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小放驴》教案3
小放驴-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小放驴-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对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小放驴》这首歌进行教学,通过对歌曲的分析和演唱,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这首歌,同时也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目标1.了解《小放驴》这首歌的基本内容和背景;2.通过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理解歌曲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3.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旋律和歌词的感知和理解能力;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第一步:欣赏歌曲1.让学生先听一遍《小放驴》这首歌,理解歌曲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2.让学生再听一遍歌曲,并让他们边听边记录自己在听歌时的想法和感受;3.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听歌体验,让全班一起讨论歌曲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第二步:分析歌曲1.让学生仔细听歌,分析歌曲的节奏和旋律;2.让学生思考歌曲的歌词,了解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3.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分析结果。
第三步:学唱歌曲1.让学生跟着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熟悉歌曲的歌词和旋律;2.让学生分组合作,学唱歌曲,根据歌曲的情感表达,体验歌曲所传递的情感;3.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排练歌曲,并选择代表小组进行表演。
第四步:表演歌曲1.让每个小组依次进行表演,让全班同学进行观看和听评,表明观后感和建议;2.让全班同学一起合唱歌曲,共同体验歌曲所传递的情感和力量;3.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表演,加强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评价学生通过本次教学,能够对《小放驴》这首歌的内容、情感和表现力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能够通过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歌词,对歌曲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进行更加细致的感知和理解,同时也能够通过合作排练和表演,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小放驴-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小放驴-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知识背景小放驴是一首流行的民歌,起源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
这首歌曲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可以听到它的歌声。
特别是作为一件文化遗产,它一直被中国教育部定为必修课程的一部分,成为了绝大多数中学音乐教材中的经典之一。
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1.了解小放驴这首民歌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2.学习小放驴的歌词和旋律,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3.学习这首歌曲的表演技巧和演唱要领,培养学生音乐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本节课由三个环节组成,分别是:讲解、学唱、表演。
环节一:讲解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将向学生介绍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起源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涵和文化背景。
老师可以引用一些有趣的故事和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
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小放驴的理解和感受,以促进学生对歌曲的深入理解。
环节二:学唱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将教学生们学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首先,老师将介绍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并与学生一起唱几遍,使学生能够熟悉歌曲的基本音乐元素。
然后,老师将逐步教授歌词和发音技巧,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整体氛围和表达方式。
最后,老师将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唱整首歌曲,并逐步改善其唱功和音乐表现能力。
环节三:表演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将组织学生自己表演小放驴这首歌曲。
首先,老师将带领学生进行排练,教授表演技巧和舞蹈动作,使学生能够在表演中更加自然和灵活。
然后,老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的表演技巧和演唱能力。
通过表演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互动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技巧和平台能力。
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给学生展示视频或录音等素材,演示小放驴这首民歌的演唱方式和表演技巧,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讲解法通过向学生简单介绍小放驴的历史和内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认识,并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3.互动法通过小组竞赛和表演等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互动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技巧和管理能力。
