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读后感的误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读后感的误区
读后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所占的分量并不算重,不过我依然觉得学会写读后感很重要,因为它是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可以使阅读与写作相得益彰。传统的读后感因为陷入“两段式”的误区,使得这种文体应有的价值大大降低。我所说的“两段式”就是“概括介绍加体会”,其中“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往往占了读后感的绝大部分。仔细想来,这种“两段式”读后感存在两大问题:第一,它让“读”成了真正的空架子,即使不读也能写出后面的那些“感”,因为那不过是生活中的事例;第二,它让“感”成为无本之木,成了无水之鱼,因为那些感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笔者以为读后感应当提倡“三段式”,即“概要交代——感受作品——感受生活”。“概要交代”就是开头简要交代一下读的是哪一本书或哪一篇文章,主要内容与思想是什么,也可以用一两句话简单概括自己的主要体会。第二段“感受作品”就是抓住作品某些细节谈出自己对作品人物、事件的感受,有了这部分内容,就可以杜绝读后感的“有感无读”现象,也可以使后面的联系生活谈体会更加有根有底。第三段联系实际谈体会,可以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当然也可以联系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实际,可“联系”的范围广了,读后感的思路就开阔了,学生也就不用再为读后感无话可说畏难发愁了。
附“三段式”读后感范例
读《两位母亲的故事》有感
今天,我含着眼泪读完了《两位母亲的故事》这篇短文,文中讲述了这样两位母亲:一位送儿子到站时看到儿子的背包提带断了,情急之下解下自己的腰带系在了儿子的背包上;另一位母亲探望监狱中的儿子,给儿子带去了自己亲口嗑好的一大包瓜子仁。这两个故事都不长,但是读过之后,却都像两条大河在我的心中奔流,卷起了巨浪。
这的确是两位令人感动的母亲。那第一位母亲,在解下腰带的时候就没想到一个女人提着裤子在众人面前走过时有多么尴尬吗?她就没想到过提着从车站回家走几十里路该有多么不便吗?她就没想到过在这样一个举目无亲的地方很难找到根腰带吗?没有,她想到的只是背包带断了,儿子旅途要增加许多的劳累,也只想少一些对儿子的牵挂,她知道让儿子抱着沉重的背包上了车那份担心要比没有腰带的尴尬难受得多。读着这个故事,我不知道这位母亲哪来的这般急中生智,但是我知道一位母亲的爱心可以化为任何智慧和力量。文中的第二位母亲让人更加感动。那“小山似的”一大包瓜子仁需要她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在那样一个生活难舍难分的家庭里,那散发着浓郁香味的“鹊舌头”难道对她就没有一点诱惑?我不敢相信这无数个喷香的小东西是怎样从这位母亲的嘴蹦出来的,但是我知道任何的力量都挡不信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任何诱惑都无法抗拒母亲对儿子的关怀。我不知道那个监狱中的儿子吃着母亲嗑的这些瓜子仁会怎样泣不
成声,会怎样以泪洗面,又会地痛悔愧疚,但是我相信这些小小的瓜子仁定会为狱中的儿子铺起一条浪子回头的路。
读着故事中的两位母亲,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我的母亲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本书,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母亲对我的爱可以汇成奔腾的黄河。母亲的百般呵护不止是在我小的时候,在我长大成人后似乎让母亲又多了许多牵挂。结婚以后,总是按月给母亲几个钱,工资收入不多,开始时只有几块钱,后来十几块,再后来就是几十块,可是母亲总是不舍得花。过几个月她就会打开小手绢从里面拿出积攒的钱塞给我,她始终就是那句话:“我老了,不会花钱,你留着好买房子用。”每当这个时候,我的心都会一阵阵地发抖——这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我不知道故事中的那两个儿子后来是怎样报孝母亲的,我只知道读着两位母亲的故事,让我的心中再一次涌起了深深的遗憾——要是父母还活着那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