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响天气ppt 共16页

合集下载

人工影响天气ppt共16页

人工影响天气ppt共16页

多年来 ,俄罗斯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一直是一个 世界强国。尤其在人工防雹、人工消云减雨、催化剂 检测和室内实验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多架飞机 联合作业、多种催化剂联合使用、催化区域和催化体 积大,人工消云减雨试验和服务保障案例多,经验丰 富。
以色列的人工增雨试验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人工 增雨试验设计、催化作业技术、数值模拟技术、监测 技术、效果检验评估技术值得世界同行学习和借鉴。 近年来,以色列科学家在研究气溶胶对云和降水的影 响这一国际科学前沿热点问题方面取得了许多具有国 际影响力的重要成果 。
几点总结
1、目前人工影响天气的手段还只是通过播撒人工 冰核和吸湿性核来实现预定目的。变化的是播撒量、 播撒区域和播撒时机。
2、发展新型催化剂 生物冰核 纳米冰核等(更高的成核率和更强的吸附能力)
3、加强云的宏、微物理观测,特别重视液态水探 测,云中的液态水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过冷水的 含量,而过冷水含量是衡量区域人工增雨潜力和增雨 作业条件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工影响天气简介 基本原理及手段 国外发展情况 几点总结
人工影响天气简介
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使天 气过程向符合人类愿望的方向发展
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指人工增雨和人工消雹,可以 扩展到人工消雨、消雾、防霜、人工引雷等方面。
人工影响天气简介
瑞典科学家贝吉龙等1933年提出,在大部分形成降水的混合 云中,降水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云中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冰晶,能否通 过冰水转化过程形成大水滴。到1946年,美国科学家雪佛尔和冯 纳格相继提出,可以在冷云中通过播撒干冰或碘化银的方法,适当 增加云中的冰晶数量,促使降水的形成。这些研究指出了人工增 雨的基本科学原理,开创了人工增雨作业的历史。
基本原理和手段

第24章 人工影响天气服务技术分析

第24章 人工影响天气服务技术分析

30
31
第二十四章 人工影响天气
1
知识结构
概述 人工增雨技术 人工防雹技术 人工消雾技术 其它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前景
2
§1概述
人工增雨——干旱 人工消雹——冰雹 人工防霜——冻害 人工消雾——机场 人工消云——城市
采用人工催化等技 术手段,选择合适天气 条件和有利时机,对大 气中的物理过程增加影 响,使局部地区的气象 环境发生某种变化,以 达到趋利避害的一种气 象科技活动

19
第三节 人工防雹技术
20

原理: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产生冰雹的云层施加影响,使云 中的雹胚不能发展成冰雹,或者在小冰粒变成冰雹之前就降21 落到地面
22
人工防雹效果评估 1.雷达回波参量对比法:可用雷达连续监测 冰雹云的变化。 2.区域回归分析法:在作业影响区外,选择 一个或几个对比区,根据历史资料建立影响 区与对比区某些统计参量的回归方程,可用 对比区的统计参量估计影响区的参量变化, 然后与实测值比较

26
第五节 其它人工影响天气技术
27

新华网北京8月9日电(记者 张淼淼)8日晚20时至2 4时,一条暴雨云带自西南向东北顽强地向北京城进发、向 “鸟巢”进发,气象部门自8日下午16时到23时39分 共在北京21个作业点持续发射1104枚火箭弹将其成功 拦截在北京城外。 直到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结束,国家主体育场“鸟巢” 滴雨未下,暴雨中心区河北保定以北地区最大雨量达100 多毫米、房山降雨量25毫米。气象专家表示,这是中国有 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有计划成功实施的人工影响天气 作业,也是奥运史上在开幕式阶段首次实现人工消雨。

