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最全教案doc
立体几何最全教案
立体几何最全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判定,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1)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2)平面、直线、圆锥面、球面的方程2. 第二课时:平面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面与直线的交点(2)平面与直线的平行与垂直3. 第三课时: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直线的交点(2)直线与直线的平行与垂直4. 第四课时:空间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1)空间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2)空间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5. 第五课时:立体图形的面积与体积(1)立体图形的面积计算(2)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立体几何图形,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创设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动手制作立体模型,加深对立体几何的理解。
4. 组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规范性,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立体几何的知识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立体几何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立体几何》2. 多媒体课件:立体几何图形展示、动画演示3. 教具:立体模型、几何画板4. 网络资源:相关立体几何的论文、教案、教学视频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立体几何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立体几何问题的兴趣。
2019-2020学年高二数学立体几何教案1.doc
2019-2020学年高二数学立体几何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21世纪教育网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三)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学生观察空间实物及模型,先独立思考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然后相互讨论、交流,最后得出完整结论.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复习引入1.小学与初中在平面上研究过哪些几何图形?在空间范围上研究过那些?2.你能根据某种标准对下列几何体进行分类吗?(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的空间物体)21世纪教育网1.学生回忆,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给予及时评价.2.教师对学生分类进行整理。
分类多面体和旋转体分类,分类二按柱、锥、台、球分类以旧导新棱柱的结构特征21世纪教育1.观察教科书第2页中和图(2)、(5)、(7)、(9),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归纳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从围成几何体的面的特征去观察,从而得出棱柱的主要从分析具体棱柱的特点网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引出棱柱概念之前,应注意对具体的棱柱的特点进行充分分析,让学生能够经历共同特点的概括过程.在得到棱柱的结构特征后教师归结棱柱定义,并结合图形认识棱柱有关概念. 出发,通过概括共同特点得出棱柱的结构特征.例1 如图,过BC的截面截去长方形的一角,所得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解析:以A′ABB′和D′DCC′为底即知所得几何体是棱柱.例2 观察螺杆头部模型,有多少对平行的平面?能作为棱柱底面的有几对?解析:略教师投影例一并读题.有的学生可能会认为不是棱柱,因为如果选择上下两平面为底,则不符合棱柱结构特征的第二条.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判定一个几何体是不是棱柱?教学时应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用概念进行判断上来,即看所给的几何体是否符合棱柱定义的三个条件.教师投影例2并读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平行平面共有四对,但能作为棱柱底面的只有一对,即上下两个平行平面.引导学生探究:棱柱的哪些平行的面能作为底面,此时侧面是什么?哪些平行的平面不能作为底面?通过改变棱柱放置的位置(变式),引导学生应用概念判别几何体.加深对棱柱结构特征的认识.棱锥的结构特征1.观察教材节2页的图(14)(15)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2.请类比棱柱、得出相关概念,分类及表示.学生进行观察、讨论、然后归纳,教师注意引导,整理.得出棱锥的结构特征,有关概念分类及表示方法.棱锥的结构特征:1.有一个面是多边形.2.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点的三分形.从分析具体棱锥出发,通过概括棱锥的共同特点,得出棱锥的结构特征.棱台的结构特征1.观察教材第2页中图(13)、(16),思考它们可以怎样得到?有什么共同特征?2.请仿照棱锥中关于侧面、侧棱、顶点的定义,给棱台相关概念下定义.教师在学生讨论中可引导学生思考棱台可以怎样得到,从而迅速得出棱台的结构特征.由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突出棱台的形成过程,把握棱台的结构特征.圆柱的结构特征观察下面这个几何体(圆柱)及得到这种几何体的方法,思考它与棱柱的共同特点,给它定个名称并下定义.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然后学生给出圆柱的名称及定义,教师给出侧面、底面、轴的定义.以矩形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而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圆柱和棱锥统称为柱体.突出圆柱的形成过程,把握圆柱的结构特征.圆锥的结构特征1.观察下面这个几何体(圆锥)及得到这种几何体的方法,思考它与棱锥的共同特点,给它定个名称并下定义.2.能否将轴改为斜边?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突出圆锥的形成过程,把握圆锥的结构特征.圆台的结构特征下面这种几何体称为圆台,请思考圆台可以用什么办法得到?请在教材图11-9上标上圆台的轴、底面、侧面、母线.学生1: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学生2:以直角梯形,垂直于底面的腰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教师演示)师: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开放性设计,学生推理与教师演示结合,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性与灵活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球的结构特征观察球的模型,思考球可以用什么办法得到?球上的点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1: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思,半圆面旋转一圆形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教师演示)学生2:球上的点到求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开放性设计,学生推理与教师演示结合,培养学生思维发散教师讲解球的球心、半径、直径、表示方法. 性与灵活性,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解.归纳总结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有关概念.学生总结,然后老师补充. 回顾反思、归纳知识、提升学生知识、整合能力.课后作业 1.1第一课时 习案学生独立完成巩固知识 提升能力备用例题例1 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A .圆柱的轴截面是过母线的截面中面积最大的一个B .圆锥的轴截面是所有过顶点的截面中面积最大的一个C .圆台的所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D .圆锥所有的轴截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解析】圆锥的母线长相长,设为l ,若圆锥截面三角形顶角为α,圆锥轴截面三角形顶角为θ,则0<α≤θ. 当θ≤90°时,截面面积S = αsin 212l ≤θsin 212l . 当90°<θ<180°时.截面面积S ≤222190sin 21l l =︒⋅,故选B.例2 根据下列对几何体结构特征的描述,说出几何体的名称.(1)由八个面围成,其中两个面是互相平行且全等的正六边形,其它各面都是矩形; (2)一个等腰梯形绕着两底边中点的连线所在的直线旋转180°形成的封闭曲面所围成的图形.【分析】要判断几何体的类型,首先应熟练掌握各类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解析】(1)如图1,该几何体满足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六个面都是矩形,可使每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都相互平行,故该几何体是六棱柱.(2)如图2,等腰梯形两底边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平分为两个直角梯形,每个直角梯形旋转180°形成半个圆台,故该几何体为圆台.点评:对于不规则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问题,要对原平面图形作适当的分割,再根据圆柱、图2图1圆 锥、圆台的结构特征进行判断.例3 把一个圆锥截成圆台,已知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的比是1:4,母线长是10cm ,求圆锥的母线长.【分析】 画出圆锥的轴截面,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解析】 设圆锥的母线长为y cm ,圆台上、下底面半径分别是x cm 、4x cm.作圆锥的轴截面如图. 在R t△SOA 中,O′A′∥OA ,∴SA ′∶SA=O′A′∶OA ,即(y -10)∶y=x ∶4x . ∴y =1331.∴圆锥的母线长为1331cm【点评】圆柱、圆锥、圆台可以看做是分别以矩形的一边、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直角梯形垂直于底边的腰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其轴截面分别是矩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这些轴截面集中反映了旋转体的各主要元素,处理旋转体的有关问题一般要作出轴截面.图4—1—8。
立体几何最全教案
