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及政策分析
武汉市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1978—2009年数据

武汉 市产业结构 变动与经济 增长的实证 分析
— —
基于 17 - 2 0 9 8 09年数据
汪 朝 阳
( 江汉 大学 武汉制造业战略与发展研究所 , 湖北 武汉 4 0 5 ) 30 6
摘
要: 对武汉市产业结构 变动与经济增 长的实证 分析 结果表 明 : 第二 产 业的产 出增长对 武汉经 济增长 的贡
一
有 文献 主要 是利 用截 面数 据对 各 省份 的产业 结构 进
行分析 , 而笔者将采用 面板数据从截面个体及时 问 变动两方面 , 研究武汉 市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 的整 体 影 响及 产业 内部 结 构 变 动 对 经济 增 长 的影 响 , 从 而对 武汉 市 三大产 业 结 构 如 何 带 动 经济 增 长 、 进 促 产业 结构 合 理化 给 出合 理 的解 释 。
第2 8卷
第 3期
2 1 年 6月 01
江汉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 ) Ju a oJnhnU i rt(o aSi c E i n or l fi ga n e i Sc c ne di ) n a v sy i e t l o
V0 . 8 No 3 12 .
J n 2 1 u .0 1
一
势 是 : 一 产业 在 总 产值 中 的 比重 逐 步 降 低 , 二 、 第 第
第三产业在总产值中的比重逐步增加。这个趋势在 各 部 门劳 动力 占总 劳动 力 比重 的变化 中明确地 反 映 出来 。1 纳 里 通 过 分 析 部 门 增 长 的决 定 要 素 指 _钱
出 : 济 总量 的增长 依赖 结构 的转换 ; 经 当一 个 国家 的 经 济 规模 发生 变化 时 , 服务行 业 和农业 变 化最 小 , 而 制 造业 增 长最 大 , 由此 提 出产业 增长 的模 式 , 认 为 并 这 种 工业 化模 式能 使 资源得 到最 优 配置 。2 l 近年 来 , 国 的很 多 学者 也 作 了 大量 关 于 产 业 我 结 构 变化 对 经济增 长 的相关 研究 。刘 伟 和李 绍荣 给 出 了产业 结 构对 经 济增 长 贡献 的分 析 模 型 , 以及 产 业 结 构 与生 产要 素效 率 的关 系模 型 , 利 用 这 两 个 并 模 型 , 过适 当地 变换 模 型变量 , 析经 济结 构对 经 通 分 济增 长 的影 响 。 毛健 对 美 国 、 国 、 德 日本 、 加坡 、 新 韩 国 、 国台湾 和香 港 地 区等 国家 和地 区在 经 济 起 我 飞 阶段 的产 业结 构 变 动 进行 了综 合 分 析 , 示 了经 揭 济增 长 与产 业结 构 优化 的 内在 联 系 。4袁 捷 敏 采 用 偏 离一 份额 分 析 方 法 对 我 国 3 1个 省 ( 、 )0 0 区 市 2 0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动态分析

武汉都市圈以武汉市为核心 , 包括以武汉市为圆
心 , 10i为半径范围内的黄石、 以 0k n 鄂州、 孝感 、 冈、 黄 咸宁 、 仙桃 、 潜江、 天门等 8 个省辖城市, 大冶等 7 个县 级市和 1 个县 , 5 城市圈内部结构体 系为中心城市一城 市一城镇一集镇 , 中心城市有较高 的空间集聚性。武 汉市城市圈发展水平处于雏形期 ,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
Ci l y lc t n q o e t n ls ftre id t e d L rn u v d G n o  ̄ce to i d t tu tr . ia y a c ri n lz e r. r e b o a o u t n ay i o h e u r sa o e zC rea i c e in f n u r s cu e F n l , c d n t a ay et c i i a s ns i n n i s y r l o g o h e
究 , 汉城市圈 9 对武 个城市 的三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区位熵分析 , 并结合武汉城 市圈整体 产业结构 的洛伦兹 曲线和基尼 系数 分析 得出武汉城市 圈 9 个城市的产业结构现状 , 以及在各个产业 上的 比较优势和产业结 构相似性 的情况 , 在武汉城 市圈 面临迎接 产业 转移和 自 身产业结构调 整双 重任务 的前提下 , 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武汉城市 圈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提出政策 建议。 结合 关键 词 : 武汉城市圈 ; 区位熵 ; 洛伦茨曲线 ; 基尼系数
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文案

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文案武汉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武汉作为中国内地的中心城市,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武汉的发展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分析武汉的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其GDP持续增长,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
武汉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汽车、钢铁、化工等行业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武汉也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市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能源、信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武汉长江大桥、汉口火车站等交通枢纽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
同时,武汉还积极推广智能城市建设,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支持。
3. 教育与科技:武汉是中国重要的教育城市之一,拥有多所著名高校,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
这些高校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也孕育了许多科技创新企业。
武汉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光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4. 生活品质提升:随着城市发展,武汉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城市的绿化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
此外,武汉还注重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
二、未来趋势展望1. 产业升级:武汉将继续推进产业升级,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和培育。
在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武汉将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力度,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和技术水平。
2. 区域协同发展: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城市,武汉将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加强交通、能源、产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格局,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武汉将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地。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武汉2023经济报告

