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直流电机电枢绕组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简介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703ee490b1c59eef8c7b45d.png)
(1-5)
式中Z为电枢槽数。
1.2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简介(续4)
(2)第一节距y1 第一节距y1是指一个线圈两有效边之间在电枢表面 上的跨距,以槽数表示,如图1.11所示。由于线圈边要 放入槽内,所以y1应是整数。而为了让绕组能感应出最 大的电动势,应使y1接近或等于极距,即 Z y1 (1-6) 2p 式中 ——正分数,是将y1补成整数的一个正分数。若 =0 ,则 y1=,称为整距绕组。若取正号,则 y1>,称 为长距绕组;若取负号,则y1<,称为短距绕组。为了 节省铜线及方便工艺,一般多采用短距或整距绕组。
采用整距绕组,因为是单叠右行,故 y y K 1
y2 y1 y 4 1 3 所以 (2)展开图如图1.12所示。作图步骤如下。
图1.12 单叠绕组的展开图
1.2.2 单叠绕组(续1)
先画16个槽和16个换向片,为了作图方便,令换向 片宽度等于槽与槽之间的距离并将元件、槽和换向片按 顺序编号。编号时要把元件号码、元件上层边所在槽的 号码以及与元件上层边相连接的换向片号码编得一致, 即1号元件的上层边放在1号槽内并与l号换向片相连接。 这样当1号元件的上层边放在1号槽内(上层边用实线表 示)并与1号换向片相连后,因为y1=4,则1号元件的下 层边应放在第5号槽(1+y1=5)的下层,下层边用虚线 表示,编号为5';因y=yk=1,所以1号元件的末端应连 接在2号换向片上(1+yk=2)。一般应使元件左右对称, 这样1号换向片与2号换向片的分界线正好与元件的中心 线相重合。
单波绕组特点
而单波绕组由于连接方法与单叠绕组不同, 故特点也不同,主要有: ( 1 )同极性下各元件串联起来组成一个支路, 支路对数a=1,与磁极对数p无关。 (2)电刷在换向器表面上的位置对准主磁极 中心线,支路电动势最大(即正、负电刷间电动 势最大)。 (3)电刷杆数也应等于主极数。 (4)电枢电动势等于支路感应电动势。 (5)电枢电流等于两条支路电流之和。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ppt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ppt](https://img.taocdn.com/s3/m/228cb3a226fff705cd170a24.png)
y1
Ze 2p
整数
同一个元件两个元件边之间的距离
其中,p为直流电机的极对数。要求一个元件 的两个元件边跨距为一个极距,这样元件中的 感应电势最大。同时y1必须是整数,所以用一 个分数ε 进行调整。取“-”时为短距,取 “+”时为长距。
合成节距y和换向器节距yK
两个相联元件对应元件边之间的跨距为 合成节距y。
一个元件首、尾端所联两个换向片之间 的跨距为yK,以换向片数表示。
对于单叠绕组
y yK 1
第二节距y2
联至同一换向片的两个元件边之间的距 离,也就是两个相联元件中前一元件的 下层边与后一元件的上层边之间的距离。 对于单叠绕组
y2 y1 y
2.单叠绕组展开图
根据给定的极数2p、虚槽数Ze、 元件数S和换向片数K计算元件 的节距,然后画图。
单波绕组是把所有N极下的元 件串联起来组成一条支路, 把所有S极下的元件串联起来 组成另一条支路,所以单波 绕组的支路对数与极对数无 关,恒为1。
a=1
3.4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电枢绕组的作用 感应电动势:绕组在磁场中旋转,
绕组导体切割磁场,感应电动势。 产生电磁转矩:绕组中通电流,带
电导体在磁场中将受到电磁力的作 用,电磁力乘电枢半径为电磁转矩。
电磁功率
绕组中有感应电动势,同时有电流,两 者相乘就是电磁功率。
