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案2(整理精校版)
《陈情表》语文教案13篇
《陈情表》语文教案《陈情表》语文教案1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陈情表》语文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陈情表》语文教案1一、课文补注李密上《陈情表》后的经历及后人: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臬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钱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二子:赐、兴。
赐字宗石,少能属文,尝为玄鸟赋,词甚美。
州辟别驾,举秀才,未行而终。
兴字隽石,亦有文才,刺史罗尚辟别驾。
尚为李雄所攻,使兴诣镇南将军刘弘求救,兴因愿留,为弘参军而不还。
尚白弘,弘即夺其手版而遣之。
兴之在弘府,弘立诸葛孔明、羊叔子碣,使兴俱为之文,甚有辞理。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中华书局出版)二、课文赏析感天动地赤子情——《陈情表》分析魏家俊《陈情表》这篇文章一点都不讲究构思,作者把自己的困苦处境不厌其烦地从幼年的生活经历说起,而把要说的真正的意思,也就是“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这句请求的话,放到文章的最后,完全是平铺直叙。
但是,这里却表现出作者写作时颇费思忖。
他需要在这篇上奏给新王朝的皇帝的表文中,委婉地推辞皇帝的征聘,这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忠和孝的关系;二是情和理的关系,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请求站得住脚。
陈情表学案教案(二)
温馨提示:亲情,是一把斜背着的吉它,越到情深处,越能拨动你的心弦;亲情,是一挂藤萝,不管你身在何方,它总是紧紧牵着你的手;亲情,是一串挂在颈间的钥匙,打开的是一扇扇忧郁的门窗。
二师附中2010学年高二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陈情表》第二课时学案一、课前预习(一)请梳理第2段文意,解释下列加框的字词))臣孝廉;)。
)),辞不赴命。
))))()。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星火。
),))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朗读思考:请概括本段段意(二)请翻译下列句子①臣具以表闻②急于星火③则告诉不许④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三)请重点背诵以下常见默写句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③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二、堂上思考:请同学们试找出不能奉召赴官的两难处境的句子,从中体现了李密什么样的情感?二师附中2010学年高二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学情分析:依旧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古文缺乏主动性,所以必须迫使他们要在课前进行充分地预习,做到学在前、教在后。
教法分析:文本中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文言实词是学生读懂文本、真正理清文本思路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因此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中让学生结合文本详尽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做适当的点拨。
教师教学的重点依旧放在情感的研读上。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式,归纳总结主要语法现象;2、能力目标:合作探究,通过朗读体味情感;3、情感目标: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
第二课时的教学步骤:一、检查学案、落实知识,感知文意(一)请梳理第2段文意,解释下列加框的字词有人来做)。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诏书;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比一天严重),欲苟顺私情,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陈情表(二)》教学设计
《陈情表(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分析《陈情表》的语言艺术和情感表达。
2.理解中国古代的孝道文化,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语言艺术和孝道文化分析。
2.难点:将古代孝道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分析讨论法、写作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回顾《陈情表》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基调。
2.语言艺术分析
(1)分析文中的用词、句式和修辞,体会其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写作技巧。
3.孝道文化探讨
(1)结合文本,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孝道文化的内涵。
(2)引导学生思考孝道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4.感恩教育
(1)通过《陈情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师长。
(2)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
5.课堂讨论
(1)《陈情表》中的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是否过时?
(2)你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孝道?