武汉2023经济报告引言武汉是中国华中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湖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城市,武汉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本文将对武汉市2023年的经济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1. 经济总体情况1.1 GDP增速根据武汉市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武汉市的GDP增速预计将达到6.5%。
这一增速相比于去年的5.8%有了明显提升,显示出武汉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2 产业结构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其中,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武汉市经济的三大支柱。
制造业方面,武汉市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和钢铁等领域有着较强的竞争力。
服务业方面,金融、电子商务和旅游业等行业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武汉市已经形成了以光电子、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2. 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2.1 城市建设作为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武汉市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特别是在2023年,武汉市启动了一系列城市更新和改造项目,包括城市规划、交通建设、公共设施建设等。
这些举措将进一步提升武汉市的城市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2.2 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2023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特别是在交通领域,武汉市加大了对地铁、高速公路和桥梁等交通设施的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了城市的交通网络,提高了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3. 人才引进政策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创业,武汉市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
2023年,武汉市吸引了大批本地和国际优秀人才,特别是在高科技和创新创业领域。
这些优秀人才的涌入进一步推动了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 对外贸易作为内陆城市,武汉市也在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2023年,武汉市的进出口总额预计将达到2000亿美元。
其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是武汉市的主要出口商品。
同时,武汉市也加大了对外贸易伙伴的拓展,和更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
武汉市第一二产业结构浅析

武汉市第一二产业结构浅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变化既反映了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也体现了我市自身的特点。
(一)三次产业为“三二一”结构,呈现一产业比重稳定下降、二产业比重经历下降后再与三产业并行发展的态势: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11.7:63.3:25.0调整为2000年的6.7:44.3:49.0,到2011年调整为2.9:48.2:48.9。
改革开放初期,我市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超过60%,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农业和服务业为辅的“二三一”产业体系。
以后,随着三产业长足发展及所占比重稳步上升,1998年,我市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了47.5%,第二产业比重降至44.9%,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格局。
之后,我市“三二一”的产业格局进一步调整优化。
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对应,我市就业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
就业人员由1978年的271.92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468.6万人,31年增长了72.3%,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由1989年的28.3:41.4:30.3调整为13.6:37.4:49.0,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下降,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水平不断提高,1995年就业人员比重达到38.6%,首次超过第二产业0.7个百分点,之后逐渐提高。
(二)农、林、牧、渔业比例关系逐步调整,都市农业特色不断凸现。
2002-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与速度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0.01.02.03.04.05.06.0增长速度第一产业1978年,我市农、林、牧、渔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分别为83.2%、1.6%、12.0%和3.2%,以农业为主的结构特征十分明显。
经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市场经济转型,特别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各种强农惠农等政策的落实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我市都市农业特点越来越突出。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级市 ( 石 、鄂 州、黄 冈 、仙 桃 、潜 江 、孝 感 、成 宁 ) 黄
和 1个 县 级市 ( 门)在 内 的城 市 密集 区。截 至 20 天 06
较弱 ,短期内还难以与中心城市形成分工协作关系 ;地方 利益 的影响,使区域协调机制必须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表 1 武汉城市 圈三次产业产值 单位 :亿元
易背离比较优 势原则。本文以武汉市城 市圈产业 结构为例 ,发现从 20 02年 开始的产 业调整战略 并没有
使 城 市 圈 内部 摆 脱 三 次 产 业 比例 和轻 重工 业 比例 失 调 问题 。且 受宏 观 经 济 影 响 ,城 市 圈 内部 的 产 业 结 构
缺乏竞争效率现象有加剧 的趋 势。针对这些问题 ,本 文提 出建立统一市场环境 ,加速城市 圈内的产 业重
第2卷 8
2 9 第月期 0 年44 0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18 N. 总.. o 0 第 2 4
16期 8
武汉 城 市 圈产 业 结构 调 整研 究
傅 莹 卫 ・ 平
(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 407 ) 304
( 摘
( 浙江大学,杭州 305) 108
要] 城 市圈是 区域 经济协调发展 的主要形 式,但是在政 府主导下 的城 市圈产业结 构调 整容
论也得到 了很大 发展 ,如董 晓峰等 (05 20 )对相关 理论
三产业 构 成为 :l.6 ;4 .3 25 % 0 6 %;4 .1 ,仍存 在 着 68 %
一
产 比重较高 ,二产 比重偏低 ,即农业 比重过 高 ,工 业
比重过低 的问题 ,进 而说 明工 业对 农业 支持 力度 不够 、 带动作用不强 ,则 城 乡二 元结 构 矛盾 较 为突 出。另 外 ,
最新武汉产业发展趋势

