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的基本概念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的基本概念

灾害的成因(内部演化或外部作用);

灾害的致灾过程(对人类生存环境、人身安全与社会财富构成严重危害);

灾害的最终结果与衡量尺度(危害超过该地区承受能力,进而丧失其全部或部分功能,强调灾害是一种自然社会现象。

灾害是指“某一地区,由内部演化或外部作用所造成的,对人类生存环境、人身安全与社会财富构成严重危害,以至超过该地区抗灾能力,进而丧失其全部或部分功能的自然—社会现象”。

•衡量是否成为灾害,仅以灾害强度(几级地震或多大流量的洪峰等)而论是不够的,

必须强调灾害的最终结果,即损害是否超过该地区承受能力,该地区是否丧失其全部或部分功能。

•灾害井非是单纯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而是自然—社会现象。

•灾害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灾难,二是损害。

•灾难可能来自自然,也可能来自社会,但损害则是针对社会而言,灾害的最根本的

共同点就是对人类与人类社会造成危害作用,离开人类社会这一承灾体,就无所谓灾害。

•因此,兼具两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0.3.3灾害的分类体系

•成因机制:

1.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

——以自然变异为主因造成的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社会功能以及资源环境的事件或现象。

2.人为灾害(technological disaster)

——指由于人的行为失控或不恰当的改变自然的行为,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导致了科技、经济和社会大系统的不协调而引起的灾害。

–按灾害的发展过程特性:

•1)突变型:

地震、泥石流

•2)发展型:

暴雨、台风、洪水

•3)持续型:

旱涝、洪涝、传染病、生物病灾害

•4)环境演变型:

沙漠化、水土流失、地面下沉、海面上升、海水入侵

后果:

–巨灾:死亡10000人以上、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人民币

–大灾:1000~10000人、1000万~1亿元

–中灾:100~1000人、100~1000万元

–小灾:10~100人、10~100万元

–微灾:死亡<10人、经济损失<10万元

1.1 地质灾害—分类

其成因而论,

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为自然地质灾害;

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为人为地质灾害。

(2)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

突发性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

缓发性地质灾害:

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岩土工程事故灾害也属于突发性的。

•(3)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

–山地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平原地质灾害:地面沉降等。

地震一般指地壳的天然震动,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等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是一种严重危及人们生命财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

•地震(地动,地振动)

•当地下某处岩层突然破裂或因局部岩层塌陷、火山喷发等发出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到地表引起地面的颠簸和摇晃,这种地面运动称为地震。

•地震灾害—基本概念

•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表的投影,或地面上与震源相对应的地方。

•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等震线:地震后,在地图上把地面震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地面上相同烈度点的连接线)

•震级与烈度:衡量地震大小的两个尺度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其数值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图来确定的。

•它与震源释放的能量有关,震源释放的能量越多,震级就越大。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烈度:

地震烈度是地震对地面及各种建筑物造成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与震级大小、所在地与震中的距离及岩土性质等有关。

•判断烈度大小:

•根据人的感觉,各种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地面裂缝的大小等方面综合考虑来划分。

•震级与烈度的区别和联系:

•震级与烈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如果把地震比作一次炸弹爆炸,则炸弹的药量就好比震级;炸弹对不同地点的破坏程度就好比烈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然而距离震中距离的不同,却有不同的烈度。

1.2 地震灾害—类型

•根据震中距的大小,地震又可分为地方震、近震和远震。

•震中距在100km以内的地震叫地方震;

•震中距在100km~1000km之间的地震称近震;

•震中距大于1000km的地震称远震。

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浅源、中源和深源地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km以内,约占地震总数的70%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km以内,约占地震总数的25%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km以上,约占地震总数的5%

–世界上大多数的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5~20km之间。目前记录到的最深震源为720km。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

–当震源较浅时,波及的范围较小,破坏程度较大。

–当震源深度较大时,波及范围较大,而破坏程度相对较小。

–由于地震时释放的能量通过长距离的传播时,其中的大部分能量将被岩层所吸收。深度超过100km的地震在地面一般不会引起灾害。

•地震按其成因分为诱发地震和天然地震两类。

•诱发地震是由于人工爆破、矿山开采、水库储水、深井注水等原因所引发的地震。

•这种地震强度一般比较小,影响范围也相对较少。

•天然地震

•天然地震又可以分为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于火山爆发、岩浆猛烈冲击地面引起的地震。

•通常按照其成因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3种主要类型,此外还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