电磁功率的存在使机电能量转换成为可 能。
电磁功率的存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感应电动势(2)电流
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电枢绕组起着重要的 作用,电枢绕组是直流电机的核心部分。
电枢绕组的基本单元
绕组元件,简称为元件。
电机第四章《电机设计(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陈世坤 主编
![电机第四章《电机设计(第2版)——高等学校教材》陈世坤 主编](https://img.taocdn.com/s3/m/a78e8c7da98271fe910ef99f.png)
2 2 IB RR I R RR IR 2 RR ( ) RR IB
4.1 绕组电阻的计算
二、感应电机 2、感应电机转子绕组每相电阻 (2)鼠笼绕组
IR 2p 如何求 的关系:每相邻导条电流之间相位差等于槽距电角 Z2 IB
相邻两段端环的电流相位差也等于
ⅰ)端环电阻 → 导条
4.4 漏电抗计算
一、槽漏抗的计算
1、单层整距绕组的槽漏抗 槽高部分( h 1) (2)矩形开口槽单层整距绕组的槽漏抗
2 I 2 IN S
x F s2 h 1
F s2 dx b s dxl 0 ef x d d N x xh s 1 h h 2 1 2I 1 d l N x s2 0 0 ef s 3b s
交流电阻: 绕组通以交流时,由于集肤效应,电阻值较通直流时增大。
Rc K F R
K F 电阻增加系数( K F 1) R 电流电阻
4.1 绕组电阻的计算
一、直流电机
N a lc Ra w Ac (2a ) 2
N a 导体总数 lc 线圈或元件平均半匝长 Ac 导体截面积 2a 并联支路数
IB IR
∴导条电流等于相邻两端环电流之差(∵
很小)
Z IR 2 I B 2 p
IR
IR
IB 2sin
2
IB 2sin源自p 2IB
p
Z2 Z2 Z I RR ( R )2 RR ( 2 )2 RR IB 2 p
4.1 绕组电阻的计算
二、感应电机 2、感应电机转子绕组每相电阻 (1)鼠笼绕组
二、异步电机励磁电抗的计算方法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相关知识讲解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相关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cf3bfa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19.png)
N
S
N
S
14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B1
A2
B2
3、单波绕组的元件联结次序
+y
1
上层元件边
8
15 7 14 6
13 5 12 4 11 3 10 2
9
1 闭合
+y2
+y1
下层元件边
5 12 4 11 3 10 2 9 1 +y
4、单波绕组的并联支路图
y的yk 距为一离相个。串元y 连件 的的y1 两首 元 尾y1 件 端对 在应 换边 向
器上的距离。
y2
123 yk
电枢绕组的联结方法
绕组联结方法主要表述绕组联结规律的 节距、绕组展开图、元件联结图、并联支路图。
单波绕组、单叠绕组、复波绕组、复叠绕 组、混合绕组等。
第二节 单叠绕组
讲述单叠绕组联结规律的节距、绕组展开图、 元件联结图、并联支路图。为什么叫单叠绕组?
3、电枢绕组的一般知识
几个基本概念
① 元件数S,换向片数K,槽数 Q,虚槽 Qμ
单匝元件
双匝元件
元件边
SK
元件边
QS
Q S K
② 第一节距 y1
y1 指一个元件两个边的距离。 y1 y1 Q / 2 p
③ 第二节距 y2
y
12
y2 为元件下层边与其相联结
的元件上层边之间的距离。
N
S
④ 合成节距y和换向片节距yk
n
Cen
[V]
Ce
pz 60a
第五节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电磁转矩
提问:电磁力?
