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常见的溶液教学纲要
初中化学《水和常见溶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级
水和常见溶液
所需时
课内共用 4 课时,每周 3 课时;课外共用 2 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的核心内容隶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五个一级 主题中——“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中 的内容,同时整合了一级主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二级主题“化学 物质的多样性”中的部分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身边常见的 物质——水,以及水溶液,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做出 的巨大贡献。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本主题 单元由三个专题组成,专题一:自然界中的水;专题二溶液的形成; 专题三: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三个专题涵盖了日常生活以及 科学研究中水以及水溶液的应用,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体现了物质 的性质与物质的用途之间的关系。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1、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认识水的组成和构成,能解释物质的三态 变化。 2、认识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的特征;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溶液。 3、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了解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方法,体会物 质分类研究的思想。 4、认识溶解度,并能绘制溶解度曲线。 学习难点: 1、从微观的角度去理解水的天然循环,形成“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 不断循环”的认识。 2、学习分离混合物的方法,体会物质分类研究的思想。 单元主要学习方式: 本主题的核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学生以小组合 作的形式进行课前信息的采集、课堂实验探究、对实验探究中获取的 信息进行再加工和整合梳理辅以教师的关键点拨是本单元的主要学 习方式。 预期成果: 个人完成绘制溶解度曲线图,完成节约用水的宣传材料(可以是幻灯 片、手抄报、宣传影片等);小组合作完成净化黄泥水、配制一定溶 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分离食盐与硝酸钾的混合物等实验探究;集体完 成专题作业测评和主题单元测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三《水与常见的溶液》优课教学设计(配套A)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水的组成、溶解现象和溶质质量分数含义等概念;2.通过合作学习,进一步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溶质和溶剂,并能举例说明结晶和乳化等现象;3.通过探究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并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4.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节水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水的净化和组成;2.溶液、溶解度和溶液的浓度;三、教学难点1.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2.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分分析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一个装有半烧杯水的烧杯引出本课题:水和常见的溶液(专题复习)。
(二)体验中考利用本环节让学生感知体验近几年临沂市中考命题特点和规律。
1.(2018临沂)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位于世界前列B.在电解水实验中,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C.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功能,城市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2.(2018临沂)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A.氯化铁B.氢氧化镁C.小苏打D.汽油3.(2018临沂)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0%4.(2017临沂)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工业生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填序号)。
①严格监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②积极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③不间断地放水洗衣服(2)利用右图所示的简易装置可把海水转化为淡水。
初中化学课程第三单元《溶液》教案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伴随热量的变化及乳化作用。
3.通过硝酸钾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其二者的转化。
4.学会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溶质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5.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探究使学生亲身体验溶液的有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2.能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一些化学问题,并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化学概念,感受化
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有关溶液组成的计算对于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重要作用。
对应课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
4.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5.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6.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7.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溶液时如何形成的?
2.一中溶质能否无限量的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中?
