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I王建辉+(B)
自控控制原理习题 王建辉 第2章答案
2-1 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哪些? 用来描述系统因果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传递矩阵、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2-2 简要说明用解析法编写自动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步骤。
2-3 什么是小偏差线性化?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哪类问题?在非线性曲线(方程)中的某一个工作点附近,取工作点的一阶导数,作为直线的斜率,来线性化非线性曲线的方法。
2-4 什么是传递函数?定义传递函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要附加这个条件?传递函数有哪些特点?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定义传递函数的前提条件:当初始条件为零。
为什么要附加这个条件:在零初始条件下,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一致。
传递函数有哪些特点:1.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 的有理真分式,具有复变函数的所有性质;n m ≤且所有系数均为实数。
2.传递函数是一种有系统参数表示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关系的表达式,它只取决于系统或元件的结构和参数,而与输入量的形式无关,也不反映系统内部的任何信息。
3.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
4.传递函数)(s W 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2-5 列写出传递函数三种常用的表达形式。
并说明什么是系统的阶数、零点、极点和放大倍数。
nn n n mm m m 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W ++++++++=----11101110)( ()()∏∏==++=nj jmi i s T s T K s W 1111)( 其中nma b K =()()∏∏==++=nj jm i i g p s z s K s W 11)( 其中0a b K g =传递函数分母S 的最高阶次即为系统的阶数,i z -为系统的零点,j p -为系统的极点。
K 为传递函数的放大倍数,g K 为传递函数的根轨迹放大倍数。
自动控制原理+王建辉(B)
(2)由 WK 可知该系统为 型系统,由教材中的表 3-1 并根据稳态误差与稳态误差系数之 间的关系,得
e p ( ) 0 , Kp
ev ()
1 0.25 , K v 4 KK
Ka 0
ea () ,
四、 (20 分)已知系统是最小相位的,其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幅频特性分别如图 3(a)、(b) 所示,试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并判断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2
学习中心:
院校学号:
姓名
三、 (30 分)一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 2 所示。 (1)试求当 % 20% , ts 5% 1.8s 时,系统的参数 K 1 及 值。 (2)试求上述系统的位置稳态误差系数 K p 、速度稳态误差系数 K v 、加速度稳态误差系数 K a 及其相应的稳态误差。
自动控制原理411332025k??????即113320254kkk?????????2由kw可知该系统为?型系统由教材中的表31并根据稳态误差与稳态误差系数之间的关系得0pe??pk??1025vkek???4vk?ae???0ak?四20分已知系统是最小相位的其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幅频特性分别如图3ab所示试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并判断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由 % 20% ,得
ln 0.2
(ln 0.2)2
2
0.46
由 ts 5% 1.8 ,得
n
3
ts
3
3.65
所以
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
学习中心:
院校学号:
K1 13.32 即 0.25 K 4 K
姓名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王建辉
自动控制原理答案王建辉【篇一:王建辉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简答题】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各环节起什么作用?1) 在无人直接参与下可使生产过程或其他过程按期望规律或预定程序进行的控制系统。
2) 6部分:控制对象:要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执行机构: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使被控制量达到所要求的数值;检测装置:检测被控制量;给定环节:设定被控制量的给定值的装置;比较环节:检测的被控制量与给定量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偏差量;中间环节:一般为放大环节,将偏差信号变换成适于控制执行机构执行的信号。
2.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1) 工作原理:开环控制系统不能检测误差,也不能校正误差,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扰的性能都比较差,而且对系统参数的变动很敏感。
闭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检测误差,从而抗干扰性强。