最新武汉产业发展趋势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下面是关于武汉产业发展趋势的一篇报道,字数超过6000字。
第一章:引言武汉作为中国内陆城市中的重要城市之一,近年来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成为了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本章将简要介绍本次报告的主旨和结构。
第二章:武汉历史发展回顾本章将回顾武汉的历史发展,从古代开始,到20世纪初,武汉是一个重要的贸易和文化中心。
然而,在20世纪的军事冲突和政治动荡影响下,武汉遭受了一系列的挫折。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武汉才开始恢复过去的辉煌。
本章还将介绍武汉目前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
第三章:武汉经济发展现状本章将介绍武汉目前的经济状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和就业情况等。
武汉作为内陆城市的中心,拥有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企业落户。
本章还将介绍武汉的产业结构和主要产业特点。
第四章:武汉产业发展趋势本章将重点讨论武汉产业发展的趋势。
首先介绍了武汉作为国家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其在整个中部地区的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武汉目前的产业结构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接下来,从政策层面和市场层面两个方面探讨武汉产业发展的趋势。
最后,介绍了一些具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如数字经济、高端制造业和新能源等。
第五章:武汉产业政策支持本章将介绍武汉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首先,从国家层面介绍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如税收优惠、投资招商等。
然后,重点介绍了武汉市政府的产业政策,包括产业布局、招商引资和创新支持等。
最后,分析了政策支持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武汉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本章将介绍武汉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首先,介绍了武汉作为内陆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以及其对外贸易和外资的吸引力。
然后,重点介绍了武汉与国际机构和国外城市的合作和交流情况。
最后,讨论了武汉国际化的前景和挑战。
第七章:结论本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武汉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武汉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武汉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一、概述武汉作为中国内陆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活力。
本报告旨在分析武汉市目前主要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情况,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做出明智的商业决策。
二、经济总体情况截至2020年底,武汉市的GDP总量超过1.6万亿元,位居全国重要城市之列。
经济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中以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发展较为迅速。
作为中国九省通衢的核心城市,武汉在区位优势和市场辐射力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三、主要行业市场分析1. 互联网科技武汉市的互联网科技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多年来,市政府一直鼓励创新创业,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吸引了众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入驻。
以武汉东湖高新区为代表的科技园区成立不久就成为国内一流的创业集聚地。
这也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如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
未来,武汉的互联网科技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2. 医疗健康武汉市的医疗健康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需求的增加,医疗健康市场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武汉市加大了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升了医疗设施和技术水平,推动了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
此外,武汉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模式,促进医疗信息化和远程医疗服务的普及,为医疗健康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教育培训武汉市的教育培训市场也在持续扩大。
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教育培训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机遇。
武汉市以高校众多而著名,在一流大学的辐射下,教育培训市场潜力巨大。
从小学辅导到高考冲刺,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层出不穷。
未来,武汉市的教育培训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4. 旅游文化武汉市的旅游文化市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东湖、黄鹤楼、武汉长江大桥等标志性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武汉作为创意之都,也举办了众多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武汉设计艺术节和国际电影节等。
2024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年,武汉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武汉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2024年,武汉市的GDP总量达到了8350.17亿元,同比增长了12.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99.75亿元,增长了4.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275.35亿元,增长了11.6%;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875.07亿元,增长了13.5%。
这些数据说明了武汉市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结构调整的成功。
与此同时,武汉市的财政收入也有了大幅增长,达到了565.81亿元,同比增长了21.4%。
二、产业结构2024年,武汉市继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先进制造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实力不断增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了696.57亿元,同比增长了26.2%。
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935.57亿元,增长了20.1%。