3.如何定量表示溶液的浓稀?。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专题复习《水和溶液》复习目标1、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了解溶液、悬浊液、乳状液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4、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读懂溶解度曲线图。
复习重难点重点水的组成和溶液的性质特征,溶解度曲线图的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复习、综合、分类、读图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前面的复习,同学们对水和溶液的有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知道,天然水都是溶液,可知水和溶液是密不可分的,究竟为什么如此,我们复习完本节课我想大家会知道的。
专题一:水的电解与组成1、实验现象(1).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2).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质量比为8:1 。
(3).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为氢气。
2、实验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一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专题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专题三: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在20℃时,四种氯化钠溶液(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思考:1 .第4号溶质质量分数为什么不是28.6%2.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小结]1.对于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对于不同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专题四: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
专题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意义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溶解度的四要素(1)条件:一定温度(2)标准:100g溶剂(3)溶解状态:饱和状态(4)单位: g3、固体溶解度曲线(如上图)及意义点:(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八上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水的性质、组成和分子结构。
(2)了解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4)理解溶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变化,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提高知识的整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增强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水的性质和组成。
(2)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4)溶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2. 教学难点:(1)水的分子结构和性质。
(2)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3)溶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回顾与导入:(1)回顾水的性质、组成和分子结构。
(2)导入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 知识讲解与实验演示:(1)讲解水的性质和组成。
(2)讲解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演示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4)讲解溶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3. 案例分析与讨论:(1)分析实际案例,解决实际问题。
(2)讨论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水的性质、组成和分子结构。
2. 复习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 完成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练习题。
五、课堂小结1. 水的性质、组成和分子结构。
2. 溶液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3. 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4. 溶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水的性质和组成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实验操作: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的实践操作。
七、课堂练习1. 选择题:(1)水的沸点是____,凝固点是____。
(2)溶液的分类有____、____、____。
2. 简答题:(1)请简述水的分子结构。
八上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水的组成、性质、状态变化及水的净化方法。
(2)掌握溶液的概念、特点、组成及溶液的制备方法。
(3)了解溶液的浓度、稀释、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和状态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通过溶液的制备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组成与性质:(1)水的组成:氢元素和氧元素。
(2)水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水的状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
2. 水的净化方法:(1)沉淀:利用重力使悬浮物沉淀下来。
(2)过滤:利用过滤纸等物质将悬浮物拦截下来。
(3)吸附:利用活性炭等物质吸附异味和色素。
(4)消毒:利用消毒剂杀灭细菌和病毒。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水的组成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净化方法。
(2)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方法有哪些吗?2. 新课内容:(1)讲解水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实验演示水的状态变化。
(2)介绍水的净化方法,讲解各种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 实验操作:(1)安排学生进行水的净化实验,包括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步骤。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性质、状态变化和水的净化方法。
强调水的珍贵,提醒学生节约用水。
五、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调查生活中常用的净水方法,了解其原理和适用范围。
3. 思考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净水装置,下节课分享讨论。
六、教学内容4. 溶液的概念与特点:(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5. 溶液的组成及浓度:(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
专题复习《水和溶液》复习目标1、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了解溶液、悬浊液、乳状液的区别和联系.3、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4、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读懂溶解度曲线图。
复习重难点重点水的组成和溶液的性质特征,溶解度曲线图的理解。
难点培养学生复习、综合、分类、读图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前面的复习,同学们对水和溶液的有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知道,天然水都是溶液,可知水和溶液是密不可分的,究竟为什么如此,我们复习完本节课我想大家会知道的.专题一:水的电解与组成1、实验现象(1).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2).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质量比为8:1 .(3).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为氢气。
2、实验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2)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专题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专题三: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在20℃时,四种氯化钠溶液(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思考:1 .第4号溶质质量分数为什么不是28。
6%?2.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为什么?[小结]1.对于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
