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5g通信课程设计
5g通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5G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其与4G通信技术的区别;2. 学习5G的关键技术,如大规模MIMO、波束赋形、网络切片等;3. 了解5G通信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和前景。
技能目标:1. 学会分析5G通信技术的优势和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5G技术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5G设备的能力,如配置5G网络、使用5G应用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5G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热情;2. 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3. 引导学生关注5G通信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增强国家自豪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年级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5G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年级学生对通信技术有一定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对新兴技术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式教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5G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关注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 5G通信技术概述- 5G的发展背景与需求- 5G与4G的主要区别- 5G的关键性能指标2. 5G关键技术解析- 大规模MIMO技术- 波束赋形技术- 网络切片技术- 非正交多址技术3. 5G通信应用场景- 智能家居- 智能交通- 工业互联网- 医疗健康4. 5G网络架构与部署- 5G网络架构特点- 5G基站与核心网部署- 5G频率规划与使用5. 5G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我国5G政策与发展战略- 我国5G产业链发展现状- 5G技术未来发展趋势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5G通信技术概述第二课时:5G关键技术解析(1)第三课时:5G关键技术解析(2)第四课时:5G通信应用场景第五课时:5G网络架构与部署第六课时:5G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教学内容进度:1-2课时:5G通信技术概述及关键技术解析(1)3-4课时:关键技术解析(2)及5G通信应用场景5课时:5G网络架构与部署6课时:5G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 用于5G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的讲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通信网络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网络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要求(1)实习目的本次通信网络综合实习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通信网络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2)实习要求1. 熟悉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典型设备;2. 掌握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和优化方法;3. 学会使用通信网络测试仪器和软件;4. 具备通信网络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5. 能够编写通信网络维护和管理文档。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学习;2. 通信网络设备认识与调试;3. 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4. 通信网络优化;5. 通信网络测试与分析;6. 通信网络维护与管理。
(2)实习过程1. 通信网络基础知识学习: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了解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和应用场景。
2. 通信网络设备认识与调试:参观实验室,了解各种通信网络设备的功能和结构,学习设备调试方法。
3. 通信网络规划与设计: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实际的通信网络项目,进行网络规划与设计,包括网络拓扑、设备选型、参数配置等。
4. 通信网络优化:针对已规划的网络,进行网络优化,提高网络性能,降低网络成本。
5. 通信网络测试与分析:使用测试仪器和软件,对通信网络进行测试,分析网络性能,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6. 通信网络维护与管理:学习通信网络的维护和管理方法,编写维护和管理文档,提高网络运行效率。
三、实习成果与总结(1)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学生能够掌握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成果如下:1. 熟悉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典型设备;2. 掌握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和优化方法;3. 学会使用通信网络测试仪器和软件;4. 具备通信网络故障分析和排除能力;5. 编写通信网络维护和管理文档。
基于UDP网络通信系统的服务端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毕业论文声明本人郑重声明: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年月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