立体几何最全教案doc第一章: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1.1 立体图形的定义与分类理解立体的概念掌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了解立体图形的分类1.2 空间点、线、面的关系掌握空间点的表示方法理解空间直线、平面的定义掌握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3 立体图形的尺寸与角学会测量立体图形的尺寸理解立体图形的角的度量掌握角度与线段的关系第二章:立体图形的绘制与展示2.1 立体图形的绘制方法学习使用绘图工具绘制立体图形掌握绘制立体图形的步骤与技巧练习绘制简单的立体图形2.2 立体图形的展示方法了解立体图形的不同展示方式学习使用平行投影、透视投影等方法展示立体图形练习展示复杂立体图形第三章:立体图形的计算与度量3.1 立体图形的面积与体积掌握立体图形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学习使用公式计算立体图形的面积与体积练习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面积与体积3.2 立体图形的角度与距离理解立体图形中角度与距离的度量方法学习使用工具测量立体图形中的角度与距离练习计算立体图形中的角度与距离第四章:立体图形的变换与对称4.1 立体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理解立体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概念学会使用变换矩阵进行立体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练习进行立体图形的平移与旋转4.2 立体图形的对称性了解立体图形的对称性学习对称变换在立体图形中的应用练习找出立体图形的对称轴与对称中心第五章:立体几何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分析5.1 立体几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了解立体几何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学习分析建筑图纸中的立体图形练习解读建筑图纸中的立体几何信息5.2 立体几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理解立体几何在机械设计中的作用学习分析机械零件中的立体图形练习计算机械零件的面积与体积5.3 立体几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了解立体几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学习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立体图形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立体几何问题第六章:多面体6.1 多面体的定义与特性掌握多面体的定义与基本特性学习多面体的分类及常见类型练习识别和绘制多面体6.2 多面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学习多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公式并应用到具体的多面体中练习计算复杂多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6.3 多面体的对称性与镶嵌探究多面体的对称性及其性质学习多面体的平面镶嵌方法练习找出多面体的对称轴和对称面第七章:旋转体7.1 旋转体的定义与特性理解旋转体的概念及其方式掌握旋转体的基本特性学习旋转体的分类及常见类型7.2 旋转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学习旋转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计算公式并应用到具体的旋转体中练习计算复杂旋转体的表面积和体积7.3 旋转体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分析了解旋转体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学习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旋转体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旋转体问题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8.1 空间直角坐标系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学习坐标轴之间的相互关系练习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8.2 空间向量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规则学习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练习使用空间向量解决几何问题8.3 空间直线与平面掌握空间直线的坐标表示与方程学习平面的坐标表示与方程练习求解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第九章:立体几何中的角度与距离计算9.1 空间角度的计算理解空间角度的度量方法学习使用工具测量空间角度练习计算复杂立体图形中的角度9.2 空间距离的计算掌握空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学习使用工具测量空间距离练习计算立体图形中的距离问题9.3 空间点到点的距离计算学习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掌握空间点到点的距离计算方法练习计算空间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第十章:立体几何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10.1 立体几何在工程中的应用了解立体几何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实例学习分析工程图纸中的立体图形练习解读工程图纸中的立体几何信息10.2 立体几何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理解立体几何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学习分析艺术作品中的立体图形练习创作具有立体感的艺术作品10.3 立体几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索立体几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学习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立体图形练习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立体几何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立体图形的定义与分类,以及空间点、线、面的关系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概念。
立体几何教案范文
立体几何教案范文第一章:绪论1.1 立体几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体等。
让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和模型演示,理解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1.2 立体几何的表示方法介绍立体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如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等。
让学生通过绘制简单的立体几何图形,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技巧。
第二章:直线与平面2.1 直线与平面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直线与平面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如直线的方向、平面的方程等。
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如平行、相交、垂直等。
2.2 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定理介绍直线与平面的判定定理,如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等。
让学生通过几何作图和逻辑推理,验证判定定理的正确性。
第三章:三角形与多边形3.1 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边长关系等。
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3.2 多边形的基本性质介绍多边形的基本性质,如多边形的边数、多边形的角度和等。
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绘图,了解多边形的分类,如四边形、五边形等。
第四章:圆与圆锥4.1 圆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如圆的半径、圆的周长等。
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圆的方程和圆的性质。
4.2 圆锥的基本性质介绍圆锥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如圆锥的底面、圆锥的侧面等。
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绘图,了解圆锥的分类,如直圆锥、斜圆锥等。
第五章:立体几何的计算5.1 立体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引导学生理解立体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如矩形的面积、球的体积等。
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5.2 立体几何图形的对角线长度计算介绍立体几何图形对角线长度的计算方法,如立方体的对角线长度计算等。
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了解立体几何图形对角线长度的计算方法。
第六章:立体几何中的特殊图形6.1 棱柱与棱锥引导学生理解棱柱和棱锥的定义及其特性,如直棱柱、斜棱柱、直棱锥、斜棱锥等。
立体几何最全教案
立体几何最全教案doc一、教案概述1. 教学目标: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立体图形的绘制和识别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立体图形的绘制和识别方法;常见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二、第一章: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体等;掌握立体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2. 教学内容:点、线、面、体等基本概念的定义和性质;立体图形的分类和特征;立体图形的坐标表示方法。
三、第二章:立体图形的绘制和识别1. 教学目标:学会绘制和识别常见立体图形;掌握立体图形的对称性和旋转方法。
2. 教学内容:常见立体图形的绘制方法和解题技巧;立体图形的对称性和旋转方法;立体图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和组合。
四、第三章:柱体和锥体1. 教学目标:了解柱体和锥体的定义和性质;掌握柱体和锥体的计算方法。
2. 教学内容:柱体和锥体的定义和性质;柱体和锥体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柱体和锥体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五、第四章:球体和环面1. 教学目标:了解球体和环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球体和环面的计算方法。
2. 教学内容:球体和环体的定义和性质;球体和环体的计算方法和解题技巧;球体和环体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六、第五章:立体几何中的面积和体积1. 教学目标:学会计算立体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理解面积和体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面积和体积的单位及换算;实际问题中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应用。
七、第六章:立体几何中的角度和距离1. 教学目标:学会计算立体几何图形中的角度和距离;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角度和距离的计算方法。