对于不同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专题四: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专题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意义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溶解度的四要素(1)条件:一定温度(2)标准:100g溶剂(3)溶解状态:饱和状态(4)单位:g3、固体溶解度曲线(如上图)及意义点:(1)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2)曲线的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九年级化学水和溶液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九年级化学课题:水和溶液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溶液以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中溶质、溶剂;2. 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3. 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4.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5.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 认识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 使学生了解何谓电离以及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3. 使学生感知,溶解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4. 通过举例练习,让学生掌握分辨典型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5. 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通过练习学会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
6. 通过探究使学生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感知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 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通过乳化作用让学生感受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宗旨。
3. 利用定量实验,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用量的准确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专题二: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和溶液探究活动一:水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氧化物反应: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3、通电分解:探究活动二:水的组成1、我们知道水是由和组成,得出该结论的实验是,化学方程式是;实验时,我们通过发现电源负极得到的气体是,通过发现正极得到的气体是,二者的体积比是,由于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粒子个数比,因此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所以水的化学式是,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粒子,不发生变化的是粒子是。
3、现在请你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气的有关性质,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要证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属于氢气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该方案的操作方法和有关现象;(2)欲点燃氢气,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在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以防止发生,点燃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色火焰,如果要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应采取的方法是,化学方程式是。
初中化学水和溶液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水和溶液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1.2掌握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
1.3学会配制溶液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
2.2通过实例分析溶液的组成和特征。
2.3通过实践活动,学会配制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3.3培养学生热爱化学、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1水的组成和性质。
1.2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
1.3配制溶液的方法。
2.难点:2.1水的化学性质。
2.2溶液的饱和度概念。
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水为什么会有固态、液态和气态?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水和溶液的相关知识。
2.学习水的组成和性质2.1讲解水的化学式H2O,分析水的组成元素。
2.2通过实验,观察水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无臭,密度为1g/cm³,沸点100°C,冰点0°C。
2.3分析水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等。
3.学习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3.1通过实例,讲解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混合物。
3.2分析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
3.3讲解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4.学习溶液的饱和度4.1讲解溶液的饱和度: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
4.2通过实验,观察溶液的饱和度变化。
5.学习配制溶液的方法5.1讲解配制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溶解、定容。
6.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和性质、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征以及配制溶液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但在讲解水的化学性质时,部分学生可能对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化学《水与常见的溶液》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水与常见的溶液适用年九年级级所需时课内共用6 课时,每周3 课时;课外共用1 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是学生对最常用的溶剂——水的性质及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
内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 “溶液是怎么形成的?”“溶液组成如何表示?” “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等四个问题。
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一类常见的混合物——溶液。
本主题单元内容主要来源于鲁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课本第3 单元与下册课本第8 单元。
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3 个专题:专题一:溶液的形成。
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较熟悉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的观察以及对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溶液的组成与溶液的重要特性。
并通过设置活动或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及其原因。
专题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
首先通过比较糖水的甜度,让学生体会到需要一种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而后介绍了一种化学上常用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通过一些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的例题分析和相关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然后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法,并且让学生巩固和熟练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如托盘天平、量筒等的使用)。
专题三: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通过常见问题的讨论引出饱和溶液与结晶的概念,学习蒸发结晶的试验方法。
认识溶解度的含义,绘制溶解度曲线,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初步学会合理控制实验条件。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了解物质溶解的微观实质,了解物质的溶解受多种因素影响,学会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常用方法一一溶质的质量分数,认识溶解度,能绘制溶解度曲线。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实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课堂综合检测、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ft Kd±d*十吐TW** i ■ 5-b- jr.UT -T' ■■知识与技能:(1)溶解的微观本质,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乳化现象。
《水和常见的溶液》教案
【走入生活】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医用酒精硫酸铜溶液盐酸碘酒思考回答巩固溶质、溶剂的相关内容。
【知识梳理(一)】学生梳理归纳初步构建知识网络的一部分。
【问题思考,合作交流】设置问题组,引导学生快速回答问题并进行小梳理。
问题组(一)1.蒸发池中的海水是食盐的饱和溶液吗?其溶质质量分数如何变化?2.结晶池中水分蒸发到何时开始析出食盐晶体?3.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吗?你是如何理解饱和溶液的?4.取一杯海水,你有那些方法将其变为食盐的饱和溶液?5.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如何相互转化?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学生回答问题,梳理知识利用生活实际问题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
