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书籍的读后感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国学经典》读后感1读了《三字经》,我学到很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

在妈妈的带领下,我觉得很难的东西变得很简单。

通过诵读,我知道了小孩子小时候要认真学习,才能成为有知识的人。

要像陈香和孔融学习,孝敬父母,团结同学,互相谦让,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我还知道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以及自然界的物质组成,我很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在读的过程中,我知道,古代有许多伟大、有本领的人。

我要好好学习,以他们为榜样,争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我还知道古代有许多优秀的书籍,我一定奋发努力,吸取其中的知识与养分,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国学经典》读后感2《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

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学生非常有耐性,对人非常的谦逊,所以很受人尊重。

这本语录主要是他的学生把孔子上课说的话和生活中做的事记录下来。

《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长第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这句话是孔子通过称赞伯夷叔齐俩兄弟不记仇,因此别人就就不记得他们的旧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国学经典》读后感3国学,就是指中国的知识;国学,也是知识的源泉。

自打我学了国学以后,知识就增进了不少,说话时也常常运用一些成语,如:画蛇添足、一毛不拔、鞠躬尽瘁等,“背鼓上门—找打”、“飞机上挂水瓶—高水平(瓶)”等歇后语。

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则是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看似写景,其实并不是的。

这首诗是在告诉人们:学习是无止境的,只要你愿意学总还是有的。

我也有对这首诗的看法:知识是学不完的,但还是有的。

诗中的“清如许”,就是在问:你学来的知识是有益的,还是对你有伤害的?“为有源头活水来”指书本是知识之源,但不能全部依靠,就像陆游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那样。

国学经典读后感(合集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合集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合集15篇)国学经典读后感1书,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师,所以我从小迷漫在书的海洋中。

打开书本,一切不愉快都离我而去。

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华经典诵读》这本书,它让我徜徉在诗的海洋中。

在读诗中,我收获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节选《战国策》)。

记得有一次,我病好刚回校上课,谁知下午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要考试了,回家要认真复习。

”叮零零,放学铃响了。

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业做完了。

我刚拿出语文书准备复习,心想:唉!复习还有什么用,我都请了几天的病假,怎么也考不到第一。

老师说过:“要在全组考第一才能当上语文组长。

”反正当不了语文组长,还不如看看电视,轻松一下!我拿着作业找妈妈签字,妈妈问:“你这么快就复习完了,明天能考好吗?”我跟妈妈说了缘由,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不复习,不努力,不去试一试,怎么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况你如果有不会的,还可以打电话问老师呢!如果现在放弃了,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语文组长可是你这段时间梦寐以求的啊!听妈妈一说,我便跑进了房间,认真地复习起课本来。

等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语文组长,这真是:事到临头,只要及时想办法弥补,都来得及。

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书本准备做作业。

可是又想:不是还有明天吗?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电视。

当我打开电视看得津津有味时,脑子里忽然想起了《中华经典诵读》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于是,我关掉电视,回房间做作业去了,从读诗中我感受到时间的宝贵。

从读诗中,我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选自《农夫》)。

从读诗中,我领略了江南水田美丽的风光——“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选自《稻田》)。

诵读经典,我感受这世间的真谛。

诵读经典,我享受这世间的美景。

诵读经典,我分享这世间的真情。

经典,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选10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选10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选10篇)国学经典读后感(精选10篇)1小学一年级开展的“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读书节活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三字经》诵读比赛更是将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三字经读后感。

为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还积极提倡亲子共同阅读,旨在“让阅读融入生活,让阅读伴随人生,让阅读绽放生命的光彩”。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国学经典之一。

它易读、易记、易解。

《三字经》内容丰富多彩,有自然常识、有历史故事、有道德常规、也有人生哲理。

它教会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做事,还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以及如何读书。

《三字经》运用事理并举、图文并茂的方法,以大量发人深省的典故、故事和形象生动的画面,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的,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可以说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

孩子阅读《三字经》过程,也就是提高认识,陶冶情操的过程。

作为家长的我,在引导孩子诵读《三字经》上也有深刻的认识。

感受最深刻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蚕可吐丝,为人类造福;蜂也可酿蜜,为人类做事。

身为学生的孩子,不懂得自己应尽的本分,又怎么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读书必须懂得“学则智,不学则愚,有不满则进步。

