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华)高级汉语阅读课教案

合集下载

对外汉语高级阅读II第1课教案

对外汉语高级阅读II第1课教案
二、课时分配:文章一(50分钟),文章二(15分钟),文章三(12分钟),文章四(8分钟),实用阅读(5分钟)
注:如2课时为100分钟,可适当调整课时分配,也可以在课内完成“日积月累”环节。
教学施
课程说明【10分钟】
一、阅读课的基本任务:强调理解能力,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和技巧
二、教材体例简介:15课,每课包括5篇文章;第8和15课为复习课,阅读量相对较大
(五)语素构词
1.罚:罚款、罚单、惩罚、体罚
2.亏:亏本/幸亏(不同的语素)
3.白:白色/白事/白吃白住/白说、白做(不同的语素)
文章二《人肉搜索》【通读,约15分钟】
一、时代背景
(一)这是一篇时文,人肉搜索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一种网络暴力,是道德讨伐。在网络时代,什么事儿都变得可能。
(二)通读,从头到尾快速阅读。
三、对教材使用者的期待:对学习者的期待、对教师的期待(见“编写说明”)
四、课程要求:能够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和要求,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知道阅读并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就像拿到一份报纸,我们一般不会一个字一个字地从头看到尾,而是有选择性地看,并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些文章需要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细读),有些文章需要从头到位快速阅读(通读),有些文章只需要快速看懂大意(略读),还有些文章只要查到需要的信息即可(查读)。
(二)推测作者对某问题的看法或态度
文章三《职称外语考试何去何从》【通读,约12分钟】
一、背景知识
(一)中国知识分子的职称评定,需要外语(特别是英语)水平证明。每年在职称评定前,打算参加职称评定的人,必须参加职称外语考试,这是硬性规定。
(二)题解:“何去何从”的意思?
何去何从:成语。去,离开;从,跟随。离开哪里,走向哪里,一意思是怎么办。多指在重大问题上如何选择。

对外汉语高级阅读II第11课教案

对外汉语高级阅读II第11课教案
练习“二、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答案”中:
1修建三峡工程最主要的原因是:解决水灾问题。在第三段中,孙中山提出:平水患,兴水利。[A]
2历史上有多少人死于长江水灾的具体数字难以统计。[C]
3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解决三峡水患的建议未被清政府重视,是因为清政府忙于应付甲午战争,无暇顾及。[D]
4新中国成立后,三峡工程一直没有开工的原因是三峡工程规模宏大,技术复杂,需要足够的国力支撑。[D]
1.孙中山:中国国民党创始人。
2.平水患,兴水利:
3.焦头烂额:异常忙碌,找不到头绪
4.说说孙中山的三峡思想
(三)点读段落[4]、[5]
1.泥牛入海:
2.胜利在望:
3.节节败退:不断退败
(四)点读段落[6]、[7]
1.破灭:理想~,希望~。
2.推上议事日程:“推上”、“提上”
3.圆梦:实现梦想
4.惊天地撼山河:形容气势宏伟
第二部分:第[5]段D有人质疑,有人半信半疑
第三部分:第[6]段A利弊之争由来已久
第四部分:第[7]段C一贯的建议
订正:第一部分不是第[1]-[2]段,应为第[1]~[4]段。
(二)练习意图:概括段意
提示:第3题请参考第6段第一句
第7题请参考第7段关于饮食的论述
四、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1D 2B 3A 4C
(二)选择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A
文章四《一个小学生的家庭账本》【略读,约15分钟】
一、引导学生快速浏览一遍课文:
(一)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中等收入家庭的花费情况
(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存在乱消费,高消费,理财能力差的问题,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财政独立的意识呢?
二、直接查找相关信息

对外汉语高级阅读II第5课教案

对外汉语高级阅读II第5课教案
一、说明
(一)什么是倡议书?
(二)倡议书适用于哪些场合?
(三)对于灾区,我们应该发出哪些倡议?
二、引导学生读第一遍课文(尽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查工具书),读完后做练习一
(一)练习“一、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适当的划横线位置上”,目的在于分析句段之间的逻辑组织关系。
1注意内容搭配关系(谁失去了学校和家园?)和动词“失去”
第5课教案




