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一中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2020年秋季南安侨光中学高一年第1次阶段考历史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6小题,总分54分)1.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址出现了男女合葬墓.其中1号墓,男性遗体放于墓穴正中,女性则在正穴扩出的一个小长方坑中.1.13.35号三座墓,随葬品的放置多数偏于男性一侧.由此反映了大汶口文化晚期处于()A. 母系氏族社会B. 父系氏族社会C. 奴隶制社会D. 早期国家形成时期2.陶寺遗址出土了大量礼器,特别是陶寺文化中期,大墓的礼器群更加华丽,非实用性更强,礼器色彩更浓.这些礼器表现出的显然是规范现实社会中各阶层行为.身份.仪礼等社会关系.这表明当时()A. 阶级分化明显B. 禅让制瓦解C. 陶器开始使用D. 统一国家形成3.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西至渭河上游.东至渤海湾的不同国族的贵族墓葬中的青铜礼器,都具有相似的器物组合.造型样式和纹饰种类.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 各地生产力水平趋向于平衡B. 青铜礼器被赋予了宗教色彩C. 分封制扩大了周朝统治疆域D. 不同地区的文化进一步融合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专制王权强大 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D.个人观念淡漠5.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被华夏视为戎.狄.蛮.夷的周边诸族群纷纷进入中原,形成了与诸夏交错杂居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最直接的影响是()A..加速了社会转型B.冲击了贵族政治C.促进了民族交融D.推动了战国变法6.据如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 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B. 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 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D. 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7.从商鞅到李斯,秦国大量任用才智之士为相.这些相虽然权倾一时,对秦国有莫大的功劳,但却无一老死于相位,并且都未世袭于子孙.材料反映了当时秦国()A. 贵族势力的反攻B. 官僚集团的相互倾轧C. 统治机制的变化D. 严刑酷法的治国理念8.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 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 甲—道,乙—墨,丙—儒,丁—法9.战国时期,楚.秦在容量单位方面均实行斛.斗.升制,除楚国外,其余各国一升均约200升.在重量单位上,越.楚.秦等国形成了两.斤.石等单位,其一斤都在250克左右.据此可知,当时()A.各国经济交流频繁 B.计量体制业已成熟C.度量衡单位标准化 D.国内市场秩序混乱10.下表是春秋战国时期平民任官统计表,它反映了()年代(公元前)已知任官人数平民出身所占百分比772—633 130 22632—543 223 26542—464 163 30463—344 77 53343—221 120 56A. 官员人数的不确定性B. 平民出身官员的人数增加C. 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 科举制度的影响11.下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言论作者出处A.秦朝速亡原因B.始皇个人品行C.秦国奠定霸业D.秦朝制度创新12.有论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B.郡县制利于国家统一C. 郡县制加强了君主专制D. 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13.《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 建立保密制度B. 震慑谋反之徒C. 维护皇帝权威D. 削弱丞相权力14.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再以“齐人”“燕人”“楚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大家“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逐渐都称为“汉人”.这表明汉代()A.中国的疆域基本确立 B.中央集权巩固发展C.民族认同感大大加强 D.政权分裂根源消除15.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说:“自从儒家成为官方承认的学问,并可以作为晋身之阶以后,表面上看来是胜利了,但实际上却使它逐渐丧失了其独立的批评与自由,……”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儒学()A.推动封建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C.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D.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16.《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A.察举制 B.推恩令 C.郡县制 D.封国制17.汉初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黄老学说,“开关梁,驰山泽之禁”,经济上较为开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实行盐铁官营等措施,国家强化统制经济的力度,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对材料主旨理解最正确的是()A. 汉代长期奉行黄老无为学说B. 汉武帝时民间经济无自由度C. 汉代官方统治思想不断调整D. 经济自由度与政府政策相关18.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梁代僧人顺更讲,“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妻和柔.”这反映了()A. 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B.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 三教合流的趋势已出现19.下表是西汉列候分封情况一览表.西汉中后期,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独尊儒术推行B. 宦官外戚专权C. 中央集权加强D. 重文轻武实施2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A. AB. BC. CD. D21.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22.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特点概括全面的是()①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但最终趋向统一②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南北朝后期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③民族融合形成又一次高潮,长江.黄河流域民族间差异逐步消失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在秦汉文化和隋唐文化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D. ②④23.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12窟,以乐舞为主要内容,其中奏者所持皆为“马背乐器”,舞者多为袒上身,挂璎珞,下赤脚,体现了北方民族服饰对佛教艺术的影响,反映了()A.云冈石窟艺术形象以乐舞为主 B.佛教艺术在融合中走向民族化C.. 汉族文化兼容并包的艺术特征 D.三教思想在文化上的流通融合24.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引起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A. 屯田制B. 均田令C. 征役制D. 