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保健管理(2018-11)

合集下载

宝宝早产后的护理和管理

宝宝早产后的护理和管理

宝宝早产后的护理和管理早产是指婴儿在孕期不足37周时发生的出生。

早产儿的生命力较弱,容易出现许多健康问题,需要特别的护理和管理。

本文将为您介绍宝宝早产后的护理和管理的相关知识。

一、早产儿的特点早产儿出生后,由于胎儿发育未完成,其体重、身长及器官功能均较低于足月婴儿。

他们的免疫力较弱,易受感染;肺功能不完善,呼吸困难的风险增加;消化功能尚未完善,进食存在困难;神经系统发育滞后,易出现智力发育问题等。

因此,早产儿的护理和管理至关重要。

二、护理和管理要点1. 空气质量保障早产儿对吸入的空气质量敏感,容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害。

产房和宝宝所在的病房应保持清洁、通风良好,并定期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

2. 定期监测生命体征早产儿的生命体征常常不稳定,因此需要定期监测呼吸、心率、体温等指标。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3. 饮食管理早产儿的消化功能不完善,往往需要经过肠内营养给予,逐渐过渡到乳汁喂养。

护士应根据医生的指示,按时给予合适的饮食,并注意观察宝宝的饮食反应。

4. 保持室温适宜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寒受热。

护理人员应确保室温适宜,可以使用保温设备,如保温箱、保温毯等,来帮助宝宝保持体温稳定。

5. 防止感染早产儿的免疫功能较弱,容易感染。

护理人员在照顾早产儿时,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如洗手、戴口罩、戴手套等,以减少传染病的传播。

6. 情感关怀早产儿的母亲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及时照顾宝宝,护理人员可以给予母亲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为宝宝提供温暖、安全的环境,尽量缩小早产儿与母亲之间的分离感。

三、早产后的康复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期,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康复期内,护理人员在早产儿的生活和发育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生活护理包括洗澡、更换尿布、刷牙等常规的生活照顾。

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宝宝的基本卫生,避免感染。

2. 生长发育监测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较为缓慢,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测量宝宝的身高、体重,并记录在档案中。

中国早产儿喂养及护理指南2018版

中国早产儿喂养及护理指南2018版

中国早产儿喂养及护理指南2018版国家卫计委对早产儿的喂养及护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中国早产儿喂养及护理保健服务指南2018版一、住院前管理(一)产前1.产科:及时处理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预测早产的发生,完成产前促胎肺成熟;及时与儿科沟通,开展围产讨论,评估母婴风险,确定处理方式和分娩地点。

2.儿科:鼓励分娩前新生儿科医生与早产高风险孕妇及家属沟通,介绍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及处理。

(二)早产儿复苏所有早产儿出生时应有具备早产儿复苏能力的人员参与现场复苏和评估。

按照《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进行复苏,特别注意保暖、用氧和呼吸支持。

(三)早产儿住院指征1.出生体重小于2000g或胎龄<34周。

2.虽然出生体重或胎龄超过以上标准,但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1)新生儿窒息,产伤;(2)体温:异常;(3)皮肤:发绀、苍白、多血质貌、黄染、出血、水肿表现;(4)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5)循环:心率/心律异常、血压异常、末梢循环不良;(6)消化:喂养困难、呕吐、腹胀、大便异常、肝脾肿大;(7)神经:前囟饱满,意识、反应和肌张力异常,惊厥;(8)需进一步排除或治疗的先天畸形;(9)监测发现的其他异常,如血糖、胆红素、血常规等异常;(10)母亲为高危孕产妇:胎膜早破>18小时、产前或产时感染、药物滥用等。

(四)危重早产儿转诊1.宫内转诊:不具备救治早产儿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早产高危孕妇转至具有母婴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分娩。

2.出生后转运:包括院内转运和院间转运。

(1)转运前:评估,积极救治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完成病历资料的交接;(2)转运中:密切监护,持续保暖及生命支持治疗,做好监护及抢救记录;(3)转运后: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诊医生交接患儿情况、转运经过和主要治疗情况。

二、住院期间管理(一)护理及发育促进1.保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应置于婴儿培养箱保暖,根据早产儿胎龄、日龄、体重和病情调节暖箱的温度及湿度,维持恒定的中性温度。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

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早产儿即出生时孕龄不足37周的婴儿,由于其发育不完全,自身抵抗力较弱,出院后的管理方法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

一、保持早产儿的温暖1.应尽量让早产儿与母亲保持皮肤接触,进行“袋式护理”,将婴儿放置在母亲的胸前,让母亲用双手捧住婴儿。

2.确保室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

3.使用保温设备,如保温箱或温带,保持婴儿体温稳定。

二、合理喂养1.初期使用经过咨询的医生或护士推荐的人工奶或乳汁进行喂养,可以使用尿管、鼻胃管等途径进食。

2.逐渐过渡到母乳喂养,母亲需注意饮食的健康和营养均衡。

3.喂养间隔约2-3小时,每天喂养次数不少于8次。

4.对于不能进食自己的早产儿,可以采取胃管喂养或经口喂药的方式。

三、保持早产儿的卫生1.保持婴儿周围环境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2.室内应保持通风良好,但避免风力过大。

3.定期更换婴儿的衣物和床上用品,保持洁净。

四、注意早产儿的睡眠和休息1.提供安静的环境,避免干扰婴儿的睡眠。

2.进行规律的作息安排,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3.让婴儿多进行体力活动,促进其身体发育。

