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时计算表格
“上海方法”信号配时设计3.
“上海方法”信号配时设计到目前为止,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在国际上主要有英国的TRRL 法(也称Webster 法)、澳大利亚的ARRB 法以及美国的HCM 法等。
在我国有 “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等方法。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也在进一步的改进之中。
这里,在综合研究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以及我国现有的配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讨论定时信号配时的基本方法。
1.定时信号配时设计流程单个交叉口定时交通信号配时设计,要按照不同的流量时段来划分信号配时的时段,在同一时段内确定相应的配时方案。
改建、治理交叉口,具有各流向设计交通量数据时,信号配时设计的流程如图1所示。
2.确定信号相位基本方案1)对于新建交叉口,在缺乏交通量数据的情况下,十字交叉口,建议先按表1所列进口车道数与渠化方案选取初步试用方案;T 形交叉口,建议先用三相位信号;然后根据通车后实际交通各流向的流量调整渠化及信号相位方案。
2)交通信号相位设定在设定交通信号相位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信号相位必须同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渠化(即车道功能划分)方案同时设定; (2)信号相位对应于左右转弯交通量及其专用车道的布置,常用基本方案示于图2; (3)有左转专用车道时,根据左转流向设计交通量计算的左转车每周期平均到达3辆时,宜用左转专用相位。
(4)同一相位各相关进口道左转车每周期平均到达量相近时,宜用双向左转专用相位,否则宜用单向左转专用相位。
3.确定设计交通量确定设计交通量时,应按交叉口每天交通量的时变规律,分为早高峰时段、下午高峰时段、晚高峰时段、早、晚低峰时段、中午低峰时段及一般平峰时段等各时段,然后确定相应的设计交通量。
已选定时段的设计交通量,须按该时段内交叉口各进口道不同流向分别确定,其计算公式如下:mn mn Q q d 154⨯= (1)式中:mn d q —— 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设计交通量(pcu/h) ;mn Q 15——配时时段中,进口道m 、流向n 的高峰小时中最高15分钟的流率(pcu/15min)。
信号配时计算
信号配时计算方法
1、计算信号配时常用公式
(1)信号周期:各相位信号灯轮流显示一次所需时间的总和,可用式(4-1)表示: Y
L C -+=
155.10 式(4-1) 其中:C 0 ——信号最佳周期(秒); L ——周期总损失时间(秒),其计算如式(4-2):
∑=-+=n
i i i i A I l L 1)( 式(4-2)
其中:l ——车辆启动损失时间,一般为3秒;
I ——绿灯间隔时间,即黄灯时间加全红灯清路口时间,一般黄灯为3秒,全
红灯为2-4秒;
A ——黄灯时间,一般为3秒;
n ——所设相位数;
Y ——组成周期全部相位的最大流量比之和,即
∑==n
i i i Y Y Y 1),max ( 式(4-3)
Y i ——第i 个相位的最大流量比,即
i i i s q Y /= 式(4-4) q i ——第i 相位实际到达流量(调查得到);
s i ——第i 相位流向的饱和流量(调查得到)。
(2)绿信比:各相位所占绿灯时间与周期时间之比。
Y
Y Y MAX G g i i e el ),(1
= 式(4-5) 式中:g el ——有效绿灯时间(秒);
G e ——C 0 –L ; G e1 ——第一相位有效绿灯时长,用上式也可求得其他相位有效绿灯时长。
各相位实际显示绿灯时间:
L A g g e +-= 式(4-6) 每一相位换相时四面清路口全红时间:
i i i A I r -= 式(4-7)
r i ——第i 相全红时间(秒); I i ——第i 相绿灯间隔时间(秒); A i ——第i 相黄灯时间(秒)。
信号配时计算过程
本次设计选择的路段上有四个交叉口,其中两个T字交叉口、两个十字交叉口。
四个交叉口均属于定时信号配时。
国际上对定时信号配时的方法较多,目前在我国常用的有美国的HCM法、英国的TRRL法(也称Webster法)、澳大利亚的ARRB法(也称阿克赛利克方法)、中国《城市道路设计规》推荐方法、停车线法、冲突点法共六种方法。
本次设计运用的是比较经典的英国的TRRL 法,即将F·韦伯斯特—B·柯布理论在信号配时方面的使用。
对单个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也称为“点控制”。
本节中使用TRRL法对各个交叉口的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即是点控制中的主要容。
在对一个交叉口的信号灯配时进行优化时,主要的是根据调查所得的交通流量先确定该点的相位数和周期时长,然后确定各个相位的绿灯时间即绿信比。
柯布(B.M.Cobbe)和韦伯斯特(F.V.Webester)在1950年提出TRRL法。
该配时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以车辆通过交叉口的延误时间最短作为优化目标,根据现实条件下的各种限制条件进行修正,从而确定最佳的信号配时方案。
其公式计算过程如下:1.最短信号周期C m交叉口的信号配时,应选用同一相位流量比中最大的进行计算,采用最短信号周期C m时,要求在一个周期到达交叉口的车辆恰好全部放完,即无停滞车辆,信号周期时间也无富余。
因此,C m恰好等于一个周期损失时间之和加上全部到达车辆以饱和流量通过交叉口所需的时间,即:1212nm m m m nV V VC L C C C S S S =++++(4-8)式中:L ——周期损失时间(s );——第i 个相位的最大流量比。
由(4-8)计算可得:111m niL L C Yy ==--∑ (4-9)式中:Y ——全部相位的最大流量比之和。
2.最佳信号周期C 0最佳周期时长C 0是信号控制交叉口上,能使通车效益指标最佳的交通信号周期时长。
若以延误作为交通效益指标,使用如下的Webster 定时信号交叉口延误公式:122(25)32(1)0.65()2(1)2(1)C x C d x x q x q λλλ+-=+--- (4-10)式中:d ——每辆车的平均延误; C ——周期长(s );λ——绿信比。
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时的计算
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时的计算一、配制时的计算1、用固体试剂配制(不纯试剂应乘以百分含量)G=E×N×V/1000式中:G——应称固体试剂的克数N——欲配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E——固体试剂的克当量V——欲配标准溶液的毫升数2、将溶液用水稀释到欲配标准溶液的浓度(该公式基于稀释前和稀释后溶质相等)V2=N1×V1/V2式中:V2——应取已知浓溶液的毫升数V1——欲配标准溶液的毫升数N1——欲配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N2——已知浓溶液的当量浓度3、由已知比重的浓酸配制所需浓度的酸V2=E×N×V1/(D×P×1000)式中:V2——应取浓酸的毫升数E——浓酸的克当量N——欲配酸的当量浓度D——浓酸的比重P——浓酸的百分含量V1——欲配酸的毫升数4、用两种溶液混合,配制成这两种溶液之间的任一浓度的溶液(也适用于用水稀释浓溶液)V1=N-n V2=N O-N式中:V1——应取浓溶液体积的基数V2——应取稀溶液体积的基数N O——浓溶液的浓度N——欲配溶液的浓度n——稀溶液浓度(用水稀释则n=0)二、标定时的计算1、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标定N2=N1×V1/V2式中:N2——被标定的标准溶液的浓度N1——已知标准溶液的浓度V1——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2——被标定的标准溶液的毫升数2、用固体基准试剂标定N=G×1000/(E×V)式中:N——被标定的标准溶液的浓度G——标定时称取基准物质的克数E——基准物质的克当量V——被标定的标准溶液滴定时消耗的毫升数三、浓度补正计算1、用浓溶液将稀溶液向浓的方向补正△V =(N-N0)/(n-N)V式中:△V——应补加浓溶液的毫升数N——补正后要求的浓度N0——补正前稀溶液的浓度n——浓溶液的浓度V——稀溶液的毫升数2、用稀溶液(或水)将浓溶液向稀的方向补正△V =(N0-N)/(N- n)式中:△V——应补加稀溶液(或水)的毫升数N——稀释后要求的浓度N0——稀释前浓溶液的浓度V——被稀释的浓溶液的毫升数n——稀溶液的浓度(如加水补正时n=0)3、用水将浓溶液向稀的方向补正△V =(V1-V2)V/V2式中:△V——应补加水的毫升数V——被标定溶液的总毫升数V1——滴定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的毫升数V2——滴定时消耗被标定溶液的毫升数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C10H14N2Na2O8·2H2O=372.2418.61g→1000ml 【配制】取乙二胺四醋酸二钠19g,加适量的水使溶解成1000ml,摇匀。
webster配时法
韦伯斯特(Webster )配时法这一方法是以韦伯斯特(Webster )对交叉口车辆延误的估计为基础,通过对周期长度的优化计算,确定相应的一系列配时参数。
包括有关原理、步骤和算法在内的韦伯斯特法是交叉口信号配时计算的经典方法。
11.3.1 Webster 模型与最佳周期长度Webster 模型是以车辆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来计算信号配时的一种方法,因此其核心内容是车辆延误和最佳周期时长的计算。
而这里的周期时长是建立在车辆延误的计算基础之上,是目前交通信号控制中较为常用的计算方式。
公式(10-20)针对的是一个相位内的延误计算,则有n 个信号相位的交叉口,总延误应为:∑==ni ii d q D 1(11-1)其中:i d ----第i 相交叉口的单车延误;i q ----第i 相的车辆到达率。
将(10-20)式代入(11-1)式,可得到交叉口的总延误与周期长度的关系式。