雇募制2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这一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A.由北向南迁徙B.迁徙涉及阶层广和规模大C.加速南方开发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26.下表为东汉.西晋政府的户数.口数统计表,据此可推知()157年(东汉)280年(西晋)下降比例户数10677960 2459840 77%口数56486856 16163863 71.4%A. 西晋时期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得到加强B. 从东汉到魏晋土地集中现象十分突出C. 战乱死伤是魏晋户口统计下降的主因D. 东汉后期自耕农经济得到持续的发展27.“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 三公九卿制B. 内外朝制度C. 三省六部制D. 御史台制度28.《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B. 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C. 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D. 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29.唐朝后期推行两税法: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资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一政策()A.放松了国家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B.导致了唐代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C.税制更加繁复增加了农民的负担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度30.“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31.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32.763年,唐礼部侍郎杨绾上书皇帝说:“进士者皆育当代之学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默写填空).又投牒自举(自己报名参加考试),非古先哲王侧席待贤之道.”要求“明经.进士及道举并停”,恢复古代察举孝廉的方法.杨绾认为科举制()A. 录取原则公平公正B. 选拔标准不合时宜C.考试内容有失偏颇D. 选才路径沿袭传统33.唐太宗登上皇位后,积极推行民族团结政策,努力经营中国边疆,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下列关于其民族政策叙述正确的是()A. 设立鸿胪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B. 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C. 请求与吐蕃通婚促进民族融合D. 提出“示存异方之教”34.唐太宗曾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唐太宗旨意有利于()A. 将纳谏引入中央机构中B. 健全中央监察机制C. 解决中央机制上的弊端D. 减少中央决策失误35.如图分别是秦和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A. 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B. 唐代通过分权得以集权C. 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 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36.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农民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A. 出现大量无主荒地B.政府控制部分土地C. 当时人口大量减少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第Ⅱ卷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总分46分)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是1974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堇鼎,其铭文大意为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为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
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A. 禅让制B. 礼乐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为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故C正确。
西周时期没有禅让制,故A排除。
材料没有反映礼乐制相关信息,故B排除。
郡县制,属于秦朝,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适当扩展相关知识。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2.江西德安县车桥镇的陈氏家族,唐宋年间历经十五代,和谐生活332年未分家,聚族而居多达3900余人,史称“江州义门陈,天下第一家”。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 封建国家的倡导B. 分封制的实行C. 君主专制的需要D. 宗法制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陈氏家族”、“聚族而居”、“天下第一家” 等信息,说明这和宗法制有关,故D现正确;封建国家的倡导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分封诸侯的制度,故B项错误;这种现象和君主专制无关,故C项错误。
3.顾颉刚在《国史讲话·春秋》中说“封建社会崩溃的内在原因,是封建制度本身发展过久,贵族阶级的人数一天天的增加,发生相互冲突、互相排挤的情形;它的结果使得贵族阶级的人许多急剧地降入下层社会。
”这表明A. 分封制的崩溃是由其自身的弊端所造成的B. 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必然崩溃C. 分封制走向崩溃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 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封建社会崩溃的内在原因,是封建制度本身发展过久,贵族阶级的人数一天天的增加,发生相互冲突、互相排挤的情形”可知顾颉刚表达的观点是分封制本身的弊端导致分封制最终走向崩溃,故A正确;材料未体现“必然崩溃”,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故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分封制内部的弊端导致其瓦解,不是生产力进步导致的,故D错误。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6小题。
每小题1.5分,共5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是1974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堇鼎,其铭文大意为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为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
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A.禅让制B.礼乐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江西德安县车桥镇的陈氏家族,唐宋年间历经十五代,和谐生活332年未分家,聚族而居多达3900余人,史称“江州义门陈,天下第一家”。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封建国家的倡导B.分封制的实行C.君主专制的需要D.宗法制的影响3.顾颉刚在《国史讲话·春秋》中说“封建社会崩溃的内在原因,是封建制度本身发展过久,贵族阶级的人数一天天的增加,发生相互冲突、互相排挤的情形;它的结果使得贵族阶级的人许多急剧地降入下层社会。
