药物浓度 M C 。 I J
I2 3 罗默碱对梨锈病 菌和 梨褐斑 病 菌菌丝 体 细胞膜渗 .。
率 J; :最后按下式计算 相对 渗透率 :
相对渗 透率 ( )= ( 。 。 / J 一J)×10 % J 一J) (: 。 0
其 中 , 为零 时间 电导 率 值 , 为 某 时间 电导 率值 , J 0 J J 2
为死处理后 电导率值 .
1 24 罗 默碱 对菌体可溶性蛋 白含量 的影 响 。.
2 结 果 与 分 析
采用倍 比稀释法 : 将罗默碱稀释液与 P A培养基混合 D
・ 收稿 日期 :1 1— 3 0 2 1 0 -2 )
基金项 目: 广西 自 然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 桂科 白O 90 7 9 19 )
6 8
成 宁学 院学报
第3 1卷
均匀 , 制成不 同浓度梯度 的含药平 板 , 种 10 含菌量约 接 0 为 5× 0 i mL的菌悬 液 , 1  ̄/ ' 用无 菌 涂棒 涂 布均 匀. 同时 以
双孢蘑菇褐斑病(干泡病)防治技术
关键词 菌生轮枝菌 蘑菇轮枝菌 褐斑病 病虫害 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 1000-8357(2018)03-0066-02
干泡病
双孢蘑菇轮枝霉菌又名褐斑病、干泡病。病原 菌有二种:一为菌生轮枝菌(Verticillium fungicola), 异名为马氏轮枝菌(Verticillium malthousei);另一种 为蘑菇轮枝菌(Verticillium psalliotae);均属真菌门, 半知菌压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轮枝霉属。 研究表明菌生轮枝菌能够侵染其他担子菌,而双孢 蘑菇被认为是其主要侵染宿主。2001 年,荷兰因此 病害,损失达 3 亿欧元。据估计,世界范围内,每年 因此病害的损失占到总收益的 2%~4%。
双孢蘑菇干泡病病原菌菌生轮枝菌分生孢子 生成黏团,易粘附在所接触的物体,因此菇场工人、 昆 虫(菇 蝇 、螨 类)和 工 具 等 ,以 及 通 过 气 流 、溅 水
2018 年第 40 卷第 3 期
病虫害防治
dible fungi
图 1 干泡病(马勃状)
图 2 干泡病(洋葱状)
图 3 干泡病(菌柄开裂)
病菌不会侵染双孢蘑菇培养料菌丝,但其孢子 可以在长满双孢蘑菇菌丝的覆土层中萌发,也就是 说,双孢蘑菇土层菌丝中的某些物质可以刺激触发 菌生轮枝菌孢子的萌发及其菌丝体的生长。研究 表明,在覆土的时候接种病原菌,其危害性是最低 的,而覆土后第 14 天或原基扭结时,危害性最强。 双孢蘑菇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阶段过渡时最容 易受到感染,此时菌丝体抵抗力最弱。从原基形成 开 始 到 感 染 病 菌 的 时 间 越 长 ,病 害 的 危 害 程 度 越 低。双孢蘑菇出现坏斑、菌柄开裂及其他表面可见 的畸形损害,表明一周前已受菌生轮枝菌侵害。如 果双孢蘑菇子实体形成后被病菌侵染,菇盖的表面 会出现较浅的褐色斑点(图 4)。
梨褐斑病病发规律及防治措施
梨褐斑病病发规律及防治措施【导读】梨褐斑病在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灰白色、大小为1-2mm 的点状斑,之后随着病情的加重会慢慢扩散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的大病斑,后期中部呈现灰白色,病叶容易脱落,因此今天就来简单说说梨褐斑病病发规律及…梨褐斑病在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灰白色、大小为1-2mm的点状斑,之后随着病情的加重会慢慢扩散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的大病斑,后期中部呈现灰白色,病叶容易脱落,因此今天就来简单说说梨褐斑病病发规律及防治措施,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发病规律褐斑病是真菌性病害,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孢子侵染叶片潜育期一般为5-12天,最长45天;潮湿是越冬病菌产生孢子并扩散的必要条件,在整个生长季节都可见褐斑病发生;5-6月份为褐斑病发病严重期。
2发病原因2.1多雨雨季湿度大,温度高,容易诱发梨树褐斑病;多雨季节会影响阳光中紫外线杀菌抑菌作用的发挥;果园长期处于高湿环境,褐斑病的传播和侵染严重。
2.2果园郁闭果园郁闭,导致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差,园内的湿气无法外排,致使果树长期处于高湿环境,造成褐斑病发生严重。
2.3施肥不合理偏施氮肥,忽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施入,造成施肥不均匀,降低果树抗病性,导致褐斑病发生。
3防治方法3.1人工防治3.1.1清园秋后清园:及时清除园内落叶,将这些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生长季清园:及时清除梨园杂草,保证梨园内通风透光;生长季节:及时摘除梨园病叶、病果和剪除病梢,集中烧毁。
3.1.2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树体抗病性;采收后至落叶前施用基肥(占全年施肥总量的70%-80%),配合适量化肥、微量元素肥,平衡施肥;花芽期施肥量占全年施肥量的20%-30%。
3.1.3排水下雨季节及时排水,降低果园湿度,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3.1.4合理修剪对于负载过重的树体,及时疏花疏果;对栽植密度过大的果园及时间伐;对于枝叶比较多的果树,及时疏除生长过旺、过密、内膛枝,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
盘二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研究
盘二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研究【摘要】盘二孢菌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其对植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导致植物出现黑斑、褐斑等病害。
本文通过对盘二孢菌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探讨了盘二孢菌防控技术研究和关键方法。
研究发现,针对盘二孢菌的防控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管理等多种方法。