因此周期长度最优化问题可以归纳为:∑==ni ii d q MinD 1y LC -≥1通过对周期长度求偏导,结合等价代换和近似计算,最终得出如下最佳周期计算公式:Y L C o -+=155.1(11-2)其中: 0C ----最佳周期长度(s );L ----总损失时间(s );Y ----交叉口交通流量比;其中总损失时间为:AR nl L +=(11-3)式中: l ----一相位信号的损失时间;n ----信号的相位数;AR ----一周期中的全红时间。
交叉口交通流量比Y 为各相信号临界车道的交通流量比(i y )之和,即:∑==ni iy Y 1(11-4)所谓临界车道,是指每一信号相位上,交通量最大的那条车道。
临界车道的交通流量比等于该车道的交通量和饱和流量之比。
实际上,由公式(11-4)确定的信号周期长度0C 经过现场试验调查后发现,通常都比用别的公式算出的短一些,但仍比实际需要使用的周期要长。
因此,由实际情况出发,为保证延误最小,周期可在0C —0C 范围内变动。
信号配时计算
信号配时计算一、友谊东路进口道流量比计算各进口道大车率(HV)友谊东路东进口HV=202/1738=0.116文艺北路南进口HV=58/902=0.064友谊东路西进口HV=163/2328=0.070HV=154/1346=0.114文艺北路北进口(一)友谊东路东进口①计算饱和流量车道宽度校正系数:f w =1坡度及大车校正系数: f g =1- (G +HV)=1-(0+0.116)=0.884 直行车道饱和流量:S T =S b T×f w× f g=1130×1×0.884=999 饱和流量: S d=S T=999②计算流量比: y直=q直/S d=464/999=0.464(二)友谊东路西进口①计算饱和流量车道宽度校正系数:f W=1坡度及大车校正系数: f g =1- (G +HV) =1-(0+0.07)=0.93直行车道饱和流量:S T =S b T×f w× f g=1130×1×0.93=1008 直右车道饱和流量:S T R=S b TR×f w× f g=1000×1×0.93=930 饱和流量: S d= S T+S TR=1008+837=1845②计算流量比: y直=q直/S d=738/1845=0.400Y直右=q直右/S d=647/1845=0.351(三)文艺北路南进口①计算饱和流量车道宽度校正系数:f W=1坡度及大车校正系数: f g =1- (G +HV) =1-(0+0.064)=0.936直行车道饱和流量:S T =S b T×f w× f g=1130×1×0.936=1058直右车道饱和流量:S T R=S b TR×f w× f g=1000×1×0.936=936左转车道饱和流量:S L=S b L×f w× f g=900×1×0.93=837饱和流量: S d= S T+S T R+S L=1058+936+837=2831②计算流量比: y直= q直/S d=435/2831=0.154Y直右=q直右/S d=150/2831=0.053Y左=q左/S d=253/2831=0.089(四)文艺北路北进口①计算饱和流量车道宽度校正系数:f W=1坡度及大车校正系数: f g =1- (G +HV) =1-(0+0.114)=0.886直行车道饱和流量:S T =S b T×f w× f g=1130×1×0.886=1001直右车道饱和流量:S T R=S b TR×f w× f g=1000×1×0.886=886左转专用车道饱和流量:S L=S b L×f w× f g=900×1×0.886=798饱和流量: S d= S T+S T R+S L=1001+886+798=2685②计算流量比: y直=q直/S d=558/2685=0.208Y直右=q直右/S d=359/2685=0.134Y左=q左/S d=394/2685=0.147信号配时计算③计算流量比的总和,公式如下式:Y=∑3max[y j,y j……]= ∑2max[(q d/s d)j, (q d/s d)j……] =0.464+0.147+0.208=0.819<0.9 满足要求④信号总损失时间L=Σ(l+I-A) =3×﹙3+3-3﹚=9⑤信号周期时长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C0=(1.5l+5)/(1-y) =(1.5×9+5)÷(1-0.819)=103C0—周期时长,Y—流量比总和,L—信号总损失时间⑥各个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和显示绿灯时间:第一相位:Ge1=Ge×max[y i,y i……] /Y=53绿信比:λ1= Ge1 /C0=0.524第二相位:Ge2=Ge×max[y i,y i……] /Y=17第三相位:Ge3=Ge×max[y i,y i……] /Y=24绿信比:λ2= Ge2/ C0=0.165Ge—总有效绿灯时间,就是C0减去L。
交叉口信号配时.
信号配时课程设计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起止时间:课程设计任务及评语院(系):教研室:目录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01.1课程设计的目的 01.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02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交通设计 02.1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简介 02.2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数据调查 (1)2.2.1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几何数据 (1)2.2.2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交通数据 (2)2.3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目前交通设计情况分析 (5)2.3.1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交通现状 (5)2.3.2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设置交通控制信号依据 (5)2.4 重新设计 (6)2.4.1 交叉口渠化 (6)2.4.2 平峰信号配时方案设计 (6)2.4.3 平峰配时参数计算 (7)2.4.4 平峰配时方案验证 (9)2.4.5 新旧交叉口渠化比较分析 (11)参考文献 (12)附表 (13)课程设计总结 (15)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1.1课程设计的目的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课程设计,是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一部分,是交通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的专业实践课程。
课程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交叉口信号灯配时的设计和优化方法,巩固课堂上所学过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知识,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进行交通设计,锻炼我们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使我们具备简单的工程设计及实践动手能力。
1.2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本课程设计对象为锦州市某一实际道路交叉口进行交通设计,要求我们进行实际交通数据调查,独立完成设计的各部分内容。
并进行相关资料查阅,有自己的见解,在课程设计结束时交一份详细的课程设计说明书。
2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交通设计2.1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简介本小组进行的是锦州市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的交通设计,中央大街地处锦州市商业繁华地带。
中央大街与南宁路交叉口四周分布着交通银行、中大购物广场和中国银行以及锦州华联家具广场的,交叉口交通较为复杂,是一个比较旧的交叉口。
交叉口信号灯配时案例计算模板
高峰信号配时计算一、信号配时计算书交叉口几何现状为:北进口道五个车道,一个右转车道,三个直行车道,一个专用左转车道;南进口道五个车道,一个右转车道,三个直行车道,一个专用左转车道;西进口道两个车道,一个直右转车道,一个专用左转车道;东进口道三个车道,一个直右转车道,一个专用左转车道。
1、计算四个进口道各流向车道饱和流量S1)饱和流量用实测平均基本饱和流量乘以各影响因素校正系数的方法得到估算值。
即进口到的饱和流量:S=S bi·f式中:S——进口道的估算饱和流量(pcu/h);S bi——第i条进口道基本把饱和流量(pcu/h),i取T、L或R,分别表示相应的直行、左转或右转;各类进口道各有其专用相位时的基本饱和流量S bi,可采用下表数值:2、高峰各交叉口进口道交通量如下表本图需要替换掉表如下所示:3、采用四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案,右转车道不受信号控制;结合上述问题分析,相位相序设置如图。
相位一:Y 1=max (0.195,0.261)=0.261 相位二:Y 2=max (0.143,0.165)=0.165 相位三:Y 3=max (0.254,0.200)=0.2 相位四:Y 4=max (0.121,0.200)=0.2流量比总和:Y=0.261+0.165+0.2+0.2=0.826由于交叉口总的饱和流量比小于0.9,可采用Webster 方法进行信号配时 5、信号总损失时间L启动损失时间s L =3s ,黄灯时长A=3s ,绿灯间隔时间I=3s ,一个周期内的绿灯间隔数为k=4。
则信号总损失时间 :()s L I A K L =+−=∑12s6、信号最佳周期时长0C已知流量比总和 Y=0.826,则0 1.551L YC +=−=133s ,取0C =135s 。
