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
城市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城市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破坏生物栖息地,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因此,城市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成为了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生态的重要性城市生态是指城市内外的生物群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其生态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城市生态系统能够提供众多生态服务,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源、提供食物和材料等。
因此,保护城市生态系统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体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是地球生命的基础,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将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城市生态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市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扩张、土地开发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巨大压力。
城市的建设往往需要大量开垦土地,破坏了原有的生物栖息地。
同时,城市的污染和噪音也对生物群落造成了极大的干扰。
这些因素使得城市生态系统变得脆弱,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四、城市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原则为了保护城市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城市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原则:1. 保护和恢复生物栖息地:保护和恢复城市内外的生物栖息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城市绿地和生态廊道等,提供适宜的生境供生物栖息和迁徙。
2. 强化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是保护城市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绿地可以提供栖息地、提供食物和水源,同时还能够调节城市气候和净化空气。
3. 促进生物多样性教育与公众参与:加强生物多样性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城市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
城市规划中的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现代城市的发展迅猛,城市规划在确保人们居住、工作和娱乐的便利性的同时,也需要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的意义,以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一、绿地规划1. 为城市提供自然氛围和休闲空间绿地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地不仅能为城市提供自然氛围,还能为居民提供休闲空间。
在城市中设置公园、花园、湖泊等绿地景观,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2.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绿地规划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常常面临着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而绿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此外,绿地还可以减缓城市的气候变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3. 保护生物多样性城市规划中的绿地规划还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开发为建设用地,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
通过增加城市中的绿地,保护和恢复自然生物栖息地,可以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二、生态系统规划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生态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避免土地的过度开发和浪费,保持土地的生态功能,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生态系统规划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需要在满足人们居住和工作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区域,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3. 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系统规划还可以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
生态经济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生态系统规划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三、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的意义绿地与生态系统规划在城市规划中的意义不容忽视。
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6.12.06
•【文号】建城[2016]284号
•【施行日期】2016.12.0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
关于印发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
的通知
建城[2016]28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环境保护厅,直辖市园林绿化局(绿化市容局、市容园林委、园林事业局)、环境保护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环保局):为全面贯彻落实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切实加强城市生态保护,稳步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完善城市生态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我们组织编制了《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16年12月6日附件: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
生态城市规划主要内容
1 城市⽣命 ⽀持系统城市⽣态系统的⽣存与发展取决于其⽣命⽀持系统的活⼒,包括区域⽣态基础设施(光、热、⽔、⽓候、⼟壤、⽣物等)的承载⼒、⽣态服务功能的强弱、物质代谢链的闭合与滞竭程度,以及景观⽣态的时、空、量等的整合性。
重点在于: 1.1 ⽔资源利⽤ 市区:开发各种节⽔技术节约⽤⽔;⾬、污⽔分流,建设储蓄⾬⽔的设施,路⾯采⽤不含锌的材料,下⽔道⼝采取隔油措施等。
并通过湿地等进⾏⾃然净化。
郊区:保护农⽥灌溉⽔;控制农业⾯源污染,禽畜牧场污染,在饮⽤⽔源地退耕还林;集中居民⽤地以更有效地建设、利⽤⽔处理设施。
1.2 能源 节约能源,建筑物充分利⽤阳光,开发密封性能好的材料,使⽤节能电器等;开发永续能源和再⽣能源,充分利⽤太阳能、风能、⽔能、⽣物制⽓。
能源利⽤的最终⽅式是电和氢,⽓使污染达到最⼩。
1.3 交通 发展电车和氢⽓车,使⽤电⼒或清洁燃料;市中⼼和居民区限制燃油汽车通⾏;保留特种车辆的紧急通道。
通过集中城市化、提⾼货运费⽤、发展耐⽤物品来减少交通需求;提⾼交通⽤地的利⽤效率;发展船运和铁路运输等。
1.4 绿地系统 打破城郊界限,扩⼤城市⽣态系统的范围,努⼒增加绿化量,提⾼城市绿地率、覆盖率和⼈均绿地⾯积,调控好公共绿地均匀度,充分考虑绿地系统规划对城市⽣态环境和绿地游憩的影响;通过合理布局绿地以减少汽车尾⽓、烟尘等环境污染;考虑⽣物多样性的保护,为⽣物栖境和迁移通道预留空间。
2 ⼈居环境 城市的表现形式是社区的格局、形态,⼈作为复合⽣态系统的主体,其⽇常活动对城市⽣态系统的好坏起着重要作⽤。
因此⽣态城市规划中强调社区建设,创造和谐优美的⼈居环境。
2.1 ⽣态建筑 开发各种节⽔、节能⽣态建筑技术,建筑设计中开发利⽤太阳能,采⽤⾃然通风,使⽤⽆污染材料,增加居住环境的健康性和舒适性;减少建筑对⾃然环境的不利影响,⼴泛利⽤屋顶、墙⾯、⼴场等⽴体植被,增加城市氧⽓产⽣量;区内⼴场、道路采⽤⽣态化的“绿⾊道路”,如⽤带孔隙的地砖铺地,孔隙内种植绿草,增加地⾯透⽔性,降低地表径流。
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