文章还总结了盘二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并展望了盘二孢菌防控领域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盘二孢菌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盘二孢菌、生物学特性、植物、传播途径、防控技术、关键方法、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防控研究、总结、未来研究方向、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盘二孢菌(Rhizoctonia solan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真菌,是引起多种作物病害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盘二孢菌引起的病害广泛分布在全球各地,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研究表明,盘二孢菌不仅可以感染多种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还可以引起植物的根腐、茎腐、叶腐等多种病害,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盘二孢菌病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逐渐增加,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开展盘二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盘二孢菌的生物学特性、传播途径和防控技术,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盘二孢菌引起的病害,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盘二孢菌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原菌,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对盘二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盘二孢菌的生物学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这种病原菌,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盘二孢菌对植物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其致病机制,为研发新的抗病品种提供参考。
深入研究盘二孢菌的传播途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疫病的传播,减少疫情的发生。
探索盘二孢菌的防控技术并总结关键方法,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对农业生产具有积极意义。
梨轮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的毒力测定
梨轮纹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的毒力测定赵杰;赵宝明;陆晓莉;胡晓颖【摘要】研究了梨轮纹病茵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梨轮纹病菌在接种的梨果上能产生分生孢子;PDA培养基、PSA培养基、麦芽糖琼脂培养基和察贝克氏培养基最适合病菌菌丝的生长;菌丝生长的适温为5~40℃(最适25~30℃),适宜pH 3~10(最适3~6);菌丝致死温度为52℃;光照条件对菌落生长影响不大;在测试的碳源中,淀粉和蔗糖最适宜菌丝生长;氮源中以蛋白胨、酵母膏和硝酸钾最适宜菌丝生长.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梨轮纹病菌对孔雀石绿不敏感,能利用淀粉和硝态氮.14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表明,苯醚甲环唑、烯唑醇、戊唑醇、多菌灵、氟啶胺和氟硅唑的毒力较高,EC50分别为0.1593、0.1684、0.1931、0.1946、0.2853和0.3245mg/L.【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4)003【总页数】6页(P79-84)【关键词】梨轮纹病菌;生物学特性;生化特性;药剂毒力【作者】赵杰;赵宝明;陆晓莉;胡晓颖【作者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201201;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201201;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201201;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20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12鲜梨是我国主要果品之一,也是我区的优势产业,其中“翠冠”梨因果形大、外观好、风味佳,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市场销售情况常供不应求,亩产值达8 900元(大众水果中仅次于葡萄)。
梨轮纹病Macrophoma kuwatsukai Hara又名梨轮纹褐腐病、粗皮病或瘤皮病,从幼树到结果树均可发病,我国每年因为梨轮纹病造成梨果减产约25%,严重时烂果率超过80%[1-3]。
目前我区梨园轮纹病发生普遍,尤其是老龄树因其株行距偏小、果园郁闭,树势弱,轮纹病日益严重,2014、2015年部分梨园因轮纹病爆发,产量损失超过50%,已成为威胁我区梨产业的主要病害。
石榴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室内毒力测定
石榴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室内毒力测定
由石榴假尾孢菌Pseudocercospora punicae(P.Henn.)Deighton 引起的石榴褐斑病是石榴上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
本研究对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室内毒力测定研究。
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石榴假尾孢菌在5~35℃,pH值3~8的条件下均能生长。
