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专题第二章图形与变换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图形变化教案

初中图形变化教案

初中图形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学会使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对图形进行变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

2.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计算。

2.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图形模板。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黑板等,找出它们之间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关系。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如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等。

2. 讲解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如旋转的定义、旋转的中心和角度等。

3. 讲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如轴对称的定义、对称轴等。

三、实例演示(10分钟)1. 教师用图形模板进行实例演示,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换过程。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性质。

四、练习巩固(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应用拓展(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实际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解决几何问题等。

2.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图形的变换。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题和应用拓展环节,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图形变化知识。

《图形与变换》集体备课单元教学设计五篇

《图形与变换》集体备课单元教学设计五篇

《图形与变换》集体备课单元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图形与变换》集体备课单元教学设计一、本单元知识框架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1.学生已初步理解角的意义,能用尺子画出一个角,正确率是97%。

认识了三角板的特点并能用它判断与画出直角,正确率是96%。

2.学生能把生活的现象与简单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有了初步的几何感受。

3.对于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给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易于理解知识。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1.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的现象,能正确分辨出平移和旋转现象。

3.按一定的要求在方格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与判断。

2、认识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画出平移图。

难点:按一定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移动几格)。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会辨认锐角、钝角。

2.能规范地画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3.能正确分辨出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4.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6 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授课日期备注锐角与钝角(第37~40页)1、能分辨锐角、直角和钝角,并能用按要求画出这些角。

2、在实际操作中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平移和旋转(第41~45页)1、感受生活中平移与旋转的现象,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相应的平移图。

3、在实际操作中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3 剪一剪(第46~47页)1、能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找出规律,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美和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

1 单元测试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1 测试情况反馈1 合计6八、各课时教学设计第1节锐角与钝角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能辨认锐角和钝角。

图形与变换初中数学教案

图形与变换初中数学教案

图形与变换初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掌握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基本变换的性质和特点。

2. 能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性质。

2. 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图形变换的性质和特点。

2. 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图形变换的相关教具,如拼图、模型等。

3. 练习题和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几何知识,如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图形可以进行哪些变换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图形变换的概念,介绍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基本变换的定义和性质。

2. 通过示例和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变换的过程和效果。

3. 讲解图形变换的性质,如变换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等。

4. 引导学生总结图形变换的特点,如平移是沿直线移动,旋转是绕某点旋转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图形变换的理解和应用。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讲解正确答案和解题思路。

四、实际问题解决(10分钟)1. 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面布局,让学生运用图形变换知识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问题。

3. 选取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展示和讲解。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图形变换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图形变换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图形变换的知识。

2. 开展图形变换的主题活动,如制作拼图、设计变换图案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图形变换的概念、性质和特点,让学生掌握了图形变换的基本知识。

在实际问题解决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答,提高了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图形和变换》数学教案

《图形和变换》数学教案

《图形和变换》数学教案
标题:《图形和变换》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包括平移、旋转和反射。

3.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点、线、面的概念
- 常见的二维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和三维图形(如球体、立方体等)
2. 图形的变换
- 平移:定义、特点和操作方法
- 旋转:定义、特点和操作方法
- 反射:定义、特点和操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或者图片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我们可以怎样将它们进行分类?”以此引入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新知讲解:在讲解图形变换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反射后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每种变换的特点和操作方法。

3. 实践操作: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如让学生用纸片制作一个简单的图形,然后尝试对其进行平移、旋转和反射。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通过解答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
1. 过程评价:在实践操作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图形变换的理解程度。

2. 结果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
1.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反馈进行分析,找出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2. 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
标题:图形变换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图形平移、旋转、对称、放缩等基本变换方法。

3. 能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2. 难点:灵活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动画展示图形变换的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图形变换。

2. 讲授新课:
(1)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图形变换,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2)图形变换的基本类型:讲解平移、旋转、对称、放缩等基本图形变换,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3)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详细讲解如何进行各种图形变换,包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练习与实践: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图形变换,检查他们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图形变换的方法。

4. 拓展与提高:
介绍一些复杂的图形变换,比如复合变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多个基本变换组合起来进行更复杂的变换。

5. 小结与作业: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练习图形变换。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反馈,了解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程度和操作能力,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改进和优化后续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案:平面图形与变换

