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口笔译之异同

合集下载

口译和笔译的区别.doc

口译和笔译的区别.doc

口译和笔译的区别口译和笔译的区别摘要:本文首先讨论了评价笔译和口译优劣的衡量标准,口译由于其即时性,需要译员做出快速反应。

然后对两种翻译方式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差别。

最后探讨了对译员素质的不同要求,鉴于口译的特殊性,重点讨论了对口译员的要求,包括:心理素质、听力、记忆力和速记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讨论,让读者对口译和笔译的差别有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口译;笔译;衡量标准;翻译过程;译员素质要求口译一般可分为即席翻译和同声传译。

即席翻译,也称交替传译或连续翻译,主要形式是发言者将要表达内容进行分段表达,在每次停顿间译者进行翻译,每次讲话的时间根据具体情况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

交替传译运用范围较广,如旅游翻译、宴会发言等。

同声传译,又称同步口译,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演讲的情况下,通过专用的传译设备提供即时翻译,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听众。

同声传译适用于大型的研讨会和国际会议,通常由两位译员轮换进行。

一、衡量标准不同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翻译,评价笔译与口译的标准也不相同。

尽管翻译理论界对翻译标准问题一直未形成统一意见,尤其是“文化转向”之后,翻译理论界更是百家争鸣,但国内评价笔译质量的主流翻译标准仍是以忠实、通顺为主,这与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标准是一脉相承的,要求译文要尽可能在内容、形式、风格、文体等方面和原文保持一致,并做到通顺流畅。

基于口译的特点,一些口译专家和学者提出了相应的理论用来评价口译的优劣。

根据法国口译专家赛莱丝?科维奇的达意派理论,口译是一种解释性的翻译,其宗旨是达意,标准是达意、通顺。

口译专家李越然提出的口译标准是准确、通顺、快捷。

准确,是英语口译的灵魂,它要求译员应准确地用英语或汉语将一方的信息传达给另一方,从而达到双方交流的目的;通顺,就是译员要流畅地将所获取的信息传达出来,让人容易明白;快捷,是由于口译具有即时性,其本身的时间限制要求译员必须能做出迅速的反应。

口译学者仲伟合则主张,口译应遵循忠实、及时。

浅议口译与笔译的区别

浅议口译与笔译的区别

浅议口译与笔译的区别作者:吴迅来源:《神州》2011年第26期摘要:作为两种不同的翻译类型,口译与笔译在许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试图从工作对象、工作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阐述口译与笔译的区别,从而对这两种翻译类型各自的特点有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口译;笔译;区别Abstract: As two translation types, interpretation and written translation are different in many aspect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ir differences by the analysis of the objects, means and language uses of each type, so as to have a clearer cognition of their features.Key words: interpretation; written translation; differences口译与笔译有着共同的特点——传达信息,表达思想感情,有时也遵循相同的翻译原则,但两者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Seleskovitch,1968转引自林小兰,2004:79)无论是在工作对象、工作方式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口译与笔译都有着明显的不同。

1 工作对象的不同首先从工作对象来看,笔译处理的是书面语,而口译处理的则是口语。

笔译的工作对象是写在书本上的文字,笔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能直接跟原文作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只能通过解读文字来揣测作者的意思,只需运用眼和手。

口译是译者将源语说话人的内容转换成译入语,再用译入语将源语的内容讲给译入语听众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口译者不但要准确把握说话人的语言,还要同时注意其语气甚至表情、手势和肢体语言,因为这些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着说话人想要表达的信息。

翻译VS 口译(1)

翻译VS 口译(1)

笔译与口译之比较对于很多学习外语的中国学生来说,口译与笔译唯一的差别在于表达方式的媒介不同:口译员是口头翻译;而笔译者是笔头翻译。

口译和笔译都以热爱语言和熟练掌握至少两门语言为先决条件。

然而,两者所需要的训练,技巧和天赋上面的差异是肯定的,清晰的。

一个优秀的笔译者的关键技能就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能用目的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就是为什么职业的笔译者几乎总是专攻一个方向,即将外语译成母语。

