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
中国是一个地理位置广阔、气候多样的大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也表现出端倪明显的分布规律。
大体而言,年总辐射以西南沿海区域最高,以东北内陆区域最低为规律。
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主要分为沿海、山地、河谷和内陆四大地域,年太阳辐射总量也显示出显著的地区差异。
首先,沿海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
由于沿海地区空气比较清新、受热量少,辐射率高,所以有理由认为沿海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最高。
其中,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等地年太阳辐射总量以2000-3000(Wh/㎡)是最高的,另外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琼海市也是比较高的,多以500-1000(Wh/㎡)左右。
再者,河谷地区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低。
由于河谷地区河水高度变化较大,空气块度也较高,太阳辐射总量也较低,多以1000-1500(Wh/㎡)为最高。
如山西晋城市、临汾市等地,太阳辐射量均在1000-1500(Wh/㎡)之间。
总之,沿海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最高,山地、河谷地区次之,内陆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最低,另外,在同一区域,海拔越高,年太阳辐射总量就越低,夏季辐射量较高,冬季辐射量较低。
分析总结地球表面各纬度的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
分析总结地球表面各纬度的全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的分析【地理必修1】“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的分析【地理必修1】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被人类利用的能量几乎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所以认识和了解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规律对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指导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太阳辐射能特别丰富。
二、太阳辐射差异的原因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天气、海拔和日照等方面。
下面结合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来分析产生贫乏区、可利用区、较丰富区、丰富区的原因。
在我国西部地区由南向北,由青藏高原丰富区向北到新疆中部、北部地区较丰富区过渡,体现了年太阳辐射总量由低纬向较高纬度递减的规律;东部地区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由可利用区向较丰富区(北方)或贫乏区(南方)过渡,这种变化是距海远近引起降水差异或者说天气、气候差异的结果。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高值和低值中心都分布在北纬22°~35°之间,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能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而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三、太阳辐射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般来说,太阳辐射量越大,光照越充足,光合作用越强,对农业生产越有利。
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指太阳辐射能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
太阳的辐射能量主要通过电磁辐射的形式传递,其中包括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等波长范围的辐射。
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季节、时间、大气层吸收和散射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1.纬度影响:太阳辐射能量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赤道附近,太阳直射辐射较强,而在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被大气层吸收和散射的程度较大,因此辐射能量较弱。
2.季节影响:太阳辐射在不同季节的分布也会有所变化。
在夏季,太阳高度角较高,太阳辐射能量较强,而在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太阳辐射能量较弱。
3.时间影响:太阳辐射在一天中也会发生变化。
在中午时分,
太阳直射辐射较强,而在早晨和傍晚时分,太阳辐射能量较弱。
4.大气层吸收和散射:大气层中的水蒸汽、气溶胶等物质可以
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
这些物质的浓度和分布不均匀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总体来说,太阳辐射能量在赤道附近最强,在极地地区最弱,随着纬度的增加和季节的变化,太阳辐射能量逐渐减弱。
另外,太阳辐射的分布还受到时间和大气层的影响。
全球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全球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全球太阳辐射分布具有以下几个规律:
1. 纬度影响:太阳辐射与纬度密切相关。
赤道地区太阳辐射最强,因为太阳直射角度最大。
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辐射逐渐减弱。
极地地区的太阳辐射最弱,因为太阳直射角度非常接近水平。
2. 季节影响:太阳辐射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在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最强,冬季太阳辐射最弱。
这是因为夏季太阳直射角度较大,太阳光通过较短的大气路径,而冬季太阳直射角度较小,太阳光通过较长的大气路径。
3. 气候影响:气候对太阳辐射分布也有影响。
热带地区由于水汽含量较高,大气中的云量较多,太阳辐射受到云覆盖的阻挡,所以实际太阳辐射较纯净辐射要小。
而干旱地区太阳辐射较强,因为相对较少的云层和大气中的颗粒物减少了辐射的散射和吸收。
4. 地形影响:地形也会对太阳辐射分布产生影响。
高山地区的太阳辐射较强,因为山脉会使得大气厚度减少,太阳光的透射量增加。
相反,低洼地区的太阳辐射较弱,因为大气厚度增加,太阳光的透射量减少。
总之,太阳辐射分布在全球是不均匀的,受到纬度、季节、气候和地形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这些规律对于能源利用、气候变化和生态系统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植被生长、农作物发育和人类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
因此,研究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对了解地球气候及其变化,有利于掌握合理的生态及农业栽培技术,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
