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高程(导线高程)测量记录表

合集下载

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支导线计算说明

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支导线计算说明

工地通路测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支导线计算操作模式分为两种:1、现场联机全站仪现场测量、记录、平差;2、对已经有整理好的内业资料情况,提供数据导入功能,导入测量记录完成平差计算。

一、现场联机全站仪测量、记录、平差操作流程:1、点击主界面导线平差,进入导线平差界面,点击底部按钮创建导线2、输入导线的起终点闭合数据。

起点后视点位起点测站的后视点,终点前视为终点测站的前视点。

3、添加测站,写入测站名称、后视名称、前视名称。

4、点击测站条目弹出测回列表对话框,点击添加测回按钮进入测量界面。

5、输入仪器高、前后视棱镜高。

6、连接全站仪后点击测量完成正镜后视、正镜前视、倒镜前视、倒镜后视测量,软件获取全站仪数据并记录(或者手工输入数据),点击确定按钮完成本测回测量。

7、逐个完成测站和对应的测回测量。

8、在导线测量界面点击右上角三个点导出测量记录和导线平差计算表。

二、导入已有的导线观测数据:1、导入工地通路测导线观测文件点击导线平差界面右上角三个点,点击导入工地通观测文件,弹出导入对话框,在手机存储目录中找到数据文件,点击完成导入。

2、导入附合导线进行平差计算并完成成果表点击导线平差界面右上角三个点,点击附合导线平差计算按钮,弹出导入对话框,对话框中提示要导入的文件格式的内容,本文件在Excel编辑上按照要求编辑后,选择单元格右键复制,黏贴到一个TXT文件中,将这个TXT文件发送到手机上,在手机存储目录中找到数据文件,点击完成导入,软件同时完成附合导线简易平差计算,并生成计算表。

3、导入三角高程数据计算并完成成果表点击导线平差界面右上角三个点,点击三角高程计算按钮,弹出导入对话框,对话框中提示要导入的文件格式的内容,本文件在Excel编辑上按照要求编辑后,选择单元格右键复制,黏贴到一个TXT文件中,将这个TXT文件发送到手机上,在手机存储目录中找到数据文件,点击完成导入,软件同时完成三角高程平差计算,并生成计算表。

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测绘分公司
专业、专注、专心
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
1、基本要求
1.1布设原则: 1.1.1以高程导线布设测区的基本高程控制,其等级应与测区范围相适 应,满足加密需要,一般应与国家水准点连测。 1.1.2导线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3各等级高程导线网的最弱点相对于高等级点(或起始点)的高程 中误差不超过0.05m。 1.1.4高程导线一般应在高级点间布设成附合路线或高程导线网。当测 区远离国家水准点时,也可布设支线引测国家水准点高程,作为测区的 高程起算点。 1.1.5当采用支线引测高程时,引测路线的等级不应低于测区基本高程 控制等级。引测高程的起算点必须进行检测。引测支线的长度可按表1 的规定放宽0.5倍。 1.1.6高程导线测量可与同等级水准测量混合使用,但在同一测段中只 能使用一种方法。
专业、专注、专心
勇于跨越 追求卓越
两点距离D>300m时,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地球曲率的影响:
c D2 2R
大气折光的影响: 综合两项的影响:
r k D2 2R
f c - r (1 k)D2 2R
当D=300m,K取0.14时,f≈5.9mm
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测绘分公司
1、边长误差 边长误差决定于距离丈量方法。用普通视距法测定距离,精度只有
1/300;用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精度很高,边长误差一般为几万分之一到 几十万分之一。边长误差对三角高程的影响与垂直角大小有关,垂直角愈 大,其影响也愈大。因此,尽可能利用短边传算高程。
2、垂直角误差 垂直角观测误差包括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垂直
环线或附合路线闭合差

各类测量记录薄(记录表)

各类测量记录薄(记录表)