这些数据表明武汉市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三、固定资产投资2024年,武汉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2125.11亿元,同比增长了26.9%。
其中,工业投资增长了35.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了33.7%。
这些数据显示出武汉市投资活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
四、人均收入五、就业和社会保障2024年,武汉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了67.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
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了90%,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6%。
六、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2024年,武汉市继续加大教育、科技和文化事业的投入。
全市共有普通高中学校263所,大中专院校174所。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了89.7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1%。
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市内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的参观人数也有了大幅增加。
七、城市建设2024年,武汉市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湖北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探析

湖南 、 河南 、 甘肃 9省市 中处 于第 6位 , 属于 中等水 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和机制创新 ,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二是 湖北 产业结 构变 动的趋 势 。党 的十六 大报 告指
综合 新型工 业化道 路 的内在规定 性和 湖北产 业
出 :“ 坚持 以信 息化带动 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 信息 结构 变动的趋势 , 可 以得 出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 的重
化, 走 出一条科技 含量高 、 经济效益好 、 资源 消耗 低 、 点 和基 本方 向是 :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化经营 , 推动传
要是 通过效 率提 高实现 的 。其 二也 就是 十六大报 告 于全 国平均水平 ,造成这种现象 的一个很重要原 因就 所说 的 ‘ 用 信息化 带动工业 化” 。 效率提 高 , 从经济 学 是湖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困难 ,产业结构 调整进展 角度看就是 资源配置效率 的提 高 , 也就是结构调 整和 比较缓慢 。尽管近些年湖北省农业 的基础地 位明显巩
环境污染 少 、 人力资源优 势得 到充分发挥 的新 型工业 统农业 向现代农业 转变 ; 利用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产业 ,
化路 子 。 ”这 条路子 的本质 内涵包含两 重含义 。其 一 大力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 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 推动产业 是新型 工业化 道路是相对 于旧型工业化道路 而言的 。 结构从偏 重型 向轻重协调 型转化 ;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 旧型工业化 道路是指在第二 次产业革命 以前 , 西方先 业 , 提 高第 三产业 比重 。 具体 描述为推进产业 “ 四化 ’ , 行工业 化国家主要是通过要 素 的投入 , 尤其是 通过土 建设全 国重要 的 “ 四基地” : 即推进农业 “ 现代化” , 建 地 和资本的不断投入来促进 经济增长 的工业 化道路 , 设“ 优质农产 品生产加工基 ’ ; 推进产业 “ 高端化 ’ 、
武汉的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武汉的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武汉作为中国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武汉的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主导、开放合作等方面,分析武汉的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产业结构调整趋势1. 动能转换:随着武汉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传统的重工业和重化工业将逐渐被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取代,城市经济的新动能逐渐成为主导。
武汉将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2. 智能制造:武汉将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领域。
引进国内外一流企业和科研机构,打造智能制造高地。
同时,推动传统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3. 文化创意产业:武汉具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将以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培育和壮大文化创意产业链。
通过打造文化创意园区和创意产业基地,吸引优秀的创意企业和创作者集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经济增长点。
4. 环保和新能源:武汉将大力发展环保和新能源产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广清洁能源和能源节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发展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智慧能源系统,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绿色发展。
二、创新主导趋势1. 科技创新:武汉将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支持力度。
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建设一批国家级和国际知名的研发机构和实验室,培育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武汉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 创业创新:武汉将大力支持创业创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支持和创业环境。
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吸引优秀的创业团队和项目。
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一、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概况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湖北形成了以武钢为中心的冶金工业区,武重和武锅为中心的机械制造工业区,武船为中心的船舶制造工业区, 武汉纺织工业为基础的轻纺工业区,青山石化为中心的石化工业区等产业集群。
改革开放后,湖北一方面继续享受国家投资兴建新的产业集群, 如武汉沌口汽车城的兴建;另一方面,通过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导,也兴建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葛店开发区、武汉吴家山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等。