2) 结构组成:开环系统没有检测设备,组成简单。
闭环系统由于添加了纠正偏差的环节,所以成本较高。
3) 稳定性:开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比较容易解决。
闭环系统中反馈回路的引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3.什么是系统的暂态过程?对一般的控制系统,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到某一个值时,输出量的暂态过程如何?1) 系统从一个稳态过度到另一个稳态的需要经历的过渡过程。
2) 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持续振荡过程;发散振荡过程。
第二章1.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哪些?1) 描述系统因果关系的数学表达式2) 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传递矩阵、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2.简要说明用解析法编写自动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步骤。
1) 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2) 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沿着信号传递方向,逐次依据组成系统各元部件的有关物理规律,列写元件或环节的微分方程;3) 消除中间变量,建立只有输入量和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构成的微分方程。
3.什么是小偏差线性化?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哪类问题?就是将一个非线性函数在工作点展开成泰勒级数,略去二次以上的高次项,得到线性化方程,用来替代原来的非线性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_王建辉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6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自动控制是一门技术学科,从方法论的角
度来研究系统的建立、分析与设计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是本学科的技术基础课。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7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信号与系统 电路理论 复变函数 拉氏变换 模拟电子技术 线性代数
小 结
5.在不同输入量作用下对系统的输出量的要求, 揭示出了反馈控制系统的本质特征:输出跟随 输入。 6.对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有: 稳定性——系统能工作的首要条件; 快速性——用系统在暂态过程中的响应速度和 被控量的波动程度描述;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33
END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34
主要内容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小结
5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学习重点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及其工 作原理 了解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及反馈控制系 统的作用 学会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及本质特征
输入量与输出量一一对应
16
1.2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1.闭环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1-给定环节;2-比较环节;3-校正环节;4-放大环节; 5-执行机构;6-被控对象;7-检测装置
东北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组 17
1.2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2.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环节
自控控制原理习题_王建辉_第6章答案
看到别人设定的下载币5块钱一个,太黑了。
为了方便各位友友都有享受文档的权利,果断现在下来再共享第六章控制系统的校正及综合6-1什么是系统的校正?系统的校正有哪些方法?6-2试说明超前网络和之后网络的频率特性,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6-3试说明频率法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的使用条件。
6-4相位滞后网络的相位角滞后的,为什么可以用来改善系统的相位裕度?6-5反馈校正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6-6试说明系统局部反馈对系统产生哪些主要影响。
6-7在校正网络中,为何很少使用纯微分环节?6-8试说明复合校正中补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6-9选择填空。
在用频率法设计校正装置时,采用串联超前网络是利用它的(),采用串联滞后校正网络利用它的()。
A 相位超前特性B 相位滞后特性C 低频衰减特性D 高频衰减特性6-10 选择填空。
闭环控制系统因为有了负反馈,能有效抑制()中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A 正向通道 B反向通道 C 前馈通道6-11 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W(s)=若使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系数,相位裕度不小于,增益裕量不小于10dB,试确定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