中铁上海三技术〔2020〕140号附件18附录1—封面水准仪簿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附录1—首页水准点汇总表制表:复核:附录1—中末页地点:__________扶尺_______天气_____年__月__日司镜:______记录:______计算:______复核:______全站仪放样记录簿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控制点汇总表制表:复核:附录2—中末页地点___________仪器型号_____仪器编号_____天气___司镜_____记录_____前视_____后视_____复核_____GPS放样记录簿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控制点汇总表制表:复核:地点______________仪器型号_____基准站仪器编号_____操作人______辅助人______记录______复核______导线测量记录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测回法测量记录表司镜_______记录_______前视_______后视_______计算_______复核_______全圆方向观测记录表司镜______记录______后视______前视_________计算______复核______附录5—封面三角高程测量记录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附录5—首页水准点汇总表制表:复核:附录5—传统三角高程测量法记录表三角高程测量记录表地点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温度_____℃气压______hPa 日期_______司镜_______记录_______前视_______后视_______计算_______复核_______附录5—前后视等距三角高程测量法记录表三角高程测量记录表地点__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温度_____℃气压______hPa 日期_______司镜_______记录_______前视_______后视_______计算_______复核_______二等水准测量记录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二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测自____至_______年__月__日时刻始:__时__分终:__时__分仪器型号_____仪器编号_____天气___成像_____扶尺________司镜:_____记录:_____计算:_____复核:___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测自____至_______年__月__日时刻始:__时__分终:__时__分仪器型号_____仪器编号_____天气___成像_____扶尺________司镜:_____记录:_____计算:_____复核:_____GPS静态观测记录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GPS静态观测记录表项目名称:附录9—封面CPⅢ平面控制测量观测手簿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附录9-中末页CPⅢ平面控制测量自由测站测量记录表线段第页共页CPⅢ平面控制测量自由测站测量记录表线段第页共页无砟轨道灌注前复测记录簿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地点______________仪器型号_____仪器编号_____天气___日期_____附录11—封面全站仪建站记录簿工程名称:___________施工里程:___________施工单位:___________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附录11—首页制表:复核:附录11-中末页地点___________测量内容___________仪器型号_____仪器编号_____天气___温度___℃气压___hPa 日期____司镜_____记录_____前视_____后视_____复核____地点___________测量内容___________仪器型号_____司镜_____记录_____前视_____后视_____复核____地点___________测量内容___________仪器型号_____司镜_____记录_____前视_____后视_____复核____。

工程测量各种内业表格汇总

工程测量各种内业表格汇总

测站点点号: ) 定向点点号: )
点号
(X= (X= X
, Y= , Y= Y
主考人: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日 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者:
仪器:
标尺: 仪器 观测 站 次序
观测者:
日 期: 标尺读数 A尺读 B尺读 数数
1
2
3
4
中数
1
2
3
4
中数
检 核 示 意 图
水准仪角的检验
记录者:
检查
时 间:
成 象:
高差
角的计 算
班级:
学号: 姓名: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得分:
垂直角观测记录表
观 测 测目 站标 名 称
竖盘读数
L
R
数 数
指标差 (″)
″)


测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水平度盘读 数
(° ′ ″)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主考人:_________________ 考试日期: 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班级:
学号: 姓名: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得分: 天气 仪器型号
测 后 上 前 上 方 标尺读数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测站 目标
竖盘 位置
水平度盘读 数
(° ′ ″)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班级: 开始时间:

测绘常用记录表格样本

测绘常用记录表格样本

一记录表格1上水管道实地调查表上水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2污(雨)水管道实地调查表污(雨)水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3煤气管道实地调查表煤气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4电力管道实地调查表电力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5电信管道实地调查表电信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6工业管道实地调查表工业管道实地调查表测区:图幅号:权属单位:调查者(检查者):记录者:作业日期:7新增地下管线调查成果表新增地下管线调查成果表测区:调查者:记录者:调查日期:8房屋查丈原图房屋查丈原图查丈人:年月日深圳市研究研究院9水准测量观测手簿()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测自:测至:第页总第页观测者:记录者:仪器型号:仪器号:起始时间:天气:成象:日期:10导线外业观测手簿()级导线水平角手簿仪器型号:观测者:测站:气温:第页仪器号:记录者:日期:气压:仪器高:()级导线垂直角手簿()级导线边长手簿11地界测量外业记录地界测量外业记录测量者:记录者:日期:12水准标尺分米分划误差的测定水准标尺分米分划误差的测定标尺:年月日观测者:检查尺:记录者:分划面;检查者:13水准标尺名义米长的测定水准标尺名义米长的测定标尺:年月日观测者:检查尺:记录者:尺长方程式:L= 检查者:14倾斜观测记录表倾斜观测记录表测量者:记录者:15界桩放(测)点关系略图界桩放(测)点关系略图界桩放(测)点检测关系略图测量起算成果一、理论数据测量放点计算及检测结果二、实测数据16 边长和方位角计算表边长和方位角计算表年月日计算者:检查者:定点者:二检查表格1测量技术检查卡片测量技术检查卡片工程名称:检查项目及内容2 地下管线接边点数据对比统计表地下管线接边点数据对比统计表测区:注:表中N为新探测或本测区管线点成果;W为原探测或邻测区管线点成果制表:制表日期:检查者:检查日期:3明显管线点检查记录表明显管线点检查记录表测区:施工单位:检查:记录:年月日4隐蔽管线点检查记录表隐蔽管线点检查记录表测区:施工单位:检查:记录:年月日5导线精度统计表导线精度统计表统计者:校对:6隐蔽管线点开挖检查记录表隐蔽管线点开挖检查记录表测区:施工单位:检查级别:检查者:记录者:年月日7 测绘项目成果校审验收表测绘项目成果校审验收表。