29
此时,奥运会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组果断决定采用打 云头、切断云体水汽输送方法,连续多批次组织实 施火箭催化作业。呼叫、联络、回复,又一轮超强 的消雨作业完毕后,根据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雷 达探测实时分析,经飞机和大规模火箭消雨作业后, 降雨强回波中心明显减弱。 截至23时40分,历时7个多小时的火箭弹人工消雨作 业全部结束,河北13个地面火箭点,北京25个地面火 箭点,共进行了20轮116点次人工消雨拦截作业,累 计发射火箭弹1110枚,两度成功化解"鸟巢"降雨威 胁,也填补了奥运会历史上"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 空白。

人工影响天气 书

人工影响天气 书

人工影响天气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您参考第一篇示例:人工影响天气,是指人类利用科技手段和设备来改变或操控自然界的气候现象。

这一概念自20世纪初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气候变化的加剧,人们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增多。

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多种多样,涉及到云雾增减、降雨增减、防霜等多种应用。

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主要分为云雾增减和降雨增减两大类。

云雾增减是指通过人为控制云雾的形成和消散,来改变大气中的水汽分布从而影响降水的地域分布。

降雨增减则是指以人为手段来增加或减少降雨量,以达到控制气候和天气状况的目的。

而在实际应用中,人工影响天气主要包括气象控制和气候调节两种方式,既包括针对具体的气象现象进行干预,也包括对整体的气候进行调节。

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包括云稀释、云种子、云催化、雾消散、人工降雨等。

云稀释是指通过人为介入,改变云层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使云内的水滴凝结成雨滴,从而促使降水的形成。

云种子则是指在云中释放化学物质,以促进云内的水滴凝结形成降水。

云催化则是指利用化学物质来改变云中的水滴性质,使其更易于聚结形成降水。

而雾消散则是指通过喷洒化学物质或者利用激光等手段,来改变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分布,从而减少或消散大雾。

人工降雨则是指通过人为干预,使雨水按照需求分布,或降雨时间延后,来减少自然灾害或调节降水。

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伦理、社会等问题。

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手段目前还不够成熟,其效果和安全性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人工影响天气的应用涉及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可能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和应用也牵涉到国际合作、政治安全等诸多问题,可能引发跨国冲突和纷争。

人工影响天气作为一项复杂而具有潜力的技术,其研究和应用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需要相关领域的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共同努力,充分评估和控制其技术、伦理和社会风险,推动其可持续发展,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其成为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的有力工具。

第二章 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分析

第二章 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分析

第二章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第一节人工影响天气的基础知识人工影响天气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希望通过人为干预,克服或减轻由恶劣天气引起的自然灾害,在适当条件下,促使天气向有利于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包括人工防雹、人工增雨、人工防霜、人工消雾、人工消雨等。

在本文中我们只介绍人工防雹、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彻底改变天气、气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在适当时候、适当条件下影响天气。

云和降水过程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一个气团雷暴以10³km的云体考虑,其含水量的凝结潜热为25×1015J,相当于10万吨煤燃烧的发电量。

目前人工影响雹云和降水的主要途径是向某些发展初期的雹云,或降水效率不高的降水云中,对云体的适当部位,抓住时机进行针对性的催化作业,达到人工影响天气效果。

比如有了降水天气过程,通过人为催化使小雨变成中雨或大雨,有了降雹天气过程,通过催化使大雹变成小雹、软雹或雨滴,起到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作用。

一、人工防雹原理和技术方法所谓人工防雹,是采用人为的办法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产生冰雹的云层施加影响,使云中的冰雹胚胎不能发展成冰雹,或使小冰粒在变成大的冰雹之前就降落到地面。