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生长pH值为5。
菌丝的致死温度为47℃,10分钟。
24小时光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菌丝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
麦芽糖和尿素分别为最佳碳源和氮源。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在试验浓度下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其中抑菌效果最好的是40%氟硅唑乳油。
……。
鲍曼菌素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及药效评价
鲍曼菌素对梨黑斑病菌的毒力及药效评价王中华;杨青松;蔺经;李晓刚;李慧;盛宝龙;常有宏【摘要】[Objective]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antifungal effects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d its mixtures against Altemaria altemata. [ Method ] Agar plate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test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A. Baumannii and its mixtures on mycelial growth of A. Altemata.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its controlling effects. [Result]A. Baumannii showed strong antifungal activity to mycelial growth of A. Altemata and its activ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its concentration. The toxicity measurement indicated that mixtures of A. Baumannii and pyrimethanil in 4-7∶6-3 ratio showed significant synergistic effects, and the highest SR of A. Baumannii:pyrim ethanil was 2.58 with ratio of 5∶5. Field investig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333-500 mg·L-1 40% mixture of A. Baumannii and pyrimethani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ignal dose of A. Baumannii, pyrimethanil and carbendazim. [Conclusion]A. Baumannii and its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fungicides had strong antifungal activity, and it may be recommend as a new biological fungicide for controlling plant diseases.%[目的]探讨鲍曼菌素及其复配剂对梨黑斑病菌的抑制效果,为新型生物源杀菌剂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鲍曼菌素及其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田间调查法测定鲍曼菌素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鲍曼菌素对梨黑斑病病原菌孢子萌发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鲍曼菌素与嘧霉胺9种比例的复配剂表现出加和或增效作用,其中,在鲍曼菌素:嘧霉胺=4~7∶6~3时有增效作用,鲍曼菌素:嘧霉胺=5∶5时增效指数最高,达2.5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33~500 mg·L-140%鲍曼菌素·嘧霉胺复配剂对梨黑斑病的防治效果极显著高于对照鲍曼菌素、嘧霉胺和多菌灵单剂.[结论]鲍曼菌素及其复配制剂对梨黑斑病病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有望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杀菌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治.【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1(042)010【总页数】4页(P1217-1220)【关键词】鲍曼菌素;梨黑斑病;毒力测定;防治效果【作者】王中华;杨青松;蔺经;李晓刚;李慧;盛宝龙;常有宏【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南京2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6.612.140 引言【研究意义】梨黑斑病是由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真菌(Alternaria alternata Japanese pear pathotype)引起的梨树主要病害之一(蔺经等,2006),每年对梨生产造成较大危害。
梨病害——精选推荐
第十三章梨病害(2学时)教学内容要点及难点:1. 梨黑星病Venturia pirina2. 梨锈病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3. 梨轮纹病Physalospora piricola4. 梨腐烂病Valsa ambiens5.梨黑斑病Alternaria kikuchiana梨黑星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病害循环及发病条件、综合防治技术。
梨锈病的症状识别、病原形态及生活史、病害循环及发病条件、防治途径及技术要点。
梨腐烂病.jpg梨黑斑病.jpg梨黑斑病1.jpg梨锈病.jpg梨锈病2.jpg梨黑星病.jpg梨黑星病1.jpg梨黑星病2.jpg梨黑星病6.jpg梨黑星病 Pear scab梨黑星病又称疮痂病、黑霉病,是梨树重要病害之一,尤在种植鸭梨、白梨等高度感病品种的梨区,病害流行频繁,造成重大损失。
