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

合集下载

杜甫生平

杜甫生平

一、生平:杜甫,字子美,比李白小十一岁,生于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经过肃宗,到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去世,终年59岁,比李白晚死8年,可见杜甫大半生在玄宗时期渡过。

作品的主要成就是在玄宗时期及下台以后,从历史看就是安史之乱期间与乱后。

我们把杜甫的生平分四个阶段来讲1)、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

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奉儒守官”的官僚家庭,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著名诗人。

杜甫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七岁即开始吟诗,“读书破万卷”,为他以后的创作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二十岁(开元十九年,731)他离开书斋,开始了壮游。

前后凡三次,时间在十年以上,第一次游吴越,开元二十三年,诗人24岁,为了参加进士考试,才由江南回到洛阳,没有考中,开元二十四年又开始第二次游历,地区在齐赵(河南山东河北一带),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射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呼鹰皁枥林,逐兽云雪冈”(《壮游》)。

这一点与“十五好釰术”的李白颇为相似。

开元二十九年,杜甫30岁,回到洛阳,33岁时在洛阳遇李白,李白从长安被逐,要游梁宋杜甫又开始第三次游历,同游的还有高适。

这一时期的诗人是热情,充满理想的,作品中洋溢着勃勃朝气,与其他盛唐诗人并无二致,如《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房兵曹胡马》:“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如果说这一时期的诗人是现实主义诗人,母宁认为是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

2)、长安困守时期(746——755),35——44岁。

公元746年(天宝五载)诗人来到长安,为了作官。

儒家讲的是积极用世,杜甫的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赠韦左丞》)。

杜甫第二年参加进士考试,还是未取。

这时期他生活逐渐贫困:“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灸,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甚至开始挨饿受冻。

正是这种生活使他开始深入现实,接近人民,认识到当时政治的罪恶本质,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反映现实的作品,奠定了他的创作方向。

杜甫生平介绍最终版

杜甫生平介绍最终版

杜 甫 草 堂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安史之乱----人生转折点 开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
(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
《春望》就是在这一时期中写下的。杜甫 在投奔新皇帝的途中被俘虏,后来冒险逃出。 在后来的为官中,又因触怒了皇帝而使他失 去了做官的兴趣,于是,历经千辛万苦,来 到了四川。这一时期中,由于杜甫深入了人 民的生活,并真正投入到了战斗中去,所以 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比如著名的“三吏”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 家别》)等。
第二个打击,父亲病故。
杜甫的父亲在长安以西的奉先县做县令,
杜家的生活来源由他父亲一个人把持着, 他的父亲一死,这个责任就落到了杜甫的 身上,这下,可把杜甫给难住了,一个文 弱书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这么重的 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杜甫怎么来维持 一家人的生活呢?杜甫的父亲的死,给他 又来了一下重的打击。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杜甫人生的几个阶段

杜甫人生的几个阶段

杜甫人生的几个阶段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

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

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19(时20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

再漫游齐赵。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

杜甫四个人生阶段

杜甫四个人生阶段

杜甫四个人生阶段
1. 家族时期:杜甫出生在一个著名的文化家族,他的祖父、父亲和兄长都是有才华的文人,对杜甫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家族时期,杜甫着重于学习和修身养性,潜心研究经史文籍,向家族前辈学习文学方式和风格,为日后诗歌创作打下基础。

2. 政治追求时期:杜甫早年曾经从事官场工作,不过因为其为官不力逐渐离开了官场。

但他对政治仍然有浓厚的兴趣,他的诗歌创作也倾向于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

在这个时期,他写了很多关于贪官污吏、民生疾苦和战争动荡等内容的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关切和担忧。

3. 浪漫时期:这个时期是杜甫创作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

在他的创作中,呈现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礼赋、神话传说和祭祀歌辞。

与此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然、历史、人民和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热爱,这些作品被称为他的“浪漫体诗”。

4. 愤怒时期:杜甫晚年生活艰难,多次遭受贫困、家庭不和、疾病、流放和战乱等打击,这使得他的感情逐渐趋向悲痛和愤怒。

在这个时期,他的诗歌中表现出了对人生境遇的深深痛苦和对时代变迁的不满和失落,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他的“愤怒体诗”。

杜甫生平经历四个阶段及诗歌

杜甫生平经历四个阶段及诗歌

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家,他的生平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少年时期(儒家学习阶段): 杜甫少年时学习儒家经典,并在学习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杜甫写了许多具有儒家思想的诗歌,如《江南逢李龟年》。