初中数学教案:平面图形与变换

初中数学教案:平面图形与变换一、概述平面图形与变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几何形状的特征以及形状在不同变换下的性质。

通过学习平面图形与变换,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几何知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教案将以平面图形和常见的变换(平移、旋转、翻转和对称)为主线,设计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相关概念和技能,并培养其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包括边长、角度、对称性等。

2. 掌握平面图形在不同变换下的性质和特点。

3. 能够进行简单的平移、旋转、翻转和对称操作,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判断物体是否对称或进行简单模型制作等。

三、教学过程1. 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20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直线段、角度、多边形等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图形,总结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b) 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平面图形的特征,并展示给全班同学,大家一起探讨讨论。

c) 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将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和归纳。

2.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认识与操作(40分钟)a) 介绍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b) 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平移、旋转和翻转操作,并引导他们观察变换前后的规律性变化。

c) 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简单的平移、旋转和翻转操作,并互相交流经验和发现。

d) 教师总结这些变换对边长、角度、对称性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强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对称性及对称图形(30分钟)a) 引导学生理解对称线或轴对称性,并找出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样例。

b) 让学生比较不同图形上对称线或轴线数量和位置的异同,引导他们总结出规律。

c)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判断给定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进行讨论和验证。

4. 实际问题解决与应用(30分钟)a) 提供一些实际场景的问题,如选择最短路径、确定图案的对称中心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求解。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坐标系中图形的变换规律,能够运用坐标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变换的概念及基本方法2. 坐标系中图形的变换规律3. 实际问题中的坐标变换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变换的概念,坐标系中图形的变换规律。

2.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形变换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变换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形变换的动画演示。

2. 教学素材:纸张、剪刀、直尺等。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述示例: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形变换的概念,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变换的概念及基本方法2. 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3. 实际问题中的坐标变换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变换的概念,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

2.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图形变换的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图形变换过程。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形变换的动画演示。

2. 教学素材:纸张、剪刀、直尺等。

3.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1. 图形缩放的概念及方法2. 坐标系中图形的缩放规律3. 实际问题中的图形缩放应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缩放的概念,坐标系中图形的缩放规律。

2. 教学难点:图形缩放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图形与变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数学《图形与变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图形与变换适用年九年级级所需时课内6课时,课外3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图形与变换这一主题单元,与轴对称、中心对称一样,图形的平移、旋转和位似也都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

它们不仅为现实世界增添了绚丽的光彩,也装点着人们的生活。

因引,图形有平移、旋转和位似是“图形与几何”的重要内容。

探索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和位似的性质,体验平面图形的变换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本章学习的重要目标。

坐标和图形变换是《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图形与坐标”的重要内容。

“图形与坐标”将图形放入直角坐标系中,通过量化的方式研究图形和图形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数形的统一,是用。

代数方法研究图形的基础。

因此,本章中的坐标和图形变换是数形结合思想的直接体现,是几何图形与代数问题相结合的纽带和桥梁。

本单元的重点是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位似的概念及性质,直角坐标第中多边形的平移和位似。

难点是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基本性质。

在本主题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把图形与变换设计成三个专题来组织学习活动。

第一专题是平面图形的平移。

这一专题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学生的动手演示,合作探究,最后探索出平移的基本性质,并且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二专题是平面图形的旋转。

这一专题主要也是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学生的动手演示,合作探究,最后探索出颤动的基本性质,并且能在平面内画出旋转任一角度后的图形,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第三专题是平面图形的位似。

这一专题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学生的动手演示,合作探究,最后探索出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了解一个多边形(有一个项点在原点,有一条边在x轴上)的顶点坐标分别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时,所得的图形与原多边形相位似。

这三个专题中,第三个专题是在前两个专题之后,又一种图形变换,但位似与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和旋转不同,位似变换改变图形的位置和大小。

初中数学教案:图形的变换 (2)

初中数学教案:图形的变换 (2)

初中数学教案:图形的变换一、引言图形的变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图形性质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绘图能力。

本教案将以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为主线,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有趣的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二、图形的平移变换1. 平移变换的概念及特点在几何变换中,平移变换是最简单的一种,它是将一个图形按照统一的方向和距离移动,但形状、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平移变换的特点是保持图形的对称性和相似性。