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
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年6月实验一1。
实验名称:网络聊天程序的设计与实现2。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能够了解socket通信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一个聊天程序了解TCP/IP的基础知识,发现TCP与UDP的优缺点以及在网络通信的应用.3.实验原理:从通信和信息处理的角度看,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
当网络的边缘部分中的两个主机使用网络的两个主机使用网络的核心部分进行端到端的通信时,只有主机的协议栈才有运输层,而网络核心部分中的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都只用到下三层的功能。
从IP层来说,通信的两端是两个主机,IP数据报的首部明确的标志了这两个主机的IP地址.但是严格的讲,两个主机进行通信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互相通信。
根据应用程序的不同需求,运输层需要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即是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
在使用这两个协议时运输层向高层用户屏蔽了下面的网络核心的细节,它使应用进程看见的就是好像在两个运输层实体间有一条端到端的逻辑通信信道,但这条逻辑通信信道对上层的表现却因运输层使用的不同协议而有很大的差别.当运输层采用面向连接的TCP协议时,尽管下面的网络是不可靠的,但这种逻辑通信信道就相当于一条全双工的可靠信道。
但当运输层采用无连接的UDP协议时,这种逻辑通信信道仍然是一条不可靠信道.由于我在课程设计中采用的是UDP协议进行通信的,这里就只简述一下一些关于UDP的内容,UDP在传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先建立连接。
远地主机的运输层在收到UDP报文后,不需要给出任何确认。
虽然UDP不提供可靠的交付,但在某些情况下UDP却是一种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为此当我们使用UTP协议使两个计算机中的进程要互相通信,不仅必需知道对方的IP地址(为了找到对方的计算机),而且还要知道对方的端口号(为了找到对方计算机中的应用进程)。
现代通信网络课程设计
现代通信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现代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通信网络的分类、结构和关键技术。
2. 学生能掌握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其优缺点及应用场景。
3. 学生能了解我国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通信网络问题,具备初步的故障排查能力。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通信网络拓扑图,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通信网络的最新发展动态,提高信息获取和筛选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网络,培养对我国通信事业的热爱,增强国家自豪感。
2. 学生能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对科技创新的认识和尊重。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网络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信息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通信网络有初步了解,好奇心强,善于探究。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热爱通信事业,为我国通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网络概述- 了解通信网络的定义、分类和结构。
- 掌握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如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
2. 有线通信技术- 学习有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 了解有线通信技术的优缺点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3. 无线通信技术- 掌握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如无线电波、微波、卫星通信等。
- 了解无线通信技术的优缺点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4. 我国通信网络发展历程- 学习我国通信网络的发展阶段和重要成果。
- 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背景。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设计和应用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网络设计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中设置一些难点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设计中设置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三、设计内容。
1. 网络拓扑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主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连接方式和布局。
2. IP地址规划,要求学生为局域网中的每台主机和设备规划合理的IP地址,要求考虑到网络的扩展性和管理的便利性。
3. 网络服务配置,要求学生配置局域网中的基本网络服务,如DHCP服务、DNS服务等,使局域网内的主机能够正常通信和访问互联网。
4. 网络安全设置,要求学生设置基本的网络安全策略,包括防火墙配置、访问控制策略等,保障局域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5. 网络故障排除,设计一些故障场景,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定位和解决网络故障,提高他们的故障排除能力。
四、设计要求。
1.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设计思路、实施步骤、配置截图等内容。
