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一)

合集下载

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集合7篇

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集合7篇

红色经典小故事1-2分钟集合7篇同学们,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

王二小牺牲时才十三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

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

大家好,我叫,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吉鸿昌的故事。

(停顿3秒)吉鸿昌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共产党工作。

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到北平,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

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

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

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

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浑身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

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

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但是,他那“坚决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2、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井冈山历史故事

井冈山历史故事

井冈山历史故事
井冈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东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地标,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发源地。

井冈山的历史充满了英勇与牺牲,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一页。

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

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国家面临着危险。

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主要领导,选择在井冈山发起革命斗争。

井冈山的条件十分恶劣,山高林密,交通不便,气候严寒。

然而,共产党革命斗士们选择在这个地方建立游击队,为中国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游击队员们生活艰苦,每天徒步奔波在山林之间,不畏艰险的攻打敌人。

他们的武器简陋,但他们却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不断打击着敌人。

在井冈山,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这成为中国农民革命的根本方针。

井冈山的游击队做了许多勇敢的事情,他们发动农民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他们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运动,为革命军队提供粮食和物资。

井冈山的游击队员们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和牺牲,但他们从未放弃。

他们坚决执行党的指示,积极与敌人作战,保卫革命根据地,为革命事业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历了艰苦的斗争后,井冈山游击队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为中
国共产党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井冈山的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和勇气,就能战胜困难
和敌人。

正是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井冈山的烈士事迹五篇800字以上(精选)

井冈山的烈士事迹五篇800字以上(精选)

井冈山烈士事迹篇1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鸟儿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花园是花朵的家,四季常绿,美丽富饶的百色就是我的家。

百色,一片撒先烈热血的土地;百色,一座英雄的城市;百色,一个生我养我的故乡。

作为故乡的儿女,我感到无比自豪。

接下来,就随我来尽情领略这片炽热的“红色”土地吧!百色,知名的红色经典景区有: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桥等。

就说我们百色的粤东会馆吧!它没有华丽的装饰,也没有秀美的风景,但是它带着一股浓郁的历史沧桑感,典雅又古朴。

一进大门,庭院里种着左右对称独具南方特色的两棵石榴树,过道两旁摆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有红的、白的、紫的、黄的。

过道被打扫得一尘不染。

往前走,竖立在眼前的是一扇古典而又有风格的大门。

进入大厅,厅堂高大雄伟,两边陈列着革命先辈们用过的办公用品和生活物品。

厅堂的中心还有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革命前辈围坐一起开会的场景,栩栩如生、生动逼真。

以前每每路过粤东会馆,往里瞧时,我还总以为是演员正在里边拍戏。

正厅的两侧有厢房,厢房作为警卫连的住室,非常简陋,每张床上有叠着的一张棉被。

厢房旁还陈列着先辈们用过的战斗武器和一些简陋的生活用品,如:手枪、长枪、大刀、长矛、文件包、煤油灯……每件物品都配有文字说明,每件物品都述说着一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让我们联想到革命战争年代的那段峥嵘岁月。

革命先辈们经过千辛万苦,不怕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领导百色起义,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创建了右江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今天的百色,和平安宁,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这一切都是革命先辈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我们永远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珍惜今天幸福和平的美好生活。

井冈山烈士事迹篇2在中国,井冈山这个名字可以说家喻户晓,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先后率领秋收起义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在这里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关于红军在井冈山的故事

关于红军在井冈山的故事

关于红军在井冈山的故事摘要: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背景二、红军在井冈山的主要斗争历程1.红军抵达井冈山2.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3.五次反“围剿”斗争4.长征前的准备三、红军在井冈山的故事典范1.毛泽东与朱德会师2.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四、井冈山精神及其传承意义正文:井冈山,中国革命的圣地,见证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在这里,红军英勇奋战,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道路。

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背景20世纪初,中国革命风起云涌。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在此背景下,毛泽东等共产党人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红军在井冈山的主要斗争历程1.红军抵达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创建根据地的斗争。

2.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红军在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分田地给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

同时,加强政权建设,建立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

3.五次反“围剿”斗争在井冈山斗争期间,红军英勇抗击国民党军队的五次“围剿”,取得了辉煌战果。

4.长征前的准备1934年,中央苏区面临巨大压力,红军在井冈山进行长征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扩红、筹款、整训等。

三、红军在井冈山的故事典范1.毛泽东与朱德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抵达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开启了一段新的革命征程。

2.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在井冈山斗争中,红军战士们展现出顽强的毅力和英勇的品质,如“狼牙山五壮士”等事迹,成为永远的革命典范。

四、井冈山精神及其传承意义井冈山精神是伟大长征精神的发源地,包括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等内涵。

井冈山精神的传承,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具有重要意义,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总结,红军在井冈山的斗争,为中国革命树立了典范,井冈山精神永存于历史长河。

井冈山革命故事(69篇)

井冈山革命故事(69篇)