2. 教学内容:立体图形中角度和距离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角度和距离的计算;角度和距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第七章:立体几何中的对称与轴对称1. 教学目标:了解立体几何中的对称性和轴对称性;学会运用对称性和轴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教案:立体几何全部教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教案:立体几何全部教案第一章:绪论1. 教学目标1.1 了解立体几何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2 掌握空间点的表示方法1.3 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1. 教学内容1.1 立体几何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2 空间点的表示方法1.3 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2. 教学方法2.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立体几何图形2.2 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空间点的表示方法2.3 运用几何直观,讲解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3. 教学步骤3.1 引入立体几何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思考立体的特点3.2 讲解空间点的表示方法,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3.3 引入空间向量的概念,讲解其运算规则,并通过几何直观进行解释4. 课后作业4.1 复习立体几何的概念和研究对象4.2 练习空间点的表示方法4.3 巩固空间向量的概念及其运算第二章:直线与平面1. 教学目标1.1 理解直线的概念及其性质1.2 掌握平面的概念及其性质1.3 掌握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 教学内容2.1 直线的概念及其性质2.2 平面的概念及其性质2.3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3. 教学方法3.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直线和平面的图形3.2 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直线的性质3.3 运用几何直观,讲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4. 教学步骤4.1 引入直线的概念,讲解其性质,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4.2 引入平面的概念,讲解其性质,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4.3 讲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并通过几何直观进行解释5. 课后作业5.1 复习直线的概念及其性质5.2 练习平面的概念及其性质5.3 巩固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三章:平面几何1. 教学目标1.1 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2 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运算和证明方法1.3 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判定和性质2. 教学内容2.1 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2 平面几何的基本运算和证明方法2.3 平面几何图形的判定和性质3. 教学方法3.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平面几何图形3.2 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3 运用几何直观,讲解平面几何的基本运算和证明方法4. 教学步骤4.1 引入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平面几何的特点4.2 讲解平面几何的基本运算和证明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4.3 引入平面几何图形的判定和性质,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5. 课后作业5.1 复习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5.2 练习平面几何的基本运算和证明方法5.3 巩固平面几何图形的判定和性质第四章:空间几何1. 教学目标1.1 理解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2 掌握空间几何的基本运算和证明方法1.3 掌握空间几何图形的判定和性质2. 教学内容2.1 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2 空间几何的基本运算和证明方法2.3 空间几何图形的判定和性质3. 教学方法3.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空间几何图形3.2 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3.3 运用几何直观,讲解空间几何的基本运算和证明方法4. 教学步骤4.1 引入空间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空间几何的特点4.2 讲解空间几何的基本运算和证明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4.3 引入空间几何图形的判定和性质,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第六章:立体几何中的角和距离1. 教学目标1.1 理解立体几何中的角和距离的概念1.2 掌握立体几何中角的计算方法1.3 学会计算立体几何中的距离2. 教学内容2.1 立体几何中的角的概念和分类2.2 立体几何中的角的计算方法2.3 立体几何中的距离的计算方法3. 教学方法3.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立体几何中的角和距离的图形3.2 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立体几何中的角和距离的概念3.3 运用几何直观,讲解立体几何中的角的计算方法和距离的计算方法4. 教学步骤4.1 引入立体几何中的角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立体几何中角的特点4.2 讲解立体几何中的角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4.3 引入立体几何中的距离的概念,讲解其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5. 课后作业5.1 复习立体几何中的角的概念和分类5.2 练习立体几何中的角的计算方法5.3 巩固立体几何中的距离的计算方法第七章:立体几何中的体积和表面积1. 教学目标1.1 理解立体几何中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概念1.2 掌握立体几何中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1.3 学会应用体积和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内容2.1 立体几何中的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3 应用体积和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3. 教学方法3.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立体几何中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图形3.2 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立体几何中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概念3.3 运用几何直观,讲解立体几何中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4. 教学步骤4.1 引入立体几何中的体积的概念,讲解其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4.2 引入立体几何中的表面积的概念,讲解其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4.3 应用体积和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5. 课后作业5.1 复习立体几何中的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2 练习立体几何中的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5.3 巩固应用体积和表面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八章:立体几何中的对称变换1. 教学目标1.1 理解立体几何中的对称变换的概念1.2 掌握立体几何中对称变换的性质和应用1.3 学会运用对称变换解决立体几何问题2. 教学内容2.2 立体几何中对称变换的性质和应用2.3 运用对称变换解决立体几何问题3. 教学方法3.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立体几何中的对称变换的图形3.2 结合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立体几何中的对称变换的概念3.3 运用几何直观,讲解立体几何中对称变换的性质和应用4. 教学步骤4.1 引入立体几何中的对称变换的概念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对称变换的特点4.2 讲解立体几何中对称变换的性质,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4.3 引入立体几何中对称变换的应用,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和练习5. 课后作业5.1 复习立体几何中的对称变换的概念和分类5.2 练习立体几何中对称变换的性质和应用5.3 巩固运用对称变换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能力第九章:立体几何中的坐标变换1. 教学目标1.1 理解立体几何中的坐标变换的概念1.2 掌握立体几何中坐标变换的性质和应用1.3 学会运用坐标变换解决立体几何问题2. 教学内容2.1 立体几何中的坐标变换的概念和分类2.3 运用坐标变换解决立体几何问题3. 教学方法3.1 采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立体几何的概念和研究对象难点解析1: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是三维空间中的点、线、面及其之间的位置关系。
立体几何全部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②教案)
立体几何全部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②教案)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1 教学目标了解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及性质。
掌握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如表面积、体积等。
1.2 教学内容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及性质。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计算方法。
1.3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及性质。
3. 讲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计算方法,如表面积、体积等。
1.4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5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的理解。
第二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2.1 教学目标了解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如平行、垂直等。
掌握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2.2 教学内容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2.3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定义及判定方法。
2.4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5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理解。
第三章:空间角的计算3.1 教学目标了解空间角的定义及性质。
掌握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空间角的定义及性质。
空间角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空间角的定义及性质。
3.4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5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空间角的计算的理解。
第四章:空间向量的应用4.1 教学目标了解空间向量的定义及性质。
掌握空间向量的应用方法。
空间向量的定义及性质。
空间向量的应用方法。
4.3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空间向量的定义及性质。
4.4 课堂练习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5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作业,加深对空间向量的应用的理解。
第五章:立体几何中的综合问题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解决立体几何综合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立体几何中的综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5.3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讲解立体几何中的综合问题的解题策略。