2. 实际操作,学生需要在实际的网络设备上进行配置和实验,完成设计要求。
3. 问题解答,学生需要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总结,形成经验和教训。
五、设计评价。
1. 设计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设计报告是否完整、清晰、符合要求。
2. 实际操作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解答评价,评价学生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的解答和总结是否合理、深入。
网络通信协议分析课程设计源代码和实验报告+帧封装、IP数据包解析和发送TCP数据包
网络协议分析课程设计之协议编程实验一帧封装实验目的:•编写程序,根据给出的原始数据,组装一个IEEE 802.3格式的帧(题目)默认的输入文件为二进制原始数据(文件名分别为input1和input2))。
•要求程序为命令行程序。
比如,可执行文件名为framer.exe,则命令行形式如下:framer inputfile outputfile,其中,inputfile为原始数据文件,outputfile为输出结果。
•输出:对应input1和input2得结果分别为output1和output2。
试验要求:•编写程序,根据给出的原始数据,组装一个IEEE 802.3格式的帧(题目)默认的输入文件为二进制原始数据(文件名分别为input1和input2))。
•要求程序为命令行程序。
比如,可执行文件名为framer.exe,则命令行形式如下:framer inputfile outputfile,其中,inputfile为原始数据文件,outputfile为输出结果。
输出:对应input1和input2得结果分别为output1和output2验设计相关知识:帧:来源于串行线路上的通信。
其中,发送者在发送数据的前后各添加特殊的字符,使它们成为一个帧。
Ethernet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机器之间的数据链路层连接。
按802.3标准的帧结构如下表所示(802.3标准的Ethernet帧结构由7部分组成)802.3标准的帧结构其中,帧数据字段的最小长度为46B 。
如果帧的LLC 数据少于46B ,则应将数据字段填充至46B 。
填充字符是任意的,不计入长度字段值中。
在校验字段中,使用的是CRC 校验。
校验的范围包括目的地址字段、源地址字段、长度字段、LLC 数据字段。
循环冗余编码(CRC)是一种重要的线性分组码、编码和解码方法,具有简单、检错和纠错能力强等特点,在通信领域广泛地用于实现差错控制。
CRC 校验码的检错能力很强,不仅能检查出离散错误,还能检查出突发错误。
wifi通信课程设计
wifi通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无线局域网(Wi-Fi)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工作原理、频段、标准及安全性。
2. 学生能够描述Wi-Fi信号传播的特点,了解影响信号质量的因素。
3. 学生能够掌握网络配置中与Wi-Fi相关的参数设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Wi-Fi网络的连接、配置及故障排查。
2. 学生能够运用网络分析仪等工具对Wi-Fi信号进行简单的测试和分析。
3.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设计简单的无线网络布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让他们明白在使用Wi-Fi网络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对Wi-Fi通信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未来进一步学习网络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道德观念,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网络行为和责任意识的网络公民。
二、教学内容1. 无线网络基础知识-Wi-Fi定义、工作原理及频段-无线网络标准(如IEEE 802.11系列)2. 无线网络配置与管理-Wi-Fi网络连接、配置步骤-无线网络安全设置及故障排查3. 无线信号传播与优化-影响Wi-Fi信号质量的因素-无线信号测试与分析方法-无线网络布局设计与优化4. 应用案例分析-家庭、学校、公共场所等不同场景的Wi-Fi应用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网络布局、配置及优化措施5. 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Wi-Fi网络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参照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入学习无线网络的配置、管理、优化等方面内容。
网络通信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概述1. 课程名称:网络通信2.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手段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网络通信设计能力。
3. 课程内容: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传输介质、网络设备、网络互连、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等。
二、教学大纲1. 网络基础-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协议- 传输介质- 网络设备2. 网络互连- 网络互连设备- 网络互连技术- 网络拓扑结构3.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攻击与防范- 加密技术4. 网络应用- Internet应用- 网络管理- 网络编程三、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网络通信原理。
2. 结合实验课,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网络通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网络通信技术。
3.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网络通信设备的配置和调试方法。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网络通信教材。
2. 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PPT、视频等。
3. 实验指导书:编写详细的实验指导书,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网络通信资料,供学生查阅和学习。
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等。