井冈山革命故事(69篇)附件井冈革命故事目录第一篇坚定执着追理想1.三湾改编铸军魂 (5)2.?排头兵?的故事 (7)3.真正的英雄 (9)4.举着红旗干到底 (11)5.毛泽东被?开除党籍? (14)6.井冈山第一个女红军——贺子珍 (15)7.莲花一支枪 (17)8.宛希先勇斗叛徒 (19)9.龙源口大捷 (21)10.杨开明英勇献身 (24)11.吴月娥舍身跳崖震敌胆 (25)12.贺页朵不忘初心的入党誓词 (27)13.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 (29)14.蓄须立志的王尔琢 (31)15.谢甲开宁死不屈 (33)16.?一战成名?的朱云卿 (36)17.五军虎将贺国中 (38)18.小井浩气长存 (41)19.历尽沧桑的学习笔记 (42)20.周介甫跳崖不死 (44)21.蔡德华的笔记本 (46)—1—22.碧血丹心刘仁堪 (47)23.曾宝华誓死护印 (49)24.凋谢的井冈兰 (51)25.克诚千里找党 (53)26吴仲廉投笔从戎 (56)27考验人生 (58)28国际歌声找同志 (61)29?刘真精神不死!? (64)第二篇实事求是闯新路30.文家市转兵 (66)31.赣南三整 (68)32.八角楼的灯光 (70)33.第一面军旗的诞生 (72)34.茅坪安家 (73)35.毛泽东保护天主教堂 (76)36.三释俘虏兵 (77)37.十六字诀的由来 (79)38.井冈山农民首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 (80)39.毛泽东夏幽遇险 (81)40.毛泽覃乔林建党 (83)第三篇艰苦奋斗攻难关41.朱德的扁担 (86)—2—42.毛委员带头打草鞋 (88)43.朱军长睡地铺 (89)44.毛泽东的三张发票 (91)45.张子清师长献盐 (93)46.朱军长与团结菜 (95)47.朱军长怎么成了?伙夫头?? (97)48.井冈山走出的?皮箩将军? (99)49.曾志魂归井冈 (100)50.彭家女将 (103)51.红军?大管家? (106)第四篇依靠群众求胜利52.毛委员坐上席 (109)53.黄洋界上炮声隆 (111)54.一罐食盐的历史见证 (113)55.毛泽东赴?鸿门宴? (115)56.一个红枣也不能动 (117)57.龙关秀巧送粮 (119)58.毛委员送棉衣 (120)59.?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122)60.党代表罗荣桓 (124)61.?三项纪律六项注意? (127)62.毛委员改政纲 (129)63.泥腿子县长 (131)—3—64.朱军长赔壶 (134)65.聂槐妆送盐 (135)66.永新困敌 (137)67.彭德怀发银元 (139)68.米缸的故事 (141)69.打败江西?两只羊? (144)—4—第一篇坚定执着追理想1.三湾改编铸军魂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村。

井冈山革命关于粮食的小故事

井冈山革命关于粮食的小故事

井冈山革命关于粮食的小故事
井冈山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至1934年期间在井冈山地区展开的一场革命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革命的领导者毛泽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确保了人民群众在粮食方面的供应,增强了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力度。

在井冈山革命期间,由于战争和冲突的持续,粮食供应形势非常紧张。

毛泽东意识到,只有确保人民有充足的粮食,才能够稳定农民群众的支持,并为革命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于是,毛泽东采取了一系列创新的措施来增加粮食供应。

他首先进行了土地改革,把土地从地主手中分给农民,让他们自己种植粮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粮食产量。

此外,毛泽东还组织农民进行集体劳动,成立了农民互助组,鼓励农民互帮互助,共同种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另外,毛泽东还采取了正确的粮食调度政策,将粮食分配给最需要的地区和群众,确保粮食的公平分配。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井冈山地区粮食产量得到了明显的增加,并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在井冈山地区人民的支持下,井冈山革命迅速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在以后的斗争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关于粮食的小故事展示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生活
的关怀和保障,也展现了井冈山革命背后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和信心。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一)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一)

“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就在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准备上井冈‎山的前三天,1927年的‎10月24日‎,毛泽东在一个‎荆竹山的小山‎村里召集部队‎讲了话。

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数百名工农革‎命军官兵整整‎齐齐地在站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毛泽东则站在‎稻田中间的一‎块大石头上。

毛泽东首先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然后说:“我们就要上井‎冈山了,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

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的根据地‎是建不起来的‎,革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为了和群众搞‎好关系,我给大家宣布‎三项纪律。

”接着毛泽东掰‎着手指说:“这三项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农民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

”毛泽东为什么‎要把“不拿农民一个‎红薯”这件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正‎儿八经地当众‎宣布,把它当作部队‎必须遵守的一‎项纪律呢?原来,就在昨天,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战士们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又打了一场无‎准备之仗,伙食担子也跑‎散了,既疲劳又饥渴‎,只有300人‎的队伍行进在‎山道上,稀稀拉拉地摆‎了二、三里路长。

好不容易看见‎了一户人家,不知是谁眼尖‎,发现离屋子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块红薯地。

秋天正是山里‎红薯成熟的季‎节,大家听见这个‎消息,不由得一涌而‎上,连泥带苗拔出‎红薯,也来不及找点‎水洗洗,用衣袖胡乱地‎揩一揩,就塞进嘴里吃‎了起来。

转眼间,就被挖去了约‎200多斤红‎薯。

这时,毛泽东随殿后‎的队伍也赶上‎来了,看到这一情景‎,他很生气,忙问在场的几‎位干部:“你们经过了老‎表的同意没有‎?”连长曾士娥难‎为情地摇摇头‎,小声地说:“没有。