解:→所以其对数频率特性如下:其相频特性:相位裕度不满足要求设校正后系统为二阶最佳,则校正后相位裕度为,增益裕量为无穷大。
校正后系统对数频率特性如下:校正后系统传递函数为因为所以串联校正装置为超前校正。
6-12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W(s)=试求系统的稳态加速度误差系数和相位裕度不小于35的串联校正装置。
解:所以其对数频率特性如下:其相频特性:相位裕度不满足要求,并且系统不稳定。
设校正后系统对数频率特性如上(红线所示):则校正后系统传递函数为因为在时(见红线部分),,则→选取,则校正后系统传递函数为其相频特性:相位裕度满足要求。
校正后的对数频率曲线如下:因为所以校正装置为滞后-超前校正。
6-13设一单位反馈系统,其开环传递函数为W(s)=要求校正后的开环频率特性曲线与M=4dB的等M圆相切,切点频率w=3,并且在高频段w>200具有锐截止-3特性,试确定校正装置。
自控控制原理习题 王建辉 第5章答案
第五章 频率法5-1用时域与频域法分析设计和设计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5-2用时域法分析和设计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什么? 5-3奈氏稳定判据的本质是什么?5-4何谓幅值裕度与相位裕度,并举例说明之。
5-5试述二阶系统闭环频率特性与时域中阶跃相应之间的关系。
5-6试定性叙述伯德图各段与时域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5-7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W K (s)=110+s当系统的给定信号为 (1))30sin()(01+=t t x r(2) )452cos(2)(02-=t t x r(3))452cos(2)30sin()(03--+=t t t x r求系统的稳态输出。
解:5-7(1)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110)(1)()(+=+=s s W s W s W K K B因为)30sin()(0+=t t x r )30(0)(+=t j r ej X ω 02.511arctan29054.012110)(j j B eej W --=+=ωωω)2.530(09054.0)()()(-+==t j B r c ej W j X j X ωωω所以)8.24sin(9054.0)(0+=t t x c 解:5-7(2)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110)(1)()(+=+=s s W s W s W K K B因为)452cos(2)(0-=t t x r 化为正弦表达形式则)452sin(2)(0+=t t x r )452(02)(+=t j r ej X ω 3.1011arctan28944.012110)(j j B eej W --=+=ωωω)3.10452(07888.1)()()(-+==t j B r c ej W j X j X ωωω所以)7.342sin(7888.1)(0+=t t x c解:5-7(3)根据叠加原理,系统的输出为5-7(1)-5-7(2))7.342sin(7888.1)8.24sin(9054.0)(0+-+=t t t x c5-8绘出下列各传递对应的幅相频率特性。
自控原理客观题(王建辉教育学院2011试题)1
自控原理客观题1.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情况下,利用物理装置对生产设备和(或)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2.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制的设备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或对象。
3.被控制的物理量称为被控量或输出量。
4.决定被控制的物理量被称为控制量或给定量。
5.妨碍控制量对被控量进行正常控制的所有因素称为扰动量。
6.给定量和扰动量都是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量。
7.扰动量按其来源可分为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
8.控制系统按其结构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和复合控制系统。
9.在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中,输入量和输出量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10.在开环系统中,只有输入量对输出量产生控制作用,输出量不参与系统的控制,因而开环系统没有抗干扰能力。
11.在开环系统中,从控制结构上看,只有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信号传递通道,该通道称为正向通道。
12.在环系统中,除了输入量对输出量产生控制作用外,输出量不参与系统的控制,因而闭环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
13.在闭环系统中,从控制结构上看,除了正向通道外,还必须有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信号传递通道,该通道称为反向通道。
14.闭环控制系统必须有检测环节、给定环节和比较环节。
15.闭环控制系统是利用偏差量作为控制信号来纠正偏。
16.在控制系统中,常把比较环节、放大装置、校正环节合在一起称为控制器。
17.按偏差原则和按扰动补偿原则结合起来构成的系统,称为复合控制系统。
18.自动控制系统按其主要元件的特性方程式的输入输出特性,可以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19.线性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叠加性和齐次性。
20.叠加性和齐次性是鉴别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的依据。