2. 期末考试:书面考试,考查学生对网络通信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网络通信课程设计,考察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网络基础(2周)2. 网络互连(3周)3. 网络安全(2周)4. 网络应用(2周)5. 课程设计(3周)八、预期成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组建某单位自动化办公局域网)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组建某单位自动化办公局域网姓名:班级:指导老师:时间:2010年9月6日地点: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3)二、分析和设计 (4)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5)四、拓扑编址方案 (7)五、ACL访问控制列表的设置 (8)六、实验结果 (11)七、实验总结 (13)一、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1。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路由器,交换机,PC机之间的配置应用,熟练掌握一些简单的的网络应用连接,熟练掌握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掌握DHCP、ACL、VLAN、和NET协议和相应的技术;提高对实际网络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此单位分为三层设计模型即:接入层、分布层、核心层,各个层都有其不同的原理.本单位全部采用一种网络产品cisco,可以更好的实现各种不同网络设备互相配合与联系。
2。
实验要求:组建XX单位自动化办公局域网,设计一个拓扑结构为树形的网络,pc通过交换机连接起来,网络之间通过路由器或交换机连接起来,配置路由,但是出于不同职能部门的管理、安全和整体网络的稳定,需要对各个进行即独立又统一的管理,要求进行子网划分,部门中又有下属多个二级单位,现要求通过路由器连接,实现不同的局域网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在同一个局域网中需实现打印共享。
能根据实际问题绘制拓扑结构图,拓扑结构图可以是树形、星形、网状形、环状形及混合形结构的之一,清晰的描述接口,进行路由器或交换机的代码配置实现,并且每个方案的需有以下几部分的内容:需求特点描述;设计原则;解决方案设计,包含:(1)设备选型(2)综合布线设计(3)拓扑图;(4)IP地址规划;(5)子网划分;(6)路由协议的选择;(7) 路由器配置3.附加要求:(1)单臂路由(2)nat转换(3)acl访问控制列表(4)虚拟局域网二、分析和设计接入层负责连接终端设备(如PC、打印机等),以提供对网络其它部分的访问,接入层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将设备连接到网络并控制允许网络上哪些设备可以通信的方法;分布层先汇聚接入层交换机的发送的数据流,在将其传输到核心层,最后发送到目的地,分布层使用策略控制网络的通信流;核心层是网际网络的高速主干,核心层汇聚所有分布层的设备发送的流量,因此必须能够快速转发大量的数据.为了提高交换网络的冗余性、可扩展性、易管理性及易维护性等,企业的内部局域网的部署是采用分层设计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书专业:计嵌班级:计嵌151学号:姓名:张耀目录一、设计题目二、设备选型三、IP地址规划四、拓扑图设计五、主要技术六、配置清单七、总结一、设计题目1、课设目的巩固《计算机网络》和《网络通信》两门课程的知识,在本次课程设计中充分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熟练应用所有技术,系统掌握一个较为复杂的网络配置过程。
在课设中有少量需要的技术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请自己查阅CCNA资料。
2、课设内容项目背景:某中小型企业有两个部门,销售部(vlan 10)与行政部(vlan 20)。
要求同部门之间采用二层交换网络相连;不同部门之间采用单臂路由方式互访。
企业有一台内部web 服务器,承载内部网站,方便员工了解公司的即时信息.局域网路由器启用多种路由协议(静态路由、动态路由协议),并实施路由控制、负载均衡、链路认证、访问限制等功能.企业有一条专线接到运营商用以连接互联网,采用HDLC封装,由于从运营商只获取到一个公网IP地址,所以企业员工上网需要做NAT网络地址转换,具体拓扑结构如上图所示。
二、设备选型三、IP地址规划四、拓扑图设计五、主要技术Trunk:在路由/交换领域,VLAN的中继端口叫做trunk。
trunk技术用在交换机之间互连,使不同VLAN通过共享链路与其它交换机中的相同VLAN通信。
交换机之间互连的端口就称为trunk端口。
trunk是基于OSI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LinkLayer)的技术。
Vlan: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个二层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对应了一个特定的用户组,默认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广播域是相互隔离的。
不同的广播域之间想要通信,需要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
这样的一个广播域就称为VLAN。
单臂路由:在计算机网络中,一个二层网络可以被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广播域,一个广播域对应了一个特定的用户组,默认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广播域是相互隔离的。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华中科技大学信息学部软件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目录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3)二、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3)(一)、协议包的分析,网络协议的组成 (3)1、捕获ARP请求,ARP应答数据包 (3)2、捕获ICMP数据包,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4)3、捕获TCP“三次握手”“2次两次握手”释放连接数据包 (6)4、捕获HTTP,DNS,DHCP数据包,分析其构成 (10)5、通过捕捉smtp协议包捕捉邮箱密码 (15)小结 (15)(二)、编写一个程序自动生成CRC校验码 (15)程序代码: (15)编译运行 (16)(三)、机架实验 (17)小结 (17)(四)、模拟学校校园网 (17)校园网拓扑图 (17)网络测试 (18)小结 (22)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该课程为实践类课程。