梨树受黑星病危害严重时,可引起早期落叶、幼果脱落或畸形,不仅影响当年产量,还由于落叶严重而影响树势及翌年产量。
症状(相关图片)病菌危害叶片、新梢、果实、芽及花序等所有绿色幼嫩组织,其中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危害期从落花后直到果实近成熟期。
芽最早发病,当早春暴芽后,从芽鳞片重合处露出的淡绿色部分即可见黑色有光泽的病斑,以后病斑上产生黑霉(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被害芽鳞片茸毛较多,严重时芽鳞开裂枯死。
花序受害后,花萼和花梗基部呈现褐色坏死斑,并产生黑霉。
病斑扩展至叶簇、花序基部,致使叶簇(或伸长成的新梢)和花序萎蔫枯死。
受害叶片初在背面产生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黄白色病斑,病斑沿叶脉扩展,并产生黑色霉状物,发病严重时整个叶背面,甚至正面布满黑霉,叶片正面常呈多角形或圆形褪色黄斑。
叶簇伸长的新梢受害,表现两种症状:①病害从早春抽出的嫩梢基部向上扩展,病斑初呈黄褐色,最后变黑,嫩梢枯死;②病菌直接侵染新梢,产生黑色或黑褐色、凹陷开裂的椭圆形溃疡斑,严重时枝梢易从病斑处折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h e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e s t a l o t i ag u e p i n i D e s m. a n dt o x i c i t yt e s t o f f u n g i c i d e s t oi t
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毒力测定
1 2 赵㊀杰 , 戴富明
1 2 ( 0 1 2 0 1 ; 0 1 4 0 3 ) 上海市浦东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上海 2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 上海 2
摘㊀要:为了研究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和筛选防治该病原菌的杀菌剂,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产 P D A和 P S A培养基最适宜菌落生长, 孢量的测定来研究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葡萄糖 —3 0ħ, 5ħ; H4左右, 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产孢量最多; 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 5 最适温度 2 培养基 p 菌丝 4ħ; 产孢量最多; 病原菌致死温度为 5 全暗和全光有利于菌落生长, 全光条件下产孢量最大。 碳源测定的试验 显示: 淀粉和葡萄糖最适宜菌丝生长, 果糖最适宜产孢。 氮源试验表明: 氮源中以酵母膏、 蛋白胨和牛肉膏最适 2种杀菌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宜菌丝生长, 蛋白胨最适宜产孢。1 吡唑醚菌酯、 己唑醇、 多菌灵、 咪鲜胺锰盐的 毒力较强, 是比较理想的防治药剂。以上结果为试验条件下高效培养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奠定了基础, 为生产 上防治该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 生物学特性; 产孢量; 杀菌剂; 毒力测定 S 4 3 6 . 6 1 2 ㊀㊀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1 2 Z H A OJ i e , D A I F u m i n g (P u d o n gN e wD i s t r i c t A g r o T e c h n o l o g yE x t e n s i o nC e n t e r , S h a n g h a i 2 0 1 2 0 1 , C h i n a ; 2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c o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r o t e c t i o n , S h a n g h a i A c a d e m y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S h a n g h a i 2 0 1 4 0 3 , C h i n a ) 1
A b s t r a c t :I no r d e r t os t u d y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 g u e p i n i D e s m . a n ds e l e c t f u n g i c i d e s a g a i n s t t h e , b o t hc o l o n yg r o w t ha n ds p o r ep r o d u c t i o nw e r et e s t e d . T h er e s u l t si n d i c a t e dt h a t b o t hP D Aa n dP S A p a t h o g e n m e d i aw e r et h em o s t s u i t a b l e f o r t h e c o l o n y g r o w t ha n dt h e r e w a s t h e m a x i m u ms p o r e o u t p u t o nd e x t r o s e p e p t o n e a g a r m e d i u m . T h e s u i t a b l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f o r t h e m y c e l i a l g r o w t hw a s 5 —3 0ħ a n dt h e o p t i m u mw a s 2 5ħ. A t p H 4o r s ot h es p o r eo u t p u t w a s t h em a x i m u m . T h el e t h a l t e m p e r a t u r eo f t h ep a t h o g e nw a s 5 4ħ. F u l l d a r ko r f u l l l i g h t w a s f a v o r a b l ef o r t h ec o l o n yg r o w t ha n