”这表明A.分封制的崩溃是由其自身的弊端所造成的B.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必然崩溃C.分封制走向崩溃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4.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秦代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稻谷一亩播种二又三分之二斗,麦子一亩播种一斗,大豆一亩播种半斗。
这反映出秦律A.重视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B.条目繁杂琐细,刑罚极其苛酷C.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D.剥夺贵族特权,适应社会转型5.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齐国的邹忌、秦国的张仪等,都是执掌大权、声名卓著,但却出身寒微的卿相,并且这些新起者亦不再被分封。
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世卿世禄制趋于瓦解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已确立D.人才的流动比较频繁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秦始皇”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行同伦7.有学者认为,战国时养士之风盛行,但属“私养”、“家养”,直到科举制确立,才真正实现“国养”。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11180211
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6小题。
每小题1.5分,共5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是1974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堇鼎,其铭文大意为燕侯派堇前往宗周为召公奉献食物,并受到召公赏赐。
该考古成果可用于研究A.禅让制B.礼乐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江西德安县车桥镇的陈氏家族,唐宋年间历经十五代,和谐生活332年未分家,聚族而居多达3900余人,史称“江州义门陈,天下第一家”。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封建国家的倡导B.分封制的实行C.君主专制的需要D.宗法制的影响3.顾颉刚在《国史讲话·春秋》中说“封建社会崩溃的内在原因,是封建制度本身发展过久,贵族阶级的人数一天天的增加,发生相互冲突、互相排挤的情形;它的结果使得贵族阶级的人许多急剧地降入下层社会。
”这表明A.分封制的崩溃是由其自身的弊端所造成的B.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必然崩溃C.分封制走向崩溃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4.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秦代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稻谷一亩播种二又三分之二斗,麦子一亩播种一斗,大豆一亩播种半斗。
这反映出秦律A.重视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B.条目繁杂琐细,刑罚极其苛酷C.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D.剥夺贵族特权,适应社会转型5.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齐国的邹忌、秦国的张仪等,都是执掌大权、声名卓著,但却出身寒微的卿相,并且这些新起者亦不再被分封。
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世卿世禄制趋于瓦解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已确立D.人才的流动比较频繁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秦始皇”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行同伦7.有学者认为,战国时养士之风盛行,但属“私养”、“家养”,直到科举制确立,才真正实现“国养”。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三第1—16课。
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不折叠。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A. 强调法治B. 强调德行修养C. 重视教育D. 人性本善【答案】B【解析】从材料看,二者都强德行修养,这是共通的地方,B项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排除。
2.孔孟克服了商周天命观的神秘化倾向,在对天神“敬而远之”的前提下,从“人”出发来理解政治生活;汉代有人把孔子说成是通过去、知未来的“神圣”,把六经变成神学经典。
这一变化A. 推动儒学不断发展完善B. 背离了先秦儒学人文方向C. 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D. 深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孔孟克服了商周天命观的神秘化倾向,从“人”出发来理解政治生活,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汉代有人把孔子说成是“神圣”,把六经变成神学经典,把孔子和六经神圣化,说明汉代背离了先秦儒学人文方向,B正确;材料反映汉代把孔子和六经神圣化,背离了先秦儒学人文方向,无法体现推动儒学发展完善,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排除C;“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不符合题意,排除D。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一1~7课。
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选择题答案使用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商朝分封,不见授土授民,有“封”,而无“建”;西周授土授民,有“封”,更有“建”。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A. 实现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B. 确立了周天子的专制王权C. 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统治D. 巩固了西周大一统的局面【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分封通过授土授民实现了封邦建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相对于商朝,西周分封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和统治,并未体现宗法分封制对“天下一家”文化认同心理形成的影响;B选项错误,西周尚未实现君主的专制集权;D选项错误,西周尚未实现大一统。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猎人居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
”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
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 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B. 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C. 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形成D. 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主旨,定居的农业活动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经验,进而强化了原本对古人的崇拜,即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的形成,选项C正确;选项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主旨并非对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进行对比,排除B;选项D不符合史实,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