引导学生初步构建知识网络。
问题组(二)1.除了蒸发结晶,还有其他结晶方法吗?你能举例说明吗?2.你选择结晶方法时依据什么?3.你怎样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其要素是什么?分组交流讨论,分组进行实验,自主学习分析总结。
展示思考获得的成果。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了解结晶现象。
体会从混合物中提取物质的思路,并归纳出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实验探究】现有饱和石灰水和饱和硝酸钾溶液,要想使其中的氢氧化钙,硝酸钾分别析出,你有哪些方案?实验用品: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饱和石灰水、饱和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钠固体、硝酸铵固体、水学生交流讨论后汇报实验方案学生实验学生运用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规律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各抒己见,展示自己的方案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提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梳理(二)】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学生完善拓展网络体系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巩固,同时归纳能力得到提升。
【在线测试(二)】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改变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此物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2.1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该温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错误的是()A、溶剂质量:溶液质量=4:5B、溶剂质量:溶质质量=4:1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D、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4 学生练习,反馈通过设置有梯度的练习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入探究水和溶液的教案设计方案2
深入探究水和溶液的教案设计方案2。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了解水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 掌握水的存在形式及其分类;(3) 学会溶液的定义与组成;(4) 掌握常见的溶液的制备与性质。
2.能力目标(1) 能够辨认不同类型的水体和溶液;(2) 能够正确制备常见的溶液并熟练掌握其性质;(3) 能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并推断结论。
3.态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水和溶液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实验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 学生对水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理解;(2) 学生对溶液的组成和制备方法的掌握。
2.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溶解”和“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在溶液中的作用;(2) 帮助学生理解“水”这一化学和物理实体的复杂性。
三、教学过程本教案设计采用“导入—讲解—实验—总结”的教学方式。
1.导入(10min)通过课堂问答的形式,讲解以下问题:(1) 请举出几种不同的水体?它们有什么区别?(2) 请说一下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分类?(3) 请列出几个家庭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溶液?2.讲解(30min)(1) 水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从水的化学和物理两个方面进行讲解,包括水的化学式、结构、性状、颜色、味道、比重、沸点、冰点等。
(2) 溶液的组成和制备方法:从溶解的概念入手,介绍“溶解度”和“饱和溶液”等基本概念,并讲解常见的溶解方法和溶液的制备方法。
3.实验(60min)(1) 实验1:制备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① 将一小勺氯化钠称量到烧杯中;② 加入大约20ml的水搅拌至溶解;③ 将溶液过滤到干净的试管中。
实验目的:学生能够正确制备氯化钠溶液并观察其性质。
实验2:探究溶液的饱和溶解度实验操作:① 在三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逐渐增多的碳酸钠;② 加入少量溶液酸,使其酸碱度保持一致;③ 加入分别为10ml、20ml和30ml的水,搅拌至碳酸钠全部溶解;④ 倒入不同大小的晶体加入不同溶液中,观察晶体溶解情况。
教学设计《水和溶液》(一)(二)
《水和溶液》专题复习(共2课时第1课时)教案设计者——星桥中学郑挺谊【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以某同学拿出三种饮料给大家喝的情境为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对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及特征的回顾,定量表计算示溶液的组成,比较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再从两个烧杯中溶解了不同质量的食盐,通过观察两个鸡蛋在盐水中分别上浮和下沉的直观现象,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溶液的相互转化,理解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意义,比较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变化。
引导学生讨论,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归纳梳理知识点,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结合教学目标和饱和溶液与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等中考高频考点,适当提高难度要求,拓展知识面,帮助学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构建本节学习内容的概念图。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已学习了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系状况,能区别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溶液的组成,在实验中也多次用到溶液如硫酸、石灰水溶液等,已具备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归纳、实验探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复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本节的复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复习溶液,辨析各种溶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又能进一步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提升对溶解度曲线的识图能力,深化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立足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溶液的组成和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相互转化。
2.知道溶解度四要素及外界条件的影响,会进行溶解度的计算。
3.会正确描述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及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规律。
4.辨析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会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1.运用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概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在对列表法和溶解度曲线的识别中提高图表的识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溶解度影响因素分析,树立内外因辩证关系等观点。
2.从浓稀溶液中转化的操作中体验到合作与探究的精神。
九年级化学下册《水和溶液 第一节 水》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水和溶液第一节水》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水和溶液第一节水》教学设
计
水和溶液
第一节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水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了解天然水是溶液
3、明确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明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能通过计算得出水中的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6、知道水是较稳定的化合物。
水在通电或极高温度下分解。
7、能通过实验现象得出:水在常温下跟钠、钾、钙等金属反应。
8、知道水在高温下与铁、碳等反应
9、知道水能跟S02、SO3、CO2、Na2O、CaO等氧化物反应[教学重点]
1、组成和结构
2、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用品]
烧杯、水、钠、镊子、滤纸、酚酞、投影片
[教学方法]
克/升。
)
4 从上面计算可知,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能否据此再计算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
5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比,则你能得出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吗?