本文主要对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挖掘太阳辐射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一、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根据我国气象部门公布的数据,经过2012-2017年太阳辐射总量监测,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为2243.3~2269.3 MJ/m2,平均水平为2250.0 MJ/m2。
在全国范围内,太阳辐射总量依次随着经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是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热气流的差异所致。
二、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季节性变化太阳辐射总量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
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高的是春季,最低是秋季,其中热带地区春秋季节幅度较大。
东北地区夏季和冬季的太阳辐射总量分别较高,而中南地区则大多较低。
原因是东北夏季气温比较高,能量的吸收速度较快;而中南地区则夏季温度较高,能量的放出速度比较快,减少了太阳辐射总量。
三、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日变化我国的太阳辐射总量,也会根据日期的变化而变化。
从年至季节,每月1日至每月31日,都有不同的太阳辐射总量。
基本上,随着日期的增加,太阳辐射总量也会增加,而最大值往往出现在夏季,比如6月21日至7月6日之间,可以达到9.6 MJ/m2/d左右。
四、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地区差异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在地区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从广大地区而言,受到大气垂直结构和海拔高度的影响,西部较东部太阳辐射总量高出20~40%,而南部也比北部多出15~30%。
而且,在各地区内部,由于气候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总量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因此,我们必须准确掌握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规律,才能适当调整农作物生长期和种植方式。
五、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综合分析总之,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其中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是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的重要特征。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
(1)据图中信息判断( ) A .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 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 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 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
例2 (2009·福建文综)读图1-35,完成(1)~(3)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答案:C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根据极昼圈变化规律可知,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
⑥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 90°(如下图)。
⑦判断山地自然带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况下,由于向阳坡, 得到的太阳光热多,背阳坡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因此,在相同的高度,阳坡温度较高,阴坡温度较低,从而影响自然带在阳坡和阴坡分布高度。
①自然日界线:即0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过0时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②人为日界线: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
③自然日界线与人为日界线有可能重合,即当180°经线地方时为零点时。
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三、地球运动的计算问题
太阳辐射量分布
太阳辐射量分布
太阳辐射量分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季节会有所变化,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
1. 全球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值并不是出现在赤道地区,而是出现在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
这是因为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云雨,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
而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2. 中国的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一般而言,太阳辐射总量在南方较高,在北方较低。
3. 青藏高原成为高值中心的原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大气中的尘埃含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多;阴天、雾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4. 中国的地形和海拔对太阳辐射总量也产生影响。
例如,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由于接近太阳,辐射总量较高,而沿海地区受到云雾和大气湿度的影响,辐射总量相对较低。
5. 受大气污染影响:中国某些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还受到大气污染的影响。
如果您需要关于特定地区的详细信息或对特定时间的数据感兴趣,请进一步明确问题。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与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与跟踪练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与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与跟踪练一、知识讲解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1)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不相同。
如下图所示:(2)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3.正确描述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描述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时、空两个方面:从时间上一般分析其冬、夏季的差异;从空间上一般描述其“从……向……递减(或递增)”、“哪个地区多,哪个地区少”,如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时间上,大部分地区夏半年多于冬半年;空间上,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二、例题分析下图是世界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是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值大约是________。
