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植物营养学整理重点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元素影响植物体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的因素:1. 遗传因素 2. 环境条件(生长环境)第二节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一、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标准及种类(一)标准(定义)1.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2.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
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3.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直接性(二)种类和含量目前已确认的有17种铜铁锰硼锌钼镍氯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大量元素:C、H、O --天然营养元素非矿质元素来自空气和水N、P、K --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Ca、Mg、S --中量元素微量元素:Fe、Mn、Zn、Cu、B、Mo、Cl、(Ni)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各种功能一般通过植物的外部形态表现出来。
而当植物缺乏或过量吸收某一元素时,会出现特定的外部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植物营养失调症”,包括“营养元素缺乏症”和“元素毒害症”四、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1. 同等重要律--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数量不论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生产上要求:平衡供给养分2. 不可代替律--植物的每一种必需营养元素都有特殊的功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生产上要求:全面供给养分第三节植物的有益元素一、有益元素的概念某些元素适量存在时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或者是某些特定的植物、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这些类型的元素称为“有益元素”。
(表)本章复习题: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性、性和性。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和。
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硅(Si) 对于水稻、钠(Na) 对于甜菜、钴(Co) 对于豆科作物、铝(Al) 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第三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植物吸收的养分形式:离子或无机分子--为主有机形态的物质--少部分植物吸收养分的部位:矿质养分--根为主,叶也可根部吸收气态养分--叶为主,根也可叶部吸收第一节植物根系的营养特性(一)根的类型从整体上分:1)直根系2)须根系从个体上分:1)定根2)不定根(三)根的构型:指同一根系中不同类型的根(直根系)或不定根(须根系)在生长介质中的空间造型和分布。
植物营养学必过版
一、名词解释1.根自由空间:指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允许外部溶液中离子自由扩散进入的区域。
2.水分自由空间:即水溶性离子可以自由进出的那部分空间。
3.被动运输:是离子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扩散运动,此过程不需要能量。
4.主动运输:是在消耗能量的条件下,离子逆电化学势梯度的运输。
5.离子通道:是生物膜上能被动运输离子、具有选择性孔隙的蛋白质。
6.离子载体:是指质膜上能主动或被动、有选择性的携带某种离子穿过质膜的蛋白质。
7.离子泵: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它通过ATP水解提供能量,能逆电化学势梯度将某种离子“泵入”或“泵出”细胞。
8.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根系对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9.协同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10.维茨效应:Ca2+具有稳定质膜结构的特殊功能,有助于质膜的选择性吸收,因此,Ca2+对多种阳离子有协助作用。
11.营养临界期: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养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时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叫做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12.最大有效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
13.根外营养:植物除可以从根部吸收养分外,还能通过地上部吸收养分的方式14.叶面营养:植物通过叶片吸收养分的方式叫叶面营养。
15.横向运输:介质中养分从根表皮细胞进入根内皮层到达中柱的迁移过程叫养分横向运输。
由于迁移距离段,又称短距离运输。
16.纵向运输:养分从根部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及养分从地上部经韧皮部向根的运输过程叫养分纵向运输。
因迁移距离较长,又称长距离运输。
17.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他器官或部位,而被再度利用,这种现象叫做矿质养分的再利用。
18.生物有效养分: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系的一些矿质养分。