f
b lia
b
l
直流电机的绕组
![直流电机的绕组](https://img.taocdn.com/s3/m/95bfc106581b6bd97f19ea60.png)
直流电机的绕组/article/article_229_1.html发布日期:2007-1-31 12:29:10 浏览:1736 [大中小]一、电枢绕组是直流电机的主要电路,是直流电机的一个重要部件对电枢绕组的要求是:在能通过规定的电流和产生足够的电动势前提下 ;尽可能节省有色金属和绝缘材料 ;并且要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等一、简单的绕组:图1.2.1如果电枢上有四个线圈,换向器由八个换向片组成,(图1-2.1)因为上述模型如作发电机运行,由于线圈互相不联接,电流不能通过所有线圈 , 所以产生的电磁转矩与感应电动势大小不足 , 为此应该将所有线圈互相联接起来图1-2.2绕组中每个线圈的两个端子各接到一个换向片上,它是绕组的一个单元,称为元件 . 为了使一个元件两个有效边中所感应产生的电动势大小相等或相差不多,使电动势是叠加的,那么元件的跨距应等于或接近于一个极距。
为使线圈端接部分对称,线圈可采用如下连接形式(1.2.2)。
二、绕组的基本形式直流电机电枢绕组的基本形式: 1)单叠绕组 2)单波绕组实际电机中,为使元件端接部分能平整地排列,一般采用双层绕组(一)单叠绕组1.单叠绕组联接的特点元件两个端子联接于相邻的两个换向片上元件跨距:y1元件上层元件边与下层元件边之间空间距离(用槽数表示),一般等于或约等于电机的极距换向节距:yk元件上层元件边与下层元件边所联接的两个换向片之间的距离(用槽数表示)单叠绕组元件的连接情况 yk=1图1.2.3 单叠绕组元件的连接2.单叠绕组连接示例一台直流电动机的绕组数据为:极对数P=2,槽数Q为16,元件数S等于换向片数K和槽数Q,即Q=S=K=16,电机极距为:t = Q/2p = 16/2*2 =4取元件跨距为跨四个槽,y1=4,元件两端子所联换向片之间的距离yk=1(1) 单叠绕组元件联接顺序表表1-1 单叠绕组元件联接顺序表(2) 单叠绕组展开图图1.2.5 单叠绕组展开图注意: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绕组元件、换向器与电机磁极、电刷有相对运动, (3) 瞬时绕组电路图图1.2.6 瞬时绕组电路图3.单叠绕组的电路特点任一瞬时,处于同一磁极下的元件构成一条支路,因此采用单叠绕组的电机共有2P 条支路。
直流电机绕组
![直流电机绕组](https://img.taocdn.com/s3/m/056b03267375a417866f8f6c.png)
直流电机直流电机(direct current machine)是指能将直流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直流电动机)或将机械能转换成直流电能(直流发电机)的旋转电机。
它是能实现直流电能和机械能互相转换的电机。
当它作电动机运行时是直流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作发电机运行时是直流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组成:直流电机电枢绕组:通常采用双层绕组。
线圈的有效部分包含左、右两个有效边。
放在槽内且靠近槽口的有效边叫上层边,靠近槽底的有效边叫下层边。
同一槽中上下层间用绝缘纸隔开。
同一线圈上下两有效边沿圆周方向的距离即为线圈的跨距,通常用槽距(两相邻槽间距离)的倍数表示。
跨距约等于一个极距(相邻两磁极的距离,也常用槽距的倍数表示)。
电枢绕组断路的检查直流电枢绕组分叠绕组、波绕组和蛙绕组3种。
每个线圈的两个出线端连接到换向器的两个换向片上,两者在换向器圆周表面上相隔的距离称为换向器节距,用Ys表示。
不同形式的绕组具有不同的换向器节距。
①叠绕组有单叠绕组和复叠绕组之分。
单叠绕组是将同一磁极下相邻的线圈依次串联起来,构成一条并联支路,所以对应一个磁极就有一条并联支路。
单叠绕组的基本特征是并联支路数等于磁极数。
各条支路间通过电刷并联。
单叠绕组线圈的换向器节距Ys=1。
Ys>1者称复叠绕组。
比较常用的是Ys=2的复叠绕组,又称双叠绕组。
双叠绕组在一个磁极下有两条并联支路。