五、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1.定期带婴儿到医院进行体检和复查,包括测体重、测身高、查体等。

2.如有发现身体异常或疾病,请及时就医。

六、注意早产儿的心理健康1.给予婴儿关爱和呵护,增强其安全感。

2.和婴儿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3.避免长时间的孤独,尽量让父母或其他亲近的人陪伴。

七、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照顾1.家庭成员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状态,避免传染疾病。

2.家庭要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避免意外伤害。

3.给予婴儿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支持,共同培养婴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八、定期接受医生或护士的指导和建议1.定期到医院接受医生或护士的指导和建议,及时调整早产儿的管理措施。

2.参加相关的学习班或小组,了解更多关于早产儿管理的知识。

以上是早产儿出院后的管理方法,家长和照护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保障早产儿的健康和发育。

【行为习惯】早产儿日常保健护理技巧

【行为习惯】早产儿日常保健护理技巧

【行为习惯】早产儿日常保健护理技巧
1.沐浴:
2000克左右的早产儿,早几天采用油澡(用消毒的植物油擦掉胎脂),以后可用温水浴,过多的操作、搬动易使之疲劳,增加心脏负担和消耗热能,还会引起吐奶甚至颅内出血,
因此,动作应尽量轻柔。

2.御寒:
保暖是减少早产儿死亡的最重要措施,室温应保持在26—28℃,湿度维持在55%—65%,夏季可经常用湿拖把拖地,冬季在室内烧一壶启盖的沸水,充分的湿度可避免呼吸
道粘膜的干燥。

体温维持稳定在36—37℃之间为正常,触摸手脚指(趾)端暖和,面色红润,呼吸均匀,吃饱了能安静入睡为正常状态。

过度保暖可发生高热甚至烫伤,热水袋的水温50—60℃,不能用沸水加入,也不能让热水袋直接贴挨宝宝的肢体,要隔被放置。

3.居室卫生:
由于室内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细菌容易繁殖,因此,要求居室卫生清洁,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20分钟。

4.防治病毒感染:
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更差,应尽量减少探视,对患呼吸道感染、发烧、腹泻、皮肤感染等疾病亲属的探访,要婉言谢绝,不让其进入早产儿的居室,以防
止传染病的发生,定时通风,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5.测体重:
每周可测体重1—2次,如体重不增,应请保健医生协助查找原因。

6.喂食:
保证母乳喂养。

如发现宝宝有频频呛奶,气促,面色难看或唇周发青甚至拒奶,就要
警惕宝宝可能生病了。

早产儿吸吮能力较足月儿差,宜少量多餐,在吸吮过程中,会有几
次含乳头休息的正常现象。

早产儿管理制度

早产儿管理制度

早产儿管理制度一、前言早产儿是指在妊娠37周(即259天)以前出生的胎儿。

早产儿的出生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母体疾病、孕期并发症等。

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特殊的护理和管理,以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早产儿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二、早产儿管理制度的目的1. 保障早产儿的生存和健康2. 规范早产儿的护理和管理流程3. 提高医护人员对早产儿护理的专业水平4. 促进早产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健康三、早产儿管理制度的内容1. 早产儿的筛查和诊断(1)孕期的早产儿风险评估:对高危孕妇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年龄、妊娠状况、妊娠并发症等;对高危孕妇进行定期产前检查,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早产儿的诊断:在孕期定期产前检查中,对孕妇的胎儿发育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早产儿的风险因素,立即进行诊断和监测,以便第一时间进行干预措施。

2. 早产儿的救护和护理(1)早产儿出生后的救护:对早产儿进行及时的呼吸道管理、饮食管理、体温调节等救护措施,确保早产儿的生命体征稳定。

(2)早产儿的科学喂养:根据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制定合理的喂养计划,包括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适当比例,保证早产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3)早产儿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对早产儿进行常规的预防接种、疾病筛查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4)早产儿的心理支持:给予早产儿及其父母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早产儿带来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3. 早产儿的出院管理(1)早产儿出院条件: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生命体征、膳食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其在出院后不会出现健康问题。

(2)出院指导和计划:为早产儿及其家庭制定详细的出院指导和计划,包括喂养计划、生活护理技巧、就诊和接种计划等。

(3)出院跟踪和定期随访:确保早产儿出院后生长发育情况良好,对早产儿及其家庭进行定期跟踪和随访,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干预和处理。

四、早产儿管理制度的实施1. 加强早产儿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早产儿护理的专业水平。

早产儿管理

早产儿管理

早产儿管理早产儿是新生儿中的特殊群体,其组织器官不成熟,对外界适应能力差,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早产儿生理和病理的特殊性表现为一出生就应该得到专业的监护、关爱和护理。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的出生率有上升的趋势,救治早产儿的需求也正在逐年增加,早产儿的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其病死率。

管理与对策产房管理:产房适宜的温度为25~26℃,备齐急救器械及物品,预热远红外辐射抢救台。

产JL科医师同在产房、手术台旁;通知新生儿科备好温箱、辐射抢救台、氧源及抢救物品。

患儿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保暖、擦干羊水、行心肺复苏,初步处理后,转入新生儿科。

新生儿科管理:(1)保暖: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保暖成为挽救牛命的重要内容。

对策:①保持外环境稳定,在红外线辐射台上抢救时,用保鲜膜包裹全身,防止水份丢失;②入温箱后根据患儿体重、日龄选择温度及湿度,使耗氧量降到最低;③每小时记录箱温温度1次,2—4小时监测体温1次,根据体温随时调节箱温,使早产儿体温维持在36~36℃。