植物营养学
第一章绪论1. 植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质对植物的,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和的规律,以及植物与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 肥料具有、和等作用。
3. 李比希创立的学说,在理论上否定了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的本质是;在实践上,促进了和的发展,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 根据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今后归还土壤养分的方式应该是。
5. 最小养分律告诉我们,施肥应该。
6. 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和。
第二章植物的营养元素1. 影响植物体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因素主要是和。
2.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判断标准可概括为性、性和性。
3.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种,其中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或肥料三要素。
4.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和。
5. 植物的有益元素中,对于水稻、对于甜菜、对于豆科作物、对于茶树均是有益的。
第三章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复习题一:1.植物根系的类型丛整体上可分为和。
2.理论上,根系的数量(总长度)越多,植物吸收养分的机率也就。
3.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根构型,由于其在土壤表层的根相对较多而更有利于对表层养分的吸收;则相反。
4.水稻根系的颜色较白,表明根系的较强,亦即根系的较强,因此,吸收养分的能力也较强。
5.根系较强的作物在石灰性土壤上生长不易缺铁。
6.根际是指由于受影响而使其理化生物性质与有显著不同的。
厚度通常只有。
7.植物根系吸收阴离子(a.大于; b.等于; c.小于)阳离子时,根际pH值有所将上升;8.水稻根际的Eh值一般(a.大于; b.等于; c.小于)原土体,因此,可保护其根系少受(a.氧化物质; b.还原物质) 的毒害。
复习题二:1. 植物吸收养分的全过程可人为地分为、和等三个阶段。
2. 土壤中的养分一般通过、和等三种途径迁移至植物根系表面。
3. 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在于: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代谢能量选择性被动吸收主动吸收4. 我们学过的主动吸收的机理有和。
5. 植物吸收有机态养分的意义在于和。
植物营养学整理
第一章绪论1、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植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①阐明植物与外界环境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②阐明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分配和转化规律;③通过施肥手段,为植物创造良好的营养环境;④通过改良植物营养性状,提高植物的营养效率和对营养胁迫的适应性;⑤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品质。
目的: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减轻环境污染。
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
K:品质元素, 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
③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安全:增加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生物和生化活性、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4、李比希的三大学说:①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地球上有了植物之后才形成的。
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必然是矿质元素,腐殖质只有通过改良土壤、分解产生矿质元素和CO2来实现其营养作用。
因此,矿质元素才是植物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②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
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
③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高。
6、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①生物田间试验法;②生物模拟试验法;③化学分析法;④数理统计法;⑤核素技术法;⑥酶学诊断法7、生物田间试验法的优缺点:优点:①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②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所得结果对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不足:①田间自然条件有时很难控制,不适合进行单因素试验。
植物营养知识
地上部
土壤
扩散
质流
根
截获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氮(N)的吸收形态
吸收型态:NH4+ 、 NO3- 、 CO(NH2)2 、尿素态氮、氨基酸