例如一台四极直流电机,采用双叠绕组时,共有8条并联支路。
各条支路间也是通过电刷并联。
电刷组数等于电机的极数。
其中一半为正电刷组,另一半为负电刷组。
叠绕组的并联支路数较多,它等于极数或为极数的整倍数,所以又叫并联绕组。
②波绕组有单波绕组和复波绕组。
单波绕组的特点是将同极性下的所有线圈按一定规律全部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并联支路。
所以整个电枢绕组只有两条并联支路。
波绕组线圈的换向器节距式中P为磁极对数;k为换向片数;a为使Ys等于整数的正整数,它等于波绕组的并联支路对数。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https://img.taocdn.com/s3/m/eb8b2f82fc4ffe473268ab7b.png)
单波绕组的特点
(1)yyk
K1Z1 pp
(2)a=1;
(3)电枢电动势等于支路感应电动势;
(4)正负电刷间电动势最大。
反回
精品课件文档,欢迎下载,下 载后可以复制编辑。
更多精品文档,欢迎浏览。
高速电主轴在卧式镗铣床上的应用 越来越 多,除 了主轴 速度和 精度大 幅提高 外,还 简化了 主轴箱 内部结 构,缩 短了制 造周期 ,尤其 是能进 行高速 切削, 电主轴 转速最 高可大10000r/min以 上。不 足之处 在于功 率受到 限制, 其制造 成本较 高,尤 其是不 能进行 深孔加 工。而 镗杆伸 缩式结 构其速 度有限 ,精度 虽不如 电主轴 结构, 但可进 行深孔 加工, 且功率 大,可 进行满 负荷加 工,效 率高, 是电主 轴无法 比拟的 。因此 ,两种 结构并 存,工 艺性能 各异, 却给用 户提供 了更多 的选择 。
现在,又开发了一种可更换式主轴 系统, 具有一 机两用 的功效 ,用户 根据不 同的加 工对象 选择使 用,即 电主轴 和镗杆 可相互 更换使 用。这 种结构 兼顾了 两种结 构的不 足,还 大大降 低了成 本。是 当今卧 式镗铣 床的一 大创举 。电主 轴的优 点在于 高速切 削和快 速进给 ,大大 提高了 机床的 精度和 效率。
2p
2 .第一节距y1 第一节距是指一个线圈两有效边之间在电枢表面上的跨距, 以槽数表示,如图1—10所示。由于线圈边要放入槽内,所以应是整数。而为
了让组能感应出最大的电动势,应使接近或等于极距。
为了节省铜线及其工艺的方便,一般采用短距或整距绕组。y1
Z 2p
3.第二节距y2 它是指相串联的两个相邻线圈中,第一个线圈的下层边与相 邻的第二个线圈的上层边之间的距离,用槽数表示。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https://img.taocdn.com/s3/m/dac70f3c0912a216147929a0.png)
3.单波绕组连接顺序表 3.单波绕组连接顺序表
y2 = y− y =7−3=4 1
换向片
上层边
下层边
换向片
上层边
下层边
1 15 14 13 12 11 10 9
1 15 14 13 12 11 10 9
4′ 3′ 2′ 1′ 15′ 14′ 13′ 12′
8 7 6 5 4 3 2 1
8 7 6 5 4 3 2 1
*.本课程只讨论:一个槽内共放置2个元件边 本课程只讨论:一个槽内共放置 个元件边 本课程只讨论 *. 元件数 换向片数 ,即S=K 元件数S=换向片数 换向片数K, *.换向片数 =槽数 换向片数K 槽数 槽数Z 换向片数 *. S=K=Z
1片换向片总接 个元件的 片换向片总接1个元件的 片换向片总接 上层元件边和另1个元件的下 上层元件边和另 个元件的下 层元件边。 个元件有 个元件有2个元件 层元件边。1个元件有 个元件 个槽放2个元件边 边。1个槽放 个元件边。 个槽放 个元件边。
电枢绕组须满足以下要求: • 电枢绕组须满足以下要求:
• 在能通过规定的电流和产生足够的电动势 或电磁力)前提下, (或电磁力)前提下,尽可能节省有色金 属和绝缘材料; 属和绝缘材料; • 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名词术语介绍
