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详案
10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5 个生字,会写“旅、咱、怜、救、命、拼" 6 个生字,会写旅行、草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弄清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线路图,掌握反刍知识。
重难点:1. 会认会写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1-7 自然段体会意想不到和快乐。
2. 会画出红头在牛肚子旅行的线路图。
教法学法:演示法、指导、点拨、合作交流一、以情入境,激发兴趣情境导入:教师以温暖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一个关于冒险与友情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那片翠绿的草地,与两位好朋友红头和青头一起玩耍的场景。
生字学习:在讲述中自然引出“旅”字的学习,采用窦桂梅老师倡导的“字理识字"法,讲解“旅”字的演变和意义,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体会书写的美感,随后指导书写。
课题揭示:在学生对“旅行"充满向往时,教师巧妙揭示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激发学生好奇心,提问:“红头怎么会跑到牛肚子里去旅行呢?它的旅行会是什么样的呢?”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学提示:给出明确的自学任务,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尝试解决两个问题:“谁在牛肚子里旅行?"它是怎么跑到牛肚子里来的?又是怎样旅行的?”2.合作交流:学生独立阅读后,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用横线画出关键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三、深入研读:探究原因,体验情感1. 意外发生:情境再现:通过多媒体展示红头被大黄牛吞下的惊险一幕,引导学生体会“意想不到"的情感。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祸从天降”的紧张感,通过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展示读、生生互评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对话品读:分角色朗读红头和青头的对话,体会两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和玩耍时的快乐,为后文的紧张气氛做铺垫。
2. 旅行过程:线路图绘制:学生根据课文描述,尝试绘制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线路图,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29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详案

29、在牛肚子里旅行教课目的:⒈学会 6 个生字:蟋蟀、嚼、贮、咽、蹭“,理解有关词语,划分”惊险、危险“的意思。
⒉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试试依据提示归纳小节的主要意思。
⒊能经过读文本及课前收集的资料大概认识牛胃的特别结构及功能。
教课要点:运用适合的方法理解文中要点词句;依据提示归纳小节的主要意思。
教课难点:认识牛胃的特别结构及功能。
教课过程:一、猜谜语导入,揭露课题。
⒈出示谜语:身穿褐色衣,头顶长触角,草丛堆里把歌唱,儿童用它来斗仗。
⑴读谜语⑵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⑶出示蟋蟀图片,学习“蟋、蟀”生字,要点指导“蟀”的字形。
今日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 ,一位叫“红头”。
有一天,此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⒉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⒈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虑: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结果怎么样?⒉沟通。
三、深入学习,理解内容。
㈠学习 1~7 节⒈经过朗诵,大家都知道了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由,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的?(第 7 节)⒉轻声读读第 7 小节,依据提示精练地谈谈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由。
...出示:红头和草一同被。
⒊指名沟通⒋引读:红头和青头(快乐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红头(静静地躲在草堆里),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青头)。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边慢慢走过来)。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忽然低下头去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同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指引学生从“做梦也没有想到、忽然、没有来得及”等词中领会红头的措手不及。
)㈡学习 8~18 节⒈感觉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受。
过渡: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同进入了牛的嘴巴里,他会经过哪些地方,又会碰到哪些危险呢?⑴默读 8~18 节,用“———”划出描绘红头的句子。
⑵沟通并出示句子:“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死叫起来。
《在牛肚子里旅行》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教学目标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角色语言;2.认识牛“反刍"的生活习性;3.说出对“朋友”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认识牛“反刍"的生活习性;说出对“朋友”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任务一:找到故事中的知识活动1:发现科普童话特点这一单元是童话单元。
《在牛肚子里旅行》和其他几篇童话故事不太一样,这是一篇科普童话。
我们读过许多科普童话,这一类科普童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谁能发现?手握虚拳,透过拳眼看世界,发现世界的不同,说说为什么会有不同。
活动2:找出故事中的知识1.《在牛肚子里旅行》中有三个角色:青头、红头和牛。
故事藏着关于谁的科学知识?关于牛的科学知识藏在青头说的话里。
请你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找:青头说的哪些话里藏着关于牛的科学知识?2.读懂三句话中藏着的科学知识了吗?请你完成学习单。
3.如果红头被其他动物吃进嘴里,比如老虎、狮子,还有得救的希望吗?谁来连起来说一说,红头被大黄牛卷进嘴里,为什么还有得救的希望?4.小结:作家根据牛吃草时会反刍的科学知识,创造出一个有惊无险的童话故事。
科普童话故事里,一定有科学知识的依据;读科普童话故事,我们能收获许多科学知识。
任务二:读懂“朋友"的含义活动1:分角色朗读1.同桌练习读。
红头被一头大黄牛卷进嘴里,为什么还能平安脱险?除了牛“反刍”的习性给了红头得救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它有一个好朋友:青头。