6.课堂小结
总结《陈情表》的语言艺术和孝道文化,强调感恩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
(1)写一篇关于感恩的文言文短文。
(2)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写下感受。
《陈情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陈情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丰富文言语感,提高诵读能力。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的方式,了解“表”的文体风格和语言韵味。
理解古代“忠”“孝”的含义,学习以情动人的语言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重点:结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解读作者之“情”,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难点:理解本文多角度、层层深入的陈述方式,体会情之深,理之透;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语与解题。
初中时,我们学习过诸葛亮的《出师表》。
千百年来,人们常把它和李密的《陈情表》并提。
原因何在?这节课让我们一块走进《陈情表》探个究竟。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文心雕龙8226;章表》中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表”这种文体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如《出师表》。
(解说:有关作者和背景知识,可根据需要,适时穿插。
)2、预习检查。
(1)基础知识。
注意下列字的读音: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除臣洗马四十有四(2)翻译下列语句。
慈父见背舅夺母志晚有儿息形影相吊察臣孝廉举臣秀才除臣洗马不衿名节听臣微志拜表以闻3、分组讨论。
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默读全文。
然后分组讨论:(1)疑难文句:学生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小组解决。
(2)文章内容:“陈”了哪些情?是如何“陈”的?为什么要“陈”这些情?(教师巡行,倾听。
)4、全班交流。
(1)针对上述讨论内容,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结果,展示其个性化解读。
(2)教师对交流结果进行评价、点拨。
(3)教师用多媒体逐层展示“板书”,进行小结(见“板书设计”),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习本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表达技巧:要想让别人真正体谅自己,听从自己,必须先动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
陈情表教学案 (二)
高二语文教学案
班级姓名使用时间 2015年9 月2日编号必修五-2审批人杜钦刚
(二).解释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
1.以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无以.至今日()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谨拜表以.闻()
2.所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实所.共鉴()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三)古今异义
1.臣密今年
..四十有四 2.臣之辛苦
..
(四).词类活用
1.凡在故老
..() 2.但以刘日.薄西山()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臣不胜犬马
..怖惧之情()
五、练习测学:翻译句子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
废远。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4.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六、疑难突破:
(一)学生熟读课文三、四节,理解文意,体会感情基调。
第三、四节叙述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李密怎样的情怀?
(二)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
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纵观全文我们看看李密是如何
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三)我们学完了课文,李密到底向晋武帝陈的什么情呢?
七、训练展示
课内写作素材积累(可用于“情与理”、“说话艺术”等话题)。
反思:。
教案语文教案:陈情表(精选12篇)
教案语文教案:陈情表(精选12篇)《陈情表》教案1【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方法】作为教读课,选择串讲的方式,突出朗读,以期能做到既落实知识,又能体会文章之美。
课时安排为两课时。
要重点做好预习工作。
【教学步骤】一、以苏轼的评论导入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二、预习检测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臣以险衅(xìn)夙遭闵(mǐn)凶终鲜(xiǎn)兄弟常在床蓐(rù)B、猥(wěi)以微贱责臣逋(bǔ)慢犹蒙衿(jīn)育宠命优渥(wò)C、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yì)日薄(bó)西山除臣洗(xiǎn)马D、逮(dǎi)奉圣朝过蒙拔擢(zhuó)门衰祚(zuò)薄更(gēng)相为命分析:B责臣逋(bū)慢,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
“东宫”指代太子,因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
期,服丧一年。
功,分大功和小功。
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
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属关系的远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职之意,或称“到…当…官职”。
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学生读以下文字,了解相关背景,以利于学习。
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语文版第二册
《陈情表》教案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熟读背诵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和在词义: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猥以贱微生当陨首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拨擢宠命优渥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刘病日笃更相为命○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和用法: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慈父见背二州伯牧所见明知形影相吊晚有儿息逮奉圣朝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不胜…之情臣之辛苦○4注意以下句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简要疏通以上词句。
3.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02 教学设计_陈情表2
《陈情表》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文言知识;积累谦敬辞和与“表”有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2、分析李密“辞不就职”的原因,学习文章言辞恳切委婉、陈情于事的写法。
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对祖母的至孝深情,探究“忠”“孝”的内涵。