青年时期(道家学习阶段): 青年时期杜甫开始学习道家经典,并在学习中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杜甫写了许多具有道家思想的诗歌,如《登鹳雀楼》。

中年时期(政治阶段): 中年时期杜甫参与政治活动,并写下许多关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诗歌。

在这个阶段,杜甫写了许多具有政治性质的诗歌,如《白头吟》。

晚年时期(怀古阶段): 晚年时期杜甫怀古,写下许多关于过去和人生的诗歌。

在这个阶段,杜甫写了许多具有怀古性质的诗歌,如《江雪》。

杜甫的一生每个阶段写的诗

杜甫的一生每个阶段写的诗

杜甫一生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以下是各个阶段创作的代表作品:
1. 早期(约731-746年):这是杜甫的壮游时期,他游历了齐赵、江淮一带,此时他的诗歌充满了青春的热情和壮志豪情,代表作有《登岳阳楼》。

2. 中期(约746-755年):这是杜甫困居长安的时期,他在长安寻求官职但未果,生活艰辛,这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个人困境的抒发,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

3. 晚期(约756-770年):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时期,他经历了被叛军困于长安、逃亡、任职左拾遗等事件,这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代表作有《春望》、《三吏》、《三别》。

4. 漂泊时期(约759-770年):这是杜甫辞官后漂泊于蜀、湖、湘一带的时期,他深入了解了人民的苦难,这时期的作品情感深沉,表达了对人民和国家的深深忧虑和关怀,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八首》等。

如果想了解杜甫各个阶段写的诗,建议查阅《杜工部集》。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古诗词研究专家。

杜甫四个阶段

杜甫四个阶段

杜甫四个阶段是:漫游时期、困居长安时期、乱世为官时期、漂泊西南时期。

1、漫游时期,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

过的是登山涉水、高歌游猎的浪漫生活。

2、困居长安时期,天宝六载(747年),杜甫到长安应试不第,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着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从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乱世为官时期,杜甫在安史之乱中,曾陷贼,杜甫也亲身经历了十分错综复杂的变化:流亡、陷贼、在皇帝身边任左拾遗、出贬华州、荒凉的洛阳道上、秦州寄居、入蜀的行程——无论是人事关系或是自然环境,都有很大的悬殊。

4、漂泊西南时期,759年7月杜甫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

杜甫动荡不安,生活贫困。

杜甫的后半生,除了前后折合约三四年的时间在做官有俸禄自给以外,其他时间大多处于漂泊之中,他弃官离职背井离乡,又多种疾病缠身,穷困使他实实在在地感到自己命运的不幸。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8
(二)描写事物真实细腻。
对客观现实作真实而又具体的描写,是 杜诗,特别是其叙事诗的重要艺术特色。 如《北征》中,对回家后见到贫困生活 中子女的情状的描写;《垂老别》中, 对老夫老妻无限伤心的心理状态的描写。 杜诗的工笔描绘,塑造了众多的平民形 象,这在前此的诗歌中是少见的。
9
(三)寓主观倾向于客观
14
五、作品选讲: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15 被驱不异犬与鸡。
6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二)
(一)反映生活高度概括,抒发感情爱 憎分明。
(二)描写事物真实细腻。 (三)寓主观倾向于客观叙事之中。 (四)高度凝炼与丰富多彩的语言。 (五)杜诗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
7
(一)反映生活高度概括, 抒发感情爱憎分明。
诗人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 加以艺术的概括,反映丰富多采的现实 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表现了诗人鲜 明的爱憎。如《兵车行》、“三吏”、 “三别”、《羌村三首》、《自京赴奉 先县咏怀五百字》等。
别”等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忧国忧民的炽烈感情, 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
4、第四时期(48-59)漂泊西南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内
容更加丰富,感情更加深沉,诗律更加细密,形式更
加多样。
2
(二)杜甫的思想:
杜甫的一生是接近人民、同情人民,揭 露黑暗、批判暴政的一生。杜甫的思想 是儒家“匡时济世”的思想,其思想核 心是忧国忧民,他的忠君思想和爱国爱 民思想是统一的。这种思想,由于时代 的动乱和生活的坎坷穷困而逐步加深, 也由于诗人逐步接近人民而又不断加强。

杜甫的生平分期

杜甫的生平分期

杜甫的生平分期杜甫生平一般都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与漫游期(711-746)(35岁前)①这一时期,杜甫所作之事不外乎四件:读书、漫游、求官、交友。