”“幼不学,老何为”所以我们现在要勤奋好学,不懂就问,多读书,读好书。

知识就是力量,满腹经纶,一身才智才能有为,才能为社会、为人类多作贡献。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生在我们的学业的征途上是打基础的阶段,我们一定要为茁壮成长,进入社会有所作为打好坚实的基础。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玉器,是玉就得雕琢,是人才也得磨练,那怎么磨练呢?就是要我们努力学习,积累知识,不然长大后就不能成大器。

“头悬梁、锥刺股”,则告诫我们学习要刻苦,要珍惜学校、家庭、社会给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读后感《三字经读后感》。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及心得体会5篇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及心得体会5篇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及心得体会5篇导语:国学是我们中国五千年来的一种传统文化。

我喜欢国学。

因为他能告诉我们许多受益匪浅的知识,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文章,仅供参考!《国学经典》是一本传扬中国经典文化的书籍。

书虽然小,其中的知识和道理可真不少。

比如在经典要义这一章里有许多名言警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如实回答。

所以我们不知道的就是要说不知道,好请教别人,“万物之生意,最可观。

”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的生长意境是最值得观赏的。

我们应当多去观赏一下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情况。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是灵动的,代表了变通,比喻聪明的人;山是沉稳的,代表了沉静,比喻仁德的人。

比如,在故事这一章里,许多故事都带着大大小小的道理。

《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是说人要诚实守信,不要去欺骗别人。

我们也千万不要从小养成了欺骗别人的坏习惯。

《网开三面》这个故事主要说了我们要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我们宽容了别人,以后别人就会帮助我们。

《子罕睦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

因为,谦让了别人,别人就会敬重你。

让我们一起来诵读《国学经典》吧!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有幸学过《国学经典》之后令人博雅情趣,开阔视野。

读的是中华文化精品,领略的是人类文化精华,重温的是文化精髓,坚定的是中华复兴的信念。

虽然里面节选的一些经典名著各篇的经典段落语句,但读过之后有一种想读原文原篇的欲望。

该书中《论语》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荀子》中的“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务焉。

”等等,都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

有的名著,在学生时代老师已讲解过,由于当时未认真理解记忆,许多知识已忘记得差不多了,但学习《国学经典》之后又让我重温了这些名著名篇,更让我去较深入了解了与之相关的内容。

国学经典读后感(10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0篇)

国学经典〔精选10篇〕国学经典〔精选10篇〕国学经典1最近,我书包里斯本又多了一份重量,是我最珍惜的国学经典读本,虽然它个很小,顶多就A4的2/3那么大,可讲述的道理却非常适用。

比方,什么季文子行俭,讲述的是季文子非常朴素,而仲孙它却很瞧不起季文子的做法,便去讥讽他,而季文子仍认为他的做法是正确的.,经过一番对话之后,季文子把这一件事告诉了仲孙它对的父亲孟献子,孟献子听了很生气,于是让仲孙它闭门思过七在,最后勤工作仲孙它受到了教育,并以季文子为典范,季文子便说:“知错改错,才能有所作为啊!”不久,仲孙它被升为大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不要爱虚荣,或是夸耀自己还有就是去奢侈,反而互相一点他的为人更高尚。

再教育比方毛遂自荐,就是说平原君要带20个贤能之士去向楚国求救,可只选了十九人,这时毛遂走了出来,他告诉平原君,他也愿意去,而平原群认为没有人称赞过他,假如是贤能之士他自己就会在口袋里发现锥子一样快,而毛遂却认为平原君不有将他放进口袋里,于是平原君很是惊奇,便带他去了,果然,毛遂立下了奇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敢于推荐自己,自己才能有更多的时机去表现自己。

这本书讲的虽然都是些小故事,可是它们告诉我们的却是大道理,我不仅会读书避的故事,还会试着去理解文言文,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古文,因为古人真的很聪明!国学经典2有一本书,如林间清风般拂醒人的善念;有一本书,似山涧泉水般不断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它,告诉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它,对我们诠释无数做人的道理。

这本书便是国文经典——《论语》。

品读《论语》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那小小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用心去篆刻上去的,里面凝结了他们一生的心血,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

《论语》一共短短二十篇,寥寥数万字,却出现了一百多遍“君子”。

孔子不也正是这样的人么?他对学生们以身作那么,不由半点虚假,游说列国。

《论语》中还特别利用季氏之类的小人来衬托出“君子”的高大。

于是,“君子”成了《论语》中的主角。

国学经典读后感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5篇国学经典读后感篇1:“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如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

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

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

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

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选20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选20篇)