三角高程的操作和步骤

三角高程的操作和步骤

三角高程的操作和步骤
刘宏生2010-4-16 一、全站仪假定仪高为0直接测量高程
1:进入坐标测量先测得高差:水准点+高差+棱镜高=所架点的仪器视线高(直接打高程,用于效验结果(简便的高差测量)
2:进入测量模式输入假定的随意坐标,在Z输入仪器视线高,在假定前视坐标完成后输入棱镜高,建站完成后可直接测量该点高程(换点时对中杆高度不变)以上是符合已知两点高程的操作方法
二、三角高程
1、开机普通测量模式下进行盘左盘右测目标点竖直角度和斜距同
时测量该点高差(用于计算效验)
2:数据例计算如下:
正镜:
盘左:83。

55”21”.(减90度计算=6。

4”39”)
高差:11米
斜距:103.891米
倒镜:
盘右:276。

04”51”(减270度=6。

04”51”)
高差:11.003米
斜距:103,891米
其中的高差只是符合参考作用不在计算内,最终盘左和盘右的相
对数据进行平均(度数,高差,斜距)后sin 角度×斜距
该数据为目标点一 目标点二的计算高差, 方法同上 全站仪三角高程简单示意图
待测点
水准点
对中杆
对中杆
21
目标点二
目标点一
最终计算结果为 水准点高程 +h1+h2 为待测点高程 注:如需往桥上引水准点视要求精度而确定测回数。

悬高测量使用步骤:
?。

测量全套表格

测量全套表格

施工放样报验单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01导线、水准复测报批单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02施工放样测量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03测量:计算:复核:日期:中(轴)线偏位检查记录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04测量:计算:复核:日期:桩位检查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05测量:计算:复核:日期: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天气:测量:计算:复核:日期:水准路线平差计算表施工单位:合同号:工程名称:测量:计算:复核:日期:水准测量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08测量:计算:复核:日期:水准点测量成果报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09施工单位测量负责人:测量监理工程师:日期:标高检查记录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10测量:计算:复核:日期:三角高程平差计算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11测量:计算:复核:日期:沉降观测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12测量:计算:复核:日期:路线主点桩测量报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13测量:计算:复核:日期:导线点测量成果报表施工单位:唐山公路建设总公司合同号:JS17监理单位:四川国际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编号: CL-014施工单位测量负责人:测量监理工程师:日期:路基横断面复测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15测量:计算:复核:日期:施工放线测量记录表施工单位:合同号:测量:计算:复核:日期:附合导线测量计算表承包单位:唐山公路建设总公司合同号:JS17测量:计算:复核:日期:施工增加导线点测量报表施工单位:合同号:测量:计算:复核:日期:导线测量观测记录施工单位:唐山公路建设总公司合同号:JS17 编号:测量:计算:复核:日期:导线严密平差计算表施工单位:合同号:编号:测量:计算:复核:日期: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记录、计算表施工单位:合同号: 成像:天气:测量:计算:复核:日期:全站仪三维导线测量记录、计算表施工单位:合同号: 成像:天气:测量:计算:复核:日期:地面线复测报批单施工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 CL-023。