《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个故事讲的其实是意外发生时一对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
请同桌两位同学合作读课文的7—21 自然段,一位同学读红头的话,位同学读青头的话。
其他的话两个人一起读。
提示:读人物语言一定要读出人物的心情,表现出人物当时的样子。
2.师生合作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
活动2:找“朋友"表现1.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小组讨论交流。
2.读了这个故事,你认识到什么叫“朋友"?请你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最新最全《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语文》三年级上册,具体章节为《在牛肚子里旅行》。
内容详细讲述了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奇妙冒险,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牛的消化系统以及食物链等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故事内容,认识牛的消化系统及其特点,了解食物链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牛的消化系统及其特点,食物链的概念。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牛的消化系统模型、食物链图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种动物的肚子,引导学生猜测这些肚子属于哪些动物,引出本节课主题《在牛肚子里旅行》。
2. 故事讲解(10分钟)播放故事录音,引导学生边听边关注牛的消化系统和小蟋蟀的冒险过程。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故事内容,讲解牛的消化系统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食物链。
4. 随堂练习(10分钟)(1)简述牛的消化系统。
(2)画出故事中的食物链。
5. 小组讨论(5分钟)(1)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冒险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2)食物链中的生物是如何相互制约的?六、板书设计1. 牛的消化系统: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 食物链:草→ 蚂蚁→ 鸟→ 猫头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故事《在牛肚子里旅行》,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2)根据故事内容和所学知识,绘制一幅牛的消化系统图。
2. 答案:(1)故事内容见教材。
(2)牛的消化系统图见教材插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牛的消化系统和食物链,提高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优秀8篇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读出相应的语气。
并体会青头与红头当时的心情。
2、读懂童话故事,感悟青头和红头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重点:体会青头是怎样鼓励和帮助红头的。
教学难点:感悟红头和青头之间的真挚情谊。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让我们接着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1、认读词语吞进胃口答应笑眯眯悲哀眼泪牙齿一骨碌救命旅行细嚼慢咽2、回顾谁在牛肚子里旅行?怎么到了牛肚子里?二、精读课文,感悟友情?1、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文中主人公青头和红头是什关系?2、默读课文,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3、交流体会青头和红头之间真挚的友情。
三、角色朗读,体会心情1、自读课文8—一qi段,用横线画出红头说的话、曲线画出青头说的话,读一读并想想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2、小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3、指导朗读红头说的话。
出示前两句:“救命啊!救命啊!”“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指名读,说说你这时心情怎样?你听出来什么样的心情?试着读一读。
(再指名读)齐读体会。
出示三四句:“那我马上就会死掉。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指名读,说说你这时心情怎样?我们从那也能看出这样的心情?(提示语),再指名读。
男女生读。
齐读红头说的话,这是一场的旅行,红头能成功脱险与谁有关?4、指导朗读青头说的话(1)读第一句,读出着急。
(2)指导读第二句,这句用什么语气来读(关心、难过、担忧),了解重要的话要先说,青头说的话要沉稳大声。
全班齐读前两句话。
(3)第三句你觉得应该怎样读?(镇定、鼓励)男生读(4)这句要重读哪里?女生读。
(5)读到这里,你觉得青头是一只的小蟋蟀。
5、教师引读学习18段,体会青头的勇敢及为了朋友的奋不顾身。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1、帮红头给青头发微信。
2、总结:正是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及灵活运用了所学知识,解救了自己的朋友!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一定要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朋友之间要团结、互相帮助。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共两课时)教学内容《在牛肚子里旅行》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15 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3 个生字。
能准确读写词语,提升识字写字能力。
2. 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和过程,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初步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 通过朗读和分析课文,体会不同角色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情感感悟能力。
5. 培养学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教学重点1. 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 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帮助和鼓励,感受友谊的珍贵。
教学难点1. 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领悟遇事冷静、相互帮助的处事哲理。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如播放牛吃草的视频、展示牛胃的图片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感悟法: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默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感受课文的语言之美。