即使能说两种语言的人,就给定主题,用两种语言表达,也难免有高低之分。

况且,很多优秀的笔译者也远远谈不上通晓两门语言,他们不能也不需要流利地使用源语(待译文本所使用的语言)。

他们的翻译能否成功取决于对源语及对文本出处国家文化的理解,利用大量的词典和参考资料把原文译成目的语。

而口译员的工作则大相径庭。

他必须现场在不借助任何工具书的情况下进行双向翻译。

口译有两种形式: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

最常见的同传的形式是译员坐在小隔间里,着耳机对着话筒进行口译。

严格来说,“同时、同步”这个词语是不恰当的,因为有时口译员要理解了句子的大致意思后才能开始口译。

甚至有时口译员要听完一整句话才能开始翻译。

由此可见,口译员的工作是多么的艰难。

译员在翻译上一句的同时必须听清并理解下一句。

你可以尝试体验一下这份工作有多么难,即使你不懂外语。

试着半句话间隔去复述别人的发言,要确保你在复述上一句的同时听懂下一句。

同声传译的关键技能之一是当机立断。

因为口译员实在没有时间去权衡各种译法的好坏,或者去搜索目的语中哪个合适的习语。

任何犹疑你都可能遗漏说话者的一些词句(很有可能是他的某个观点)。

由于发言人可能相距甚远,或者可能跟口译者不在一个房间,这样的错失将不可挽回。

在交替传译中,发言者每隔1至5分钟会停一下(通常在段尾或者一个观点表达完之后),接下来就由口译者把说过的话译成目的语。

交替传译的关键技能是要记笔记,因为几乎没有口译者能够一次性记住一个完整的段落而没有一点细节的错失。

上海专业翻译公司浅析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上海专业翻译公司浅析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上海专业翻译公司浅析笔译与口译的区别现有的有关翻译理论与技巧的著述大都以笔译为对象,以上海专业翻译公司口译为对象的寥寥无几。

但这并不说明口译不及笔译重要,也不说明口译简单、无研究价值。

实际上口译时翻译的基本形式,对各国间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交流起着重要作用。

上海专业翻译公司口译的劳动强度比笔译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上海专业翻译公司口译人员的素质要求绝不低于对笔译人员的要求。

对口译研究太少的原因恐怕与口译“成品”转瞬即逝有关。

即便有些讲话事后发表,则又经过了修改润色,基本上变成了笔译。

这种情况,再加上文字出现后书面语与口语某些程度的脱离,许多人习惯于以书面语作为规范语言,片面认为上海专业翻译公司口译只要能使有关各方沟通就算完成了任务,从而忽略了对口译理论与技巧的探讨。

上海专业翻译公司口译与笔译是既有很大差别又有密切联系的两种工作。

二者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笔译通过“读”理解原文,获得信息。

上海专业翻译公司译者有较充分的时间对翻译中的难点进行思索,有时甚至“一名之立,旬月踟蹰”。

上海专业翻译公司笔译人员可以求助于词典和各种工具书参考书,还可以请教他人。

因此要求笔译不仅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文从字顺、畅晓易读,而且还要求译文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且要贴近原文的风格。

口译通过“听”理解原话,获取信息。

上海专业翻译公司译员要在听完讲话人的话后立即用目标语言表达出来,甚至一面听一面表达。

他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思索推敲,更没有可能查阅工具书或求教别人。

上海专业翻译公司口译人员的单位时间劳动强度大大超过了笔译,对口译当然不能像笔译要求那样严格。

尽管高明的译者能译得既完整准确,又生动传神,使会谈双方水乳交融,但这不是所有口译人员都能达到的。

翻译中的口译和笔译

翻译中的口译和笔译

翻译中的口译和笔译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而在翻译中有两种主要方式,即口译和笔译。

口译是翻译人员边听、边翻译,将讲话者的语言转化为听众的语言;而笔译则是翻译人员阅读、理解原文后,再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

本文将分别从口译和笔译两个角度,探讨翻译中这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一、口译口译是翻译中相对来说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它在政治、商务会谈、外交交流等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在口译中,翻译人员需要在紧张的时间内将源语言转化为目标语言,要求其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和反应能力。

口译的优点在于:1.速度快:口语转化的速度相比于笔译要快许多,可以满足会议、谈判中的紧急翻译需求。

2. 多方交流:在多人交流的场合,口译能够让不同语言的人们能够无阻隔地沟通,化解交流上的瓶颈。

3.模拟原汁原味的体验:在商业谈判等场合,如果翻译员不仅仅把说话内容翻译过来,还能把宣传语、表情和语气等带来的信息一并传达,那么谈判的效果和成果的实现都将更为理想。

但是,正如有利必有弊,口译也存在其缺点:1. 信息量不足:在紧张状况下,说话人可能会太快,忽略发言的信息量和精度,翻译员面临的难度特别大,其翻译所得带有主观性极高的偏见,将影响到发言人原意的传递,使听众无法理解真正的意图。

2.听众理解困难:口译的表达可能会存在模糊不清、点缀描述等诸多问题,而许多收听者由于母语不同而理解不到像英文中那样的笑话、双关语、语言技巧等。

同时,翻译人员也难免会使翻译对象听起来比讲话者更为非正式,从而破坏原本的交流氛围。

二、笔译笔译是指将英语原文或外语原文转换成目标语言。

在笔译中,翻译人员需要具备优秀的翻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对所翻译领域的了解。

笔译的优点如下:1.精准度高:在笔译中,翻译人员可对文本进行反复推敲,在翻译过程中仔细处理语言标准化、语言表达和语言逻辑,从而减少信息量纰漏和语义歧义,保证翻译的精准度。