企业融资财务总结(精选3篇)企业融资财务总结篇120__年公司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争两建一跨越”奋斗目标,本着“立足于稳,稳中求优”的工作思路,主动适应经济金融形势新变化,顺应企业融资担保需求,积极实践“三大行动”,以推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为己任,以激活银企关系、企业融资难题为重点,以创新担保运作机制,完善担保服务功能为核心,不断增强担保内在活力,努力提升担保经营质效。

20__年的工作主要突出在以下六个方面:一、优化担保结构1.法人治理结构。

依据《公司章程》规定,x月x日召开了公司换届选举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董事、监事、董事长、监事会主席,组建了新一届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构建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基本框架,建立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有效制衡的运作机制,提高了公司市场化运作程度;2.股权结构。

按照股权相对集中和结构合理原则,对原有股东进行分类归并,实行股权重组,增大了担保吸纳资本空间,壮大了担保发展实力;3.人员结构。

公司结合担保行业特点,适应担保管理需要,采取考试和考核相结合方式,坚持品质第一,专业优先的用人原则,择优聘用了七名具有担保相关专业职称和一定从业经历的业务骨干,充实了担保岗位,同时对所有在岗员工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了业务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了公司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4.管理结构。

一是合理设置部门,明确,保证工作相互协调,管理顺畅;二是理顺管理关系,确定公司管理级次,做到权责分明,责权一致;三是细化管理制度,实施公司制度对于管理过程全覆盖,促使管理结构间的和谐统一,堵塞担保管理漏洞。

二、增进银保合作1.发展合作伙伴。

20__年,公司以建立银保互信共赢机制为切入点,密切同金融机构开展多层次的沟通和交流,增大担保的融合力和吸引力,强化了双方合作意愿;2.扩大合作规模。

公司以提升信用等级为突破口,利用公司获得省示范单位形成的品牌优势,吸引了省级金融机构对公司的极大关注,取得了省级行的担保入围资格,并在合作规模和放大比例上给予了重点支持,担保授信额度达到x亿元;3.拓宽合作范围。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优秀10篇)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优秀10篇)

国学经典的读后感(优秀10篇)国学经典读后感篇一五星推荐!每每阅读吕思勉先生的著作,总有提升的感悟。

如“凡一种大宗教,必具高深及浅显二方面之理论,以满足于高等与低等之人。

但宗教之为物,不徒重理智,而兼重意志及感情”,一句话就将宗教与哲学之关系打通。

《国学知识大全》以篇区隔汇集了《国学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和《中国史籍读法》七篇。

个人看法,本书是民国至今初入国学的'最佳选择,广博而深邃,可反复阅读。

先生对于国学研究之广之深,寥寥数十字摘录,“儒家者流,盖出于古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中庸者,随时随地,审处而求其至当;絜矩者,就所接之人,我所愿于彼者,即彼之所愿于我,而当以是先施之”就将儒家及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讲得清清白白,这是一个治学大家的功力体现。

“诸子之学重在社会政治方面,不重在哲学科学方面,因诸子本身之发展及其对后来之影响皆如此”。

先生总结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要六家的别略如下:“最早者农家,沿袭简陋(时代或地域)之农业社会之思想。

次之者道家,代表简陋之游牧社会。

次之者墨家,其思想与夏代政治颇有渊源。

次之者儒家及阴阳家,见多识广,知若干种治法,应更迭使用。

最新者法家,对外主张兼并,对内主张摧毁贵族,总而言之,是打倒封建势力(以开明专制为手段)。

”是不是言简意赅,大道化简呀。

《经子解题》更是为国学初学者开出书单、阅读次序、纲要和参考书目,让无从下手者拨云见日,去伪存真。

“吾国旧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由来已久。

而四者之中,集为后起。

盖人类之学问,必有其研究之对象。

书籍之以记载现象为主者,是为史;就现象加以研求、发明公理者,则为经、子”;“昔人读书之弊,在于不甚讲门径,今人则又失之太讲门径,而不甚下切实工夫,二者皆弊也”。

《理学纲要》计十五篇,是先生在1926年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哲学史》时所编讲义。

作者以为人生观与宇宙观是一件事,“人者宇宙间之一物,明乎宇宙之理,则人之所以自处者,自得其道矣”。

《国学经典》读后感集合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集合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集合15篇《国学经典》读后感1阅百而得一,一而能用之,实乃真学习。

围炉话毕,略得几句共鸣之言,与君共勉: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要亦无多,唯静而镇之,则自止矣。