它大于B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A、B的纬度值应为37°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较大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从纬度(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地势高低等方面分析。
青藏高原地势高而且空气稀薄、云量少,从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撒哈拉沙漠降水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
黄土高原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黄土高原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黄土高原,万物生长的精华所在,太阳的辐射是物种多样化的推动力,解析太阳辐射分布规律至关重要。
黄土高原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可以在以下几点上归纳总结。
一、夏季太阳辐射量大
-太阳辐射量在夏季达到高峰。
-其中,7月份、8月份辐射量更加浓厚,多达750-1100W/m2。
二、冬季太阳辐射量少
-冬季的太阳辐射量明显低于夏季。
-12月份辐射量大约只有300-600 W/m2。
三、春秋季节太阳辐射量中等
-春秋季节太阳辐射量一般在500-700 W/m2。
-3月份、9月份辐射量略高,一般约为650-800 W/m2。
四、雨水蒸发量大
-汇集各区域太阳辐射量的总和是雨水蒸发量。
-雨水蒸发量大。
每年的雨水蒸发量大约为880~925mm,是全国的两倍以上。
总之,黄土高原太阳辐射量在夏季达到高峰,冬季最低,而在春秋季节较为中等,雨水蒸发量也很大。
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规律
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规律
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是描述一天内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的曲线。
一般来说,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呈现出明显的日内变化规律和季节
性变化规律。
首先,从日内变化规律来看,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呈现出双峰
型或单峰型。
在清晨和傍晚时段,太阳辐射较弱,呈现出低谷,而
在中午时段,太阳辐射达到最强,呈现出高峰。
这种双峰型或单峰
型曲线是由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引起的,太阳高度角越高,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其次,从季节性变化规律来看,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在不同季
节也会有所不同。
在夏季,太阳高度角较高,太阳直射地面的时间
较长,因此太阳辐射强度较大,曲线呈现出较高的峰值和较长的持
续时间;而在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太阳直射地面的时间较短,
因此太阳辐射强度较小,曲线呈现出较低的峰值和较短的持续时间。
此外,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还受地理位置、天气条件等因素的
影响。
不同地理位置的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会有所不同,比如赤道
地区和极地地区的曲线形状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而天气条件如云量、
雾霾等也会对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产生影响,天气晴朗时曲线会更接近理想状态,而多云或雾霾时曲线会变得更加平缓。
总的来说,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的规律受到日内变化、季节性变化、地理位置和天气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合理安排和利用太阳能资源,对于太阳能发电、建筑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黄土高原太阳辐射空间分布规律
黄土高原太阳辐射空间分布规律黄土高原太阳辐射空间分布规律是指在黄土高原上,太阳辐射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呈现出的空间分布规律。
一般来说,黄土高原太阳辐射受地形、气候、火山喷发、季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即不同地区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连续性。
首先,在黄土高原上,气候对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影响较大。
一般来说,由于黄土高原位于中国北部干旱带,以此为特点,黄土高原中太阳辐射分布会受到温度和降水的影响。
由于温度的影响,内蒙古黄土高原的夏季太阳辐射量明显高于冬季。
而受降水的影响,当降水量增加时,云层会变得越来越厚,从而导致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会受到影响,即在雨季会出现“云量-太阳辐射”的正相关关系。
其次,地形也会对黄土高原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当太阳辐射到达比较陡峭的地形时,如山脉、悬崖等,由于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太阳辐射会受到隔离,从而导致太阳辐射空间分布规律有所不同。
例如,在内蒙古黄土高原上,较为陡峭的平原、草原、山地和河流沿岸等地,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会有所不同。
此外,火山喷发也会影响黄土高原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
一般来说,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火山灰可以阻挡太阳辐射,从而使太阳辐射空间分布在火山喷发的地方受到影响,出现太阳辐射的减少现象。
最后,季风也可以影响黄土高原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
一般来说,季风是由于气压和温度差异引起的大气运动,它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
例如,当夏季东北季风到达内蒙古黄土高原时,太阳辐射会受到抑制,出现太阳辐射减少的现象。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太阳辐射空间分布规律受地形、气候、火山喷发、季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即不同地区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连续性。
同时,这也为我们更好地利用黄土高原太阳辐射提供了参考,如太阳能发电等。
地球表面各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