全省县域已有80多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产业集群。
其中,有一部分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经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就,如仙桃己成为中国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基地,大冶成为全国最大的保健酒生产基地,通城成为国内最大的涂附磨具生产基地和第二大云母生产基地,随州市三里岗香姑产业集群是“中国香姑出口第一镇”。
应城长江埠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是中国最大的有机氟、有机硅生产基地。
武穴市花桥木螺钉(小五金)产业集群是全国螺钉生产的三大产业集群之一。
二、湖北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湖北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区域的重要产业区。
其基本特征如下:(一)发展速度快特色产业集群在我省部分地区发展速度较快。
如武穴市除形成了医药化工主导产业外,有梅川食品、龙坪塑革、花桥五金三个产业集群。
潜江市有泽口化工、张金铝业、周矶建材三个产业集群。
在一些发展较好的乡镇,一个乡镇就有2个产业集群。
如蔡甸索河镇有劳保手套和五金制锅两个产业集群,分别聚集企业103家和48家,生产的劳保手套和铁锅分别占全国市场的40%和汉正街市场的200%。
(二)支柱性产业己经形成汽车及零配件、冶金工业和机械工业这三大行业是湖北的经济主体,也体现出武汉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的特色。
此外,相关特色产业如电子、化工、纺织、建材、食品等行业,在湖北产业集群里面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其中,光电子产业和生物及新医药产业代表湖北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
(三)集群优势初步显现彭场无纺布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由制品加工企业带动、配套企业跟进、外商和外地企业纷至沓来的发展局面。
武汉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武汉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和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武汉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
首先,武汉市的汽车制造产业是其最具竞争力和特色的产业之一。
武汉市拥有众多的汽车制造企业,包括东风汽车集团、长安汽车集团等。
这些企业在汽车生产和研发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可谓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支撑力量。
特别是武汉市近年来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了“武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形成了从电池、电机、控制器到整车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这一产业链的形成为武汉市的汽车制造产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其次,武汉市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潜力。
武汉市拥有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信息企业,如华为、中兴通讯、武汉烽火等。
这些企业在通信设备、电子产品研发制造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优势。
武汉市还建设了“光谷”,形成了集科研、创新、产业化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光谷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人才集聚,对推动武汉市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武汉市的生物医药产业也蓬勃发展。
武汉市拥有众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如康泰生物、智飞生物等。
这些企业在疫苗研发、生物制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技术优势。
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武汉市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因为这里是新冠病毒的首发地。
武汉市积极参与抗疫工作,加大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武汉市还在发展新材料产业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武汉市拥有一批在新材料研发和制造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如武汉钢铁集团、大冶特钢等。
这些企业在金属、化工、光电、新能源等领域的新材料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武汉市还构建了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为代表的一批高校科研机构,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综上所述,武汉市的产业现状多元化,涵盖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武汉市低碳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展 。 07年 1 20 2月,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 圈为全 国“ 两型社会 ” 建设 2 1 00年相 比, 0 年第二产业上升 2 21 1 . 7个百分 点,第三产业下 综合 配套 改革试验 区。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 ” 建设的核心 内容 降 25 百分 点,第二产业 与第三产业之间 比重差距减少到只 .个 是节约 资源 、 护环境 , 保 必须摆脱 经济快速 发展对能源 消耗 的 有 0 % , 而 在 2 1 . 7 0 0年 第 三 产 业 比 重 比第 二 产 业 比重 高 出
化、 第三产业深入发展和节 能减排三 个角度上对武汉武汉低臌 经济发 展 中产业结构优化进行论述 。 【 关键词】 低碳 经济; 业结构 ; 产 能耗 ; 节能 低碳经济 发展 的重要 性
年 数 据 来 源 于 《O 年 武 汉 市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统 计 公 报》 21 1
以汽 车及 零部件、 备制造、 装 钢铁、 电子信息 为支柱产业 , 商业 、 零售 、 物流、 服务业发达 。
二 、 于 低碳 思 考 的 武 汉 产 业 结 构 现 状 分 析 基
21 年, 0 1 武汉 地区 生产 总值初 步核算 6 5 . 7 62 0亿元 , 比上 年增长 1 . 25 %。其 中, 一产 业增加值 1 8 0亿元 , 长 4O 第 9. 7 增 .%;
比重 、 工业 生产 总值 、 轻工业 与重工业 比重及工业 能源消耗 等 造业 、 自来水 、 电力 、 蒸气、 热水 、 煤气 ;0 6 00年 数据来源 2 0  ̄2 1 于《 武汉统计年鉴 2 1》 2 1 年数据 来源 于 《O 1 0 ,0 1 1 2 I 年武汉市 国
民经 济 和 社 会 发展 统计 公报》 算 。 测 表 2 武 汉 市 轻 工 业 与重 工 业 比例 表 ( 位 :) 单 %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 效率,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
04
武汉的科技发展与创新
科技发展的现状
良好的科技基础
01
武汉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
政府支持
加强创新驱动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 化。
3
扩大内需市场
发挥内需潜力,拓展消费市场,促进经济增长。
06