【历史】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一、选择题1.商朝分封,不见授土授民,有“封”,而无“建”;西周授土授民,有“封”,更有“建”。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A. 实现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B. 确立了周天子的专制王权C. 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D. 巩固了西周大一统的局面【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周的分封通过授土授民实现了封邦建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相对于商朝,西周分封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和统治,并未体现宗法分封制对“天下一家”文化认同心理形成的影响;B选项错误,西周尚未实现君主的专制集权;D选项错误,西周尚未实现大一统。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猎人居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
”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
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 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B. 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C. 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形成D. 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主旨,定居的农业活动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经验,进而强化了原本对古人的崇拜,即农业文明推动宗法观念的形成,选项C正确;选项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主旨并非对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进行对比,排除B;选项D不符合史实,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排除。
3.据记载,西周在举行“射礼”时,不同身份等级的人所使用的乐曲不同,王用《驺虞》,诸侯用《狸首》,大夫用《采苹》,士则用《采蘩》。
材料所述制度维护了A. 王位世袭制B. 君主专制C. 宗法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C【解析】射礼主要内容是宾主拜揖行礼,司射放好壶、中、算,宣布投壶之令,作为西周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维护宗法制的工具,故C符合题意;王位世袭制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不符合题意;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期的地方管理制度,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
南安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阶段考历史科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谢维扬在《周代家庭形态》中说:“(宗法制度)就是国家承认血缘团体的领袖对其成员有代替法律来实施的管理和处置权,承认这种血缘团体是国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单位。
”他认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贵族特权 B.强化族长权力 C.均衡权力分配 D.强化国家管理2、公元56年,东汉光武帝刘秀将吕后神位从高祖刘邦神位旁移走,生前并不受高祖刘邦太多宠爱的薄太后神位被放在高祖神位旁,接受后人高规格的祭拜,史称“退吕进薄”。
光武帝此举意在A.改变皇室祭拜习俗B.震慑外戚加强皇权C.清除吕氏残余势力D.匡正薄氏太后名分3、下表是对唐代尚书省勾检官(从事勘覆稽失的官员)的相关记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代A.政府注重官员行政规范 B.三省六部制走向成熟C.尚书省隶属于监察部门 D.对政务犯罪惩罚严厉4.对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的政治制度,按西方标准,将其称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的对立面。
而现代学者却认为,古代中国的皇帝很难做到为所欲为的专制。
古代制约皇权的主要因素是A.以民本主义为执政的指导思想 B.中国古代王朝监察体制C.遵照儒家标准的官僚制度系统 D.地方势力制约中央集权5.总的来说,每个王朝初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很快,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然而,随着王朝的进一步发展,导致王朝衰落的因素逐渐滋长起来。
并且这些因素的发展具有不可阻挡的内在趋势。
最终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王朝衰落成为必然,既而走向覆亡。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就土地面言,初期土地较分散在自耕农手中,后期不断集中到地主手中B.就税收而言,初期自耕农少税收少,后期自耕农多税收多C.就机构而言,初期官僚机构精简有效,后期官员文化水平下降D.就统治者而言,初期汲取前朝灭亡节俭勤政,后期没有教训可借鉴导致奢侈惰政6.汉昭帝始元六年,征文学贤良问以治乱,“皆对愿罢郡国盐铁酒榷均输,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然后(教)化可兴。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大考试卷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大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20高二下·包头月考) 陈梦家先生认为:夏商时期的至上神——“帝”或“上帝”与人事尚无血统关系,仅为“生活上或生产上之主宰”;而西周时期的至上神——“天”或“皇天”则为“政治上之主宰”。
这一观点反映出()A . 周人“天命”思想增添了政治色彩B . 血缘宗法制在东周时形成C . 殷商把发展经济作为社会活动中心D . 中西宗教起源具有相似性2. (2分) (2017高一上·广东期中) 全球华人都重视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这是因为()A . 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B . 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C .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D . 孝宗敬祖的中华传统3. (2分)(2017·蚌埠模拟) 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
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
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
这体现了()A . 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B . 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 . 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D . 啬夫由中央任命4. (2分)下列引文中,能反映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实质的是()A .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 .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C .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 .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5. (2分) (2019高一下·邵东期中) 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