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全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5-2020年)2016年12月目录第一章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面临的形势 1一、主要成效 1二、突出问题 2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 5一、指导思想 5二、基本原则 5三、规划目标 6第三章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10一、城市生态空间保护与管控 10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与生态修复 12三、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14四、城市污染治理与市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15五、海绵城市建设 19六、城市资源能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21七、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推广 22八、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 24第四章政策与保障措施 26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考核机制 26二、健全法规政策,完善监管评估 26三、增加政府投入,拓宽资金渠道 26四、加大科技支撑,强化示范推广 27五、倡导绿色生活,鼓励公众参与 27附件1编制说明 28附件2指标说明及计算方法 37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面临的形势一、主要成效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我国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取得了显著成效。
——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城市绿地规模总量快速增长,全国城市公园绿地总面积由2004年底的25.2万公顷增加到2014年底的58.2万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04年底的7.39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底的13.08平方米。
城市绿地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20%左右,稳定增长到目前的36.29%,绿地面积增长速度远高于城市面积和城市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
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15年,有310个城市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7个城市创建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绿地建设与管养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园林绿化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例,社会投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
——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环境设施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主要污染物减排成效显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单位GDP能耗等持续下降,超额完成减排目标。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程序
生 态 调 控 原 理
六
生态规划调控 与实施措施
生的 态保 规 划障 实措 施施
循环利用原理
1 生 态 规 划 调 控 原 理
高效的功能原理 ,即物质 能量高度利用,使系统生 效益达到最高
开拓边缘原理
共生原理
最优协调原理 ,即各组分 之间关系的平衡融洽,使 系统演替的机会员大而风 险最小
最适功能原理
生态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 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包括水源涵养、荒漠化控制、 水土保持、土壤肥力的维持与营养物质的循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与维持、有机质的合成与生产、气候调节、环境净化与有毒有害物 质的降解、减轻自然灾害等等。 生态经济功能,是生态系统所支持的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功能, 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污染控制、生态工业、 生态保护等。 生态功能分区一般根据气候、地理及生态环境特点,要确定其 主导生态功能和辅助生态功能,依次划分生态功能的一级区(亚 区)、二级区(子区) 。
城市生态保护区域规划
城市生态保护区域规划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城市的扩张与建设如火如荼,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成为了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城市生态保护区域规划,作为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键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城市生态保护区域,是城市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的区域,包括但不限于湿地、森林、河流、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一些具有特殊生态意义的人工绿地和生态廊道。
这些区域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和宜人的环境,还对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城市发展中,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许多城市的生态保护区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侵占。
湿地被填埋用于建设楼盘,森林被砍伐用于开辟道路,河流被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崩溃……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城市的生态平衡,也给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例如,空气质量下降导致呼吸道疾病增多,夏季高温天气频繁出现,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等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恶化,我们必须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区域的规划工作。
首先,要进行全面深入的生态调查和评估。
了解城市内生态系统的类型、分布、功能和现状,掌握各种生态要素的变化趋势和相互关系,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这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等,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精准测绘和分析。
在规划过程中,要明确划定生态保护区域的范围和边界。
根据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将其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等不同层次。
核心保护区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和破坏;缓冲区可以适当进行一些与生态保护相兼容的活动,如生态旅游、科学研究等;实验区则可以在不影响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有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同时,要制定合理的生态保护目标和指标。
例如,规定森林覆盖率、湿地面积、空气质量、水质标准等具体的数值,以确保生态保护工作有明确的方向和可衡量的标准。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和指标,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和措施。
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传统的城市规划往往忽视了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的出现。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概念、原则和实践,并分析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一、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概念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方法。
它强调将城市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这种方法强调保护和恢复自然资源,提倡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建筑设计,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
二、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应该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为首要任务。
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应该注重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考虑未来世代的需求。
要合理利用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推动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
3. 社区参与原则: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
要建立有效的参与机制,促进居民参与规划和决策过程,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自治能力。
4. 综合规划原则: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交通、建筑设计、水资源管理等。
要打破传统的部门划分,实现各个领域的协同发展。