21.系统微分方程式的系数与自变量有关,则为非线性微分方程,由非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
22.典型的非线性环节有继电器特性环节、饱和特性环节、不灵敏区特性环节等。
23.非线性系统的暂态特性与其初始条件有关。
王建辉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简答题上课讲义
王建辉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简答题第一章1.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各环节起什么作用?1)在无人直接参与下可使生产过程或其他过程按期望规律或预定程序进行的控制系统。
2)6部分:控制对象:要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执行机构: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使被控制量达到所要求的数值;检测装置:检测被控制量;给定环节:设定被控制量的给定值的装置;比较环节:检测的被控制量与给定量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偏差量;中间环节:一般为放大环节,将偏差信号变换成适于控制执行机构执行的信号。
2.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1)工作原理:开环控制系统不能检测误差,也不能校正误差,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扰的性能都比较差,而且对系统参数的变动很敏感。
闭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检测误差,从而抗干扰性强。
2)结构组成:开环系统没有检测设备,组成简单。
闭环系统由于添加了纠正偏差的环节,所以成本较高。
3)稳定性:开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比较容易解决。
闭环系统中反馈回路的引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3.什么是系统的暂态过程?对一般的控制系统,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到某一个值时,输出量的暂态过程如何?1)系统从一个稳态过度到另一个稳态的需要经历的过渡过程。
2)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持续振荡过程;发散振荡过程。
第二章1.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哪些?1)描述系统因果关系的数学表达式2)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传递矩阵、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2.简要说明用解析法编写自动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步骤。
1)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2)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沿着信号传递方向,逐次依据组成系统各元部件的有关物理规律,列写元件或环节的微分方程;3)消除中间变量,建立只有输入量和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构成的微分方程。
3.什么是小偏差线性化?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哪类问题?就是将一个非线性函数在工作点展开成泰勒级数,略去二次以上的高次项,得到线性化方程,用来替代原来的非线性函数。
自控原理客观题(王建辉教育学院2011试题)1
自控原理客观题1.所谓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的直接干预情况下,利用物理装置对生产设备和(或)工艺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使被控制的物理量保持恒定,或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
2.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被控制的设备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或对象。
3.被控制的物理量称为被控量或输出量。
4.决定被控制的物理量被称为控制量或给定量。
5.妨碍控制量对被控量进行正常控制的所有因素称为扰动量。
6.给定量和扰动量都是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量。
7.扰动量按其来源可分为内部扰动和外部扰动。
8.控制系统按其结构可分为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和复合控制系统。
9.在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中,输入量和输出量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10.在开环系统中,只有输入量对输出量产生控制作用,输出量不参与系统的控制,因而开环系统没有抗干扰能力。
11.在开环系统中,从控制结构上看,只有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信号传递通道,该通道称为正向通道。
12.在环系统中,除了输入量对输出量产生控制作用外,输出量不参与系统的控制,因而闭环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
13.在闭环系统中,从控制结构上看,除了正向通道外,还必须有从输出端到输入端的信号传递通道,该通道称为反向通道。
14.闭环控制系统必须有检测环节、给定环节和比较环节。
15.闭环控制系统是利用偏差量作为控制信号来纠正偏差的。
16.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结合在一起,构成复合控制系统。
17.在控制系统中,常把比较环节、放大装置、校正环节合在一起称为控制器。
18.按偏差原则和按扰动补偿原则结合起来构成的系统,称为复合控制系统。