(2)呼吸道管理:早产儿呼吸中枢未成熟,调节功能差,肺泡数量少,肺组织发育不良,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等,可导致早产儿呼吸不规则、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对策:①关健是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吸氧维持PaO:50~60mmHg为宜;③通过血气分析及经皮测SpO:,调整吸氧浓度,使SpO,维持在85%~95%,勿超过95%;④呼吸暂停频繁发作者可采用CPAP治疗,呼气末正压一般为3mmHg为宜;⑤诊断或疑诊NRDS者应早期给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剂量每次100mg/kg左右,重症病例可以适当加大剂量;胎龄<28周和出生体重<10009的早产儿,可在出生时给予Ps预防,剂量80mg/kg。

(3)喂养管理:早产儿吞咽能力差,吸吮力弱,贲门括约肌松弛,易致呛咳、呕吐、喂养不耐受。

对策:①早期、微量喂养;②体重>20009者用奶瓶、滴管喂养,<12009者可鼻饲,二者之间者视吸吮力而定;③早产儿对热量及水分的需求量有较大个体差异,不可硬性规定,喂奶热量开始从40~60kcal/(kg·日),逐渐增加。

认识早产儿保健和护理要点

认识早产儿保健和护理要点

认识早产儿保健和护理要点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周及以下出生的婴儿。

由于早产儿出生时身体器官未发育完全,生命体征不稳定,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需要特别的保健和护理。

本文主要介绍认识早产儿保健和护理的要点。

一、保护早产儿的生命体征早产儿出生后,需要在保温箱中保暖,并进行呼吸、心跳、体温等生命体征监测。

随着早产儿的成长和发育,家庭护理变得非常重要。

家里的保暖设备和监测仪器可以帮助家人监测早产儿的生命体征,而母乳喂养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增强体质。

二、预防感染的发生早产儿因为身体未完全发育成熟,对外界的抵御能力很差,很容易感染。

所以,在给早产儿喂食或处理早产儿的生活用品时,必须保证清洁卫生。

对早产儿的家庭来说,家里要经常清洁,保持空气流通,并要避免早产儿与有呼吸道感染的人接触。

三、加强早产儿的体弱营养早产儿出生后需要采用适宜的喂养方式,其中最好的方法是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帮助早产儿提高自身的抵抗力。

如果不能母乳喂养,那么可以采用特制奶粉来代替。

四、呼吸道、神经系统、心脏和肝脾等方面的保健和护理早产儿由于身体未完全发育,相比于足月婴儿,可能存在呼吸道、神经、心脏及肝脾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在保健与护理方面,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教育非常重要。

家庭护理中要加强对早产儿的观察,有疑问或异常情况时先及时联系专业医生对症治疗。

五、早产儿的发育及早干预早产儿可能会在生长及发育方面出现滞后。

所以,及早进行早期干预,如物理治疗、适当的体育锻炼、发声、读书等,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身体素质,促进早产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早产儿保健和护理非常重要,需要全家人的关注和呵护。

在早产儿护理中要注意保证宝宝的生理安全、预防感染、加强体弱营养、呼吸道神经系统心脏肝脾等方面的保健和护理、早期干预等方面。

良好的保健和护理措施不仅有助于早产儿的身心健康,还可以让他们顺利地度过成长历程。

早产儿的护理管理

早产儿的护理管理
测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早产儿的护理管理—其它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高胆红素血症 ➢ 原因:早产儿胆红素代谢能力差,血脑屏障未成熟,血清白蛋白低,
伴有缺氧、酸中毒、感染等易使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发生胆红 素脑病。 ➢ 处理:根据不同胎龄、体重所达到的总胆红素值,决定治疗方案,选 择光疗或换血疗法。
呼吸管理——早产儿的规范用氧
早产儿给氧指征 ➢ 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
( P a O 2 ) < 5 0 m m H g 或 经 皮 氧 饱 和 度 ( Tc S O 2 ) < 8 5 % 者 。 ➢ 治疗目标:维持PaO250-80mmHg或TcSO288%-93%。

同上
常于孕龄34-36周消失, 如不及时处理可造成缺 氧缺血性脑损害
呼吸管理—呼吸系统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 呼吸暂停的预防:保持头高脚低、右侧卧位,积极治疗原发 病,加强监护,及时发现。
➢ 呼吸暂停的处理:清理呼吸道、给予物理刺激、给氧。 ➢ 对于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给予药物治 疗 (氨茶碱、纳洛酮等)
高,减少操作和搬动,保持安静。生后常规用维生素K1预防出血,必要 时行头颅CT检查。
早产儿的护理管理—其它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糖代谢紊乱:低血糖 ➢ 低血糖:出生24h内血糖<2.2mmol/L,24h后血糖<2.2-2.8mmol/L即为低
血糖。 ➢ 预防及处理:早期喂养预防低血糖发生,血糖<2.2mmol/L,不论有无症状
释放,产生镇痛作用,减少激惹,降低生命体征波动幅度。 ➢ 抚触治疗:通过按摩、拥抱、皮肤接触使患儿获得安全感,起到安慰作用。
减少环境中的光线
“鸟巢”式护理

简述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简述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简述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1. 确保早产儿在孵化箱中保持恒温,避免体温过低。

