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震撼油画激情重温
抗美援朝经典油画!
抗美援朝经典油画!高泉《决策出兵》........................................................................................................吴云华《跨过鸭绿江》........................................................................................................《彭德怀司令员在朝鲜前线》........................................................................................................《抗美援朝》朝鲜作品........................................................................................................《志愿军在朝鲜前线》........................................................................................................周组铭《上甘岭战役》1959年作........................................................................................................王铁牛王军瑞《上甘岭》........................................................................................................范笛宽《英雄阵地上甘岭》........................................................................................................金顺奎(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许宝中《上甘岭——水》........................................................................................................武必瑞《战地速写》........................................................................................................何孔德《出击之前》1953年作........................................................................................................《黄继光》........................................................................................................崔开玺《黄继光》........................................................................................................崔开玺《邱少云》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对《一代伟人》公号长期以来的关注与支持。
经典油画《秋收起义》赏析
经典油画《秋收起义》赏析作者:黄领黄婷来源:《党史文苑》2019年第04期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为征集和保护安源革命斗争文物、研究和宣传这一光辉历史于1955年筹建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江西省四大直属馆之一,主要介绍1921年至1930年安源工人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蔡和森、李维汉、恽代英、萧劲光、高君宇、毛泽民、蒋先云、贺昌、林育英、林育南、夏明翰、江华、李求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
建馆至今,收藏和宣传了许多反映安源革命斗争的经典油画,这些油画不仅反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且还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反映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经典油画《秋收起义》的创作背景、丰富内涵和秋收起义精神及历史意义等,一起重温油画里的红色情怀,一起共赏璀璨的艺术之作。
创作背景1927年9月初,毛泽东以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特派员、中共湖南省委委员、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来到江西安源,在张家湾主持召开秋收起义军事会议。
会议确定了起义的日期、宣传口号、进军路线、军旗式样,确立了部队的建制和名称,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共计5000余人。
其中,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以及鄂南崇阳通城的农民武装组成第一团;安源路矿工人纠察队和我党掌握的安源煤矿矿警队以及萍乡、醴陵、安福、莲花、衡山五县的部分农军,共计1400余人编为第二团;以浏阳农军为主,加上警卫团和平江工农义勇队各一部分组成第三团。
9月9日,中共湖南省委遵照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湘赣边界发动和领导了震撼全国的秋收起义,部队分别从修水、安源、铜鼓出发,向敌人发起进攻。
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部队从湖南浏阳文家市出发,经萍乡上栗、芦溪、莲花、永新三湾,向井冈山进军,谱写了壮烈的武装暴动和进军井冈山之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工人和农民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抗美援朝震撼油画激情重温
抗美援朝震撼油画激情重温抗美援朝震撼油画激情重温【汇编】不能忘却的红色经典抗美援朝题材油画作品赏析——献给志愿军英烈英雄们,献给和平年代的军迷博友们油画:《决策出兵》作者:高泉(图片来源:《品艺堂网》高泉-油画。
这可是很难找到的该画最清晰的网络图片啦!)应朝鲜的请求和保卫中国安全的需要,195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后,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油画:《决策出兵》局部作者:高泉10月1日,毛泽东接到斯大林建议中国出兵的电报,中国使馆也在同一天收到了金日成的求援信,请求中国派兵入朝作战。
次日,毛泽东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出兵问题,会上出现了不同意见,多数领导人主张对出兵的问题应慎重考虑。
会议决定10月4日、5日再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进行讨论。
10月4日,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扩大会议专门商讨出兵援朝问题。
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
李富春、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杨尚昆、胡乔木列席了会议。
应朝鲜的请求和保卫中国安全的需要,195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后,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高泉,1936年11月生于安徽蚌埠。
1961年7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并留校任助教。
1962年11月我军第二位志愿调干入伍,先海军后总政画报社、解放军艺术学院至军事博物舘,历任美术员、美术编辑、美术教授、美术创作室主任。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
高泉从艺以来创作发表了《向海洋》、《女气象员》、《八六海战》、《毛主席在连队建党》、《艰苦的岁月伟大的友谊》、《渴》、《母亲》、《心潮》、《过草地》、《中流砥柱》、《东渡黄河》、《北上》、《1998夏·丰碑》等二百余幅作品。
注视那个年代的青春——评军事历史题材油画《南下列车》
编辑
王 树凯
9
20 0 3.