2. 细节处理完美:笔译翻译的领域很广,涉及到各种技术、法律、商业和文化等方面;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会更加注重文字实质和语义的准确传达,对于专业术语、行话和相关文化背景也都能细节处理到位,从而保证了可以针对不同受众,以最大程度地解决他们的疑惑和问题。

口译与笔译的异同小议

口译与笔译的异同小议
ZHANG Lili
(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Shandong University, Weihai, Shandong 264200)
Abstract Many universities have set up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courses for undergraduates. The goal of these courses is to guide the students to learn basic knowledge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master certain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skills. In this way, it is necessary for students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Key words translation; interpretation; written translation;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0 引言 翻译的出现可以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纪的宗教典籍翻译,然 而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国际上也才只有三十多年 的时间(谢天振,2009)。对于翻译的定义,刘和平(2009)认为, 翻译指将一种语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语言表达出来。这里的 所说的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两部分。现如今,有不少高校都 为本科生开设了翻译课,翻译课程设置的目标是为了引导学生 学习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口译或笔译技能,为将 来可能的口笔译工作需要打下基础。那么学习口笔译应该掌 握哪些基本知识?口笔译实践中有哪些应该注意的问题?口 译和笔译又有哪些异同呢?这些都是学生在翻译学习和翻译 实践中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 1 口译与笔译的定义和分类 1.1 定义 口译是指译员在听取原语后,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以目标 语向听众传达原语的意义和思想,在语言上无法沟通的双方或 多方之间通过口译员的传译能够进行交流沟通。与口译不同, 笔译是指译者以书面形式将其对原语的意义理解并重新表达 的过程(李军,2007)。 1.2 分类 口译按形式可分为同声传译、交替传译、视译、耳语传译、 手语翻译、电话翻译等;按内容则可分为会议口译、商务口译、 外交口译、联络口译、法庭口译、医学口译等。 根据领域的不同,通常我们可以将笔译分为金融领域笔 译、科技领域笔译、法律领域笔译、医学领域笔译和文学领域笔 译等方面。 不难看出,口译与笔译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同时,在各 大类之下还会根据场合、工作性质和学科专业进一步细分为各 个小类,在此我们不再赘述。

口译认识篇

口译认识篇

口译认识篇一、口译的定义和特点(一)口译的定义口译是翻译的一种形式,指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即时准确地用口头表达出来。

(二)口译的目的在于保证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顺利进行,促进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

(三)口译和笔译的差异1.口译和笔译的工作环境不同1)口译具有很强的现场性和实现性。

2)笔译时间充足,能反复加工润色。

2.口译和笔译的工作方法不同1)口译员通常独立工作,无法寻求他人或书籍的帮助。

2)笔译员可随时寻求他人和书籍的帮助。

3.口译和笔译的反馈形式不同1)口译是现场的翻译活动。

2)笔译在翻译工作时,通常缺少与作者和读者的交流。

4.口译的质量标准与笔译不尽相同1)口译强调“准、顺、快”。

2)笔译讲究“信、达、雅”。

二、口译的主要形式(一)口译的类别1.根据信息的传送形式,可分为:1)交替传译2)同声传译3)接力口译2.根据口译场合和内容,可分为:1)会议口译2)商务口译3)法庭口译4)媒体口译5)社区口译6)电话口译等(二)交替传译交替传译亦称连续传译,讲话和口译交替进行。

(三)同声传译1.方式1)同传箱2)耳语式传译2.特点不占用会议时间,又可多种语言同时使用三、口译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一)过程口译是一个复杂的交际过程,包括原文的理解和目的语表达两个步骤,同时作用于这两个步骤的是分析,要实现有效交际,掌握技能是关键。

\1.口译理解理解原语是口译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这需要译员掌握原语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

2.口译表达表达是口译过程的第二个步骤,也是最终结果,同时又是衡量口译质量的依据。

要求议员具备丰富的目的语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

3.口译分析口译分析包括对原语和目的语的话语和跨文化因素进行分析,,为准确理解和顺畅表达提供了重要保障。

4.口译技能口译技能能帮助译员正确理解发言人讲话的信息,并快速、准确地用目的语表达出来,占核心地位。

本教程涉及技能包括:1)交传技巧:听取信息、逻辑分析、口译记忆、口译笔记、公众演讲、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变技巧和职业精神;2)同传技巧:多任务训练、顺句驱动、预测和信息储存、有稿同传、电子幻灯片同传和应对技巧四、口译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口译是一项高难度、高要求、高回报的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译员一般需要具备以下素质:(一)扎实的双语基本功;(二)广博的知识面,做到上知天文、下通地理;(三)熟练掌握口译技巧;(四)出众的记忆力;(五)快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六)过硬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七)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反应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英译汉:笔译和口译( translation vs. interpretion )

英译汉:笔译和口译( translation vs. interpretion )