2. 注意监测早产儿呼吸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措施。

3. 定期检查早产儿的体重和身体发育情况,确保健康成长。

4. 提供适量的营养支持,包括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

5. 控制早产儿的环境刺激,避免过于明亮或嘈杂的环境。

6. 定期转位早产儿,避免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

7. 避免感染的传播,确保清洁和消毒环境。

8. 提供充足的安静休息时间,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9. 注射预防性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10. 监测早产儿的血压和心率,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11. 注意关注早产儿的排便情况,避免便秘或腹泻。

12. 进行定期的视力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治疗措施。

13. 定期进行骨龄测量,确保骨骼发育正常。

14. 提供皮肤护理,预防热疹和其他皮肤问题。

15. 定时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确保心脏发育正常。

16.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降低感染风险。

17. 定期进行脑部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脑部问题。

18. 注射疫苗,增强免疫力,预防传染病。

19. 提供情感支持,促进早产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20. 定期进行营养评估,确保早产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21. 注射肺表面活性剂,促进肺部发育。

22. 提供适当的声音刺激,促进听力发育。

23. 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确保早产儿的各项指标正常。

24. 提供康复训练,促进早产儿的运动发育。

25. 定期进行眼睛检查,发现眼部问题并及时治疗。

26. 提供优质的抗氧化剂,保护早产儿的细胞。

27. 定期进行肾脏超声检查,发现肾脏问题并及时治疗。

28. 提供适量的红细胞输血,防止贫血发生。

29. 注射矿物质补充剂,促进骨骼发育。

30. 定期进行呼吸功能检查,发现呼吸问题并及时处理。

31. 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保障早产儿的呼吸功能。

32. 注射免疫球蛋白,提高免疫力。

33. 定期进行智力发育评估,发现智力问题并及时干预。

34. 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促进大脑发育。

早产儿管理方案

早产儿管理方案

早产儿管理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其死亡率仅次于新生儿窒息。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脆弱性和未成熟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决定其一出生就需要专业性的监护和治疗。

早产儿的救治需要一些必备的抢救、监护、治疗及保障设备和技术。

不同胎龄的早产儿所需的设备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不具备必要的抢救和治疗设备和技术时,应将其转至具备相应医疗设备和技术的医疗机构,以保证并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一、救治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应必备的医疗设备。

胎龄35-36+6周,出生体重>2000g:辐射台、室温在25-26℃。

相对湿度40%-60%。

新生儿复苏器、新生儿喉镜。

负压吸引器、微量血糖仪、经皮测胆红素仪。

每张床至少有2个电源插座。

胎龄32-34+6周,出生体重1500-1999g: 辐射台、闭式暖箱、新生儿复苏器、新生儿喉镜、负压吸引器、呼气末正压通气机(CPAP)、输液泵、心率及氧饱和度检测仪、微量血糖仪、经皮测胆红素仪。

移动式X光机。

每张床至少有6-8个插座。

胎龄30-31+6周,出生体重1000-1499g:辐射台、闭式暖箱、新生儿复苏器、新生儿喉镜、负压吸引器、呼气末正压通气仪(CPAP)、新生儿专用呼吸机、微量血气测定仪。

微量输液泵。

心率、血压及氧饱和度检测仪、微量血糖仪、电解质、经皮测胆红素仪。

移动式X光机。

每张床至少有10-12个插座。

二、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应具备的医疗技术。

胎龄35-36+6周,出生体重>2000g:正确新生儿复苏技术。

气管插管术。

外周静脉输液。

胎龄32-34+6周,出生体重1500-1999g: 呼气末正压通气仪(CPAP)应用技术、气管插管术。

胃管喂养方法、外周静脉输液。

胎龄30-31+6周,出生体重1000-1499g:气管插管。

呼吸机应用、胃管喂养、外周静脉输液、肠外营养技术。

脐静脉插管术。

三、早产儿治疗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一)早产儿保暖问题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每公斤体重的体表面积较足月儿更大,皮肤更薄,所以经皮肤散热更多,肝脏的糖原储备更少,所以产热的能力更差。

儿科早产儿健康管理规范

儿科早产儿健康管理规范

儿科早产儿健康管理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儿科早产儿健康管理的规范,帮助保护早产儿的健康,并提供指导给医护人员和家属。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孕龄不足37周的儿童,他们需要特殊的健康管理和护理。

本规范将涵盖早产儿的营养、生理状况、感染预防及其他关键方面的管理。

2. 营养管理2.1 母乳喂养优先早产儿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感染成分和适宜的营养素,对早产儿的生长和免疫力发育有益处。

2.2 补充营养品如果早产儿无法及时实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可以考虑给予特殊配方奶粉。

医护人员应根据早产儿的生长情况和营养需求,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方案。

3. 生理状况监测3.1 体温监测对早产儿进行定期体温监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止低温、高温等情况对其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3.2 呼吸监测早产儿的呼吸系统较为脆弱,需要密切监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早产儿的呼吸稳定。

4. 感染预防4.1 清洁和消毒医护人员应严格落实洗手和消毒措施,防止感染源通过人员或设备传播给早产儿。

4.2 接触限制限制外来人员接触早产儿,特别是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人员。

同时,对进入早产儿病房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不会带来潜在感染风险。

5. 其他管理方面5.1 睡眠管理为早产儿提供适宜的睡眠环境,并定期观察睡眠质量。

如有需要,可进行相关干预措施,保证早产儿的充分休息。

5.2 身体接触早产儿需要得到亲人的关爱和身体接触。

医护人员应指导家属正确而温柔地进行早产儿的抚触和拥抱,促进早产儿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建立。