注视那个年代的青春
图复 杂, 如果不在人物塑造 上下工夫 , 品必然显得 空洞和概 作 念化 。形象感是军事题材绘 画的创作成功与否的一个 重要标 志, 那种一个好题材 、 一个好点子就可 以成就一幅好 画的时代 已经成为过去 , 现在 画得 不好 、 没有形象感的画作就难 以成功
笔者认 为人 有时难免会走进误 区, 怎样及 时调整 自己, 打开心结 , 解 坚 信 不 疑 , 带 领 这 支 队伍 此 行 的 任 务 充 满 信 心 , 前 面 的 困 对 对
放 自我 , 然面对 , 坦 才是 问题 的关键 。 画画时用心感 受事物 , 从绘 画 实践 中体 会 自然 , 笔下 的物体 才能寄托 画者 的感 情和精神 , 而鲜 进 活起来 。画面 的表现 虽然会 受到 画者造 型能力 、 图能力 、 构 笔墨功
[] 南一. 4刘 维亚尔作 品的装饰趣味与和谐美感研 究. 南方文坛 ,0 6 5. 20 ( )
( 作者单位 : 南京 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的毛 巾雪 白, 白皙 的面庞泛起 微微红晕 , 带着专注 的神 情 , 局
促 而略带急切地等待着点名 , 脚跟稍稍踮起 , 急切 盼望奔赴 南 下 的战场。也许 , 她来 自城市知识分子家庭 , 对于新 中国的诞
参考文献: [] 宏 伟. 名 家 艺 术观 : 宏 伟创 作 篇 . 北教 育 出版 社 ,0 3 1江 当代 江 河 20. [] 海 书 画 出版 社 . 2上 国宝在 线 ・ 选 墨妙 . 海 书 画 出版 社 ,0 5 钱 上 20 . [] 辅 圣 . 国 画 历 代 名 家 技 法 图典— — 花 鸟 编 ( ) 海 书 画 出版 社 3卢 中 上 . 上
朝鲜油画《金将军在清津》背后的战斗故事
朝鲜油画《金将军在清津》背后的战斗故事1140次点击15个回复mkk33于2015-7-17 19:02:27 发布在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1952年3月,英勇的朝鲜人民军在金日成将军的带领下,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在咸镜北道首府清津附近,勤劳的朝鲜人民已经开始为春耕做准备,男女老幼一边埋首翻地,一边讨论着人民军刚打的胜仗,大家都盼望今年有个好收成,多收粮食,送到人民军去支援反抗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战斗。
“我听说外海最近来了不少美帝兵舰,”“好大好大的船,有的有山一样大。
”“我也听说了,有传言可能要进攻呢。
”“嘘,不要乱说,有人民军在这附近防守,美帝不敢轻举妄动!”“恩,我们就放心耕作吧,美帝敢登陆,金将军一定让他们好看!”“对!金将军一定会保护我!”田野间一派繁忙的景象,几名士兵拿着枪警戒着海岸方向,有他们在,农民们就能安心耕作。
秋天粮食就能丰收,就能保证来年的军粮供应。
他们的指挥官崔永好上尉一刻不停的用望远镜扫视海面,提防着美帝前来偷袭。
“真的想打一仗呢,亲朋友好都上前线立功了,我却在这里防守海岸。
等着美帝来,可是美帝什么时候才来呢?”崔上尉一边举着望远镜观望一边抱怨着,身边的战士朴全会背着枪,双手捧着一本金将军的著作专心学习。
忽然,崔上尉的望远镜停在一个位置上,他揉揉眼睛仔细观察,在远方阴霾的海面上,出现了一个黑漆漆的影子,渐渐这影子变得越来越清晰,那山一样的侧面像极了美帝的军舰,很快又出现了几道橘红色的闪光.....“不好!美帝来了,美帝开炮了,快卧倒” 崔上尉一边呼喊一边挥手向附近的农民发出警报,还没等农民群众反应过来,美帝罪恶的炮弹就纷纷落下,很多农民群众倒在了血泊中......“快去指挥所报告,美帝兵舰躲藏在雾中向我们开炮!” 崔上尉一边让战士朴全会去报告,一边冲向炮弹的落点,他想拯救更多的农民兄弟,可军人的职责告诉他,这个时候他必须战斗,崔上尉留卫生员照顾伤员,自己带领手下的战士向海岸冲去,他要在那里阻挡美帝登陆,一个连的战士陆续集中到海边,在崔上尉的带领下,向远处海面上越来越清晰的美帝军舰阴影开火,所有的机关枪、冲锋枪一同扫射,顿时枪声大作。
三联画《湘江战役》
三联画《湘江战役》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1934年在湘江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生死存亡的一战,是红军长征中最悲壮、惨烈、牺牲人数最多的战役。
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浴血奋战,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的企图。
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谱写了一曲壮烈的英雄诗篇。
为缅怀长征英烈,三联画《湘江战役》精心构思和描绘了红军过湘江时经历的全州、兴安和灌阳三个主要战役,以宏大的战争场面和激烈的战斗场景,再现了红军过湘江时的恢弘悲壮的历史时刻,讴歌了革命先烈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通过这组画,完整地反映湘江战役的整个战役全貌。
用生动的视觉形象传达历史事件,让革命先辈为了民族事业无畏无私奉献一切的精神,一代代地颂扬和传承。
兴安战场湘江战役的兴安战场,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是意志的较量。
敌人对我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歼灭红军于半渡中。
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将士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打垮了敌军的一次次围堵。
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
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
在兴安画卷中,画面刻画了几百位红军战士的形象,每一个人都栩栩如生。
冒着敌人的炮火渡江,前面战士一个个倒下,尸体横布。
但红军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的斗志、将士们奋力拼杀,场面激烈,人群从上而下,如瀑布般狂泻,势不可挡。