小放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小放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来源和背景;2.能够正确哼唱小放驴这首歌曲,并理解其歌词的含义;3.能够感受小放驴这首歌曲带来的情感和氛围;4.能够通过小放驴这首歌曲,了解唐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演唱和情感表达;2.教学难点:了解唐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来源;2.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并进行情感表达;3.聆听相关的唐代音乐,了解其特点和魅力;4.通过小放驴这首歌曲,感受唐代音乐的魅力。
2. 教学方法1.课前播放有关唐代音乐的音频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来源,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3.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并进行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魅力和情感表达;4.聆听相关的唐代音乐,了解其特点和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5.通过小放驴这首歌曲,感受唐代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1. 教学导入1.课前播放相关的唐代音乐或音频、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们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才叫好听?”2. 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来源1.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唐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2.为学生播放小放驴这首歌曲,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情感表达。
3. 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1.由老师或同学进行演唱,让学生跟唱歌曲;2.指导学生通过声音表达情感、传达情感。
4. 聆听相关的唐代音乐1.为学生播放一些唐代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魅力;2.讲解唐代音乐的特点,和现在的音乐比较,让学生认识两代音乐的不同。
5. 通过小放驴这首歌曲,感受唐代音乐的魅力1.重复播放小放驴这首歌曲,并让学生尝试表达歌曲中的情感;2.让学生感受唐代音乐的魅力,理解其特点和魅力所在。
五、教学评估1.学生能够准确哼唱小放驴这首歌曲;2.学生能够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含义;3.学生能够感受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情感和氛围;4.学生能够通过小放驴这首歌曲,了解唐代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人音版初中音乐☆小放驴教学设计

---------------------------------------------------------------最新资料推荐------------------------------------------------------ 人音版初中音乐☆小放驴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感受音乐欢快、诙谐的情绪,以此让学生感受我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2.通过聆听本曲,感受本曲中,独特的器乐音色。
3.通过学习、赏析,能对河北吹歌,跑驴,等音乐和艺术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2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听流行音乐,正处在变声期的学生不喜欢自己演唱,这跟他们青春期心理与生理的变化有关,因此,我想多让他们聆听音乐也是一种学习,在聆听的基础上加强音乐知识的学习,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通过培养他们自主创新能力,让八年级的学生自主学习音乐歌曲,尝试做音乐老师来教同学唱歌,这样更能促进学生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教能力。
在教学的方式我不会像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只教学生学完歌曲就行了,我会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用肢体表演来展示歌曲的内涵,结合说、唱、跳、演、人声伴奏等形式进行,做到完整的音乐剧表演,全面开发学生的方面的能力,培养独特的艺术感觉。
3 重点难点 1.如何辨别作品中,乐器的演奏音色。
2.如何让学生通过聆听形象感受到乐器模仿的动物形象。
3.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河北吹歌这一演奏形式。
4.创编与音乐有关的活动。
1 / 8教学活动活动 1【导入】小放驴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欢迎来到夏老师的音乐课堂。
首先我想问问,我们班有没有哪位同学会吹口哨?生:师:我需要你们举手告诉我(选一位同学)你能不能给大家吹首歌?生:师:他吹的什么歌?像不像?生:(像)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段音乐,来听一听(PPT),他们其实有没有用喉咙来发出声音?生:师:那为什么会像呢?是通过模仿什么做到的?生:(曲调,音色)师:答得非常好,这位同学吹的曲调和音色都是在模仿这首歌曲,所以才会让我们觉得很像。
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3单元 选听《小放驴》教案3 新人教版.doc

——————————唐玲制作仅供学习交流——————————
《小放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能够听辨管子、唢呐的音色。
感受、体验歌曲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感受、体验河北民间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放驴》
(1)导入
师:让我们来听听河北民间乐曲,看看河北的音乐给我们什么感受?
(2)初听乐曲
师: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有什么特点?
(3)理解河北吹歌
师:河北吹歌——流行于河北民间的吹打音乐。
河北吹歌以管子、唢呐作为主奏乐器,吹奏的大多是民歌和戏曲唱腔,因而得“吹歌”之名。
(4)复听乐曲
师:再来听听歌曲,说说唢呐和管子的音色分别是怎样的?
(5)演唱主题音乐
(6)再听乐曲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音乐,说说音乐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二、组织下课
小结: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河北的音乐?