这反映了当时()A . 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B . 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C . 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D . 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决定作用6. (2分) (2017高二下·三明期中) 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
【精准解析】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跟踪监测历史试题
泉州市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中教学质量跟踪监测2020.1高一历史试题(必修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
把所选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下图所示内容体现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土地、武装和人口授予诸侯,诸侯服从周王的政令、承担军事义务、定期朝觐,故答案为C项;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排除A项;宗法制是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地位、巩固统治的制度,排除B项;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后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项。
【点睛】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分派到地方的诸侯也可对下分封,从而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通过分封,西周诸侯与王室之间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各诸侯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是指A.创立皇帝制 B.推行郡县制 C.建立三公九卿制 D.确立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故答案为B项;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是秦朝开始确立的中央官制,不是地方行政制度,排除A、C项;行省制是元朝将地方划分为行省进行管辖的制度,与材料中的“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不符,排除D项。
【点睛】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
福建省泉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跟踪监测历史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泉州市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中教学质量跟踪监测高一历史试题评分细则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
把所选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6题12分,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把答案写到答题卡上。
)26.(12分)评分细则:(1)官职:御史大夫;刺史;司隶校尉。
(任答两点,每点1分,共2分)措施:颁布监察法;采用多元的监察组织方式;设立专门的监察机关;定量考核监察官。
(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2)积极:有利于官僚队伍的廉洁;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
(2分)(任答两点,每点1分,共2分)局限: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任答一点得2分)27.(13分)评分细则:(1)皇权至上;浓厚的封建性;皇位世袭;臣民形式上具有自由平等权利(或法律面前自由平等);保护私有财产;具有一定的法治色彩(或近代化色彩)。
(任答三点,每点1分,共3分)(2)背景:武昌起义,各省纷纷独立(或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南北对峙与议和;出现共和与君主专制政体之争;民众多倾向支持共和政体;袁世凯的威逼利诱;各政治力量的斗争;列强的干涉。
(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意义:中国较为平和地结束帝制,避免暴力革命导致社会动荡;加快共和步伐;避免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
((任答两点,每点2分,共4分)28.(13分)评分细则:(1)中国共产党领导;由点到面(从东北扩展到全国);具有广泛性(或各阶层参与);发展迅猛;斗争形式多样。
(任答三点,每点1分,共3分)(2)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收回了宝岛台湾,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原有工业布局,扩大了现代工业区域;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检测(期中)试卷
福建省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阶段性检测(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20高二上·宣化月考) 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表明了先秦时期()A . 周王天下共主B . 政权借助族权C . 皇权至高无上D . 社会分工明确2. (2分) (2019高一上·佛山期中) 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
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
”这一转变()A . 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B . 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C . 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D . 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3. (2分)(2016·安庆模拟) 春秋时期的周襄王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材料中所说周朝()A . 王室力量雄厚B . 四方诸侯雄起C . 实现天下一统D . 王权依托神权4. (2分) (2020高二下·大名月考) 中国古代社会的建构方式是血缘而不是契约,血缘联结组成家族,家族成为政治的基础,以家族为核心的血缘关系扩张为政治关系,形成君父权威相得益彰的政治体系。