【学习重难点】分析李密“辞不就职”的原因;,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对祖母的至孝深情。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一)李密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以文学著称,颇有辩才。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
晋朝建立后,晋武帝召他为太子洗马时,他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
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
后免官,卒于家中。
(二)题目解说“陈”,陈述、禀告。
“情”,情况、苦情。
“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种文书,一般用于向皇帝陈说自己的情况、请求或愿望。
《陈情表》是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
(三)写作背景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
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
仕途已失,便在家中供养祖母刘氏。
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的方针。
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为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名节”,从而招来杀身之祸。
无奈之下,李密写了这篇《陈情表》。
(四)文学常识表表,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书。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作“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类文章又统称为“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二、学习过程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任务设计:1、读课文,读准字音。
高二必修五《陈情表》教案 2篇
高二必修五《陈情表》教案篇1教学目的: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1、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分析本文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第一节一、导入:古人曾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二、解题:“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
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读起来如对面谈心,颇为感人。
“陈”是陈述的意思,标题中的“情”当为辞不赴命,终养祖母的衷情。
三、作者简介: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西晋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人,文学家。
李密祖父李光,东汉末做过朱提太守。
但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丧父,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改嫁。
他是在祖母抚养下长大成人的。
祖母对他关怀备至,他对祖母也十分孝敬。
李密幼时虽体弱多病,但甚好学。
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称于世。
年轻时任蜀汉尚书郎,曾多次奉命出使东吴,以能言善对著称。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丧期满后出仕事晋。
先为尚书郎,后为温县(河南温县西)令。
在任政令严明,政绩显著,以刚正见称。
李密很有才能,本望在朝担任高职,充分施展其才能。
但李密刚正不阿,当权者惮其公直,无人推荐,不久竟去官,为州大中正,后任汉中太守。
只任了一年太守,被罢官归田。
四、写作背景:公元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
当时东吴尚踞江左。
晋武帝为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
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体会“陈情于事,情深理切”的表达特点。
鉴赏巧妙的说话技巧。
[教学过程]一、学生朗读或背诵课文。
二、开展课堂讨论,细致剖析《陈情表》“陈情达意”的艺术特点。
作者是如何通过“陈情”来达到为祖母尽孝的目的的?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明确:这篇是在晋武帝要其做官,李密辞而不就的情况下写的。
“忠”“孝”是封建政权赖以巩固和延续的最高伦理准则,作者在忠君、孝亲二者之间暂不能兼顾的矛盾中上表请求“矜愍”,因此,他为了达到目的,在“孝”字上大作,从封建的道德观念出发,同时又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情辞恳切,娓娓道来,字字发自肺腑来打动晋武帝,也赢得了后世人们的赞誉。
在写作时,作者有三种交错出现的感情:首先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其次是对晋武帝“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最后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
但写作此文时,作者压抑了前两种感情,而对后一种感情大肆渲染,并造成了一种感人至深的情境。
思考:体会本文融情于事的结构特点和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特点。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
明确:作者自己的孤苦无依、和祖母相依为命、对皇帝的知遇恩情等“情”自然巧妙地融入了对皇帝的“陈”述之中,晓畅、通达、浑然一体,没有雕琢之痕,使人感到作者时时在述事,又处处在抒情。
这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
本文是用骈文的形式写成的。
当时正是骈文发展的全盛时期,很多骈文形式华美,但内容空泛,形成了骈文的浮华之风。
而《陈情表》却独树一帜,创造了一篇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好。
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语势连贯紧凑,如行云流水,畅通自然,没有斧凿的痕迹。
文中不少四字句至今还被使用。
三、鉴赏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问题:作者如何在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打动晋武帝的心?讨论后明确:作者当时的确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出任吧,对新朝不摸底细,祸福难测;辞不就职,终养祖母吧,又怕新朝疑忌,招致杀身之祸。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巧妙的说话技巧派上了用场。
《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
《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要点:通过阅读,赏析和品味李密诚挚的孝敬之情;研讨李密内心深沉的哀痛。
内容和过程:一、出示幻灯图片:1.李密家宅,2.少年李密,3.李密特写,4.侍奉祖母,5.撰写《陈情表》,6.《陈情表》书样。
二、配音朗读:教师脱稿范读全文,MP3配音。
三、赏析课文内容:(一)整体感知:投影1:读完全文,你觉得作者抓住了皇帝什么理念作为立足点?提示:“以孝治天下”是皇帝的治国理念,也他写作本文的立足点,是全文的总纲。
教师补充:读文章首先要有全局观,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有利于步步深入地探讨内容。
先见森林,再见树木,解读本文,抓住了“圣朝以孝治天下”这总纲,再顺着这个文脉逐层深化,作者的思路就相当清晰了。
(二)品味尽孝之情投影2:全文共四段文字,都是围绕“以孝治天下”这个中心展开陈述的,请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各段大意,并找出段中相应语句说明。