通过本课程,(1)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网络协议的组成,对网络中传输数据的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
(2)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的一般任务,明确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建设的基本原则,熟悉计算机网络需求分析的目标、任务与方法,掌握计算机网络设计的通用方法,并学会撰写规范的计算机网络方案书。
二、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一)、协议包的分析,网络协议的组成1、捕获ARP请求,ARP应答数据包,分析其组成特征。
总结ARP协议运行的基本过程。
本机(192.168.84.69)ping目的主机(192.168.84.39):抓包截图:本机192.168.84.69 源MAC地址 c8:9c:dc:59:39:30目的主机 192.168.84.39 目的MAC地址 c8:9c:dc:5a:2b:57ARP协议运行过程:ARP进程在本局域网上发送ARP请求,目的主机在ARP 请求分组里看到自己的IP,就发送一个响应分组,写入自己的硬件地址。
2、捕获ICMP数据包,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icmp请求数据包,icmp应答数据包)Ping 进行ICMP数据包截获ICMP请求数据包:TYPE:8CODE:0 CHECKSUM :0X225CICMP应答数据包:TYPE:0CODE:0CHECKSUM :0X2A5CICMP协议数据包对IP分组在传送时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报告,对IP报文传输时出现的差错、拥塞、路由改变、以及路由器或主机信息的获取等情况,向源端主机提交报告,由源主机采取相应措施,改进传输质量。
网络课程设计方案
网络课程设计方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结构;2. 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学会识别常见网络风险;3. 帮助学生掌握网络搜索、信息筛选和评估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工具进行高效学习的能力;2. 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尊重网络知识产权;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养成保护个人隐私的习惯;3. 激发学生对网络技术发展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学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网络知识,提高网络素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对网络充满好奇,但网络安全意识较弱。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案例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定义、功能、分类;网络拓扑结构;TCP/IP协议。
2.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常见网络攻击手段及防范措施;个人信息保护。
3. 网络搜索技巧:关键词选择;搜索引擎使用方法;信息筛选与评估。
4. 网络工具应用:网络学习工具;在线协作平台;电子邮件使用。
5. 网络道德与法律:网络道德规范;网络知识产权;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网络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第二课时:网络安全意识培养与防范措施第三课时:网络搜索技巧与信息筛选评估第四课时:网络工具应用与团队协作第五课时:网络道德与法律教育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 网络与通信基础第三章 网络安全与法律法规第四章 网络信息搜索与处理第五章 网络应用与网络道德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网络知识,提高网络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实际。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1. 讲授法: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讲解网络基础知识、网络安全、网络道德与法律等内容,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ict课程设计
ict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ICT(信息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运用ICT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ICT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趋势。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
(3)熟悉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了解数据库、编程语言和等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处理和传播。
(2)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能够运用ICT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多媒体作品、构建网页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ICT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2)使学生认识到ICT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ICT技术改变生活和学习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ICT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和道德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ICT基本概念、计算机操作、网络通信、数据库编程和等方面。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ICT概述(1)ICT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ICT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2.第二章:计算机操作基础(1)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