三、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实践1. 生态景观规划: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强调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和绿化措施来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可以通过建设公园、湿地和绿化带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生态服务。
2. 可持续交通规划:基于生态系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应该注重发展可持续的交通系统。
可以通过建设自行车道、提供公共交通和推广电动车等方式,减少汽车使用量,降低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城市生态空间的规划与建设
城市生态空间的规划与建设现代生活中,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得城市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威胁。
因此,城市生态空间的规划与建设愈发重要。
在此,我们将讨论城市生态空间建设的重要性、生态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生态空间建设的重要性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生态空间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发展所形成的共同生态系统,它在维持人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和稳定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可帮助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性。
从城市经济角度来看,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不仅能带来绿色生态效益,还能增加城市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
例如,城市公园、森林公园等自然区域景区的建设,能够带来观光旅游、文化体验等经济效益,促进城市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生态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生态空间规划是将城市生态系统的各种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序、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
其中,生态公园和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空间的两个重要方面,主要内容包括:1. 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公园、城市生态公园等,保护和重建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复原力和适应性。
2. 城市森林规划:通过建立城市森林、城市绿带、城市绿化带等,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和城市之间的有效融合,营造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
生态空间规划的核心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管理,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管理措施等手段实现。
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尽管城市生态空间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1. 缺乏强制性约束。
当前,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缺乏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强制性约束,导致规划的质量和实施效果参差不齐。
2. 规划实施难度大。
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使得规划的实施面临巨大的困难。
3. 缺乏投入。
城市生态空间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缺乏大力度的资金投入,就难以实现城市生态空间建设的目标。
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规划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规划成为了当代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规划措施。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城市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计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基础设施,包括供水、供电、供气等资源。
其次,城市生态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包括清洁的空气、饮用水源和文化休闲设施。
此外,城市生态系统还承担着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
可持续发展是指通过保护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理念。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确保城市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合理利用城市资源,才能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必要性城市生态系统规划是指通过研究城市环境特点和规律,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规划。
城市生态系统规划从宏观上考虑城市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旨在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在城市生态系统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因素:城市用地规划、水资源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交通运输规划等。
只有将这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主要措施1.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因此,在城市生态系统规划中,应加强城市绿地建设,提高绿地覆盖率,增加城市绿化面积,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2. 推进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是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建立废物回收处理系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环境保护能力环境保护是城市生态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态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对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生态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的规划理念。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是要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也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1. 可持续性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要以可持续性为原则,即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在满足当前人类生活需求的也不破坏自然环境,不影响后代子孙的生存空间。
2. 生态保护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 合理利用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并且要推广循环利用的理念,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生态景观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营造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绿地和公园数量,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5. 社区参与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尊重居民的意见和需求,使城市规划更加人性化,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1. 生态环境评价: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进行生态环境评价,对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指导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 生态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进行生态规划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将生态保护区、绿地、水体等自然环境要素合理融入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态性。
3. 生态节能建筑: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推广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理念,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程序