画面构图压缩了透视空间,强调了气势和悲壮,表现了红军强渡湘江的惨烈场面和战无不胜的信念。
全州战场全州画卷反映了湘江战役中双方出兵最多的一场战役,国民党军出动了飞机,对红军阵地进行了猛烈的扫射轰炸,然后以密集的炮火进行攻击。
炮击一停,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敌人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
红军战士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装备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
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文/沈铭存沈铭存/湘江战役油画600cm×250cm 2016年全州战场Arts circle特稿06炸声不绝于耳,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装备单一的红军坚守阵地,殊死战斗,场面残酷。
油画《上甘岭战役》《大庆石油会战》高度艺术提炼展现共和国记忆
油画《上甘岭战役》《大庆石油会战》高度艺术提炼展现共和国记忆《1959——大庆石油会战》人物塑造呈现交响诗般的历史感《1959——大庆石油会战》油画王铁牛300cm×680cm《1959——大庆石油会战》长6.8米、高3米,画面展现1959年到1960年大庆石油开发火热的建设场景。
《1959——大庆石油会战》局部早春的东北大地白雪皑皑,铅灰色的天空与遥远的地平线之间,一道清晨的曙色透出。
中东铁路上沉寂许久的俄式小火车站——萨尔图,成为了一个历史交汇点,会聚着八方而来的一支创业大军: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辈石油工人队伍、成建制转业的军人、石油科研院所的工程师和大学毕业生们。
这些源源不断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肩负着历史使命,投身于开发国家建设急需的石油会战之中。
这次会战的成果,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石油工业依赖进口的面貌。
《1959——大庆石油会战》局部画面中呈现了这样的景象:鲜红的旗帜在寒风中飘扬,不远处蒸汽机车的车头喘着粗气,时时喷出朵朵白烟。
画面左侧,堆放着不断运来的油田建设物资。
起重机轰鸣着举起高高的臂膀进行吊装作业,等待装运的巨大井架横卧在汽车上。
小火车站的土红色建筑旁有几棵伸向天际的老杨树,正是当年历史遗迹中的真实标配。
王铁牛在创作《1959——大庆石油会战》占据画面中心的是以王进喜为核心展开的群像,他们身背行囊及生产、生活用品,脚踏着冰雪覆盖的路面坚定前行。
每一个人物的形象和面部表情,衣着服饰、马灯、手提包等所有物件,都经过认真的考证和推敲。
一切都围绕着如何还原历史原貌做文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即在此时此地拉开了序幕。
几十年来,王铁牛在艺术创作上一直关注大庆题材。
1977年春,他创作的反映周总理与大庆工人的油画入选当年全国美展。
15年前,王铁牛再一次创作大庆题材作品。
他全方位实地考察了大庆油田的开发创业历史。
深入到石油工人中间,与7212钻井队老队员座谈,了解那些艰难岁月中的感人事迹,尽可能地收集创作所需的人物、环境、道具等第一手形象和物品资料。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天安门前》· 孙滋溪· 1964年《公社书记》· 靳之林· 1974《千年土地翻了身》· 董希文· 1963年《春风杨柳》· 周树桥· 1974年《走合作化道路》· 高潮· 1959年《海岛姑娘》· 王霞· 1961《我们走在大路上》· 潘世勋· 1964年《奠基者》· 王宏剑· 1984年《矿大嫂》· 闫平· 1984年《渴望和平》· 王向明·、金莉莉· 1985年《杨靖宇将军》· 胡悌麟、贾涤非· 1984年《温暖的风》· 闫振铎· 1984年《春的脚步》· 鄂奎俊· 1984年《西沙之晨》· 何岸· 1979年《模范饲养员》· 韦启美· 1956年《通往乌鲁木齐》· 艾中信· 1954年《在激流中前进》· 杜键· 1963年《四个姑娘》· 温葆· 1962年《毛主席和亚非拉人民在一起》·伍必端、靳尚谊·1961年《渔港新医》· 陈衍宁· 1973年《针麻传统创奇迹》·汤沐黎·1972年《农机专家之死》· 邵增虎· 1979年《一九六八年X月X日雪》· 程丛林· 1979年【为什么】·高小华·1978年【舍得一身剐】·李斌·1980年《春风已经苏醒》何多苓 1981《青春》何多苓 1984年【我们这一代】·陈宜明·1984《1978年·夏夜》程丛林 1980《青春记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陈宜明·2009《永不休战》·汤小铭·1972年《铜墙铁壁》· 张自薿· 1972年《延安火炬》蔡亮,1960年《出击之前》· 何孔德· 1963年《拂晓》·肖锋,宋韧·1979年【南下】蔡迪安李宗海 1979年《贫农的儿子》蔡亮,1964年《方志敏-1935.1.29》蔡鸣王大为马志明苏翰宇· 2009《血衣》· 王式廓· 1973年《刘胡兰起义》· 冯法祀· 1957年《而今迈步从头》· 沈尧伊· 1976年《在党的“一大”会议上》· 陈逸飞、邱瑞敏· 1977年《红烛颂》· 立鹏· 1979年《战斗中成长》·秦大虎、张定剑·1964年《密云》· 钟涵· 1990年《壹玖肆玖》·白展望·2009年《1937-12南京》· 许江孙景刚崔小冬邬大勇· 2009年《黄河大合唱——流亡》· 詹建俊叶南· 2009年《黄河大合唱——奋起》· 詹建俊叶南· 2009年《黄河大合唱——奋起》· 詹建俊叶南· 2009年《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陈坚· 2004年【山村小店】·朱毅勇·1981年·《雨过天晴》·王大同·1979年。
一画一课: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之革命历史篇
一画一课: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之革命历史篇一画一课: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之革命历史篇在漫长的革命历史中,红色美术家们创作的众多经典作品展现了无数无私奉献的英雄们的英姿和光荣事迹。