6. 结束语本规范的制定是为了规范化儿科早产儿的健康管理,提供指导并保护早产儿的生命和健康。

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共同努力,按照本规范的要求,为早产儿提供贴心的护理和关爱。

对早产儿各个系统的管理

对早产儿各个系统的管理

对早产儿各个系统的管理
早产儿是指在胎龄37周之前出生的婴儿,由于其发育不完全,生理功能不完善,在生命体征稳定、呼吸循环等方面需要特殊管理与护理。

早产儿各个系统的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呼吸系统管理:早产儿的呼吸中枢尚不健全,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甚至呼吸衰竭。

需要保持通气道通畅,避免窒息,监测氧饱和度,并及时给予辅助通气或氧疗。

2. 循环系统管理:早产儿的心血管系统脆弱,心脏泵血功能不完善,易出现低血压、心率不齐、心功能不全等情况。

需要监测血压、心率,维持足够的血液灌注和氧供,及时纠正低血压。

3. 消化系统管理:早产儿的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肠功能差,易出现消化不良、吸收不良、营养不良等问题。

需要给予适量的母乳或配方奶喂养,控制胃酸分泌,防止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

4. 温度调节管理:早产儿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体温调节功能弱,易出现低体温。

需要保持温暖的环境,使用保温设备如保温箱,监测体温,补充热量,避免过热或过冷。

5. 代谢管理:早产儿的能量代谢较高,营养需求量大,容易发生代谢紊乱、低血糖、低钙等问题。

需要合理调整营养供应,监测血糖、血钙水平,及时纠正异常。

6. 免疫系统管理:早产儿的免疫系统不完善,易感染,抵抗力
弱。

需要加强麻疹疫苗、乙肝疫苗等的预防接种,注意手卫生和环境消毒,避免感染交叉传播。

此外,管理早产儿还包括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神经发育等情况,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情感安抚以促进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具体的管理方案应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而定,需由专业医生或护士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

早产儿管理

早产儿管理
31-40
温度(℃)
35
34
33
32
湿度(%)
100
90
80
70
7
1.一般吸氧:包括头罩吸氧、鼻导管吸氧和暖箱吸氧。如吸室内空气时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低于85%~87%并有呼吸困难者,应给予吸氧。要尽可能采用有空气与氧气混合的气源,头罩吸氧总流量为(4~6)L/min。对日龄较大者可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0.5 L/min左右。早产儿吸氧必须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严格控制吸入氧浓度,根据TcSO2或血气检测调整吸入氧浓度,一般将TcSO2维持在88%~93%左右即可,不宜高于95%。
26
2.高血糖症:血糖超过7 mmol/L(125 rng/d1)为高血糖症,主要病因有静脉给葡萄糖浓度过高、速度过快;应激性高血糖症;药物性高血糖症。高血糖患儿可出现尿糖和渗透性利尿,甚至发生脱水,为高渗性脱水,出现烦躁不安,而脱水体征不明显。
27
3.防治:(1)监测血糖:出生数天要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葡萄糖输注量和速度。(2)控制葡萄糖滴入速度:稀释药物用5%葡萄糖。(3)使用胰岛素:如血糖持续超过1 5 mmol/L(270mg/d1),其他治疗方法未奏效时,可应用胰岛素,开始剂量每小时0.1 U/kg静脉滴注维持,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结果调节剂量。
5.早产儿脑损伤的防治
19
2.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PVL与早产、缺氧缺血、机械通气、低PaCO2、低血压、产前感染等因素有关,多发生在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症状不明显,可表现为抑制、反应淡漠、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严重者发生脑瘫。对出生体重<1 500者在生后第3~4天可进行床旁头颅B超检查,在第4周随访B超,必要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

儿科早产儿健康管理规范

儿科早产儿健康管理规范

儿科早产儿健康管理规范前言早产儿出生后需要得到专业的照顾和保健,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儿科早产儿健康管理规范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早产儿的基本护理、喂养、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管理,并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和发病率。

一、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1. 早产儿的特点* 早产儿的神经系统未完全发育,出生后个体弱小,免疫力较差,易感受感染。

* 早产儿要求医护人员给予高水平的照顾和保护。

2. 早产儿的护理* 观察早产儿的心跳、呼吸、体温、体重以及喂养情况。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

* 保持早产儿的清洁,定时更换纸尿片和衣物。

* 给予早产儿适当的新生儿按摩,促进早产儿的发育和健康成长。

二、早产儿的喂养1. 早产儿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早产儿最好的喂养方式,有益于早产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对预防感染和支持早产儿成长非常有益。

* 若早产儿不能独立吸吮,应及时采用手工按摩、双侧按摩、电动按摩、吸奶器的方法进行母乳提取和储存,方便日后喂养早产儿。

2. 早产儿人工喂养* 早产儿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时,可以采用人工喂养方式。

临床工作中,我们可以使用母乳替代品等人工营养液进行喂养。

* 施行早产儿人工喂养时要掌握喂奶机操作方法、喂奶量、饮食过水量和进食间隔时间等喂养规范,以确保早产儿的健康喂养。

三、早产儿的医疗1. 早产儿的医疗保健* 早产儿的医术保健应该做好综合治疗,力求器质性病变的早期干预和有效临床治疗,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

* 定期进行听力、视力等干预检测,确保早期发现和治疗盲、聋、哑等障碍,预防智能发育障碍。

2. 早产儿的康复* 康复在早产儿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定期进行早产儿的定向康复,可以帮助早产儿更好地发育和成长。