磁极轴线:主磁极的中心线; 磁极轴线:主磁极的中心线; 几何中性线:相邻两个主磁极之间的平分线; 几何中性线:相邻两个主磁极之间的平分线; 极对数: 极对数: p ; 极距τ 在电枢铁心表面上,一个极所占的距离。 极距 :在电枢铁心表面上,一个极所占的距离。 可用槽数表示, 式中Z 可用槽数表示, τ =Z / 2 p(槽),式中 为电枢 ( ),式中 总槽数; 总槽数; • 元件(线圈):是绕组的一个基本单元,可为单 元件(线圈):是绕组的一个基本单元, ):是绕组的一个基本单元 匝,也可为多匝 ; • • • •
4.3-直流电机原理-电枢绕组
![4.3-直流电机原理-电枢绕组](https://img.taocdn.com/s3/m/014947f5770bf78a6529547e.png)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简要回顾 直流电机重点内容: (1)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 (2)直流电机的基本概念 (3)电枢感应电势和电磁转矩 (4)基本方程 难点: (1)电枢绕组及电路图 (2)电刷位置放置 (3)电枢反应简要回顾简要回顾主磁极 定子 电刷装置 换向磁极 机座 端盖 电枢铁心 转子 电枢绕组 换向器 转轴 风扇Ø电枢绕组作用:直流电机的电路部分。
构成:用绝缘的圆形或矩形截面的导线绕成,上下 层以及线圈与电枢铁心间要妥善地绝缘,并用 槽楔(xiē )压紧。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Ø直流电枢绕组的构成原则:(1)产生足够的感生电势; (2)允许一定的电流; (3)节省有色金属和绝缘材料; (4)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Ø直流电枢绕组的基本概念元件电枢绕组由许多形状完全相同的元件(也称为线圈)按一定 规律排列和连接而成。
每一个元件均引出两根线与换向片相连,其中一根称为前端 ,另一根称为后端。
每个元件有两个元件边,一个元件边放在某一个槽的上层(上 层边),另一个元件边放在另一个槽的下层(下层边)。
绕组元件在槽中的位置 1-上元件边 2-后端接线 3-下元件边 4-前端接线 有效部分:元件钳放在槽内部分,切 割气隙磁通,感生电动势。
同一个元件的首端和末端分别接到两个不同的换向片上。
同 一个换向片上,连有一个元件的首端和另一个元件的末端。
因此,电枢绕组的元件数等于换向片数,即S=K,其中 K为 换向片数,S为元件数。
虚槽• 为了确切地说明每个元件边所处的具体位置,引入“虚槽” 的概念。
设槽内每层有u个元件边,则把每个实际槽看作包含有u个 “虚槽”,每个虚槽的上、下层各有一个元件边,如图表 示u=3时,元件边的布置情况。
若实槽数为 Z ,虚槽数为 Ze ,则Ze =uZ。
• 因为每一个元件有两个元件边 ,而每一换向片连接一个元件 的始端和另一个元件的末端; 又因为每一个虚槽包含着两个 元件边,所以绕组的元件数 S、 换向片数K和虚槽数Ze三者应相 等,即S=K= Ze =uZ1—槽楔 2—线圈绝缘 3—导体 4—层间绝缘 5—槽绝缘 6—槽底绝缘电枢槽内的绝缘l 极距:沿电枢圆周表面相邻两磁极之间的距离,用表示。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https://img.taocdn.com/s3/m/b60f1eab58fb770bf78a55d5.png)
y1
Zu 2P
是用来将 y1 凑成整数的小数
(4)电枢绕组的基本类型
• ②第二节距: 第一个元件的下层边与直接相 连的第二个元件的上层边之间在电枢表面 所跨的距离,用虚槽数表示,称为第二节 距。
• ③合成节距:直接相连的两个元件的对应 边在电枢圆周上的距离,用虚槽数表示, 称为合成节距,有
y y1 y2 (
y 1
y 1
• ④换向器节距: 每个元件的首、末两端所接
的两片换向片在换向器圆周上所跨的距离,
用换向片数表示,称为换向器节距
yk
2、单叠绕组
1)单叠绕组的特点
(1)单叠绕组的特点是相邻元件(线圈)相互叠压,合成节距与换向 节距均为1即:
y yk 1
(2)电刷数等于主磁极数,电刷位置应使感应电动势最大, 电刷间电动势等于并联支路电动势。
课前复习答疑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中的电流(电动势)是交变的?