(2)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3)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
3.第三章:网络通信原理(1)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Internet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4.第四章:数据库与编程(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SQL语言的基本操作。
(3)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
5.第五章:入门(1)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ICT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5g相关的课程设计
5g相关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5G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其与4G技术的区别;2. 掌握5G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如速度、延迟、连接数等;3. 了解5G技术在工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5G技术进行网络通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5G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拓展5G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5G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动力;2. 增强学生对我国5G技术发展的自豪感,树立科技强国的信念;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5G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负责任的网络公民意识。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5G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运用5G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5G技术基础知识:介绍5G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核心特点,对比4G技术,分析5G技术的优势及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走进5G时代”2. 5G关键技术:讲解5G的关键技术,如大规模天线技术、网络切片技术、边缘计算等,并分析这些技术如何实现5G的高速度、低延迟等性能指标。
教材章节:第二章“5G关键技术”3. 5G应用场景:介绍5G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分析5G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的变革和机遇。
教材章节:第三章“5G应用场景与实践”4. 5G安全与隐私:探讨5G技术可能带来的安全与隐私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网络安全,提高网络素养。
教材章节:第四章“5G安全与隐私”5. 5G技术发展趋势:展望5G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6G概念,激发学生对未来科技的探索欲望。
教材章节:第五章“5G技术发展趋势”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教学进度依次递进。
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应用程序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应用程序课程设计报告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时间:2010学年第二学期专业年级:2008级应数2班实验题目: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应用程序学生姓名:王晓珊学号_18_自评成绩_95教师评成绩___学生姓名:黄如萍_学号06_自评成绩_95_教师评成绩___学生姓名______学号____自评成绩____教师评成绩___学生姓名______学号____自评成绩____教师评成绩___指导老师:黄小虎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小应用程序1.课程设计的题目及要求1.1 课程设计题目掌握基于TCP/IP协议实现网络通信,理解TCP与UDP的不同特性以及实现方式。
课程设计要求建立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小应用程序,实验可采用UDP或TCP,建议基于WINDOWS平台。
1.1.1 功能要求建立一个基于中心服务器方式即时数据通信平台(IM)。
要求如下(*为选做内容):1. 能进行用户管理,所有用户必须登录到服务器,由服务器维护在线信息。
2. IM(Instant Message)功能:用户登录后能进行实时多方点到点短信息通信,如聊天;3. 能选择要求服务器进行转发服务;4. 能保存通信记录到数据库(SQL Server或其他桌面型数据库);5. 能进行双方文件传输,能显示进度;6. 支持断点重传。
(检查时需有功能随时中断传送,并在下次启动能显示重传状态);*7. 数据包加密;8.实时语音双向传送功能;*9.多方通话功能;10.界面设计要求布局合理,信息清晰。
1.1.2 对于所有功能的要求1)要求清晰描述所设计的应答机制,数据包格式,所用数据结构及其相应算法,机密机制等;2)对于功能实现要求描绘实现方法,流程。
2.开发工具、软硬件环境简介2.1 开发工具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2.2 软硬件环境2.2.1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7●开发软件: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语言:C#语言●平台: Framework v2.02.2.2 硬件环境●分辨率:1000×750●服务器:PentiumIII 500以上或更高;内存:128M以上;硬盘:至少40G以上;●工作站: PentiumII 266以上微机;内存:64MB硬盘:至少5G以上;3.程序实现的基本思想3.1 程序设计分析本设计实现的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小应用程序,实际上是一个基于Socket的聊天室。