2. 平移变换的操作方法平移变换可以通过点的平移和向量的平移来进行。

点的平移是将点A(x, y)按照平移向量(ω, τ)移动到新的位置A'(x + ω, y + τ)。

向量的平移是将向量AB沿着平移向量(ω, τ)平移,得到新的向量A'B'。

3. 实际生活中的平移变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飞机的飞行路径、运动员的奔跑轨迹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和特点。

三、图形的旋转变换1. 旋转变换的概念及特点旋转变换是将一个图形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点旋转一定角度,但形状、大小和位置保持不变。

旋转变换的特点是保持图形的对称性和相似性。

2. 旋转变换的操作方法旋转变换可以通过点的旋转和向量的旋转来进行。

点的旋转是将点A(x, y)绕着旋转中心O逆时针旋转θ角度,得到新的位置A'(x', y')。

向量的旋转是将向量AB 绕着旋转中心O逆时针旋转θ角度,得到新的向量A'B'。

3. 实际生活中的旋转变换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跳舞的人体、旋转木马的转动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和特点。

四、图形的翻转变换1. 翻转变换的概念及特点翻转变换是将一个图形按照一个轴线进行对称,对称轴可以是水平轴、垂直轴或斜轴。

翻转变换的特点是保持图形的对称性。

2. 翻转变换的操作方法翻转变换可以通过点的翻转和向量的翻转来进行。

中考复习教案图形与图形的变换

中考复习教案图形与图形的变换

中考复习教案图形与图形的变换1.图形的初步认识直观认识立体图形、视图、展开图。

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图形的分割与组合。

正确理解两点间的距离和含义,掌握点、线段、直线、射线的表达方式。

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也是线段”这一事实。

理解角的两种定义,正确认识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角的和、差及角平分线的概念。

正确认识互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理解垂线的概念并能用三角尺、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并学会识别它们。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认识平行线的特征,会用三角尺、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会识别实际生活与数学图形中的平行线。

2.轴对称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的概念。

理解并熟练应用线段、角、圆等图形的轴对称性。

能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能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的设计。

能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进行简单证明和计算。

熟练掌握并能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

3.平移和旋转通过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掌握基本性质。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注意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掌握基本性质。

认识旋转对称图形,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注意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

通过实例认识中心对称,并掌握基本性质。

灵活应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或它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说理的惯与能力。

课时分布】图形与图形的变换在第一轮复时大约需要5个课时,其中包括单元测试。

下表为内容及课时安排(仅供参考):课时1:图形的初步认识(1)课时2:图形的初步认识(2)课时3:图形的初步认识(3)课时4:轴对称和平移(1)课时5:轴对称和平移(2)+ 旋转(1)基本图形的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平移与旋转图形与图形的变换测试与析评知识回顾】1、知识脉络初步认识图形、形、立体图形、点和线、角、相交线、平行线、轴对称图形、平移的变换、旋转、旋转对称、中心对称关系等。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主题:《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图形变换概念,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

2.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操作。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2. 平移、旋转和对称的定义与特点3. 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些经过变换后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是如何变化的。

然后引出今天的主题——图形的变换。

2. 新课讲解:(1) 基本概念:教师讲解什么是图形的变换,以及变换的三种基本形式:平移、旋转和对称。

(2) 平移、旋转和对称:分别讲解这三种变换的特点和方法,并通过实例来说明。

3. 实践活动:教师分发给学生一些图形,让他们尝试进行平移、旋转和对称的操作,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

4.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图形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图形变换的方法。

2. 结果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小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同时,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家庭作业:布置一些图形变换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进行复习和巩固。

七、扩展阅读:推荐一些关于图形变换的课外读物或网络资源,供学生自学和深入研究。

初中数学教案:图形的变换

初中数学教案:图形的变换

初中数学教案:图形的变换一、引言图形的变换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涉及到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本教案将以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相关知识点为基础,结合实际例子和具体步骤,详细介绍图形的常见变换类型及其应用。

二、平移1. 定义与性质平移是指在坐标平面上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方向保持大小和形状不变地移动。