标题:地球表面各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探析一、引言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而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供给者。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来源之一,它不仅影响了地球的气候变化,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地球表面各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揭示出其中的奥秘。
二、地球表面各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1.太阳辐射总量与纬度的关系太阳辐射总量与纬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太阳辐射总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方,太阳光线照射的角度会变得更加倾斜,导致单位面积上能量的密度减小。
在极地附近的地区太阳辐射总量通常会比赤道地区要少。
2.季节变化对太阳辐射总量的影响除了纬度的影响外,季节变化也是影响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
在夏季,由于地球轴倾斜的关系,北半球会更多地接受到太阳辐射,而在冬季则是南半球。
这也导致了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的季节性变化。
三、地球表面各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的实际表现1.赤道地区赤道地区由于处于地球自转轴的近似平面上,因此太阳辐射总量相对较高,气候也相对炎热,日照时间长,是热带雨林的重要分布地区之一。
2.中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太阳辐射总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明显差异,夏季辐射总量较多,气候温暖湿润,冬季则较少,气候寒冷干燥,明显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
3.极地地区极地地区由于纬度较高,太阳辐射总量较少,气候寒冷,极昼极夜现象明显,是冰川和冻土的主要分布地区。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着地球上生物的分布、植被的类型和土地的利用。
通过深入研究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球气候的特点,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参考。
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珍惜太阳能资源。
五、总结与回顾本文从地球表面各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表现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清晰地阐述了太阳辐射总量与纬度、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的也对赤道地区、中纬度地区和极地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进行了介绍。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概要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概要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地球及其大气层发射的能量,对于地球的气候、生态系统和能源利用起着重要的影响。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主要与地球的地理位置、大气层的组成、云量、地表反射率和季节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地球的地理位置是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重要因素。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太阳照射的角度和强度会有所不同。
赤道附近的地区受到太阳辐射的直接照射,而高纬度地区则受到太阳辐射的角度较小,辐射强度较弱。
因此,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较强,而极地地区辐射较弱。
其次,大气层的组成也会对太阳辐射的分布产生影响。
大气层中的气体和气溶胶可以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从而改变其传播路径和强度。
例如,大气层中的水蒸气、氧气和臭氧可以吸收一部分紫外线辐射,而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可以吸收和散射地球表面的热辐射,导致地球保持温暖。
此外,大气中的气溶胶和云也可以散射太阳辐射,使其辐射范围更广。
云量是太阳辐射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云层可以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
云量较多的地区太阳辐射相对较弱,而云量较少的地区太阳辐射相对较强。
地表反射率也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
地表的反射率决定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程度。
例如,雪覆盖的地区由于其高反射率,会使太阳辐射大部分被反射回大气中,导致地面吸收的辐射减少。
季节变化是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会有所变化。
因此,地球表面在不同季节受到的太阳辐射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夏季,地球靠近太阳,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强,而在冬季则相对较弱。
总体上,太阳辐射分布呈现出从赤道到极地逐渐减弱的趋势。
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强,能量较为集中,而极地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弱,能量较为分散。
在赤道和高纬度地区之间的中纬度地区,太阳辐射的分布由季节和云量等因素共同影响。
总结起来,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主要与地球的地理位置、大气层的组成、云量、地表反射率和季节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农业气象学太阳直接辐射的时空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规律
在地球大气上界,北半球夏至时,日辐射总量最大,从极地到赤道分布比较均匀;冬至时,北半球日辐射总量最小,极圈内为零,南北差异最大。
南半球情况相反。
春分和秋分时,日辐射总量的分布与纬度的余弦成正比。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内日辐射总量有两次最大,年变化小。
纬度愈高,日辐射总量变化愈大。
到达地表的全球年辐射总量的分布基本上成带状,只有在低纬度地区受到破坏。
在赤道地区,由于多云,年辐射总量并不最高。
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特别是在大陆荒漠地区,年辐射总量较大,最大值在非洲东北部。
1.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因为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有赤道向两极递减;
2.夏至日,太阳辐射由北回归线向向南北两侧递减。
3.冬至日,太阳辐射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1. 引言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理解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对于气候研究、农业生产和能源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在不同纬度上的分布规律,探讨其原因和影响,并进行综合评估。