3. 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出问题,探索答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收集牛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等教学工具。
3. 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牛的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引发学生对旅行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行吗?都去过哪些地方旅行呢?(学生回答:我去过海边旅行,那里的风景很美;我去过山区旅行,那里的空气很清新。
)旅行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可以让我们看到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生活。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特别的课文,题目是《在牛肚子里旅行》。
(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问:谁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什么会在牛肚子里旅行?)2. 引导学生理解课题。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第【1】篇〗本课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2.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一、找出相关词句,体会真挚友情。
1.默读课文,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并根据表格提示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词语。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朗读3.小结交流回顾青头言行。
(1)当红头被牛吞到嘴里拼命喊救命时,青头是怎么做的?(2)当红头被吞进肚子里害怕的哭起来时,青头是怎么安慰他的?(3)当红头感到悲哀时,青头是怎么鼓励它的?(4)当红头重新回到牛嘴里,但已经一动不动了,青头又是怎么做的?4.教师小结: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我们要给予帮助和鼓励,运用智慧战胜困难,青头就是这样做的,难怪课文中说“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二、借助路线图讲故事1.学生交流回顾路线图,2.学生说说讲故事和读课文的区别(比如:不用跟课文一模一样,可以加上表情和动作,引导学生关注红头和青头动作及心情变化的词语等。
)3.师生合作讲故事。
(由扶到放)4学生抓住“关键词”练习讲故事。
5.同桌之间互相讲故事。
6.汇报展示三、作业:回家把这个惊险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第【2】篇〗【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读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024年最新最全《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最新最全《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
该文详细描述了一只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惊险历程,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小蟋蟀勇敢、智慧的品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蟋蟀勇敢、智慧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PPT、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勇敢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3. 交流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结构。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强调勇敢、智慧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2. 重点词语:勇敢、智慧、旅行、牛肚子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小蟋蟀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过程。
2. 答案: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复述旅行过程,注意使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关于勇敢、智慧的故事,提高阅读兴趣,拓宽知识面。
最新最全《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篇文章,该文章位于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动物世界”第三节。
文章通过有趣的故事形式,介绍了牛的消化系统以及食物在牛体内的旅行过程。
详细内容包括牛的四个胃室的功能、食物在牛体内的消化过程,以及牛反刍现象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牛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理解食物在牛体内的旅行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动物世界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牛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食物在牛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合作,理解牛的消化系统工作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牛的消化系统模型、PPT、教学视频。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牛的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在牛肚子里旅行》。
2. 新课导入:展示牛的消化系统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知识讲解:使用PPT和教学视频,详细讲解牛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食物在牛体内的旅行过程。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观察牛的消化系统模型,合作完成一份关于牛的消化系统的手抄报。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食物在牛体内旅行过程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份关于牛的消化系统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牛的消化系统结构a. 瘤胃b. 网胃c. 真胃d. 皱胃2. 食物在牛体内的旅行过程a. 咽b. 唾液混合c. 反刍d. 消化e. 吸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在牛肚子里旅行》手抄报。
答案:学生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关于牛的消化系统及其食物旅行过程的手抄报。