第四章第三讲第5节三角高程和视距距测量2005年4月1日

第四章第三讲第5节三角高程和视距距测量2005年4月1日

式中:R=6371公里 公式改写为:
在煤矿井下测量时,往往直接测量 A 、 B 两点 间的斜距,则:
h=Lsinδ + i — v
三角高程测量一般应进行往返观测,既由A向B观测(称 为直觇),又由B向A观测(称为反觇 )。这样的观测,称为对 向观测。对向观测可以消除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响。
第六节 视 距 测 量
仪器中心到测 站点高度 i
利用视线水平时视距公式 计算水平距离
注意事项:
1、安置仪器的方法与上次实验相同。 2、在水准尺上读三个数值(上、中、下丝) 3、测竖直角时不要忘记打开补偿装置。并观 察和判断竖盘注计形式。 4、大坝的斜距可用钢尺直接量得。 5、测量仪器高,觇杆高,并做好记录。 6、认真思考测量的整个过程是否和理论公式 相符合。
第四章 第三讲 三角高程测量和视距测量
华山莲花峰
金沙江
九寨沟
第五节 三角高程测量
在以上图片中的山地或井下测定控 制点的高程时 ,若用水准测量的方法 速度慢困难大。故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 的方法。但必须用水准测量的方法在测 区内引测一定数量的水准点,作为高程 起算的依据。以保证高程测量的精度。

但是,S′不是实际的尺间隔,实际测得的尺间隔是R及尺 上的MN(即S),因此需要找出S与S′间的关系。
于是

上式为视线倾斜时求水平视距的公式。
将式
则得用视距表示得三角高差计算公式:
上式为用上、下丝读数差和竖直角计算高差的公 式。
二、视距测量方法
(1) 在A点安置经纬仪,进行对中、整平,并量取仪 器高 i; ( 2 )用望远镜瞄准 B 点上的视距尺,读取上丝、中 丝 ( 即 7) 和下丝读数.然后用微动螺旋使指标水准 管气泡居中,再读取竖盘读数。 (3) 计算尺间隔S及竖直角,按公式(4—19)和(4—20) 计算水平距离 和高差 h。计算可用电子计算器 进行。视距测量记录及计算格式如表4—3所示。

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综合(a)、(b)两式为 α= (L – R ± 180°)/2 (10 - 6)
12
2019/1/19
例:设L=357°14′36″ R= 182°45′24″ 求α α=(L–R±180°)/2
=(357°14′36″-182°45′24″- 180°)/2
= - 2°45′24″
盘左读数在 270°~360° 之间,为俯角, 180°前面为 负号。
19
2019/1/19
竖直角观测记录表1
4
2019/1/19
调整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 使读数指标线处于正确位置。
竖盘指标水准管
竖盘指标水准
管微动螺旋
5
图中3号螺旋为 竖盘指标水准管 微动螺旋
2019/1/19
2.竖盘的注记形式 顺时针,逆时针。 望远镜水平时,竖盘读数为90°的整倍数。
竖盘逆时针注记(盘左高度角式)
6
2019/1/19
一.三角高程测量 原理
一、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hABv Stg i hAB Stg i v
B点的高程:
H H h B A AB H Stg iv A
直觇:在已知点设站,观测未知点; 反觇:在未知点设站,观测已知点;
1
2019/1/19
二、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射的影响 地球曲率的影响: DE = p 大气折光的影响: FG = r
13
2019/1/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竖盘指标差
1)定义
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居 中(或自动归零装置打
开)且望远镜视线水平
时,竖盘读数与理论读
数 (90 的整倍数 ) 的差值
x称为竖盘指标差。

三角高程测量记录表(实用)

三角高程测量记录表(实用)
全站仪角高程测量记录表
测站点号 测站仪器高(m) 目标点号 棱镜高(m) 正倒镜 正镜 平均: 平均: 倒镜 正镜 平均: 平均: 倒镜 正镜 平均: 平均: 倒镜 正镜 平均: 平均: 倒镜 正镜 平均: 平均: 倒镜 正镜 平均: 平均: 倒镜 正镜 平均: 平均: 倒镜 正镜 平均: 平均: 倒镜 正镜 平均: 平均: 倒镜 正镜 平均: 平均: 倒镜 正镜 平均: 平均: 倒镜 正镜 平均: 平均: 倒镜 正镜 倒镜 平均: 平均: 备注:1.外业观测前将全站仪放置自然环境中适应10~15min; 2.为确保仪器高与棱镜高测量准确,应将其架设好之后,分别测量三个方向的高度,并求平均值; 3.所有三角高程测量应采用对向观测,消除固定误差。 测量: 记录: 审核: 日期: 距离(m) 平距 斜距 高差(m) 高程(m)