这些作品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向全社会展现了革命的艰辛与胜利,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结合一些革命历史上著名的美术作品,深入分析其创作背景和意义,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个红色美术欣赏的视觉盛宴。
一画:《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是伟大画家徐悲鸿的杰作之一,以独特的手法展现了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及其战友在长征中的英勇和顽强。
画中,毛泽东领导下的红军士兵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仍然始终坚守原则,勇往直前,表现出了他们堪战抗敌的英雄气概。
这幅画的创作是在抗战初期,徐悲鸿被派往西南采风时完成的。
当时,徐悲鸿在山间欣赏到了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及其战友,深受感动。
他决定展现他们的英勇和顽强,以表现中国人民在革命中的奋斗。
这幅画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同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斗争精神,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的艰辛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二画:《黄土地》在革命历史上,徐悲鸿的另一幅作品——《黄土地》,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幅画中,中国工农红军占据了全画面,背景是中国西北地区那片贫瘠的黄土地。
红军士兵们排成了整齐的队形,手持武器,显现出他们奋发图强、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精神。
《黄土地》是在革命胜利后,纪念苏区的建立而创作的。
徐悲鸿看到了革命胜利后红军进驻苏区进行生产和建设的情景,深受感动。
他通过创作《黄土地》,表达了对苏区新生活的祝福和对中国人民在革命中所表现出的顽强和毅力的敬意。
这幅画向人们展示了苏区红军拼搏在黄土高原上的艰苦卓绝,并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为国家繁荣发展而奋斗的精神,是革命史上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红色经典油画——重温红色记忆
红色经典油画——重温红色记忆
王欣杨
【期刊名称】《美化生活》
【年(卷),期】2024()6
【总页数】3页(P0082-0084)
【作者】王欣杨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
【相关文献】
1.寻找红色记忆,重温峥嵘岁月——山东省海阳市“地雷战”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
2.红色的记忆难忘的歌声——重温和解析10部红色经典电影中的歌曲
3.经典的红色回忆永恒的红色品质一份你我不能忘怀的红色记忆
4.红色记忆、红色经典与后—红色经典——论政治无意识及其多元画语的视觉想象
5.红色记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油画经典作品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次令人惊艳的“冲锋”
一次令人惊艳的“冲锋”作者:莫艾来源:《读书》2018年第02期一九五一年面世的油画作品《地道战》,是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最早也最具代表意义的作品之一。
“地道战”是抗战期间冀中根据地极富创造性的战斗形式,这幅作品本身也富于传奇色彩一一它是作者罗工柳生平第一幅油画创作。
在杭州国立艺专接受了预科一年级的基础绘画训练后,罗工柳在一九三八年(二十二岁)奔赴延安,之后在根据地、华北解放区从事革命美术实践,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任职中央美术学院才开始尝试油画。
据说当年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与吴作人、李可染、滑田友、王式廓等前来探看时,都感到非常吃惊:“以前不是刻木刻的吗?怎么画起油画来了?而且画得那样快。
”(刘骁纯整理:《罗工柳艺术对话录》)这幅创作的确是作者人生中一次令人惊艳的“冲锋”。
它携带着浓重的“土油画”味道,却因表达的质朴泼辣与难能的具体性,因人物饱满而富于生机的战斗姿态与精神世界的呈现,在今天依旧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在怎样的历史体认、怎样的实践积累与艺术准备中,这充满激情、难于复制的“冲锋”得以诞生?这是我想探究的。
运用地道战的冀中根据地,是中共在抗战阶段遭遇到最严峻考验的地区。
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的持续进攻始于一九三八年九月,一九四一年全面加剧,至一九四三年实现了全面的分割、封锁、包围、蚕食(冀中在一九四二年秋“质变”)。
一九四三年太平洋战争陷入拉锯后,日军对华北的控制程度降低,晋察冀的形势逐步缓解,抗日斗争由是获得了更大的开展空间。
地道战这“人民战争的奇迹”在此背景下催生。
惊人的地道系统在冀中一望无际的平原“地下创造了新的阵地……地面上被敌人占领与分割的上千上百个村庄,在地下又连在一起”(呂正操:《冀中回忆录》)。
在冀西体验过扫荡的残酷性的罗工柳,为这人民的创造而激动,在一九四八年即开始构思。
现存草图和完成稿显示,作者的思路聚焦在如何表现地道战斗的特点、过程与整体感,如何表达战斗者的精神状态,以及如何构造单纯明朗、令观众感到一目了然又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