学生:学生讨论、思考、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回答。
教师:水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写出水电解和高温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书写
教师:演示金属钠和水反应的实验,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现象说出来
学生:回答
教师:金属钙、钾同钠有相同的性质,请写出钙、钾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在高温下,水还能同铁、碳等单质反应,请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水和溶液教案
水和溶液教案水和溶液教案本文由查字典化学网为您整理提供: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 (2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学会别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重点和难点:重点:1、知道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2、学会别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难点:1、认识分子的根本特征2、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有什么特征?为什么会有白云、细雨和白雪? 思考,引发探究兴趣。
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物质的微观粒子观。
水的三态变化[猜测假设]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体积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P28图)回忆、思考、想象利用学生的经验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 [得出结论]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 [投影]P29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图片观察思、考、讨论利用图片对宏观物质存在状态的解释,直观形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问题]1、路边的斑斑水渍为什么会消失?2、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有什么现象?如何解释? 思考、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加快分子运动需要吸收能量(包括加热、风能等),分子获得的能量还会散发给环境。
[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 ? 活动天地 ? ,并进行交流共享。
答复有关问题,交流。
为以后讲解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改变打好根底。
[在线测试] 练习水的天然循环[活动天地]认识水的天然循环阅读,分析,交流说明了水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水的人工净化[活动探究]净化黄泥水(附:探究活动内容) 实验探究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探究课题:净化黄泥水探究目标:1、了解吸附、沉淀、过滤、消毒、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初中化学水和溶液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水和溶液的教案设计2018-11-18单元教材地位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通电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形式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构建对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观变化现象的本质认识,继而在认识分子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微粒――原子,进一步介绍了原子中的电子及其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变化特点,发展了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发展,不仅会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物质的探索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本单元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以及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如相对原子质量、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分离和提纯物质、原子结构研究的化学史。
教学目标本单元将探究自然界的水和水的组成,如何科学地利用水,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的真实存在,会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正确区分分子、原子和离子,还将探究溶液的组成和特征,相对分子质量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重点:水的净化;水的电解实验及结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溶液的组成、特征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及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
难点: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质变化的本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水的电解实验得出的结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学法建议1.重视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是获得化学知识的重要依据,主动地体验探究活动,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对概念的理解要全面、准确,例如溶液的概念:⑴是一种混合物;⑵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⑶溶液的基本特征的均一性、稳定性。
3.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
⑴从宏观上认识水和溶液的组成及特征;⑵从微观上认识水电解的实质和溶液中溶质是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进入溶剂形成均一稳定体系。
4.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电解水实验可以得出四个结论;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及它们的特征,水的净化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食盐
B. 蔗糖
C. 味精
D. 芝麻油
• 例2.(2012.泰安市)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 )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
•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
• 例3.(2012•绵阳)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
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将1gCaO投入到99g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
该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理
论依据是
。
例3.(2012.青岛市)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金刚石
B.空气 C.海水
D.碘酒
例4、(2012.南允市)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
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氧气、水、空气 B.氮气、氯酸钾、钢
C.可燃冰、干冰、冰水混合物
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在教学中采取将不同层次 的学生编排在一个实验或学习小组,以期整体推进。
课程标准及考试大纲要 求
课 标要求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 2.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3、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4、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5、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 源
• 例10、(云南昆明,2011)100g某硫酸铜溶液恰 好与5.6g铁完全反应。求:(1)生成铜的质量。
• (2)硫酸铜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 确到0.1%)
例11.(云南楚雄,2011)(6分)将6.5g锌放入盛有50g 稀硫酸溶液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的 物质的总质量为56.3g。请计算:(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多少?
•
B. 常温下KNO3、Ca(OH)2的饱和溶液降温后仍是饱和溶液
•
C. 将Na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
D. 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 例4.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
•
A.D.氢氧化钠
• 例5、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
(2)该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例12.(云南楚雄,2012)(6分)实验室常用大理石 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现用25g含碳酸钙80% 的大理石与100g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恰好完全 反应。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教学目标 分 析
•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 D.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 E.该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其它物质
• (4)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用固体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甲溶液, 需用到的仪器有:
• 托盘天平(带珐码盒)、烧杯和________________。 • A.酒精灯 B .药匙 C.玻璃棒 D.漏斗 E.铁架台 F.量筒 G 胶头滴管
D.石墨、熟石灰、石油
例5.(2012.百色市)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
这是因为 ( )
A.水分子间隔变大
B. 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
D. 水分子质量变大
例5.(2012.日照市)2012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届“世界
水日”,下列节水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B.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 例7.(2012•滨州)水是生命的源泉,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我们应该了解水的有关知识.