19.自动控制系统按其主要元件的特性方程式的输入输出特性,可以分为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
20.线性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叠加性和齐次性。
21.叠加性和齐次性是鉴别系统是否为线性系统的依据。
22.系统微分方程式的系数与自变量有关,则为非线性微分方程,由非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非线性系统。
23.典型的非线性环节有继电器特性环节、饱和特性环节、不灵敏区特性环节等。
(国家精品课件)自动控制原理 王建辉1.1
眼睛
大脑
手臂、手 眼睛
图1-1
人取书的反馈控制系统方块图
14
END
15
闭环控制(反馈控制、偏差控制)
把输出量的一部分检测出来,反馈到输入端,与给 定信号进行比较,产生偏差,此偏差经过控制器产生 控制作用,使输出量按照要求的规律变化。 反馈信号与给定信号极性相反为负反馈,反之为 正反馈。
闭环控制特点
输入控制输出——输入和输出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信号传递是双方向的——输出参与控制; 检测与纠正偏差——具有抗干扰能力。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自动控制原理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 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小结
2
第1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学习重点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及
12
1.1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中的基本术语
(1) 被控对象 (2) 被控量或输出量 (7) 前向通道或正向通道 (8) 反馈通道或反向通道
(3) 给定量
(4) 扰动量
(9) 理想输出
(10) 实际输出
(5) 反馈量
(6) 偏差量 闭环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的重点。
13
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控制能力的反馈控制系统
其工作原理; 了解闭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环节; 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及反馈控 制系统的作用; 学会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及本质特 征。
3
module_1_unit_1_ppt
自控控制原理习题王建辉第7章答案
第七章7-1 什么是非线性系统?它是什么特点?7-2 常见的非线性特征有哪些?7-3 非线性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有哪些?7-4 描述函数分析法的实质是什么?试描述函数的概念及其求取方法。
7-5 试述相平面分析法的实质。
为什么它是分析二阶系统的有效方法?7-6 试确定3xy表示的非线性元件的描述函数。
7-7 一放大装置的非线性特性示于图p7-1,求其描述函数。
7-8 图p7-2为变放大系数非线性特征,求其描述函数。
7-9 求图p7-3所示非线性环节的买书函数。
7-10 某死区非线性特性如图p7-4所示,试画出该环节在正弦输入下的输出波形,并求出其描述函数N{A}。
7-11 图p7-5给出几个非线性特性。
试分别写出其基准描述函数公式,并正在复平面上大致画出其基准描述函数的负倒数特性》7-12 判断图p7-6所示各系统是否稳定?-1/N。
与K。
W(jw)的交点是稳定工作点还是不稳定工作点?解:(a)是稳定工作点(b)是稳定工作点(c)a点不是稳定工作点b点是稳定工作点(d)不是稳定工作点(e)是稳定工作点7-13 图p7-7所示为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其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为 )11.0)(15.0)(1(10)(+++=s s s s W 试确定自持振荡的角频率和振幅。
解:该系统非线性部分为具有滞环的两位置继电器,其描述函数为(见教材P343 公式(7-25)):)(414)(22h A A Mh jA h A M A N ≥-⎪⎭⎫⎝⎛-=ππ则)(414141*********)(1222222222h A M h j A h M A A h j A h M A A h A h A h jA h M A A h j A h A h j A h A h jA h M AA h jA h MAA N ≥-⎪⎭⎫ ⎝⎛--=⎪⎪⎭⎫ ⎝⎛+⎪⎭⎫ ⎝⎛--=⎪⎭⎫⎝⎛+⎪⎭⎫ ⎝⎛-+⎪⎭⎫⎝⎛--=⎪⎪⎭⎫ ⎝⎛+⎪⎭⎫ ⎝⎛-⎪⎪⎭⎫ ⎝⎛-⎪⎭⎫ ⎝⎛-+⎪⎭⎫⎝⎛--=-⎪⎭⎫⎝⎛-=-ππππππ由图可得:2=M ,1=h 代入到)(1A N -中,)(8118)(12h A j A A A N ≥-⎪⎭⎫ ⎝⎛--=-ππ线性部分相频为:)1.01)(5.01)(1()05.06.165.01(10)1.01)(5.01)(1()1.01)(5.01)(1(10)1.01)(5.01)(1)(11.0)(15.0)(1()1.01)(5.01)(1(10)11.0)(15.0)(1(10)(222223222222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ω+++---=+++---=---+++---=+++=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j W因为)(ωj W 曲线与)(1A N -曲线相交,则虚部8)1.01)(5.01)(1(5.016222223πωωωωωj j j -=+++--即8)1.01)(5.01)(1(5.016222223πωωωωω=++++ ωωωωω2832.6194.0126.12625.00025.03246+=+++即012832.626.1194.02625.00025.02346=+-+-+ωωωωω 解上述方程得到:1645.01=ω,4256.22=ω00198.1494.07.434.91645.01.0arctan 1645.05.0arctan 1645.0arctan )(-=---=⨯-⨯--=ωϕ显然不符合题义。