ict课程设计
ict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
3. 帮助学生了解常用软件的类型和功能,学会正确使用软件进行信息处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ICT工具进行信息检索、处理、传播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沟通协作能力,学会运用在线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ICT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技术、新应用的精神。
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他人。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竞争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ICT基本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为实现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信息通信技术(ICT)基本概念- 介绍ICT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 分析ICT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2.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如TCP/IP协议、网络拓扑结构等。
- 介绍网络通信设备的功能和作用,如路由器、交换机等。
3. 常用软件及其应用- 分类介绍常用软件,如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音视频处理软件等。
- 讲解软件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技巧,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信息通信技术(ICT)基本概念第二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第三周:常用软件及其应用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紧密,按照课程目标制定的教学大纲,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理工大学网络与通信课程设计第1章相关知识1.1 局域网概述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传输距离有限,传输速率较高,以共享网络资源为主要目的的网络系统,它仅包括OSI参考模型的底部3层协议。
将一个网络限制在物理上较小的区域之内,可以减少从网络上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到最远处计算机的时延。
局域网是共享介质的广播式分组交换网。
在局域网中,所有的计算机都连接到共享的传输介质上,任何计算机发出的数据包都会被其他计算机接收到。
由于局域网是共享介质的通信系统,所以共享介质的信道分配技术是局域网的核心技术。
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决定了各种局域网的数据类型、数据传输速率、通信效率等特点,也决定了局域网的应用。
1.2 VLAN概述传统的局域网中,通常一个工作组(Workgroup)是在同一个网段上,每个网段可以是一个逻辑工作组或子网。
多个逻辑工作组之间通过实现互连的网桥或路由器来交换数据。
因此,逻辑工作组的组成要受节点所在网段的物理位置限制。
虚拟局域网功能: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虚拟局域网)是指在交换式局域网的基础上,采用网络管理软件构建的可跨越不同网段、不同网络的端到端的逻辑网络。
一个VLAN组成一个逻辑子网,即一个逻辑广播域,它可以覆盖多个网络设备,允许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用户加入到一个逻辑子网中。
同时,在同一台交换机上也可以划分多个VLAN。
IEEE于1999年颁布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IEEE 802.1q协议标准草案。
利用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很方便地实现虚拟局域网VLAN。
这里要指出,虚拟局域网其实只是局域网给用户提供的一种服务,而并不是一种新型局域网。
由于虚拟局域网是用户和网络资源的逻辑组合,因此可按照需要将有关设备和资源非常方便地重新组合,使用户从不同的服务器或数据库中存取所需的资源。
1.3关于boson实验平台的介绍Boson Network Designer 是用户用来绘制自己定制的实验网络拓扑图的工具。
它的主界面分为菜单栏、设备连接列表、设备连接信息和绘图区四个部分。
下面介绍一下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
(1)菜单栏“File”菜单主要完成拓扑图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另存、打印等操作,拓扑图文件的扩展名为“.top”。
其中“Load NetMap into the Simulator”菜单项用来将拓扑图装入实验模拟器,如果此时Boson NetSim程序已经打开,则拓扑图自动装入,否则Boson NetSim启动时再装入。
“Wizard”菜单以向导的形式为添加新设备或者为设备布线等。
“Help”菜单包含帮助主题、图例、用户手册、版本信息等内容。
(2)设备连接列表Boson Network Designer包含的设备和连接有:Cisco 800、1000、1600、1700、2500、2600、3600、4500八个系列42种路由器;Cisco Catalyst 1900、2900、3500三个系列3三种交换机;Ethernet、Serial、ISDN三种布线元件;Win98、TACACS、TFTP三种PC机器。
再运用Boson进行实验时,不同型号路由器的功能和性能是完全相同的,其不同点在提供的接口数量和类型不同,有些接口是固定配置的,有些接口是模块化的。
例如,以太网接口的分为普通以太网(ethernet)和快速以太网(fastethernet)两种类型,固定配置的普通以太网接口使用ethernet 0的形式引用,模块化的普通以太网接口使用ethernet 0/0的形式引用。
因此,要按照“够用为度”的原则选择实验设备,即尽量选择一个简单的、接口数量较少的路由器进行实验。
(3)设备连接信息列表在设备连接列表中选中一个具体型号的设备或连接后,设备连接信息列表区会显示出该设备的接口数量和类型。
对于类型为可选的接口,在添加设备到绘图区时再确定是否使用。
(4)绘图区绘图区是Boson Network Designer的主窗口,提供了各种设备连接的放置平台,可以在设备列表中选择设备添加,在该区域内直接修改。