笔译和口译对于许多学习外语的学生来说,口译和笔译之间唯一的差别是在于它们所用的表达方式:口译者采用口头翻译的形式,而笔译员则是采用书写形式。

不论是口译者还是笔译员,他们都以对语言怀有热忱并且至少能够掌握两种语言为先决条件。

但是,这两者在所需要的训练、技巧、和天赋上的差异却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杰出的笔译员所需要的关键技能就在于能够有很好的写作能力,然后用目的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就是为什么专业的笔译员几乎总是只做单向翻译,仅仅只把外语翻成他们的母语。

因为尽管是会双语的人,其中也极少数能够就给定的主题用两种语言同样自如地进行表述。

更何况很多优秀的笔译员还远远称不上是通双语的人—他们可能不会,也没必要会流利地说原语言。

(待译文本使用的语言)。

他们翻译的成功有赖于对原语和对文本发源国的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一系列词典和参考材料的参照使用,最终将文本译成目的语。

而口译者的工作与之又大相径庭了。

译者必须在不能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进行即时的双边翻译。

口译分为两种: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最普遍的方式是口译者坐在小隔间里,带着耳机,对着麦克风说话。

严格来说,用“同声传译”来定义是名不副实的;有时候必须等到译者明白了那句话的大致意思才能开始翻译。

甚至有时候译者必须听到句尾,才能开口翻译。

译者必须在翻译当前句子的时候,同时听清楚并且理解下一句话意思的。

由此可见口译员的工作是多么地艰巨。

尽管你不懂外语,你也可以亲身体验下这项工作的难度:只需要你尝试着间隔半句话的时间来阐述一人的话,于此同时还要确保你能听懂并理解下句话的意思。

同声传译的关键技巧在于:果断性。

译者根本就没有时间来权衡各种译法的利弊,或为了一个恰当的成语而苦思冥想。

任何迟疑都可以让你遗漏演讲者的一些话(也很有可能是说话人的一个观点)。

并且有时因为说话者和你相隔甚远,甚至和你并非同处一室,那遗漏下的内容就无法挽回了。

在交替传译期间,发言人每隔一到五分钟会停顿一下(通常会在段末或完整表述完一个观点之后),然后口译者开始把方才所说的翻译成目的语。

笔译vs口译

笔译vs口译

笔译vs口译对于许多学外语的中国人来说,笔译和口译的唯一区别在于中介:口译者口头上翻译,而笔译者则是用书写的形式翻译。

口译和笔译都是以对语言的某种热爱和对多种语言的深入了解为先决条件的。

然而,它们在所需要的训练、技巧和天赋方面的不同是明确的和清晰的。

作为一名优秀的笔译者的重要技巧是用译入语进行写作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专业的笔译者专攻一个方向、只翻译成母语的原因。

甚至对于某个给定的话题,一个会双语的人都很难用两种语言同样好地表达自己。

许多优秀的笔译者不但不会两种语言——他们可能不是也不需要是一个说源语(原文里将要被翻译的语言)很流利的人。

他们成功的表现靠的是了解源语和文章来源国的文化的能力,然后借助许多字典和参考书把那份材料翻译成译入语。

另一方面,口译者则是另一回事。

他或她必须在不借助任何字典的情况下,能当场进行双向翻译。

有两种类型的口译: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

在同声传译最流行的形式中,口译者坐在一间小间,戴着一副耳机并对着麦克风说话。

严格来说,“同时的”是不恰当的描述:有时,直到口译者理解了整句话的大概意思他或她才能开始翻译。

直到口译者听到源语句的句末,他或她才能说出一个词。

显而易见,口译者的任务有多艰难:在听和理解下一句的同时,他必须把当前句子翻译成译入语。

即使你只会一种语言,你也能够体会到那种任务的艰难:在慢半句的情况下,试着去解释别人的演讲,并保证当你解释前一句的时候你也在理解下一句。

同声传译的重要技巧之一是果断性:没有时间去比较不同翻译的优点,或是回想译入语中准确表达的习语。

任何的耽搁都可能导致你记不住说话者说的一些词(可能是一种想法)。

由于说话者可能离得很远,甚至跟口译者在不同的房间,这种遗失将可能是持久的。

在交替传译中,说话者每1—5分钟停顿一次(通常在每一段结尾或者是一个完整的想法之后),然后口译者插入来把刚刚所说的话翻译成译入语。

在交替传译中的一个重要技巧是笔记,因为很少有口译者能每次都毫无遗漏地记住一整段话。

口译的特点及其与笔译的区别

口译的特点及其与笔译的区别

英语知识与笔译一样,口译也是翻译,因此必然要遵循普遍的翻译标准,如严复提出的“信、达、雅”。

但是,由于现场翻译的特点,口译与笔译还是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即时性。

即时性指的是口译由于现场翻译的原因,译员必须在说话人结束讲话后,立刻进行翻译。

由于这种时间紧迫性,在实际口译中,译员往往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上面,根本不会有时间去查工具书,也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如何使自己的译文说得更漂亮,更有文采;在这里,“信、达、雅”的三字标准,“信”和“达”可能是口译当中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即保持信息准备和译文流畅。