2. 作业题目:简述牛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
答案:学生需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牛的消化系统结构及其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牛的消化系统知识,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8篇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8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篇一材料分析: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普童话。
主要写两只蟋蟀在玩捉迷藏时,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在另一只蟋蟀的帮助下,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
更让学生明白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引导学生遇事要冷静、机智、勇敢。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三班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课文中表现的牛有四个胃,牛吃食物时有反刍的现象大部分学生一次接触到,学生感到新奇,但是在初读课文的时候不一定能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一些关于牛胃的结构和特点的知识。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自主查找资料,了解一些关于牛胃的结构和特点的知识。
教学中要通过对重点句子的品悟来体会好朋友之间的互相关爱。
可借助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
通过画一画,了解牛胃相关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11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会写一三个生字。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默读全文,找出能体现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句子。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分角色地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分角色朗读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教育学生要真心帮助朋友,遇事要冷静、机智、勇敢。
重点会认11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会写一三个生字。
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难点引导学生感悟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浓浓的友情。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课件。
学生:了解牛胃知识,准备画纸。
课时目标:会认11个生字,掌握4个多音字,会写一三个生字。
超详细!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案

超详细!三年级语文《在牛肚子里旅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文章,它位于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文章通过有趣故事,描述小蟋蟀在牛肚子里冒险过程,以及它与牛对话,引发学生对自然界兴趣和探索精神。
详细内容涵盖词汇学习、句子理解、段落分析以及主旨把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理解文章中新词汇,掌握文章基本内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好奇心,培养他们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内容理解,新词汇掌握。
难点:文章深层含义挖掘,对段落之间逻辑关系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展示文章内容,图片展示牛肚子内部结构。
2. 学具:学生每人一份文章副本,彩色笔标记重要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牛解剖图,引发学生对牛肚子内部好奇心,进而引入课题。
2. 阅读文章: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基本内容,同时我通过PPT展示重点词汇和句子。
3. 精讲文章:对文章进行逐段分析,讲解词汇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深层含义。
4.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文章中典型句子,讲解语法知识,并进行随堂练习。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旨,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三部分:文章结构、重点词汇、典型句子。
通过板书,学生可以直观地解文章主要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文章内容,绘制小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路线图。
2. 答案:路线图要正确展示小蟋蟀旅行路径,标注出文章中提到关键地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掌握程度,针对问题进行教学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有趣现象,并尝试以故事形式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
同时,推荐相关书籍,拓宽学生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范文5篇]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4bf7d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59.png)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目标1.会认“答、胃、齿、悲”等15个字,会写“旅、咱、怜”等13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青头的话,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育学生要真心地帮助别人。
重点难点重点: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感受红头与青头真挚的友谊。
难点: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答、胃、齿、悲”等12个字,会写“旅、咱、怜、及、救、拼”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提问,同学们喜欢外出旅行吗?哪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去过的地方,旅行后有何感受?(估计学生们会回答出自己旅行过的地方,旅行后的感受是否喜欢旅行,最喜欢去哪里旅行。
)2.同学们去过的地方真多啊,今天老师也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旅行。
学生齐读课题,并跟随老师书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要求:(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