直流电源,电刷A接正极,电刷B 接负极。
1.ab边处在N极下,电枢线圈电流
a-b-c-d流过。即
1
a
b
c
d
2d
c
b
a
2. dc边处在N极下,电枢线圈电流
d-c-b--a流过。即
2.2.3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课程目标
1.理解电枢绕组相关术语(元件、换向片、实槽虚槽、极距、节 距等概念)
2.明确单叠绕组的分布规律,会绘制绕组展开图
课程难点
1.元件数S=换向片数K=虚槽数Zu 2.单叠绕组展开图的绘制,从中得出的结论要理解其物理含义。
2.2.3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电枢绕组是由许多形状相同的线圈,通过换向片按规律连接起来的总体,它 是实现电机能量转化的枢纽。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
![直流电机电枢绕组](https://img.taocdn.com/s3/m/28bff36aee06eff9aef807d3.png)
1-3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2)计算绕组数据
槽数z=线圈数S=16; 极距τ =z/2p= 16/4=4槽; 第一节距 y1=τ =4(槽); 因为单叠右行,则 合成节距y=+ 1; 第二节距y2=y1-y=3(槽)
1-3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3)画绕组展开图
2
N极
S极Βιβλιοθήκη N极S极163
4
15
14
1-3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三、结论 常用直流电机绕组型式的支路数: 单叠绕组:2a = 2p 或 a = p 单波绕组:2a = 2 或 a = 1 双叠绕组:2a = 4p 双波绕组:2a = 4 其中,a为支路对数;p为极对数
1-3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举例
(1)题目 一台4极16槽直流电机,已知换向片数K=16;电枢
额定电流为
P1N
PN
N
180 201.12 kW 0.895
IN
PN UN
180 103
230
782.61 A
1-4 直流电机的额定值
【例题1-2】直流电动机,PN=15kW,UN=110V, nN=1500r/min,N 0.85,求其输入功率P1和额定电流IN。
解: 输入功率为
额定电流为
PN = UNIN (2)对于直流电动机,PN是指输出的机械功率,所 以公式中还应有效率ηN存在。
PN = UNINηN
1-4 直流电机的额定值
【例题1-1】已知一台直流发电机的部分额定数据为: PN=180kW,UN=230V,N 89.5% ,求额定输入功率P1N和额 定电流IN。 解: 额定运行时输入的机械功率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节距计算
y1
Z 2p
y= =1yk
y2 y1 y
二、绕组展开图
Z为电枢槽数 P为电机的极对数
三、元件连接顺序及并联支路图
空载时气隙磁磁通密度的分布图形
返回
如果不计铁磁材料中的磁压降,则在气隙中各处所消耗的磁通势均
为励磁磁通势。
在极靴下,气隙小,气隙中沿电枢表面上各点磁密较大;在极靴范
围外,气隙增加很多,磁密显著减小,至两极间的几何中性线处磁密为
零。
为一平顶波
直流电机空载磁场的磁密分布
直流电机的空载磁化特性
0
考虑到电机的运行性能 和经济性,直流电机额定运 行的磁通额定值的大小取在 磁化曲线开始弯曲的地方图 中的a点(称为膝部)。
磁电流作用下建立的,这一点与他励发电机不同。并励发电机建立 电压的过程称为自励过程,满足建压的条件称为自励条件。
1、自励条件
曲线1为空载特性曲线,曲线2为励磁回路总电阻R f 特性曲线, 也称场阻线 U f I f R f 。