氧代谢以及离子的吸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 pH值 改变了介质中H+和OH-的比例。其对离子吸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根表面,特别 是细胞壁上的电荷变化及其与K+,Cu2+,Mg2+等阳离子的竞争作用表现出来的
最少养分定律 – 李比希
•木桶最大容量代表-作物产量 •由最短的木块决定-养分缺乏 •如果其他养分充足,也是不重要的! •举例说明:英国小麦 •1950年小麦产量3吨/公顷——土壤缺 氮磷钾等大量元素; •1970年小麦产量7吨/公顷——土壤缺 中量和微量元素!
Cu S N P K
Fe
Na Ca B
Zn Mo
Mg
为什么大量施肥,作物仍然营养不良?
①、不同土壤类型及酸碱度易缺乏的养分
PH<6.0 沙土 轻壤土 壤土 粘壤土 粘土 高有机质土 白浆土 氮磷钾钙镁铜锌钼 氮磷钾钙镁铜钼 磷钾钼 磷钾钼 磷钼 磷锌铜 镁 PH 6.0-7.0 氮镁锰硼铜锌 氮镁锰硼铜 硼锰 锰 硼锰 锰锌铜 镁铜 PH>7.0 氮镁锰硼铜锌铁 氮镁锰硼铜铁 硼锰铜铁 硼锰 硼锰 锰锌铜 镁铜
★
★
不可移动元素
构成植物活体的结构物质及生活物质: C H O N S Ca Mg
加速植物体内代谢: Zn、Cu、 Mn、Cl、Mo、B、Fe、Ca、Mg、K…. 对植物具特殊功能的元素: K、Ca、Mg …. 调节渗透势,增强抗逆性。
植物营养学
1.额和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
2、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
3、新陈代谢:营养元素转变(合成与分解)为细胞物质或能源物质的过程.。
4、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5、施肥与功能: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
6、李比希的三大学说:矿质营养学说、养分归还学说、最小养分律。
.7、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以后才出现的,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
.8、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的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
9、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
10、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生物田间实验法、生物模拟法、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技术法、酶学诊断法。
11、生物模拟法是借助盆钵、培养箱(盆)等特殊的装置种植植物进行植物营养的研究。
12、盆栽试验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土培法、砂培法、营养液培养法(水培法)。
12.确定必须营养元素的3个标准:必需性、不可替代性、直接性。
13.必需元素:大量元素:CH O N P K中量元素S Ga Mg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 MoCl十六种+Ni(镍)=十七种。
15、氧的营养功能:①在呼吸链的末端氧气是电子和质子的受体②根系进行有氧呼吸时,植物吸收养分量明显增加③氧对豆科作物固氮有影响。
16、植物体内氧自由基有两大清除系统:酶系统、抗氧化剂系统。
17、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酶(CA T)、过氧化物酶(POD或POX)。
抗氧化剂系统:维生素E、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细胞色素f。
18、植物吸收利用的氮素主要是铵态氮和硝态氮。
19、氮素过多过少的危害:外在(过多:肥大、深绿色);(过少:瘦小、浅绿、发黄)。
植物营养学整理
植物营养学整理农产品品质。
目的: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 减轻环境污染。
N:果实大小、色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P:促进果实和种子的成熟和含磷物质含量。
K:品质元素, 提高蔗糖、淀粉、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改善果蔬色泽、风味,贮藏和加工性能。
③植物营养与生态环境安全:增加土壤养分、补充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土壤生物和生化活性、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4、李比希的三大学说:①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地球上有了植物之后才形成的。
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必然是矿质元素,腐殖质只有通过改良土壤、分解产生矿质元素和CO2 来实现其营养作用。
因此,矿质元素才是植物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②养分归还学说: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
因此必须把作物带走的养分全部归还给土壤。
③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因子所控制,产量高低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如果这个因子得不到满足,即使增加其他的养分因子,作物产量也不可能提高。
6、植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①生物田间试验法;②生物模拟试验法;③化学分析法;④数理统计法;⑤核素技术法;⑥酶学诊断法7、生物田间试验法的优缺点:优点:①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②试验条件最接近农业生产要求,能较客观地反映生产实际,所得结果对生产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不足:①田间自然条件有时很难控制,不适合进行单因素试验。
此法应与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8、生物模拟试验法:运用特殊装置,给予特殊条件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优点:有利于开展单因子的研究,多用于田间条件下难以进行的探索性试验。