笔译则不同,译者可以从容得考虑如何使译文“雅俗共赏”。

二、现场性。

现场性指的是口译员在工作中,不仅要面对原文的作者,即发言人,还要面对听众,特别是在一些专业性特别强的口译场合,如IT翻译、医学翻译和法律翻译等等,口译员面对的都是该领域的专家,这会给他/她带来很大的现场压力,因为有时专家可能会现场对口译员提出质疑。

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口译员必须有很好的心理素质。

笔译则不同,译者一般不会面对原文的作者,也不面对译文的读者,没有这种现场性造成的心理压力。

三、解释性。

研究一下英文词“interpret”的来源,我们就可以得知其实“口译”并非仅仅是“口头的翻译”。

“interpret”在英语中,原义是“解释”的意思,而非“翻译”。

这种解释性指的是在口译过程中,译员根据自己对发言的正确和全面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把原文信息“解释”出来。

而这意味着,口译员在现场翻译的时候,可以在确保完整表达出发言人信息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处理自己的译文,如采取添加、省略或概括等各种策略。

作为一个会议口译译员,应该全面发展,不仅能搞同声传译工作,也要能搞即席传译工作,二者缺一不可。

由于同声传译比即席传译更加容易学习和掌握(这点恐怕同很多人的想象相反),所以,作为初学者,在掌握即席传译技术以前,最好先搞一段时间的同声传译工作。

口译和笔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英语作文

口译和笔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英语作文

口译和笔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英语作文Oral interpretation and written translation are both forms of language transfer, where the meaning and content of a message in one language is conveyed in another. While they share some common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there are also key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two practices. Understanding the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s crucial for professionals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multilingual communication.One of the primary similarities between oral interpretation and written transl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achieving equivalence between the source and target texts. Both interpreters and translators strive to accurately and faithfully render the original meaning, tone, and intent, regardless of the language barriers. This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s well as the ability to find the most appropriate target language expressions to convey the same concepts.Another shared aspect is the need for strong linguistic competence. Interpreters and translators must have an advanced command ofboth the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s, including their grammar, syntax, vocabulary, and idiomatic usage. They must also be adept at navigating cultural references and nuances that may not have direct equivalents across languages. Effective language transfer, whether oral or written, relies on the professional's linguistic expertise.However, the mode of language transfer is a key distinction between interpretation and translation. Oral interpretation happens in real-time, with the interpreter listening to the speaker and immediately rendering the message in the target language. This requires quick thinking, split-attention abilities, and the capacity to process and reformulate the content on the fly. Written translation, on the other hand, allows for a more deliberate and reflective process, where the translator can carefully analyze the source text, consult references, and refine the target text over time.The immediacy of oral interpretation also means that the interpreter must be adept at handling various situational factors, such as background noise, accents, and interruptions, which can impact the flow of the communication. Translators, in contrast, have more control over their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can manage the flow of the text without the same time pressures.Another difference lies in the format of the final product. Interpreters deliver their translation orally, often in a consecutive or simultaneousmanner, requiring them to have strong public speaking skills and the ability to convey the message with appropriate intonation, pace, and body language. Translators, on the other hand, produce a written document that can be reviewed, edited, and refined before being finalized.The mode of delivery also affects the level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anguage professional and the end-users. Interpreters often work directly with the speakers, engaging in a dynamic exchange and potentially needing to clarify or ask for repetition. Translators, in contrast, typically have less direct contact with the target audience, and their work is often disseminated through written channels.Furthermore, the settings in which oral interpretation and written translation are employed can vary significantly. Interpreters are commonly found in settings such as conferences, meetings, courtrooms, and medical consultations, where real-time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Translators, on the other hand, are often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written materials, such as legal documents, technical manuals, literary works, and marketing content, where a more deliberate approach is required.Despite these differences, there are instances where the lines between oral interpretation and written translation can blur. For example, in the case of live subtitling or captioning, the languageprofessional must work in real-time, like an interpreter, but the output is in a written format, like a translator. Similarly, some translation assignments may involve the translation of transcripts or audio recordings, requiring the translator to consider the nuances of oral communication.In conclusion, while oral interpretation and written translation share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language transfer, they differ in their mode of delivery, the situational factors they must navigate, and the level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end-users. Recognizing thes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s crucial for language professionals to develop the appropriate skills and strategies for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and to ensure the highest quality of multilingual communication.。

口笔译区别--第一课.

口笔译区别--第一课.