•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 ) 几步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在实验室里,若要得到净化程 度最高的水,可用( )的方法.
• (2)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实验 ;实
5.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6.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7.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 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 液。 8.能举例说明结晶现象。 9.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0.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 意义。 11、了解水的污染与防治措施
该 内容在教材中的显现形式
第三单元从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 关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谁的污染与防治等问难题的同时, 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 基本概念以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 习贯穿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 以及从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经验。第九单元课程内容属于 化学新课程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单元“常见的 溶液”,与其他化学物质紧密联系,是有关课程单元知识的传承 和延续,例如本单元溶液中最常用的溶剂是水,而自然界的水是 第三单元所研究的主要内容。物质溶解于水的微观解释,则是以 第四单元的物质构成奥秘知识为重要依据。而关于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则是第五单元与本单元的有 机结合。因此本单元溶液知识既是初中化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同时也是联络全书的一个纽带。” 为今后学习水、碳和碳 的氧化物、燃料、金属、乃至于酸、碱、盐的知识等奠定思维方 式、技能和方法的基础。
•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净水时需加入明
矾的目的是
。
• (2)欲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需进行过滤操作, 该操作过程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 。
• (3)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
可采用的方法是
。
• (4)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产生
了10 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
考题展示
水
例1、(2012.重庆市)(5分)(1)下图为电解 水的实验。
仪器A的名称是
,当电源开关闭合后,发
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图
所示的现象与实验事实不相符合,请用笔在乙图
中作出修改。
• 例2、(2012.兰州市)(5分)水是生命之源,也
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 下列问题:
• A.用食醋除水垢
B.用稀盐酸除铁锈
• C.用汽油清洗油渍 D.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 例6、(2012.福州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 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
A
B
C
D
图
例7.(2012·德阳)甲、乙2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
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加入甲物质,可使不饱和的 甲溶液变成饱和 C.t2℃时,甲或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 溶质与溶剂的比是W:100 D.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2℃降到 t2℃时,乙先析出晶体
考情探 究
考题主要涉及: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 水的区别。
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水的 污染与防治措施、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溶解 度曲线 、
•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 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 制一定溶质质量分
数的溶液。 •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 物质的分类 •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处于成熟与不 成熟的动态变化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水有一些 认识,并且经过初中前两年的学习,他们对自然科 学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 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 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 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 所
例6、(2012.宿迁市)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随意丢弃废电池易造成水土重金属污染 B.经常饮用蒸馏水对身体有益 C.水中Ca2+、Mg2+增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污染水
• (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
• 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
乙(填
• “>”、“<”或“=”)。
• (3)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填序号,下同)
• A.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中考动向
在近五年中考中,以选择题形式出现5次, 每题2分,以填空题形式出现5次,每题约5 分。实验题的形式出现2次,每题4分。计 算题形式出现5次,每题6分主要考点是水的
组成、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溶解度曲 线、硬水与软水、水的污染与防治措施、节约用 水、水的净化、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 的分类
水和常见的溶液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从社会实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关 系、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谁的污染与防治等问难题的同时,以 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 概念以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 其中,力图为学生提供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以及从 身边事物中学习化学知识的经验。同时本单元的特点是将化学的一 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穿插于紧密联系社会、练习生活的内容之中。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可巩固并深化对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切身 体验科学方法在研究客观事物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学习水、碳和 碳的氧化物、燃料、金属、乃至于酸、碱、盐的知识等奠定思维方 式、技能和方法的基础。
1、知道水的组成和水的污染与防治措施; 2、知道硬水与软水、节约用水、水的净化 3、掌握溶解度曲线。 4、能进行有关化学方程式溶质质量分数的简 单计算; 5、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6、知道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7、知道物质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