这表明古代中国()A . 分封制的影响深远B . 君主权力高度集中C . 家国同构格局明显D . 家族观念十分浓厚5. (2分) (2019高一上·汕头月考)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 . 分封制B . 宗法制C . 察举制D . 世袭制6. (2分) (2016高二下·衡阳期中) 汉朝以后,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 . 刀耕火种B . 石器锄耕C . 铁犁牛耕D . 小农经济7. (2分) (2019高一上·临渭月考)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玲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玲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读下图,从1750年到1865年,这是英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获取了大量殖民地,掌握了广阔的海外市场B.持续的社会政治运动推动了上层建筑的渐进变革C.最早开始并完成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转变D.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推动参考答案:C2. 梭伦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实行陶片放逐法,以民主的方式反对民主的敌人B.颁布《十二铜表法》,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C.把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改变为以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结构D.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所有官职对公民开放参考答案:C梭伦把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改变为以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所以才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实行陶片放逐法的是克里斯提尼,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而非雅典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的是伯利克里,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3. “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获得了建立商埠的许可,到16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在西非和东亚之间建立50多处贸易商埠。
”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A.葡萄牙人B.西班牙人C.荷兰人D.英国人参考答案:A根据“达·伽马在印度获得了建立商埠的许可,到16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在西非和东亚之间建立50多处贸易商埠”,根据所学可知,达·伽马受葡萄牙国王的支持开辟新航路,探索出通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线,葡萄牙的殖民活动和势力范围和这条航线相关,主要分布在非洲和亚洲,A正确;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不符合达·伽马,排除BCD。
4. 如下图,近代中国由于国家贫弱,有人以染病的“身体”比喻这一时期的“国家”。
其发病背景是心脏老化、身体机能运作失常,并且肢体长期受多种强悍病毒入侵,肌肉严重萎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一中高一(上)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商朝分封,不见授土授民,有“封”,而无“建”;西周授土授民,有“封”,更有“建”。
据此可知,西周分封()A.实现了“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B.确立了周天子的专制王权C.加强了西周对地方的统治D.巩固了西周大一统的局面【答案】C【考点】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解答的关键信息是“西周授土授民”,结合分封制进行思考即可。
【解答】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排除A;西周时期,专制王权并未形成,排除B;结合材料所知,西周的封建通过授土授民实现了封邦建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而有利于巩固统治,所以C正确;秦汉时期才形成“大一统”局面,西周并未形成,排除D。
2. “猎人无定所的生活解放了人类的思想,而农业却把人变成土地的囚徒。
”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
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宗法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B.宗法制的核心是崇拜祖先C.游牧文明比农业文明优越D.农业文明推动宗法现念形成【答案】D【考点】宗法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解答本题只需正确解读题干所给材料中“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的主旨即可。
【解答】A.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宗法观念形成的原因,而非影响。
B.“宗法制的核心”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体现。
C.“游牧文明与农业文明之间的对比”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
D.题干所给材料中“农业社会这种极为重视经验的本性,使得当时人们原本对古人的崇拜﹣﹣祖先崇拜,变得更加无以复加了”表明,农业文明推动了宗法观念的形成。
3. 据记载,西周在举行“射礼”时,不同身份等级的人所使用的乐曲不同,王用《驺虞》,诸侯用《狸首》,大夫用《采苹》,士则用《采蘩》。
材料所述制度维护了()A.王位世袭制B.君主专制C.宗法制D.郡国并行制【答案】C【考点】宗法制【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不同身份等级的人所使用的乐曲不同”,结合宗法制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题干没有体现王位世袭,排除A项(1)西周时期并非君主专制,排除B项(2)郡国并行制是汉代实施的,排除D项(3)故选:C。
4. 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
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
这反映出该时期()A.统治者都很重视社会舆论导向B.国人的意见左右了国家的决策C.原始民主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D.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答案】C【考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解答】根据材料“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可知体现的是原始民主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C选项符合题意。
统治者都很重视社会舆论导向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
国人的意见左右了国家的决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B选项排除。
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5. 读表一。
从中可见秦朝中央官制()表一秦朝九卿部分官员及其职能A.具有封邦建国时代痕迹B.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平衡C.维护了严格的等级制度D.大大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答案】A【考点】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解析】解答的关键是从表格切入,结合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进行思考。
【解答】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宗正掌管皇室事务,少府掌管皇室财政,材料体现了秦朝的官制设置受到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影响,因此A符合题意;B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6. 战国时期的某诸侯国“以牛田”,变法改革,实力逐渐增强,后来相继攻灭其他各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
观察如图,该诸侯国位于()A.①B.②C.③D.④【答案】C【考点】商鞅变法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和秦国的地理位置。