缺点:所得结果往往带有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在田间试验中验证,然后再应用于生产。
主要类型:土培法、水培法、砂培法、无菌琼脂培养等9、化学分析法:研究植物、土壤和肥料体系内营养物质含量、形态、分布与动态变化的必要手段,是进行植物营养诊断所不可少的方法。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第一章、植物营养原理1、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a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b通气状况,良好的通气状况,可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c PH,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子,偏碱性有利于吸收阳离子d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养分的溶解和在土壤中偏移,但水分过多时会引起养分的淋失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a截获,质流,扩散。
b影响因素: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
(1.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养分数量多,截获多;(2.浓度梯度大时,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3.水分多时水流速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养分多。
3、有益元素:非必需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
如豆科植物-钴,人参-哂。
4、大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1%以上,包括C、H、O、N、P、K、Ca、Mg、S等九种。
5、微量营养元素:干物重的0.1%一下,包括Fe、B、Mn、Cu、Zn、Mo、Cl(Ni)等七种。
6、确定必须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a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b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的症状,而其他元素均不能替代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
c直接性:这种元素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7、同等重要率: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与其在作物中的含量无关。
8、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营养功能:a构成植物的结构、贮藏和生活物质;b调节植物的新陈代谢;c其他特殊作用,参与物质的转化与运输、信号传递、渗透调节、生殖、运动等。
9、有害元素:Al、Mn、Fe,重金属。
Al的毒害:抑制根系的生长;抑制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长;抑制生物固氮10、有益元素:Na、Si、Se、Co等。
(完整版)植物营养学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植物营养?什么是植物营养学?答: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化学物质,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2.李比希提出的植物营养“三大学说”各自的含义是什么?答:矿质营养学说:驳斥了当时流行的“腐殖质营养学说”,认为植物最初的营养物质是矿物质,而非腐殖质。
养分归还学说:作物的每次收获必然要从土壤中取走大量养分;若不及时归还被带走的养分,土壤地力将逐渐下降;要想恢复地力就必须归还从土壤中取走的全部养分。
最小养分律:植物的生长量或产量受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的限制,并随之增减而增减。
环境中最缺少的养分称为最小养分。
3.试述植物营养学的研究范畴与研究方法。
答:研究范畴:植物营养生理学(营养元素生理学、产量生理学、逆境生理学);植物根际营养(根-土界面、植物-土壤-微生物及环境因素);植物营养遗传学;植物营养生态学;植物的土壤营养(土壤养分行为学、土壤肥力学);肥料学与现代施肥技术。
研究方法:生物田间试验法(在田间自然条件下进行,是植物营养学科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模拟试验法(运用特殊装置,给予特殊条件便于调控水、肥、气、热和光照等因素);化学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核素分析法(同位素标记);酶学诊断法第二章植物的元素营养1.什么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其判别标准是什么?答:植物必需元素:对植物生长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直接营养作用的化学元素。
其判别标准是:①必要性: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②专一性: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③直接性:这种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2.高等植物的必需元素有哪些?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将N、P、K称为“肥料三要素”?答: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目前有16(17)种: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镍)。
植物营养学