唐玲。
小放驴教学设计

小放驴教学设计《小放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形式。
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小放驴》,并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河北吹歌的代表作品,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河北吹歌的演奏形式和文化内涵。
通过欣赏、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形式。
准确地演唱歌曲《小放驴》,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理解河北吹歌的文化内涵。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时,能够准确地把握节奏和力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讲解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演奏形式、文化内涵等知识。
演示法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小放驴》,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
练习法 学生通过模仿、演唱、演奏等方式,练习歌曲《小放驴》和打击乐器的演奏技巧。
讨论法 组织学生讨论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演奏形式、文化内涵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欣赏法 让学生欣赏河北吹歌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河北吹歌的音乐视频,让学生感受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
1. ◦ ◦ ◦2. ◦ ◦ ◦3. ◦ ◦ 1. ◦ ◦ 2. ◦ ◦ 1. 2. 3.4.5. 1.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段音乐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出课题《小放驴》。
讲授新课介绍河北吹歌的音乐特点和演奏形式。
讲解歌曲《小放驴》的歌词和旋律特点。
示范演唱歌曲《小放驴》,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练习歌曲学生跟随教师的钢琴伴奏,轻声哼唱歌曲《小放驴》。
学生分组练习歌曲《小放驴》,教师巡视指导。
请个别学生演唱歌曲《小放驴》,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小放驴教案》初中音乐人音2011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3387

☆小放驴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熟悉吹歌《小放驴》曲调。
2、情感目标: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意图《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
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这首乐曲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
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
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
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
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
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
这首乐曲有着很深厚的生活基础。
乐曲开始是用管子吹奏的一个长音。
它既可让人想象为“跑驴”开场时演员的呼唤声,又可想象为农民放牧时驴子的嘶叫声。
这种启始方法,从一开头就表现出一种风趣、幽默、诙谐、泼辣的音乐情绪,也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
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
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再转、再合的形式,可谓严谨、工整。
特别是乐曲的句子或长或短地都有所重复,因而在民间把这种重复现象称之为“句句双”。
从演奏形式上看,它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仗形式,从而使音乐情绪溢发地显得浓烈、炽热,感情色彩颇浓。
河北吹歌之所以有吹歌之称,是因为它演奏的内容主要是民歌、小调、戏曲音调的缘故。
河北吹歌的乐队组合,有两种基本类型。
其一是以管子、海笛为主,辅之以一些弦乐器和打击乐器。
其二是以唢呐为主,加上一组打击乐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熟悉河北吹歌《小放驴》曲调。
教学难点: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讲授】教学过程一、聆听《小放驴》1、初听:乐曲表现了什么?使用了哪些乐器?2、简介体裁:《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
小放驴音乐课教案及反思

小放驴音乐课教案及反思《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
其音乐体裁属于河北吹歌。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小放驴》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小放驴》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熟悉女声合唱《看秧歌》和《小放驴》曲调。
2、情感目标: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
3、能力发展目标: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分析:(一)《看秧歌》《看秧歌》是一首根据山西祁太秧歌改编的女声合唱曲。
歌曲以叙事的口吻及风趣幽默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山西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
这首歌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歌词为第一部分;第二、三段词为第二部分;第四段词为第三部分。
第一、三两部分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结束部分有所区别。
这两部分的旋律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的原始素材,但改编者给它配上了合唱。
这部分合唱基本上采用了主调音乐的手法。
第二部分的旋律,在原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变化。
其中,较多地采用了复调的手法。
这样处理的结果,使它与前后两部分既形成对比,又保持统一。
《看秧歌》这首歌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色彩。
其主要表现是:1.歌中有许多方言性的唱词。
如:“老天爷爷不顶对”(即:天气不好的意思);“看红火走一遭,刮风下雨能咋的”。
2.歌中较多地使用了衬词。
3.歌曲使用了五声性调式的七声音阶构成旋律。
(二)《小放驴》可以说,这首乐曲首先是源于农民们放驴的劳动生活。
农民们对影响其耕种、运输等劳动、生活需要的驴子十分珍爱,对驴子的各种动态、叫声也由衷地产生喜悦之情。
其次,这首乐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间歌舞——地秧歌“跑驴”。
因为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与节目中民间表演“跑驴”的内容十分相符。
它们都是那样地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
同时,乐曲的律动又与“跑驴”的舞蹈动作十分吻合。
音乐小放驴教案

音乐小放驴教案教案标题:音乐小放驴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如节奏、旋律和音高。