四、结语正确认识早产儿的特点及护理、喂养、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管理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全面贯彻儿科早产儿健康管理规范,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可以为早产儿的生命和健康保驾护航。

早产的管理方案

早产的管理方案

早产的管理方案1. 简介早产是指胎儿在孕期不足37周就妈妈身体中出生的情况。

早产儿的身体和器官没有充分发育,需要特殊的管理和护理。

本文将介绍早产儿的管理方案,包括早产儿照护的基本原则、营养管理、呼吸和心血管支持、感染预防、家庭支持等方面。

2. 早产儿管理方案2.1 早产儿照护的基本原则早产儿的照护应基于以下原则:•保持温暖:早产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应保持温暖的环境,使用保温设备如暖箱或保温床。

•维护呼吸道通畅:早产儿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需要定期清理呼吸道,避免呼吸道感染。

•管理喂养:早产儿的消化系统尚未成熟,需要特殊的喂养方式,如给予母乳或特殊配方奶,逐步增加喂养量和频次。

•防止感染: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应采取措施避免感染,如观察早产儿的体温、呼吸和行为变化,保持洁净环境等。

2.2 营养管理早产儿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来促进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以下是早产儿的营养管理建议:•母乳喂养:早产儿尽量接受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抗体,有助于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力。

•配方奶喂养:如果母乳不足或无法喂养,可使用特殊配方奶,满足早产儿的营养需求。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早产儿可能存在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情况,需要额外补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3 呼吸和心血管支持•呼吸支持:早产儿的呼吸系统不完善,需要进行呼吸支持,如给予氧气,使用呼吸机等。

•心血管支持:早产儿的心血管系统不发育完全,可能需要药物支持,如给予血管扩张剂,维持血压稳定。

2.4 感染预防早产儿的免疫系统较弱,容易感染,以下是感染预防的方法:•手卫生:照护早产儿前后应洗手,并确保手部清洁,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隔离措施:如有早产儿感染,应将其单独隔离,以避免传播给其他早产儿。

•预防接种:根据医生建议,给早产儿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

2.5 家庭支持早产儿的管理不仅仅依靠医护人员,家庭支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家庭支持的建议:•情感支持:家人应给予早产儿充分的情感支持和关爱,与其进行亲密接触,使其感受到安全和温暖。

早产儿的五关管理

早产儿的五关管理

早产儿的五关管理早产儿管理的五个方面:1.体温管理2.呼吸管理3.饮食管理4.感染管理5.发育管理体温管理:早产儿的体温管理需要注意四种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早产儿出生后,应注意环境温度和暖箱温度。

对于胎龄>28周的早产儿和暖箱内裸体婴儿,辐射散热是热量丢失的主要方式。

传导散热是早产儿与低温物体接触时丢失热量的方式,建议使用温热器预热早产儿的襁褓、衣服和包被。

对流散热常见于将早产儿从产床转移到辐射台的过程中,建议在使用头罩吸氧时给新生儿戴绒绒帽,以防散热过多。

蒸发散热是胎龄25周~27周早产儿生后最初10天处于干燥环境下热量丢失的主要形式,应注意患儿暖箱内湿度的调节。

早产儿暖箱温度调节参考范围见表10-3.低体温的预防:保暖措施是预防低体温的重要措施,包括出生时、转运过程中、入NICU后三个环节。

出生时,产房环境温度应为24℃~26℃,湿度50%。

早产儿应立即置于预热辐射保暖台上进行操作,小早产儿转入NICU前于塑料薄膜或保鲜袋包裹头身体,头戴毛绒帽保暖。

转运过程中,采用转运暖箱或加温转运床垫进行转运。

入NICU后,给予体温监测及保暖、控制感染、供给热量、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纠正器官功能障碍等措施同时进行。

低体温的处理:足月儿的正常腋温为36.5℃~37.5℃,早产儿正常腋温为36.3℃~36.9℃。

国内定义<35℃为低体温,XXX和WHO建议将低体温定义为<36.2℃。

低体温分为三种类型:潜在寒冷应激(36.2~36.5℃)、中度低体温(32.0~35.9℃)和重度低体温(<32℃)。

对于潜在寒冷应激,需要查找原因。

对于中度低体温,应立即保暖。

对于重度低体温,需要紧急、高效的保暖措施。

总之,早产儿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特别是极低及超低体重儿更具挑战性,护士需要清楚其特点并在临床中个体化地评估及实施护理措施。

处理流程包括复温、供给热量、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纠正器官功能障碍以及控制感染等。

早产儿保健管理知识须知

早产儿保健管理知识须知

早产儿保健管理知识须知早产儿与正常出生的幼儿有着根本性不同,因其没有足月,有着很多的先天不足,且很难适应子宫外环境的骤然变化,因此对护理保健的依赖性更高,很多人对此不以为意而酿成惨祸,给幼儿的健康带来很大影响,甚至有突然死亡的案例,因此需要我们关注到幼儿早产的根本原因,在听取医生建议的情况下从饮食、保暖、防感染等多个方面进行保健护理,如此才能够逐渐提升其身体素质,保护其健康成长。