”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是工农革‎命军,不是军阀的队‎伍,怎么能随意侵‎犯群众的利益‎呢?像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和旧军队‎有什么区别?”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大家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井冈山上南瓜香的故事简介

井冈山上南瓜香的故事简介

井冈山上南瓜香的故事简介
【引言】
在中国革命史上,井冈山斗争时期的一段传奇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那就是“井冈山上南瓜香”的故事。

它寓意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故事梗概】
南瓜香,源于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

当时,井冈山地区的条件十分艰苦,红军战士们常常饥一顿饱一顿。

有一天,红军战士发现山上的南瓜丰收,便将其采摘回来,炖了一锅香喷喷的南瓜汤。

这道菜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丰富,深受红军战士们的喜爱。

从此,南瓜香便在井冈山上传播开来。

【南瓜香的来历】
南瓜香一词,源于井冈山地区民间。

南瓜,寓意着丰收、吉祥;香,代表美味可口。

南瓜香象征着井冈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革命战士们在艰苦斗争中表现出的乐观精神。

【南瓜香的影响】
南瓜香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它代表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广大军民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南瓜香的传播,鼓舞了红军战士们英勇斗争、坚守根据地的决心,也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南瓜香的传承】
今天,井冈山的南瓜香已经成为了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

井冈山人民
深知,传承南瓜香精神,就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就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深入学习南瓜香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结语】
井冈山上南瓜香的故事,是一段饱含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传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发生的小故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发生的小故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发生的小故事在193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省的井冈山地区建立了一座革命根据地。

这个根据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起义斗争的重要基地。

而在这个建立根据地的过程中,有一个小故事始终被后人津津乐道。

这个小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毛泽东的革命先锋。

当时的井冈山地区正遭受着国民党军队的残酷镇压,毛泽东带领着一支由穷苦农民组成的农民军队,奋勇抵抗。

然而,饥饿和贫困让这支农民军队生活艰苦。

有一天,毛泽东带领着他的战友们在山间进行巡逻。

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

他立刻命令同伴们停下来,不再前进。

大家都感到疑惑,不明白毛泽东为何要停下来。

毛泽东看着身边的战友们,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解释说,这只野兔对于农民军队的士气非常重要。

野兔代表着山中的野生动物资源,农民军队正是靠着这些资源维持着有限的生活。

而为了不影响野兔的繁衍生息,农民军队常常限制自己的打猎行动。

这个小小的故事成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的一则佳话。

它让人们看到了毛泽东始终关心农民军队的生活状况,与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战斗的信念和精神。

这个故事也传递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农民的关怀和保护。

后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仅坚持了数年,而且发展壮大,成为了闻名全国的人民革命根据地。

而这个建立根据地时发生的小故事,成为了井冈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始终提醒着人们,革命的力量源自于人民,关怀人民的生活状况是革命成功的一项关键工作。

可以说,这个小故事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的一个缩影。

它让我们看到了在困境中崛起的信念和智慧,也让我们明白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意义和对于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杜宏鉴的故事(1)

杜宏鉴的故事(1)

杜宏鉴的故事1929年参加革命两条腿走过十万里。

杜宏鉴,江西吉水人,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沐浴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风风雨雨。

当我们问到过去岁月留下了哪些特别记忆时,杜老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

加入红军队伍前,杜老主要从事农村苏维埃政府工作,打土豪,分田地,配合主力红军作战。

第一、二次反围剿时,杜老还没有加入正规红军部队。

第三次反围剿时,杜老作为游击队战士在战斗中缴获了敌人一支步枪,带着这支步枪杜老光荣地成为红军独立第三团一名战士。

在第四、五次反围剿的战斗中,独立三团转战湘赣苏区,几乎天天打仗。

杜老参加了无数次战斗,而让杜老记忆特别深刻的是潞田战斗、金华山战斗和交头寨战斗。

潞田战斗发生于1933年12月,杜老当时在红18师50团2营6连担任通信员、班长。

红18师在这次战斗中将国民党77师461团全部歼灭,俘获了敌团长和官兵400余人,缴获步枪400余支,机枪10挺和大批弹药及军用物资。

在这次战斗中杜老的大腿负了伤。

金华山战斗发生于1934年6月,国民党军第16师向红军金华山阵地发起猛攻,杜老那时在红18师50团2营6连任排长。

红军在肖克指挥下,向攻占前沿阵地之敌猛烈反击,将敌打退至东华岭,毙敌副旅长、团长以下官兵300余人。

交头寨战斗时,杜老任红18师53团2营六连指导员,战斗打得很残酷,杜老的右手在这次战斗中负伤,并留下残疾。

抗日战争时期,杜老加入了大名鼎鼎的三五九旅,更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湘鄂赣抗日根据地,并以此为依托,继续向南发展,开辟了湘粤赣边区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杜老跟随西北野战军一路打到了新疆喀什。

1985年离休后,杜老回到九江,并一直居住至今。

杜老很健谈,介绍了他的人生经历后还特别强调:战争年代,他两次负伤,两条腿走了十万里,足迹遍及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

所谓十万里是指长征走了两万五,南下支队走了两万五,进军新疆走了三万里,游击作战走了两万里。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一)

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小故事(一)

“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就在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准备上井冈山的前三天,1927年的10月24日,毛泽东在一个荆竹山的小山村里召集部队讲了话。

