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安徽的民俗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安徽的民俗文化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安徽民俗文化的区域划分,掌握安徽民俗文化的特征。了解安徽的岁时节庆民俗,掌握安徽的人生礼仪民俗。了解安徽的游艺民俗、生产民俗和商贸民俗。
学习要求:
1. 了解安徽民俗文化的三大区域,掌握安徽民俗文化的特征。
2. 了解安徽的岁时节庆民俗,掌握佩戴“端午锦”的文化内涵。
3. 了解安徽的游艺民俗、生产民俗和商贸民俗,掌握安徽人生礼仪民俗中“嫁妆”的文化内涵。
学习建议:
1. 熟读教材并了解安徽主要的民俗。
2. 体味安徽各种民俗的文化内涵。
3. 结合本章内容,联系实际,考量所在地区的民俗特征和新的流变。
一般了解:安徽民俗文化的区域划分。
安徽民俗文化的区域划分: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与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现象。每种民俗都是在某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形成、演化和传播的。安徽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北地区属于华北民俗地理区,淮河以南地区属于华中民俗地理区,而皖南山区则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民俗亚文化地区。
淮河以北的皖北地区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华夏古文化特色非常突出。这里不仅是道家文化的主要发祥地,而且人民历来就有习武的传统习俗,喜欢拳术、刀枪、棍棒、举砘子石锁等武技与武术项目。这种崇武风气长期沿袭下来。皖北地区以旱地作物为主,地处平原,交通方便,村落间距较大,饮食文化主要以面食为主,辅之杂娘,酿酒历史悠久。
淮河以南的江淮丘陵地区和长江沿岸地区属于华中民俗文化地区,海拔较
低,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大部分地区可种植双季及多种经济作物,传统农业生产十分发达。因而人口多,密度大。民俗文化受田“水”的影响非常突出。
皖南山区是安徽开发较迟的一个地区,但在明清之际却形成了十分发达、闻名世界的徽商文化。因此,徽州地区的民风民俗极有特色。如徽州民居风格、徽州饮食、风水观念、宗教信仰与节日习俗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掌握:各地岁时节庆、庆生祝寿、婚嫁、丧葬等习俗。
一、岁时节庆习俗
春节习俗、元宵节习俗、清明节习俗、端午节习俗、中秋节习俗、重阳节习俗、冬至节习俗、腊八节习俗、祭灶习俗、除夕习俗
二、人生礼仪习俗
人生礼仪是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礼仪是按人的年龄增长过程展开的,内容极为丰富。最重要的内容有庆生祝寿习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
重点掌握:安徽民俗文化的基本特点。
安徽民俗文化的基本特点:
1、汉民族的民俗文化是主体,但也有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支系存在
安徽民俗文化从总体上来看,属于比较典型的华夏文化,汉民族的民俗文化占据着主体地位,各种民俗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这种主体地位的属性主要是由两种因素确定的。
第一,安徽地处中国的中部地区,紧邻中原大地,历史上属于开发较早的地区。按照文化区的理论,越是处于文化区的中心地带,其文化的典型性特征越突出,越是处于文化区的外围地区,其文化越具有边缘性或边际性。汉族具有统一的文化,即使在民俗文化方面也具有统一性和相似性。安徽由于地处中部,紧邻中原,其民俗文化具有典型的汉民俗文化特征。
第二,安徽的人口结构以汉族为主体。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99.47%。由于人口结构的原因,也决定了安徽的民俗文化具有典型的主体文化属性。
但是,安徽仍然不是单一的民族结构,而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省份。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已达到36个,少数民族的总人口数近30万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便形成了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一些民俗文化。回族是安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占安徽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97%,并且相对集中居住在淮河流域,形成了三个回族乡,100个民族村,1200个民族自然村,27个城镇民族居委会。此外,壮族、满族、畲族人口也都达到千人以上。这些相对集中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居住区内,保持桌自己民族的文化,并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文化。
2、在汉民族的民俗文化中,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形成了普适性与差异性的统一
由于安徽人口结构中绝大部分是由汉族人口构成的,因此,安徽境内的民俗文化总体上具有一致性和共同性。但这种一致性与共同性是就其民俗文化的主体成分和基本属性而言,它并不排斥各个地区在具体的民俗文化内容上具有某种差异。例如,在岁时节庆中,春节是普遍的节目,不仅安徽全境,就是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乃至海外华人都在过春节,但是,春节怎么过,其具体礼俗却千差万别,各有不同。
3、继承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民俗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任何一种民俗的形成都有特定的历史、地理、文化乃至技术的基础,在大致相同的基础上,往往形成大致相同的民风民俗,只要这些基础不变,这些民风民俗也相对稳定,不易变革,但如果这些民风民俗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条件发生变化,民风民俗也会慢慢地改变。
思考与练习:
1.安徽民俗文化有几大区域,各自特征是什么?
2.简述安徽民俗文化的基本特征。
3. 简述安徽沿江地区元宵节灯会的内容。
4. 在安徽不少地区,小孩子佩戴“端午锦”,有什么文化寓意?
5. 订婚(俗称下定)在安徽各地有哪些民俗活动?
6. 分析安徽有些地方女儿出嫁时“嫁妆”的文化内涵。
7.对自己所在地区的某一习俗做一调查,并作一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