通过向量表示,我们可以把平移看作是将一个点(x, y) 沿着向量 (a, b) 进行变换后得到的新点 (x+a, y+b)。

2. 平移的实际应用平移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

比如,在电商物流配送过程中,货物从仓库到达消费者手中并不会改变大小和形状,只是发生了位置上的变化;又如,在制作海报时,设计师往往需要对文字或图像进行调整来使其符合美观度要求。

三、旋转1. 定义与性质旋转是指围绕某一固定点按照一定的角度将图形旋转到一个新的位置。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用顺时针或逆时针表示旋转方向,通过给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来确定变换后的图形。

2. 旋转的实际应用旋转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天文学中,人们通过观测卫星、行星等天体的运动轨迹,研究它们相对于地球参考点的旋转规律;又如,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GPS 导航系统时,系统会根据车辆实时位置和导航目标位置之间的角度关系,计算出正确的行驶方向。

四、对称1. 定义与性质对称是指将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或者一个点进行翻折得到一个与原来完全重合但位置相反的新图形。

在平面几何中,我们分别称这条直线为镜面对称轴、称这个点为中心对称点。

2. 对称的实际应用对称在艺术设计、建筑构造和自然界等方面都有着广泛应用。

比如,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梁架”结构就是一种以柱子为轴线对称的形式,具有美观和结构稳定的特点;又如,在自然界中,许多花朵的外形呈现对称分布,使其在吸引昆虫传粉同时保持稳定性。

五、轴对称图形1. 定义与性质轴对称图形是指具有一个或多个轴对称轴的图形。

初高中数学图象与变换教案

初高中数学图象与变换教案

初高中数学图象与变换教案教学重点:图象与变换的概念理解,平移、旋转、翻折等操作的应用。

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变换操作,理解变换对图象的影响。

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教学材料2. 教室内安排白板和彩色粉笔3. 学生们准备好笔和纸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图象与变换的基本概念,并与他们分享一些常见的图象变换的例子。

二、讲解图象与变换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通过PPT展示基本的平移、旋转、翻折操作,并介绍它们对图象的影响。

三、讲解平移的操作方法(15分钟)1. 通过示例演示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并练习。

四、讲解旋转的操作方法(15分钟)1. 通过示例演示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并练习。

五、讲解翻折的操作方法(15分钟)1. 通过示例演示翻折的基本操作方法,让学生跟随操作并练习。

六、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他们的理解程度。

七、课堂小结与反馈(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提出问题。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图象的变换,加深对各种变换操作的理解。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些自己的图象并进行变换操作,提高他们对图象与变换的系统性理解。

3. 学生可以尝试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图象的变换,拓展数字化学习的途径。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图象与变换的理解有所提高,但在操作变换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下节课我将继续加强练习环节,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变换操作的方法。

同时,我还将提供更多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变换对图象的影响。

初中图形的变化教案

初中图形的变化教案

初中图形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平移、旋转的概念,掌握平移、旋转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平移、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形平移的概念和性质2. 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3. 图形平移、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平移、旋转的概念和性质,以及运用图形平移、旋转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图形平移、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形平移、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 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掌握图形平移、旋转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如电梯上升、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图形平移的概念和性质:解释平移的含义,即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举例说明平移的性质,如平移后的对应点连成一条直线,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等。

(2)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解释旋转的含义,即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举例说明旋转的性质,如旋转后的对应点连成一条直线,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等。

3. 实例教学: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掌握图形平移、旋转的应用,如拼图、建筑设计等。

4.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发生了平移或旋转?(2)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如何运用平移、旋转解决实际问题?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平移、旋转的性质和应用。

布置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设计3篇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设计3篇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图形与变换数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以智慧爷爷送礼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以及他们的判断方法,然后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教学具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智慧爷爷托老师带给大家一件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现在就在你们桌上的盒子里,赶快打开来看一看。

不过在看之前智慧爷爷还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看过之后各组要把盒子里的东西按一定的标准分一分,行吗?好,开始行动。

1、各小组倒出来后发现是相同的卡片上画着大小不同的角,然后以组试分。

2、小组派代表汇报分的结果。

(一般会分成两类:直角和其他的角)3、这些是直角,那么,那些是什么角,又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皇宫,来研究有关角的问题。