提示:第一段:奉孝“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第二段:重孝“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第三段:尽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第四段:乞孝“乌鸟私情,愿乞终养”“愿陛下衿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投影(图示)3:奉重孝乞尽补充:文章先首写奉孝之周到,接着写孝顺之情重,再写尽孝意志之坚定,最后写企求尽孝之真诚。
反复陈说,行文流畅委婉,叙事具体生动,既缓解了他背主求荣的骂名的压力,又为自己先尽孝后尽忠的上表目的找到了充足的理由。
投影4:李密为什么要把孝道作为推脱出仕的理由呢?提示:打消晋武帝疑心。
“忠臣不士二主”是儒家强调的为官者的基本原则。
孝事长辈是中国长期以来的美德。
孟子说“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晋朝提倡孝道是符合儒家思想的。
现在宪法也规定“成人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补充:事实上,李密从小就颇具孝心,《晋书·李密传》曰:“晋李密,犍为人,父早亡,母何氏改醮。
《陈情表》教案
《陈情表》教案《陈情表》教案集锦六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陈情表》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陈情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2、能力目标:学习和运用作者陈情的构思艺术以及骈散结合的语言艺术。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感人至深的亲情,正确评价作者的忠孝思想。
【重点和难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弄清陈情的层次和“辞不就职”的原因是重点。
对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1、诵读法。
在诵读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读成诵。
3.探究法。
理清结构,把握文旨【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引用导入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李密的《陈情表》最终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篇千古奇文的魅力。
二、初读感知1、初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边听边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并从整体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调。
朗读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谈初读感受。
(考查学情,调整教学对策)学生读后或听后感略。
讨论各段感情基调小结如下(确保读出感情):【板书】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
2、板书强调重点读音。
(确保读准字音)险衅(xìn) 闵(mǐn)凶门衰祚(zuò)薄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应(yìng)门茕茕(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陨(yǔn)首逋(bū)慢伏渥(wò)刘病日笃(dǔ) 犹蒙矜(jīn)育拔擢(zhuó)气息奄奄(yǎn)(yǎn) 盘桓(huán) 更(gēng)相为命三、再读整体把握1、要求学生对照注释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
陈情表(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程主要目标在于:1.让学生了解陈寿所写《三国志》中的陈情表内容及背景;2.帮助学生理解词语“铸剑”和“借箭”及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3.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陈情表》的能力和水平。
二、思路方法本节课程是围绕《陈情表》这篇名文展开的,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本节课程目标:1.展现文本:本节课程首先会展示《陈情表》原文,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背景情况。
2.解读词语:通过展现铸剑、借箭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3.对比分析:将陈寿《三国志》中关于陈情的描述与《陈情表》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陈情表》中表达的情感。
三、具体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复习本节课程首先要通过复习前一周讲授的内容,回顾《陈情表》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再次理解文章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分享在复习过程中的思考和疑问。
步骤二:展现文本通过阅读原文《陈情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背景情况。
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全文展示或分段展示,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的结构和意义。
步骤三:解读词语对于部分生僻的词语,如铸剑、借箭等,通过讲解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完整理解词语的具体意义和运用场合。
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了解欲望。
步骤四: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分析陈寿《三国志》对陈情的描述和《陈情表》中的情感和诉求、请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陈情表》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掌握这篇文章的独特魅力和深刻意义。
步骤五:交流分享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想,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同时利用学习中的交流、分享为学生提供更广阔、更有创意的思考空间。
步骤六:总结回顾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讨论与解读,引导学生对《陈情表》中的重要意义、文化价值和深刻内涵有一个清晰完整的概念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交流分享等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总结、理解本节课程所讲授的基本内容。
陈情表教学教案的设计2
陈情表教学教案的设计2。
一、教学目标1.了解《陈情表》的内容、作品背景及卢发祥《陈情表》的创作过程;2.理解文言文阅读方法和技巧,并初步具备古文阅读能力;3.通过阅读《陈情表》,理解汉代的政治和社会文化背景;4.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1.文本分析:通过讲解文本中的词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掌握古文的读法和部首构词法,进一步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教师可以讲解一些古汉语的常用词汇及其对应的现代汉语表达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2.历史背景分析:学生通过阅读《陈情表》了解当时汉室政治和社会文化的背景。
教师可以讲解当时社会的背景和历史事件,让学生对整个历史进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理解陈琳为什么要写下《陈情表》的原因。
3.文学鉴赏:通过深入、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增强对艺术的热爱。
教师可以讲解《陈情表》中的修辞手法、语言特点、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学生具体的问题,教师可以耐心解答,引导学生探究文学的奥秘。
4.个人写作:要求学生将陈琳的“身后之言”写成自己的陈情表。