同桌相互交流。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一骨碌贮藏细嚼慢咽蟋蟀蹭来蹭去大吼一声知觉结合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这篇课文中,“贮藏、悲哀、一骨碌”,虽然不是会认字,但学生也很陌生,需要老师指导其读音。
还有一些长句子的朗读,比如“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学生不容易读通顺,这时可以多叫几个同学读,老师也可以范读。
(2)指名读文,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A.默读课文思考,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红头旅行的故事吗?B.完成填空练习,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青头和红头是()。
有一天,红头不小心(),青头()。
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
三、角色朗读,体会感悟1.分角色朗读课文,做两个动物小帽子,分发给读课文的两个学生。
10《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0《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0课《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总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
读准"答、应、骨"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8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难点】1.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出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图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思路】以“想象"为线索,以文本为支架,在学中“想象”,在“想象"中感受童话。
紧扣“集中识字、匣清脉络、聚焦对话、讲述故事”。
本设计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画红头路线图厘清课文脉络,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练说故事;关注文本中的人物对话,引导学生体会红头和青头的心情变化。
提供学习单作为支架,帮助学生转换角度想象人物对话。
第一课时导入时对奇妙“旅行"的想象到结课时明确如此惊心动魄的“旅行”都源于丰富的想象,因“想象"才会有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奇妙“旅行”,强调了想象的丰富。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再次回忆因“想象”才会有这样的一段旅行,重点突破“他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这一难点,在朗读教学中凸显“真挚的友谊”从而感受童话故事带来的感动和奇妙的“想象”,最后出示课外书《肚子里有个火车站》的封面,猜想故事,再次感受“想象”给我们带来的美好而丰富的体验。
拓展学生阅读量,引发他们对童话想象的无限可能性。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精选5篇)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精选5篇)在牛肚子里旅行篇1课时目标1. 会写“命、胃”等5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7个词语。
2.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1. 请学生“开火车”(词语表中本)的词语。
2.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头在牛肚子里经历了一场惊险的旅行。
在旅行的过程中,红头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体会。
二、朗读课文,体会红头的心情1.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第七至十九自然段,画出描写红头表情、动作的词语。
2. 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出示“拼命、急忙、大吃一惊、哭、悲哀”,并提示:这些词语会提示你对话该怎么读,自己先试着读读红头的话。
3. 师生合作朗读,体会旅行的惊险。
(1)教师引读第七自然段,学生接读红头的话:“救命啊!救命啊!”(2)教师追问:你为什么拼命地叫?引导学生感受红头紧张、害怕的心情。
(3)教师扮演青头,学生扮演红头,师生合作朗(青头和红头的对话。
朗读过程中教师相机追问“为什么”,引导学生交流红头的心情。
设计意图:以表演读的形式,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体会角色的心情,能唤起学生的角色认同感,跟着主人公哭,跟着主人公笑。
在角色中体会,在表演中感悟。
三、感受青头的言行,体会真挚的友情1. 出示默读要求: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并完成下面的学习单。
(1)学生默读圈画,完成学习单。
教师巡视指导。
学习单示例:(2)学生四人小组内交流学习单,并完善自己的学习单。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单,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关键语段。
2. 小结交流,回顾青头的言行。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问题1:当红头被牛吞到嘴里拼命喊救命时,青头是怎么做的?问题2:当红头被吞进牛肚子里害怕得哭起来时,青头是怎么安慰它的?问题3:当红头感到悲哀时,青头是怎么鼓励它的?问题4:当红头重新回到牛嘴里,但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青头又是怎么做的?(2)过渡:从青头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青头的临危不惧、见多识广、机智勇敢。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共两课时)三上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三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的第3篇童话,精读课文。
本文选自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的作品集《在牛肚子里旅行》。
故事主要描述了小蟋蟀“红头"不小心被牛吃进嘴里,他的好朋友“绿头”利用牛反刍的特点营救了“红头”,是一篇场面惊心动魄,语言生动、情节紧凑的科普童话。
现将从童话教学及本课的教学价值等方面作如下分析:(一)科普童话的阅读价值本篇童话巧妙地将牛反刍的科学道理通过蟋蟀的一场历险让阅读的孩子就像一头栽进树洞的爱丽丝,在离奇的情节、神秘的环境和激情的语言中感受一番在牛肚子里历险的惊险刺激。
童话的特点是想象丰富甚至天马行空,情节也离奇曲折,但科学道理又是经过反复论证得出的真理结论。
“童话”和“科学"的融合彰显了作者对这两者的把握能力。
张之路是现今我国儿童文学界著名的科普小说作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科幻小说作品《霹雳贝贝》被改编成电影,家喻户晓。
甚至可以说《霹雳贝贝》开启了“八零后”孩子对科普文化的阅读。
近年,张之路又先后出版了《乖马时间》《会飞的狗》《老爱哭和不在乎》《在牛肚子里旅行》等科普、科幻作品。
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无论情节怎样离奇、人物如何非凡,但创作归根结底都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经验之上。