一、细读文章一,了解倡议书的基本格式,把握本文的倡议内容;把握文章段落间的逻辑组织关系,推测文章的写作风格。
二、通读文章二,了解中国留学生政策的历史,把握邓小平讲话的主要观点。
三、通读文章三,根据文章内容和时间联系,整理文章。
四、略读文章四,了解太空垃圾,抓细节做练习。(严格限时)
让学生整理全文的顺序,目的是训练学生把握汉语文章的结构及逻辑组织关系。本文的顺序为倒叙,即先是交代第八次试飞的情况,后来再介绍宋明武这个人,以及他花掉自己的继续研究制造飞机的意图。[2] [6] [4]连接可能不会有问题,但后面的[7] [1] [3] [5]连接可能会有差错,教师可通过概括段意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每段的大体内容,这样段落之间的关系会彰显得比较清楚。
(二)参考答案:
[2] [6] [4] [7] [1] [3] [5]
文章四《太空垃圾》【略读,约10分钟】
一、引导学生快速浏览练习一、二
二、快速阅读课文,做练习一、二
三、参考答案
第一题:1A 2C 3B
第二题:1√2√3√4×5×
实用阅读《餐馆优惠券》【查读,约6分钟】
提示
(一)优惠券的金额
(二)优惠券的电话
(三)点读段落[4、5、6]

教案:你睡午觉吗

教案:你睡午觉吗

教材原文你睡午觉吗?(第十九课)基本句型:中国人一般有睡午觉的习惯。

他们吃了午饭以后都休息休息。

句型提示:A:你睡午觉吗?B:来中国以后我也睡午觉了。

语法点:动词重叠、时段词与时量补语、一般有时间/没时间+动词一、课文我来中国学习汉语三个多月了。

没有课的时候,我喜欢和中国朋友聊天儿,我希望了解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

我发现中国人一般都有睡午觉的习惯。

他们吃了午饭以后都休息休息,睡睡觉,一般睡一个多小时。

下午上班时精神很好。

我觉得中国人睡午觉的习惯不错,很有科学道理。

我在美国工作的时候中午休息时间很短,一般只休息一个小时,没有时间睡午觉。

下午上班的时候很想喝喝茶、聊聊天儿。

现在我在中国留学,我也有睡午觉的习惯了,真是“入乡随俗”了。

但是我有时候睡四个小时的午觉,时间太长了,不是真正的“中国午觉”,真不好意思。

中国朋友告诉我,现在中国人的生活节奏比以前快了,大城市的中国人,在公司工作的中国人也渐渐地不睡午觉了。

我觉得真遗憾。

二、词语1.希望(动) 4. 真实(形)2.了解(动) 5. 发现(动)3.普通(形) 6. 一般(形)397、午觉短语16、不好意思短语8、精神(名)17、长(形)9、科学(名)18、节奏(名)10、道理(名)19、城市(名)11、短(形)20、班(名)12、只(副)21、渐渐(副)13、小(名)22、遗憾(形)14、茶(名)23、真(副)15、入乡随俗成语24、月(名)三、注释1.动词重叠动词重叠后表示动词的时间缩短,动作的程度减轻。

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如,看—看看;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BAB,如,休息—休息休息。

比较下面的句子:用重叠形式的句子•睡觉前,我喜欢看看杂志,听听音乐。

•下课了,休息休息吧。

不用重叠形式的句子•我每天下午3点到5点看书。

•我听了15分钟课文录音。

•现在已经12点了,她休息了。

离合词的重叠形式是:AAB。

如:•睡睡觉•见见面•照照相40不是所有的动词都可以重叠,有些动词是不能重叠的。

海外华文教学策略主讲人马燕华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剑桥中文学校

海外华文教学策略主讲人马燕华北师大文学院教授-剑桥中文学校

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支持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支持,,美中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美中文化交流中心主办
中国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和美国波士顿剑桥中国文化中心协办中国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学校和美国波士顿剑桥中国文化中心协办
远程中文教师培训课程2010下半年远程中文教师培训课程第三讲主题
海外华文教学策略
讲座内容简介讲座内容简介:本次讲座立足海外华文教学特点,从海外华文教学性质谈起,针对海外华文教学的特征、目的、意义及教学策略进行讲解。

同时以《中文》第四册为例,深入分析,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指导。

主讲人
主讲人:马燕华(北师大文学院教授)
主讲人简介主讲人简介: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受教育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派遣多次前往日本、菲律宾、美国、新西兰进行汉语教师培训工作。

编写了《新编汉语教程》等汉语教材,发表多篇汉语教学论文。

讲座时间
讲座时间:美国波士顿时间: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20:00-22:00 中国北京时间: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9:00-11:00
费用费用:每人$10
地点地点: 剑桥中国文化中心
411 Waverley Oaks Rd. Suite 214 Waltham MA 02452 欢迎大家踊跃参加!有问题可洽: (781)788-8558。