军旅画家何孔德,曾随志愿军入朝作战
军旅画家何孔德,曾随志愿军入朝作战油画世界 ArtYouhua——分享世界油画,欣赏各国艺术——何孔德四川西充, (1925-2003)秋收起义228cm×171cm 布面油画 1973年作者:何孔德、高泉、冀晓秋、陈玉先文家市364cm×199cm 布面油画 1960年作者:何孔德、高虹、彭彬、韩柯古田会议 405x260cm 1972年何孔德军事博物馆藏古田会议草图纸本素描 1965年何孔德古田会议局部布面油画何孔德自画像何孔德,1925生于四川西充。
先后入国立重庆师范美术科、四川省立艺专印染科学习。
1951年随志愿军到朝鲜从事美术宣传工作。
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
曾任总政文化部、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员、副主任。
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井冈山会师》油画260×190cm 何孔德 1980《前线》 194*173cm 1980年何孔德枕戈待旦油画何孔德何孔德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油画家中的杰出代表。
对于中国军事绘画而言,何孔德是一面旗帜。
他的作品,掀起过潮流,影响过时代。
只要谈到中国军事美术,人们就不能不提起他的名字。
志愿军骑兵炮队入朝参战何孔德 1990年志愿军重型坦克布面油画何孔德 1985年出击之前油画何孔德何孔德1950年1月参军,1951年入朝作战。
他以一个年轻战士的眼睛目睹了战争的艰苦和残酷,以一个画家的心灵感触到了精神的力量与英雄的崇高。
他画了大量生动传神的战地速写,写了一本本饱含深情的日记,把英雄事迹编成故事,绘制成幻灯片在参战部队中放映,激发了战士的斗志,鼓舞了部队的士气。
井冈山会师何孔德军事博物馆藏《并肩作战》何孔德 360*262cm 1964《步调一致才能胜利》布面油画何孔德、高虹、彭彬军事博物馆藏人民的好总理何孔德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经历过战火洗礼和特殊生命体验的何孔德,带着硝烟和征尘,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接受了“苏派”油画的系统训练和现实主义艺术观的教育。
历史题材油画创作浅析——以油画《百年一瞬·中东铁路1907》的创作为例
历史题材油画创作浅析——以油画《百年一瞬中东铁路1907》的创作为例韩继强【摘要】历史题材创作一直是油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题材绘画在人物形象刻画、史料收集、对待历史的态度等方面都有一定复杂性,如何在还原史实与艺术想象之间,让历史的本源面貌通过油画独特的艺术语言艺术化的表现出来,具有一定难度.【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3页(P81-83)【关键词】《百年一瞬·中东铁路1907》;历史题材油画;创作【作者】韩继强【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历史题材创作一直是油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画史中不乏例如列宾的《伊凡雷帝杀子》、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等经典作品,历史题材绘画在人物形象刻画、史料收集、对待历史的态度等方面都有一定复杂性,如何在还原史实与艺术想象之间,让历史的本源面貌通过油画独特艺术语言艺术化的表现出来,具有一定难度。
本文以笔者完成的201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百年一瞬·中东铁路1907》油画作品为例,分析了历史题材的创作过程。
历经一年多的构思、创作、修改等过程,油画的完成,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的过程中,历史的本源面貌才通过油画独特艺术语言清晰表现出来。
(一)历史背景中东铁路(俄语:,简称),这条铁路的修建源于1896年签订的《中俄密约》,约定修建一条穿越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这条将西伯利亚大铁路以最短的路径连通至太平洋西岸的铁路,被命名为大清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
1903年全线通车。
始于1896年的中东铁路对于东三省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其直接促成了哈尔滨等一系列城市的形成与繁荣。
尽管中东铁路有着攫取东北资源的殖民主义原罪,但不可否认的是,中东铁路带给整个东北这块蛮荒地域的兴盛,随之而来的文化艺术对这片土地深入骨髓的影响。
中东铁路作为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早期雏形,其修建过程中与沿线城市的文化交融与发展是值得深入挖掘和表现的,特别是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东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优势。
抗美援朝纪念日主题队会ppt课件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志愿军归国代表团
2021/9/18
周恩来、陈毅到北京火车站欢迎志愿军归国代表团
2021/9/18
辉煌的成绩、巨大的民族牺牲
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到1953 年7月27日)中朝人民共消灭(毙伤俘) 敌军109万人,其中共消灭(毙伤俘)美 国军队39万7千人。
2021/9/18