植物营养学知识(一)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1.必需营养元素: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所引起的作用也不同,有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是是不可缺少的,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三个依据:(1)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2)必须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代替;(3)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入植物代谢作用.2.目前已发现16种必需营养元素:(1)大量营养元素: C、H、O、N、P、K;(2)中量营养元素Ca、Mg、S;(3)微量营养元素: Fe Mn Cu Zn B Mo Cl(一般占植物干重的0.1%以下)。
3.有益元素:在16种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类营养元素,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或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其中主要包括: Si Na Co Se Ni Al等.4.为什么大量施肥并不能获得高产?(1)各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有最缺乏的营养元素决定的,要想节约肥料的投入成本又能获得高产,必须做的平衡施肥。
(2)常见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状况表植物营养学知识(二)植物如何吸收养分1.植物根系吸收养分植物所获得的养分大部分是通过根系的吸收获得的,根部营养使作物获得高产的前提与保证。
(1)根部吸收养分的过程1)通过交换吸附将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所谓交换吸附是指根部细胞表面的正负离子(主要是细胞呼吸形成的CO2和H2O生成H2CO3再解离出的H+和HCO3-)与土壤中的正负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将土壤中的离子吸附到根部细胞表面的过程。
2)离子进入根部内部:①通过质外体途径进入根部内部,质外体是指植物体内由细胞壁、细胞间隙、导管等所构成的允许矿物质、水分和气体自由扩散的非细胞质开放性连续体系。
离子经质外体运送至内皮层时,由于有凯氏带的存在,离子(和水分)最终必须经共质体途径才能到达根部内部或导管。
植物营养学
玉米缺硫叶片呈淡黄色,随后茎变红,叶片较小
二、含硫肥料的种类与性质
(一)石膏
石膏是重要的硫肥,也是碱土的化学改 良剂 NaCO3 + CaSO4 ―→ CaCO3+Na2SO4 生石膏 即普通石膏,由石膏矿石直接粉 碎 而 成 , 其 主 要 成 分 为 CaSO4· 2H2O , 含 S18.6%,微溶于水。 粒径愈细,改土效果愈好,也愈易为作 物吸收。一般,农用生石膏以通过 60 目 筛孔为宜。
三、石灰肥料的作用
供给作物钙、镁营养 中和土壤酸性,消除铁锰毒害 增加土壤有效养分 增加微生物活性 铁磷、铝磷和钼的有效性增加 改善作物品质,减少病害
三、石灰肥料的作用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2、植物镁素营养与镁肥
一、镁的营养作用
㈠ 镁的含量和分布
一般植物体内镁的含量约为干物重的 0.5%左右,一般定型的叶中镁的含量为 0.2-0.25%,低于0.2%时可能会出现缺 镁。 通常豆科作物的含镁量为禾本科作物的 2-3倍。从植株的部位看,种子含镁较 多,茎叶次之,而根系较少。作物生长 初期,镁大多存在于叶片中,到结实期, 则转到种子中,以植酸盐的形态贮存。
作物植株的 N/S 比可作为诊断是否需要 施硫肥的参考指标 禾本科作物的N/S比为14:1 豆科作物为17:1 若 N/S 比大于上述临界值,即表明作物 缺硫,施用硫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硫能促进叶绿素的形成 硫虽然不是 叶绿素的组成元素,但硫能影响叶绿 素的形成。
㈡ 硫的营养功能
调节氧化还原过程 半胱氨酸和胱氨 酸分子中含有- SH 基和- S - S -基, 这两种氨基酸的相互转化,能调节作 物体内的氧化还原过程,- SH 愈多, 作物抗寒和耐旱性愈强。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
植物营养学知识点第⼀章、植物营养原理1、影响根系吸收养分得外界环境条件a温度,在⼀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有利于⼟壤中养分得溶解与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得吸收b通⽓状况,良好得通⽓状况,可增加⼟壤中有效养分得数量,减少有害物质得积累c PH,⼟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壤养分得有效化,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偏碱性有利于吸收阳离⼦d⼟壤⽔分,⼟壤⽔分适宜有利于养分得溶解与在⼟壤中偏移,但⽔分过多时会引起养分得淋失2、⼟壤养分迁移得主要⽅式及影响因素a截获,质流,扩散。
b影响因素:⼟壤养分浓度与⼟壤⽔分含量。
(1、浓度⾼时根系接触养分数量多,截获多;(2、浓度梯度⼤时,扩散到根表得养分多;(3、⽔分多时⽔流速度快,浓度⾼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养分多。
3、有益元素:⾮必需元素中⼀些特定得元素,对特定植物得⽣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
如⾖科植物-钴,⼈参-哂。
4、⼤量营养元素:⼲物重得0、1%以上,包括C、H、O、N、P、K、Ca、Mg、S等九种。
5、微量营养元素:⼲物重得0、1%⼀下,包括Fe、B、Mn、Cu、Zn、Mo、Cl(Ni)等七种。
6、确定必须营养元素得三条标准:a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命周期。
b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得症状,⽽其她元素均不能替代其作⽤,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
c直接性:这种元素就是直接参与植物得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得营养作⽤,⽽不就是改善环境得间接作⽤。
7、同等重要率: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长得作⽤就是同等重要得,与其在作物中得含量⽆关。