《立体几何》全套教案设计(优质课)
《立体几何》序言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立体几何研究的对象、内容:2.使学生初步理解立体几何中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思想、转化思想、展开思想)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教学重点】空间概念的建立与立体几何中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难点】空间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请同学们用六根长度相等的火柴搭正三角形,试试看,最多达成几个正三角形?学生动手试验后,教师总结:在平面内最多只能搭成两个,而在空间能搭成四个。
同时,向学生展示正四面体骨架模型,再让学生看图1.2.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否存在三条直线两两互相垂直?若存在请举出实际中的例子。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在同一平面内不存在,因为a⊥c,b⊥c,得到a∥b;但在空间是存在的,如教室墙角处的三条直线AB,AC,AD两两互相垂直(如图2)。
请同学们观察正方体(向学生展示正方体模型)中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之间的关系,也是两两互相垂直的(如图3)3.小结:现实世界中许多问题,只在平面内研究是很不够的,还需要在空间这个更广阔的领域内来考虑,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新课程--立体几何(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内容提问1:平面几何的研究对象、内容是什么?答:对象是平面图形,具体说是研究点、线、面;内容是平面图形的画法、形状、位置关系、大小计算及应用。
提问2: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内容又是什么?让学生观察正方体、圆柱、正四面体骨架等,引导学生与平面几何进行类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为: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空间图形(由空间的点、线、面组成)立体几何的研究内容--空间图形的画法、形状、位置关系、大小计算及应用,是平面几何的推广2.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画法的不同点提问:同学们虽然还没有掌握空间图形的画法,但已经见到了老师画的正方体、圆柱、正四面体的直观图,同学们想一想,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画法有什么不同?经过分析,平面图形的画法是真实的,而空间图形的直观图是不真实的,如正方体的底面本是正方形,但在直观图中都画成平行四边形。
立体几何教案模板
立体几何教案模板第一章: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1.1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学习空间中点、线、面的基本概念。
理解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如平行、相交、垂直等。
1.2 立体几何的基本术语学习立体几何中的基本术语,如直线、射线、平面、直线和平面的交点等。
理解这些术语在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立体几何的基本性质2.1 空间点、线、面的性质学习空间点、线、面的基本性质,如点的坐标表示、直线的方程表示、平面的法向量表示等。
理解这些性质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2.2 立体几何中的定理和公式学习立体几何中的基本定理和公式,如点、线、面之间的距离公式、平行公理等。
掌握这些定理和公式的证明和应用。
第三章:立体几何中的特殊图形3.1 立方体和棱柱学习立方体和其他棱柱的性质,如对角线的长度、面的面积等。
理解立方体和棱柱在立体几何中的重要性。
3.2 球体和圆柱学习球体和圆柱的性质,如表面积、体积等。
掌握球体和圆柱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第四章:立体几何的解题技巧4.1 图形的直观画法学习如何通过画图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如画出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等。
掌握画图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4.2 解题步骤和策略学习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如先画图、列方程、解方程等。
掌握解题步骤和策略,提高解题能力。
第五章:立体几何的综合应用5.1 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的关系学习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之间的联系,如坐标系的转换、直线和平面的方程表示等。
理解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之间的相互应用。
5.2 立体几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习立体几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物体的体积、表面积等。
掌握立体几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方法。
第六章:立体几何中的直线与平面6.1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学习直线与平面相交时的交点性质,如交点的唯一性、交点与直线的方向关系等。
掌握求直线与平面交点的方法。
6.2 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关系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时的性质,如直线与平面无交点、直线的方向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等。
立体几何全部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②教案)
立体几何全部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②教案)一、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 教学目标(1) 了解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及性质。
(2) 掌握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如表面积、体积等。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1) 柱体、锥体、球体的定义及性质。
(2)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如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3) 空间几何体的分类及应用。
3.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展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形。
(2) 结合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感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3) 利用例题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如表面积、体积的计算。
(2) 难点:空间几何体的分类及应用。
二、第二章:点、线、面的位置关系1. 教学目标(1) 了解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如平行、垂直等。
(2) 掌握空间点、线、面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教学内容(1)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如平行、垂直等。
(2) 空间点、线、面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
(3) 空间点、线、面的应用,如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
3.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2) 结合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感知空间点、线、面的性质。
(3) 利用例题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空间点、线、面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
(2) 难点:空间点、线、面的应用,如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
三、第三章:空间向量及其应用1. 教学目标(1) 了解空间向量的定义及坐标表示。
(2) 掌握空间向量的运算规则,如加法、减法、数乘、点乘、叉乘等。
(3) 学会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2. 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定义及坐标表示。
(2) 空间向量的运算规则,如加法、减法、数乘、点乘、叉乘等。
(3)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如线线、线面、面面间的夹角等。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教案:立体几何全部教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教案:立体几何全部教案第一章:绪论1.1 立体几何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立体几何的概念,掌握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元素。
2. 掌握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立体几何的概念,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立体几何的概念的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引出立体几何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元素,通过实物展示和图形绘制,介绍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三、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立体几何的概念和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重要性。
第二章:直线与平面2.1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2.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直线与平面平行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实例引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二、新课:讲解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介绍直线与平面平行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三、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和判定方法的重要性。