以下我们就早产儿的一些保健护理知识进行简单的科普,希望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1早产儿特征有哪些?早产儿会因各种因素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就当前来说,早产儿主要包括外表早产儿、呼吸早产儿、消化早产儿等类型,以外表早产儿来说,体重轻于2500g、身长短于47cm,并有以下特征:颈肌软弱、哭声轻、皮肤红嫩、四肢肌张力低下、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的建国门,男早产儿睾丸未降或未全降,女早产儿则是大阴唇难以覆盖小阴唇;而呼吸早产儿,则是呼吸中枢不成熟,呼吸不规则,有时会出现呼吸暂停15—20s的情况,并伴有以下特征: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比较容易患上肺透明膜病,如果是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还会出现吸入性肺炎;消化早产儿,则是在消化系统上比较弱,可能会因呛乳出现窒息、吸入性肺炎,因此建议以母乳喂养位置;此外早产儿的肝部不成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生理性黄疸,持续性时间长,若是干预不及时,可能一番核黄疸。

2早产儿保健管理知识有哪些?住院保健并非所有早产儿都要住院,如果早产时间不是太长,孩子生下来以后一切情况良好的话,其实不用住院观察也可以的,因此对早产儿,需要细致检查、判断,在出现以下指征时必须住院保健:体重轻于2500g、身长短于47cm;虽然胎龄、体重达标,但是存在以下情况:窒息、产伤;体温异常;皮肤异常,如水肿、出血、黄染、多血质貌、苍白、发绀等;呼吸困难,如三凹征、呻吟、呼吸急促、呼吸暂停;出现血压异常、末梢循环不良、心率异常;消化方面,出现腹胀、呕吐、喂养困难、肝脾肿大、大便异常;在神经方面,出现肌张力异常、惊厥、前囟饱满、反应、意识异常;需进一步治疗或者排除的先天畸形;在检查中发现血常规、胆红素、血糖等异常;母亲本身为高危孕产妇,比如药物滥用、产时或者产前感染、胎膜早破并超过18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喂养咨询与指导
• 营养素补充
(1)铁剂补充: 继续补充铁剂2mg/(kg· d),酌情补充至矫正12月龄。 使用母乳强化剂、强化铁的配方奶及其他富含铁的食物时,酌情减少 铁剂的补充剂量。 (2)维生素A、D和钙、磷补充: 继续补充维生素D 800-1000 IU/d,3个月后改为400 IU/d,直至2岁 酌情补充维生素A、钙和磷。
发育评估
• 发育筛查可疑或异常者, • 应采用诊断性的发育量表进 行综合的发育评估和医学评 估,明确诊断并进行干预。 • 无条件机构或诊断不明、治 疗无效或原因不清时,应及 时转诊。 • 发育筛查未发现异常者,建议 在矫正12、24月龄及实际年龄 36月龄时采用诊断性发育量表 评估。
相应检查结果同该儿童“0-6岁健康档案” 放置在一起!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定义范围
早产儿 专案管理
一般情况下, 评价生长发育时 建议使用矫正年龄至24 月龄。 小于28周出生的早产儿 ,可使用矫正年龄至36 月龄。
早产儿 保健
1
2
是指各级各类医疗 机构为早产儿提供 的医疗保健服务
是指按照本规范要 求定期对早产儿进 行生长发育监测和 指导等综合管理。
(六)喂养咨询与指导
• 乳类喂养 • (1)强化营养: 采用强化母乳、早产儿配方奶或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的方法 。 按矫正年龄的体重,未达到第25百分位的适于胎龄早产儿及未达 到第10百分位的小于胎龄早产儿 出院后均需继续强化营养。 达到上述体格生长标准时,应逐渐减低强化营养的能量密度 期间密切监测生长速度及血生化指标,直至停用。 • (2)非强化营养:
早产儿保健管理——出院后管理
随访主要内容
特殊检查:早产儿视
网膜病(ROP)筛查、 视力检查、听力检查, 及其他必要辅助检查
询问既往信息
全身检查 体格生长检测与评价
早产儿 出院后
喂养、护理、疾 病预防及早期发 展促进指导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 监测与评估
异常情况早期识别 和处理
早产儿保健管理——出院后管理
随访次数
• 出院后至矫正6月龄内:每1-2个月随访 1次, • 矫正7-12月龄内每2-3个月:随访1次, • 矫正12月龄后:至少每半年随访1次。 • 根据随访结果酌增减随访次数。
早产儿矫正胎龄计算 例:出生胎龄:32周,实际月龄3月, 矫正胎龄?
矫正月龄=出生后月龄-(40-出生时孕周)/4 该儿童矫正月龄=3-(40-32)/4 =1月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工作职责
妇幼保健机构 1.组织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组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早产儿 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评价。 2.组织开展辖区内早产儿医疗保健业务培训,推广适宜技术。 3.负责指导和开展本辖区早产儿健康教育工作,制订健康教 育工作计划,开发适宜的健康教育材料。 4.负责早产儿保健相关信息的管理工作。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5.结合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针对早产儿死亡开展评审。 6.按当地儿童保健分级服务规定,提供与本级职责和能力相 适应的早产儿保健服务。
矫正月龄1-3个月至少检测1 次血常规, 根据早产儿有无贫血、生长 速度以及喂养情况等,酌情复 查并进一步检查营养性贫血的 其他相关指标。
Description of the contents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儿童眼病筛查和视力检查
对符合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参照《中国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定期进行 眼底病变筛查。 早产儿应定期进行阶段性眼病筛查和视 力检查,具体方法参照《儿童眼及视力 保健技术规范》进行
质量控制
各类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本规范、相关诊疗指 南及建议。 建立早产儿保健工作自查制度,定期进行自查, 并接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质量检查。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信息统计指标
早产儿登记率: 统计年度辖区内出生的早产儿数为分母,其中登记人数为分子。 早产儿登记率=(年度辖区内早产儿登记人数/同期辖区内出生的早产儿数) ×100%。 早产儿专案管理率: 专案管理指完成标准次数的80%及以上。 统计本年度辖区内1岁以下早产儿数为分母,其中早产儿专案管理人数为 分子。 早产儿专案管理率=(年度辖区内早产儿专案管理人数/同期辖区内1岁以 下早产儿数)×100%。 医疗机构早产儿发生率: 统计本年度某机构活产数为分母,其中胎龄< 37周的早产儿数为分子。 医疗机构早产儿发生率=(年度某机构出生的胎龄< 37周的早产儿数/同期 本机构活产数)×100%。