人工防雹原理,就是设法减少或切断给小雹胚的水分供应。

要达到防御冰雹的效果,需向云中播散足够量的催化剂,以产生大量的冰晶,迅速形成水滴或冰粒。

造成同雹胚竞争水分的优势,从而抑制雹块的增长。

人工防雹是用高炮或火箭将装有碘化银的弹头发射到冰雹云的适当部位,以喷焰或爆炸的方式播散碘化银。

具体的影响方式有以下两种:(1)过量播撒催化剂(又叫催化法原理,也叫引晶法)观测结果表明,冰雹云的上部存在着过冷却水含量很大的累积带,为冰雹生长区。

在累积带之上气流升速较小,温度又低,很容易产生雹胚,它们靠碰撞过冷却水滴而长大,在强烈上升气流的作用下,雹胚多次往返于液态水累积区增大而生成冰雹。

人工影响天气ppt共16页文档

人工影响天气ppt共16页文档

几点总结
1、目前人工影响天气的手段还只是通过播撒人工 冰核和吸湿性核来实现预定目的。变化的是播撒量、 播撒区域和播撒时机。
2、发展新型催化剂 生物冰核 纳米冰核等(更高的成核率和更强的吸附能力)
3、加强云的宏、微物理观测,特别重视液态水探 测,云中的液态水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过冷水的 含量,而过冷水含量是衡量区域人工增雨潜力和增雨 作业条件选择过程一般分为成云和致雨形成两个阶段
降水过程启始于云的出现,表明空气中的水汽已经达到饱 或过饱和,这就是成云阶段,这一过程是通过大气中气块被 抬升冷却引起的。水汽从地面被抬升到高空需要大量能量。 因此人工影响天气要在这个环节上有所作为是不现实
冷云催化---干冰、碘化银、液氮 暖云催化---吸湿性颗粒(食盐、氯化钙等)
谢谢大家!
目前催化作业的方式大体有四种:
一是地面布置AgI燃烧炉 二是高炮和火箭的地面作业。 三是飞机催化作业。 四是气球撒播催化剂
碘化银燃烧炉
国外发展情况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的人工影响天气活 动得到联邦政府的支持,但始终未能拿出令科学界信 服的完全由播云作业产生的效果。由于人工影响天气 作业效果检验问题一直是一个国际性难题, 美国联 邦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减少对人工影响天气 活动的投入。尽管美国政府已不太支持人工影响天气 研究, 但美国国内仍有一些科学家致力于推进云降 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其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 仍然居世界前列。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影响天气简介 基本原理及手段 国外发展情况 几点总结
人工影响天气简介
在适当的天气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使天 气过程向符合人类愿望的方向发展
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指人工增雨和人工消雹,可以 扩展到人工消雨、消雾、防霜、人工引雷等方面。

人工影响暖云降水原理

人工影响暖云降水原理

43
2019/3/11
暖云人工增雨
把盐质粒播撒到云底附近,以便提供形成云滴所必须的核。
44 2019/3/11源自452019/3/11
吸湿性凝结核
46
2019/3/11
小结
1. 大水滴的存在是暖云 降水得以发生的关键。 2. 播撒吸湿性巨核可以 增加暖云中大水滴数 浓度。 3. 吸湿性巨核在云底催 化,影响暖云核化过 程。
21 2019/3/11
云滴的凝结增长
– 对于所研究的云滴表面薄层,假设所有物理量均与 方向无关,即各向同性。
– 由D的定义式有
d v d v dM 2 AD 4 l D dt dl dl dM dl 2 4 Dd v dt l
22 2019/3/11
水滴通过水汽扩散产生凝结增长的半径变 化方程(Maxwell方程,1890)
25 2019/3/11
云滴的凝结增长
– 讨论
• 凝结增长正比于e-Ern • 半径增长率与r成反比,即随r的增大,r的增长率将减小
– 质量为10-12克(r=0.48μm)的NaCl核,在过饱和度ΔS=0.0005的 环境中长成半径r=50μm的水滴,需11.5小时
Lv Tr T s (Tr ) s (T ) s (T )( 1)( ) 2 RvT T
三个方程相结合,可以得到:
4 r[ v / s (T ) 1] dM 4 r[ S 1] Lv Lv Lv Lv 1 1 dt ( 1) ( 1) K aT RvT D s (T ) K aT RvT D s (T )
19
纯水
纯溶液滴
2019/3/11
云滴的凝结增长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影响天气