生态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 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它包括水源涵养、荒漠化控制、 水土保持、土壤肥力的维持与营养物质的循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与维持、有机质的合成与生产、气候调节、环境净化与有毒有害物 质的降解、减轻自然灾害等等。 生态经济功能,是生态系统所支持的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功能, 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生态污染控制、生态工业、 生态保护等。 生态功能分区一般根据气候、地理及生态环境特点,要确定其 主导生态功能和辅助生态功能,依次划分生态功能的一级区(亚 区)、二级区(子区) 。
(1)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2)森林破坏 (3)草原破坏 (4)生物多样性减少 (5)矿产开采造成的破坏 (6)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1)人体效应分析(2) 经济效应分析
生态破坏的分析
(1)人口压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2)预测分析经济增长和城乡建设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
生 态 功 能 分 区
人
科
口
技
环 境 意 识 与 环 境 道 德
环 境 法 制 与 环 境 管 理
地 方 性 敏 感 生 态 目 标
脆 弱 生 态 系 统
生 态 安 全 区
重 要 环 境
(1)首先对生态环境进行系统分析
生态系统分析
(2)相关性分析
(3)生态约束条件分析 (4)生态特殊性分析
二 生 态 环 境 分 析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1 生态功能区划原则
重点突出
生态完整性 区 域 相 关 性 环 境 容 量
功能连续性
区划兼顾性
可持续发展
四 生 态 区 划
生态区划是对生态系统客观认识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 原理和方法,揭示各自然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规律,从而进行整 合和分异,划分生态环境的区域单元。由于自然界的复杂性,除生 态学外,生态区划还必须结合地理学,气候学、土壤学,环境科学 和资源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同时考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以及经济发展的特点,因此,生态区划是综合多个学科,充分考虑 自然规律和人类活动因素的综合生态环境研究。其目的就是为区域 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即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科 学依据,从而减少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盲目性以及片面追求短期经济 效益的危害性。由此可见,生态区划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长远的发 展战略。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技术指南(导则)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为有效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指南势在必行。
本指南旨在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规划提供技术支撑和操作指导。
1. 总则1.1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促进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2 基本原则(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2)全面系统,协调统一;(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4)注重实效,持续改进。
2. 规划编制2.1 规划范围包括城市建成区、新区和近郊区。
2.2 主要内容(1)生态环境现状评估;(2)生态环境目标体系;(3)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4)保障措施。
2.3 技术路线(1)资料收集;(2)现状调查与评估;(3)目标体系构建;(4)任务措施研究;(5)方案编制。
3. 重点领域3.1 生态空间格局优化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和绿道系统,保护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
3.2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重点防治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加强固体废弃物管理。
3.3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节约型城市建设,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3.4 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加强公众生态环保意识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4. 保障措施4.1 组织领导建立高效的领导协调机制。
4.2 政策法规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
4.3 经费投入明确资金渠道和使用管理。
4.4 监测评估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动态调整优化规划。
5. 附则本指南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解释。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城市规划与建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宜居环境的需求。
因此,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成为了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案,旨在为建设更加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提供参考。
二、生态城市的概念与特点生态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城市形态。
生态城市的特点包括:环境友好、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系统保护、社会和谐发展等。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1. 环境友好原则: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例如,合理规划绿地空间,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提高空气质量。
2. 资源高效利用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例如,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建设节能建筑。
3. 生态系统保护原则:在规划设计中,要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例如,保护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廊道,提供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
4. 社会和谐发展原则:在规划设计中,要注重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
例如,合理规划社区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实施步骤1. 调研分析:对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源利用情况、社会经济状况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为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目标:根据调研结果,确定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和指标。
例如,制定减排目标、绿化率目标等。
3. 规划布局:根据目标和指标,进行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划定不同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4. 设计细节:在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设计。
例如,设计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系统、绿地景观等。
5. 实施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规划设计的实施和管理。
例如,制定环保政策,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城市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城市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背景介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挑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破坏等。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旨在推动城市生态建设。
为此,我市制定了“城市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此推动城市生态建设的发展,提升城市宜居环境。