口译与笔译的定义和特点What is interpreting:Interpreting means an interpreter, after hearing the message /information from the source languae, conveys its meaning to the audience orally in the target language. 即:口译员在听取原语后, 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以目标语向听众传达讲话人的意思, 在语言上无法沟通的双方或多方之间通过口译员的传译能够进行交流沟通。

虽然口译和笔译的性质不同,他们都是跨文化交流,翻译,无论口译还是笔译, 就是翻得文化。

但是他们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标准:特点和标准不同:笔译的质量标准:信(faithfulness 、达 (expresiveness 、雅 (elegance口译的标准:加内容—梅德铭 339页准(准确 (correctness、顺(流利 (smoothness、快(快速 (quick response 准:准确理解 the messag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urn it into target language 顺:指翻译在用目的语表达原语信息时要通顺, 流畅。

符合目的语的表达规范。

快:一、时间和速度的不同。

口译处理的是口语,笔译是白纸黑字的书面东西。

口语的特点是来的快,去的也快, “转瞬即逝” ,这就是口译。

笔译一句话没有看懂,可以看三遍、五遍,十遍。

或者上下文不清楚,还可以返回看前面怎么说的,后面怎么说的,直到弄懂为止。

口译听到就要翻,这是最大的不同,即时间和速度的不同。

以联合国笔译与口译为例:联合国笔译有定额,每人每天按定额要翻 6个标准页,即:每个标准页平均 330个英文单词。

如果按 8小时计算,每小时翻 250个词,这就是笔译的正常速度。

口译和笔译

口译和笔译

口译与笔译的联系口译与笔译作为翻译的两种实践形式,其关联性不言而喻。

如果说口译是上层建筑,那么笔译便是下层建筑。

简而言之,口译的基础是笔译。

在口译训练或实践之前,笔译要过关(至少必须是同步进行)。

这两者不仅并行不悖,而且前者的质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口译水平的高低或发展潜力的大小。

口译与笔译虽然翻译形式不同,但有许多共同的基本原理,在一些基本的翻译策略和技巧上,也是一致或相近的。

从根本上而言,这两种翻译实践都是受一般的翻译理论与原则的指导或支配,而翻译的一般理论与原则总是在笔译的训练过程中首先得到接受和消化。

口译人才的培养若离开笔译训练的基础既是刻舟求剑,也是行之不远的。

如若忽视笔译的重要性,或者笔译训练的量不够,那么势必会有头重脚轻之嫌,口译上的作为也难以更进一层。

口译与笔译的区别既然我们说口译的基础在于笔译,那么口译必然是在笔译的基础上满足更多更高的要求。

口译与笔译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其主要区别在于:1. 口译是一种口头表达,一种口头交际,是讲话,因此就必须尽量口语化(口语化不代表不正式,只是在断句、停顿或语序上更符合口语习惯,更便于听者理解)。

2. 口译既然归于讲话一类,势必建立在“听”的基础上,靠“听”来接受信息。

出众的听力水平则是成为一名优秀译员的大前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接受信息这一关就遇到障碍,那么后面的口译步骤势必难以为继。

3. 口译要求译员要“快”字当先,绝对不是什么“慢工出细活”。

试想,作为听者,等待一个人支支吾吾或者干脆鸦雀无声,是怎样一种心情。

这就要求译员有着惊人的临场反应和广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

当然经验以及刻苦的台下训练和积累都是不可缺少的方面。

因此,在口译界有“always something better than nothing”和“faster is always better”等这样的经验之谈。

前面提到口译是一种表达,是讲话,那么对于句子的表现形式的要求自然要更宽松于笔译。

口译与笔译在工作环境过程及质量标准上的差别

口译与笔译在工作环境过程及质量标准上的差别

口译与笔译在工作环境过程及质量标准上的差异口译时,译员直接面对说话人和听众,而笔译时由于译员在自己的工作场所进展翻译,所以无法即时知道原文作者和读者对译文的反响,下面是的一篇相关,欢送阅读查看。

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频繁,翻译成了交流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

这两种虽都经过将译入语 (Source Language) 转换为译出语(TargetLanguage)的过程,但大体上还有很大的区别。

简单来说笔译指译员用文字的形式转换语言的方式,而口译(又称传译)那么指译员用口头形式转换语言的方式。

笔译工作者在工作环境上没有太大的限制。

译员可以自己选择图书馆、资料室、办公室等舒适安静的地方进展工作。

由于空间的开放性,在工作过程中,译员可以参考相关书籍,请教专业人士,也可以利用网上资源借鉴别人的译文。

而口译工作者在环境上有较大的限制。

在准备阶段,口译工作者也可以和笔译工作者一样充分利用其他资源。

但一般情况下,由于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译员也不能做到百分百的准备。

口译工作者的正式工作场合一般是公共场合,如会场或礼堂,要面对众人进展翻译。

相对于笔译工作环境的舒适安逸,口译工作环境充满压力、突发情况以及挑战,所以口译员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 时间限制一般情况下,笔译工作在时间上也比较宽裕。

译员可用大量的时间资料、修改译文,尽力使译文到达准确而富有美感的效果。

而口译工作却受到很大的时间限制。

无论是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译员必须尽快把原文翻译出来。

如果反响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双方顺利的交流,也会让其他人对译员产生能力上的疑心。