(周期取5的整数倍,不小于60s )7、计算绿灯时间总有效绿灯时间:0L G C e =−=123s相位1:11ee ygG Y ==123*0.261/0.826=39s 相位2:22ee yg G Y ==123*0.165/0.826=24s 相位3:33ee yg G Y ==123*0.2/0.826=30s 相位4:44=ee y gG Y=123*0.2/0.826=30s 8、初始各相位显示绿灯时间各相位实际显示绿灯时间:s 各相位显示绿灯时间: G1 = Ge1 – A + Ls = 39S G2 = Ge2 – A + Ls =24S G3 = Ge3 – A + Ls =30S G4 = Ge4 – A + Ls =30S 各相位绿信比:λ1 = Ge1 / C=39/135=0.29 λ2 = Ge2 / C=24/135=0.18 λ3 = Ge3 / C =30/135=0.22 λ4 = Ge4 / C =30/135=0.22于是,得信号配时如下表所示:e g g A L =−+。
信号配时设计使用说明
东二环路--六合路交叉口信号配时设计说明书目录1交叉口现状调查与分析 (2)1.1交叉口现状车道分布 (2)1.2交叉口几何尺寸调查 (2)1.3交叉口现状信号相位及配时 (3)1.4各进口道各流向的交通量 (3)1.5交叉口现状的延误 (6)1.6问题分析 (6)1.7解决问题 (7)2渠化设计与信号配时 (7)2.1第一次试算 (7)2.2第二次试算 (13)2.3第三次试算 (20)3方案确定,完成信号配时设计 (25)3.1渠化后的交叉口 (25)3.2相位图 (26)3.3延误与服务水平 (26)1交叉口现状调查与分析 1.1交叉口现状车道分布金鸡路口位于桂林市七星区,路口为东二环路与金鸡路、六合路的十字交叉,设计形状畸形。
其现状车道分布如下图:1.2交叉口几何尺寸调查由实地测量的交叉口现状的几何尺寸得:进口道方向 车道数(单向) 直行车道数 直行车道宽度 (m) 右转车道数 右转车道宽度(m) 左转车道数 左转车道宽度(m)东进口 5 2 3.00 1 3.00 2 3.00 西进口 3 1 3.25 1 3.60 1 3.35 南进口 5 2 3.70 2 3.7 1 3.70 北进口533.4013.4013.40东南西北1.3交叉口现状信号相位及配时由实际测量的交叉口现状的信号相位及其配时方案得:方向转向灯色时间(s)红黄绿东左138 3 28 直118 3 48 右- - -西左138 3 28 直118 3 48 右- - -南左170 3 34 直117 3 48 右- - -北左135 3 32 直120 3 48 右- - -1.4各进口道各流向的交通量由调查的某日交叉口17:00至18:00高峰小时流量,通过车辆换算系数,将各类机动车型换算成标准小汽车,将各类非机动车车型换算成自行车,得到各进口道各流向的机动车高峰小时Qmn以及各进口道自行车交通量,车辆换算系数如下:各类机动车型换算成标准小汽车的系数:各类非机动车换算成自行车的系数:车种换算系数车种自行车 1 电动车1.29三轮车 3 人力板或畜力车5由此得到配时时段中各进口道各流向的高峰小时中最高15min 的流率,由公式:q dnm=4*Q15mn得到各进口道各流向的机动车最高15min流率换算的小时交通量,以及各进口道自行车最高15min交通量的平均流率。
配时方法总结
K——停车补偿系数
H——全部车辆停车率
c(1 - λ)2 Q0 x d= + 2(1 - λx) q
Q0——平均饱和排队车辆数
Akcelik 算法
目标函数:使得PI最小 得到近似于最佳周期C0
C0——最佳信号周期(s) k——停车补偿系数,k=0.4时,燃
油消耗量最少;k=0.2时,运营费
用最少;k=0时,车辆延误时间最 少
冲突点算法
“冲突点”法基本原理 “冲突点”法是以“冲突点”作为考察断面,分析整个相位的实际交通运行情况,确定本向直 行车、对向左转车通过“冲突点”所需要的各类时间,并使各类时间的总和小于或等于设计绿 灯时长; 绿灯期间本向直行车,对向左车通过“冲突点”所需要的各类时间包括绿灯期间所有直行车和 左转车通过冲突点所需要的时间和左转车流穿越空挡所需要的附加时间,可以表示为下列表达 式:
4
左转车道的通行能力(不设置专左信号)Fra bibliotek上海算法
1 周期时长
周期时长采用最短周期时长:
3
绿灯间隔时间I
5
行人最短绿灯时间
2
总损失时间L
4
交通流量比总和Y
6
各相位有效绿灯时间
定时信号配时设计流程
THANKS
黄灯时长:
停止线算法
控制:以进口道的停车线为控制面 前提:信号周期及其配时(周期在45~120s) 缺点:若计算的通行能力不满足交通量,说明信号周期过短,延长后进行计算需多次验算完成需求
1 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 2 右转车道的通行能力
停止线算法
3 左转车道的通行能力
设有专用左转信号, 一条左转专用车道的通行能力:
对向进口道无左转专用车道: 对向进口道有左转专用车道: 两式简化:
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
T
bT
w
g
b
8
S S f f 左转专用车道饱和流量: = × × =1550×1×0.89=1379.5
L
bL
w
g
饱和流量: S d = ST + S L =1468.5+1379.5=2848
② 计算流量比: y左 q左 Sd =452/2848=0.159
y直
(三)长征路西进口 ① 计算饱和流量
右转车道
1550
S S f f 左转专用车道饱和流量: = × ×
L
bL
w
g
S ―左转专用车道有专用相位时的基本饱和流量,pcu/h bL
饱和流量: S d = ST + S L
②计算流量比,公式如下。
yi=qi/si
③计算流量比的总和,公式如下式:
Y=Σmax[yj,yj……]= Σmax[(qd/sd)j, (qd/sd)j……]
3
2 交叉口渠化设计及优化组织方案设计
2.1 交叉口渠化设计方案
交叉口进行如下渠化:
交叉口渠化图
4
2.2 交叉口设计相位方案
3 信号交叉口信号优化设计
到目前为止,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在国际上主要有英国的 WEBSTER 法,澳大利亚 ARRB 法及美国 HCM 法等。我国有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等方法。随着研究不断深入, 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也在进一步的改进。本设计采用的方法以英国的 WEBSTER 法为 主。其信号配时设计流程图和信号相位基本方案如下:
绿信比: λ2 = Ge2 C0 =0.345
T
bT
w
g
b
S S f f 左转专用车道饱和流量: = × × =1550×1×0.866=1342.3
日上起时表——精选推荐
日上起时表在万年历中查得年月日干支后,直接运用日上起时法,可即时算出时辰干支对于古人总结的这种繁琐的计算方法,我们只要了解一下即可。
本人制作的《年月日时辰/四柱八字/五行/人体生物钟综合查询》工具,可以直接输入公历年月日时查询:年月日时辰/四柱八字/五行/人体生物钟综合查询,用起来十分简便。
点击下面按钮:时辰时间对照表古人计算年月日时干支(即四柱八字)的方法与步骤:一、用《公元前后干支纪年查对表》或《公元年号与干支年号对查表》查算出公历年对应的干支年;二、在查询出年干支的前提下,使用《月干支查算表》查算出月干支;三、以心算推算(或查万年历)查出当月的日干支。
心算万年历,必须了解以下四个要点:。
(1)该年岁次;(2)正月初一的日干支;(3)立春的日、时;(4)当年几个小月,分别为哪几个月。
四、依据《时辰干支查算表》查算出时辰干支。
推算月、时干支口诀天干五合前为主,月时干序一至五。
年干隔数配寅月,日干配时本数身。
古往今来,年上起月,日上起时,是按天干五合的方法,分成五种情况,即甲、己之年(日)定月(时)的方法相同------。
我们也采用这种方法,并一前一天干为主,即甲、己以甲为主,乙、庚以乙为主,------,配上序数甲为1,乙为2,丙为3,丁为4,戊为5(图二),成为推算月、时的固定序数。
“年干隔位配寅月”,推算某年的月干,先看该年干与何干相合,然后按“天干五合前为主”的方法,查出该干的序数,并设此干为零,按序数隔干确定寅月的天干。
如98年是戊寅,戊癸干合,戊年与癸年的天干相同,属于同一种定寅月天干法。
五的序数尾5 ,从5 开始,隔己、庚、辛、壬、癸五天干到甲,就可以算出98年寅月的天干是甲,其他月的天干就好推算了。
“日干配时本身数” ,此句推算方法与年干定寅月天干发基本相同,只是在确定日干合干以后,从合之干的前干本身算起,按序数查,到何干,便是该日子时的天干。
如己日,己与甲同一类型,以甲干为主,甲的序数为“1”以本身配子时,该日子时的天干为甲,即甲子时。
交通控制管理与控制计算题
1.一个两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各进口道的交通量和饱和流量列于表1,绿灯间隔时间为7s,黄灯时间为3s,起动损失时间为3s,试计算该交叉口的信号配时。
并画出信号配时图示。
其中:最佳周期长(4分),各相位绿信比(3分),显示绿灯时长(3分),配时图示(3分)。
表1 各进口道的交通量和饱和流量答:○1.计算各进口道流量比y及Y:表1 各进口道的交通量和饱和流量Y=0.323+0.43=0.753○2.每周期总损失时间:2.最佳周期长:1.有效绿灯时长:2绿信比3显示绿灯时长:4.信号配时图2.某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其中一进口道为左直右混行一车道。
经观测:总流量为800veh/h ,其中大车︰小车=2.5︰7.5,大和小车的饱和车头时距分别为5.0s 和2.0s ,周期时长为60s 。
设基本饱和流量为1440pcu/h •lane ,如果该进口道每周期恰好能全部通过这些车辆,试计算该进口道上平均每辆车的均匀到达延误和有效绿灯时间。
解:将总流量转化为当量小车流量,得, 5.08000.758000.251100/()2.0pcu h lane ⨯+⨯⨯=⋅ 由题意知,周期时长为60s ,且该进口道每周期恰好能全部通过这些车辆, 即绿灯结束后恰好能放完所有排队的车辆, 设有效绿灯时间为e g ,则有:110014406036003600e g ⨯=⨯ 解得:45.8e g s =则,排过队的车辆总数为 11006018.33600j N QC ==⨯=辆 最大排队车辆数为 1100(6045.8) 4.33600j N Qr ==⨯-=辆 故车辆总延误为 0.50.5 4.360129()m D N C s ==⨯⨯=⋅辆 所以,平均每辆车的均匀到达延误为1297.0518.3j D d s N ===3.某信号交叉口的一条进口道上,绿灯期内饱和车头时距为2秒,如果均匀到达的流量为720辆/小时,停车时的车头间距为8米,若红灯时间是42秒,则在每周期内车辆排队的尾部一直要延伸至上游多少米。
红绿灯的最佳配时
T 人s=3+
(8)
车辆启动延误,实测为 2-3s,本文分析中取 3s;车辆启动后通过路口的 平均车速,通过实测路宽和通过时间,平均车速为 2.7m/s,本文分析中取 3m/s;
则由式(7)得:
(9)
式中: :车辆通过路口的距离 通过(8)(9)可计算出各个相位的单个行人和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最短时 间。 取上两式最大值作为绿灯时间的初始值 T 绿 0。 最长绿灯时间应根交通流量的大小及司机行人等待的耐心来确定,根据