2. 全球纬度带的划分全球纬度带的划分是研究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规律的重要基础。
全球以赤道为中心,划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其中纬度0°为赤道,90°为北极和南极。
根据纬度的不同,可以将全球划分为低纬度区域(赤道附近)、中纬度区域(亚热带到温带地区)和高纬度区域(极地地区)。
3. 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根据研究数据,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在不同纬度上存在明显的分布规律。
总的趋势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太阳总辐射量逐渐减少。
具体来说,低纬度区域接收到的太阳总辐射量最大,中纬度区域次之,高纬度区域最少。
4. 影响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因素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规律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在赤道附近,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光直射,故太阳总辐射量最大;而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光斜射,太阳总辐射量较少。
b. 大气层厚度: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散射和反射都会影响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
在低纬度地区,大气层厚度较薄,太阳辐射能量的损失较小;而在高纬度地区,大气层厚度较厚,太阳辐射能量会被大气层吸收和散射,导致太阳总辐射量减少。
c. 地球表面反射率:地球表面的反射率也会影响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
不同纬度地区的陆地和水域反射率各不相同,反射率高的区域会使太阳总辐射量减少。
5. 太阳总辐射量分布规律的影响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规律对气候和环境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a. 气候:太阳总辐射量是驱动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源之一。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规律
我国太阳辐射年总量,总的是东部小西部大,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而且除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外,基本上是南部低于北部.由于强烈季风影响,东部季风区年总辐射的分布与西北干旱区及全球平均分布均有显著不同.西北干旱区受季风影响弱,年总辐射随纬度的分布趋势与全球平均值较一致,但比全球同纬度地区要高.在东北地区年总辐射量变化在4 100~5 400 MJ/m2.大兴安岭北部最小,为4 100~4 500 MJ/m2;小兴安岭大部和三江平原北部,纬度较高,气候湿润,年总辐射量不足4 500 MJ/m2;长白山天池,虽纬度偏南,但云雾多,年总辐射量为4 596 MJ/m2.在分布上,有自北向南、从东到西增大的趋势.在西北高山区,年总辐射量在5 400~5 800 MJ/m2.青藏高原由于其纬度低、海拔高、大气洁净,是全国总辐射最多的地区,在6 700~9 200 MJ/m2.青藏高原年总辐射量为5 400~8 400 MJ/m2,最高值出现在高原西南部.青藏年总辐射量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高度的影响大于纬度的影响.四川盆地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小,那里雨多、雾多,晴天较少.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有:太阳能的高值中心和低值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这一带,青藏高原是高值中心,四川盆地是低值中心;由于南方多数地区云雾雨多,在北纬30°~40°地区,太阳能的分布情况与一般的太阳能随纬度而变化的规律相反,太阳能不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减少,而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长.。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源之一,它通过辐射能够为地球表面提供光热能。
而在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太阳辐射的分布受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太阳的辐射在一天之中是有变化的。
在白天,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大气上界的一部分,而在夜晚则几乎没有太阳辐射。
而由于地球公转的原因,太阳辐射在一年之中也有所变化。
在北半球的夏季,太阳辐射相对较强,而在冬季则相对较弱。
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分布还受到纬度的影响。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纬度越高的地方,太阳的直射辐射就越少。
这是因为在较高纬度的地方,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路径较长,受到大气层的吸收和散射较多,所以能够达到地表的太阳辐射就相对较弱。
而在赤道附近的地区,太阳辐射相对较强,因为太阳光在这些地方的入射角度较大。
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还受到时间的影响。
在一天之中,太阳辐射的最大值通常出现在正午附近,这是因为这个时候太阳的高度角最大,太阳光经过的大气层路径最短,吸收和散射较少。
而在早晨和傍晚,太阳辐射相对较弱,因为太阳的高度角较小,太阳光经过的大气层路径较长,吸收和散射较多。
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还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
云量、气溶胶等因素都会对太阳辐射的分布产生影响。
云层可以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所以在多云的天气下,太阳辐射通常会减弱。
而气溶胶可以散射太阳辐射,所以在气溶胶浓度较高的地区,太阳辐射也会相对较弱。
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纬度、时间以及气象条件等。
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太阳辐射在北半球大气上界的分布情况,对于气候变化和能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规律
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规律广西是我国南部的一个省份,位于北纬2054′-2624′,东经10426′-11204′之间,总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
由于地处南方,广西的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规律也较为明显。
一、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规律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1. 纬度因素广西位于北纬2054′-2624′之间,属于南亚热带和北亚热带交界地带,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较高。
