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表法里 儒道互济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表法里,儒道互济

近代许多学人都意识到儒表法里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本质特征,应该说,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这一论断是基本成立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来讲,则还不够精确。中国的政治历史表明,台上一套,背地里一套,是中国惯用的政治手段。也可以广义的称之为政治权术。权术之道在中国盛行已久,法家,纵横家都善用权术,驭君驭臣,纵横捭阖。法家法者也,那么法是什么?从理论上讲,法家并不否认或反对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差别,但是法律的标准应该是相对客观的,“国之治理,端在赏罚,一以劝善,一以止奸。有过必罚,并不因人而异,人人在法律面前均位平等”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本身就是孕育动荡的根源,那么作为统治者,要想千秋万代,就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就是社会公平,第二个就是社会发展。这两者是互为一体的。没有公平,发展是畸形的,没有发展,公平是低效的。从这一点看来,与现在很相似。两个问题的背后,是有一个预设前提的,就是阶级矛盾的尖锐。化解阶级矛盾的方法就是公平和发展。法家用条律来规范社会,但是这个律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法律,我称之为条律,与现代社会建立起的法律体系是完全不同的。在此不细谈。至始至终,封建王朝都没有弃用法家,并且随着封建王朝的发展成熟,法家思想也逐渐发展,完善,成熟,与儒家慢慢趋近融合。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

家认为社会是可以借由道德力量来维持的,他们认为如果是德行的君子治国,下面的人自然可以被感化而跟随他,当儒家渐渐的掌握了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主流之后,法典的编撰也慢慢的靠近儒家的观念,但是法律还是需要,因为治理国家光讲礼和德不够,只是这个法,最终还是要受制于礼,这是中国法律的特点。也是儒法两家的共同作用的结合。所以说,儒表法里是贯穿于整个中国政治的核心,也是解毒中国历史的钥匙

但是,儒法两家毕竟不是包打天下的,那么需要道家来调和互济,有一种说法是,儒道互补,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儒家从正面肯定人间一切的价值,相信只要教育和政治的配合就可以达到,正德,利用,厚生的境界,强调人的认知能力,认为认知能力的提升可以化解一切苦恼。但是老子认为,人类之所以苦难不息,兵争不止,就在于人的认知能力,区分贵贱,高低之别,人心安能不乱。但是人的认知能力并没有错,强调要区分利弊,福祸相倚,要看淡世间名利,不再执着于我,一“道”来观照一切,老子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有的语言都只是方便的法门,目的是助人以心灵之眼去观“道”,然后在具体的行动中表现出超越的精神。庄子虚己以游世,就是要追求永恒的精神世界。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道家的思想无时无刻不为中国人提供思想的避难,每当遭逢乱世,读书人隐居山林,其思

想根源就来源于老庄。道家思想以智慧为重,要靠个人的体悟启明,而无法传诉大众。不足以作为社会教化的参考。而儒家则重在重在教化,所以二者互济,实有渊源。

以上谈到了儒表法里,儒道互济。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会出现这两类思想呢?我以为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思考,第一是地理层次,第二是文化心理层次,第三是制度层次。中国国土辽阔,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其上层建筑必然有分列割据的趋向,遏制这种离心趋向,从制度层次来说,就是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文化上就要独尊儒术,定于一尊,八股取士,钳制思想。所以儒表法里是意料之中的。而当读书人寒窗苦读步入官场后,又不免愤世嫉俗,感叹官场险恶,企望回归山林,那么道家思想就有了市场,儒家,道家在不同的阶段指导人们生活,并且相互转化,故而形成了儒道互济的思想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