武汉的经济发展对全国的影响与 贡献
对全国经济的贡献
武汉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内陆港口,对全国的经济增 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工业产值、贸易额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武汉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为全国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 了积极贡献。
对全国的引领作用
武汉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其先进的制造业、服务业和高科 技产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企业聚集,引领着全国的经济发 展方向。
武汉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为全国提供了可借 鉴的经验和示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新兴产业发展
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武汉应抓住机 遇,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区域合作与开放
武汉地处中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应加 强区域合作与开放,吸引周边资源要素聚集,促进经济发 展。
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1 2
优化营商环境
加大力度改善营商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 高市场竞争力。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0.30•【字号】武政规〔2021〕16号•【施行日期】2021.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21年10月30日武汉市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进一步引进、培育和壮大总部企业,加快推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城市资源整合力和辐射带动力,有效支撑现代化大武汉建设,特制定如下政策措施:一、工作措施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围绕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的目标任务,以创新发展为引领,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融入全球产业链高端环节为导向,按照“引进来、留得住、可发展”的思路,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加大总部企业的引进和培育力度,着力构建市、区协同推进工作格局,促进我市总部经济提档升级。
(一)强化总部企业招商引资。
聚焦构建“965”现代产业体系,遵循“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原则,高水平策划一批总部企业招商项目,大力引进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等企业总部项目。
推进总部经济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深挖名人招商、以商招商、校友招商潜力,定期组织500强企业专场、大型中央企业专场、校友专场、楚商专场等专题招商活动,加快推进项目早签约、早落地。
力争通过5年努力,世界企业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大型中央企业在汉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功能型总部)数量突破100家。
武汉各市现状分析报告公布

武汉各市现状分析报告公布摘要本报告针对武汉市各市区的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经济发展、人口状况、教育水平、交通状况等方面。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对比和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经济发展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一直居于省内领先地位。
从各市区的GDP增长率来看,将襄阳区列为首位,增长率达到8%,紧随其后的是江夏区和武昌区,增长率分别为7%和6%。
同时,武汉市各市区的产业结构也有所差异。
黄陂区以农业为主要支柱产业,而东西湖区和洪山区则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发展方向。
在未来,我们预计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崛起,武汉市各市区的经济将会持续增长。
二、人口状况武汉市的人口规模庞大,近年来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江岸区的人口数最多,超过300万人,其次是汉阳区和硚口区。
然而,人口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武汉市政府正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人口向郊区扩散,并提升郊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三、教育水平武汉市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十分丰富。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未来胜利区和青年区的教育水平最高,教育资源相对较为集中。
而汉阳区和江岸区的教育资源则相对不足。
为了改善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问题,政府已经启动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未来几年将会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条件和质量。
四、交通状况武汉市以其发达的交通网络而闻名,不仅有完善的公路、铁路和航空网络,还有饱受称赞的地铁系统。
从数据上来看,江汉区和武昌区的交通状况较为便利,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尽管如此,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各市区的交通压力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政府计划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
五、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上述各项目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武汉市各市区的发展潜力差异十分明显。
未来几年,我们预测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教育水平将逐步提升,交通状况将有所改善。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人才政策
为了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武汉市出台了 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人才引进、培养和 激励政策。武汉市设立了多项人才计划和奖 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科技创新和人 才引进。此外,武汉市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 和生活环境,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
障。
05
武汉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 遇
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武汉经济的发展现状》
2023-10-28
目录