(二)获取信息在笔译中,信息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是静态的。

译员必须对文字的背景、作者的风格,做好事先认真的研究和调查,反复仔细推敲原文的`每一词、每一个句子的用意,以翻出最贴近原文的译文。

而在口译中,信息是以声音形式(流动的文字)呈现出来,是动态的。

一不注意,信息就会稍纵即逝。

译员必须集中精力,用记忆、做笔记等方法尽量获取更多、更准确、更完整的信息,将其翻译出来。

浅析英语口笔译之异同

浅析英语口笔译之异同

浅析英语口笔译之异同
程凯莎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12(000)029
【摘要】英语翻译有两种形式,即口译和笔译.本文将浅析英语口笔译的翻译特点、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等诸方面的异同性,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翻译技能,翻译工作者更好地从事翻译工作.
【总页数】2页(P133-134)
【作者】程凯莎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浅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口笔译教学的异同 [J], 赵惠
2.任务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商务英语口笔译”课程中的应用 [J], 施婧婧
3.从口、笔译证书热谈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进 [J], 袁利
4.论英语笔译与口译的异同 [J], 谭景元
5.基于大赛的研究生口译问题研究——以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英语口笔译大赛为例 [J], 向烨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译和笔译的区别

口译和笔译的区别

口译和笔译的区别口译和笔译的区别口译和笔译的区别口译和笔译的区别【摘要】口译表达并不是笔译的简单等同,一个好的笔译工作者不一定能胜任口译工作。

这就有必要明确笔译和口译两者之间的区别。

本文从工作方式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简析下两者的区别,以书译者更好的游刃与其中,以促进两者在中国的发展。

【关键词】笔译口译区别口译乂称为“通译”,为互译两方语言,在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与外界的交往越来越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与世界组织的关系愈益密切,各地对口译工作者的需求日益迫切,而我国懂外语的人为数不少,杰岀的口译工作者也在随之增多。

但是口译人员却不可山笔译人员简单代替,口译和笔译之间有一定的区别。

"Like any other language, the material elements spoken English are sounds, wh ich speak to the ears, while those of written English are written types or fig ures, which speak to the eyes・ According to B・I・ Evans, so far apart that they almost constitute two different language・"根据伊万斯所言,笔译和口译儿乎是像二种不同的语言。

伊万斯的话或许夸张了点,但毕竟说出了要点,笔译和口译是有很大的区别。

本文从两个方面略议下两者之区别。

一、工作方式上的区别1.口译工作总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有时其至是同步进行的。

口译人员的主要任务是把讲话人的思想正确地传递给听众,使交谈双方能互相沟通。

因此,译员往往会选择笫一个映入脑海的词汇,所用的句子结构、表达方法都比较简单,译员受时间的限制,不能参考任何文件或资料,不能向任何专家、学者求救,而且还必须让听众马上理解讲话人的语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英语口笔译之异同
所谓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可以称之为“原语”)所表达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可以称之为“译语”)传达出来的过程。

它是人类在跨越文化、语言、民族的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交际工具,是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互相沟通的纽带和桥梁。

正是有了翻译,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卫生和教育等各个领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相互学习。

而随着当今社会的日益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英语口笔译特点、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等方面的异同,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翻译技能,翻译工作者更好地从事翻译工作。

英语翻译有两种形式,即口译和笔译。

两者虽然不同,但也有相辅相成的一面。

口译又大致分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

但不论口译的哪种形式,都是通过口,而不是通过笔和纸将两种不同的言语进行转换来表达同一信息,也就是通过口头表达,译员将英语母语者的英语讲话内容转化成汉语或将汉语母语者所讲的汉语内容转换成英语的语言交际行为。

笔译则不同,不论是汉译英还是英译汉,都是通过笔和纸将两种不同的文字进行转换来表达同一信息,也就是译者通过书面形式将英语母语者发出的信息由英语转化成汉语或将汉语母语者发出的信息由汉语转换成英语的语言交际行为。

虽然英语口译和笔译的表达形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

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英语讲话人的意思用汉语尽可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反之亦然,而不能用译者自己的意思来代替对方的意思。

但是,英语口译和笔译各有其特点。

首先,口译和笔译的信息接收方式不同。

口译是一种集视、听、说、写、读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行为;相比而言,笔译则主要运用视和写这两方面的技能。

其次,英语口笔译的信息处理方式不同。

另外,口译是一种即时性很强的活动,它强调实效性、独立性、现场性、一次性,属于一种“个体劳动”,口译人员往往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要将听到的信息经过大脑瞬间的理解,再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口头表达出来,译员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而英语笔译则需要译者充分、正确地理解原文,反复推敲翻译出的文字,在必要时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阅大量资料,反复思考与斟酌,甚至进行集体讨论,最后形成文字,用书面表达出来,与口译所要求的即时性完全相反。