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苟淡而置之,是自消矣。

多记先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

神传于目,而目则有胞,闭之可以养神也;祸出于口,而口则有唇,阖之可以防祸也。

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非贱,无耻乃为贱;无年非夭,无述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有大识见,乃有大__。

莫之大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于己,必集思广益,乃罔后艰。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

《国学经典》读后感2我最爱的经典就是《三国演义》了。

这本书的内容脍炙人口,人物栩栩如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在东汉末年,汉灵帝昏庸无能,过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根本不理国事,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老百姓个个怨声载道。

这个时候便有很多的能人志士想要“起反”。

其中的.“黄巾教”,把当时的朝廷官兵打得狼狈不堪,这时结拜兄弟刘、关、张挺身而出屡力大大小小的战功。

可他们三个人的战功,汉灵帝却没有好的奖励赐予他们,只给刘备做了个“七品芝麻官”。

他们三个和曹操等人看透了朝廷的昏庸和腐败、宦官的“鱼肉百姓”,最后把掌握大权的董卓给灭了。

在此之后,便出现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这一段历史中,有许许多多足智多谋、斗智斗勇的故事。

比如:刘玄德三顾茅庐、赵子龙单骑救主、诸葛亮草船借箭······。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了。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彩7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彩7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彩7篇)国学经典读后感篇一最近在班级内掀起了阅读《国学经典》的高潮,学生们读得津津乐道,我也是乐此不疲。

每每端起这本书,就会开启我一天的好心情。

打开书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几个醒目的大字。

这使我不由地想到了历史上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这样,我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

这里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里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这里有“庄子”、“老子”、“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

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一本国学诵读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国学经典》中给我感触最大的是《论语》。

但是我认为《论语》中的所谓的“君子”和“小人”是一个纯概念化的名词,所说的君子是一个理想中的完人,是我们推崇的道德规范的化身,是做人的榜样,是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

小人言行是做人的反面教材,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中努力摒弃的糟粕。

随后,我又读了于丹教授的精辟讲解,她的讲解给我带来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以诚相待地交友;学会放弃、学会舍得、学会宽容、学会立志等等,这样,会使我们自己变得完美、强大,才会更容易地接近成功,才会享受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以后一定要再细细品味几遍,相信一遍会有一遍的收获!历史如同夜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只是一瞬间,而诗词却让美成为永恒。

诗词,就是中华文化中的排列整齐的颗颗珍珠,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通过这次比赛,可以看出每一位选手都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仅有一字提示的情况下能够唤醒脑中踊动的诗词,在比赛过程中做到临危不乱,对答自如。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5篇国学经典读后感1国学经典是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星辰的瑰宝,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像一根韧带将中华文明之珠串联在一起。

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应该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论语》中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已。

”国学经典力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滋味。

《论语述而》中也说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在工作中让我真切得体会到,这句话说得太对了。

学校的老师们人才济济,他们基本功扎实,精通电脑。

音乐.绘画。

而且教学多年的他们经验丰富,面对学生问题能轻松应对,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让我佩服。

《老子》和《易经》中的许多表述,虽然不一定能为世人背诵,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些东西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古话就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为人,还是谦虚一点的好。

在教育的科学发展的问题上,《易经》也早已指出: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我的理解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来向老师学,求老师教,而不是老师去求学生学,那样的效果会适得其反。

只有始终保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掌握了学习方法的学生,才是具备发展潜力的学生!《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

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经典国学”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国学经典读后感2话说,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在中庸里,有两种人,一种受中庸思想的洗澈,做什么事学会合度适中,做事有底线、有原则,这种人道德修养高“君子”。

一种违背中庸思想反向而行,做什么事不小心、猜忌心重、不稳重最后一事无成“小人”。

难以把持的中庸德行。

中庸思想的熏陶是一个很长的过程,通过学习、反思而得到,学习中庸思想,获得中庸品行。

国学经典读后感(通用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通用15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通用15篇)国学经典读后感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

《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

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

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

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

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

《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

,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

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用于社会的基本格局。

国学经典读后感2国学,你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了我期望;国学,你是黑夜中的明灯,给了我光明;国学,你是阳光雨露,沐浴我茁壮成长。

国学,是我的最爱。

此刻,我已经跨入了国学的大门,准备去这浩瀚的知识海洋畅游。

国学,能让我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通行,与贤为友;国学能让我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让我学习做人的道理。

国学经典读后感三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三篇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
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国学经典读后感(合集15篇)_1