第三章:平面与平面3.1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掌握平面与平面平行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2.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平面与平面平行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二、新课:讲解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介绍平面与平面平行和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三、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完整word版)立体几何最全教案doc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1•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2 •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一步熟悉反证法的实质及其一般解题步骤.3 .通过探究线面平行定义、判定和性质定理及其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 能力.4 •通过有关定理的发现、证明及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类比、转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 推理能力.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性质定理的应用;难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反证法证明,线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应用.二、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1.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如果直线.和平面二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 我们就说直线■与平面二互相垂直,记作「—二.直线.叫平面二 的垂线;平面 二叫直线.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垂足要点诠释:(1)定义中“平面 二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就是指“平面 二内的所有直线”,这与“无数条直线”不同,(2)直线和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 ⑶若•一乙一匚,则」. 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特征:线线垂直 r 线面垂直 要点诠释:(1) 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不可忽视(2) 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则无关紧要 知识点二、斜线、射影、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m c 助 c B符号语言:,-八一':.过斜线上斜足外的一点间平面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要点诠释:(1)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在平面由射影是一条直线(2) 直线与平面垂直射影是点.(3) 斜线任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4) 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知识点三、二面角1. 二面角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通常称为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表示方法:棱为儿?、面分别为二、「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二-亠 3 .有时为了方便,也可在二、「内(棱以外的半平面部分)分别取点宀〔,将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 - —.如果棱记作「,那么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m:或丄:-_'.2. 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则这两条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这个二面角是多少度.面角叫做直二面角知识点四、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1.平面与平面垂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表示方法:平面二与垂直,记作=一.画法: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通常把直立平面的竖边画成与水平平面的横边垂直.如图: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符号语言:- 丄:特征:线面垂直 r面面垂直要点诠释: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告诉我们,可以通过直线与平面垂直来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通常我们将其记为"线面垂直,则面面垂直”.因此,处理面面垂直问题处理线面垂直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处理线线垂直问题.以后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只要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垂直即可.知识点五、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基本性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符号语言:「巴」-一匚图形语言:2.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符号语言:'.二订一■:. —图形语言:知识点六、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符号语言:■- —•厂-■ - '图形语言:三、规律方法指导垂直关系的知识记忆口诀:线面垂直的关键,定义来证最常见, 判定定理也常用,它的意义要记清, 平面之内两直线,两线交于一个点, 面外还有一条线,垂直两线是条件,面面垂直要证好,原有图中去寻找,若是这样还不好,辅助线面是个宝, 先作交线的垂线,面面转为线和面, 再证一步线和线,面面垂直即可见, 借助辅助线和面,加的时候不能乱, 以某性质为基础,不能主观凭臆断,判断线和面垂直,线垂面中两交线, 两线垂直同一面,相互平行共伸展, 两面垂直同一线,一面平行另一面, 要让面和面垂直,面过另面一垂线, 面面垂直成直角,线面垂直记心间类型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2 .如图所示,已知 Rt △ 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① 如果直线「与平面二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 h ② 如果直线.与平面二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_〔.; ③ 如果直线.不垂直于二,则二内没有与.垂直的直线; ④ 如果直线.不垂直于二,则二内也可以有无数条直线与.垂直. A. 0B.1C.2D.3答案:B解析:当二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时,.与二不一定垂直,故①不对; 当.与二内的一条直线垂直时,不能保证.与二垂直,故②不对;当.与二不垂直时,.可能与二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故③不对;④正确 .故选B.总结升华:注意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中的关键词语.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① 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该直线与这个平面必相交; ② 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一条平行线垂直,该直线必在这个平面内; ③ 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一条垂线垂直,该直线必定在这个平面内; ④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何直线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直线 以:一丄一-,—面ABCD ,显然•••①错;由于^B^ABCD ,耳G 丄 妙,但 昭 农面曲血 囲丄面肋0D ,时可丄曲I ,但4对Q 面朋CD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④正确,故选D. 总结升华:本题可以借助长方体来验证结论的正误.②错;⑴求证:SD 丄平面ABC ;(2)若AB=BC ,求证:BD 丄平面 SAC. 证明:(1)因为SA=SC , D 为AC 的中点,所以SD 丄AC.又AC A BD=D ,所以SD 丄平面 ABC.(2)因为AB=BC , D 是AC 的中点,所以BD 丄AC.又由(1)知SD 丄BD , 所以BD 垂直于平面 SAC 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所以BD 丄平面SAC.总结升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 举一反三:【变式i 】如图所示,三棱锥 P-ABC 的四个面中,最多有 _______________ 个直角三角形.答案:4解析:如图所示,PA 丄面ABC. / ABC=90 °,则图中四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故填4.总结升华:注意正确画出图形 .【变式2]如图所示,直三棱柱 二=一二1中,/ ACB=90 ° , AC=1 ,二、-,侧棱二:I ,侧面二二一」一- 的两条对角线交点为 D ,-1的中点为M.求证:CD 丄平面BDM.连接BD.在 Rt △ ABC 中,有 AD=DC=DB ,所以△ SDB BA SDA ,所以/ SDB= / SDA , 所以SD 丄BD.4Q=1,咖庞又阴= 1,.•.伞二2又知D 为其底边二」的中点,CDL^B••• J 为等腰三角形.【变式1】如图所示,在正三棱柱_- 1中,侧棱长为,底面三角形的边长为 1,则丄=1与侧面一」1又皿乜件*, DM = C\M一二一二黒 4 .即 CD 丄 DM类型三、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过A 作AH 垂直平面住于H ,连接 OH ,H 在BC 上,且H 为BC 的中点./ AOH=45 ° .即AO 和平面二所成角为45总结升华:⑴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射影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只有确定了射影的位置,才能 找到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才能将空间的问题转化为平面的问题来解 (2)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程序:① 寻找过直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② 连接垂足和斜足得出射影,确定出所求解; ③ 把该角放入三角形计算.(3)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也应考虑到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诸情况,也就是直 线和平面成90°角和0。
立体几何最全教案
立体几何最全教案doc教案章节:一、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
2. 掌握空间点的表示方法。
3. 理解直线、平面和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内容:1. 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
2. 空间点的表示方法。
3. 直线、平面和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直观感知立体几何的研究内容。
2. 讲解空间点的表示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
3. 通过几何模型和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平面和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立体几何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空间点的表示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考查学生对直线、平面和空间几何体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的运用能力。
教案章节:二、立体几何的基本图形教学目标:1. 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图形,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2. 理解立体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3. 学会绘制和识别立体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1. 立体几何的基本图形,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2. 立体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