8、必需营养元素得⼀般营养功能:a构成植物得结构、贮藏与⽣活物质;b调节植物得新陈代谢;c其她特殊作⽤,参与物质得转化与运输、信号传递、渗透调节、⽣殖、运动等。
9、有害元素:Al、Mn、Fe,重⾦属。
Al得毒害:抑制根系得⽣长;抑制⽔分、养分得吸收;抑制地上部分得⽣长;抑制⽣物固氮10、有益元素:Na、Si、Se、Co等。
植物营养复习重点
第三节 影响根系养分吸收的因素
一、介质中养分的浓度 需掌握的主要内容:根据养分吸收的动力学 原理说明K+和Na+曲线的差异。 八、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需掌握的主要内容:离子间的拮抗作用、离 子间的协同(助)作用、维茨效应。 九、作物的阶段营养 需掌握的主要内容: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 期
第四节 地上部器官对养分的吸收
根际的特点
根分泌物
渗出物(被动) 分泌物(主动)
影响养分的有效性
根分泌物
粘胶质 分解物与脱落物
刺激根际微生物生长
(根际微生物数量是非根际土壤的10-100倍)
化感作用:植物或微生物的代谢分必物对环境中其他植物或微生物有利或不利 的作用。这个定义现已被广泛的接受。 化感物质是生物体内产生的非营养性物质,能影响其他植物生长、健康、行为 或群体关系,化感物质是化感作用的媒介,主要是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 豆—玉米—大豆或大豆—大豆—玉米的迎茬或重茬种植方式 迎茬大豆(即隔年种植)
第一节
氮肥的种类、性质与施用
四、硝态氮肥 (一)硝态氮肥的共同特性★★ (二)硝酸铵(NH4NO3) (三)硝酸钠(NaNO3) (四)硝酸钙〔Ca(NO3)2〕 五、酰胺态氮肥——尿素〔CO(NH2)2〕★★ 酰胺态氮肥★ 尿素的主要优点★ 尿素的含氮量、性质、和施用★ 尿素在土壤中转化★ 六、长效氮肥 ★缓释氮肥中氮的释放速率延缓,可供植物持续吸收利用。 ★控释氮肥中氮的释放速率不仅延缓,而且能按植物的需要有 控制地释放。
第四章 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
掌握生物有效养分的概念。
第一节
土壤养分化学有效性
一、化学浸提的有效养分 二、养分的强度因素与容量因素★ 掌握养分的强度因素与容量因素 的概念
(完整word版)植物营养
名词解释:1.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2.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3.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产品品质的物质5.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6.中量元素:钙、镁、硫7.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钼、氯8.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
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9.最小养分律:指植物的产量由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支配的定律。
10.矿质营养学说: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原始养分是矿物质(无机物)而不是腐殖质(有机质),因为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后才出现的。
11.腐殖质营养学说: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腐殖质是土壤中唯一的植物营养物质,而矿物质只是起间接作用,即它是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其变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12.必须营养元素:是指所有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缺乏它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史。
13.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是某种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
14.有害元素:这些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不仅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同时由于其在植物体内的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或人体内,危害他们的健康。
15.环境五毒:即五种有害元素汞(Hg)镉(Cd) 铅(Pb) 铬(Cr) 砷(As)16.重金属:一般泛指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金属元素17.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及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部分根区土壤。
18.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根际效应”。
植物营养学
1.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并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即称为营养。
2.营养元素:植物体所需的化学元素称为营养元素。
3.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必需营养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5.氧自由基(活性氧):由氧转化而来的氧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的含氧物质,由于它们都含氧,且具有比氧还要活泼的化学特性,所以统称为活性氧。
6.有益元素:在16种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些营养元素,它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植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 (目前主要包括硅、钠、钴、硒、镍、铝等6种。