1、干增长过程—— 冰雹在云体内上下滚动时,由 于气温低,含水量少水汽能很快凝华冻结,里面溶 解的空气来不及逸散,形成不透明冰层,这是干增 长过程。
(主要在Cb云的上部) 2、湿增长过程——当云内含水量充沛,气温高,冰雹 在云层中滚动时,能捕获大量的过冷水滴,产生冻结 时,释放大量的潜热,在冰雹表面形成一层膜,由内 向外慢慢冻结,形成透明的冰层,这是湿增长过程。 主要在Cb云的中下部)
不同类型的云,滴谱不同,层云和雨层云比层 积云和晴天积云谱宽而云滴浓度小。
一般说来,积雨云、浓积云和雨层云滴谱较宽,因 而大水滴较多,容易降水。而晴天积云层积云滴谱较窄, 不易产生降水。
冲并增长
1. 重力碰并 2. 布朗碰并(分子碰并)
3. 电力碰并
4. 乱流碰并
复习: 冰晶效应:(贝吉龙效应)
五、云滴增长的物理过程(原理)(暖、冷云降水机制)
1、云滴发展初期 凝结(或凝华)增长 暖云 2、云滴发展后期 冷云 冲并增长 贝吉龙效应
云滴浓度:单位体积云体内所包含的云滴的个数称为数密 度或浓度。 云滴愈小,浓度愈大;反之,成立。 云滴滴谱:不同半径的云滴浓度的分布。 云滴谱宽:云滴的最大半径与最小半径之差。
化合物 相对湿度
N a Cl
CaCl2
40~50
NH 4 NO3
40~62
NH 2CONH2
75~76
81
3、播散的方法(在云中上升气流处):飞机,高 射炮,火箭等
在我国夏季或南方局部地区长时间不降水,或 为某个国际性“节日”“比赛”使用。
第二部分 人工防雹
一、冰雹的定义: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
直到1946年美国谢弗尔在实验室中从干冰的显 著成冰作用出发获得了一些成功。

人工影响天气岗位培训课件

人工影响天气岗位培训课件

人工影响天气岗位培训课件人工影响天气岗位培训课件导言:天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出行、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然而,天气的变化常常带来不便和灾害,比如洪涝、干旱等。

为了应对这些自然灾害,人们开始探索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人工影响天气岗位的培训课件。

一、人工影响天气的背景和意义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着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还会导致灾害和人员伤亡。

因此,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和实践变得尤为重要。

培训课件的第一部分将介绍人工影响天气的背景和意义,包括相关的科学原理和技术手段。

二、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原理人工影响天气依赖于对大气的控制和调节。

培训课件的第二部分将深入讲解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原理,包括云雾的形成、降水的过程、风的产生等。

通过对这些基本原理的理解,学员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人工影响天气的方法和技巧。

三、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手段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手段包括云雾消散、人工降雨、雾霾治理等。

培训课件的第三部分将详细介绍这些技术手段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学员们将学习如何利用云雾消散剂、催化剂等物质来改变云雾的结构和性质,从而影响降水的过程。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如何利用人工降雨技术来增加降水量,以缓解干旱等问题。

四、人工影响天气的实践案例培训课件的第四部分将介绍一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实践案例,包括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学员们将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了解人工影响天气的实际效果和潜在风险。

同时,他们也将学习如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应对不同的天气情况和需求。

五、人工影响天气岗位的职责和要求人工影响天气岗位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岗位,培训课件的最后一部分将介绍该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学员们将了解到人工影响天气岗位需要具备的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此外,他们还将了解到该岗位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前景。

结语:人工影响天气岗位培训课件的设计旨在帮助学员们全面了解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原理、技术手段和实践案例,以及该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专题四 气象服务产品ppt课件