增大R f ,场阻线变为曲线3时,R f 称为临界 电阻Rcr 。如图所示。
N pN Ea 2a e 60a n Cen
Ce为电动势常数。上式表明直流电机的感应电动势与电机结构、 气隙磁通和电机转速有关。当电机制造好以后,与电机结构有关的常数
Ce不在变化,因此电枢电动势仅与气隙磁通和转速有关,改变转速 和磁通均可改变电枢电动势的大小。
三,直流电机的电磁转矩 定义:根据电磁力定律,当电枢绕组中有电枢电流
3)电刷数等于磁极数; 4)电枢电动势等于支路感应电动势; 5)电枢电流等于两条支路电流之和。
2.3直流电机的磁场
2.3.1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
励磁的定义:磁极上的线圈通以直流电 产生磁通,称为励磁。
永磁铁磁场 电磁铁磁场
根据励磁线圈和转子绕组的联接关系,励磁式的 直流电机又可细分为:
他励电动机:励磁线圈与转子电枢的电源分开。
单叠绕组
y y1 y2
单波绕组
y y1 y2
换向节距 :同一元件首末端连接的换向片之间的距离。
yk
叠绕组示意图
图 1.9 单叠绕组的节距
图 1.10 单波绕组的节距
波绕组示意图
二、单叠绕组
单叠绕组的特点是相邻元件(线圈)相互叠压,合成节距与换向节
距均为1,即:y yk 1 。
单叠绕组的的特点:
绕组元件联接顺序图用来表示电枢上所有元件边的串联次序。
单叠绕组元件联接顺序图 从图中看出,从第1元件出发,绕完16个元件后又回到第1 元件。可见,整个绕组是一个闭路绕组。
单迭绕组并联支路图
单叠绕组有以下特点: (1)位于同一个磁极下的各元件 串联起来组成了一条支路,即支 路对数等于极对数 2a=2p 。 (2)电刷杆数等于极数2b=2p。 当元件的几何形状对称,电刷放 在换向器表面上的位置对准主磁 极中心线时,正、负电刷间感应 电动势为最大,被电刷所短路的 元件里感应电动势最小。 (3)电枢电流等于个并联支路电 流之和。
二、直流电动机
(一)、直流电机的可逆原理
以他励电机为例说明可逆原理:
把一台他励直流发电机并联于直流电网上运行,U 保持不变。
保持发电机的U 不变,减少原动机的输出功率,发电机的转
速下降。当 n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使得Ea U ,此时I 0,发 电机输出的电功率P2 0,原动机输入的机械功率仅仅用来补偿 电机的空载损耗。继续降低原动机的n ,将有Ea U , I a反向,
并励电动机:励磁线圈与转子电枢并联到同一电源上。
串励电动机:励磁线圈与转子电枢串联接到同一电源上。
复励电动机:励磁线圈与转子电枢的联接有串有并,接在 同一电源上。
If
Ia
If
Uf
MU U
MU
MU
M
他励
并励
串励
复励
2.3.2直流电机的空载磁场
直流电机中除主极磁场外,当电枢绕组中有电流流过时, 还将会产生电枢磁场。电枢磁场与主磁场的合成形成了电机中的 气隙磁场,它是直接影响电枢电动势和电磁转矩大小的。要了解 气隙磁场的情况,就要先分析清楚主磁场和电枢磁场的特性。
2、并励:发电机的励磁绕组与电 3、串励:励磁绕组与电枢绕组
枢绕组并联。且满足 Ia I I f 。 串联。满足 Ia I f I 。
U
I Ia G
F
If
U I
Ia G
If F
4、复励:并励和串励两种励磁方式的结合。电机有两个励磁绕组, 一个与电枢绕组串联,一个与电枢绕组并联。
U
I
Ia G
每极气隙磁通 f (Ia, I f )
4、功率平衡方程
原动机输入给发电机的机械功率 P1
空载损耗P0 包括:机械摩擦损耗Pmec 、铁损耗 PFe 、附加损耗Pad 。
电磁功率Pem P1 P0 Tem Ea Ia
电磁功率一方面代表电动势为Ea的电源输出电流I a 时发出的电
功率,一方面又代表转子旋转时克服电磁转矩所消耗的机械功率。
流过时,在磁场内将受到电磁力的作用,该
力与电机电枢铁心半径之积为电磁转矩。
Ia
:
pN Tem 2 πa ΦIa CTΦIa