3. 绘制和识别立体几何图形的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立体几何的基本图形,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其形状和特征。
2. 讲解立体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举例说明其应用。
3.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绘制和识别立体几何图形。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立体几何基本图形的掌握程度。
2. 评估学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考查学生绘制和识别立体几何图形的能力。
教案章节:三、立体几何中的角度和距离教学目标:1. 理解立体几何中角度和距离的概念。
2. 学会计算立体几何中的角度和距离。
3. 掌握立体几何中角度和距离的测量方法。
教学内容:1. 立体几何中角度和距离的概念。
2. 计算立体几何中的角度和距离的方法。
3. 立体几何中角度和距离的测量方法。
立体几何教案范文
立体几何教案范文第一章:立体几何基本概念1.1 空间点、线、面的关系理解点的概念,掌握点的坐标表示方法理解直线和平面的概念,掌握直线的坐标表示方法和平面的方程表示方法掌握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2 立体几何图形的性质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定义和性质,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理解立体几何图形的对称性质,如轴对称、中心对称等第二章:立体几何中的角度和距离2.1 角度的测量和计算学习角度的测量方法,如使用量角器、全角器等掌握角度的计算方法,如相邻角、对顶角、补角等2.2 距离的测量和计算学习距离的测量方法,如使用直尺、卷尺等掌握距离的计算方法,如两点间距离、线段长度等第三章:立体几何中的面积和体积3.1 面积的计算学习面积的计算方法,如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等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3.2 体积的计算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如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等掌握常见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第四章:立体几何中的坐标变换4.1 坐标系的建立和变换学习坐标系的建立方法,如直角坐标系、柱坐标系、球坐标系等掌握坐标变换的方法,如平移、旋转、缩放等4.2 坐标变换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学习坐标变换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方法,如点的坐标变换、直线的坐标变换、平面的坐标变换等掌握坐标变换在立体几何中的解题方法,如求点在直线上的坐标、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等第五章:立体几何中的解题策略5.1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学习如何培养空间想象力,如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绘制草图等方法掌握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如观察、思考、绘图等5.2 立体几何解题方法的应用学习立体几何解题方法的应用,如解题步骤的制定、解题思路的拓展等掌握立体几何解题方法的应用技巧,如画图、列式、计算等第六章:立体几何中的直线与平面6.1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学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如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在平面内等掌握判断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的方法,如使用直线与平面之间的距离、角等6.2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学习如何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如使用交点公式、绘制图形等掌握直线与平面交点的求解方法,如代数法、几何法等第七章:立体几何中的空间角7.1 空间角的定义和分类学习空间角的定义和分类,如线角、面对角、空间角等掌握空间角的计算方法,如使用空间角公式、绘制图形等7.2 空间角的应用学习空间角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如求解空间角的度数、判断空间角的大小等掌握空间角的应用方法,如使用三角函数、绘制图形等第八章:立体几何中的体积和表面积8.1 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学习多面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棱柱、棱锥、球体等掌握多面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体积公式、表面积公式等8.2 旋转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学习旋转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如圆柱体、圆锥体等掌握旋转体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如体积公式、表面积公式等第九章:立体几何中的极限与连续9.1 极限的概念学习极限的概念,如函数极限、序列极限等掌握极限的计算方法,如直接计算、夹逼定理等9.2 连续的概念学习连续的概念,如函数连续、序列连续等掌握连续的判断方法,如连续性定理、连续性条件等第十章:立体几何中的微分与积分10.1 微分的概念学习微分的概念,如导数、微分公式等掌握微分的计算方法,如导数公式、微分法则等10.2 积分concepts学习积分的概念,如不定积分、定积分等掌握积分的计算方法,如积分公式、积分法则等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立体几何基本概念:理解点、直线、平面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基础,是后续章节的基础知识。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全部教案.doc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四、教学思路(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
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
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
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立体几何全部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②教案)
立体几何全部教案(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②教案)教案章节一:绪论——立体几何的概念与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立体几何的概念,认识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
2. 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空间中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立体几何的概念,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立体几何的概念,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立体几何模型。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立体几何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立体几何的概念,阐述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
3. 演示: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立体几何模型,展示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4.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判断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教案章节二:立体图形的性质与分类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掌握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
2. 学会立体图形的分类,能够识别常见立体图形。
教学重点: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立体图形的分类。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立体图形的分类的掌握。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立体图形模型。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立体图形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
3. 演示: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立体图形模型,展示立体图形的分类。
4.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识别常见立体图形。
教案章节三: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掌握空间中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2. 学会运用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空间中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立体几何模型。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空间点、线、面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空间点、线、面的基本性质。
立体几何最全教案
立体几何最全教案doc第一章: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1.1 空间点、线、面的定义与性质点的定义与表示方法直线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平面的定义与表示方法点、线、面之间的关系1.2 空间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点的坐标表示与运算直线的方程与性质平面的方程与性质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第二章:直线与平面2.1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直线的方程与平面的方程联立求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个数判断2.2 直线与平面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到平面的距离公式直线与平面的距离公式第三章:平面与平面3.1 平面与平面的平行关系平面的法向量与平面方程平面与平面的法向量夹角平面与平面的距离公式3.2 平面与平面的相交关系平面与平面的交线方程平面与平面的交点个数判断平面与平面的交线段长度计算第四章:立体几何中的角度与距离4.1 空间角度的计算空间两直线夹角的计算空间两平面夹角的计算空间点与直线、点与平面的夹角计算4.2 空间距离的计算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点与直线之间的距离公式点与平面之间的距离公式第五章:立体几何中的体积与表面积5.1 立体几何图形的体积计算柱体的体积计算锥体的体积计算球体的体积计算5.2 立体几何图形的表面积计算柱体的表面积计算锥体的表面积计算球体的表面积计算第六章:立体几何图形及其分类6.1 柱体棱柱的定义与性质多面体的定义与性质棱锥的定义与性质6.2 锥体圆锥的定义与性质椭圆锥的定义与性质双曲锥的定义与性质6.3 球体球体的定义与性质球面的定义与性质球冠的定义与性质第七章:立体几何中的定理与性质7.1 中截面的性质中截面的定义与性质中截面与原图形的体积关系中截面与原图形的表面积关系7.2 