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数百名工农革命军官兵整整齐齐地在站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毛泽东则站在稻田中间的一块大石头上。

毛泽东首先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然后说:“我们就要上井冈山了,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

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的根据地是建不起来的,革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为了和群众搞好关系,我给大家宣布三项纪律。

”接着毛泽东掰着手指说:“这三项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农民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

”毛泽东为什么要把“不拿农民一个红薯”这件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正儿八经地当众宣布,把它当作部队必须遵守的一项纪律呢?原来,就在昨天,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战士们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又打了一场无准备之仗,伙食担子也跑散了,既疲劳又饥渴,只有300人的队伍行进在山道上,稀稀拉拉地摆了二、三里路长。

好不容易看见了一户人家,不知是谁眼尖,发现离屋子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块红薯地。

秋天正是山里红薯成熟的季节,大家听见这个消息,不由得一涌而上,连泥带苗拔出红薯,也来不及找点水洗洗,用衣袖胡乱地揩一揩,就塞进嘴里吃了起来。

转眼间,就被挖去了约200多斤红薯。

这时,毛泽东随殿后的队伍也赶上来了,看到这一情景,他很生气,忙问在场的几位干部:“你们经过了老表的同意没有?”连长曾士娥难为情地摇摇头,小声地说:“没有。

”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是工农革命军,不是军阀的队伍,怎么能随意侵犯群众的利益呢?像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和旧军队有什么区别?”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大家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毛泽东又耐心地说:“几个红薯值不了几个钱,看起来是件小事,但体现了一支队伍的作风和纪律。

过去旧军队已经让群众伤透了心,我们只有做到对群众秋毫无犯,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啊!”说完,他又问战士们,“现在怎么办啊?”“照价赔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井冈山的革命故事(一)

井冈山的革命故事(一)

井冈山的革命故事(一)
井冈山的革命
1. 井冈山的背景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革命遭受失败,革命力量被迫转移到农村。

•井冈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地势险要,战略位置重要,成为共产党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理想选择。

2. 井冈山的初建
•1928年9月,毛泽东率领部队进驻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初建时,条件艰苦,物资匮乏,但通过组织群众劳动,发展生产,逐渐改善了生活条件。

3. 井冈山的土地改革
•党组织利用农民的怨气,开展土地革命,打破了封建地主的垄断,实行了土地平分、节制租佃的政策。

•农民得到了土地的归属感,积极参与革命斗争,根据地的支持率逐渐提高。

4. 井冈山的军事建设
•党组织在井冈山建立了一支红军,通过游击战术,打击了国民党军队,保卫了革命的根据地。

•毛泽东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有效地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5. 井冈山的群众基础
•党组织注重发动群众,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群众觉悟,激发了他们参加革命的热情。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坚实基础。

6. 井冈山的影响力
•井冈山的革命经验被推广到其他地区,推动了全国农村革命的发展。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成功也为中国共产党日后建立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结论
井冈山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重要的一段篇章,通过在井冈山
的艰苦斗争,党组织成功开辟了农村革命的道路。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井冈山的革命小故事

井冈山的革命小故事

井冈山的革命小故事井冈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境内,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革命斗争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发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其中一些小故事或许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但它们却是井冈山革命历史的生动写照。

1927年,毛泽东率领的第四支革命武装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这里,红军战士们同当地群众结成了紧密的血肉联系,共同抵御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开展土地革命和群众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小故事。

在井冈山,有一位叫做方志敏的共产党员,他是当地的一名教师,也是红军的领导者之一。

方志敏深得群众信任,他常常深入农村,和农民们一起耕种田地,教育他们学习文化知识,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在一次斗争中,方志敏被国民党军队俘虏,面对敌人的酷刑,他仍然坚贞不屈,最终壮烈牺牲。

方志敏的英勇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的故事也成为井冈山革命的传世佳话。

除了方志敏,还有一位叫做刘胡兰的女红军,她出生在井冈山的一个贫苦农家。

刘胡兰自幼聪慧勤奋,立志投身革命事业。

她加入红军后,积极参加革命斗争,被誉为“井冈山女将军”。

然而,年仅19岁的刘胡兰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她的坚韧和无畏感染了整个红军队伍,成为了红军战士们学习的楷模。

井冈山的革命小故事还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勇和牺牲,每一个故事都是井冈山革命历史的生动写照。

这些小故事或许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但它们却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部分,它们让我们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这片红色的土地。

井冈山的革命小故事,就像一粒粒珍珠,串联成了一幅壮丽的革命画卷。

让我们铭记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永远不忘井冈山这片红色的热土,永远不忘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

井冈山革命烈士的故事

井冈山革命烈士的故事

井冈山革命烈士的故事1928年夏天,红四军在这里设立了红军伤病员医务管理组(第四组),当时全村的40多户农民家里,住了200多名伤病员。

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改善伤病员的医疗条件,根据湘赣边界特委的决定,1928年10月开始兴建小井红军医院。

建院所需的木材、石料都是由井冈山军民上山砍伐、开采的,所需经费也是红军和群众节衣缩食自愿捐献的,共收到捐款1000余元。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建起了这栋两层木质结构、共32间、可容纳200名伤病员的病房。