(马燕华)高级汉语阅读课教案

(马燕华)高级汉语阅读课教案

》物动与人《 写撰华燕马 案教课读阅语汉级高
2
�题三第”习练“的》拜跪羊羚藏《见参� 。习练 的样这了排安地特们我。式格种这到触接会机有少很上课础基等力听、话会 在生学国外的语汉学�多较体语口材教语汉般一。等北苏、西湘、南赣�如 词向方�称简的省 �是式格用常的分部一某上理地省某示表语面书语汉○ 5 。D 是案答确正的题小四第”案答确正择选“题 二第”习练“此因。果效达表强增�氛气染渲在重是而�实写非并句语类这 �此因 �法手用常文韵典古语汉是这 。物事性表代的原高北藏是都 ”水雪冰“ ”肉羊黄“ 、 ”源河江“ 、 ”雪北藏“ �求需本基存生括概”渴“与”饿“ �间时括 概”夜“与”朝“用�犷粗辛艰的活生猎狩人猎老明说了为处此。果效达表 强增 �氛气染渲来句语的性仗对成组语词的性表代有最择选常常语面书语汉 ” 。水雪冰碗一时渴�肉羊黄煮火大时饿�源河江宿夜�雪北藏别朝“○ 4 。A 是案答确正的题小三第 ”案答确正择选“题二第”习练“此因。定不浮漂�样一云像踪行容形�语 状的”游“词动作”云“词名�语短中状是”游云“的”方四游云“○ 3 。思意的情同、悯怜有含”软“的”软一头心“○ 2 。A 是案答确正的题小 五第”案答确正择选“题二第”习练“此因。朗开、楚清、爽清胸心想思的 人容形以可”亮“为因�思意的奋振神精有含”亮“的”亮一睛眼“○ 1 。 ”点重学教“解讲 2 。案答习练答回次依序顺位座按生学 1 �钟分 03 间时课上际实时课二第�骤步学教时课二第 成完时限○ 3 做必题每○ 2 考思力独○ 1 �条三到做求要�时习练读阅做和读阅在生学 。识知关相的中构结识知者读阅活激于便” 示提读阅 “读阅细仔。的问 提计设来络脉、旨主的章文对针是都” 示提读阅 “的上之题标料材读阅 篇每为因。 ” 示提读阅 “中材教读阅细仔先生学导指�题主课本绍介要简 1 2

对外汉语(第二版)高级阅读I第15课教案

对外汉语(第二版)高级阅读I第15课教案
(二)完成练习三:为句中的画线部分选择合适的解释。
1.在汉字的广泛推广与使用上,简体字功不可没。(A)
A有不可否认的功劳
2.中国大陆推广简体字五十多年来,文盲越来越少,外国人学汉字也从简体字中受益匪浅。(B)
B得到很多好处
3简体字平均笔画至少比繁体字少了三分之一以上,对现代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不言自明。(B)
贯彻(guànchè):完全实现、执行某些条令等。
一劳永逸(yìláo yǒng yì):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
集思广益(jí sī guǎng yì):指集中大家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二)让学生用4分钟浏览全文
(三)指导完成练习一
练习1为文章每一段选择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5.要保护环境,应研制开发出代替塑料袋的产品。√
第2 段,提出了三点措施。让学生划出主要词语,了解作者提出的办法。
第3段,指出问题不能一下子解决,应多方了解,联系实际,逐步解决。
四完成练习
(一)完成练习三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部分。
1令人遗憾的是,在菜市场、个体商户那里,被禁止使用的超薄塑料袋还在大行其道。
在这里指广泛使用,含贬义。
2有关部门还应加大科研力度,开发出塑料袋的有效替代产品。
三通读文章三《如何安全使用电脑》
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对电脑的安全使用,以及注意电脑对人健康的影响两个方面提出问题。
四略读文章四《中华吉祥图案》
指导学生限时进行理解练习,快速了解几种典型的吉祥图案的文化内涵和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五略读文章五《地球的历史》
指导学生通过限时略读,了解地球的历史,把握作者将时间压缩的方式,和在传达文章主旨中的作用。

对外汉语高级阅读II第2课教案

对外汉语高级阅读II第2课教案
文章四《我的爱车我的房》【通读,约10分钟】
一、背景知识
(一)自行车王国→汽车社会
(二)筒子楼→ 独立住房
二、引导学生读课文,思考:
(一)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什么是“筒子楼”?
三、参考答案
选择:A
筒子楼的特征:公共厨房、公共厕所,房间小,狭窄,条件很差。
实用阅读《一卡在手,走遍背景》【查读,约5分钟】
第2课教案