3. 通过合作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音乐小放驴的歌曲欣赏和学唱。
2. 制作简易乐器,如手拍、口哨等,用于伴奏。
3. 学习基本的音乐节奏和动作。
教学准备:1. 音乐小放驴的歌曲录音或视频。
2. 手拍和口哨的示范视频或音频。
3. 制作简易乐器所需的材料,如纸板、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1. 引入:播放音乐小放驴的歌曲,让学生先进行欣赏,然后一起唱歌。
2. 学唱歌曲:逐句教唱歌曲的歌词和旋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 制作简易乐器:给学生展示如何制作手拍和口哨,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
4. 伴奏练习:学生使用手拍和口哨伴奏歌曲,根据节奏和旋律进行合作演奏。
5. 音乐节奏练习:教授基本的音乐节奏,让学生跟随节奏进行拍打或击打简易乐器。
6. 动作配合:教授歌曲中的动作,让学生在唱歌的同时进行动作配合。
7. 团队合作表演: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节奏和动作,展示个性和创造力。
2.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类似的音乐作品,扩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3. 组织音乐比赛或演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学唱歌曲和伴奏练习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音乐节奏和动作配合上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3. 通过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来评估他们在小组表演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1. 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小放驴 音乐教案

小放驴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小放驴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民歌《小放驴》的歌曲内容和背景。
2. 能够正确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3. 能够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小放驴》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3. 学生手鼓或其他打击乐器。
4. 课堂黑板或白板。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播放《小放驴》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欣赏这首歌曲。
2. 引导学生观察歌曲中的歌词、旋律和节奏,并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主体:1. 学习歌词:a. 将歌词逐句呈现在黑板或白板上。
b. 分段教唱,先带领学生跟读,再逐句进行合唱。
c. 强调发音准确和语调抑扬顿挫的表达。
d. 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词。
2. 学习旋律:a. 播放《小放驴》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跟随旋律哼唱。
b. 逐句分解旋律,带领学生跟读并逐句进行合唱。
c. 强调音高的准确性和节奏的稳定性。
d. 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旋律。
3. 学习节奏:a.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如拍子、重音等。
b. 使用手鼓或其他打击乐器,让学生模仿歌曲的节奏进行演奏。
c. 强调节奏的稳定性和合作的重要性。
d. 反复练习,直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歌曲的节奏。
巩固:1. 小组合作演唱:a.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主唱、合唱或伴奏。
b. 让每个小组依次进行演唱,其他小组可以合唱或伴奏。
c. 鼓励学生展示个人才艺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创作活动:a.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段与《小放驴》相关的音乐或舞蹈。
b.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结束:1. 回顾学习成果:a. 让学生回顾他们在本节课中学到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b.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小放驴》的理解和感受。
2. 展示演唱:a. 邀请学生表演他们的演唱或创作作品。
b.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和表达能力。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小放驴教学设计

小放驴教学设计《小放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模仿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小放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活泼的情绪,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小放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欢快、活泼的情绪,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小放驴》这首歌曲的录音或视频,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演唱法:让学生跟随教师或录音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模仿法:让学生模仿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和创作。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小放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民间音乐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
(2)提问学生:你们听过民间音乐吗?你们喜欢民间音乐吗?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民间音乐歌曲——《小放驴》。
讲授新课 (1)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歌词和旋律,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基本信息。
(2)让学生欣赏《小放驴》这首歌曲的录音或视频,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
(3)让学生跟随教师或录音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4)让学生模仿歌曲中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和创作。
第三单元 八音之乐—— 《小放驴》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小放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八音之乐——<小放驴>》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小放驴》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通过欣赏和分析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结构严谨等。