原打算建三栋这样的房子,因敌人进攻而停工。

医院建好后命名“红光医院”,这是中国红军的第一所正规医院。

院长曹镕,党代表肖光球,党总支书记曾志(女),医生有:李宝森、段治中、谢秋月、伍海泉、伍文奎等。

当时医院的医疗设备很差,经常缺医少药。

医院的医务人员自己采挖草药,自制医疗器械,同时利用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药品,采取中西两法治疗伤病员。

1929年1月,湘赣两省敌军调集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红五军和王佐部在彭德怀、滕代远等指挥下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929年1月29日,敌人在多次进攻不得手的情况下,买通了宁冈县斜源村游民陈开恩带路,绕过红军正面阵地偷袭了小井村。

在医院养伤的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共130多人因来不及转移,全部落入敌军手中。

敌军对红军伤病员严刑拷打,威逼伤病员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伤病员们面对敌人的枪口,忠贞不屈、誓死如归,无一人开口。

敌人未能达到目的,就把伤病员拖到小溪旁的稻田中用机枪扫射,红军伤病员全部英勇就义。

英雄们倒下后,隐敝在深山密林里的井冈山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的遗体掩埋在这块稻田中。

这130多名英雄究竟叫什么名字,史料上没有任何记载。

解放后,根据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回忆,才得知吴鸿禄、李玉发、朱娥龙和邓颖发等20多名伤病员的名字,大部分则为无名英雄。

1951年井冈山,井冈山军民将烈士们的部分遗骨从小井迁到茨坪重新墓葬,并建造革命先烈纪念塔。

井冈山故事(汇总3篇)

井冈山故事(汇总3篇)

井冈山故事(汇总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井冈山故事(汇总3篇)井冈山故事(1)夏日的清晨,太阳早早地爬上了云头,给蔚蓝的天空增添了一抹红晕。

井冈山革命小故事50字

井冈山革命小故事50字

井冈山革命小故事50字1、井冈山上南瓜香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根据地物资严重匮乏。

为解决粮食严重不足的问题,根据地军民就以南瓜替代主粮。

战士们想方设法收集南瓜籽,有的还跑到破屋、大陇、黄坳等很远的地方去收集。

收到种子后大家满山遍野种南瓜。

小井红军医院的领导、医护人员和伤病员也积极行动起来种南瓜,任务是每人四株。

一些重伤员无法完成任务,轻伤病员就帮着分担。

有个姓赵的排长,腿部负了重伤,护士不让他出来,但他硬拿着拐杖,一拐一拐地爬上山坡,帮别人点籽浇水。

一位连长伤很重,躺在床上不能动,便把通信员叫到床边,郑重地交代:“我现在动不了,请你代我种好四株南瓜。

”通信员笑着说:“我已经种了十株,算上连长的份,已超额完成任务。

”山上的老百姓看见红军种南瓜,称赞道:“只听说当兵吃粮,按月发饷,但没有听过当兵的种粮,这样的部队真是头一次见到。

”不久,战士们种的南瓜开始长叶了,南瓜苗顺着山坡往上爬。

战士们经常去拔草、捉虫、浇肥,根本用不着领导吩咐。

有时执行任务回来,也要到山坡上看看自己种的南瓜长得怎么样。

如果部队下山执行任务,出去的时间比较久,当地暴动队员和儿童团员就主动帮忙管理南瓜。

秋天到了,战士们种的南瓜长得又大又好,有的一个就有四五十斤重。

有的连在丰收时,还专门开了庆丰大会,在最大的几个南瓜上贴上红纸,上面写上这个南瓜是哪个班、排和个人种的,以示表扬。

当时在红军中传唱的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也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2、一根灯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由于敌人对革命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服装、弹药、粮食、油盐都很困难。

就拿油来说,煮菜要用油,点灯要用油,山上产的茶油,也不太多,红军下山打土豪搞到一点油,也就更为珍贵。

在那艰苦斗争的日子里,毛委员号召全体军民,厉行节约,并向全军宣布了一个关于用油灯的规定,规定的内容大致是:团、营、连部晚上办公时用一盏灯,可点三根灯芯,办完公要熄掉,连部会留一盏灯作带班、查哨用,只准点一根灯芯。

井冈山红色经典小故事5则

井冈山红色经典小故事5则

井冈山红色经典小故事5则一、井冈山红色经典小故事的背景介绍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孕育了无数英勇的革命先烈和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这里,我们选取了五则红色经典小故事,旨在传承革命精神,激发人们对历史的敬仰之情。

二、故事1:朱毛红军的成立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朱德和毛泽东两位伟大的革命家携手创建了朱毛红军。

他们共同领导这支队伍,英勇抗击敌人,为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朱毛红军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三、故事2:井冈山的斗争策略井冈山斗争时期,面对敌人的围剿,红军采用“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游击战策略,有效地打击了敌人。

这种斗争策略不仅在井冈山得到了成功实践,还为后世革命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四、故事3: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在井冈山斗争中,红军战士们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英勇的品质。

比如,红军战士张思德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还有贺龙、叶剑英等一大批英勇的红军战士,他们的英勇事迹永远值得后人怀念。

五、故事4: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根据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土地改革、教育、卫生等各项建设。

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六、故事5:红色经典的传承与意义井冈山红色经典小故事,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传承这些故事,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同时,我们要从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之,井冈山红色经典小故事承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是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的重要载体。