第七章 三角高程测量

第七章  三角高程测量

270°
180°

x
90°
指标差有正负之分: 若指标线偏移方向与竖盘注记方向一致,指标差为正; 若指标线偏移方向与竖盘注记方向相反,指标差为负。
15
第七章 三角高程测量 §7-2 竖盘构造及竖直角的测定
1、竖盘指标差对竖直角的影响
盘左:正确的度盘读数: 盘右:正确的度盘读数:
L′=L-x R′=R-x
19
第七章 三角高程测量 §7-2 竖盘构造及竖直角的测定
举例:
测 目 竖盘 竖盘读数 半测回竖直角
站 标 位置
°′″
°′″

M右
O

N右
81 18 42 278 41 30 124 03 30 235 56 54
+8 41 18 +8 41 30 -34 03 30 -34 03 06
指标差 ″
式中:
D——各边的水平距离,km [D²]=D1²+ D2²+ D3²+……+Dn² [D]=D1+ D2+ D3+……+Dn
29
§7-3 三角高程测量的应用
当fh≤fh容时,按以下原则分配fh: 将fh反符号,按与边长成正比例的原则分配。
3、计算改正后的高差 根据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计算高差改正数,求出 各边改正后的高差。
已知HA,欲测定HB。 AB两点间的高差h:
h Stg i v
B点的高程为:
HB H A Stg i v 3
第七章 三角高程测量 §7-1 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
直觇
仪器设在已知高程点,观测与待定 点之间的高差。
反觇
仪器设在待定点,观测与已知高程 点之间的高差。

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h12 S2 sin 2 S1 sin1 1 2
1 2R
(S2
cos 2 )2
(S1
cos1 )2
上式中的符号含义同上一页相同。
• 测量限差
图形:电磁波三角高程测量记录 表
三、三角高程测量的其他特点
三角高程测量两点距离较远时,应考虑加两差改正; 两点间对向观测高差取平均,能抵消两差影响; 三角高程测量通常组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以检验精度;
距离较远时,考虑地球曲率差和大气折光差对高差的 影响,应对观测得到的高差加“两差”改正:
hab Dtgαab ia la f
hba Dtgαba ib lb f
~ hab
1 2
(hab
hba )
1 2
[ D(tg ab
tgba
)
(ia
ib
)
(la
lb
)]
直觇:仪器设在已知高程点,观测该点 和未知高程点间的高差。
反觇:仪器设在未知高程点,观测该点 和已知高程点间的高差。8.2 三角高程测量的应用
• 三角高程测量的最大优点是在测定控制 点平面位置的同时可以测定高程,能一 次测定距离较远或较大两点间的高差。
• 三角高程测量的应用常有四种形式: • (1)三角高程路线 • (2)独立高程点 • (3)高程导线 • (4)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用电子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能代替三、四等水准 测量。
4. 当水准点或其他高程点无法设置测站时,可用 几何水准方法引测至合适的高程点后,再按高程导 线施测。
5.各项计算及观测值取位按照下表执行:
8.4 三角高程的测站高差计算
1.每点设站时,相邻测站间单向观测高差h按下式计 算: h S sin 1 (S cos )2 i

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计算(2个测回-配合水准导线测量进行高程传递)(1)

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计算(2个测回-配合水准导线测量进行高程传递)(1)