行动计划一、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城市绿色交通是指环保、低碳、智能的交通模式,能够改善交通状况、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减轻城市环境污染等。
为此,我市将推动公共交通、自行车停车设施和步行道路建设,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力求城市交通绿色、便捷、高效。
二、保护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城市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方面。
我市将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水资源保护,着力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质保护水平。
同时,加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并行,减少城市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三、推进城市绿化城市绿化是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美化城市面貌、促进健康生活的重要载体。
我市将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工程,推广城市绿色植被覆盖,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升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品质。
四、绿色建筑建筑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
我市将加强对建筑业的监管,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和技术,鼓励开发商建设节能、环保、低碳的绿色建筑,并引导市民积极参与节能环保活动。
五、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
我市将深入推进生态旅游开发,加强生态旅游区规划和建设,完善旅游设施和配套功能,提升生态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实施方案一、政策支持决定城市生态建设的成功,需要政策的保障。
我市将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明确城市生态建设的工作职责和任务,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生态建设,促进城市生态建设发展。
二、财政投入城市生态建设需要资金的支持。
我市将合理运用政府财政支持、社会投资和市政工程建设资金等多源头资金,保障城市生态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地实施。
城市生态规划
浅论城市生态规划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同时又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以及多种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辨识、模拟、设计和调控城市中的各种生态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社会文化资源,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关键词:城市生态城市环境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什么是城市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植物群落学家a.g.坦斯利于1935年首先提出,他根据前人和他本人对森林动态的研究,把物理学中的“系统”引入生态学,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任何生命系统及其环境都可以称之为生态系统,在空间边界上是模糊的,其空间范围很大程度上是依据人们所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或地理条件等因素而确定,是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生态综合体。
“城市生态”由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于1925年提出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与自然生态系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中心一样,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心和重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人为核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经济与社会的人工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自然生态系统到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了城市生态系统。
在工业革命以后,农村人口开始向城市转移,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化。
尽管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历史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只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城市生态系统却对整个人类生态系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人类生态系统的主体。
城市发展的生态规划
城市发展的生态规划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做到生态和谐,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生态规划作为一种针对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 生态规划的概念与目标生态规划是指将生态学原理与城市规划相结合,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关注土地利用、生态资源管理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旨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及其功能。
其主要目标包括:•提升土地利用效率:通过合理的土地规划,促进土地的高效利用,减少城市扩张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保护生态系统:在城市发展中,重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维护生物多样性。
•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增强居民的舒适度和幸福感。
2. 生态规划的原则生态规划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可持续发展:明确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关注资源的可再生性与环境的承载力。
•以人为本:重视居民的参与,充分听取居民的需求与意见,提升市民的环境意识。
•系统思维:把城市与自然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性分析,以解决生态与经济的矛盾。
•适应性规划:在变化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下,及时调整和更新规划方案,适应新情况。
3. 生态城市的设计与实践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城市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落实生态规划。
例如:3.1 绿色建筑通过推广绿色建筑标准,优化建筑设计与材料使用,如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艺,降低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3.2 绿地系统建设建立城市绿地与公园,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构建“绿色网络”,不仅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还能提供居民休闲和社交的空间。
3.3 雨水管理系统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透水砖等设施,实现雨水的收集与再利用,减少城市内涝和水资源浪费。
3.4 生态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自行车道,鼓励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交通排放和能源消耗,同时提升城市的通行效率。
4. 未来生态规划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未来的生态规划将向更加智能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态城市建设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城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居住质量。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原则和实施方案。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交通拥堵等。
而生态城市建设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
首先,生态城市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和水质量。
其次,生态城市建设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
再次,生态城市建设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通过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提供更好的休闲和娱乐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生态城市建设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生态城市建设应以人为本。