同时,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此外,本节课还将结合教材中的其他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基本特点和魅力,提高音乐鉴赏能力;2. 熟悉并能够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提高音乐表现能力;3. 理解并能够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素养。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情分析主要针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在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知较为有限。
他们在小学阶段接触过一些中国传统音乐,如《小放驴》等,但对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能力方面,学生们普遍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能力,能够较好地演唱和演奏歌曲。
然而,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鉴赏能力,尤其是对《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学生们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部分学生则对其知之甚少。
这种差异性可能会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普遍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然而,对于一些较为枯燥的内容,部分学生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抵触情绪。
小放驴教学设计

小放驴教学设计小放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学生能够掌握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生能够学会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分析、演唱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通过练习、模仿、创新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通过表演、评价、反思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会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掌握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学会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歌词和情感表达。
准确把握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风格。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背景、特点、旋律、节奏等知识。
讲解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风格。
2. 欣赏法播放小放驴这首歌曲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欣赏。
播放其他民间音乐作品,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3. 分析法分析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元素,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分析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风格,帮助学生掌握演唱方法。
4. 练习法让学生跟随音频或视频练习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
让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小放驴这首歌曲,互相倾听、互相评价、互相学习。
5. 表演法让学生分组表演小放驴这首歌曲,展示自己的演唱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自由组合,表演自己创编的与小放驴相关的节目,展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表演能力。
6. 评价法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创意和努力,鼓励学生继续创新和进步。
7. 反思法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
☆小放驴-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小放驴-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放驴的来源、发展历程与鉴赏方法。
2.能够领会小放驴音乐的精髓,表现出节奏、旋律、感情等方面的特点。
3.学会用人声发声打击或拍摄出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学习了解小放驴的鉴赏方法。
2.掌握小放驴的节奏、旋律和感情特点。
3.学会用人声打击或拍摄出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小放驴的鉴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2.如何用人声发声打击或拍摄出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结合演示法。
2.个别辅导、分组练习、小组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老师展示小放驴的群众音乐活动视频,激发学生对小放驴的兴趣。
2.让学生思考小放驴的来源和历史。
第二步:学习小放驴的鉴赏方法1.教师讲解小放驴的鉴赏方法,例如乐曲的节奏、旋律、情感等方面。
2.让学生观察和听辨小放驴的表演视频,分析乐曲的特点。
第三步:练习用人声打击或拍摄出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1.老师向学生展示节奏图谱和旋律简谱,教导学生人声发声打击或拍摄出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2.让学生分组练习,个别辅导。
第四步:展示小组成果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所练习的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
2.学生自行评价其表现,老师进行点评。
第五步:家庭作业请学生练习用人声发声打击或拍摄出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并制作一份小组表演方案,下次课展示。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小放驴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的了解很少,对小放驴的鉴赏方法及打击或拍摄技巧缺乏理解。
尤其是在用人声发声打击或拍摄出小放驴的节奏、旋律等元素方面,学生技巧尚不够熟练。
在授课过程中,我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适时分组,提供了更多的个别辅导,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还提供了家庭作业,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后练习效果。
小放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小放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放驴》这首民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掌握《小放驴》的旋律和歌词;3.理解《小放驴》的曲式和调性特点;4.学会基本的合唱唱法,进行个人和集体演唱。
二、教学重点1.学习《小放驴》的旋律和歌词;2.理解《小放驴》的曲式和调性特点;3.学会基本的合唱唱法。
三、教学难点1.把握《小放驴》的节奏和节拍,做到准确;2.学习合唱唱法,处理好声音的协调和平衡。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播放《小放驴》的音频;2.合唱学生准备工具,如声音清晰的麦克风。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播放《小放驴》的音频,让学生听一遍;2.播放之后,了解学生的听后感受,问一些反映学生的情感、感性认识等问题,可以启发学生深入探讨这首歌的文化内涵。