一、细读文章一,了解啤酒分类的标准及各类啤酒的特点,阅读啤酒包装。
二、通读文章二,全面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导盲犬的特点及文章结构。
三、通读文章三,理解“一切敌人都是纸老虎”的含义。
四、略读文章四,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筒子楼的基本特征。(严格限时)
五、实用阅读,看汽车站站牌,查找信息。(严格限时)
练习“二、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答案”中,第1题,文中提到“熟啤酒……,胖人饮用较为适宜”,“干啤酒……。适合怕发胖和有糖尿病的人饮用”。第2题,文中提到“鲜啤酒又称生啤酒、本生、纯生。…稳定性较差”,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鲜啤酒中的纯生啤酒,……存放几个月也不会变质”,因此纯生啤酒虽然也属于鲜啤酒,但其特性不同于生啤、本生等其他鲜啤酒。
1.正确答案[B D]。
2.正确答案[A C]。
练习“三、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文中没有提到的画“〇”),参考答案:
1〇2√3×4√5〇6×
说明:关于“〇”,判断的依据是:只能根据文章内容做出判断,不能根据主观或客观情况判断是对还是错,对具体信息文中没有明确交代。如(1)扎啤的稳定性,文章虽然说了扎啤的很多特点,但关于稳定性却只字未提。再如(2)关于啤酒被誉为“液体面包”,啤酒中到底是否含有面包的成分,我们只根据文章内容很难做出判断,因为文章根本就没有提及这个内容。

(马燕华)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

(马燕华)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

(马燕华)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汉语语法、词汇和听力技巧,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使其能够顺利进行日常交流。

1.2 适用对象本课程适用于汉语水平为初学者,即零基础或具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学生。

1.3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交际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语音教学学习拼音、声调、声母、韵母等基本语音知识,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2.2 词汇教学学习常用词汇,包括生活用品、交通工具、人物关系等,掌握基本的词汇搭配和运用。

2.3 语法教学学习简单的汉语语法规则,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用法,时态、语态的区分等。

2.4 听力教学第三章:教学安排3.1 课时安排每学期共32课时,每周2课时,共计16周。

3.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讲解和练习。

3.3 作业与评估布置适量作业,及时进行批改和反馈,定期进行课堂测试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第四章:教学活动4.1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进行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4.2 教学游戏设计有趣的汉语游戏,如词语接龙、猜谜语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3 文化讲解介绍中国的文化、风俗习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汉语背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适合初学者的汉语教材,如《新实用汉语课本》等,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5.2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5.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在线课程、学习论坛等。

第六章:教学技巧6.1 语音教学技巧通过对比、模仿、重复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

6.2 词汇教学技巧运用图片、实物、例句等直观教具,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和记忆词汇。

6.3 语法教学技巧以情境为基础,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释和练习语法点。

对外汉语高级阅读II第10课教案

对外汉语高级阅读II第10课教案
(二)参考答案:1.二是2.后来3.随着4.而5.那么
三、引导学生读第二遍课文,读完后做练习二、三
(一)细读二~十段,了解各个时期汉字名称的由来、特点
(二)观察课文中出现的不同汉字形体结构,总结特征。
(三)做课后练习二: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1.甲骨文: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线条细瘦。
2.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线条粗壮。
(四)做课后练习三:猜猜看,汉字像什么?(结合书中的汉字演变图,观察不同时期的汉字结构)参考答案:篆书如圈隶书如蚕楷书如站行书如走草书如跑
提示:本部分内容,从文字中找不到,关于这个比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各种字体的特点,结合文中的表格得出最后的结论。
四、练习四,说说汉字和其他语言文字的区别
参考答案: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他语言是表音文字;汉字是声调语言,其他是语调语言……。可以留给学生作业,上网搜集资料,通过举例子,具体说说汉字和其他现存文字,如英语、日语等的区别。
时间安排
一、本课所需课时:2课时(90分钟)
二、课时分配:文章一(40分钟),文章二(15分钟),文章三(15分钟),文章四(12分钟),实用阅读(8分钟)
注:如2课时为100分钟,可适当调整课时分配,也可以在课内完成“日积月累”环节。
教学实施
文章一《汉字的演变》【细读,约40分钟】
一、说明
(一)本文为说明文,文章结构:总—分。
2.中国内地观众知道的第一部贺岁片是哪部影片,什么时间?
3.中国内地最早的贺岁片导演是谁,他的第一部贺岁片力作是哪部影片?
(二)练习“一、给第四段排序”。
提示:通过每句的首字(如“如”、“虽然”、“不管”),关键先找出第一句。如A应该接在B后,E应该接在C后。
参考答案:D B A C E