作品的可信性正在于作品是依据实际的客观规律创作的,基于现实生活编织的故事使得阅读者深陷其中也深信其中。
就像阅读《在牛肚子里旅行》,阅读中学生会不断随着情节产生质疑,牛真的有四个胃吗?四个胃怎么排列?吞下的食物为什么还会送回嘴里……对故事的阅读可激发学生对其中科学原理的探究欲,从而推动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因此科普读物是儿童成长中认识世界的重要阅读渠道,其中,科普童话是孩子们都喜见乐见的文体形式。
(二)超现实作品的真情表达本篇童话以两只蟋蟀的人格化形象在真实、平实的牛吃草、咀嚼的现实环境中的历险构造了一个超现实文学作品。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嚼、吞、胃、咽”4个生字,读准“答、应、骨”3个多音字,会写“旅、胃”两个生字。
2.通过关键句梳理红头的旅行路线,聚焦关键词制作路线图。
3.通过创设情境,朗读重点语句,体会红头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重点认识“嚼、吞、胃、咽”4个生字,读准“答、应、骨”3个多音字,会写“旅、胃”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通过关键句梳理红头的旅行路线,聚焦关键词制作路线图。
通过创设情境,朗读重点语句,体会红头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课型新授课教授方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旅”字:同学们,谁能来猜一猜这是什么字呢?2.对啊,它就是“旅”字,这还是本节课我们需要会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
左边方字旁,像方方正正的队形,右边上面撇、横,它和方字旁组合在一起,就像一面旗子。
旗子的底下撇、竖提、撇、捺,旅在古代是部队的意思,因为部队要到处去打仗,所以后又演变出了出去玩的意思,这就是旅行。
3.今天,有一只蟋蟀朋友在牛肚子里来了一次特殊的旅行,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4.跟着老师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在/牛肚子里/旅行)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昨晚相信大家都已经预习过了,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些难读的词,看看你会读吗?出示词语:(1)难认词:细嚼慢咽吞下喷嚏牛胃(指名认读,正音,带读)①你们知道细嚼慢咽是什么意思吗?预设:生1:嚼就是用牙齿咬碎,所以它是口字旁。
(谁来嚼一嚼)东西吃得很慢,很仔细,我们说“细嚼慢咽”。
②吃的很慢、很仔细叫“细嚼慢咽”,那老师考考你们,吃得又猛又急叫什么呢?预设:生1:“狼吞虎咽”,他和细嚼慢咽是一对反义词。
③胃:金文:田表示米袋,月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身体有关,强调胃是身体的一个部位。
④让我们一起把它写一写,注意:胃在书写时,“月”的撇要变成竖。
⑤请同学们把“旅”和“胃”在作业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两个。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
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
文章滲透的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
同时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要关爱朋友,帮助朋友。
二、学情分析本课是童话单元中的一篇科学童话故事。
在低段和本单元《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对童话这一体裁己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对这种理趣结合的科学童话,学生不一定很清晰。
为了帮助学生既能了解科学童话的知识,又能感受童话的趣味性,需要引导字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梳理旅行路线、关注人物的对话和提示语,感受红头和青头的人物形象,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为单元习作编写童话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3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嚼”。
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掌握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能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气,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能感知青头和红头的心情变化,进而体会红头和青头的真挚友情。
四、教学重难点能复述故事主要内容,感知青头和红头的心情变化,体会红头和青头的真挚友情,感知童话神奇的想象。
五、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讲授法,自主阅读法,合作交流法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课上用)自主预习卡(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交流分享)八、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里旅行了呢?旅行时你的心情如何?大家旅行时心情都非常愉悦,但今天,我们要开启一段神奇惊险的旅行,那就是——《在牛肚子里旅行》。
三年级《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公开课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故事,将科学故事和童话故事完美结合。
本篇课文讲述的是,两只蟋蟀——“青头”和“红头”在草地里完捉迷藏。
突然来了一头大黄牛,不小心把“红头”吃进去了。
就在这时,小伙伴“青头”一边安慰着“红头”,一边沉着冷静的想办法,最终救出“红头”的故事。
课文科普了牛会反刍,牛有四个胃的科学知识。
这极大的吸引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够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线路,并根线路图用上连接词讲述“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2、认识“答、悲、吞”等12个课内生字,会写“旅、胃、命、流”等生字。
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造句、分角色扮演等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了解反刍现象以及牛胃的特殊构造和功能。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答、悲、吞”等12个课内生字,会写“旅、胃、命、流”等生字。
2、教学难点:能够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线路,并根线路图用上连接词讲述“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假期你们都去哪里旅行啦!快来分享你的旅行经历,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吧![设计意图]:通过分享旅行的经验和感受,更贴近生活实际地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旅行”的含义。
2、看来每个人的旅行感受都不一样,有高兴的、难忘的、惊险的。
那“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在牛肚子里旅行》。
(引入课题)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并书空课题。