式中Ct 为转矩常数,仅与电机结构有关。从Ce与Ct的 表达式可以看出Ct =9.55Ce。
由 Tem=CtΦIa 可看出,制造好的直流电机其电磁转 矩仅与电枢电流和气隙磁通成正比。
直流电机的运行特性
一 直流发电机
(一) 直流发电机的励磁方式
供给励磁绕组电流的方式称为励磁方式。分为他励和自励两大 类,自励方式又分并励、串励和复励三种方式。
1、他励:直流电机的励磁电流 由其它直流电源单独供给。如图 所示。
他励直流发电机的电枢电流 和负载电流相同,即:
I Ia
U
I Ia G
If F U
达到稳定的平衡工作点A。
32 A
1 If0 If
可见,并励直流发电机的自励条件有:
(1)电机的主磁路有剩磁 (2)并联在电枢绕组两端的励磁绕组极性要正确 (3)励磁回路的总电阻小于该转速下的临界电阻
2、空载特性
并励发电机的空载特性与一般电机的空载特性一样,也是磁 化曲线。由于励磁电压不能反向,所以它的空载特性曲线只在第 一象限。
于 Ea 正比于 ,所以空载特性曲线的形
状与空载磁化特性曲线相同。
直流发电机的空载特性是非线性的 的,上升与下降的过程是不相同的。实 际中通常取平均特性曲线作为空载特性 曲线。
空载特性曲线上升分支
U
平均空载特性曲线
If
空载特性曲线下降分支
2、外特性
U
他励
定义:当n nN 、I f I fN 时,U f (I ) U 0
定义:当 n C1 、U C2 时,I f f (I ) I f
外特性曲线如图所示
由曲线可见,在负载电流变化时,若保持
端电压不变,必须改变励磁电流,补偿电枢反 应及电枢回路电阻压降对对输出端电压的影响。
(四)、 并励发电机的自励条件和外特性0
I
并励的励磁是由发电机本身的端电压提供的,而端电压是在励
若再增加励磁回路电阻,发电机将不能自 励。
U
原动机带动发电机旋转时,如果主磁 U 0
极有剩磁,则电枢绕组切割剩磁通感应电
动势。在电动势作用下励磁回路产生 I f 。 如果励磁绕组和电枢绕组连接正确,I f 产
生与剩磁方向相同的磁通,使主磁路磁通
增加,电动势增大,I f 增加。如此不断增 0
长,直到励磁绕组两端电压与I f Rf 相等时,
2.2 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一、直流枢绕组基本知识
元件:构成绕组的线圈称为绕组元件,分单匝和多匝两种。
元件的首末端:每一个元件均引出两根线与换向片相连,其中 一根称为首端,另一根称为末端。
极距:相邻两个主磁极轴线沿电枢表面之间的距离,用 表示。
D
2p 叠绕组:指串联的两个元件总是后一个元件的端接部分紧叠在前 一个元件端接部分,整个绕组成折叠式前进。
电枢回路绕组电阻及电刷与换向器表面接触电阻是的铜损耗PCua 输出的电功率 P2 Pem PCua
自励发电机中还应减去励磁损耗Pf
(三) 他励发电机的运行特性
1、空载特性
定义:当 n C1 、I 0 时,U f (I f )
空载时,U Ea 。由于 Ea Cen,
因此空载特性实质上就是 Ea f (I f ) 。由
I f1
If2 F
U
I Ia
If1 F
G
If2 F
(二)、 直流发电机的基本方程
如图规定各物理量的参考方向 1、电枢电动势和电动势平衡方程
电枢电动势:Ea Cen
Ia
Ra为电枢回路总电阻,2Ub 为正负电
刷与换向器表面的接触压降。则电动势平 衡方程为:
U
T1
T0
n
G
Tem
I f Ea
Ea U Ia Ra 2Ub U Ia Ra
3、外特性 并励发电机的外特性与他励发电机相似,也是一条下降曲线。
对并励发电机,除了像他励发电机存在的电枢反应去磁作用 和电枢回路上的电阻压降使端电压下降外,还有第三个原因:由 于上述两个原因使端电压下降,引起励磁电流减小,端电压进一 步下降。
4、调节特性
并励发电机的电枢电流,比起他励发电机仅仅多了一个励磁 电流,所以调节特性与他励发电机的相差不大。
二、电枢磁通势单独产生的气隙磁通密度波形 为一三角波(气隙是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