他又把雪放到嘴里,像总结似地说:“我在这里流点血不算什么, 吃点苦又算什么哩!”我又问:“你想不想祖国呀?”他笑起来: “谁不想哩,说不想那是假话。可是我不愿意回去。如果回去, 祖国的老百姓问:‘我们托付给你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啦?’ 我怎么答对呢?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呢?’” 我接着问:“你们经历了这么多危险,吃了这么多辛苦,你们对 祖国,对朝鲜有什么要求吗?”他想了一下,才回答我:“我们 什么也不要。可是说心里话,我这话可不定恰当呀。我们是想要 这么大的一个东西,”他笑着,用手指比个铜子儿大小,怕我不 明白,又说:“一块‘朝鲜解放纪念章’,我们愿意戴在胸脯上, 回到咱2021们/9/1的8 祖国去。”
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 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但他们是怎样的呢?有一次,我见到一个战 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他把正 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了笑,说:“怎么能不觉得!咱们革命军队又不 是个怪物!不过我们的光荣也就在这里。”他把小勺儿干脆放下,兴奋地说: “拿吃雪来说吧。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 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做点什 么。”他又指了指狭小潮湿的防空洞说:“你再比如蹲防空洞吧。多憋闷的慌 哩。眼看着外面好好的太阳,光光的马路不能走!可是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 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们就可以在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们想 骑车子也行,想走路也行,边溜跶边说话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所以,”
第2课 抗美援朝(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经过; 2.理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知道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志 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培养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新课导入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捐献款 可买飞机
55650亿元 3710架
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
这是截至1952年5月全国人民捐献的款项,此数 为旧人民币金额,折合新人民币为5.5650亿元。
豫剧演员常香玉捐献的飞机
10月25日晚,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团在朝鲜北部两水洞与 侵略军遭遇,全歼侵略军一个营,打响了赴朝作战的第一枪 。后来就把10月25日定为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带战打家去国前,到们
邱 着争些里朝人些下河:
少 云
光,公要鲜民日面北
朝鲜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
毛岸英烈士墓
(1922-1950年)
忠魂埋骨他乡处,英烈流芳我辈心
在抗美援朝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 6000个功臣集体。共有197653位烈士牺牲。朝鲜桧仓中国人民志愿 军烈士陵园, 是朝鲜几十个志愿军烈士陵园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包括 毛岸英在内的134名烈士长眠于此。
的身上就像割了一块肉一样地疼。天下 的母亲哪有不心疼自己儿女的呢。现在 我走到哪,人们都会称我是英雄的妈妈 ,亲爱的妈妈。我失掉了一个儿子,现 在我有了千千万万个儿子,我一定要鼓 励他们继续英勇杀敌和努力生产。
邓芳芝
与上甘岭战役同时,志愿军某团准备夺取敌人的一个高地。为缩短攻击距离,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 性,邱少云所在的排,奉命于晚上潜伏在距离敌人只有60米的山脚下,准备配合第二天晚上大部队的进 攻。不料,敌人的炮火燃起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 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
《上甘岭》系列油画震撼赏析
《上甘岭》系列油画震撼赏析【汇编】《上甘岭》系列油画震撼赏析油画《上甘岭》王铁牛王军瑞作抗美援朝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正义战争。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得到了解放军全军、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
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60多年过去了,而光荣与热血却丝毫不曾褪去颜色,无数英雄故事沉淀凝积成了伟大的史诗,注定被中朝民族的子裔所千古传诵。
以朝鲜战争题材作品,正是在向大家倾诉着过去那些不该忘记的历史,你会被画中艰苦卓越的牺牲精神,气势磅礴的英雄气概所震撼!油画《上甘岭》局部王铁牛王军瑞作朝鲜上甘岭,位于我军抗美援朝中部战线战略要点五圣山南麓,阵地突出,直接威胁着对方金化防线。
美方名为“金化攻势”,敌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
敌人虽然使用世界战史上空前集中的炮兵,但打不破志愿军的钢铁防线。
志愿军参战部队共4万余人。