通过写作,学生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感性领悟和理性分析,进一步理解《陈情表》的精髓,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方法1.导入式授课法:通过互动问答、课件介绍、影片欣赏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陈情表》的理解。
2.讲授式授课法:通过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
3.阅读式授课法:让学生亲自阅读《陈情表》,鼓励学生自主理解,提高读者的阅读和解读能力。
4.讨论式授课法:通过小组讨论、班级展示等方式,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增强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5.写作式授课法:通过引导学生写作表达,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并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流程1.讲解正文2.讲解背景及历史3.讲解文学鉴赏4.个人写作5.课堂讨论五、教学方式补充1.导师辅导式:学生们将汉字和文言文意思翻译成现代汉语,导师进行讲解和纠正。
高二语文教案:陈情表2
陈情表教案2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教学时数:3 课时课前预习:1.通读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2.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3.温习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几篇文章,体会烛之武、邹忌、触龙的劝说技巧,并和同学讨论李密陈情委婉的方式。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恳感人;它缘情挥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投影《出师表—李密》,学生会以为老师错了,教师解释)《出师表》是诸葛亮的作品,“出师一表真名世”,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
(屏幕隐去“出师”二字,仅留“表”字)“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
(投影显示“陈情”二字)二、整体感知课文:1.四位学生分读全文。
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终鲜(xiǎn )兄弟期功强(jī)近常在床蓐(rù)猥(wèi)以微贱岂敢盘桓(huán )庶刘侥(jiǎo )幸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1)是谁陈情?学生回答后,投影:李密(224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
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教学案2必修教案0405 08:33::《陈情表》教学案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引导学生体会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鉴赏本文形象精粹的语言和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
4、背诵全文。
【学法建议】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在叙述中蕴涵的真挚感情。
2、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艺术特色。
3、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体会文章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写法。
【课前预习】1、简介:李密,字令伯,武阳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蜀亡,晋武帝多次召他为官,以故推脱。
祖母死后征为尚书郎,转汉中太守。
后免官回乡,度过晚年。
2、资料链接:(1)背景知识:西晋初年,武帝为了安抚、吸引蜀汉的士族尽心于晋朝,对蜀汉的旧臣采取了笼络收买的怀柔政策:或任命他们留在中原的子孙为官,或征召他们到京城洛阳任职。
晋武帝下诏聘李密为太子洗马。
李密是亡蜀降臣,故国灭亡才三四年,难免有伤感之情,另一方面作为亡国之臣,忧于司马氏集团的内部矛盾,顾虑多多,所以他要坚辞。
可若不应诏,又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难免招来杀身之祸。
于是,他写了这篇《陈情表》,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悲苦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真情可鉴,晋武帝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在生活上给予了他比较优厚的待遇。
待刘氏死后,服丧期满,李密才出仕晋朝。
(2)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3)苏轼有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4)成语: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3、正音:闵(mǐn)凶终鲜(xiǎn)兄茕茕孑立(qiòng)逋慢(bū)险衅(xìn )祚薄(zuó )床蓐(rù )拔擢(zhuò )优渥(wó )猥劣(wěi )陨首(yǔn )希冀(jì)4、学生朗读全文,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给下列句子断句: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④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5、预习思考:1通读全文,对照注释,翻译全文。
圈出难解的字、词、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思考:是谁陈情?向谁陈情?陈什么情?如何陈情的?3思考: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4预习课文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6、李密上表的原因:1要供养祖母。
2李密是蜀汉旧臣,对故国念念不忘。
3司马氏以篡权方式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不能不有所顾虑,暂存观望之心.7、解题:陈:陈述。
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教学简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引导学生体会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3、鉴赏本文形象精粹的语言和融情于事的表达技巧。
4、背诵全文。
【学法建议】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在叙述中蕴涵的真挚感情。
2、研读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艺术特色。
3、互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体会文章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的写法。
【课时安排】全文三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任务:第一、二自然段一、导入新课苏轼有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分析阅读第一段:1、诵读正音: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常在床蓐()终鲜()兄弟期()功强()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本段所述之不幸,共有几个?试一一列举之。
答:总摄作用。
总提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3、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答: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4、陈说一家不幸,其目的何在?答:让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5、试用简练的语句概括本段内容。
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