二、认识锐角和钝角1、引导学生用刚才分出的第二类角与直角比较,看哪些大一些,哪些小一点?2、小组合作比较大小,然后交流比较方法和结果。

3、根据比较结果再次对盒子中的角进行分类,并且展示分的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

5、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

三、组织活动,巩固认角1、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不同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

(如: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动角的方式进行练习。

)2、找角: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找出角并分类放入相应的房子里。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二章图形和变换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二章图形和变换

2.1轴对称图形(教参)2.2轴对称变换2.3平移变换2.4旋转变换2.5 相似变换2.6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2.1轴对称图形(教参)【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能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理解“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的性质.3.会用对折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理解作对称轴的方法.4.通过丰富的情境,使学生体验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广泛的运用价值.【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会作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得出需要一个比较复杂的探索过程,其中包括推理和表述,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轴对称图形,从现实生活中找4-5个轴对称图形.教师:准备教学活动材料,收集轴对称图形,可上互联网查询.【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列举识别1.怎样又快又好地剪出这个“王”宇.说明:让学生用纸、剪刀剪一剪.2.这个“工”字有什么特征?说明:对折后能够互相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3.在小学时,我们已经学过轴对称图形,请例举一些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明:让学生举例以回顾小学所学的知识,丰富学习情境,但要注意学生所举的例子会存在思路偏窄,教师要注意引导拓宽.4.教师展示教学多媒体:指出下列图片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说明:进一步丰富情境,体验轴对称的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广泛的运用价值.二、合作探索,明晰性质212.同伴交流.同桌或小组交流各自的画法.3.交流归纳,总结方法如下:方法1:过线段AB ,CD 的中点画直线;方法2: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方法3:作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4.分发教学活动材料3,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说明:画一个点M 关于对称轴l 的对称点的方法是:作点M 到对称轴l 的垂线段MO 并延长,在延长线上找一点N ,使NO=MO ,则点N 就是已知点M 的对称点. 四、总结提高,课内练习1.本课知识要点: (1)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起来,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__________,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____.(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常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举几个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并指出对称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内练习:见课本课内练习.五、布置作业1.见课本作业题.2.剪一个“ ”字.想一想,你有哪些方法?教学活动材料3(练习) 1.蝴蝶图片是轴对称图形,点C ,D 为对称点, (1)画出蝴蝶图片的对称轴; (2)找出点E ,F 的对称点.2.如图,四边形ABCD 为轴对称图形. (1)画出四边形ABCD 的对称轴; (2)点M 有AB 上,找出点M 的对称点;2.2 轴对称变换【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变换的概念。

初中图形位置与变换教案

初中图形位置与变换教案

初中图形位置与变换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运用平移、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2. 图形的旋转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电梯的上下移动、汽车的左右转弯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

2.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与数学中的平移和旋转有什么关系?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图形的平移a. 引入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b. 讲解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c. 示例演示:通过多媒体展示平移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移的过程。