– 不需强化营养的早产儿首选纯母乳喂养, – 注意补充多种维生素、铁、钙、磷等营养素及指导乳母均衡膳食。 – 母乳不足时补充婴儿配方奶。
(六)喂养咨询与指导
• 食物转换
在保证足量母乳和/或婴儿配方奶等乳类喂养的前提下, 根据发育和生理成熟水平及追赶生长情况,一般在矫正46月龄开始逐渐引入泥糊状及固体食物。 食物转换方法参照《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进行
其他检查
对于出生后有并发症的早产 儿,根据病情及专科医生的 建议,定期做相应的辅助检 查和复查,如影像学检查及 其他实验室检查,并监测病 情变化。
喂养咨询与指导
• 原则
在原喂养方案基础上
根据随访监测的早产儿生长水平和速度、摄入奶量等 综合因素调整下一阶段的喂养方案, 使早产儿达到理想适宜的生长状态。 • 具体参照《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发育筛查
• 发育监测提示可疑或异常者, • 应采用标准化的发育筛查量表进行检 查。 • 如标准化的发育筛查未提示异常,以 家庭早期综合干预为主,并增加随访 频率。 • 发育监测未发现异常者 • 矫正胎龄40周时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 测定; • 矫正3、6、9、18月龄及实际年龄30 月龄时,采用标准化的发育筛查量表 测查。 • 有条件的机构在早产儿矫正18月龄及 实际年龄30月龄时,进行语言和社会/ 情绪/适应性行为的标准化筛查。 • 如发现其他心理行为异常,可采用相应 的量表进行筛查。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管理对象
早产儿保健管理
提供早产儿保健服务的机构,在早产儿首次就 诊时建立管理档案,对早产儿进行专案管理
(三)出院后管理
出院后至36月龄的早产儿
低危早产儿
高危早产儿
• • • • • • • 出院后至矫正1月龄内每2周随访1次, 矫正1-6月龄内每1个月随访1次, 矫正7-12月龄内每2个月随访1次; 矫正13-24月龄内,每3个月随访1次; 矫正24月龄后每半年随访1次。 根据随访结果酌情增减随访次数。 矫正12月龄后,连续2次生长发育评估结 果正常,可转为低危早产儿管理。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
出院后管理 住院期间管理 询问既往信息 全身检查 体格生长检测与评价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监 测、筛查与评估 特殊检查 喂养咨询与指导 护理与疾病预防指导 早期发展促进指导
住院前管理
产前 早产儿复苏 早产儿住院指征 危重早产儿转诊
护理及发育促进 预防院内感染 呼吸支持 营养支持 疾病筛查 常见病症的识别 出院前评估及指导
03
如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 有针对性地指导及干预,并酌 情增加随访次数。 如果连续监测2次无明显改善 或原因不清,及时转诊,并追 踪早产儿诊治情况与转归。
相应记录同该儿童“0-6岁健康档案” 放置在一起!
Fenton早产儿生长曲线图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监测、筛查与评估
发育监测
• 每次随访时询问儿童发育史 • 观察和检查早产儿运动、语言 认知、社会/情绪/适应性行为 等发展情况, • 使用“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 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等进 行发育监测
特殊检查
听力评估
听力筛查未通过——生后3个月 内——听力诊断中心 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生后6 个月——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在3年 内每年至少1次听力筛查; 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 —转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 具体方法参照《新生儿听力筛查技 术规范》
贫血检测
生长曲线图
02
体格测量击、
体重、身长(高)、 头围,记录测量值并 描记在生长曲线图上
矫正胎龄40周及以下的早 产儿,使用胎儿宫内生长曲 线图进行监测与评价; 矫正胎龄40周以上的早产 儿,使用儿童生长曲线图进 行监测与评价
04
异常与转诊
综合评价
根据早产儿体重、身 长(高)和头围生长速 度与趋势, 结合早产儿的出生体 重、胎龄及喂养情况等 进行综合评价。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工作职责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辖区内早产儿的登记、转诊及信息上报工作。
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辖区内低危早产儿专案管 理。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工作职责
• 其他医疗机构
1.遵照本规范、相关疾病诊疗规范、技术指南及建 议等,为早产儿提供与本级职责和能力相适应的医疗保健 服务。 2.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新生儿科或儿科要承担与能 力相适应的早产儿救治工作和/或提供早产儿保健服务。 3.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由相关科室负责早产儿专案管 理,并按要求报送相关信息报表。
信息统计 指标
信息管理
工作职责
妇幼保健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其他医疗机构
工作 规范
质量控制
妇幼保健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其他医疗机构 (登记、汇总、上报)
早产儿保 健管理
住院前管理 住院期间管理 出院后管理
医疗卫生机构: 严格执行。 建立自查制度,定期自查 接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 质量检查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早产儿保健管理
哈尔滨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吴晶

1

前 言
2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3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
4
哈尔滨市卫生计生委实施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