对外汉语高级阅读II第6课教案

对外汉语高级阅读II第6课教案
文章四为调查报告,引导学生总结每段的大意即可完成练习。
实用阅读选取了北京西站信息牌,主要引导学生在类似场合如何去查找信息,因此本篇的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
二、教学建议
必须具有时间观念。5篇课文必须在2课时内完成,引导学生跟上节奏,逐步提高基于快速阅读的理解能力。
(二)参考答案:1F 2A 3E 4D
三、引导学生读第二遍课文,读完后做练习二
练习“二、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均为多项选择,有难度:
1.关于对普通话的理解,普通话是在某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不是方言。正确答案[BDF]。
2.关于对方言的理解,相关内容可直接查找。正确答案[DE]。
3.关于对北方方言的理解,北方方言只是一种方言不是民族共同语。正确答案[ACE]。
3.差:差别差异差不多差劲出差参差不齐
4.据:根据依据凭据据说据悉据为己有
文章二《都江堰》【通读,约15分钟】
一、时代背景
(一)都江堰历史久远
(二)质量:牢固,汶川地震没有受损
二、引导学生读第一遍课文(尽量不查工具书),读完后做练习一
(一)练习“一、完形填空”,作家余秋雨对都江堰和长城的评价对比。
1依据关联词“不是……而是……”
五、实用阅读,快速查阅火车站信息牌内容。(严格限时)
时间安排
一、本课所需课时:2课时(90分钟)
二、课时分配:文章一(40分钟),文章二(15分钟),文章三(19分钟),文章四(10分钟),实用阅读(6分钟)
注:如2课时为100分钟,可适当调整课时分配,也可以在课内完成“日积月累”环节。
教学实施
文章一《普通话和方言》【细读,约40分钟】
第6课教案




一、细读文章一,了解中国主要方言及其分布,了解中国方言的基本差异及方言地图,能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一些兼顾内容与语法的句子。

对外汉语(第二版)高级阅读I 教案第7课

对外汉语(第二版)高级阅读I  教案第7课
一图片导入(约3分钟)
用PPT展示出文章中提及的园林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对号入座,或进行直接说明。
简短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中外最美的园林。
二导读第1、2段,了解园林的传说(约6分钟)
说明:让学生自读3分钟,然后总结理解重点:
中国传说中的瑶池
圣经中的伊甸园
佛教的极乐世界
古兰经中的天园
三词语提示与理解重点(约7分钟)
1词语提示
说明:对文中的一些地名和名词可以一带而过,不必讲解。
绚丽:明亮美丽。绚丽的色彩
规整:有规则、整齐。
补偿:公司给员工发放了加班费,作为这几个月经常加班的补偿。
2第3-4段说明:
了解第三段重点说明的两种园林的特点,并注意对一些含有比喻用法的语句进行说明|。
了解第四段介绍的中国园林的三大类型。
四理解全文主旨(约7分钟)
训练学生迅速查找信息的能力,从旅行社广告的重点细节中查找出不同线路的适用人群。
时间安排
一.本课课时:2课时90分钟
二课时分配:
细读文章一(32分钟)
通读文章二(16分钟)
通读文章三(15分钟)
略读文章四(15分钟)
实用阅读(7分钟)
总结与布置课后任务(5分钟)
教学实施
文章一《园林——人类向往自然的杰作》(细读,约32分钟)
第四段,定义和具体事例
第五段,每个人都应投入到低碳生活中。
三完成练习,掌握重点
练习一答案
1F,2C,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4A
练习二答案
1息息相关,2不费吹灰之力,3与己无关,4齐心协力,5子孙后代
四综合理解文章内容
完成练习三,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练习三答案:1. A 2. A 3. C

对外汉语(第二版)高级阅读I第13课教案

对外汉语(第二版)高级阅读I第13课教案
2.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每年4月22日都举办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并根据当年的情况确定活动主题。2009年中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认识地球,和谐发展”。
三把握重点,梳理第三段内容
(一)让学生注意练习二的句子,然后开始阅读第三段。关注表达的逻辑。
(二)完成练习二根据第③段内容排列句子顺序
1.作者的主要观点是气候是影响人口数量最重要的原因。(√)
2.太平洋季风不会影响中国的气候。(×)
3.2004年的统计结果显示,欧洲人口总数不到中国的一半。(×)
4.“雨热同期”的意思是下雨的季节,也是天气比较热的季节。(√)
5.欧洲的人口总数在历史上比中国多。(×)
6.粮食价格低,生活成本也就低。(√)
1.但人类的活动却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人类应该醒悟:保护地球资源环境刻不容缓
3.能源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地球给予人类丰富的自然资源
5.这些问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6.由此引发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答案:4-1-3-6-5-2
三交流讨论,掌握词语
(一)提示重点生词
第2-4段:介绍三种适合祛暑的饮品。
重点句:中医称白开水是“百药之王”。
温度适宜的茶水应该是夏季首选饮品。
绿豆具有清热解毒、润喉止渴的功效,能预防中暑。
第5段:出现中暑怎么办。
注意关联词语引导的句子,首先,此外,如果……等。
三把握基本内容
说明:一边指导做练习一和三,一边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练习一及答案: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填空:
农作物(nóngzuòwù):指土地上种植的粮食、果树、烟草等。
急剧 (jíjù):rapid, sharp。快而剧烈;急速。