②读书方面:他出身于“奉儒守官”之家庭,家教极好,早期即通览儒家典籍,因为家庭出身和出生地均受儒家文化浸染较深,杜甫早期所受的教育是严格的儒化教育,这与李白是不同的。

③漫游方面:这一时期,他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他19岁游山西,20岁游吴越,25岁时游齐赵,三十三岁时游梁宋,三十四岁时再游齐赵。

这与李白颇为相似。

杜甫年轻时,其父杜闲为奉先县令,可能经济方面较为宽裕,因此,杜甫青少年时代还是有过一段“恣情快意”“势马轻狂”的生活的。

④求官: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曾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中。

但并未给年少轻狂的杜甫以打击,甚至在此期,杜甫还没有进行过什么干谒活动,可能是因为年轻还不黯时事。

⑤交友:745年李白被赐金放还,杜甫有幸在洛阳一睹诗仙风采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

此后,杜甫有许多诗篇咏及李白。

洛阳相遇,李白与杜甫同游梁宋,在梁宋时对结交诗人高适,三人纵酒射猎,品文论诗,着实逍遥了一阵子。

这一时期,杜甫还交了一个与他一生厮守,相濡以沫的知音,那就是他的妻子杨氏夫人。

此后杜甫的荣通困顿,杨氏夫人始终守候在其身边,任劳任怨,是杜甫困顿蹇滞的人生路途的一大幸事。

⑥此期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十年时期(746-755)(35岁-44岁)这一时期,杜甫觉醒了,开始汲汲于仕途。

他来到了长安。

①天宝六年(747),他在长安再次应科举考试,因李林甫玩弄权术而落选。

②献《雕赋》、《三大礼赋》,玄宗命待制集贤院,但一直将其闲置。

其生活困苦艰难。

他的生活是“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他饱尝仕途之艰辛,开始关注现实,关注政治。

③困守十年,终于获得河西尉的一个小官,弃而不作,旋被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掌器杖的小官)。

④此期代表作《咏怀五百字》、《兵车行》、《丽人行》等。

杜甫的生平阶段

杜甫的生平阶段

杜甫的生平阶段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712年2月12日,卒于770年。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家族出于京兆杜氏的分支,唐朝时京兆杜氏都多自称为杜陵人,所以杜甫晚号杜陵。

他与李白并称“李杜”,也常被称为“老杜”。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的人生经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一生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漫游时期(712年-736年):这个时期杜甫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曾两次长期漫游,登山涉水,游历名胜古迹。

2. 困居长安时期(736年-746年):这个时期杜甫在长安城流浪,生活贫困,曾多次向权贵献诗以求得一官半职。

3. 乱世为官时期(746年-757年):这个时期杜甫被任命为检校工部员外郎、翰林学士等职位,但因直言进谏而多次被贬谪。

4. 漂泊西南时期(757年-770年):这个时期杜甫流亡西南,经历了安史之乱和吐蕃入侵等事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生平简介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

7岁学诗,15岁扬名。

20岁以后可分四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

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

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

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

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

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

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

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授左拾遗。

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

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

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

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

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

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

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

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登高》写作背景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

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

杜甫一生创作诗歌

杜甫一生创作诗歌

杜甫一生创作诗歌所经历的四个时期杜甫(712年-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经历坎坷,杜甫在世的时候,声名并不像李白那样显赫,而是去世后,他的诗歌影响愈来愈大,逐渐被后人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

杜甫总共留传下来1500首诗左右。

杜甫一生创作诗歌的经历根据他的生活可以明显地分为四个时期,下面本文简要叙述杜甫这四个创作时期:第一期、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这一个时期就是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据杜甫《壮游》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又据《进雕赋表》:“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余篇。

”由此可见,杜甫自七岁起便已经写诗了,到他43岁写《进雕赋表》时,应该连诗带文章有一千多篇了。

那么依此理推算,属于杜甫34岁以前的作品,至少也有三四百首了。

可是,杜甫现存的诗,能确定是这个时期的诗,仅仅留存下来二十多首,本文作者“史家之韵”对此表示非常惋惜并遗憾。

杜甫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第一次游齐赵时,即写出了《望岳》,这大概是他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了,诗中最后一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表露出雄伟的气魄,语言的精炼,足够“惊人”了。

第二期、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这第二时期,包括杜甫35岁到44岁的十年间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长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长安所写。