王建辉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简答题
王建辉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简答题第一章1.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各环节起什么作用?1)在无人直接参与下可使生产过程或其他过程按期望规律或预定程序进行的控制系统。
2)6部分:控制对象:要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执行机构: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使被控制量达到所要求的数值;检测装置:检测被控制量;给定环节:设定被控制量的给定值的装置;比较环节:检测的被控制量与给定量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偏差量;中间环节:一般为放大环节,将偏差信号变换成适于控制执行机构执行的信号。
2.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1)工作原理:开环控制系统不能检测误差,也不能校正误差,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扰的性能都比较差,而且对系统参数的变动很敏感。
闭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检测误差,从而抗干扰性强。
2)结构组成:开环系统没有检测设备,组成简单。
闭环系统由于添加了纠正偏差的环节,所以成本较高。
3)稳定性:开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比较容易解决。
闭环系统中反馈回路的引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3.什么是系统的暂态过程?对一般的控制系统,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到某一个值时,输出量的暂态过程如何?1)系统从一个稳态过度到另一个稳态的需要经历的过渡过程。
2)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持续振荡过程;发散振荡过程。
第二章1.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哪些?1)描述系统因果关系的数学表达式2)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传递矩阵、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2.简要说明用解析法编写自动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步骤。
1)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2)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沿着信号传递方向,逐次依据组成系统各元部件的有关物理规律,列写元件或环节的微分方程;3)消除中间变量,建立只有输入量和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构成的微分方程。
3.什么是小偏差线性化?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哪类问题?就是将一个非线性函数在工作点展开成泰勒级数,略去二次以上的高次项,得到线性化方程,用来替代原来的非线性函数。
王建辉版自动控制原理~课后简答题
1.什么是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各环节起什么作用?1)在无人直接参与下可使生产过程或其他过程按期望规律或预定程序进行的控制系统。
2)6部分:控制对象:要进行控制的设备或过程;执行机构:直接作用于控制对象,使被控制量达到所要求的数值;检测装置:检测被控制量;给定环节:设定被控制量的给定值的装置;比较环节:检测的被控制量与给定量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偏差量;中间环节:一般为放大环节,将偏差信号变换成适于控制执行机构执行的信号。
2.试比较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优缺点1)工作原理:开环控制系统不能检测误差,也不能校正误差,控制精度和抑制干扰的性能都比较差,而且对系统参数的变动很敏感。
闭环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检测误差,从而抗干扰性强。
2)结构组成:开环系统没有检测设备,组成简单。
闭环系统由于添加了纠正偏差的环节,所以成本较高。
3)稳定性:开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比较容易解决。
闭环系统中反馈回路的引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3.什么是系统的暂态过程?对一般的控制系统,当给定量或扰动量突然增加到某一个值时,输出量的暂态过程如何?1)系统从一个稳态过度到另一个稳态的需要经历的过渡过程。
2)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持续振荡过程;发散振荡过程。
1.什么是系统的数学模型?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常见的数学模型形式有哪些?1)描述系统因果关系的数学表达式2)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方程、传递矩阵、结构框图和信号流图。
2.简要说明用解析法编写自动控制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步骤。
1)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2)从系统的输入端开始,沿着信号传递方向,逐次依据组成系统各元部件的有关物理规律,列写元件或环节的微分方程;3)消除中间变量,建立只有输入量和输出量及其各阶导数构成的微分方程。
3.什么是小偏差线性化?这种方法能够解决哪类问题?就是将一个非线性函数在工作点展开成泰勒级数,略去二次以上的高次项,得到线性化方程,用来替代原来的非线性函数。
王建辉《自动控制原理》(课后习题 根轨迹法)【圣才出品】
第4章 根轨迹法4-1 根轨迹法适用于哪类系统的分析?答:根轨迹法适用于分析高阶系统。