高级汉语课程中的阅读理解的教学设计方案

高级汉语课程中的阅读理解的教学设计方案
YOUR LOGO
高级汉语课程中的 阅读理解的教学设
计方案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评价
教学内容 教学计划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制定评估标准:确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标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 题
安排教学时间和地点
时间:每周五下午2:00-4:00 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
确定教学对象和人数
对象:高级汉语学习者 人数:30人
准备教学材料和教具
教材和参考书:选 择适合学生水平的 教材和参考书,确 保内容涵盖阅读理 解的核心概念和技 能。
分析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文章结构:介绍文章的整体布局和段落划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逻辑关系。
语言特点:分析文章中使用的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强调语言在表达思想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指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帮助学生挖掘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和象征意义 教授学生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 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 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评价内容:包括对阅读理解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 的评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从同学的表现中学习优点,发现 不足,促进共同进步。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口头表达、 书面作业、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

(马燕华)高级汉语阅读课教案

(马燕华)高级汉语阅读课教案

(马燕华)高级汉语阅读课教案高级汉语阅读课教案马燕华撰写《人与动物》一教学对象学习此课时,学习对象已经学习了2000学时左右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量在3500以上。

在不借助工具书的条件下,能比较准确、流畅地阅读非专业性汉语书面材料,能理解汉语一般隐喻现象,了解汉语与自己母语的常见隐喻手法的差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为泛读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不借助工具书,比较准确地阅读汉语书面材料的能力。

本课由两篇阅读材料组成:《藏羚羊跪拜》、《猫》。

教学内容是:1 把握阅读材料主旨:老猎人不再狩猎的真正原因(《藏羚羊跪拜》)“我”家养的三只猫的特点;“我”家后来不再养猫的原因(《猫》)2 准确理解阅读材料读中的关键性语句(详见“阅读练习”);3 理解书面词语的意义(详见“阅读练习”);4 领会阅读材料中某些隐喻现象:“软”隐喻怜悯(见《藏羚羊跪拜》);5 学会汉语书面语表示某省某一部分的格式(见《藏羚羊跪拜》);6 学会汉语称呼女佣的表达法(见《猫》);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限定时间内不借助工具书做完阅读练习,大部分学生的正确率达到60,70,;教学重点:阅读材料的主旨;某些汉文化含量较高的语句含义。

如,眼睛一亮、心头一软、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见《藏羚羊跪拜》);花白的毛、怂恿、毫无生意、诅咒(见《猫》)汉语书面语表示某省某一部分的格式(见《藏羚羊跪拜》):省的简称,方向词汉语称呼女佣的表达法(见《猫》):姓氏,嫂/婶/妈四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不借助工具书阅读材料,完成阅读练习。

要求每题必做。

然后让学生们按座位顺序依次回答练习答案,边对练习答案边讲解教学重点。

1五教学过程本课共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因课间不休息,第一课时实际上课时间70分钟) 1 简要介绍本课主题,指导学生先仔细阅读教材中“阅读提示”。

因为每篇阅读材料标题之上的“阅读提示”都是针对文章的主旨、脉络来设计提问的。

大学汉语精读3教案

大学汉语精读3教案

大学汉语精读3教案【篇一:(马燕华)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初级汉语精读课教案马燕华撰写《今天冷还是昨天冷?》一教学对象学习此课时,教学对象大约学习了140小时左右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在400个左右。

二教学内容“汉语精读课”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技能课中的主干课,也叫核心课、综合课。

“汉语精读课”以讲解教授汉语语言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

本课《今天冷还是昨天冷?》的教学内容是:1 比较句:a比b+形容词a比b+形容词+一点儿/多了/数量补语a没有b+形容词2 副词“刚”的用法3 温度的读法4 陈述感冒的感觉:头疼、嗓子疼、浑身没劲儿,很不舒服,觉得很渴,不想吃饭,很想喝水,还不断地打喷嚏,流鼻涕。

5 北京的天气特点:空气很干燥,春天常常刮大风,夏天经常下大雨,温差很大,早晨和夜晚比中午凉。

有时候早、晚的温度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掌握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句法特点,能根据具体条件用这一句型表达比较;能根据自己的感冒体会,陈述感冒的感觉;了解北京的天气特点,并能用所学词语介绍自己国家的天气特点教学重点:比较句“a比b+形容词”以及三种变式;比较句“a比b+形容词”的疑问式、否定式四教学方法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课文语法点范句并精选学习对象容易理解的例句讲解语法点。

每一个语言点讲解结束后,立即进行语言点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准备时间。

五教学过程本课共用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词语表、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北京天气特点、陈述感冒的感觉第一课时教学步骤:1 通过提问导入新课。

今天冷吗?大家习惯了北京的天气吗?北京的天气特点是什么?你在北京感冒过吗?边提问边板书本课关键词语:天气干燥刮风下雨疼嗓子舒服感冒早晨夜晚2 学生轮流试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