• 武汉经济发展概述 • 武汉的产业现状及发展 • 武汉的区域经济发展 • 武汉的经济发展环境与政策 • 武汉经济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 武汉经济发展的前景展望
01
武汉经济发展概述
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
总体经济规模
武汉是中国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一定的经济规模和实 力。近年来,武汉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均呈现出稳步 增长的趋势。
区域经济的发展前景展望
东西湖区
以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未 来将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江汉区
以金融、商贸、文创为主导产业,未来将重点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
洪山区
以科教、文创、环保为主导产业,未来将积极推动 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武汉作为老工业基地,面临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消耗大、效益不高等问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 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人才流失问题
由于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等因素,武汉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才培养质 量,同时优化人才政策,提高人才的待遇和吸引力。
各产业的发展前景展望
01
02
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演变分析

中部崛起战略摘要: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将有利于集中资源、要素、市场等规模优势,提高地区整体竞争力,建立区域分工与竞争的基础平台,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必须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开始。
本文在介绍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并根据产业结构上存在的明显缺点提出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的优化战略。
关键词: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演变;优化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 will be conducive to the pooling of scale advan-tages about resources,factors and market,improve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the region,and also build basal platform of the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mpetition,besides it will put effort to build the fourth grade economic growth of China.But the goals of the premise is must be started from the optimize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In this article,on the basic of introduc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ana-lyz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e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eeply,according to the obvious shortcoming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hen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of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Keywords:Wuhan urban agglomeration;industrial structure;evolvement;optimization一、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现状分析1.基本情况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城市群落,武汉城市圈由1个副省级市(武汉)、5个地级市(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3个省管县级市(仙桃、天门、潜江)所组成的城市区域集合体,圈内总人口约3141万,国土面积达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3%,提供了全省6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62%的财政收入,它是湖北省的经济重心和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密度最大的区域。
基于SSM的武汉市制造业优势与结构调整分析

过 程 . 传 统 的 分 析 基 准 下 , 导 产 业 选 择 分 析 在 主
通 常 采 用 静 态 分 析 方 法 , 如 区 位 熵 分 析 基 例 准_ 产业 关 联 度 分 析 基 准 口 1 、 等 , 能 较 好 的 反 不
究 的重 点 内容 [ ] 产 业 集 群 与 扩 散 、 模 与 溢 出 5, 规
衰退 的交互 变 化. 目前 , 人们对 宜 居环境 、 碳模 式 低 及生 态绿 色产 品 的偏 好 逐渐增 强 , 因此 产业 发展 的
之 一 ,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调 整 关 系着 武 汉 市 乃 至 武 其 汉 城 市 圈 今后 的 总体 发 展 速 度 与 方 向 , 中 部 地 对
摘
要 : 用偏 离 一份额分析方 法 , 别评价 20 采 分 0 3年 ~ 2 0 0 7年 期 间 武 汉 市 制 造 业 分 行 业 的 结 构
优势与竞争优势. 综合 比较 武 汉 市 制 造 业 各 部 门 的结 构 、 争 优 势 及 发 展 潜 力 , 出 武 汉 市 制 造 业 竞 得 总 体 增 长 速 度 落 后 于 全 国 制 造 业 的 总 体 增 长 速 度 ; 业 结 构 中 处 于 衰 退 的 产 业 部 门 结 构 比 例 较 产 大 , 争 优 势 较 强 及 发 展 速 度 较 快 的 朝 阳产 业 结 构 比例 较 小 , 业 组 织 需 要 进 一 步 升 级 优 化 ; 汉 竞 产 武 市 传 统 重 工 业 具 有 较 强 的 规 模 优 势 , 展 基 础 较 好 , 竞 争 优 势 逐 渐 减 弱 , 展 后 劲 不 足 , 需 技 发 但 发 亟 术 升 级 与 生 态 转 型 ; 纺工 业 、 副食 品加 工 制 造 业 等 产 业 在 全 国 中 的 作 用 下 降 , 模 及 竞 争 优 势 轻 农 规 相 对 较 弱 , 展 潜 力 较 小 ; 新 技 术 产 业 在 全 国 中有 较 强 的竞 争 优 势 , 整 体 竞 争 力 还 较 弱 . 新 发 高 但 高 技 术 产 业 园 区发 展 较 快 , 初 步 形 成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集 群 , 需 政 府 进 一 步 加 大 投 资 与 政 策 扶 持 已 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发的业产关相动推来展会的题主为等化文、装服、车汽办举过通,展发的业展会导指来场 市以,次层和量质的展会高提,业展会展发力大。量质育教高提实切校学”型两“设建,革改制 体学办和革改制体育教化深 。设建心中育教技科性域区快加,势优育教技科汉武挥发分充 。力 新创和力争竞的业融金强加,平水质素才人的业融金高提,才人业专融金住留和引吸极积。度 力持支的业产他其对业融金大扩 。能功散扩融金挥发分充场市融金大做汉武求要,施实的略战 起崛部中。台平资融供提展发区地部中为,力集聚的业融金高提,设建心中融金域区快加 业务服端高等业展会、业务服技科、务服育教、融金代现展发点重 1.2.3 业务服端高展发力大 2.3 。