城市的建设应满足居民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
其次,生态城市建设应注重生态保护。
保护自然环境,保留生态功能区,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再次,生态城市建设应注重资源节约。
通过优化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和废物处理等措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最后,生态城市建设应注重社会公平。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所有居民享有公平的城市生活。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实施。
首先,要合理规划城市空间。
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合理划定城市的功能区域,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
建设城市公园、城市森林和湿地公园等绿地,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增加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再次,要优化交通系统。
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使用量,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此外,还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热门话题。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从根本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将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我们将以中国某城市的生态城市规划为例,分析其规划与设计方案。
该城市位于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城市规划部门立足保护生态,提出了以下的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案:首先,城市规划部门确定了生态城市的定位和目标。
他们将该城市定位为“绿色发展城市”,并制定了长期的发展目标,以实现城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
为了确保可持续发展,他们设定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能源管理等方面的指标,作为评估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准。
其次,城市规划部门以人为本,注重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他们着眼于改善居住环境,建设高品质的人居空间,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并将生态住宅的建设纳入规划范围。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他们将城市绿地和自然景观与居民的生活紧密结合,鼓励居民走出家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第三,城市规划部门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他们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行节能减排政策,鼓励使用绿色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他们还致力于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促进废物资源的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第四,城市规划部门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
他们在城市规划中设置了大量的绿化空间,并保护现有的湿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
同时,他们还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以上是某城市的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
通过这一规划,该城市在城市化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然而,如何将规划方案付诸实施,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全国城市生态系统专题规划规划编制大纲目录前言1 1、城市生态系统面临形势1 1.1主要成效 1 1.2突出问题 21.3面临形势 3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5 2.1指导思想 5 2.2基本原则 62.3规划目标73、城市生态系统指标体系构建9 3.1 构建目的9 3.1 构建原则9 3.3 构建方法103.4 指标体系框架构想 14、城市生态系统分区域保护与建设策略3 4.1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分区域引导 44.2重点地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指引85、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9 5.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9 5.2城市水系统保护与建设(地表水/地下水)13 5.3城市大气环境保护与改善14 5.4城市土壤环境保护与建设165.5城市资源能源高效利用176、政策与保障措施18前言阐述项目来源、项目背景、规划编制目的及城市生态系统认知等。
1、城市生态系统面临形势本次规划首先要对全国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评价。
利用实地调研、数据统计分析、遥感等技术和手段,对不同区域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科学地认知全国城市生态系统的现状概况、取得的主要成效、存在的突出问题与面临形势。
1.1主要成效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总结全国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现状概况与取得的主要成效。
全国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概况与历年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城市生态系统五大方面的现状概况与取得的主要成效:(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成效显著。
到2012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6%,……(2)城市水系统保护与建设积极推进。
城市湿地与水生态系统得到一定恢复,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有所提升,……(3)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取得一定成效。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全国大气污染物年浓度有所降低,……(4)城市土壤环境保护积极推进。
加快城市废弃地生态修复,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5)城市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
再生水回用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明显提高,万元GDP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明显降低,……1.2突出问题通过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分析、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总结归纳全国城市生态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如城市生态建设与城市人口增加、规模扩大不相适应,绿地总量不足;部分城市盲目进行填河、填湖、开山等高强度开发建设,压缩了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存在盲目引进外来草种、树种和花卉等问题。
由于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规模、性质、产业结构等的不同,全国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差异极大,不同区域、不用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存在不同的主要问题。
针对不同区域、城镇群地区、生态典型城市和特色典型城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分别提炼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五大方面的突出问题:(1)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
人均绿地面积不足,绿地分类系统有待完善,绿地管理体制、法制体系、监督考核等方面遇到的问题,……(2)城市水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
城市水系被填埋,湿地面积萎缩,水循环系统不畅,……(3)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4)城市土壤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土壤污染加重,……(5)城市资源能源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
资源利用方式粗放,能耗高,……1.3面临形势(1)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对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