国学经典读后感(合集15篇)_1

国学经典读后感(合集15篇)国学经典读后感1读了《中华诵国学经典》这本书,我感受到很多可贵的品质:感恩父母、珍惜友情、勤俭节约、热爱祖国等等。

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首人人皆知,皆能诵之的《游子吟》。

时光倒流到唐朝:诗人孟郊即将远游,这一夜,慈祥的孟母依然借着桌上烛台发出了摇曳而又微弱的亮光为他缝缝补补。

每一针每一线都异常细密,每一个动作都十分沉重,生怕郊儿在外奔波辛苦,唯恐孩子在外迟迟不归。

第二天太阳即将升起之际,这本是一日之中最有生机的时刻,然而空气中似乎充满了离别的忧伤。

花儿草儿仿佛也被感染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泪珠滴落了下来。

恋子情深的孟母一声声的叮咛使孟郊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情,即兴写下了《游子吟》这首后来扬名千古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讴歌了人世间最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歌的语言清新朴实,情真意浓,千百年来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引起无数游子的共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句乃诗的点睛之笔,吟爱之经典,寄托儿之情怀。

这也是它傲立于诗界的原因所在吧。

母爱我们或许一时无法报答,但并不是不需要报答,反而要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去报。

对这一首诗,关于“感恩”的经典,即使对故事耳熟能详的你、我有没有尽一份为人子女的一份孝心呢?凭心而论,大多数人会为此惭愧吧。

可见那些千百年来传承的传统美德并没有真正渗入到我们的血液,尽管我们是正宗的中国人。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沐浴着父母的恩泽。

无论是童年亦或成年以后都是如此。

不管你是伟人还是凡人;无论你生的美丽还是丑陋;不说你是富有还是贫穷,都被自己的父母深深的呵护着。

他们为了子女的未来努力劳作,不求回报。

这样的付出,也许只是想你多说一句:妈妈,我爱你!让我们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吧。

让那一句经典渗进我们的血液,浸入我们的内心吧!让父母为拥有一个懂得感恩的你而感到骄傲吧!国学经典读后感2读了《大学》这本书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国学经典》读后感8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8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国学经典》读后感8篇优秀的读后感是我们对书中人性探索和道德思考的启示和思考,读后感写得好可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使他们更加投入到书籍的世界中,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国学经典》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选15篇_1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选15篇_1

国学经典读后感精选15篇国学经典读后感篇1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

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

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等道理。

国学经典读后感篇2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开始教我读《国学启蒙经典》了,《三字经》、《弟子规》一直陪伴着我的成长,净化着我的心灵,启蒙着我的每一步。

爸妈常年在外打工,记得有一次去爸妈那玩,我做错了事,妈妈批评我。

我不服气,打电话向爷爷告状,爷爷让我背《弟子规》中有关章节,使我感悟到"父母教,须敬听,------德有伤,饴亲羞"的含义,心也就平静了。

爷爷是个农民,没读多少书,可自打我上学开始,他不管白天干活多苦多累,每到晚饭后,除特殊事情出门外,他总是陪着我读书,辅导我做作业,当我遇到难题时,他总是及时地和我共同探讨、解决,特别是在写作上,是爷爷手把手地把我带到今天。

从多少个日日夜夜中让我感悟到“昔孟母,择邻处”的良苦用心。

通过读国学经典,我从小养成了喜欢认字的习惯,每当上街看到有不认得的字时,总会问爷爷,并追问这个字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书籍的读后感导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国学经典书籍的读后感文章,仅供参考!国学经典书籍的读后感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

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

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

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意为: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

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

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

”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

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问题。

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

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讨厌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

国学经典书籍的读后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学习。

《国学经典》这本书正是中小学生国学启蒙的一本好书。

这本书分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这三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经典要义、故事、生活、实践和经典诵读四个部分组成。

不仅有名家名言,还有贴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脍炙人口的著作选读。

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还有的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这本书使国学之精华更接近人们平时的日常生活,让中小学生更容易理解,方便记忆,能把圣人之训用在实处。

读了这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行为的规范,更让我明白了要把这些道理应用在生活中。

比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就是警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不要奢侈浪费。

又如“恃人不如自恃也”,就是教育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独立性;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不可能总是依靠父母和他人,而是应该自立自强《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

,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从国学经典中感悟师德春秋时期的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更是中国人的精神偶像、中国文化的代表。

中国人因为孔子而骄傲和自豪,外国人因为孔子而研究中国,“孔子学院”于是成为许多国家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尤其是研究中国的古人和今人的学术机构。