这一个时期对于杜甫成长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个时期结束了他年轻时期的游历生活,但另一个方面却又是一个新的以政治内容与社会内容为主的游历生活开始。

杜甫虽然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长安客居了十年,但他奔走献赋,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也过着贫困的生活,由此也能接触到下层人民的生活,因而丰富了他创作的视线。

据杜甫现存的诗,这十年间杜甫写出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具有深刻思想的诗。

杜甫人生路线

杜甫人生路线

杜甫人生路线杜甫的一生分为四个时期: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开始以政治内容与社会内容为主的游历生活时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最后一期包括杜甫49岁到其生命最后的时期,漂泊于湖北和湖南,最终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

1、第一期、读书游历时期(712年-745年)这一个时期就是杜甫在34岁以前读书并且游历的时期,据杜甫《壮游》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又据《进雕赋表》:“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余篇。

”由此可见,杜甫自七岁起便已经写诗了,到他43岁写《进雕赋表》时,应该连诗带文章有一千多篇了。

杜甫现存的诗,能确定是这个时期的诗,仅仅留存下来二十多首,其中代表作为《望岳》。

2、第二期、困守长安时期(746年-755年)这第二时期,包括杜甫35岁到44岁的十年间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差不多一直住在长安,作品也基本是在长安所写。

这一个时期对于杜甫成长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个时期结束了他年轻时期的游历生活,但另一个方面却又是一个新的以政治内容与社会内容为主的游历生活开始。

杜甫虽然在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长安客居了十年,但他奔走献赋,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也过着贫困的生活,由此也能接触到下层人民的生活,因而丰富了他创作的视线。

据杜甫现存的诗,这十年间杜甫写出了一百一十首左右的诗,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具有深刻思想的诗。

3、第三期、陷安史叛军中、为官时期(756年-759年)这一个时期,包括杜甫45岁至48岁的作品,这个时期杜甫在逃乱时陷于叛军中为时九个月,后又为官约两年零两个月。

由于杜甫曾身陷叛军中,亲自尝到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因而他这一时期作品最突出最显著的特征,便是杜甫的爱国精神。

从作品质量来看,内容也非常的充实,已经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在这个时期,虽然短短只有三年多,但是杜甫创作出了二百四十多首诗,其中以五律、五言古体诗最多,杜甫最长的五古《北征》和最长七古《洗兵马》均是这个时期创作的。

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

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

杜甫一生的四个阶段:
1、35岁以前,读书与漫游阶段代表作《望岳》
2、35岁至44岁,长安十年蹉跎阶段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之前)代表作为五七言古体诗:《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45岁至48岁,陷贼与为官阶段安史之乱开始后,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代表作: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49岁至59岁,漂泊西南阶段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代表作:《咏怀古迹》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介绍写作背景:杜甫虽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760年春天,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杜甫的人生四个阶段详细介绍

杜甫的人生四个阶段详细介绍

杜甫的人生四个阶段详细介绍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1、家庭出身与早期教育杜甫出身于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是杜审言。

他自小家庭环境优越,受到良好的家学熏陶,自幼好学,七岁便能作诗,如“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展现出早慧的文学天赋,且少年时就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2、漫游经历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后世并称泛指山西临猗一带晋国故地)。

二十岁时,开始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之后他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他便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在这期间,他还与李白相遇,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深厚友谊。

这一时期他的生活相对安定富足,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1、仕途坎坷杜甫到长安谋官,先参加科举考试,然而权相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导致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他也未能幸免。

科举之路行不通后,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转走权贵之门,投赠等,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终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样一个小官。

2、诗歌创作与思想转变在这十年困苦生活中,他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他开始成长为一名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1、战乱遭遇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独自去投奔肃宗,中途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在被俘虏期间,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创作了《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2、为官经历与被贬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

但由于他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管事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生平

杜甫生平


杜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杜甫最能驾驭诗的 各种形式,并能使每种形式都得到新的发展。 他在五言古体诗里善于记载艰苦的旅程、社会 的万象、人民的生活以及许多富有戏剧性的言谈动 作,写来十分生动,使人感到的不是五言的限制, 而是语调的自然,如“三吏”、“三别”等。 他在七言古体诗中擅长于抒写他豪放的或沉郁 的情感,表达对于政治和社会的意见,如《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等。 杜甫的五、七言律诗功力甚深,达到很高的成 就,数量占杜诗的一半以上,五律已见于杜甫的漫 游时期,七律名篇多产生在到达成都以后。杜甫深 厚的感情在五律中得到凝炼,在七律中得到充分的 发扬。
小结