对称性定理轴对称的定义与性质中心对称的定义与性质对称变换的应用7.3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定理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定理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定理位置关系定理的应用第八章:立体几何中的坐标变换8.1 坐标系的定义与性质直角坐标系的定义与性质柱坐标系的定义与性质球坐标系的定义与性质8.2 坐标变换的定义与方法坐标变换的定义与性质坐标变换的公式与方法坐标变换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8.3 坐标变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关系坐标变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形状关系坐标变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尺寸关系坐标变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第九章:立体几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9.1 立体几何在工程中的应用立体几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立体几何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立体几何在制造业中的应用9.2 立体几何在物理中的应用立体几何在力学中的应用立体几何在光学中的应用立体几何在电磁学中的应用9.3 立体几何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的应用立体几何在三维建模中的应用立体几何在计算机游戏中的应用立体几何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第十章:立体几何的综合练习与拓展10.1 立体几何图形的识别与绘制立体几何图形的识别与分类立体几何图形的绘制与展示立体几何图形的动画与交互10.2 立体几何图形的切割与拼接立体几何图形的切割方法与技巧立体几何图形的拼接方法与技巧立体几何图形的创意切割与拼接10.3 立体几何图形的优化与应用立体几何图形的优化方法与算法立体几何图形的应用案例与实践立体几何图形的创新应用与拓展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中的重点环节包括:1.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理解点、线、面的定义与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立体几何的基础。
立体几何最全教案
立体几何最全教案doc教案章节一: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2. 掌握空间点的表示方法;3. 理解空间直线、平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
教学内容:1. 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2. 空间点的表示方法;3. 空间直线、平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
教学活动:1. 引入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2. 讲解空间点的表示方法,举例说明;3. 通过实物展示和几何画板演示,引导学生理解空间直线、平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4.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描述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2. 学生能正确表示空间点;3. 学生能理解空间直线、平面和立体图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案章节二: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教学目标:1. 掌握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2. 能够运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定义;2. 常见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3. 面积和体积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的概念;2. 讲解常见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举例说明;3. 运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4.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计算常见立体图形的面积和体积;2. 学生能运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章节三:立体图形的对称性教学目标:1. 理解对称性的概念;2. 掌握立体图形的对称性质;3. 能够运用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对称性的定义和分类;2. 立体图形的对称性质;3. 对称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引入对称性的概念;2. 讲解立体图形的对称性质,举例说明;3. 运用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4. 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对称性的概念和分类;2. 学生能掌握立体图形的对称性质;3. 学生能运用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章节四:立体图形的公理和定理教学目标:1. 理解立体图形的公理和定理的概念;2. 掌握立体图形的公理和定理的证明方法;3. 能够运用公理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立体几何教案模板
立体几何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体等;(2)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3)能够运用立体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2)学会使用立体几何图形及其标注方法;(3)掌握立体几何图形的画图和作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立体几何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立体几何基本概念(1)点、线、面、体的定义及分类;(2)空间位置关系;(3)平行、相交、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2. 第二章:立体几何图形(1)平面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等);(2)曲面立体图形(如球、圆柱、圆锥等);(3)立体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
3. 第三章:立体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1)立体图形的性质;(2)立体图形的判定方法;(3)立体图形的对称性。
4. 第四章:立体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1)立体图形的相交;(2)立体图形的平行;(3)立体图形的垂直与倾斜。
5. 第五章:立体几何图形的不等式(1)立体图形的线性不等式;(2)立体图形的区域不等式;(3)立体图形的体积不等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立体几何图形的判定方法;(3)立体几何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与画图技巧;(2)立体几何图形的对称性;(3)立体几何图形的不等式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2)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3)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立体几何图形;(2)运用板书与绘图,清晰呈现立体几何概念;(3)提供练习题库,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与性质;(2)具备空间想象与画图能力;(3)能够运用立体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立体几何教案
立体几何教案第一部分:立体几何简介立体几何是几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对象是在三维空间中的各种几何形状,如球体、圆柱体、长方体等。
它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立体几何概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 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体等;2. 掌握立体几何的常见形状的定义和性质;3. 能够正确计算立体几何形状的表面积和体积;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点、线、面、体的定义和性质介绍a. 点:在空间中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一个位置;b. 线:由无数个点组成,具有长度但没有宽度和高度;c. 面:由无数条线组成,具有长度和宽度但没有高度;d. 体:由无数个面组成,具有长度、宽度和高度;2. 常见立体几何形状的定义和性质a. 球体:表面上的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相等;b. 圆柱体: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条弯曲成圆柱形的矩形;c. 长方体:所有侧面均为矩形、底面和顶面平行且相等;d. 正方体:所有侧面均为正方形、底面和顶面平行且相等;3.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a. 表面积:不同形状的立体几何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b. 体积:不同形状的立体几何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幻灯片和示意图等多媒体手段,讲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常见形状的定义和性质;2. 实例演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立体几何形状的表面积和体积;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解决一些立体几何问题;4.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立体几何相关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第五部分:教学评估1. 完成作业:布置适量的立体几何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2. 设计小测验:根据本次教学的重点,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3. 同学互评:组织学生进行同学互评活动,在小组内部评价彼此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贡献;第六部分:教学反思本次立体几何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讲解、实例演算、小组合作和游戏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一、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1•了解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2 •掌握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进一步熟悉反证法的实质及其一般解题步骤.3 .通过探究线面平行定义、判定和性质定理及其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4 •通过有关定理的发现、证明及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类比、转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重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性质定理的应用;难点: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反证法证明,线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定理的应用.