孔子的经典语录集《论语》,因其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其推崇备至,不仅影响着今天中国人的思想,更是成为外国学者甚至政治家研究的经典之作。

可见,《论语》之影响深远而巨大。

我们今天再来捧读《论语》,其现实意义究竟在哪里?北师大教授于丹作了最精要的回答:“《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

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

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

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

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

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勤于好学,终身不懈孔子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勤于读书求知,探究学问。

在《论语·先进》中记载孔子反对子路使子羔去做费邑之宰,因为子羔尚未成学,年纪尚轻。

孔子认为,研习古代典籍是成就事功的必备条件,决不能忽略不顾。

否则,一味埋头蛮干,难免会有差谬,也就是说,学习前代经典有益于涵养学生崇高的道德品质,孔子指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诗能感发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向善;礼能规范约束人的行为,使人能够单立于世,而音乐能够熏染人的心魄,使人德行圆满。

总之,孔子认为学文可以涵养完美的人格,所谓君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些美好的品质,都应当归功于学文时潜移默化的力量。

这些观点和思想,我们今天要认真总结和借鉴。

一是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以知识,更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品质,即坚持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职责。

二是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让读书成为习惯,终身不懈。

《论语·述而》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意思是说努力学习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而不感到厌倦。

纵观《论语》全篇,孔子这里的诲人不仅指教诲他人以知识,还包括教诲他人为人处事的态度。

作为教育先祖的孔子,可谓教书育人的典范,孔子从而立之年开始教授学生,而且持久不渝,终生以之,他一生“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佳话,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孔子的教育事业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除了他的“诲人不倦”的态度,还有就是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教育方面,孔子最伟大的口号是“有教无类”,它打破了阶级的差别,年龄、贫富、贵贱等界限,学生中长幼老少者有之,富贵贫贱者有之,但孔子却把他们调教得各有专长,各有成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团体,在孔子周游列国的十四年间,师生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没有因为困厄而变心从俗,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在《论语·先进》中有一段场景,令人感动,对于我们很受启发。

子路、曾皙、冉有等弟子侍坐在孔子身旁,孔子和他们坦诚自然交谈,孔子启发他们:“如惑知尔,则何以哉?”弟子们于是很自然地说出真心话来。

子路鲁莽率直,公西华谨慎持重,曾皙洒脱悠然,无不显示了个人不同的才性、抱负和愿望,孔子于是据此对他们做恰切的指导。

这里给我们的启示有:一是要有终生从教(至少是从教期间)无怨无恨无悔无倦,充满激情,始终如一,热爱教育的情感。

二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分城乡、干群、贫富,男女等因素,对他们的态度要一样。

三是教法要灵活,要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包括表扬、批评、要求等,否则,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产生师生隔阂,仇恨的心理。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批评学生要讲辩证法》,发表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

我认为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思想。

四、修己治人,仁爱至上孔子无论谈“修己”还是“治人”,最终归依还是人生道德。

孔子所重视的德行,所包括的范围甚广,而这些都可用“仁爱”来总括。

“仁爱”是孔子所树立的最高的人生道德理想。

在《论语》中有一百多次提到“仁”,虽然具体语境的差异各不相同,但所指都是一种道德的修养境界,是一切德行的总和,孔子提出“仁爱”,是对人的情感、情操、修养的重视。

“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胁肩谄笑,趋炎附势,出于利欲诱惑而屈己的人的行为不是“仁”。

何谓“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仁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认为恭敬就不会招致欺侮,宽容就能得到多数人的拥护,守信就会得到人们的信任,机敏就会取得成就,而慈善就容易调遣别人。

这就是孔子认为的“仁”的五者能行天下的理由。

当然,孔子关于“仁”的言论还有很多,但就教师的为人准则,只此几点,我认为就足够矣。

可见,孔子仁德思想的深远影响。

一是教师不可培养“巧言令色”者,而要培养有独立个性,执着追求,宽容他人,忠于祖国,有益社会的人。

二是教师个人的为人处事态度,对他人要“恭敬”,只有恭敬地对待他人,才能少生矛盾和误会,甚至纠纷,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思考自己该思考的问题,来做自己该做的事,提高办事效率。

三是教师要诚信做人,“信则人仁焉”。

教师的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它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因此,教师在与人打交道过程中,一定要讲诚信,否则,你就会失去影响力,号召力,有损自身的形象,尤其是在和家长、学生打交道时,事先一定要认真思考,不能做到的不要承诺,已承诺的要准时按要求兑现,包括我们对学生的奖惩,对学生的要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