杜甫把诗看作是他终生的事业, 认为“诗是吾家事”(《宗武生 日》)。他7岁学诗,直到死亡前夕, 没有停止过写诗。他在内容和形式 上都大大开拓了诗歌的领域。

明代胡震亨说:“以时事入诗,自杜 少陵始。”(《唐音癸签》)这句话不尽 符合事实,因为在杜甫以前也有以时事入 诗的,但是象杜甫这样深入民间,洞察时弊, 把富有社会意义的重大问题都陶融在“惊 人”的诗句里,却是少有的。 《新唐书》本传说杜甫“好论天下事”, 似有贬意,但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杜甫 优于其他诗人之处:之所以“好论”,是 因为他胸中时时以“天下事”为念。

杜诗特点
一.
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密切结合,思想与艺 术完美统一 杜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 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 过的路程,在艺术方面也达到唐代诗歌的最 高成就。他的诗能使读者“知其人”、“论 其世”,起着“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 以怨”的作用。 杜诗被称为“诗史”。作为“诗史”的 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 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 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

杜甫人生四个阶段描述

杜甫人生四个阶段描述

杜甫人生四个阶段描述
杜甫的人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他的早年时光,杜甫生于公元712年,他在陕西长安
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这个阶段,他饱读诗书,广泛涉猎各种知识。

他也开始对国家政治和社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展了他的诗歌创作。

第二阶段是他的中年时期,这个阶段发生在公元大约740年至
760年间。

在这段时间里,杜甫的政治抱负逐渐增加,并开始参与官僚职业。

然而,由于他的坚持原则和对不公正的抗议,他多次遭到贬谪。

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写诗,表达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对故乡的深情。

第三阶段是他的壮年时期,时间大约在公元760年至770年之间。

在这个阶段,杜甫经历了苦难和逆境。

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的破坏和苦难,并多次被迫离开家乡。

然而,这段时间里的杜甫创作出了一些他
最伟大的诗作,如《登高》和《月夜忆舍弟》。

最后一个阶段是他的晚年时期,这个阶段发生在公元770年至
780年间。

在这个时候,杜甫经历了更多的痛苦和失望。

国家政治局势的恶化,加上个人的不幸,使他越来越感到绝望。

这种绝望的情绪反
映在他后来的一些作品中,如《垂老别》和《古别离》。

综上所述,杜甫的人生经历了四个阶段:早年时光,中年时期,
壮年阶段和晚年时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重要性,而杜甫的诗作
也因此而广为流传。

杜甫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杜甫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

本文档如对你有帮助,请帮忙下载支持!杜甫人生四个阶段及其代表作一、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以前),20 岁漫游吴越,5 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中。

再漫游齐赵。

在洛阳遇李白等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

壮志凌云豪情万丈,俯瞰天下仗剑远游,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初定理想,积极进取。

代表作《望岳》表现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

二、困守长安时期(35 岁——44 岁),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忠君、渴望为官、建功立业,却又对求官之路深感失望,壮志难酬,无奈、孤独、无助;对于百姓生活的关注与同情,让杜甫开始关注民生。

代表作《兵车行》等现实主义诗篇,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战乱流离时期(45 岁——48 岁)安史之乱携家人和难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

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又遭肃宗贬斥。

对战乱的厌烦,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悲叹。

使他写出《春望》《北征》等诗篇,达到现实主义的高峰。

四、漂泊西南时期(49 岁——59 岁)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逃难,在成都过了一段安稳日子。

严武死后,再度漂泊,后病死在湘江一条小船上。

诗歌带有丰富的政治内容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忧国忧民,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忠臣、名臣的崇敬;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感怀;隐居心境的恬淡;对亲人的思念。

代表作《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

杜甫是位矢志不移的爱国诗人。

他曾豪情满怀要为国出力,但他的人生充满诸多无奈,报国无门。

朝廷衰败,安史之乱爆发,个人穷困潦倒,终生不用,一身才华无处施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5岁以前,读书与漫游阶段代表作《望岳》
2、35岁至44岁,长安十年蹉跎阶段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之前)代表作为五七言古体诗:《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45岁至48岁,陷贼与为官阶段安史之乱开始后,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代表作: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49岁至59岁,漂泊西南阶段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代表作:《咏怀古迹》五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介绍写作背景:杜甫虽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760年春天,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写作此诗,自然不单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含有忧时忧国的深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