d. 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进行图形的平移。

2. 图形的旋转a. 引入旋转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叫做图形的旋转。

b. 讲解旋转的性质: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

c. 示例演示:通过多媒体展示旋转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旋转的过程。

d. 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进行图形的旋转。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平移和旋转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四、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中的平面图转换、物体的运动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问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生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平移和旋转知识,总结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 强调平移和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图形与变换教案(共6课时)2.1轴对称图形(教参)2.2轴对称变换2.3平移变换2.4旋转变换2.5 相似变换2.6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2.1 轴对称图形(教参)【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能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性质,理解“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的性质.3.会用对折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理解作对称轴的方法.4.通过丰富的情境,使学生体验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广泛的运用价值.【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会作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得出需要一个比较复杂的探索过程,其中包括推理和表述,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学生:复习小学学过的轴对称图形,从现实生活中找4-5个轴对称图形.教师:准备教学活动材料,收集轴对称图形,可上互联网查询www.Oh1l00.com.【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列举识别1.怎样又快又好地剪出这个“王”宇.说明:让学生用纸、剪刀剪一剪.2.这个“工”字有什么特征?说明:对折后能够互相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3.在小学时,我们已经学过轴对称图形,请例举一些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明:让学生举例以回顾小学所学的知识,丰富学习情境,但要注意学生所举的例子会存在思路偏窄,教师要注意引导拓宽.4.教师展示教学多媒体:指出下列图片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说明:进一步丰富情境,体验轴对称的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广泛的运用价值. 二、合作探索,明晰性质 1.发给学生活动材料12.交流归纳,总结如下:(1)可用对折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2)轴对称图形中互相对应的点称为对称点;(3)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三、运用性质,内化方法1.分发教学活动材料2,学生独立思考.2.同伴交流.画对称轴 例1 如下各图的梯形ABCD 是轴对称图形,你有哪些方法画出它的对称轴? 教学活动材料1 1. 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别的?讲给同伴听. 2.上述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找出对称轴. 3.在上述图形中,任选一个轴对称图形,绕着对称轴对折重合后,任选一 对重合的点作上记号,如点A ,A ’,问: (1)点A ,A ’与对称轴有什么关系? (2)再任选另外一对重合的点,试一试,上述关系还成立吗?同桌或小组交流各自的画法.3.交流归纳,总结方法如下:方法1:过线段AB ,CD 的中点画直线;方法2: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方法3:作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4.分发教学活动材料3,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说明:画一个点M 关于对称轴l 的对称点的方法是:作点M 到对称轴l 的垂线段MO 并延长,在延长线上找一点N ,使NO=MO ,则点N 就是已知点M 的对称点.四、总结提高,课内练习1.本课知识要点:(1)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起来,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__________,那 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________.(2)轴对称图形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常用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举几个轴对称图形的实例,并指出对称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课内练习:见课本课内练习.五、布置作业1.见课本作业题.2.剪一个“ ”字.想一想,你有哪些方法?2.2 轴对称变换【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变换的概念。

2、理解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活动材料3(练习) 1.蝴蝶图片是轴对称图形,点C ,D 为对称点, (1)画出蝴蝶图片的对称轴; (2)找出点E ,F 的对称点. 2.如图,四边形ABCD 为轴对称图形.3、会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变换后的图形。

4、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

5、了解并欣赏物体的镜面对称。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轴对称变换的概念和作法。

2、难点是课本“合作学习”所要求解决的问题需要从立体图形转化到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1、复习上节学习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它的基本性质。

2、学生工具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过程】一、观察、回答、体会下列问题:图2-1 图2-21.请问上面(图2-1)是轴对称图形吗?他的对称轴在哪里?2.现在我们把他沿着对称轴剪开,这样我们把轴对称图形位于对称轴两侧的两个部分看成两个图形了。

这里我们可以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3.再观察图2-2中直线a 两边的两个图形,他们就关于直线a 成轴对称。

4.针对图2-2:由左边的“喜”变为右边的“喜”并且这两个“喜”字关于直线a 成轴对称,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轴对称变换”。

也叫“反射变换”。

(简称反射)经变换所得的新图形叫做原图形的像。

5.反思: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变换有什么关系?(注意:要从两者涉及的图形个数、后者中对两个图形统一为一个图形来看等几方面说明)6.交流归纳:一个图形经轴对称变换后,图形上的某点与在“像”上的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二、动手实践:1.例:如图,已知⊿ABC和直线m。

以直线m 为对称轴,作⊿ABC经轴对称变换后所得的像。

图2-3 图2-4 分析:(1)作图形“像”的过程其实是找到关键点,然后作出关键点的“像”的过程。

(2)操作的依据是“对称轴垂直平分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

作法:略。

反思:在图2-4中如果把图形沿直线m 折叠,由作法可知:两个三角形会重合吗?如果重合,这说明什么?师生交流归纳:(1)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经轴对称变换所得的图形和原图形全等。

2.练一练:课本P44 “做一做”。

三、合作学习:1. 如图2-5左边是刻在印章上的“马”,右边是印在纸上的“马”,如果把它们并排放在一起,两者关于怎样的一条直线成轴对称?图2-52.请你在纸上写上数字“23”,把它放在你的小镜子前,在镜子中你看到了什么?交流归纳:实际图形与它在镜子里的像也可以想象成图2-5那样成轴对称关系。

四、总结提高,课堂练习:1.什么是“轴对称变换”?2.怎样作一个图形经轴对称变换后所得的像?3.“轴对称变换”的性质是什么?4.理解并体验镜面对称5.完成课本P45 的练习。