4-2 为什么可以利用系统开环零点和开环极点绘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答:绘制根轨迹的依据是幅角条件,而系统的幅角关系为式中:;为开环有限零点-z i 到s 的矢量幅角;为开环极点-p j 到s 的矢量幅角。
由此可知,可以利用系统开环零点和开环极点来绘制闭环系统的根轨迹。
4-3 绘制根轨迹的依据是什么?答:绘制根轨迹的依据是幅角条件,即幅角的和总等于。
4-4 为什么说幅角条件是绘制根轨迹的充分必要条件?答:由根轨迹的定义可知,根轨迹由特征方程式的幅值条件和幅角条件决定,但因为K g 在0→∞范围内连续变化,总有一个K g 能满足幅值条件,所以,绘制根轨迹的依据是幅角条件。
4-5 系统开环零、极点对根轨迹形状有什么影响?答:(1)增加开环零点将使系统的根轨迹向左弯曲,并在趋向于附加零点的方向发生变形。
(2)增加开环极点将使系统的根轨迹向右弯曲,使对应同一个K g值的复数极点的实数部分和虚数部分数值减小,从而系统的调节时间加长,振荡频率减小。
4-6 求下列各开环传递函数所对应的负反馈系统的根轨迹。
解:(1)①起点:两个开环极点为-p1=-1,-p2=-2;终点:系统有一个开环有限零点为-z=-3。
②实轴上的根轨迹区间为(-∞,-3],[-2,-1]。
③根轨迹的分离点、会合点计算。
即因为根轨迹在(-∞,-3]和[-2,-1]上,所以,分离点为-1.58,会合点为-4.42。
根轨迹如图4-1所示。
图4-1 题4-6(1)根轨迹图(2)①起点:三个开环极点-p1=0,-p2=-3,-p3=-2;终点:系统有一个开环有限零点-z=-5。
②实轴上根轨迹区间为[-5,-3],[-2,0]。
③渐近线倾角及交点计算。
由公式求得根轨迹的渐近线倾角和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④求分离点N'(s)D(s)-D'(s)N(s)=0。
自控控制原理习题_王建辉_第3章答案
3-1 控制系统的时域如何定义?3-2 系统的动态过程与系统的极点有什么对应关系? 3-3 系统的时间常数对其动态过程有何影响? 3-4 提高系统的阻尼比对系统有什么影响?3-5 什么是主导极点? 主导极点在系统分析中起什么作用? 3-6 系统的稳定的条件是什么? 3-7 系统的稳定性与什么有关? 3-8 系统的稳态误差与哪些因素有关? 3-9如何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3-10 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1)(+=s s s W k试求: (1)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及性能指标;,,%,μσ和s r t t (2) 输入量x r (t )= t 时,系统的输出响应;(3) 输入量x r (t) 为单位脉冲函数时,系统的输出响应。
解:(1))2()1(1)(2n nk s s s s s W ξωω+=+= 比较系数:得到12=nω 1=n ω,12=n ξω,5.0=ξ %3.16%100%100%225.015.01=⨯=⨯=----πξξπσee21ξωβπ--=n r t 其中:)(0472.15.0arccos arccos rad ===ξβ 所以)(42.25.010472.114.3122s t n r =--=--=ξωβπ %)5()(65.033s t ns ===ξωf s t t =μ 其中:)(255.7866.02122s t n f ==-=πξωπ 所以827.0255.76==μ 解(2)输入量x r (t )= t 时,21)(ss X r =,这时; 222221)(nn nc s s s s X ωξωω++=,应用部分分式法 ()()()22222232222322222222)2()2()(2222)(nn n n n n nn n n n n nn c s s s A s B A s B D A s C B s s s Ds Cs s s Bs A s A As s s D Cs s B s A s X ωξωωωξωξωωξωωξωωξωωξω+++++++++=+++++++++=+++++=通过比较系数得到:1=A ,1-=-=A B ,1=C ,0=D 所以:111211)(22222+++-=+++-=s s s s s s s s s s s X n n c ωξω 所以:⎪⎪⎭⎫ ⎝⎛++-=-05.06023sin 321)(t e t t x t c 解(3)当)()(t t x r δ=时,1)(=s X r ,这时,11)(2++=s s s X c 所以⎪⎪⎭⎫ ⎝⎛+=-05.06023sin 32)(t e t x t c 3-11 一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s s K s W kk τ, 其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所示,图中的x m =1.25 t m =1.5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I试卷(作业考核线下)B 卷(共 4 页)
注:请您单面打印,使用黑色或蓝色笔,手写完成作业。
杜绝打印,抄袭作业。
一、(30分)回答下列各题
1、自动控制系统由哪些基本环节组成?各环节的功能是什么?(12分)
2、传递函数适合哪类控制系统?如何定义?(9分)
3、绘制根轨迹的条件是什么?试写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
(9分)
二、(20分)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1所示,试求系统输出Y(s)对输入信号R(s)和扰动
信号N(s)的传递函数Y(s)/ R(s)、Y(s)/ N(s)。
图1 题二图
三、(30分)一闭环反馈控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2所示。
(1)试求当%20%σ≤,()5% 1.8s t s =时,系统的参数1K 及τ值。
(2)试求上述系统的位置稳态误差系数p K 、速度稳态误差系数v K 、加速度稳态误差系数a K 及其相应的稳态误差。
图2 题三图
四、(20分)已知系统是最小相位的,其开环幅相频率特性和对数幅频特性分别如图3(a)、(b)
所示,试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并判断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P(ω) ω
(a) (b)
图3 题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