2. 地形因素广西地形复杂,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地形类型交错分布,地形高低起伏较大,地形对太阳辐射的遮挡和反射作用较大,因此太阳辐射总量在不同地形类型的分布存在差异。
3. 气候因素广西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18以上,气温高,湿度大,气候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较大,因此太阳辐射总量在不同气候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
4. 云量因素广西云量较多,云量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较大,因此太阳辐射总量在不同云量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
综合以上因素,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规律如下:1. 年太阳辐射总量呈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南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北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低。
2. 年太阳辐射总量在不同地形类型的分布存在差异,山地和丘陵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低,平原和盆地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
3. 年太阳辐射总量在不同气候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南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北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低。
4. 年太阳辐射总量在不同云量区域的分布存在差异,云量较多的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低,云量较少的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
二、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特点1. 南北差异明显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明显,南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高,北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低。
南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高的原因是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气候温暖湿润,云量较少,地形较平坦,太阳辐射能够直接照射到地面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
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②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④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能量多。
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 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D.自西向东大气削弱作用逐渐增强 (2)有关②地区太阳年总辐射等值线分布特点的叙述,正 确的是 A.向北方凸出 B.向南方凸出 ( A )
C.与经线平行 D.与纬线平行
(3)有关③地区和④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阳辐射量比③地区小
C A.因为④地区的地势比③地区低,所以④地区的年太
)
B.因为③地区的地势比④地区高,所以③地区的年太
一、太阳辐射
1、太阳能量来源
2、对地球的影响
直接提供 ①能量来源 为人类提供
光、热 能源
资源为人类生活生产
煤、石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 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②动力来源: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 的主要动 力。
3、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
影响 因素
原因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 纬度 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日 照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 地势 时 地 数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 天气 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阳辐射量比④地区大 C.虽然④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③地区少,但是,④ 地区的热量条件比③地区好 D.③地区的年太阳辐射量比④地区多,所以③地区的
热量
课堂对点练习
第1 2讲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课堂对点练习
第2讲
D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A
课堂对点练习
第2讲
C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二.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层及太阳活动
[典例导入] 1.下图是“沿29° N纬线作的太阳年总辐射量曲线图”,读 图回答(1)~(3)题。
青 藏 高 原
雅 鲁 藏 布 江 谷 地
横 断 山 区
四 川 盆 地
(1)①地区太阳年总辐射量自东向西逐渐增多,原因是 ( D )
A.自东向西地势逐渐增高
B.自西向东降水逐渐减少
C.自东向西大气保温作用逐渐增强
太阳黑子
黑子
耀 斑
太阳风
日冕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电离层 ①扰动地球上空的 , 无线电短波通信 影响 。 磁暴 ②扰乱地球磁场,产生“ ”现象。 两极地区 ③高能带电粒子流冲进 的高空大气, 极光 产生“ ”现象。(夜晚) 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地震 水旱灾害 如 、 等。
4、太阳辐射分布规律
(1).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
总趋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通过厚厚的大气层又要受到大气状况、季节和地面状况的影 响,但总的分布趋势不变。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高值中心 低值中心
总体特征: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 强。
思考: 1、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高值中心的原因? 2、四川盆地成为太阳辐射低值中心的原因?
重点难点突破
第2讲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重点难点突破
第2讲
C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A
课堂对点练习
第2讲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课堂对点练习
第2讲
B
本 课 栏 目 开 关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