步骤二:乐理知识的学习1.引导学生认识调式和曲式的基本知识;2.分析《小放驴》的调式和曲式特点,理解节奏和节拍。
步骤三:旋律和歌词学习1.设计课件,教唱《小放驴》的旋律和歌词;2.带领学生进行个人和集体演唱。
步骤四:合唱唱法的学习1.讲解合唱唱法的基本知识;2.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唱法;3.练习合唱唱法,并尝试结合《小放驴》的演唱。
步骤五:评价和练习1.听听录音,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演唱水平;2.进行多次练习,不断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唱歌水平。
六、教学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小放驴》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掌握了这首民歌的旋律和歌词。
也学习了基本的合唱唱法和乐理知识,为将来的音乐学习打下了基础。
《小放驴》音乐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小放驴》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小放驴》音乐教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和节拍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播放器或音乐软件2. 平板电脑或计算机3. 教学投影仪三、教学过程:1. 学生导入: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和乐理概念。
鼓励学生谈论他们最喜欢的音乐,并提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 阐述教学目标:通过介绍《小放驴》这首音乐,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并表演这首音乐。
教师可以逐句解释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3. 听歌学习:教师播放《小放驴》这首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
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询问他们对歌曲的印象,歌曲中有哪些元素让他们印象深刻。
4. 歌曲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小放驴》这首音乐。
可以解释歌曲的音调、节奏、旋律等元素。
同时,也可以教学生使用音乐术语来描述和解释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5. 声调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表演《小放驴》,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声调练习。
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音调,然后逐渐引导学生进行合奏或合唱。
通过不断练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音调。
6. 声音表达:在学生熟悉了歌曲的基本声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学生可以通过改变音量、节奏、音调等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7. 角色扮演:为了更好地理解歌曲中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可以模仿歌曲中的不同角色,并通过音乐和动作来表达他们所扮演的角色的情感和特点。
8. 创作:通过学习《小放驴》这首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这首音乐为基础,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或编写歌词。
学生可以借鉴歌曲中的元素,将自己的创意融入其中。
教师可以组织一次音乐创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3.2.1小放驴教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班级:七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1年10月19日,星期二,第3节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课程中的《小放驴》为例,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文化、创新、实践等方面。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根据上述反思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例如,对于学生在旋律和节奏方面的困难,我将采取更加细致的分段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旋律和节奏。对于学生在歌词理解方面的困难,我将采取更多的实例分析和比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词的意义。对于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我将采取更多的分组合作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音乐素养。
9. 音乐实践:《小放驴》这首歌曲适合进行音乐实践活动,如合唱、小组表演等。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实践能力。
10. 音乐文化:《小放驴》这首歌曲体现了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特点,包括音乐风格、演奏形式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歌曲介绍相关的民间音乐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答案:《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演唱需要注意声音的轻快、明亮,以及情感的真挚。学生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音准、节奏和音色的控制,表现出小放驴活泼可爱的形象。同时,通过生动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学生可以更加形象地表现出小放驴的形象,使演唱更加生动有趣。
九.板书设计
①《小放驴》的旋律特点:五声音阶、流畅、起伏有序
②《小放驴》的节奏特点:二拍子、明快、富有弹性
其次,我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他们对《小放驴》这首歌曲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唱、讨论和实践活动,我可以了解到他们对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在实践中的表现和进步。这将有助于我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乐曲小放驴教案

乐曲小放驴教案教案标题:乐曲小放驴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乐曲小放驴,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节奏和旋律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合奏乐曲小放驴,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乐曲小放驴的曲调和节奏。
2. 学习合奏技巧,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乐曲小放驴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学生乐器,如小提琴、钢琴、吉他等。
3.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教学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乐曲小放驴的图谱或歌词,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乐曲小放驴的背景和意义,激发他们对这首乐曲的好奇心。