解题的关键是对“以牛田”,变法改革,实力逐渐增强,后来相继攻灭其他各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的分析判断出是商鞅变法,结合秦国的地理位置和图示分析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以牛田”,变法改革,实力逐渐增强,后来相继攻灭其他各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可知,该变法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依据图示可知,①是燕国;②是齐国;③是秦国,④是楚国,因此③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7. 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
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完善选官制度B.增加政府收入C.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君主权力【答案】C【考点】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解析】本题考查秦代的政治制度。
【解答】通过材料“报告治理状况”可知这不是针对选官制度,排除A;通过材料“把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可以看出,这一制度的主要目的不是增加政府的收入,排除B;通过材料的叙述,我们可知是下级官员把自己所辖范围的状况报告给中央,这不是强化君主权力,而是强化了中央集权,排除D,故C正确。
故选C。
8. 史书记载:“武帝元封五年,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印级,有常治所。
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
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注:六方面的职责)。
”据此可知,刺史()A.管理地方事务B.无固定治所C.监察地方郡国D.受丞相制约【答案】C【考点】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考查汉代刺史的职能。
解题的关键是对“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的分析理解。
【解答】依据材料“到所部,郡国各遣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可以看出刺史的职能是监察地方郡国,故B项正确。
ABD三项均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9. 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1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
这些现象()A.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D.直接导致唐后期朋党之争【答案】A【考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主要考查唐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
【解答】材料主旨为翰林学士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加大,与科举制发展无关,排除B项(1)材料主旨为翰林学士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加大,与三省六部制无关,排除C项(2)材料主旨为翰林学士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加大,与朋党之争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10. 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
据表可知唐代中后期使相变化()C.使相分割了宰相的权力D.使相致使唐代战争不断【答案】B【考点】隋唐的地方制度与中央集权【解析】唐朝的藩镇割据本题主要考查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提取表格信息。
【解答】不管是退任宰相担任节度使,还是节度使出任宰相,都说明地方节度使位高权重,这样会使地方的权力愈加的膨胀,从而威胁中央集权,反映了中央势力的衰退,故B项正确;材料没体现使相导致藩镇割据,排除A。
C项错误;地方节度使加宰相衔为使相,“使相”并非中央官员,无法分割相权,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藩镇导致唐朝战争不断,不是使相,故D项错误。
11.以下是有关古代“通判”一职的史料记载。
据此可以断定的是()A.通判一职的设置始于南唐B.南宋通判的职权有名无实C.通判行使地方最高行政权D.通判发挥过地方监察作用【答案】D【考点】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需要掌握宋朝通判的作用。
解题的关键是表格的解读,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即可。
【解答】从材料“通判歙州……郡事亦赖以济”、“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督经总制钱为职业”中可以看出,“通判”在地方上发挥过监察的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宋初……始置诸州通判”,故A项错误;材料“督经总制钱为职业”说明通判对知州及所属官吏拥有监察权,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在财经上实行监督,故B项错误;通判行使的是对地方监察权,故C项错误。
故选D。
12. 唐朝以来设立三司使一职,让其总管四方贡赋和国家财政,行政关系隶属于宰相,地位仅次于宰相,称计相。
宋朝建立后采取改革措施,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
宋朝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A.提高三司的行政地位B.通过分化事权以加强皇权C.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力D.削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答案】B【考点】隋唐的地方制度与中央集权【解析】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需要掌握北宋二府三司制下三司的职权和作用。
解题的信息是“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结合三司制下三司的职权和作用解答即可。
【解答】依据材料“让三司使脱离宰相的控制而总管财政,自成独立的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结合所学可知,三司分割了丞相的财权,加强了皇权,故B项正确。
A项“完全”说法错误,应排除。
三司使掌财权,但是并不是行政权,故A项说法错误。
D项无从体现,应排除。
13. 贞观之治时期,《起居注》中描写的唐太宗完全是一代明君的形象,而对玄武门之变的情况则轻描淡写、模糊不法,同时,魏微负责编写的《隋书》中详细记载了隋炀帝的暴政以及隋末的动乱。
据此可以推断()A.官修史书不能准确反映历史事实B.唐朝君臣全面否定了隋朝的制度C.唐太宗有意塑选理想的君主政治D.谏言政治无法有效制约君主专制【答案】C【考点】历史文化常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书的编写,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史书编写的特征专制政体的影响来分析。
【解答】A.史书能够反映出历史事实,只是记述的详略有区别。
B.材料只是否定了隋炀帝的暴政,并没有涉及到对隋朝制度的全面否定。
C.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的史书对唐太宗的历史污点轻描淡写,而最隋炀帝的历史污点,浓墨重彩,可以看出,唐太宗有塑造明君政治的理想。
D.材料没有体现出谏言政治的作用,只是反映出历史书修撰的特点。
14. 清代雍正帝时期,军机大臣“承旨”时多是以单独朝见皇帝的“独见”方式,而乾隆时期的承旨则由一人“独见”变为数人“同见”的方式,并成为定例。
由此推知,乾隆时期()A.国家决策注重集思广益B.军机大臣职权得到扩大C.皇权专制统治日益加强D.中央行政效率大为提高【答案】C【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乾隆时期的承旨则由一人“独见”变为数人“同见”的方式,并成为定例”,结合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进行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