)7.生物有效养分: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一些矿质养分。
8.化学有效养分: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
(化学有效养分主要包括可溶性的离子态与简单分子态养分;易分解态和交换吸附态养分以及某些气态养分。
)9.截获: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通过运输。
10.质流: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此种压力差异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称为质流。
11.扩散作用:当根系通过截获和质流作用所获得养分不能满足植物需求时,随着根系不断地吸收,根际有效养分的浓度明显降低,并在根表垂直的方向上出现养分浓度的梯度差,从而引起土体养分顺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这种养分的迁移方式叫养分的扩散作用。
12.根际: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
13.根分泌物:指植物生长过程中,根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14.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植物营养原理1、影响根系吸收养分得外界环境条件a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得溶解与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得吸收b通气状况,良好得通气状况,可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得数量,减少有害物质得积累c PH,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土壤养分得有效化,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子,偏碱性有利于吸收阳离子d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养分得溶解与在土壤中偏移,但水分过多时会引起养分得淋失2、土壤养分迁移得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a截获,质流,扩散。
b影响因素:土壤养分浓度与土壤水分含量。
(1、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养分数量多,截获多;(2、浓度梯度大时,扩散到根表得养分多;(3、水分多时水流速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养分多。
3、有益元素:非必需元素中一些特定得元素,对特定植物得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
如豆科植物-钴,人参-哂。
4、大量营养元素:干物重得0、1%以上,包括C、H、O、N、P、K、Ca、Mg、S等九种。
5、微量营养元素:干物重得0、1%一下,包括Fe、B、Mn、Cu、Zn、Mo、Cl(Ni)等七种。
6、确定必须营养元素得三条标准:a必要性: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b不可替代性:缺少这种元素后,植物会出现特有得症状,而其她元素均不能替代其作用,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会减轻或消失。
c直接性:这种元素就是直接参与植物得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得营养作用,而不就是改善环境得间接作用。
7、同等重要率:必需营养元素对植物生长得作用就是同等重要得,与其在作物中得含量无关。
8、必需营养元素得一般营养功能:a构成植物得结构、贮藏与生活物质;b调节植物得新陈代谢;c其她特殊作用,参与物质得转化与运输、信号传递、渗透调节、生殖、运动等。
9、有害元素:Al、Mn、Fe,重金属。
Al得毒害:抑制根系得生长;抑制水分、养分得吸收;抑制地上部分得生长;抑制生物固氮10、有益元素:Na、Si、Se、Co等。
Si得作用:硅可能就是禾本科植物,尤其就是水稻等作物必需;硅积累,增加植物得抗逆力,包括抗倒伏,抗病虫等;硅可以减轻低价铁或锰对水稻得危害作用。
11、根系吸收得特点:a选择性,对某些元素优先吸收,对另一些元素吸收较弱或不吸收细胞b内外得离子浓度差异很大,有些离子得浓度胞内高于胞外,有得则相反c饱与性,外界溶液中得养分浓度超过一定阀值后,吸收速率不随浓度得提高而提高,保持恒定d不同植物吸收离子得特性存在显著差异12、根部详细介绍:a 根尖生理活动旺盛,细胞吸收养分得能力较强,但输导系统尚未形成,而根毛区以后,外周木栓化程度较高,水分与养分难以进入,因而这两个部位养分得横向运输量都很低。
b 伸长区及稍后得区域输导系统初步形成,同时内皮层尚未形成完整得凯氏带,养分可以通过质体直接进入木质部导管。
这个区域就是靠质外体运输得养分得主要吸收区,如钙、硅等。
c 在根毛区,内皮层形成了凯氏带,阻止质外体中得养分之间进入木质部,养分得运输主要以共质体形式进行。
13、质外体:细胞壁与细胞间隙所组成得连续体。
14、共质体:由细胞得原生质组成,穿过细胞壁得胞间连丝把细胞连成一个整体。
15、矿质养分得吸收:矿质养分可通过沿浓度梯度得扩散作用或蒸腾流引起得质流作用进入植物根得细胞壁自由空间。
根自由空间中得离子有两种存在形式:一就是可以自由扩散出入得离子,二就是受细胞壁上多种电荷束缚得离子。
16、根系吸收养分与水分主要发生在根尖幼嫩部分,而非全部根系,其中根毛区就是吸收氮、磷、钾等养分得主要区域,因此,施肥要施在根系密集区域。
17、土壤养分向根系表面迁移得方式:质流、扩散与截获。
18、质流:养分随植物得蒸腾流而迁移到根系表面得现象。
19、扩散:土壤中得养分由于在近根区与远根区土壤溶液之间养分溶度得差异,而从远根区向根系表面迁移得现象。
20、截获:根系与土壤颗粒紧密接触,土粒表面与根系表面得水膜相互重叠时,她们之间发生离子交换,使土粒上得吸附得阳离子到达根系表面。
21、离子得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得离子顺电化学梯度进行得扩散运动,这一过程不需要能量。
包括简单扩散、杜南扩散与协助扩散。