井冈山根据地的小故事

井冈山根据地的小故事

井冈山根据地的小故事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一座山脉,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片山区,革命先驱毛泽东带领着一支小部队,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最终建立了井冈山根据地。

小故事发生在1930年代初的井冈山。

当时,毛泽东率领的红军部队在井冈山区活动,为了筹集生活所需的粮食和物资,他们开始实施土地改革,并鼓励农民加入红军,共同抵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有一天,一个叫李老汉的农民带着一家老小来到红军前哨。

他神情慌张地向毛泽东求助,说自己的土地被地主霸占,全家无处可去。

毛泽东深思熟虑后,决定帮助李老汉。

于是,毛泽东带领红军战士前往李老汉的家,与地主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交涉。

地主嚣张地嘲笑红军的力量,认为他们只是一支小小的游击队,根本无法对抗国民党的军队。

然而,毛泽东并没有退缩,他坚定地表示,红军将会为农民争取权益,保护他们的土地和生活。

在毛泽东的坚决要求下,地主最终选择了妥协,归还了李老汉的土地。

这个小故事展示了井冈山根据地的精神,也体现了毛泽东的领导能力
和与农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井冈山根据地的成立,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革命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示范。

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的经验和战略,后来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里程碑。

他通过土地革命和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建立起了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农民军队,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井冈山根据地也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象征,它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中的坚持和斗争精神。

至今,井冈山仍然是中国革命的纪念地,吸引着无数人前往朝圣,缅怀先烈,感受革命的力量和精神。

井冈山红色故事简短30字

井冈山红色故事简短30字

井冈山红色经典故事篇1小井位于井冈山西北面,距茨坪6公里。

1928年夏天,红四军在这里设立了红军伤病员医务管理组(第四组),当时全村的40多户农民家里,住了200多名伤病员。

为了减轻群众的负担,改善伤病员的医疗条件,根据湘赣边界特委的决定,1928年10月开始兴建小井红军医院。

建院所需的木材、石料都是由井冈山军民上山砍伐、开采的,所需经费也是红军和群众节衣缩食自愿捐献的,共收到捐款1000余元。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建起了这栋两层木质结构、共32间、可容纳200名伤病员的病房。

原打算建三栋这样的房子,因敌人进攻而停工。

医院建好后命名“红光医院”,这是中国红军的第一所正规医院。

院长曹镕,党代表肖光球,党总支书记曾志(女),医生有:李宝森、段治中、谢秋月、伍海泉、伍文奎等。

当时医院的医疗设备很差,经常缺医少药。

医院的医务人员自己采挖草药,自制医疗器械,同时利用从敌人那里缴获来的药品,采取中西两法治疗伤病员。

1929年1月,湘赣两省敌军调集18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红五军和王佐部在彭德怀、滕代远等指挥下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929年1月29日,敌人在多次进攻不得手的情况下,买通了宁冈县斜源村游民陈开恩带路,绕过红军正面阵地偷袭了小井村。

在医院养伤的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共130多人因来不及转移,全部落入敌军手中。

敌军对红军伤病员严刑拷打,威逼伤病员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伤病员们面对敌人的枪口,忠贞不屈、誓死如归,无一人开口。

敌人未能达到目的,就把伤病员拖到小溪旁的稻田中用机枪扫射,红军伤病员全部英勇就义。

英雄们倒下后,隐敝在深山密林里的井冈山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的遗体掩埋在这块稻田中。

这130多名英雄究竟叫什么名字,史料上没有任何记载。

解放后,根据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老同志回忆,才得知吴鸿禄、李玉发、朱娥龙和邓颖发等20多名伤病员的名字,大部分则为无名英雄。

1951年井冈山,井冈山军民将烈士们的部分遗骨从小井迁到茨坪重新墓葬,并建造革命先烈纪念塔。

井冈山的斗争书中的主要内容(一)

井冈山的斗争书中的主要内容(一)

井冈山的斗争书中的主要内容(一)
井冈山的斗争书主要内容
一、井冈山的背景
•地理位置
•政治环境
•经济状况
二、井冈山的斗争形势
•革命队伍的组建
•军事斗争的开展
•土地革命与政权建设
三、井冈山的斗争策略
•游击战术的使用
•地方联合政府的建立
•群众工作的开展
四、井冈山的斗争意义
•对国民党统治的挑战
•对共产党军队发展的重要意义
•对革命道路的影响与启示
五、井冈山的斗争书对当代的启示
•坚持正确的斗争策略
•发扬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保持革命队伍的纯洁性与自我批评
以上是对井冈山的斗争书主要内容的简要阐述,通过对井冈山的斗争背景、斗争形势、斗争策略以及斗争意义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井冈山的重要性。

同时,井冈山的斗争书对于当代的启示也非常具有指导意义,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努力坚持正确的斗争策略,发扬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保持革命队伍的纯洁性与自我批评,为实现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就在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准备上井冈山的前三天,1927年的10月24日,毛泽东在一个荆竹山的小山村里召集部队讲了话。

那天,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数百名工农革命军官兵整整齐齐地在站在收割后的稻田里,毛泽东则站在稻田中间的一块大石头上。

毛泽东首先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了井冈山的情况,然后说:“我们就要上井冈山了,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要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

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的根据地是建不起来的,革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为了和群众搞好关系,我给大家宣布三项纪律。