专题四 气象服务产品ppt课件

(一)雷电的成因、种类与危害
1、雷电的成因
2、雷电的种类
(1)直接雷
直接雷是雷云之间及雷云对地的迅速放电。前者称云闪, 后者称地闪。
(2)感应雷
直接雷击发生后由于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而 产生的雷击为感应雷击。
(3)球形雷
应用气象学院
3、雷电的危害
雷电的危害表现在它具有巨大的破坏力上,其特点是 雷电放电电压高,闪电电流幅值大,变化快,放电时间短, 闪电电流波形陡度大。雷电的破坏作用在于强大的电流、 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以及强烈的电 磁辐射等物理效应,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造成人 员伤亡、巨大破坏、起火爆炸、严重损失。雷电灾害波及 面广,人类社会活动、农业、林业、牧业、建筑、电力、 通信、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石油化工、金融证券等各行 各业,几乎无所不及。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雷电灾害显得 越来越严重。
一、电视天气预报广告
(一)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概述
应用气象学院
2、电视天气预报的产品种类
(1)基本节目产品
(3)行业服务专题产品
天气监测与分析
气象与旅游节目
专项预报或预警
气象与生活类节目
短时、临近、短期、中期天气预报 气象与环境类节目
城市天气要素预报
气象与农业类节目
气象与交通类单机包干按月收费的。
(二)气象手机短信
1、气象手机短信简介
应用气象学院
(1)气象手机短信提供的服务内容
目前,气象手机短信服务提供的主要内容有:当地天气预报,全国 主要城市天气预报,全省各市、县天气预报,全省各市、县灾害天气 预警信号。在服务内容上除常规天气情况外,还根据每天的天气特点 有选择地添加各类气象生活指数预报:穿衣指数、紫外线指数、大气 清洁度、人体舒适度、火险指数、霉变指数等,并附加气象专家的特 别提醒和建议。