短时
通量
通量
短时
短时
PCU/h 间的
间的
等比
等比
间比
间比
最大
最大
例换
例换 较
较
值
值
算
算
一 1042 30 ┉ 41 ┉ 30 ┉ 41
1042
767
589
793
PCU
注 1:以上数据为嘉园路(南北)与镇国寺北街(东西)十字交叉路口 5 天统
计的平均值;
2:非机动车右转时,无干扰,不统计。
四、 计算模型建立
计算模型的建立主要是用于计算最佳周期及各相位绿灯时间。
(一)计算平均等待时间 T 均等和周期 T。 我们以四相位十字交叉口为例来分析 1 个周期的总等待时间,四相位的
第 5 页/ 共 13 页
资料一般不会超过 120s;。 (三)黄灯和全红灯时间的确定
韦伯斯特配时法
Webster配时法模型是以车辆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来计算信号配时的一种方法,因此其核心内容是车辆延误和最佳周期时长的计算。
而这里的周期时长是建立在车辆延误的计算基础之上,是目前交通信号控制中较为常用的计算方式。
其计算信号配时的步骤如下:1.饱和流量计算饱和流量的定义是:在一次连续的绿灯信号时间内,进口道上一系列连续车队能通过进口道停止线的最大流量,单位是pcu/绿灯时间。
交叉口进口道经划分车道并加渠化以后,进口道饱和流量随进口道车道数及渠化方案而异,所以必须分别计算各条进口道的饱和流量,然后再把各条车道的饱和流量累计成进口到的饱和流量。
饱和流量用实测平均基本饱和流量乘以各影响因素校正系数的方法估算。
S f=S bi×f(F i)(1-1)式中:S f—进口到的估算饱和流量(pcu/h)S bi—第i条进口车道基本饱和流量(pcu/h),i取T、L或R,分别表示相应的直行、左转和右转,下同;f(F i)—各类进口车道各类校正系数。
(1)基本饱和流量各类进口车道各有其专用相位时的基本饱和流量S bi,可采用表2-1中的数值。
表1各类车道的基本饱和流量(pcu/h)(2)各类车道通用校正系数①车道宽度校正f w={0.4(w−0.5) 2.7≤w≤3.01 3.0<w≤3.50.05(w+1.65) w>3.5(1-2)式中:f w—车道宽度校正系数;w—车道宽度(m)②坡度及大车校正f g=1−(G+HV)(1-3)式中:f g—坡度及大车校正系数;G—道路纵坡,下坡时取0;HV—大车率,这里HV不大于0.50。
③直行车道饱和流量直行车流受同相位绿灯初期左转自行车的影响时,直行车道设计饱和流量除需作通用校正外,尚需作自行车影响校正。
自行车影响校正系数可按下式计算:f b={1−1+√b Lg e(无左转专用相位)1 (有左转专用相位)(1-4)式中:f b—自行车影响校正系数;b L—左转自行车数(辆/周期)。
webster配时法
11、3 韦伯斯特(Webster)配时法这一方法就是以韦伯斯特(Webster)对交叉口车辆延误的估计为基础,通过对周期长度的优化计算,确定相应的一系列配时参数。
包括有关原理、步骤与算法在内的韦伯斯特法就是交叉口信号配时计算的经典方法。
11.3.1 Webster 模型与最佳周期长度Webster 模型就是以车辆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来计算信号配时的一种方法,因此其核心内容就是车辆延误与最佳周期时长的计算。
而这里的周期时长就是建立在车辆延误的计算基础之上,就是目前交通信号控制中较为常用的计算方式。
公式(10-20)针对的就是一个相位内的延误计算,则有n 个信号相位的交叉口,总延误应为:∑==ni ii d q D 1(11-1)其中:i d ----第i 相交叉口的单车延误;i q ----第i 相的车辆到达率。
将(10-20)式代入(11-1)式,可得到交叉口的总延误与周期长度的关系式。
因此周期长度最优化问题可以归纳为:∑==ni ii d q MinD 1y L C -≥1通过对周期长度求偏导,结合等价代换与近似计算,最终得出如下最佳周期计算公式:Y L C o -+=155.1(11-2)其中: 0C ----最佳周期长度(s );L ----总损失时间(s ); Y ----交叉口交通流量比;其中总损失时间为:AR nl L +=(11-3)式中: l ----一相位信号的损失时间;n ----信号的相位数;AR ----一周期中的全红时间。
交叉口交通流量比Y 为各相信号临界车道的交通流量比(i y )之与,即:∑==ni iy Y 1(11-4)所谓临界车道,就是指每一信号相位上,交通量最大的那条车道。
临界车道的交通流量比等于该车道的交通量与饱与流量之比。
实际上,由公式(11-4)确定的信号周期长度0C 经过现场试验调查后发现,通常都比用别的公式算出的短一些,但仍比实际需要使用的周期要长。
webster配时法
11.3 韦伯斯特(Webster )配时法这一方法是以韦伯斯特(Webster )对交叉口车辆延误的估计为基础,通过对周期长度的优化计算,确定相应的一系列配时参数。
包括有关原理、步骤和算法在内的韦伯斯特法是交叉口信号配时计算的经典方法。
11.3.1 Webster 模型与最佳周期长度Webster 模型是以车辆延误时间最小为目标来计算信号配时的一种方法,因此其核心内容是车辆延误和最佳周期时长的计算。
而这里的周期时长是建立在车辆延误的计算基础之上,是目前交通信号控制中较为常用的计算方式。
公式(10-20)针对的是一个相位内的延误计算,则有n 个信号相位的交叉口,总延误应为:∑==ni ii d q D 1(11-1)其中:i d ----第i 相交叉口的单车延误;i q ----第i 相的车辆到达率。
将(10-20)式代入(11-1)式,可得到交叉口的总延误与周期长度的关系式。
因此周期长度最优化问题可以归纳为:∑==ni ii d q MinD 1y LC -≥1通过对周期长度求偏导,结合等价代换和近似计算,最终得出如下最佳周期计算公式:Y L C o -+=155.1(11-2)其中: 0C ----最佳周期长度(s );L ----总损失时间(s ); Y ----交叉口交通流量比;其中总损失时间为:AR nl L +=(11-3)式中: l ----一相位信号的损失时间;n ----信号的相位数;AR ----一周期中的全红时间。
交叉口交通流量比Y 为各相信号临界车道的交通流量比(i y )之和,即:∑==ni iy Y 1(11-4)所谓临界车道,是指每一信号相位上,交通量最大的那条车道。
临界车道的交通流量比等于该车道的交通量和饱和流量之比。
实际上,由公式(11-4)确定的信号周期长度0C 经过现场试验调查后发现,通常都比用别的公式算出的短一些,但仍比实际需要使用的周期要长。
因此,由实际情况出发,为保证延误最小,周期可在0.750C —1.50C 范围内变动。
交叉口信号配时
摘要道路交叉口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的相交处.车辆、行人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地,为交通的咽喉.因此,正确设计道路交叉口,合理组织、管理交叉口交通,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此次交叉口信号灯控制配时的调查地点是西南路和五一路交叉口.该交叉口地处市区西南部,属于平面十字型交叉口.西南路方向路段为双向五车道;五一路方向由东向西黄线以北是五车道,黄线以南是五车道,五一路由西向东黄线以北是两车道,黄线以南是三车道.周围分布饭店、居民住宅区、净水厂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叉口,并且西南路是主干道.本组通过实际观测的方法测得了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等信息.西南路车流量比五一路车流量大很多,在五一路方向均有左转车流,西南路只在南进口存在左转车流,另外在五一路西路口和西南路南路口均有直行加右转相位.且西南路南进口的左转仅限公交且车流量极少.到目前为止,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在国际上主要有英国的WEBSTER法,澳大利亚ARRB法与美国HCM法等.我们在《交通管理与控制》课本中已经学会了webster法和HCM法,我国有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等方法.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也在进一步的改进.本设计采用的方法以英国的WEBSTER法为主.本次设计本小组分工合作,共采集了车道宽、交通流量、车头时距、信号灯信号显示与周期等数据.并且对数据作出了运算整理.摒弃了有问题的数据,保证使用严谨的数据进行运算.关键字道路交叉口,信号配时,WEBSTER法,相位,课程设计.目录第一章现状交通调查1.1西南路与五一路交叉口现状概况 (1)1.2交通流量调整 (2)1.3交叉口几何尺寸调查 (2)第二章信号相位分析2.1实地观测 (3)2.2理论依据 (5)2.3具体算法步骤 (5)2.4必要性分析结果 (6)第三章制定配时方案3.1信号配时方案原理 (7)3.2程序计算结果 (8)第四章延误分析与服务水平测定4.1延误估算方法 (10)4.2服务水平 (10)第五章结果分析5.1结果对比 (12)第一章现状交通调查1.1 西南路/五一路交叉口现状概况道路交叉口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的相交处.车辆、行人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地,为交通的咽喉.因此,正确设计道路交叉口,合理组织、管理交叉口交通,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障交通安全的重要方面.此次交叉口信号灯控制配时的调查地点是西南路和五一路交叉口.该交叉口地处市区西南部,属于平面十字型交叉口.西南路方向路段为双向五车道;五一路由东向西方向为双向五车道,包括自行车道,五一路由西向东黄线以北是两辆车道、黄线以南是三车道,周围分布饭店、居民住宅区、净水厂和大连沙河口区的部分政府部门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叉口,并且西南路是主干道.根据实地观察测量和分析讨论,本组对整个交叉口形状、车道划分与交通流运行轨迹进行了绘制,如下1.2交通流量调查本组通过实际观测的方法测得了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等信息.具体观测时间为.具体测量方法为,对各车道分配人员进行定时计数以获得交通流量,对直行和左转的车道在红灯结束时按车计时获得车头时距,对各相位红绿灯分别计时等.交通流量通过在交叉口的高峰时间观测2小时获得,整理后的高峰小时流量见下表.1.3 交叉口几何尺寸调查交叉口几何尺寸通过实际测量,整理后的信息见下表2信号相位分析2.1实地观测由本次设计实地观测的西南路/五一路交叉口情况可知:西南路车流量比五一路车流量大很多,且只有西南路南进口和五一西进口存在左转车流.