24.764 32.961 24.763 32.961 97.427 127.522 97.426 127.522 61.521 61.564 61.521 61.564 41.046 40.554 41.046 40.554
1.537238 1.618289 4.746103 4.665071 1.455042 1.560111 4.82824 4.72321 1.504188 1.638059 4.778988 4.64514 1.559636 1.608786 4.723588 4.67438 4.0 -2.0 -1.0 1.5 10.0 14.0 16.0 18.0
高程 36.78113
0.017793 0.01777327 35.7935 -0.04186 0.017754 -0.10364 -0.1036241 18.756 0.120971 0.12097798 30.163 -0.10361 5.61756 48.919 2.43983 78.8245
半测回竖 一测回竖直 一测回平 改正后高差 单站水平 直角(弧 角值(弧度) 距 均值(m) 距离值(m) 度) 0.030039 0.03009723 46.1445
高程 79.43326
0.035755 0.03585924 60.375 0.030155 0.035963 -0.04595 -0.0458803 58.3435 0.032628 0.03272008 47.889 -0.04581 0.032812 -0.02495 -0.0248831 79.5985 -0.06888 -0.0687975 66.2875 -0.02482 -0.06871 0.060893 0.06107683 54.8265 -0.04708 -0.0469736 43.296 0.061261 -0.04687 -5.38814 98.1225 -2.58669 145.886 4.24612 106.2325 0.77679 106.5195

三角高程测量高差计算表

三角高程测量高差计算表

竖直角α -2°44′33.17″ 2°45′41.33″ -4°06′18.5″ 4°08′51.7″ -2°15′50.17″ 2°16′03″ -2°09′53.83″ 2°09′56.17″ 3°57′24″ -3°57′53.33″ -6°25′56.17″ 6°31′38.17″
测站仪器高i 1.4670
11.497 12.27311
测站点
GP11
GP12
目标点
GP12
GP11
水平距离D 202.5528 202.55148
竖直角α
0°50′54″ -0°46′16.67″
测站仪器高i 1.4373
1.4303
目标棱镜高v 1.347
1.797
球气差改正f 0.00277
0.00277
单向高差h 3.09233 -3.09078
高差较差△h
-2.30889
-0.35639
0.04924
2.57790
1.81133
1.10113
限差值△h限
20.977
平均高 -

h
-25.49189
注:△h限=±40√D
记录:
13.775 14.11044
14.726 9.18379 计算:
15.172 -16.47160
13.077 10.12723 复核:
0.00139
0.00139
0.00084
0.00084
0.00395
0.00395
0.00207
0.00207
0.00046
0.00046
单向高差h -0.44887 0.45135 12.91050 -12.90432 -10.81016 10.81087 -6.86823 6.85952 -6.17095 6.16955 12.27352 -12.27271

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 leveling),通过观测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天顶距(或高度角)求定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它观测方法简单,不受地形条件限制,是测定大地控制点高程的基本方法。

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如图,A、B为地面上两点,自A点观测B点的竖直角为α1.2,S0为两点间水平距离,i1为A点仪器高,i2为B点觇标高,则A、B两点间高差为h1.2=S0tga1.2+i1-i2上式是假设地球表面为一平面,观测视线为直线条件推导出来的。

在大地测量中,因边长较长,必须顾及地球弯曲差和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

为了提高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通常采取对向观测竖直角,推求两点间高差,以减弱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

影响一百多年以前,三角高程测量是测定高差的主要方法。

自水准测量方法出现以后,它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但因其作业简单,在山区和丘陵地区仍得到广泛应用。

天顶距观测受到地面大气折光的严重影响。

若大气密度是均匀分布的,由光源L发出的光将以同心球波前的形式向各方向传播,其速度与大气密度相适应。

实际上大气密度一般随着高程的增加而减小,所以光波向上传播的速度比水平方向上的大。

这样,波前不再是同心球,而是图1所示的形式。

这时由测站S观测光源L,将望远镜垂直于波前,所看到的光源视方向将如箭头所示;图中的虚线表示视线的路径,它处处垂直于波前。

这种现象称为地面大气折光,光源的视方向与真方向SL之间的角γ称为折光角。

在三角高程测量中,折光角取决于测站与观测目标之间大气的物理条件,特别是大气密度向上的递减率。

在实际施测中,不可能充分地掌握大气的物理条件来计算折光角,一般只能估计它的概值,或者采取适当措施削弱它对最后结果的影响。

计算方法由三角高程测量结果计算两点间的高差时,是以椭球面为依据,这样求得的高差是椭球面高差。

如图2,A、B两点对于椭球面的高程分别为 H1和H2。

首先略去垂线偏差不计,设由A点向B点观测的天顶距为Z1(或高度角α 1 =90°-Z1),该两点在椭球面上的投影A0和B0相距的弧长为S0,A0B0弧的曲率半径为R0,则A和B的高差是:式中项是地球曲率的影响;项是大气折光的影响;k是折光系数,通常采用平均值k=0.10~0.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