22、离子得主动运输:植物细胞逆电化学梯度、需要消耗能量得离子选择性吸收过程23、简单扩散:指分子或离子顺化学势或电化学梯度转运得现象24、杜南扩散:半透膜两边存在带电荷得不扩散基,那么可扩散得带电离子就会在膜得两边不均匀分布,有不扩散基得一边就会聚集较多得与不扩散基电性相反得离子25、协助扩散: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转运机构顺浓度梯度得转运现象。
膜转运蛋白酶有两种,通道蛋白与载体蛋白26、离子通道:细胞膜上由蛋白质构成得一种特殊通道,可以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式激活,从而控制离子顺电化学梯度通过膜27、载离子体分类:第一类就是与离子形成复合物,协助离子在膜脂双分子层中扩散,使离子扩散到细胞内部;第二类就是诱导膜形成临时得小孔,就是离子进入细胞28、主动吸收得特点:1、逆浓度梯度2、吸收作用与代谢密切相关3、不同溶质进入细胞或根系存在竞争现象与选择性4、吸收速率与细胞内外浓度梯度不成线性关系5、温度系数高29、根外营养:植物除了可以从根部吸收养分之外,还能通过叶片或茎吸收养分30、叶面施肥得局限性:肥效短暂,每次使用养分总量有限,容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失,有些养分从页面向其她部位转移困难31、叶面施肥得好处:一就是直接供给养分,防止养分在土壤中转化固定;二就是吸收速率快,能及时满足作物得营养需求;三就是叶面施肥能影响作物得代谢活动;四就是叶面施肥就是经济施用微量元素与补施大量元素得有效手段32、叶片对钾得吸收速率就是KCl大于KNO3大于K2HPO4;对氮得吸收就是尿素大于硝酸盐大于铵盐。
33、土壤得通气状况从三个方面影响植物对养分得吸收:一就是根系得呼吸作用;二就是有毒物质得产生; 三就是土壤养分得形态与有效性。
34、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得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效能得时期35、根系吸收养分横向运输得途径:一就是离子间得拮抗作用、二就是离子间得协助作用拮抗作用:指溶液中某一离子得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得现象协助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得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得吸收36、木质部运输:木质部中养分得移动得驱动力就是根压与蒸腾作用,蒸腾起主导,由于根压与蒸腾作用只能使木质部汁液向上运动,所以木质部中养分得移动就是单向得37、木质部汁液得成分:矿质元素、有机物质与激素38、韧皮部养分运输特点:在活细胞内进行得,而且具有在两个方向上运输得功能,一般以下行为主;韧皮部由筛管、伴胞与薄壁细胞组成39、韧皮部与木质部汁液组成得差异:一就是韧皮部汁液得PH高于木质部,前者偏碱,后者偏酸二就是韧皮部中干物质与有机化合物高于木质部三就是某些矿物质元素,如Ca与B,在韧皮部汁液中小雨木质部,其她矿物质浓度高于木质部40、韧皮部汁液得化学成分:有机物质(氨基酸,苹果酸,蛋白质)、无机离子(K)41、Ca在韧皮部中难移动得原因:一就是Ca向韧皮部筛管装载时受到限制,使Ca难以进入韧皮部中二就是即使有少量Ca进入了韧皮部,也很快会被韧皮部中高浓度得磷酸盐所沉淀而不能移动42、养分再利用得意义:一就是多年生植物在秋季落叶之前,矿物质元素从衰老得组织运输到存储组织,有益于来年得生长发育,也有利于矿物质得高效利用二就是在养分不足得条件下,矿物质元素从老组织运输到幼嫩组织,有利于维持生长点得生长,对于生命得延续有主要意义三就是在生殖生长时期,矿质元素从营养器官运输到生殖器官,有利于生命得延续43、缺素症状表现部位与养分再利用程度之间得关系:N、P、K、Mg 缺素症状出现在老叶再利用程度高S 缺素症状出现在新叶再利用程度低Fe、Zn、Cu、Mo 缺素症状出现在新叶再利用程度低B、Ca 缺素症状出现在新叶顶端分生组织再利用程度很低44、植物内部养分循环:植物根系从介质中吸收得矿质养分一部分在根细胞中被同化利用;另一部分经皮层组织进入木质部、输导系统向地上部分输送,供给地上部分生长发育所需。
地上部分得绿色组织合成得光合产物及部分矿物质养分通过韧皮部系统运输到根部,构成植物体内得物质循环系统,调节着养分在植物体内得分配。
第四章、氮素营养与氮肥<1>植物体内氮素得含量与分布含量:占植物干重得0、3~5。
植物种类:豆科植物>非豆科植物。
品种:高产>低产。
器官:叶>根。
<2>氮素得分布就是变化得。
营养生长期在营养器官。
生殖生长期到贮藏器官。
<3>植物对氮得吸收与同化:吸收得形态:无机态、有机态。
影响硝酸盐还原得因素:1植物种类:与根系还原能力有关2温度:温度过低,酶活性低。
根部还原减少。
4施氮量:施氮过多。
吸收积累也多5、微量元素供应:钼铁铜锰镁等微量元素缺乏,NO-N难以还原。
3-N得还原作用6陪伴离子:如K+促进NO3<4>植物对氨态氮得吸收与同化机理a被动渗透 ; b接触脱质子。
<5>酰胺意义a贮存氨基 ; b解除氨毒 ; c参与代谢。
植物对有机氮得吸收与同化:尿素同化途径:1脲酶途径;2非脲酶途径:直接同化尿素得毒害:当介质中尿素浓度过高时会出现受害症状植物体内含氮化合物得种类:1氮就是蛋白质得重要成分——生命物质2氮就是核酸得成分——合成蛋白质与决定生物遗传性得物质基础3氮就是酶得成分——生物催化剂4氮就是叶绿素得成分——光合作用得场所5氮就是多种维生素得成分——铺酶得成分6氮素就是植物激素得成分——生理活性物质7氮也就是生物碱得组分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症状1氮缺乏:外观表现:整株植株矮小,瘦弱。
叶片细小直立,叶色转化为淡绿色,浅黄色,乃至黄色。
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症状。
叶脉叶柄有些作物呈紫红色。
茎细小分枝小基部呈黄色或红黄色。
花稀少提前开放。
种子果实少且少,早熟,不充实。
根白色而细长量少后期呈褐色。
影响:a影响蛋白质含量与质量;b影响糖分,淀粉得合成。
2氮过量:外观表现:a营养体徒长贪青迟熟。
b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叶片下披互相遮荫。
c茎杆软弱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差。
d根系短而小,早衰。
土壤中氮素得来源及其含量来源:1施入土壤得化学氮肥与有机肥料。
2动植物体得归还。
3生物固氮。
4雷电降雨带来得NH4+-N与NO3_-N。
含量:我国更低土壤全氮含量0、04~0、35,与土壤有机含量呈正相关有机态氮得狂化作用: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含氮有机质分解形成氮得过程。
过程:有机氮通过异养微生物与水解酶得作用转化为氨基酸,氨基酸通过氨化微生物得水解氧化还原转氨变为NH4+-N与有机酸发生条件:各种条件下均可发生最适条件:a温度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