在下文的实验中将详细说明它的使用方法。
Boson NetSim用来模拟路由器、交换机等各种网络设备搭建起来的实验环境。
用户可以在该软件上对虚拟网络设备进行配置、测试,也可以对运行的协议进行诊断。
它的主界面分为菜单栏、工具栏、设备配置界面三个部分,如图.3所示。
下面介绍一下各个部分的主要功能。
(1)菜单栏菜单栏包括File、Modes、Devices、Tools、Ordering、Window、Help七个部分。
“File”菜单第一部分对拓扑图进行操作“New NetMap”启动Boson Network Designer绘制一个新拓扑图;“Load NetMap”装入一个已有的拓扑图文件。
第二部分批量的装载配置文件“Paste Real Router Configs”将一个真实路由器的配置文件粘贴到虚拟设备中; “Load Single Device Config (Merge)”保留当前配置,装入已保存的单个设备配置文件;“Load Single Device Config (Overwrite)”覆盖当前配置,装入已保存的单个设备配置文件;“Load Multi Devices Configs”装入已保存的多个设备的配置文件。
第三部分保存当前单个设备或者所有设备的配置,生成扩展名为“.rtr”的配置文件。
第四部分打印当前拓扑图或者退出系统。
“Modes”菜单“Beginner Modes(WiW)”启动模式为Window in Window,即打开主窗口显示eRouter1配置界面。
“Advanced Modes(Telnet)”高级Telnet模式,该模式可以隐藏主窗口,显示远程控制面板,如图.4所示。
面板上的前三个按钮可以用Telnet的方式分别登录到路由器、交换机或工作站,图.4也给出了单击的第一个按钮登录到路由器的界面。
接下来的两个按钮可以分别实验导航器和网络拓扑图。
单击“Switch View”可以切换回“WiW”模式,“Hide Main Screen”将主窗口隐藏到系统托盘上,“Load NetMap”装入一个已有的拓扑图文件。
“Toolbars”—>“Remote Control”用来显示/隐藏“远程控制面板”。
“Devices”菜单用来快速切换正在配置的路由器、交换机、PC机。
“Tools”菜单前两项分别用来检查更新或启动浏览器查询Boson NetSim的最新版本;“Available Commands”用来显示当前版本的路由器和交换机在各种模式下的可用命令;“Change default telnet”允许用户将默认的telnet更改为自定义程序,并添加命令参数。
“Ordering”菜单用来对Boson NetSim软件进行注册。
“Window”菜单“Lab Navigator”打开实验导航器窗口。
“Lab Navigator”是Boson NetSim定制的一些现成的软件实验包软件,内置CCNA,CCNP共123个实验的拓扑图以及部分正确的配置文件,与Cisco的培训课程与教材密切联系。
界面包含实验包列表、实验列表、功能按钮三个部分。
“Remote Control” 用来显示“远程控制面板”;后三项用来对当前的窗口进行布局重排。
“Help”菜单提供到帮助主题、帮助文档的链接,还提供一些解决无法使用“高级配置模式”的向导工具。
(2)工具栏工具栏的前3个按钮用来快速切换正在配置的路由器、交换机、PC机,与“Devices”菜单的功能相同。
第4个按钮用来打开实验导航器,与“Lab Navigator” 菜单的功能相同。
第5个按钮用来显示当前实验的网络拓扑图。
第6个按钮用来显示“远程控制面板”,“Remote Control”菜单功能相同。
(3)设备配置界面设备配置界面是用户输入路由器、交换机、PC机配置命令的地方,也是用户观察路由器、交换机、PC机信息输出的地方。
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方法与“超级终端”相同,PC机的配置方法与Windows状态下cmd命令行方式相似。
第2章网络规划2.1网络技术选择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特殊性,网络建设需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系统的先进性、体统的稳定性、系统的可扩展性、系统的可维护性、应用系统和网络系统的配合度、与外界网络的连通性、建设成本的可接受度等。
●选择带宽高的网络设计校园网应用的具体要求决定了网络必须采取高带宽网络。
多媒体课件包含了大量的声音、图象和动画等信息,需要高带宽的网络通信能力的支持。
在构建校园网时,不能由于网络传输速率的不足,而影响整个网络的整体性能,使传输速率成为网络传输的瓶颈。
所以校园网尽可能地采用最新的高带宽网络技术。
●选择可扩充的网络架构校园网络的用户数量或服务功能是逐步提高的,网络技术也是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地涌现。
一般情况下,校园网络的建设资金用量非常大,对于学校来说,办学资金是比较紧张的,所以在校园网构建是,宜采用当时最新的网络技术,结合学校财力,实行分步实施,循序渐进。
这就要求在网络构件时要选择具有良好可扩展性能的网络互连设备,有效地保护现有的投资。
●充分共享络资源组建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这个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
网络用户通过网络不仅可以实现文件共享、数据共享,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网络设备的共享,如打印机、存储设备的共享等。
●网络可管理性,降低网络运行及维护成本降低网络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是网络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环节。
只要在网络设计时选用支持网络管理功能的网络设备,才能为将来降低网络运行及维护成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络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整和校园网络构建了校园内部通畅的数据流通路了,为应用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网络系统与应系统要能够很好的融合,才能发挥校园网的效率和优势,构建校园网的目的并不是只为了人们浏览Internet的方便。
校园网平台要能够为学校的图书资料管理、网络考试、课件制作、教师档案管理、校长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学等提出技术的支持和帮助。
应用系统应能够在网络平台上,与硬件平台很好的结合,发挥出网络的优势。
●建设成本考虑校园网工程在建设方面都希望成本较低,整个网络系统有较高的性价比,在设备选型等方面选用性价比高的网络产品。
●高可靠性网络要求具有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足够设备冗余和备份,防止局部故障引起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避免网络出现单点失效的情况。
在网络干线上要提供备份链路。
在网络设备上要提供适当的冗余配置。
采用各种有效的安全措施,保证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