出示“旅”字的甲骨文构造,了解“旅”本义表示战士们追随战旗行军打仗,现在引申为出行、远游的意思。
2、进行“旅”字的书写指导。
[注意提示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学生在生字本上练习写“旅”字,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作品。
3、学生再次齐读课题,让学生说说读了课题有那些疑问。
4、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运用。
3. 学习课文中的反刍现象,了解牛的生理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 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动物生理特点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学习牛的反刍现象,了解牛的四个胃的功能。
3. 体会红头和青头之间的友情,理解友情和勇气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牛的反刍过程及其生理特点。
2. 分析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心理变化。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传达的友情和勇气的价值观。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与引入主题(1)展示牛的图片,提问学生对牛的了解。
①牛是我们常见的家畜,同学们知道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②牛的胃和我们人类的胃有什么不同?(2)简述牛的反刍现象。
①牛有四个胃,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②牛为什么要把吃进去的草再吐出来咀嚼?2. 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1)讨论动物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①牛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②我们吃的牛肉和牛奶,与牛的生理特点有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①课文中的红头和青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让我们学到了什么?②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如何理解友情和勇气?(二)朗读课文1. 课文朗读指导(1)首先,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课文的背景,包括作者张之路以及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的主旨,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齐读,注意课文的停顿和节奏,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在齐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指出学生朗读中的不足,如语速过快或停顿不当等,并给予纠正。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熟悉并理解《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2.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3. 学会阅读理解和文章写作技巧;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2. 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3. 运用阅读理解和文章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老师出示一张插图,描绘出牛的肚子,引导学生猜测文章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牛是如何通过食物进行消化的,并提出问题:- 食物是如何从我们的嘴巴进入胃部的?- 胃里会发生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想法。
Step 2 阅读理解1. 学生阅读《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2.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 牛的胃被描绘成什么样子?- 为什么牛的胃里有沙子和小石子?- 作者如何描述牛的胃里的旅行?Step 3 词汇和短语1. 学生合作,共同整理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短语;2. 学生互相交流并纠正彼此的错误。
Step 4 文章写作1. 学生使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写一篇关于自己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虚构故事;2. 学生互相交换文章,并提供建议和修改意见;3. 学生完成最终版的文章,并展示给全班。
四、教学拓展1. 请学生在家中阅读其他相关的文章或书籍,了解更多关于消化系统的知识;2.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究,通过实验或模拟来观察食物在胃中的消化过程。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熟悉《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课文,还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文章写作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够对消化系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阅读理解、词汇整理、文章写作等,使学生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了综合运用知识和技巧的能力。
但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增加一些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在牛肚子里旅行
教学目标:
⒈学会6个生字:蟋蟀、嚼、贮、咽、蹭“,理解相关词语,区分”惊险、危险“的意思。
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⒊能通过读文本及课前搜集的资料大致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教学重点:
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根据提示概括小节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牛胃的特殊构造及功能。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⒈出示谜语:身穿褐色衣,头顶长触角,草丛堆里把歌唱,小孩用它来斗仗。
⑴读谜语
⑵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
⑶出示蟋蟀图片,学习“蟋、蟀”生字,重点指导“蟀”的字形。
今天我们要认识两位蟋蟀朋友,一位叫“青头”,一位叫“红头”。
有一天,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跑到牛肚子里旅行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⒉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⒈指名分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红头怎么会到牛肚子里旅行?结果怎么样?