”接着毛泽东掰着手指说:“这三项纪律是: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农民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

”毛泽东为什么要把“不拿农民一个红薯”这件看似普普通通的小事正儿八经地当众宣布,把它当作部队必须遵守的一项纪律呢?原来,就在昨天,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战士们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又打了一场无准备之仗,伙食担子也跑散了,既疲劳又饥渴,只有300人的队伍行进在山道上,稀稀拉拉地摆了二、三里路长。

好不容易看见了一户人家,不知是谁眼尖,发现离屋子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块红薯地。

秋天正是山里红薯成熟的季节,大家听见这个消息,不由得一涌而上,连泥带苗拔出红薯,也来不及找点水洗洗,用衣袖胡乱地揩一揩,就塞进嘴里吃了起来。

转眼间,就被挖去了约200多斤红薯。

这时,毛泽东随殿后的队伍也赶上来了,看到这一情景,他很生气,忙问在场的几位干部:“你们经过了老表的同意没有?”连长曾士娥难为情地摇摇头,小声地说:“没有。

”毛泽东对大家说:“我们是工农革命军,不是军阀的队伍,怎么能随意侵犯群众的利益呢?像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和旧军队有什么区别?”听了毛泽东的批评,大家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毛泽东又耐心地说:“几个红薯值不了几个钱,看起来是件小事,但体现了一支队伍的作风和纪律。

过去旧军队已经让群众伤透了心,我们只有做到对群众秋毫无犯,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啊!”说完,他又问战士们,“现在怎么办啊?”“照价赔偿!”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好!知错就改,一定要赔足钱。

”毛泽东满意地笑了。

那时候,2吊500文钱可以买100斤红薯。

曾士娥估算了一下,要大家凑足6吊钱,并附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表,很对不起,没经过同意就挖了你地里的红薯。

现赔上6吊钱。

——工农革命军。

”然后用纸包好,又用一块布裹了一层,埋在红薯地边上。

一路上,毛泽东陷入了沉思,由这件事,他想到,一定要制定几项具体的纪律让大家共同遵守,好让大家“有法可依”。

于是,工农革命军最早的“三项纪律”就在偏僻的荆竹山应运而生了,那块当年毛泽东站过的、被当地群众称作“雷打石”的大石头,也因此而写进了党史军史中,成为历史的见证物。

稍后不久,根据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又对工农革命军宣布了“六项注意”:一、还门板,二、还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1928年初,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后,到乡下搞调查。

他问老表:“工农革命军到井冈山这么久了,有没有战士违反纪律,给老表们找麻烦啊?”老表听了,都竖起大拇指说:“工农革命军真是一支好队伍,自打我出娘胎,还没见过这样的好部队。

历来兵匪一家,哪有军队处处为老表作想的事啊!真是打着灯笼也难找。

不过……”“不过什么啊?你放心地说吧,工农革命军本来就是老表的子弟兵,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们一定马上改正。

”那位老表说:“有两件小事如果能改进一下就更好了。

工农革命军借了我们的门板去搭铺睡觉,后来还是还给我们了,但是有时候还的不是我原来的那一块。

我们的门板尺寸大小都不一样,挂钩也是各家各户自请铁匠打的,有时候战士们还的门板不是我家原来的那一块,就上不回去了,我自己得挨家挨户去找,还真有点麻烦……”另一位老表也大胆地说:“我家一大堆稻草借给工农革命军摊铺睡觉,用过后也都还了,可还回来的全是散的,弄得我家和牛栏一样,我花了好几天才捆好呢。

”毛泽东听了,说:“放心吧老表,我们马上就改。

”1928年1月25日,毛泽东在遂川李家坪主持召开军民大会,会上,他首先表扬了革命军模范地执行了群众纪律,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他说:“农民兄弟都说我们的队伍是‘神兵’,是秋毫无犯之师,可见我们执行的群众纪律是有成效的,农民兄弟也是看得见的。

不过,有些注意事项还得改一改。

”接着毛泽东将当地老乡反映的情况通报了一遍,然后说:“比如说原来的‘还门板’就应该改为‘上门板’,只有把借来的门板上回到老表家的门框上,才算是真正物归原主了。

还有‘还铺草’也应该改为‘捆铺草’,把拆散了的稻草乱七八糟地还给老表,人家不高兴呢!同志们,不要看只改动一个字,恰恰是一字见真情啊。

改这一个字就体现了我们工农革命军是完全彻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和其它反动军队有着本质区别的。

”1929年1月,为了打破敌人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

当时,个别战士随地大小便,光着身子在村边小溪里洗澡,引起当地群众特别是妇女的不满,于是,“六项注意”增添了“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厕所”两项,成为“八项注意”。

在这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其中的内容又都作了相应的调整,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根本内容始终都围绕着群众利益这个中心。

1947年10月10日,《中国民人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的训令》,从此,“三项纪律、八项注意”成了人民解放军的行动准则。

泥腿子县长——王次淳1928年1月24日,遂川县城里人来人往,各乡武装起来的工农群众,打着红旗,背着大刀,扛着梭镖和鸟铳,佩带着红袖章,敲锣打鼓地拥向李家坪广场。

广场上早早地就搭好了主席台,台上方两面鲜艳的红旗迎风招展。

“庆祝工农兵政府成立”几个醒目的大字横挂在主席台的正上方,两边的柱子上贴着一幅对联,上联是“想当年你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下联是“看今日我斩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