他们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防御阵地,英勇顽强地抗击进攻之敌,每一表面阵地都反复争夺数次,战况空前紧张激烈。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历经三个阶段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2.5万余人,击落击伤敌人飞机270余架、坦克14辆、大炮60余门。
粉碎了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亲自指挥的攻势,守住了阵地,创造了坚守防御战的范例。
“联合国军”发动此次攻势的目的是企图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然而结果却相反。
油画《英雄阵地上甘岭》范笛宽作父亲范迪宽是位军旅画家,参加过数次著名的战役,创作了不少历史题材的油画作品。
他去世之后,母亲遵照他的遗愿,将父亲独立创作以及与她合作的主要油画作品无偿捐赠给了湖北省博物馆。
震撼油画《辽沈.平津.淮海战役》赏析
震撼油画《辽沈.平津.淮海战役》赏析油画《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作者:宋惠民陈建军张鸿伟李武王希奇曹庆棠付巍巍材质:画布油彩规格:235x455cm创作年代:2009年油画《辽沈战役·攻克锦州》中,或中弹或牺牲或冲锋或匍匐的战士在红旗的指引下,讴歌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战歌。
该作由宋惠民、陈建军、张鸿伟、傅巍共同完成,宋惠民说:“我们觉得画面色彩不要太华丽,力求单纯,想象中应该是像一部老电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名单》中使用的那一点珍贵的红色,鲜艳的红旗饱经战火,在枪林弹雨中引领战士们冲上城头。
”作者之一宋惠民说:1986年,包括孙浩在内,我们有很多人一起创作《辽沈战役》,在这个过程中对材料的搜集已经很充分,因此可以把握着历史事件,关键问题在于怎么画。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大战役,交战双方都伤亡惨重。
表现战役的绘画总要是从气势和场面来表达,但每次听的意见都说这有点像宣传画。
于是我们把场面压缩,整个的着眼点还是战争的残酷。
油画《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局部之一油画《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局部之二油画《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局部之三王希奇曹庆棠付巍巍 2009年作翻拍:油画《攻克锦州》全图油画《攻克锦州》作者:任梦璋张洪赞李树基广廷渤画幅:452×167厘米 1969年作翻拍:洪哥警影本人阅藏军博《红色记忆》画册翻拍:油画《攻克锦州》局部之一翻拍:油画《攻克锦州》局部之二翻拍:油画《攻克锦州》局部之三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人民解放军在辽宁省西部和沈阳、长春等地区向国民党军发起了战略决战的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
战役分为三个阶段,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其中攻克锦州为战役的第一阶段,也是整个战局的关键。
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完全截断了东北地区国民党军的陆上退路,形成了关门歼敌的有利态势,从而为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人2009年夏使用卡片机摄于首都军博展厅)
油画《毛泽东与军委第一次会议》局部之一(本人2009年夏使用卡片机拍摄于首都军博)
油画《毛泽东与军委第一次会议》局部之二(本人2009年夏使用卡片机拍摄于首都军博)
油画:《志愿军第一次后勤工作会议》
【2009国家重大的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油画:《跨过鸭绿江》250cm×565cm吴云华2009年作
我阅读了所能找到的有关抗美援朝的书籍、电影、电视光盘;访问了曾入朝参战的首长和战士、战地记者和摄影家,聆听他们的讲述;学习了著名画家侯一民、高虹、何孔德等前辈有关该题材的经典画作;研究了国外特别是丹东的画家朋友,他们把多年积累的创作“抗美援朝”的经验传授给我。可以说,我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心血与愿望来参加这一“国家工程”的。
高泉,1936年11月生于安徽蚌埠。1961年7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并留校任助教。1962年11月我军第二位志愿调干入伍,先海军后总政画报社、解放军艺术学院至军事博物舘,历任美术员、美术编辑、美术教授、美术创作室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
历史画的前提是尊重史实。但对史实、对原始素材与资料的运用不能是被动的复制与图解,应当是选择和提炼,以艺术的真实再现历史的真实。据史料记载: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分批在三个渡口集中过江赴朝。我的创作将时空锁定在丹东鸭绿江赴朝渡口。1950年冬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隐蔽地开过鸭绿江,完全出乎敌人意料地出现在朝鲜战场,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因此我以鸭绿江和江桥为背景,选取了冬天的夜里队伍过江这一特定情节,在“跨”这一动词上做文章,构思了两个方案:其一,画面呈冷色调;其二,画面呈暖色调。