du n d e r f u l l l i g h t t h es p o r eo u t p u t w a st h em a x i m u m . T h et e s t sf o r c a r b o ns o u r c e s i n d i c a t e dt h a t a m y l u ma n dd e x t r o s ew e r ef a v o r a b l ef o r t h em y c e l i a l g r o w t h , a n df r u c t o s ew a s t h e m o s t f a v o r a b l ef o r t h es p o r ep r o d u c t i o n . T h et e s t sf o r n i t r o g e ns o u r c e si n d i c a t e dt h a t y e a s t e x t r a c t , p e p t o n ea n d b e e f e x t r a c t w e r e f a v o r a b l e f o r t h e m y c e l i a l g r o w t h , a n dp e p t o n e w a s t h e m o s t f a v o r a b l e f o r t h e s p o r e p r o d u c t i o n . T h et o x i c i t yt e s t so f1 2f u n g i c i d e st oP .g u e p i n is h o w e dt h a tp y r a c l o s t r o b i n ,h e x a c o n a z o l e ,c a r b e n d a z i m , p r o c h l o r a z m a n g a n e s ec h l o r i d ec o m p l e xh a dah i g h e r t o x i c i t ya n dw e r ei d e a l f u n g i c i d e s . T h ea b o v er e s u l t s l a i da f o u n d a t i o nf o r e f f i c i e n t l y c u l t u r i n g P . g u e p i n i u n d e r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a n dc o n t r o l l i n g t h e d i s e a s e c a u s e db y P . g u e p i n i i np r o d u c t i o n . K e yw o r d s :P e s t a l o t i ag u e p i n i D e s m . ;B i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p o r eo u t p u t ;F u n g i c i d e ;T o x i c i t yt e s t 鲜梨是我国主要果品之一, 也是浦东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 其中“ 翠冠” 梨因果形大、 外观好、 风味佳, 深 0 0元人民币 ( 。2 0 1 3 — 受广大市民喜爱, 市场销售情况常供不应求, 亩产值达 89 大众水果中仅次于葡萄) 2 0 1 5 %— 年, 作者在多个梨园梨树叶片上发现由斑污拟盘多毛孢引起的梨盘多毛孢褐斑病, 叶片发病率在 5
类
[ 3 ]
主和栽培条件下, 病菌特性往往存在明显差异, 因此, 对当地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即梨斑污拟盘多毛孢的症 状、 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测, 旨在寻找通过环境条件控制病害发生的途径, 并筛选防治该病害的理想药剂。
1 ㊀材料与方法
1 . 1 ㊀供试病原菌 化 1 . 2 ㊀供试药剂
[ 1 5 ]
P e s t a l o t i ag u e p i n i D s m . ) 梨盘多毛孢 褐 斑 病 菌 ( 从 浦 东 新 区 梨 树 采 集 病 叶, 经 室 内 组 织 分 离、 纯 , D A培养基上培养 5d 病原菌于 P 用于试验。
0 1 7 , 3 3 ( 6 ) : 3 3 3 7 上海农业学报㊀2
A c t aA g r i c u l t u r a e S h a n g h a i
1 0 0 0 3 9 2 4 ( 2 0 1 7 ) 0 6 0 3 3 0 5 文章编号:
D O I : 1 0 . 1 5 9 5 5 ? j . i s s n 1 0 0 0 3 9 2 4 . 2 0 1 7 . 0 6 . 0 7
3 0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 4 3 % 戊唑醇悬浮剂 (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发事达南通化工有限 、 5 0 %异菌脲悬浮剂( 、 5 0 % 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 ( 公司)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江苏辉丰农化股 、 1 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 8 0 %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 份有限公司) 江苏丰登农药有限公司 ) 江苏省 、 4 5 %咪鲜胺乳油( 、 5 0 % 多菌灵悬浮剂 ( 以色列马克西姆化学公司 ) 江苏龙灯化 农垦生物化学有限公司) 、 2 5 %丙环唑乳油( 、 5 %己唑醇悬浮剂( 学有限公司)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 、 1 2 . 5 %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 4 0 % 百菌清悬浮剂 ( 学有限公司)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汕头市宏光 。 化工有限公司) 1 . 3 ㊀生物学特性观测 1 . 3 . 1 ㊀不同培养基对菌落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 0 %植物煎汁 ( P D A 、 P S A 、 将梨盘多毛孢褐斑病菌于 2 梨树叶片、 枝条和未成熟果实 ) 培养基、 葡萄糖 5ħ培养 5d 蛋白胨琼脂、 淀粉琼脂、 酵母浸膏和麦芽糖琼脂等 9种培养基上 2 后测量菌落直径, 第 7天测 产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