”上午10时,毛泽东、陈正人、毛泽覃、王次淳、王遂人等人,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走上主席台,顿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中共遂川县委书记陈正人在台上挥舞着双手,欢呼的人群这才渐渐平息下来。

接着,陈正人用宏亮的声音庄严宣布:“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大会现在开始,请毛委员讲话!”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毛泽东带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道:工农同志们,我们打倒了土豪劣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穷人翻了身,劳苦大众掌了权!现在,我们要选出自己的县长来替大家办事。

毛泽东回头叫出身后一位身材结实的小伙子,向大家介绍道:他叫王次淳,是这附近西庄人,前几天他还在地里挑大粪,过去的泥腿子今天要当县长了。

说着,毛泽东把用红布包好的遂川县工农兵政府大印郑重地交给了王次淳。

王次淳双手接过大印,激动地说:大家信任我,推举我当县长,我很高兴能为大家办事,能为革命出力。

但是我也很惭愧,我没什么文化,以后的工作还要大家多支持……他的话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

就在这次会上,王次淳控诉了大劣绅郭谓坚与反动派狼狈为奸,欺压百姓的罪行,并代表人民群众的意愿,在处决郭谓坚的布告上,庄严地盖上了工农兵政府的大印,下令赤卫队员立即执行。

王次淳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工农兵政府县长,地位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仍然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踏踏实实地工作,兢兢业业地群众办事。

1928年4月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民面临着重重困难,在湘南,由于“左”倾盲动主义的危害,对工商业者实行“大烧大杀”的政策,中小商人不堪重压,纷纷挂起白带子反对工农革命运动。

受其影响,毛泽东亲自开辟的草林红色圩场也冷落了,中小商人忧心忡忡。

这时,反动靖卫团和国民党反动派也乘机加紧对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

他们层层设置哨卡,对往返群众实行苛刻的盘查。

从黄坳到草林的70里路上,就设立了五道关卡,要抽五道税。

他们还四处张贴布告:“谁要接近共产党,跟工农革命军做生意,回来就杀头”。

一时间,草林等圩镇上的中小商人也惶恐不安,纷纷关店收摊。

靖卫团团总肖家璧扬言,打不下井冈山,也要把共产党困死饿死在井冈山。

看到军民生活困难,王次淳心急火燎,根据上级指示,他召集专门会议,制定解决目前困难的措施。

他组织力量配合工农革命军打掉了敌人的关卡,派出工作组到圩镇乡村,广泛宣传保护中小商人政策,使大家解除了顾虑,草林等圩场又重新活跃起来了。

以后,王次淳又深入乡村,发动群众凑股集资,开办公卖处。

不久,大井等乡纷纷建立了公卖处。

公卖处的建立,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方便,也给县政府提出了筹集货源等问题。

于是,王次淳又组织力量到白区采购食盐、布匹等物资,建立红白区贸易线,用根据地盛产的木、竹、茶叶等产品,换回了军民急需的药材、食盐、布匹等。

公卖处生意兴隆,解决了群众的日常用品,凑了股份的人,年终还可以得到红利,群众对此十分满意。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下山时,王次淳也随军到了赣南,担任了于都县工农兵政府副主席,1930年2月,重又回到遂川县工作,并提任过红军独立第七团军需处副处长等职。

1931年8月牺牲。

“莲花一支枪”莲花位于井冈山北麓,毗邻永新,是当年湘赣边界六个县之一。

莲花县的农民武装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这里就有了党的组织,有了党领导下的农民自卫军。

他们为保护农民的利益,公开和官府作对,发挥了极大的威力,但同时也引起了土豪劣绅的深恶痛绝,所以当地土劣一直蠢蠢欲动,想早日铲除这一武装。

1927年“马日事变”后,由于革命遭受挫折,国民党反动派开始严厉镇压农民运动,边界农民武装的枪支自然成了地主豪绅掠夺的首要目标。

他们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将大部分枪支占为己有。

当时莲花县农民自卫军拥有六十支枪,然而,自卫军纠察队的领导人陈朝湘由于禁受不住敌人的威逼利诱,反而配合敌人搜走了59支枪。

在自卫军领导人陈竞进的带领下,有6位同志脱离了虎口,而其中,只有贺国庆带出了仅存的一支俄国造步枪。

为了追缴这支“漏网”的“俄国造”,反动派到处张贴布告,悬赏捉拿贺国庆,形势日益严峻。

贺国庆只好和几位同志一起带着枪转移到了深山老林中,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在漫长的等待中,这支枪象火种般被小心地呵护着,同时也温暖着大家的心。

谁知,为了逼迫贺国庆出现,凶残的敌人将贺国庆年迈的父亲抓了起来,并对年已七旬的老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严刑拷打,要他说出贺国庆的去向及藏枪的地点。

老人或矢口否认,或缄口不言。

早已不耐烦的敌人便用棉絮绑在老人的身上,浇上整整一桶煤油,瞬间,熊熊烈火在老人的身上肆无忌惮地漫延……,贺国庆的父亲就这样死于非命。

不达目的,敌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贺国庆的父亲死后,贺国庆的弟弟贺国强又被敌人抓了起来。

敌人想利用他的年轻,从他口中得到一些蛛丝马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