位地势优业行大扩步 一进并持保,额份场市和模规的业企头龙大扩,目项大重资投;品产的次档高,值加附高发开点 重,发研行进术技键关业行对,业企名知是业企以头龙的中业产势优托依要。%79 的业工上以 模规汉武占业产柱支大四和业产势优大六,军力主的展发业工上以模规市汉武动来为成,业产 势优的市汉武为成展发已刷印装包及纸造、药医、装服织纺、电家、品食及草烟、保环 业产 势优大六刷印装包及纸造、药医、装服织纺、电家、品食及草烟、保环展发快加 3.1.3 。料材新米纳和料材保环能节展发构机究研和业企头龙托依;业企势优能质物生和 能风、能核、电发伏光育培;用利合综源资和理处水污大壮,术技先领硫脱尘除气烟持保为点 重展发业产料材新和保环。用利环循品产副业金冶进推,造制和计设备装金冶展发,展发业产 构结钢和量销进促,设建目项工加深材钢进推步稳,大壮展发步一进的钢武业企头龙铁钢持支 。群集业产业造制的强较力能新创 、善完套配作协 、理合工分业专 、出突色特业产批一育培,体 载为区能功业工和区园业工、区发开以,团集大业企大的力能争竞际国有批一育培,力能新创 术技的业企高提要。标目高更或元亿千现实快尽值产业产大六等保环源能新、业造制备装进 先、息信子电、工化油石、车汽、铁钢使,施措和策政持扶实落,节环键关展发业产紧抓 业产料材新和保环、业产铁钢、业造制械机的点重为造制车轿以展发先优 2.1.3 。业产等剂药料原学化、药制物生代现、药中化代现展发点重,业企干骨药医和所究研品制 物生托依,度力入投研科的业产药医新和术技物生对大加 。点长增济经的新育培业行等用应术 技息信、务服息信和件软在,合融的化业工和化息信动推,位地先领业行的业产势优个两信通 动移 、子电光化强要 。力响影的大很有都内国和际国在,术技心核的权产识知主自有批大了握 掌域领此在并市汉武, 域领要主的口出品产技科高市汉武是业产件软和业产息信子电光 业产术技新高等业产药医新与程工物生、业产件软、业产息信子电光展发 1.1.3 业造制代现展发点重 1.3 点重整调构结业产市汉武 3 。的效有为 更 、本根为更是才,展发的会社个整至乃村农 、业农对,设建力能展发身自民农强加,质素民农 高提,系关的关相正有间之率产生的作耕其与平水识知和能技的民农。高不质素民农)3( 。大不值加附品产农,多不业企头龙的工加深品产农事从,慢缓 展发,高不度程化业产业农 。强不用作动带,小偏模规业企头龙 。高不度程化业产业农)2( 。素因约 制要主的展发业农市都代现响影为成已,弱薄很然仍设建施设础基的力能产生合综业农高提 入投金资大较要需而然,展发大较了有设建施设础基的村农汉武。弱薄施设础基村农)1( 业农 3.2 。距差有还地等州广、连大、海上、京北同耗能 PDG 位单 ,高不率效用利源资,重务任排减能节致导 。业企染污高是又业企耗能高是既业企撑支要重展发 济经分部,业产柱支的市汉武是然仍业产性源资、动劳是但,业产型集密术技和本资展发了快
加然虽 。重严题问境环,低较对相值加附品产,大较重比占所业工加型集密源资和动劳)3( 。平水国全于低远远平水化息信,业企小 中是别特,施实彻贯的面全到得有没业行统传造改化息信用利 。市城达发海沿于后落显明用应 的术技息信是别特,高提待有还面方展发的业产息信在汉武。平水低较于处还化息信)2( 。强不 力争竞,慢缓新更备设和术技心核业产分部一市汉武致导, ”人于制受“ 然仍,口进要需分部大 还备设和术技心核,乏匮术技心核业产些这,样一市城数多大内国同是但,模规的定一到达经 已等工化油石、件部零车汽、铁钢如业产柱支汉武。强不力争竞,弱薄发研术技心核)1( 业造制 2.2 。柱 支要重的业务服是然仍业务服统传等售零发批 、政邮储仓,%21 的业产三第占仅业融金是别特 ,低偏重比,右左%03 的业产三第占,元亿 47.106 值加增现实共业务服代现等业产地房 、业融金 、业件软和务服机算计 、输传息信市汉武年 8002 。低重比业务服代现,高不率效业务服)3( 。高提的步一进待有 还是但,重比的大较比了占也展发速快的年几过经等业务服术技合综 、业务服息信询咨 、业游 旅、业事用公、业务服民居、业理管业物及产地房、险保融金而,大较比还重比业饮餐及以业 贸商、业信通电邮、业储仓、输运通交业务服市汉武前目。慢缓级升构结部内业务服)2( 。用作动拉的大巨了到起长增的济经市城些这对业务服,上以点分百个 03 出高汉武 比均,上以%08 了到达都也重比业务服的京东 、区大黎巴 、敦伦,%09 了到达是更港香,上以%08 达高重比的 PDG 占业务服约纽。低偏是还献贡的济经对业务服比相市城达发的内国至甚际国 同是但,%2.05 到达经已重比业产三第的市汉武年 8002,局格构结业产的 ”一二三“ 了成形,业 产二第越超经已业产三第汉武,整调的年 03 近过经,高提的部一经待有还重比业务服)1( 业务服 1.2 题问的在存构结业产市汉武 2 。元亿 37.7891 值加 增 业产 三 第 , 元亿 56.7281 值 加 增业产 二 第 , 元亿 07.441 值 加增 业 产 一第 , 中 其 , 元 亿 80.0693 值总产生区地,形雏具初系体业产代现体主为业务服代现和与造制进先以,理合趋 日上体总,2.05:1.64:7.3 为重比业产市汉武年 8002。进演化度高向构结业产动推,展发速迅 业务服兴新,展发猛迅业产兴新与术技兴新,成形步初已系体场市的整完较比市汉武,纪世 12 入进 。化变大重了生发,变演级高向级低由,展发大到小从系体业产市汉武,来以放开革改 状现展发构结业产市汉武 1 。系体业产代现的心核为群业产机有的张扩量质和力能新 创主自有具、染污低、能耗低、值价加附高、量含技科高以立建,点重为业产势优,导主为业 造制端高 、业产技科高以,整调化优构结业产快加须必就,头龙的起崛部中为成,市城心中性域 区设建要汉武。志标要重的量质体整济经民国现体是也,素因要重的式方长增济经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系 关的约制互相、存依互相间之们它和成构例比的间门部业产各在素要产生指是构结业产 A:码识标献文 721F:号类分图中 障保策政点重展发构结业产词键关 。考参供提整调的构结业产市汉武为,策政的整调 化优构结业产进促和点重的化优整调构结业产后今市汉武了出提并,题问的在存及以状现的 构结业产市汉武了析分角视的进演业产从文本。量质和率效的行运济经市汉武后今了定决度 力其,期时键关个一了入进也整调和化优构结业产市汉武,施实的略战起崛部中着随要摘 字 1434 约 明东谭 明昆刘 �索探�析分策政及整调构结业产市汉武
。值加增业产的业务服技科加增 ,额交成场市术技高提,场市易交明发利专设建极积,度力持支的明发利专对大加 。目项研科家 国、际国担承极积,设建的件条础基技科和地基研科大加要,位三第国全居位力实合综教科的 汉武,源资校院等高用利分充,二第 。点长增济经的新业产术技新高汉武成形,力争竞心核高提 ,牌品的己自立创,权产识知主自的己自有拥业企动推,度力的面方造制 、计设 、发研主自在业 产术技新高大加,升提断不重比的中业产三第 、二第在其使,业产术技新高展发快加,一第 力能新创主自的业产升提快加,整调化优构结业产动推新创以持坚 3.4 。业产的件条产生全安备具不、境环染污、源资费浪重严汰淘决坚,品产和业产的染污低 、耗能低展发,求要化业工型新按,力能成集统系高提,平水化能智业工备装升提,遇机的”一 之点重的整调构结业产为作其将并,业造制进先展发点重为业造制备装兴振以“ 家国住抓 业产兴新展发力大,点重为整调业造制备装以 2.4 。展发速快的济经动推同共,展发调协业务服和 业造制现实,颈瓶展发业造制和业务服破突级升的级能和术技用利,变转整调级能与术技向整 调例比展发业产重注由,式方整调业产变转。力争竞际国业产强增中化球全济经与参在,长增 济经动推同共业产三、二持保,路道展发化业工型新走,业产业就广、射辐强、值增高展发力 大, 势趋新的速加移转和级升业产际国握把,化优和整调的构结业产持坚,律规展发业产循遵 要,位地的要重了占是还种济经民国在业产二第,地基业工老的主为业工重以为作市汉武 变转的升提级能与术技的展发业产出突,律规展发业产”一二三“持坚 1.4 策政化优整调构结业产市汉武 4 。略战”动带三“业产农非和业企头龙 、地基品产农施实力大,业产效高等菌用食、产水、牧畜、菜蔬展发展发点重。力争竞和益效 、质素业农高提,率产生动劳业农和率用利源资、率出产地土高提,平水化息信和化械机、化 利水业农高提,业农展发民农型新代现育培用,业农领引念理展发代现用,业农进推式形营经 代现用,业农升提系体业产代现用,业农造改术技学科代现用,业农备装件条质物代现用 业农市都化代现展发极积 3.3 。伍队才人业专的要需展发业产包外务服应适、力活满充、理合次梯支一成建 , 才人的例惯际国悉熟、练熟语外量大引吸或养培。击冲的机危融金轻减掘挖和发开的场市 内国重注业企道知时同,力能的务业包外际国接承业企升提,场市际国拓开,务服询咨和息信 的要必供提业企内国为,究研发开包外务服持支,牌品包外务服的汉武造打,略战化牌品施实 ,团集包外务服的力实有育培和进引要 。展发的业企务服和态业务服型新等包外务服持支 务业包外业务服外内国接承极积 3.2.3 。平水体整的业务服务商高提,才人务商质素高养培和收吸。持扶点 重业企的础基会社和力实厚雄有择选,业企务服务商的力响影有批一育培快加,务商子电展发 力大。心中流物域区设建,设建圈流物重多的构结络网为心中流物、区园流物、地基流物以快 加,本成输运低降,略网输运通交代现善完, 风东的市城点试纽枢究研通交合综入列被汉武借 。用作的重轻足举这有善完和伸延的链业产对也务服性产生时同,节环键关的合融速加业产三 二是,业务服套配的关相接直业造制与是,分部的力活具最种业务服代现是业务服性产生 业务服性产生等务服务商、务服息信、流物代现展发 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