⒉交流。
三、深入学习,理解内容。
㈠学习1~7节
⒈通过朗读,大家都知道了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课文哪一小节告诉我们的?(第7节)
⒉轻声读读第7小节,根据提示简练地
...说说红头进入牛肚子的原因。
出示:红头和草一起被。
⒊指名交流
⒋引读:
红头和青头(高兴地玩着捉迷藏的游戏),红头(悄悄地躲在草堆里),只露两只眼睛(偷偷地看青头)。
正在这时,一头大黄牛(从红头后面慢慢走过来)。
红头(做梦也没有想到),大黄牛(突然低下头去吃草)。
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吃到嘴里去了。
(引导学生从“做梦也没有想到、突然、没有来得及”等词中体会红头的猝不及防。
)
㈡学习8~18节
⒈感受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危险遭遇。
过渡:可怜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进入了牛的嘴巴里,他会经过哪些地方,又会遇到哪些危险呢?
⑴默读8~18节,用“———”划出描写红头的句子。
⑵交流并出示句子: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起来。
“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了!”红头大哭起来。
它和草已经一起进了牛的肚子。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几乎听不见了。
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运动着。
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了牛嘴里。
终于,红头又看见了光明,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⑶指名交流:红头经过了哪些地方?媒体出示图片,教师在图上用箭头标出所经地点。
⑷想象红头会遇到哪些危险?又会有怎样的感受?请仔细品读句子,用下面的填空说一说:
当我和草突然被牛吃到嘴巴里时,感到;我在牛的嘴巴里,吓得我;我的身子随着草慢慢蠕动,又进了牛的肚子,这里,我。
我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迷迷糊糊中,我眼前
一亮,原来我又回到了牛的嘴巴,我想:,可是我已经。
最后随着牛大吼一声,我和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⑸辨析“旅行”和“旅游”词义。
⒉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关爱及运用知识解决困难的机智。
过渡:红头在牛肚子了里真是危险重重,稍不留神就会失去生命。
但最终却安然无恙地从牛肚里出来了,这可多亏了——青头的帮助。
那么小小的青头是如何救出红头的呢?
⑴出示9、11、13、15、17小节,学生轻声朗读,说说从青头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你在哪儿?”青头急忙问。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
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就把它摔在地上。
青头顾不得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牛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听我说,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
“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这时,青头爬到了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⑵指名交流
▲体会青头对红头的关爱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
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就把它摔在地上。
青头顾不得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①引导学生从“一下子、顾不得,一骨碌”感受青头的着急。
②指导朗读。
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牛肚皮和红头说话:“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听我说,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用来贮藏食物,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
①随机理解“贮藏、消化”。
②体会“!”所表达的情感,并读出语气。
“当然有用。
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①随机理解“细嚼慢咽”,并指导“嚼”的字形。
②着重指导朗读“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了解青头拥有丰富的知识并懂得运用知识
①青头正因为拥有丰富的知识才救出了自己的朋友,默读11、13、15小节,请你选择一节用下面的句子说说看!
青头告诉红头。
(什么)
②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概括,并适时简要介绍“反刍现象”。
⒊教师引读重点语句,并小结。
当红头被大黄牛吃到嘴里时,青头大声喊……;红头和草一起进了牛肚子,青头又隔着牛肚皮对红头说……;红头感到非常悲哀,青头鼓励道……
㈢学习19~20节,总结全文,理解主旨。
⒈想象说话: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他激动地只说了三个字;谢谢你!他在心中还会对青头说什么呢?
⒉总结:在青头的帮助和鼓励下,红头惊险地完成了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这是多么值得庆幸啊!正是青头的临危不惧,对朋友真诚的关心,以及灵活应用了所学知识解救了自己的朋友!
⒊布置作业:排演课本剧。
板书设计:
29 在牛肚子里
....旅行
误入求救
用知识巧救
红头青头
真诚地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