且西南路南进口的左转仅限公交且车流量极少.而我们想知道是否有必要设置专有的左转相位,就必须求出各相位的左转通行能力与实测值进行比较.2.2理论依据可插车间隙理论虽然是用于计算无信号机的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而无信号交叉口遵循的是优先规则控制,即其通行顺序依次为:主要道路直行流向、主要道路左转流向、次要道路直行流向、次要道路左转流向.两相位交叉口车流运行特征跟交叉口优先规则控制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可以根据可穿插间隙理论来分析其左转车道的通行能力.2.3具体算法步骤根据可插入间隙理论,假设主要道路车流按泊松分布到达,可建立计算左转通行能力Q ’max 的公式如下:)1/(maxqh q e Qe Q ---='τ式中:Q ’max ---次要道路可通过的最大交通量Q---主要道路交通量q--- Q/3600t c ---次要道路可以穿过主要道路车流的临界间隙〔s 〕 h---次要道路车辆连续通过时的车头时距〔s 〕2.4必要性分析结果由计算可以得出:可见每个相位都能满足其冲突左转交通量.故没必要增设一个专用左转相位.所以我们决定对西南路/五一路交叉口采用四相位配时方案是合理的.3制定配时方案到目前为止,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在国际上主要有英国的WEBSTER法,澳大利亚ARRB法与美国HCM法等.我国有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等方法.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定时信号的配时方法也在进一步的改进.本设计采用的方法以英国的WEBSTER法为主.其信号配时设计流程图和信号相位基本方案如下:3.1信号配时方案原理①首先计算每车道的饱和流量S,使用下式进行计算:S=3600/hh——饱和车头时距②然后计算流量比.公式如下.y i=q i/s i③计算流量比的总和,公式如下式:y=Σmax[y j,y j……]= Σmax[〔q d/s d〕j, 〔q d/s d〕j……]④启动损失时间L=Σ<l+I-A>⑤信号周期时长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C=<1.5l+5>/<1-y>C0—周期时长,Y—流量比总和,L—信号总损失时间,⑥各个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和显示绿灯时间,计算式所示:ge j=Ge*max[y i,y i……]/YGe—总有效绿灯时间,就是C0减去L.计算各个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公式如下所示:g j= ge i - a j + l j3.2程序计算结果表4 各车道交通流量周期为203第一相位绿灯时间63s第二相位绿灯时间71s第三相位绿灯时间45s第四相位绿灯时间12s第一相位绿信比0.375第二相位绿信比0.1875第三相位绿信比0.74375第四相位绿信比0.05625图4 输入的数据和输出结果4延误分析与服务水平测定4.1延误估算方法延误是一个影响因素十分复杂的指标.1.设计交叉口时各车道延误用下式估算:d = d1+d2d1=0.5C<1-λ>2/<1-min[1,x] λ>d2=900T[<x-1>+√[<x-1>2+8ex/<CAP*T>] 式中:C—周期时长〔s〕λ—所计算车道的绿信比;x—所计算车道的饱和度;CAP—所计算车道的通行能力;T—分析时段的持续时长〔h〕,取0.25h;e—定时信号取0.5;2.各进口道的平均信控延误按该进口道中的各车道延误的加权平均数估算:d1=Σd i q i/Σq i式中:dA—进口道A的平均信控延误〔s/pcu〕;di—进口道A中第i车道的平均信控延误〔s/pcu〕;qi—进口道A中第i车道的小时交通量换算为其中高峰15min 的交通流量〔辆/15min〕;3.整个交叉口的平均信控延误按交叉口各进口道延误的加权平均数估计:d A=Σd A q A/Σq A式中:d1—交叉口每车的平均信控延误〔s/pcu〕;qa—进口道A的高峰15min交通流率〔辆/15min〕;4.2服务水平表4 延误服务水平表5结果分析5.1 结果对比WEBSTER法的配时仿真实验结果和实测值的比较如下表:由上表可以看出,实际采用的配时方案相关参数与我们通过调查得到的优化配时方案得到的配时方案相关参数都大致接近,说明实际情况与理论分析基本符合,说明配时方案可行.参考文献[1]吴兵《交通管理与控制》第四版人民交通 2009.1[2]徐吉谦陈学武《交通工程总论》第三版人民交通2008.6[3]全永燊《城市交通控制》人民交通 1989附录本次课程设计是我们小组几名同学共同完成的,起初是调查交叉口的交通流量,早高峰同学们要起的很早的,之后是两个人一小组测量车速和红绿灯时间并且在此基础上算出绿信比和信号周期.之后以班级为单位分上下午在机房进行信号配时,用C语言或其它形式将自己的数据编程序,算出所需要的数据.附录一:交通流量调查表其他数据调查表附录二:#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math.h"floatS[18],l[5],Ge[5],maxA,maxB,maxC,maxD,D[5],g[5],max, A;float di,dk=0,dj=0,lkk;float da[5],cap[18];float P[18],Ql[18],Fa[18];float Tu[18],Qb[18],Ku[18],Ju[17],min;floatdA[5],dab[5],da1[17],T=0.25,x[18],Ds[5],Tu[18],Dd[5],Hu[18],e,d[18],Co,D[5],Q[18];floatQb[18],CAPP[18],v,o,Fs[18],y[18],Du[18],j[5],Ql[18],Qb[18],d[18],d1[18],d2[18],d3[18];int i;float fun1 <> /*绿灯间隔时间计算公式*/{ float z,u,t,h,I;printf<"请输入停止线到冲突点的距离z<m>:">;scanf<"%f",&z>;printf<"请输入车辆在进口道上的行驶车速u<m/s>:">;scanf<"%f",&u>;printf<"请输入车辆制动时间t<s>:">;scanf<"%f",&t>;h=z/u; /*此处需插入一个界面*/I=h+t;printf<"计算得绿灯间隔时间I为%f s",I>;if<I<3>printf<"黄灯时间A=3s">;elseprintf<"<其中3s配以黄灯,其余时间配以红灯>\n">;return <I>;}float fun2 <> /*最大流量比计算公式*/{ int i,c,e;printf<"请输入第一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1-3〕:">;for<i=1;i<4;i++>scanf<"%f",&Q[i]>;for<c=1;c<4;c++>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A=y[1]; /*第一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1;e<=3;e++>if<y[e]<=maxA>maxA=y[e];printf<"第一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A>;printf<"请输入第二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4-8〕:">;for<i=4;i<9;i++>scanf<"%f",&Q[i]>;for<c=4;c<9;c++>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B=y[4]; /*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4;e<=9;e++>if<y[e]>=maxB>maxB=y[e];printf<"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B>;printf<"请输入第三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9-15〕:">;for<i=9;i<16;i++>scanf<"%f",&Q[i]>;for<c=9;c<16;c++>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C=y[9]; /*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9;e<=15;e++>if<y[e]>=maxC>maxC=y[e];printf<"第三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C>;printf<"请输入第四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16-17〕:">;for<i=16;i<18;i++>scanf<"%f",&Q[i]>,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D=y[16]; /*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16;e<=17;e++>if<y[e]>=maxD>maxD=y[e];printf<"第四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D>;max=maxA+maxB+maxC+maxD;printf<"此交叉口的流量比为%f:",max>;return <max>;}fun31<>{ int i;for<i=1;i<5;i++>g[i]=Ge[i]-A+l[i],printf<"第%d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为%f s\n",i,g[i]>;}fun32<>{int i;for<i=1;i<3;i++>Ge[i]=g[i]+A-l[i],printf<"第%d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f s\n",i,Ge[i]>;}int fun15<>{for<i=1;i<18;i++>{printf<"请输入第%d车道的分析期初初始积余车辆<辆>:",i>;scanf<"%f",&Qb[i]>;printf<"请输入第%d车道的分析期离开车辆<辆>:",i>;scanf<"%f",&Ql[i]>;}}fun3<>{for<i=1;i<18;i++>{ if<i<4>CAPP[1]+=S[i]*D[1];else if<i>=4&&i<9>CAPP[2]+=S[i]*D[2];else if<i>=9&&i<16>CAPP[3]+=S[i]*D[3];elseCAPP[4]+=S[i]*D[4];}}fun4<>{for<i=1;i<5;i++>Ds[i]=<float>1.5*Co*<1-D[i]>;}fun5<> /*不饱和延误的计算公式*/{ float j[5],min,Hu[18];for<i=1;i<5;i++>j[i]=0.5*Co*<1-D[i]>*<1-D[i]>;for<i=1;i<18;i++>{ if<i<4>cap[i]=S[i]*D[1];else if<i>=4&&i<9>cap[i]=S[i]*D[2];else if<i>=9&&i<16>cap[i]=S[i]*D[3];elsecap[i]=S[i]*D[4];}for<i=1;i<18;i++>x[i]=<float>Q[i]/cap[i];for<i=1;i<18;i++>{ min=x[i];if<min>1>min=1;lkk=<float>1-min;if<i<4>Hu[i]=<float>1-min*D[1];else if<i>=4&&i<9>Hu[i]=<float>1-min*D[2];else if<i>=9&&i<16>Hu[i]=<float>1-min*D[3];elseHu[i]=<float>1-min*D[4];}for<i=1;i<18;i++>{ if<i<4>Du[i]=j[1]/Hu[i];else if<i>=4&&i<9>Du[i]=j[2]/Hu[i];else if<i>=9&&i<16>Du[i]=j[3]/Hu[i];elseDu[i]=j[4]/Hu[i];}}fun6<> /*在T中积余车辆的持续时间*/{min=T;for<i=1;i<18;i++>{ { if<i<4>Ku[i]=cap[i]*lkk,Ju[i]=Qb[i]/Ku[i];else if<i>=4&&i<9>Ku[i]=cap[i]*lkk,Ju[i]=Qb[i]/Ku[i];else if<i>=9&&i<16>Ku[i]=cap[i]*lkk,Ju[i]=Qb[i]/Ku[i];elseKu[i]=cap[i]*lkk,Ju[i]=Qb[i]/Ku[i];}{ if<min<Ju[i]>Tu[i]=min;elseTu[i]=Ju[i];}}}fun7<> /*绿灯期车流到达率校正系数*/{for<i=1;i<18;i++>P[i]=<Ql[i]-Qb[i]>/Ql[i];for<i=1;i<18;i++>{ if<i<4>Fa[i]=<1-P[i]>/<<float>1-D[1]>;else if<i>=4&&i<9>Fa[i]=<1-P[i]>/<1-D[2]>;else if<i>=9&&i<16>Fa[i]=<1-P[i]>/<1-D[1]>;elseFa[i]=<1-P[i]>/<1-D[2]>;}}fun8<> /*均匀延误计算公式*/ { float ar[18],an[18],am[18],al[18],az[18];for<i=1;i<18;i++>if<i<4>ar[i]=Ds[1]*Tu[i]/T,an[i]=Fs[i]*Du[i]*<T-Tu[i]>,d1[i]=ar[i]+an[i]/T;else if<"i>=4&&i<9">d1[i]=<Ds[2]*Tu[i]/T>+<Fs[i]*Du[i]*<T-Tu[i]>/T> ;else if<"i>=9&&i<16">d1[i]=<Ds[3]*Tu[i]/T>+<Fs[i]*Du[i]*<T-Tu[i]>/T> ;elsed1[i]=<Ds[4]*Tu[i]/T>+<Fs[i]*Du[i]*<T-Tu[i]>/T> ;}float fun13< float x>{if <x>=0.000000&&x<=0.500000>e=0.13;else if<x>0.500000&&x<=0.600000>e=0.2;else if<x>0.600000&&x<=0.700000>e=0.28;else if<x>0.700000&&x<=0.800000>e=0.35;else if<x>0.800000&&x<=1.000000>e=0.43;else if<x>1>e=0.5;elseprintf<"输入错误\n">;return <e>;}fun9<> /*随机附加延误计算公式*/{ float c[18],ad,ac,ae,ar;for<i=1;i<18;i++>{ e=fun13<x[i]>;ac=pow<<x[i]-1>,2>;ae=<float>8*e*x[i];if<i<4>ar=cap[i]*T;else if<i>=4&&i<9>ar=cap[i]*T;else if<i>=9&&i<16>ar=cap[i]*T;elsear=cap[i]*T;c[i]=ac+ae/ar;ad=sqrt<c[i]>;d2[i]=<float>900*T*<<x[i]-1>+ad>;}}fun10<> /*初始排队延误计算公式*/{ float min,ji[18],jk[18],jh[18];for<i=1;i<18;i++>{ min=x[i];{if<min>1>min=1;}if<Tu[i]==T>{ ji[i]=<float>3600*Qb[i];jk[i]=<float>1800*T*<1-min>;if<i<4>d3[i]=ji[i]/cap[i]-jk[i];else if<i>=4&&i<9>d3[i]=ji[i]/cap[i]-jk[i];else if<i>=9&&i<16>d3[i]=ji[i]/cap[i]-jk[i];elsed3[i]=ji[i]/cap[i]-jk[i];}else{ if<i<4>d3[i]=<float>1800*Qb[i]*Tu[i]/<T*cap[i]>;else if<i>=4&&i<9>d3[i]=<float>1800*Qb[i]*Tu[i]/<T*cap[i]>;else if<i>=9&&i<16>d3[i]=<float>1800*Qb[i]*Tu[i]/<T*cap[i]>;elsed3[i]=<float>1800*Qb[i]*Tu[i]/<T*cap[i]>;}}}fun16<>{ for<i=1;i<18;i++>d[i]=d1[i]+d2[i]+d3[i];}fun17<>{ for<i=1;i<18;i++>d[i]=Du[i]+d2[i];}fun11<> /*各进口道平均信控延误计算公式*/{int k;for<i=1;i<4;i++>dab[1]+=<d[i]*<Q[i]/4>>,da1[1]+=<Q[i]/4>;dA[1]=<float>dab[1]/da1[1];for<i=4;i<9;i++>dab[2]+=<d[i]*<Q[i]/4>>,da1[2]+=<Q[i]/4>;dA[2]=dab[2]/da1[2];for<i=9;i<12;i++>dab[3]+=<d[i]*<Q[i]/4>>,da1[3]+=<Q[i]/4>;dA[3]=dab[3]/da1[3];for<i=12;i<16;i++>dab[4]+=<d[i]*<Q[i]/4>>,da1[4]+=<Q[i]/4>;dA[4]=dab[4]/da1[4];i=16;dab[3]+=<d[i]*<Q[i]/4>>,da1[3]+=<Q[i]/4>;dA[3]=dab[3]/da1[3];i=17;dab[4]+=<d[i]*<Q[i]/4>>,da1[4]+=<Q[i]/4>;dA[4]=dab[4]/da1[4];}fun14<float dl>{if <dl>=0&&dl<=10>printf<"服务水平为A级\n">; else if<dl>10&&dl<=20>printf<"服务水平为B级\n">; else if<dl>20&&dl<=35>printf<"服务水平为C级\n">;else if<dl>35&&dl<=55>printf<"服务水平为D级\n">;else if<dl>55&&dl<=80>printf<"服务水平为E级\n">;else if<dl>80>printf<"服务水平为F级\n">;elseprintf<"error">;}fun12<> /*整个交叉口*/ { for<i=1;i<5;i++>{ dk+=da1[i];dj+=<float><dA[i]*dab[i]>;}di=<float>dj/dk;printf<"此交叉口的信控延误为%f\n",di>;fun14<di>;}void main<>{int L,i,I,k,n;float a,b,Y,ge,h[17];printf<"请输入黄灯时间A<一般取值3s>:">;scanf<"%f",&A>; /*此处需插入一个界面*/printf<"请输入一个周期内的相位数k:">;scanf<"%d",&k>;for<i=1;i<4;i++>printf<"请输入第一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i>,scanf<"%f",h+i>,S[i]=3600/h[i];for<i=4;i<9;i++>printf<"请输入第二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i>,scanf<"%f",h+i>,S[i]=3600/h[i];for<i=9;i<16;i++>printf<"请输入第三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i>,scanf<"%f",h+i>,S[i]=3600/h[i];for<i=16;i<18;i++>printf<"请输入第四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i>,scanf<"%f",h+i>,S[i]=3600/h[i];I=fun1<>;Y=fun2<>;for<i=1;i<5;i++>printf<"\n请输入第%d相位的启动损失时间l<无实测数据时可取3s>:",i>,scanf<"%f",&l[i]>;for<i=1,L=0;i<=k;i++>L+=<l[i]>+I-A; /*I 为绿灯间隔时间*/a=1.5*L+5;b=1-Y;Co=a/b;printf<"计算得周期时长Co为%d s\n",Co>;ge=Co-L;printf<"总有效绿灯时间为%d\n",ge>;Y=maxA+maxB+maxC+maxD;a=ge*<maxA>;b=ge*maxB;v=ge*maxC;o=ge*<maxD>;Ge[1]=a/Y;Ge[2]=b/Y;Ge[3]=v/Y;Ge[4]=o/Y;for<n=1;n<5;n++>D[n]=Ge[n]/Co,printf<"第%d相位的绿信比为%f\n",n,D[n]>;for<i=1;i<5;i++>printf<"第%d相位有效绿灯时间为%f\n",i,Ge[i]>;fun31<>;fun15<>;fun3<>;fun4<>;fun5<>;fun6<>;fun7<>;fun8<>;fun9<>;fun10<>;fun17<>;fun11<>;fun12<>;}附录二:#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clude "math.h"floatS[18],l[5],Ge[5],maxA,maxB,maxC,maxD,D[5],g[5],max,A;float di,dk,dj,lkk;float da[5],cap[18];float P[18],Ql[18],Fa[18];float Tu[18],Qb[18],Ku[18],Ju[17],min;floatdA[5],dab[5],da1[17],T=0.25,x[18],Ds[5],Tu[18],Dd[5],Hu[18],e,d[18],Co,D[5],Q[18];floatQb[18],CAPP[18],v,o,Fs[18],y[18],Du[18],j[5],Ql[18],Qb[18],d[18],d1[18],d2[18],d3[18];int i;float fun1 <> /*绿灯间隔时间计算公式*/{ float z,u,t,h,I;printf<"请输入停止线到冲突点的距离z<m>:">;scanf<"%f",&z>;printf<"请输入车辆在进口道上的行驶车速u<m/s>:">;scanf<"%f",&u>;printf<"请输入车辆制动时间t<s>:">;scanf<"%f",&t>;h=z/u; /*此处需插入一个界面*/I=h+t;printf<"计算得绿灯间隔时间I为%f s",I>;if<I<3>printf<"黄灯时间A=3s">;elseprintf<"<其中3s配以黄灯,其余时间配以红灯>\n">;return <I>;}float fun2 <> /*最大流量比计算公式*/{ int i,c,e;printf<"请输入第一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1-3〕:">;for<i=1;i<4;i++>scanf<"%f",&Q[i]>;for<c=1;c<4;c++>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A=y[1]; /*第一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1;e<=3;e++>if<y[e]<=maxA>maxA=y[e];printf<"第一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A>;printf<"请输入第二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4-8〕:">;for<i=4;i<9;i++>scanf<"%f",&Q[i]>;for<c=4;c<9;c++>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B=y[4]; /*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4;e<=9;e++>if<y[e]>=maxB>maxB=y[e];printf<"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B>;printf<"请输入第三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9-15〕:">;for<i=9;i<16;i++>scanf<"%f",&Q[i]>;for<c=9;c<16;c++>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C=y[9]; /*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9;e<=15;e++>if<y[e]>=maxC>maxC=y[e];printf<"第三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C>;printf<"请输入第四相位各车道的交通流量〔16-17〕:">;for<i=16;i<18;i++>scanf<"%f",&Q[i]>,y[c]=Q[c]/S[c];/*S[c]为各车道对应的饱和流量*/maxD=y[16]; /*第二相位最大流量比*/for<e=16;e<=17;e++>if<y[e]>=maxD>maxD=y[e];printf<"第四相位最大流量比为%f\n:",maxD>;max=maxA+maxB+maxC+maxD;printf<"此交叉口的流量比为%f:",max>;return <max>;}fun31<>{ int i;for<i=1;i<5;i++>g[i]=Ge[i]-A+l[i],printf<"第%d相位的显示绿灯时间为%f s\n",i,g[i]>;}fun32<>{int i;for<i=1;i<5;i++>Ge[i]=g[i]+A-l[i],printf<"第%d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间为%f s\n",i,Ge[i]>;}int fun15<>{for<i=1;i<18;i++>{printf<"请输入第%d车道的分析期初初始积余车辆<辆>:",i>;scanf<"%f",&Qb[i]>;printf<"请输入第%d车道的分析期离开车辆<辆>:",i>;scanf<"%f",&Ql[i]>;}}fun3<>{for<i=1;i<18;i++>{ if<i<4>CAPP[1]+=S[i]*D[1];else if<i>=4&&i<9>CAPP[2]+=S[i]*D[2];else if<i>=9&&i<16>CAPP[3]+=S[i]*D[3];elseCAPP[4]+=S[i]*D[4];}}fun4<>{for<i=1;i<5;i++>Ds[i]=<float>1.5*Co*<1-D[i]>;}fun5<> /*不饱和延误的计算公式*/{ float j[5],min,Hu[18];for<i=1;i<5;i++>j[i]=0.5*Co*<1-D[i]>*<1-D[i]>;for<i=1;i<18;i++>{ if<i<4>cap[i]=S[i]*D[1];else if<i>=4&&i<9>cap[i]=S[i]*D[2];else if<i>=9&&i<16>cap[i]=S[i]*D[3];elsecap[i]=S[i]*D[4];}for<i=1;i<18;i++>x[i]=<float>Q[i]/cap[i];for<i=1;i<18;i++>{ min=x[i];if<min>1>min=1;lkk=<float>1-min;if<i<4>Hu[i]=<float>1-min*D[1];else if<i>=4&&i<9>Hu[i]=<float>1-min*D[2];else if<i>=9&&i<16>Hu[i]=<float>1-min*D[3];elseHu[i]=<float>1-min*D[4];}for<i=1;i<18;i++>{ if<i<4>Du[i]=j[1]/Hu[i];else if<i>=4&&i<9>Du[i]=j[2]/Hu[i];else if<i>=9&&i<16>Du[i]=j[3]/Hu[i];elseDu[i]=j[4]/Hu[i];}}fun6<> /*在T中积余车辆的持续时间*/{min=T;for<i=1;i<18;i++>{ { if<i<4>Ku[i]=cap[i]*lkk,Ju[i]=Qb[i]/Ku[i];else if<i>=4&&i<9>Ku[i]=cap[i]*lkk,Ju[i]=Qb[i]/Ku[i];else if<i>=9&&i<16>Ku[i]=cap[i]*lkk,Ju[i]=Qb[i]/Ku[i];elseKu[i]=cap[i]*lkk,Ju[i]=Qb[i]/Ku[i];}{ if<min<Ju[i]>Tu[i]=min;elseTu[i]=Ju[i];}}}fun7<> /*绿灯期车流到达率校正系数*/{for<i=1;i<18;i++>P[i]=<Ql[i]-Qb[i]>/Ql[i];for<i=1;i<18;i++>{ if<i<4>Fa[i]=<1-P[i]>/<<float>1-D[1]>;else if<i>=4&&i<9>Fa[i]=<1-P[i]>/<1-D[2]>;else if<i>=9&&i<16>Fa[i]=<1-P[i]>/<1-D[1]>;elseFa[i]=<1-P[i]>/<1-D[2]>;}}fun8<> /*均匀延误计算公式*/ { float ar[18],an[18],am[18],al[18],az[18];for<i=1;i<18;i++>if<i<4>ar[i]=Ds[1]*Tu[i]/T,an[i]=Fs[i]*Du[i]*<T-Tu[i]>,d1[i]=ar[i]+an[i]/T;else if<"i>=4&&i<9">d1[i]=<Ds[2]*Tu[i]/T>+<Fs[i]*Du[i]*<T-Tu[i]>/T> ;else if<"i>=9&&i<16">d1[i]=<Ds[3]*Tu[i]/T>+<Fs[i]*Du[i]*<T-Tu[i]>/T> ;elsed1[i]=<Ds[4]*Tu[i]/T>+<Fs[i]*Du[i]*<T-Tu[i]>/T> ;}float fun13< float x>{if <x>=0.000000&&x<=0.500000>e=0.13;else if<x>0.500000&&x<=0.600000>e=0.2;else if<x>0.600000&&x<=0.700000>e=0.28;else if<x>0.700000&&x<=0.800000>e=0.35;else if<x>0.800000&&x<=1.000000>e=0.43;else if<x>1>e=0.5;elseprintf<"输入错误\n">;return <e>;}fun9<> /*随机附加延误计算公式*/{ float c[18],ad,ac,ae,ar;for<i=1;i<18;i++>{ e=fun13<x[i]>;ac=pow<<x[i]-1>,2>;ae=<float>8*e*x[i];if<i<4>ar=cap[i]*T;else if<i>=4&&i<9>ar=cap[i]*T;else if<i>=9&&i<16>ar=cap[i]*T;elsear=cap[i]*T;c[i]=ac+ae/ar;ad=sqrt<c[i]>;d2[i]=<float>900*T*<<x[i]-1>+ad>;}}fun10<> /*初始排队延误计算公式*/{ float min,ji[18],jk[18],jh[18];for<i=1;i<18;i++>{ min=x[i];{if<min>1>min=1;}if<Tu[i]==T>{ ji[i]=<float>3600*Qb[i];jk[i]=<float>1800*T*<1-min>;if<i<4>d3[i]=ji[i]/cap[i]-jk[i];else if<i>=4&&i<9>d3[i]=ji[i]/cap[i]-jk[i];else if<i>=9&&i<16>d3[i]=ji[i]/cap[i]-jk[i];elsed3[i]=ji[i]/cap[i]-jk[i];}else{ if<i<4>d3[i]=<float>1800*Qb[i]*Tu[i]/<T*cap[i]>;else if<i>=4&&i<9>d3[i]=<float>1800*Qb[i]*Tu[i]/<T*cap[i]>;else if<i>=9&&i<16>d3[i]=<float>1800*Qb[i]*Tu[i]/<T*cap[i]>;elsed3[i]=<float>1800*Qb[i]*Tu[i]/<T*cap[i]>;}}}fun16<>{ for<i=1;i<18;i++>d[i]=d1[i]+d2[i]+d3[i];}fun17<>{ for<i=1;i<18;i++>d[i]=Du[i]+d2[i];}fun11<> /*各进口道平均信控延误计算公式*/{int k;for<i=1;i<4;i++>dab[1]+=<d[i]*<Q[i]/4>>,da1[1]+=<Q[i]/4>;dA[1]=<float>dab[1]/da1[1];for<i=4;i<9;i++>dab[2]+=<d[i]*<Q[i]/4>>,da1[2]+=<Q[i]/4>;dA[2]=dab[2]/da1[2];for<i=9;i<12;i++>dab[3]+=<d[i]*<Q[i]/4>>,da1[3]+=<Q[i]/4>;dA[3]=dab[3]/da1[3];for<i=12;i<16;i++>dab[4]+=<d[i]*<Q[i]/4>>,da1[4]+=<Q[i]/4>;dA[3]=dab[3]/da1[3];i=16;dab[3]+=<d[i]*<Q[i]/4>>,da1[3]+=<Q[i]/4>;dA[3]=dab[3]/da1[3];i=17;dab[4]+=<d[i]*<Q[i]/4>>,da1[4]+=<Q[i]/4>;dA[4]=dab[3]/da1[3];}fun14<float dl>{if <dl>=0&&dl<=10>printf<"服务水平为A级\n">; else if<dl>10&&dl<=20>printf<"服务水平为B级\n">;else if<dl>20&&dl<=35>printf<"服务水平为C级\n">;else if<dl>35&&dl<=55>printf<"服务水平为D级\n">;else if<dl>55&&dl<=80>printf<"服务水平为E级\n">;else if<dl>80>printf<"服务水平为F级\n">;elseprintf<"error">;}fun12<> /*整个交叉口*/{ for<i=1;i<5;i++>{ dk+=da1[i];dj+=<float><dA[i]*dab[i]>;}di=<float>dj/dk;printf<"此交叉口的信控延误为%f\n",di>;fun14<di>;}void main<>{int L,i,I,k,ge,n;float a,b,Y,h[18];printf<"请输入黄灯时间A<一般取值3s>:">;scanf<"%f",&A>; /*此处需插入一个界面*/printf<"请输入一个周期内的绿灯间隔数k:">;scanf<"%d",&k>;for<i=1;i<9;i++>{if<i<=3>{printf<"请输入第一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0+i>>;scanf<"%f",h+i>;S[i]=3600/h[i];}else{printf<"请输入第二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i>>;scanf<"%f",&h[i]>;S[i]=3600/h[i];}}for<i=1;i<10;i++>{if<i<=7>printf<"请输入第三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8+i>,scanf<"%f",&h[8+i]>,S[8+i]=3600/h[8+i];elseprintf<"请输入第四相位第%d车道的车头时距:",8+i>,scanf<"%f",&h[8+i]>,S[8+i]=3600/h[8+i];}printf<"请输入绿灯间隔时间I:">;scanf<"%f",&I>;Y=fun2<>;printf<"请输入现有交叉口的信号周期Co:">;scanf<"%f",&Co>;for<i=1;i<5;i++>printf<"请输入第%d相位的启动损失时间l<无实测数据时可取3s>:",i>,scanf<"%f",&l[i]>;for<i=1;i<=4;i++>L+=<l[i]>+I-A,printf<"请输入第%d相位的实际显示绿灯时间:",i>,scanf<"%f",&g[i]>;fun32<>;for<n=1;n<5;n++>D[n]=Ge[n]/Co,printf<"第%d相位的绿信比为%.2f\n",n,D[n]>;for<i=1;i<3;i++>printf<"第%d相位有效绿灯时间为%.1f\n",i,Ge[i]>;fun15<>;fun3<>;fun4<>;fun5<>;fun6<>;fun7<>;fun8<>;fun9<>;fun10<>;fun16<>;fun11<>;fun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
1550.00
0.1335 0北
直行
2
直右
1
右
左
直左
1
南
直行
2
直右
1
右
1
0.6995
754.17 0.2390
2
1522.52 0.1184
1
1457.49 0.1237
22.92
785.79 0.2863
2
1552.08 0.1450
1
1446.33 0.1556
号配时评价计算表(试算三)
22.92
321.6554 0.699506458 15.88782954 635.3277 0.354147964 13.26097449 592.0423 0.380040412 13.42741805
-0.300494 -0.645852 -0.61996
随机延误
车道信控延 进口道信控延 交叉口信控延 交叉口服
绿信比λ
显示绿灯 时间g
通行能力
饱和度
均匀延误
控制类型 校正
(x-1)
0.2192 0.229 0.2688 0.1629
21.92
347.851 0.796317964 36.3508808 354.4464 0.737300007 36.35856347
-0.203682 -0.2627
22.9
34.20
C
3.797430525 34.51277678 28.41
8.427075279 40.24964803 22.36705012 62.59451069
4.597206566 35.7853239 26.53
9.471055173 41.41459403
随机延误
车道信控延 进口道信控延 交叉口信控延 交叉口服
误
误
误
务水平
4.292790489 25.87698334 6.968474168 24.72188912
22.50
10.89361958 33.87141135 3.530237116 19.94134916
19.32
19.36
B
19.36
B
7.851995947 22.75165148 1.170927589 14.03212522 1.300760881 14.2394884
355.9653 0.463528376 21.58419285 571.8317 0.699506458 17.75341495
-0.536472 -0.300494
20.22
355.9653 0.699506458 22.97779177 565.8752 0.530152263 16.41111204
交通信号配时评价计算表(试算三
进口道
车道
车道渠化 设计饱和 方案 流量Sd
流量比
y
相位最大 流量比
流量比总 和Y
有效绿灯 时间ge
左
1
1519
0.1826
直左
0.1748
21.92
西
直行
3
1617
0.1617
直右
右
1
1325
0.0928
左
2
1519
0.1116
直左
0.1826
22.9
东
直行
3
1617
车道
车道渠化 设计饱和 方案 流量Sd
流量比
y
相位最大 流量比
流量比总 和Y
有效绿灯 时间ge
左
1
直左
西
直行
2
直右
1
右
左
1
直左
东
直行
2
直右
1
右
1
1550.00 0.1065
2
1584.00 0.2525
12.86
1550.00 0.0671
1
1550.00 0.1606
2
1567.50 0.1914
0.5
-0.366 -0.343289
26.88 434.6496 0.482380903 30.71534625
-0.517619
299.9808 0.595038082 31.82257275 247.4451 0.792094893 40.22746057
-0.404962 -0.207905
误
误
误
务水平
17.05667698 53.40755778
12.85508944 49.21365291 45.08
4.475419774 34.95785177 4.817250606 38.27245175
16.87395144 53.81381595 37.69
10.12163438 40.60406638 12.84736185 47.88418235
-0.300494 -0.469848
0.5
0.41
0.5
308.712 0.583877485 14.89965554 623.229 0.289219543 12.86119763 596.6076 0.302124906 12.93872752
-0.416123 -0.71078 -0.697875
16.29 434.6496 0.531462585 31.18811733
-0.468537
278.4768 0.606872817 31.94353886
-0.393127
号配时评价计算表(试算四)
绿信比λ
显示绿灯 时间g
通行能力
饱和度
均匀延误
控制类型 校正
(x-1)
0.23 0.36
12.86
0.1748
直右
右
2
1324
0.1390
左
2
1519
0.1070
0.7016
直左
北
直行
2
1617
0.1945 0.2143
26.88
直右
右
2
1116
0.1599
左
1
1519
0.1299
直左
南
直行
2
1617
0.2143 0.1299
16.29
直右
右
3
1036
0.1631
交通信号配时评价计算表(试算四
进口道
16.26
11.96763796 27.85546751 1.545337587 14.80631208 1.851456452 15.27887451
18.19
290.44 0.423495386 30.482432 347.851 0.487277599 33.45520115
354.4464 0.797487763 36.93986451
-0.576505 -0.512722
-0.202512
290.2208 0.634000044 30.482432 247.4451 0.656711327 35.036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