新人工影响天气三七高炮V01精品PPT课件

新人工影响天气三七高炮V01精品PPT课件

开关杠杆
有半圆凸出柄和击发凸部。半圆凸出柄 用于开关闩体和压拨动杠杆的曲角;击发凸 部用于压平击发卡锁,进行击发。
开关轴
用于转动开关杠杆和闭锁杠杆。开关轴上有键、 凸出轴和滑轮。凸出轴与握把 器配合,可人工开 闩;滑轮与自动开闩盖的曲线滑道配合,能自动开 闩
闭锁器
用于自动关闩,有套筒、闭锁簧、闭锁杠杆 (上有挂耳)、拉钩杆、压螺、顶帽。
一、 炮身
• (一)用途:炮身在发射给予弹丸一定的初速、 旋速和飞行方向。
• (二)构造:炮身由身管、防火帽和炮尾组成。 如图1.1
身管
内有药室和16条右旋膛线。在射击时膛线 能使弹丸旋转,保持弹丸飞行稳定。外有连接 凸部、驻板槽、卡锁槽、抽筒子缺口。
(3)炮尾内有连接凸部,与身管后部的连接 凸部吻合。后部有闩体室和挡板,用来容纳炮闩 和限制闩体向上的行程。外侧有冲杆和卡锁,冲 杆用来后座时冲击游标;卡锁用来固定身管,使 身管不致转动。还有开关轴孔,驻退机连接环和 输弹机连接耳如上图
三七高炮 构造原理实用讲义
重庆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刘平萍
2012.02
一、目的
学习高炮构造的目的,就在于了 解和熟悉高炮的用途、构造、动作及 相互关系,以便摸清规律,更好地使 用和维护高炮,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目前我们使用的高炮主要以65式双37 高炮为主,主要消灭高度在3000米以 下,斜距离为3500米以内的空中目标。
抽筒装置
用于开闩后抽出药筒并抓住闩体。有左、右抽 筒子(上有凸部、抓钩、冲臂、孔内有键槽),抽 筒子轴(上有键),夹锁,夹锁簧。
注意
单37与双37的区别: 单37抽筒子轴定向键朝外结合抽筒子,双37抽
筒子轴定向键朝内结合抽筒子,两者虽不同,但55 单37可在双37上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点总结
1、目前人工影响天气的手段还只是通过播撒人工 冰核和吸湿性核来实现预定目的。变化的是播撒量、 播撒区域和播撒时机。
2、发展新型催化剂 生物冰核 纳米冰核等(更高的成核率和更强的吸附能力)
3、加强云的宏、微物理观测,特别重视液态水探 测,云中的液态水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表征着过冷水的 含量,而过冷水含量是衡量区域人工增雨潜力和增雨 作业条件选择的重要指标之一。
有关人工消雹的研究工作也于20世纪50和60年代达到了高潮, 其理论依据是前苏联科学家苏拉克维奇提出的所谓“过量播撒” 理论。该理论认为,冰雹一般是在冰雹云中一个范围不很大的冰 雹累积带中由初始冰雹胚胎碰并周围的水滴或冰晶而增长形成 的。如果在这一冰雹累积带中增加大量的冰雹胚胎,造成这些冰 雹胚胎争食该区域中有限的水滴或冰晶资源,就能有效抑制大冰 雹的生长,从而达到减轻冰雹灾害的目的
目前催化作业的方式大体有四种:
一是地面布置AgI燃烧炉 二是高炮和火箭的地面作业。 三是飞机催化作业。 四是气球撒播催化剂
碘化银燃烧炉
国外发展情况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的人工影响天气活 动得到联邦政府的支持,但始终未能拿出令科学界信 服的完全由播云作业产生的效果。由于人工影响天气 作业效果检验问题一直是一个国际性难题, 美国联 邦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减少对人工影响天气 活动的投入。尽管美国政府已不太支持人工影响天气 研究, 但美国国内仍有一些科学家致力于推进云降 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其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 仍然居世界前列。
基本原理和手段
自然降水过程一般分为成云和致雨形成两个阶段
降水过程启始于云的出现,表明空气中的水汽已经达到饱 或过饱和,这就是成云阶段,这一过程是通过大气中气块被 抬升冷却引起的。水汽从地面被抬升到高空需要大量能量。 因此人工影响天气要在这个环节上有所作为是不现实
冷云催化---干冰、碘化银、液氮 暖云催化---吸湿性颗粒(食盐、氯化钙等)
谢谢大家!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影响天气简介 基本原理及手段 国外发展情况 条件下,通过人工干预,使天 气过程向符合人类愿望的方向发展
目前,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指人工增雨和人工消雹,可以 扩展到人工消雨、消雾、防霜、人工引雷等方面。
人工影响天气简介
瑞典科学家贝吉龙等1933年提出,在大部分形成降水的混合 云中,降水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云中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冰晶,能否通 过冰水转化过程形成大水滴。到1946年,美国科学家雪佛尔和冯 纳格相继提出,可以在冷云中通过播撒干冰或碘化银的方法,适当 增加云中的冰晶数量,促使降水的形成。这些研究指出了人工增 雨的基本科学原理,开创了人工增雨作业的历史。
多年来 ,俄罗斯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一直是一个 世界强国。尤其在人工防雹、人工消云减雨、催化剂 检测和室内实验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多架飞机 联合作业、多种催化剂联合使用、催化区域和催化体 积大,人工消云减雨试验和服务保障案例多,经验丰 富。
以色列的人工增雨试验居世界领先水平。其人工 增雨试验设计、催化作业技术、数值模拟技术、监测 技术、效果检验评估技术值得世界同行学习和借鉴。 近年来,以色列科学家在研究气溶胶对云和降水的影 响这一国际科学前沿热点问题方面取得了许多具有国 际影响力的重要成果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