五、作业:1.课本作业本。

2.复习本节课的知识。

3. 阅读课本中的“阅读材料”,了解现实中的轴对称现象。

2.3 平移变换【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2.了解图形平移变换的概念;3.理解平移变换的性质;4.会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平移变换后所得的像。

【教学重点、难点】1.平移变换的概念和性质,探求简单图形经平移变换后所得的像的画法,并掌握根据所提供的平移方向和移动的距离两个条件作图。

2.探求平移变换的性质及探求如何作一个图形经平移变换后所得的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以谈话的口吻询问学生:小时候是否滑过滑梯?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时此问也必然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去猜测教师提问的意图。

此时,教师安排活动一:看看想想:请学生观察多媒体演示卡通小朋友保持一定的姿势沿一段直行的滑梯滑下的过程,并思考两个问题。

1. 在滑梯过程中,小朋友身体各部分运动的方向相同吗?2. 小朋友各部分的运动距离怎样变化?学生通过观察运动过程并结合自身的体验经历,不难回答以上问题。

紧接着教师继续利用多媒体演示;缆车在直轨上的运动过程;传送带上的箱子的运动过程等并提问:这些图形的运动过程与小朋友滑滑梯的运动过程,是否有共同点?若有是什么? 教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已的意见,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然后指出这些运动过程中蕴涵了同一种的变换(揭示课题)——平移变换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概括形成平移变换的概念。

教师在学生观察分析描述以上所演示的各运动过程的共同点的基础上锁定传送带上箱子的运动为例展开计论,以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议一议:(1).为若传送带上的箱子的某个顶点(可在图中指定)向前移动50cm ,则箱子的其他部位会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了多少距离?(2).上的观察和讨论,你认为我们应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平移变换?在学生计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平移变换的概念:(板书)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运动,且运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提问:由平移变换的意义,你认为描述一个平移变换需要几个条件?学生回答。

教师肯定:描述一个平移变换必须指出两个要素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

P 59做一做1、2(先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评价时注重生生互评)2.探求平移变换的性质。

教师仍锁定传送带上的箱子的运动,通过几个间题来引导学生继续探索。

议一议(1)送带上的箱子在运动过程中,什么改变?什么仍不变?(2)如果把移动前后同一箱子的某同一面记作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EFGH 那么它们的形状,大小是否相同。

(3)(结合图形来说明)图中点A 经平移到了点E ,则点A 和点E 是一对对应点,你能在图中找出其他各对对应点吗?H(4)请连结各对对应点得线段,这些线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你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

请简述理由。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及相互之间的讨论,师生可共同总结平移变换的性质(板书)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提问: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这意味着平移前后两图形具有怎样的图形关系?3.求图形经平移变换后的图形的作法做一做(1)已知一条线段(如图),请作出它向上平移3cm后的图形。

(2)已知一个长方形(如图),请作出它向右平移2cm后的图形。

教师指出,某一个图形经平移变换后所得图形称作原图形经平移变换后所得的像。

想一想,做一做 A . D 如图:经过平移,线段AB的端点A移动到了D点,你能作出线段AB经过这一平移变换后的像吗?你有哪些方法? B通过作图方案的探讨,可使学生了解到利用平移变换的性质就可以完成简单图形的平移作图。

而作图过程中只要能找出几个关键的点的对应点问题就能解决。

p例题讲解:49学生有了“想想做做”活动获得的经验,解决这一间题的难度就降低了,学生有了一定的思维导向,教师以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作图思路并总结作图步骤思考并回答:(1)成一个长方形哪几个点是最关键的点?(2)这些长形经平移变换后的像的问题能否转化为先找些长方形的4个顶点的对应点的问题?(3)已知一个顶点的对应点,你能否由些确定图形平移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4)确定了图形的移动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如何作出其他3个顶点各自的对应点呢?(5)找出各顶点的对应点后如何得出原图形经平移后的像呢?为什么你能肯定所作图形为所求的像?解(略)见P50教师请学生观察已作出的平移变换前后的图形,问:(1)认为要作出某已知图形经平移后的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够作图?(2)谁能说出本例的平移方向和平移的距离?(3)你还有别的方法可作图吗?请发表自已的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