3 教师带读本课词语表中的新词语4 辨析容易读错的字音。

如,刮风下雨舒服流好好儿5 辨析容易写错的汉字。

如,喝渴感冒请假油腻...6 教师范读两遍课文,学生边看课文边听教师朗读,聆听后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燕华)高级汉语阅读课教案高级汉语阅读课教案马燕华撰写《人与动物》一教学对象学习此课时,学习对象已经学习了2000学时左右的汉语,掌握的汉语词汇量在3500以上。

在不借助工具书的条件下,能比较准确、流畅地阅读非专业性汉语书面材料,能理解汉语一般隐喻现象,了解汉语与自己母语的常见隐喻手法的差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为泛读课程,主要训练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不借助工具书,比较准确地阅读汉语书面材料的能力。

本课由两篇阅读材料组成:《藏羚羊跪拜》、《猫》。

教学内容是:1 把握阅读材料主旨:老猎人不再狩猎的真正原因(《藏羚羊跪拜》)“我”家养的三只猫的特点;“我”家后来不再养猫的原因(《猫》)2 准确理解阅读材料读中的关键性语句(详见“阅读练习”);3 理解书面词语的意义(详见“阅读练习”);4 领会阅读材料中某些隐喻现象:“软”隐喻怜悯(见《藏羚羊跪拜》);5 学会汉语书面语表示某省某一部分的格式(见《藏羚羊跪拜》);6 学会汉语称呼女佣的表达法(见《猫》);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限定时间内不借助工具书做完阅读练习,大部分学生的正确率达到60,70,;教学重点:阅读材料的主旨;某些汉文化含量较高的语句含义。

如,眼睛一亮、心头一软、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见《藏羚羊跪拜》);花白的毛、怂恿、毫无生意、诅咒(见《猫》)汉语书面语表示某省某一部分的格式(见《藏羚羊跪拜》):省的简称,方向词汉语称呼女佣的表达法(见《猫》):姓氏,嫂/婶/妈四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不借助工具书阅读材料,完成阅读练习。

要求每题必做。

然后让学生们按座位顺序依次回答练习答案,边对练习答案边讲解教学重点。

1五教学过程本课共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因课间不休息,第一课时实际上课时间70分钟) 1 简要介绍本课主题,指导学生先仔细阅读教材中“阅读提示”。

因为每篇阅读材料标题之上的“阅读提示”都是针对文章的主旨、脉络来设计提问的。

仔细阅读“阅读提示”便于激活阅读者知识结构中的相关知识。

2 学生在阅读和做阅读练习时,要求做到三条:1独力思考 ?2每题必做 ?3限时完成 ?第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二课时实际上课时间30分钟)1 学生按座位顺序依次回答练习答案。

2 讲解“教学重点”。

1“眼睛一亮”的“亮”含有精神振奋的意思,因为“亮”可以形容人?的思想心胸清爽、清楚、开朗。

因此“练习”第二题“选择正确答案”第五小题的正确答案是A。

2“心头一软”的“软”含有怜悯、同情的意思。

?3“云游四方”的“云游”是状中短语,名词“云”作动词“游”的状?语,形容行踪像云一样,漂浮不定。

因此“练习”第二题“选择正确答案”第三小题的正确答案是A。

4“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

”?汉语书面语常常选择最有代表性的词语组成对仗性的语句来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

此处为了说明老猎人狩猎生活的艰辛粗犷,用“朝”与“夜”概括时间,“饿”与“渴”概括生存基本需求,“藏北雪”、“江河源”、“黄羊肉”“冰雪水”都是藏北高原的代表性事物。

这是汉语古典韵文常用手法,因此,这类语句并非写实,而是重在渲染气氛,增强表达效果。

因此“练习”第二题“选择正确答案”第四小题的正确答案是D。

5汉语书面语表示某省地理上某一部分的常用格式是: ?省的简称,方向词如,赣南、湘西、苏北等。

一般汉语教材口语体较多,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在会话、听力等基础课上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种格式。

我们特地安排了这样的练习。

(参见《藏羚羊跪拜》的“练习”第三题)26“花白的毛”中的“花”指颜色或种类错杂、不纯。

如,“花名单”指?名单上的名字不是完全相同的,而是各种各样的名字;“细粮粗粮花搭着吃”意思是不纯吃细粮,也不纯吃粗粮。

“花白的毛”意思是猫的毛色不是纯白,而是白中夹杂其他颜色。

“花”的这个义项,外国学生不太容易掌握。

因此,《猫》的“练习”第二题“根据短文选择正确答案”中第一小题的正确答案是C(参见《猫》的“练习”)。

7“怂恿”指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当代多为贬义,但在阅读材料《猫》?中是中性的。