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抓手。
2012-20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矛盾凸显期。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
热岛效应、水污染、垃圾围城等各种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显现。
加强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型、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是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举措。
今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要求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多元的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其承载能力,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是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之一,随着人民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诉求益发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热岛效应、水污染、垃圾围城等各种关系民生的突出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人民群众对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交通的改善,人民群众的休闲游憩需求不断增加,进而带动对以各类绿色生态空间为载体的城市休闲游憩场所需求的增加。
这就要求城市生态系统合理布局,优化空间结构,控制预留城市内外各类绿色生态空间,充分发挥其生态、景观、游憩、文化等多重功能。
人民群众企盼城市生态系统提供更加多元、更具效果的生态服务功能。
通过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治理水污染,高效利用能源资源等手段提升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实现改善环境、降低噪声、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的综合目标,保障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宜居宜业水平。
(3)……2、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规划目标2.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人民群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是提高城市宜居水平的新期待;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统筹兼顾生态、生产和生活;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着力于建立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指标体系,促进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协调发展;着力于引导全国城市构建生态稳定、功能多元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网络和生态基础设施;着力于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的保障机制,巩固和发展生态和绿化成果;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2.2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规划以《全国生态规划》为上位规划,并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各项专业规划相协调,根据城市规模、所处气候区位和生态特征科学分区分类,科学系统的制定指标体系,系统指导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城市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
(2)坚持保护优先、建控结合尊重自然生态过程,尽可能减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空间增长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扰动和破坏。
加强城市集中建设区域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严格控制生态敏感区域的城市建设行为。
(3)坚持系统前瞻、突出重点按照《全国生态规划》对于“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提出的具体要求和内容,将加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作为本规划的主干内容,兼顾城市人居环境改善的诸多方面,前瞻性的引入国内外先进城市发展理念、措施和指标。
(4)坚持综合协调,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将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形象与风貌塑造等相结合,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5)坚持分区施策,突出重点根据《全国生态规划》的总体布局要求,以及我国城市分布自然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合理分区,有针对性地采取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措施。
以山水城市、旅游城市、滨海城市等不同类型的典型代表城市(群)为重点,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示范城市。
(6)坚持完善机制、利于实施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本规划将研究差异性的政策措施和长效机制。
本规划将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理念进一步纳入城乡规划体系,融入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管的各个阶段;在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管中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在各级政府重要性,进一步完善、丰富和推广“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评定标准。
2.3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国城市的生态环境普遍得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日趋稳定完善,城市结构性绿色空间布局趋向合理,城市空间拓展与绿化建设协调推进,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得到遏制。
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多元健康,城市绿地在提供生物栖息地、降低热岛、防灾减灾、吸霾降尘、蓄滞雨洪等方面的综合功能明显提升,城市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2)具体目标到2020年,城市绿地系统完善,特大城市结构性绿地布局趋向合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城市水系统健康持续,初步遏制城市湿地萎缩和水生态功能下降趋势,恢复城市水循环与水健康;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普遍得到改善;城市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城市资源能源保护力度显著增强,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分片区分类型落实《全国生态规划》提出的以下两个指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到2015年达到41.12%,到2020年达到44.59%,全国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到2015年达到13.15平方米,2020年达到14.57平方米。
适用于各城市的具体指标,将在本规划指标体系研究部分进一步确定。
《全国生态规划》提出的由城建部门负责的两项指标指的是全国城市的平均水平,具体落实到各个城市时,应按照城市特征和所处区域,有所浮动,以避免一刀切现象,提高可实施性。
3、城市生态系统指标体系构建3.1 构建目的指标体系是规划、建设、控制和评估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指标体系为城市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提供基准和引导。
其中,考核指标是全国各城市都要达到的基本指标,引导指标是对城市生态系统完善和优化起着引导作用的指标。
3.1 构建原则完整性与系统性: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城市因素组合成综合的生态系统,指标体系中所置的每个指标项都应能独立地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某一方面或不同层面的水平。
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普适性:考虑到区域差异性,适用于不同功能、不同性质和不同地域的城市,结合客观差异的存在,综合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可操作性:定义明确,清晰简单,方便实施操作、综合评价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同时指标体系在构建时应保证通过一般的比较简便的统计方法或查阅资料就可以采集到确定指标值所需的数据,以便于在实践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