比如,当一个译员听到一个英语母语者说出“Rome was not built in one day.”这句英语谚语时,他的瞬间反应可能会是直译这句话的表层意思“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而当一个笔译工作者看到这句话时,他却可以通过反复思考与推敲,找到与该英语谚语真正想表达的相对的汉语表达方式,即“伟业非一日之就”或“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而且,英语口笔译的信息表达方式不同。

口译的翻译形式是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译员在翻译时注意英语的语句结构,英语词汇的使用和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的问题;而根据笔译的特点,译者要注意译文句型的完整和精确,语言的优雅和信息表达的准确性。

如果说翻译的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那么英语口笔译的翻译过程也不同。

英语口译的基本过程是输入———理解、转换———输出;而英语笔译的基本过程是理解———书面表达———反复校对。

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只有通过听或看来接收信息,用最短的时间将信息理解后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并用流畅的语言将接收到的信息表达出来;而在笔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对文章深入透彻的理解,再利用工具书和大量资料的帮助,将原文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最后进行反复校对,直到译文的文字优美,内容忠实于原文。

同样一句话“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more”,如果是没有经验的译员可能会把这句话译成“我不能更多地同意你”,而笔译者可以经过查阅,发现这句话本身属于习惯表达,意为“我完全同意你”,更显译文的地道和用词的准确性。

再者,英语口笔译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衡量口译优劣的基本标准是迅速、准确和流利,而笔译的衡量标准则是忠实与通顺。

准确,是英语口译的灵魂,它要求译员应准确地用英语或汉语将一方的信息传达给另一方,从而达到双方交流的目的;流利,就是译员要迅速、流畅地将所获取的信息传达出来。

而英语笔译的忠实与通顺同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大体上是一脉相承的,它要求译文必须符合原意并通顺流畅。

比如,当口译员现场听到联合国序言“Wethe peop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termined to save succeedinggenerations from the scourge of war, which twice in our lifetimehas brought untold sorrowto mankind…”时,除非该译员是在联合国工作多年,对联合国各项条例和规章制度都了如指掌的资深专业译员,否则不可能将其像笔译译稿一样翻译为“我
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近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Net.)因为口译员根本不可能在当场听到如此言简意赅又意义深刻的英文原文时,还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将中文译文说得像笔译译稿一样也精确到字斟句酌,没有一个字、一个标点的多余。

所以用笔译的衡量标准去衡量口译质量的好坏是行不通的。

笔者作为一个初涉英语口笔译领域的新手,在英语口笔译实践中有着自己切身的体会。

笔者曾参加了2012 年“中国- 挪威精神卫生法宣传培训”大会同传和交传翻译工作。

尽管会前笔者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尽力去了解和精神卫生相关的术语以及背景资料,但几天的准备显然不可能十全十美。

在第一天的全体大会的交传任务中,挪威方专家在演讲时提到“somatic disease”,这让不十分清楚病情分类又在事前不知道“somatic”是什么意思的笔者顿时慌了手脚,顺势译为“某类疾病”,却没有将其正确的含义“身体疾病”当场译出。

虽然这种口译没有给与会代表们造成误解,但确实是令我影响深刻的一次误译。

另外,笔者也参与了美国9 年级原版生物书引进(英译中)的笔译任务。

由于对生物学科的专业知识钻研不够,在翻译海洋生物群落部分中层带海域时,由于不了解海洋生物的习性及扑食习惯,笔者对一些大型鱼类“…or swim downto the ocean depths to feed on carcasses”的翻译原为“……或下游至深海以尸体为食”,后经反复斟酌,发现将译文中的“尸体”译为“动植物残骸”更符合语境和实际情况,如此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海洋生物群落的生物特性。

综上所述,不论是从理论还是从笔者的口笔译翻译实践看,英语口笔译在其特点、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等方面均存在异同性。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翻译工作者,不论是口译工作者还是笔译工作者,都必须具备扎实的双语语言功底以及丰富的译文背景知识。

在培养英语口译方面技能时,要着重夯实对英语基本句型的掌握,大量了解英汉双语中成语、习语、风俗习惯等习惯表达方式。

同时,要加强英汉双语的语音、语调、吐词清晰等方面的训练,锻炼公共演讲的技能,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提高快捷思维的转换能力,不断增强记忆力,强化一次性听解技能。

尤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开阔视野,多多了解时事、政治、经济、人文、科技、民俗知识以及生活常识等等,同时还要培养责任心,忠诚、稳重的人品和大方的举止。

而在培养和提高笔译方面的技能时,除了上述各方面,更多的是对语言表达的精准性要求更高,因为要把一门语言转换为另一门语言,不仅需要精通原文,也需要译者有很好的驾驭母语文字的能力,要做到这样,笔译工作者就更多地需要大量涉猎文学名著,熏陶语言文化素质,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力和对双语文字的驾驭能力,这样才能在笔译中做到既忠实于原文又能用优美、流畅的文字将原文的信息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