同一题材,同一情况,不同的色调处理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视觉效果,却都是通过志愿军——这些优秀中华儿女、最可爱的人的生动形象的刻画与塑造,来体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意志,彰显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维护正义的气概和精神内涵。几十万志愿军将士的殷红鲜血洒在了朝鲜半岛的土地,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将给予我们更多的思考;诸多的英雄事迹,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将给我们后人以永久的思念和记忆。
油画:《决策出兵》局部作者:高泉
10月1日,毛泽东接到斯大林建议中国出兵的电报,中国使馆也在同一天收到了金日成的求援信,请求中国派兵入朝作战。次日,毛泽东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出兵问题,会上出现了不同意见,多数领导人主张对出兵的问题应慎重考虑。会议决定10月4日、5日再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进行讨论。10月4日,中央政治局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扩大会议专门商讨出兵援朝问题。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李富春、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杨尚昆、胡乔木列席了会议。应朝鲜的请求和保卫中国安全的需要,195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后,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不论是追寻历史,还是体验生活,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儿时耳畔“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总是与脑海里汹涌翻腾的画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我所构思的图示形式的要点,也突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必须出兵参战,而且要快速出兵”这一亮点。
当我选择了“跨过鸭绿江”这一典型时刻,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也就随之鲜明起来。冬天的雪地、被炸残的鸭绿江大桥、黑夜、火光、探照灯、疾行的队伍,还有来自我儿时记忆中的身背孩子的阿妈妮……这些都成为作品中反映题材的基本形象符号。
经过几次征求意见,特别是“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艺委会专家组认为冷、暖色调的两个方案都可发展下去,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关键是整体气势和细节刻画的完美结合,核心的问题是要避免概念化、简单化,防止内容和艺术表现上的空泛,对局部和细节要进一步充实丰富。
此次创作关系到重大历史题材这一绘画形式在今后美术发展格局中的位置和处境以及它本身如何发展创新,如何适应时代对典藏类绘画艺术品的审美要求。这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新思维再次去诠释和解读这些重大历史题材,既要真实地再现历史,又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这批作品要经得住史实标准和艺术标准的双重检验。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厚重的情感,更是责任的担当。
抗美援朝震撼油画激情重温
【Hale Waihona Puke 编】不能忘却的红色经典抗美援朝题材油画作品赏析
——献给志愿军英烈英雄们,献给和平年代的军迷博友们
油画:《决策出兵》 作者:高泉
(图片来源:《品艺堂网》高泉-油画。这可是很难找到的该画最清晰的网络图片啦!)
应朝鲜的请求和保卫中国安全的需要,1950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在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后,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高泉从艺以来创作发表了《向海洋》、《女气象员》、《八六海战》、《毛主席在连队建党》、《艰苦的岁月伟大的友谊》、《渴》、《母亲》、《心潮》、《过草地》、《中流砥柱》、《东渡黄河》、《北上》、《1998夏·丰碑》等二百余幅作品。其中《渴》获全国美展三等奖;《过草地》获全军美展优秀奖;《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获全国宣传画展二等奖;《丰碑》获全军抗洪美展一等奖。
保家卫国浩气长存
——油画《跨过鸭绿江》创作随想
吴云华
能入选“20世纪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而且又签约创作“抗美援朝”这一题材,对我来说是实现了一个夙愿。
1950年,我刚刚6岁。当时的沈阳城笼罩在战争的气氛中。抗美援朝,辽宁省是距前线最近的后方。当时的广播、报纸、画报、宣传画、小人书等,大量地宣传和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英雄事迹。我年纪虽小,却深深地被这些形象所感染。飞机、大炮、坦克车、英雄的志愿军叔叔和举手投降的美国兵……便成了我孩提时的描摹对象。
今天,我有幸接受抗美援朝这一题材的创作,记忆的火花再一次燃起了创作的思绪。
半个世纪之后,从历史深处走来,要用绘画再现这场伟大的战争,创作难度可想而知,况且表现这一重大历史题材的各种艺术形式实在太多了,一些经典的美术、摄影作品也早被人们所熟悉。有别于原有的同一题材美术作品模式,真实地反映那段重大历史,抒发出我多年的创作激情,把一幅贴近史实、讴歌正义、展现时代精神的壮美画卷奉献给民族和历史,成为我此次创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