主体:1. 听音乐:播放乐曲小放驴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先倾听整首曲子,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2. 学习乐曲:将乐曲小放驴的图谱分发给学生,逐段解释乐曲的节奏和音符,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结构。
3. 合奏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乐曲小放驴的一个部分。
指导学生如何合理分工,协调演奏。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提供反馈。
4. 合奏表演: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负责的部分,全班一起合奏完整的乐曲小放驴。
总结:1.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在合奏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思考乐曲小放驴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技巧。
3.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欣赏音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合奏曲目,通过合作演奏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学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风格的音乐,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音乐教案 小放驴

音乐教案小放驴教案标题:音乐教案-小放驴教案概述:本音乐教案旨在通过歌曲《小放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节奏感,同时通过合作演唱和舞蹈动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此外,通过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1. 学习歌曲《小放驴》的歌词和曲调,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2. 通过合作演唱和舞蹈动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3. 通过歌曲内容的理解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小放驴》的歌曲录音。
3. 课堂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 引导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摇摆手臂、摇头晃脑等,以放松身心。
- 提问学生是否喜欢唱歌和跳舞,为引入歌曲做铺垫。
2. 引入歌曲(10分钟):- 播放《小放驴》的歌曲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
- 引导学生观察歌曲的曲调和节奏,并与歌词进行配对。
3. 学习歌曲(15分钟):- 将歌词分段展示在黑板或投影屏幕上,带领学生一起跟读歌词。
- 逐句解释歌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
- 分段教唱歌曲,先带领学生跟唱,再逐渐减少指导,让学生独立唱歌。
4. 合作演唱和舞蹈动作(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作,如拍手、跺脚等,配合歌曲节奏进行演唱和动作表演。
-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协作,确保演唱和动作的协调一致。
5. 歌曲表演和讨论(10分钟):- 让每个小组轮流在课堂展示区域进行歌曲表演。
-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歌曲背后的意义。
6. 总结和反馈(5分钟):- 回顾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歌曲或编写新的歌词,以展示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或校际的音乐比赛或演出,展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团队合作能力。
湘艺版音乐八下第二单元《小放驴》教案

《小放驴》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小放驴》,并能给歌曲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2、能力目标:了解河北吹歌演奏特点。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对民歌有所了解,启发学生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了解歌曲背景,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同学们今天的状态真精神,希望你们表现的也会同样精彩。
)二、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叫地秧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地秧歌的歌曲。
师:你们听出了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吗?师:这是河北民间的一首歌曲,叫做河北吹歌,是用唢呐演奏的。
三、新课教学:(一)聆听歌曲:师:同学们,我们一同来听,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生:欢快、活泼、诙谐、粗犷,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景象。
师:在这首歌曲的演奏形式上大家有什么发现呢?生:他们在一问一答地进行演奏。
师:小结,进行评价。
师:让我们再次聆听,同学们可以仔细聆听这首歌曲的表演特色?(二)简介歌曲。
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
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
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再转、再合的形式,可谓严谨、工整。
特别是乐曲的句子或长或短地都有所重复,因而在民间把这种重复现象称之为“句句双”。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看谁最能说出歌曲的音乐特点?(三)小结:歌曲以欢快、活波的音乐风格,表现了河北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
四、表演:(一)完整演唱歌曲:师:同学们!你能带着这种情感的变化来演唱,表现这首歌曲吗?(二)设计演唱形式:师:如果让你给这首歌曲设计演唱形式,你会怎样设计呢?生:女生——男生——合唱。
(你的设计有想法)师:按演唱形式演唱,师伴奏。
五、小结:师:丰富的演唱形式可以让这首歌曲更饱满、更具有感染力。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放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2、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能够听辨管子、唢呐的音色。
感受、体验歌曲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感受、体验河北民间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教学方法:综合法、欣赏法。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聆听《小放驴》
(1)导入
师:让我们来听听河北民间乐曲,看看河北的音乐给我们什么感受?
(2)初听乐曲
师:歌曲给你什么感觉?有什么特点?
(3)理解河北吹歌
师:河北吹歌——流行于河北民间的吹打音乐。
河北吹歌以管子、唢呐作为主奏乐器,吹奏的大多是民歌和戏曲唱腔,因而得“吹歌”之名。
(4)复听乐曲
师:再来听听歌曲,说说唢呐和管子的音色分别是怎样的?
(5)演唱主题音乐
(6)再听乐曲
师:让我们再来听听音乐,说说音乐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二、组织下课
小结: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河北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