因此,《猫》的“练习”第二题“根据短文选择正确答案”中第三小题的正确答案是A(参见《猫》的“练习”)。

8“毫无生意”中的“生意”指富有生命力的气象,生机勃勃。

外国学?生容易从字面上理解为买卖或生气的意思。

因此,《猫》的“练习”第二题“根据短文选择正确答案”中第二小题的正确答案是B(参见《猫》的“练习”)。

9“诅咒”指用恶毒的话盼望鬼神加祸于自己所憎恨的人。

“诅咒”和一?当着自己憎恨的人的面说那些恶毒的话。

因此,《猫》般的谩骂不同在于不是的“练习”第二题“根据短文选择正确答案”中第六小题的正确答案是D(参见《猫》的“练习”)。

10汉语书面语对女佣的称呼,一般是: ?女佣的姓氏,嫂(年轻的)/婶/妈如,李嫂、张婶、陈妈等,外国学生一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种格式,我们特地安排了这样的“简答题”(参见《猫》“练习”第六题)。

六教学反思1 一般来说,对外汉语的会话、听力教材多为口语体色彩,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学习、接触汉语书面语词语的机会比较少,他们的书面语词汇比较贫乏,即使是汉语水平达到高级阶段的外国学生,汉语书面语的许多常用词语、常用格式词汇仍然未能掌握。

因此,泛读课的教学任务,除了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技能以外,阅读和学习汉语书面语词语也是一项其他课程代替不了的重要任务。

如,本课《藏羚羊跪拜》中表示某省某一地区的表达格式,《猫》中对女佣的称呼等。

由于泛读课是阅读课,不能像精读课那样在课堂上逐词逐句地讲解书面语词语、句式的用法,针对书面语词语的理解、掌握的教学任务必须通过丰富多样的阅读练习来实现,因此,无论是教授泛读课,还是编写泛读课教材,必须充分认识到练习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上,不能只停留在对答案上,还必须认真仔细讲解清楚每篇阅读材料的“教学重点”。

2 阅读原汁原味的汉语书面材料,还能体会、归纳出一些文化含量比较高的现象。

本课有的练习是针对这方面的训练设计的。

如,《藏羚羊跪拜》中“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实际上告诉我们,现在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要受法律惩罚的。

这是一种社会文化背景。

我们在“练习”的第3一题“根据短文判断正误”中设计了一道小题。

《猫》从作者写三次养猫的经历,透露出作者的家是一个殷实之家。

我们设计了一道简答题:“作者的家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

请从短文中找出可以说明作者家比较富裕的句子,并写下来。

”3 本课练习中有关汉语与学生母语中的语言隐喻现象也设计了练习,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这类题比较感兴趣。

后附本课阅读材料和练习七阅读提示一位猎人为什么打死了一只藏羚羊后再也不打猎了,其中有什么秘密,藏羚羊跪拜王宗仁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

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

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

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

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

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碗酥油茶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

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

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藏区流传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

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是情理中的事。

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猎获的藏羚羊开宰、扒皮。

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

他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

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也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4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地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那只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它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

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

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选自《中考语文课外阅读试题精选》语文出版社 2003)《藏羚羊跪拜》练习根据短文判断正误一1、可可西里在西藏。

(?)2、可可西里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

(×)3、现在猎杀野生动物是违法的。

(?)4、作者认为杀生与慈善不应该在一个人身上共存。

(?)5、老猎人每天吃煮黄羊肉、喝冰雪水。

(×)6、老猎人开枪之前被这只藏羚羊感动过。

(?)7、老猎人是个善良的人。

(?)8、老猎人从此离开了西藏。

(×)二选择正确答案(涂黑者为标准答案)1、“举目可见”,形容(野生动物)A 很多B 很少C 很难见到D 很容易见到2、“凤毛麟角”,形容A 漂亮而贵重的东西B 稀少而珍贵的东西C 根本不存在的东西D 很值钱的东西3、“云游四方”,意思是A 像云一样没有固定的地方B 像云一样自由自在C 像云一样遍布东西南北D 像云一样舒畅轻松4、“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形容A 老猎人喜欢雪山江河B 老猎人常在雪山江河活动C 老猎人行动很迅速D 老猎人行踪变化大55、“眼睛一亮”,形容A 精神振奋B 引起注意C 心情舒畅D 引起兴趣6、“蹊跷”意思是A 觉得奇怪B 怀疑C 犹豫D 担心7、“没人知道他的下落”,意思是A 没人知道他在干什么B 没人知道他在哪儿C 没人知道他怎么生活D 没人知道他现在是死是活8、藏羚羊跪拜,因为A 它怕死B 它怕疼C 它被吓坏了D 它请求保护它的孩子9、“(当天老猎人)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