三、分析第二段:1. 本段哪些写到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2. 自己对朝廷恩遇抱着怎样的感情?答:感激不尽,而又身系祖母疾病,进退狼狈。
3. 怎样巧妙推脱任职?答:一方面感激朝廷知遇之恩,一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处,即有卧床不起的祖母,博得武帝的同情。
4.归纳段意: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
第二课时一、分析第三段:1. 本段间接地阐释了自己的治国纲领,其内容是什么?答:以孝治天下。
2. 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答:目的是引入到自己对祖母的孝心上去,从而向晋武帝表明孝顺祖母既为私情,又合法理。
3、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
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
李密最担心的就是怕晋武帝怀疑他因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拒绝为本朝效忠。
一方面他勇敢坦率而又十分机警地把自己的历史问题、人生态度以及从政思想来一个彻底交代,全盘亮相:“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但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尽忠守节于西蜀,而是为了“图宦达”。
既然“图宦达”,就说不上“矜名节”,就较多地打消了武帝的疑虑。
另一方面,他又尽量把自己压低,把国恩抬高,表明武帝的措施使自己这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深感“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完全应当“士为知己者死”,怎么可能徘徊犹豫、另有所图呢?这又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一些疑虑。
最后又勾勒了一幅祖母刘氏的病笃图:“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又一次综述了自己跟祖母血肉相连不可或离的紧密关系,“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句句出自肺腑,动人神魄,自然得出“区区不能废远”的结论。
4、将本文的第三段和第一段调整一个位置,先讲理后讲情好不好?引导:出于情,归于理,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陈情于事,寓理于情。
总之,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
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
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
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因素。
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
全文构思缜密,脉络分明,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
5、归纳段意: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了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
二、分析第四段:1、本段的关键词是什么?贯穿全段的是“尽节、报养”二语2、本段交代了全文写作目的,是什么?“乌鸟私情,愿乞终养”3、简单地表明了其理由是什么?答:“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4、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引导: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
5、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⑪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⑫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6、本文中有很多短语现在已经成了成语。
找出来,各造一句。
7、概括段意: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
三、写作分析:1、本文是任何一步步说服晋武帝的?从特点来看,他是凭着什么方式去劝说晋武帝的?答:融情于事的方法。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说服晋武帝的重要因素,但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
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晋武帝的忠诚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2、本文语言骈散结合,简洁凝练,请从句式、用词或修辞手法等角度分析下列句子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答:“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2)“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答: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3)“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答: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4)“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第三课时知识积累:1.找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③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④臣密今年四十有四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并把你认为重要的其它词语整理在空白处。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②行年四岁,舅夺母志③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④门衰祚薄,晚有儿息⑤而刘夙婴疾病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⑦逮奉圣朝,沐浴清化⑧前太守逵察臣孝廉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⑩诏书切峻,责臣逋慢⑾母孙二人,更相为命⑿皇天后土实所共鉴⒀过蒙拔擢,宠命优渥⒁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⒃谨拜表以闻⒄无以至今日⒅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一词多义志:舅夺母志卒:保卒余年博闻强识卒成帝业寻向所志五万兵难卒合项脊轩志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举: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薄:门衰祚薄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但以刘日薄西山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厚古薄今戍卒叫,函谷举矜:犹蒙矜育举一反三不矜名节举世闻名愿陛下矜悯愚诚于: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以:臣具以表闻得复见将军于此臣以供养无主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谨拜表以闻急于星火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吾祖死于是猥以微贱,当待东宫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余船以次俱进4指出下列句式类型①臣具以表闻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③今臣亡国贱俘④而刘夙婴疾病⑤过蒙拔擢,宠命优渥⑥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⑦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⑧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38分钟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