二、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1•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如果直线 '和平面匸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J-与平面&互相垂直,记作'丄二直线' 叫平面工的垂线;平面 匸叫直线'的垂面;垂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垂足.要点诠释:(1) 定义中“平面耳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就是指“平面 二内的所有直线”,这与“无数条直线”不同,注意区别•(2) 直线和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形式2.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特征: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要点诠释:(1) 判定定理的条件中:“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关键性词语,不可忽视(2) 要判定一条已知直线和一个平面是否垂直,取决于在这个平面内能否找出两条相交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至于这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和已知直线有公共点,则无关紧要懒u 比总u 代朋靶-B知识点二、斜线、射影、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 引垂线,过垂足和斜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要点诠释:(1) 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在平面由射影是一条直线 (2) 直线与平面垂直射影是点•(3) 斜线任一点在平面内的射影一定在斜线的射影上(4) 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知识点三、二面角1•二面角定义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通常称为半平面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表示方法:棱为工五、面分别为二' 「的二面角记作二面角 二-二 ■' •有时为了方便,也可在二「-内(棱以 外的半平面部分)分别取点',将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角'''-•如果棱记作?,那么这个二面角记作二面2•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则这两条构成的角叫做二 面角的平面角••过斜线上斜足外的一点间平面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这个二面角是多少度.面角叫做直二面角•知识点四、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与判定1•平面与平面垂直定义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垂直表示方法:平面二与"垂直,记作-------- ■■ •画法: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通常把直立平面的竖边画成与水平平面的横边垂直•如图: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符号语言:小:疔…「特征:线面垂直=面面垂直要点诠释: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告诉我们,可以通过直线与平面垂直来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通常我们将其记为"线面垂直,则面面垂直” •因此,处理面面垂直问题处理线面垂直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处理线线垂直问题•以后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只要在一个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一个平面垂直即可知识点五、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1•基本性质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符号语言./丄工蛾uitnd丄杭图形语言:2.性质定理•平面角是直角的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符号语言.._ 二,丄二.图形语言:知识点六、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性质定理: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符号语言: :- - I -图形语言:三、规律方法指导垂直关系的知识记忆口诀:线面垂直的关键,定义来证最常见, 判定定理也常用,它的意义要记清, 平面之内两直线,两线交于一个点, 面外还有一条线,垂直两线是条件, 面面垂直要证好,原有图中去寻找,若是这样还不好,辅助线面是个宝, 先作交线的垂线,面面转为线和面, 再证一步线和线,面面垂直即可见, 借助辅助线和面,加的时候不能乱, 以某性质为基础,不能主观凭臆断,判断线和面垂直,线垂面中两交线, 两线垂直同一面,相互平行共伸展, 两面垂直同一线,一面平行另一面, 要让面和面垂直,面过另面一垂线, 面面垂直成直角,线面垂直记心间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①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一丄;②如果直线j与平面丄内的一条直线垂直,则——二;③如果直线、不垂直于二,则3内没有与:垂直的直线;④如果直线.不垂直于二,则耳内也可以有无数条直线与垂直.A. 0B.1C.2D.3答案:B解析:当二内的无数条直线平行时,'与上不一定垂直,故①不对;当!与二内的一条直线垂直时,不能保证[与&垂直,故②不对;当f与二不垂直时,■可能与匸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故③不对;④正确.故选B. 总结升华:注意直线和平面垂直定义中的关键词语举一反三:【变式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①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该直线与这个平面必相交;②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一条平行线垂直,该直线必在这个平面内;③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的一条垂线垂直,该直线必定在这个平面内;④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该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任何直线.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直线,三二二面ABCD,显然•••①错;由于彰小面心皿讯G丄卒\但祸兌面应。
...②错.答案:4解析:如图所示,PA 丄面ABC. Z ABC=90 °,则图中四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 .故填4.总结升华:注意正确画出图形 .【变式2】如图所示,直三棱柱L一一1 中,Z ACB=90 ° , AC=1 ,二 Y ,侧棱丄“-,侧面丄T的两条对角线交点为 D ,: -的中点为M.AA 1丄面血UD 4耳丄山丄但占耳迂面血CD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④正确,故选D.总结升华:本题可以借助长方体来验证结论的正误类型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如图所示,已知 Rt △ 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 S ,且SA=SB=SC ,点D 为斜边AC的中点•(1) 求证:SD 丄平面ABC ;(2) 若AB=BC ,求证:BD 丄平面SAC. 证明:(1)因为SA=SC , D 为AC 的中点,所以SD 丄AC. 连接 BD.在 Rt △ ABC 中,有 AD=DC=DB ,所以△ SDBSDA , 所以/ SDB= / SDA , 所以 SD 丄BD.又AC A BD=D ,所以SD 丄平面 ABC.⑵因为AB=BC , D 是AC 的中点,所以BD 丄AC.所以BD 丄平面SAC.总结升华: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证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三棱锥 卩一且肌 的四个面中,最多有___________ 个直角三角形求CD丄平面BDM.过A 作AH 垂直平面眾于H ,连接OH , •/ AO=AB=AC ,• OH=BH=CH , H BOC 的外心.• H 在BC 上,且 H 为BC 的中点.AH 二 ZsmZAOH = —=•/ Rt △ AOH 中,二,•二Z AOH=45 ° .即AO 和平面所成角为45总结升华:(1) 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射影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只有确定了射影的位置,才能找到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才能将空间的问题转化为平面的问题来解 (2) 求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程序:证明:如右图,连接 、广「、二吐」『1 一」又知D 为其底边〔 的中点, ..4G = 1匚皆忑 又 = 1. 4丘二 2CZ)丄半丄卄匚为直角三角形,D 为勺’的中点,DM =里 KCC.M「廿 ............ 『•即CD 丄DM.4八、口」:为平面BDM 内两条相交直线, • CD 丄平面BDM.类型三、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已知/ BOC 在平面上内,0A 是平面©的斜线,且/ AOB= / AOC=60,OA=OB=OC=二,BC 八:H, 求OA 和平面©所成的角解析: 正三角-^ = -r ,= - '-7= -7 ,Z AOB= Z AOC=60△ AOB 、△ AOC 为AB=AC=a二 BC 2?△ ABC 为直角三角形 同理△ BOC 也为直角三角形•"'厲为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4A又••• △ ABC BDC , AD=BC=2 ,① 寻找过直线上一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 ② 连接垂足和斜足得出射影,确定出所求解; ③ 把该角放入三角形计算•(3)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也应考虑到直线和平面垂直、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诸情况,也就是直线和平面成90°角和0。
角的情况,所以求线面所成角时,应想到以上两种情况 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在正三棱柱亠"-丄::中,侧棱长为,底面三角形的边长为1,则‘匚与侧面' '二 所成的角是 _________答案:1类型四、二面角4.如图所示,在四面体ABCD 中,△ ABD 、△ ACD 、△ BCD 、△ ABC 都全等,且-,解析:如右图由题取AC 中点0,连接B0.则B0丄平面-.故工」-「为1 ;与平面討上I*所成角.又在 ''' 1中解析:取BC 的中点E ,连接AE 、DE ,•/ AB=AC ,••• AE 丄 BC.又••• △ ABD ACD , AB=AC ,• DB=DC ,DE 丄 BC./ AED 为二面角匸一上‘----的平面角2求以BC 为棱,以面在Rt △ DEB 中,DB= 1 , BE=1 , - J ,同理」、'一.在厶AED中,•.•曲二血,占二丿0 十, .•. / AED=90° .•••以面BCD和面ABC为面的二面角大小为90° .总结升华:确定二面角的平面角,常常用定义来确定举一反三:【变式1】已知D、E分别是正三棱柱亠J'-的侧棱-和’’1上的点,且■- '1:•求过D、E、C i的平面与棱柱的下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解析:如图,在平面内延长DE和一一交于点F ,则F是面-二「与面:’-1的公共点,'-'为这两个平面的交线, •所求二面角就是二的平面角••• 4D"耳丘且4门=2耳总•E、「分别DF和A i F的中点.••厂「「-'...丄卫C1又面--'1'1° 面<■<"-,•面而面亠叮「.码丄DG•__ L 一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由已知2 J 一 -,/ZQC/ =-总结升华:当所求的二面角没有给出它的棱时,找出二面角的两个面的两个公共点,从而找出它的棱,进而求 其平面角的大小即可•类型五、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在四面体 ABCD 中,-— , AB=AD=CB=CD=AC= 卞,如图所示•在厶AEC 中, 由于• AE 丄CE ,即/ AEC=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