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表法里 儒道互济

合集下载

浅谈魏晋时期的儒道互补

浅谈魏晋时期的儒道互补

求清静 无 为, 淡然处之 , 为儒 家士人提供 了心 灵休 整的家 园,
提 供 了精 神 的 家 园 。
( 二) 老 子 与道 家 春 秋 晚期 的 老子 , 是道 家 学 派 的创 始 人 。其理 论 强调 的 是 “ 道” , “ 道” 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 是 宇 宙万 物 的起 点 。他 强 调 一 切 要 顺应 自然 , 返 璞 归 真 。战 国时期 的庄 子进 一 步发展 了老 子 的道家思想, 主张放弃差别观 念, 就能获得精神 自由。 ( 三) 儒 道 思 想 的具 体 不 同 第一, 在 两 家 思 想是 为 了处理 不 同关 系提 出 的。儒 家 思 想 是为 了处理人与人之 间的 关系, 建 立 了自己的儒 家伦 理观 , 而 道家通过对人 与 自然 关系的思考, 建立起 了宇宙论 。 第二 , 儒 道 两 家 的 治 国理 念 不 同 。儒 家 主 张积 极 入 世 , 强 调“ 积 极有 为” , 经 济 天 下 。道 家 强调 道 法 自然 , 指 出社 会 动 荡 的根 源 , 在 于 人 们 的行 为违 背的 自然 , 提 出“ 无 为 而治 的 政治 主 张, 但“ 无 为 是 不妄 为 , 要 恰 到好 处 , 不可操 之 过急 , 以达到 “ 治 大 国若烹小鲜 。第三 , 儒道两家的价值观有差异。儒家倡导积极进 取的人生态度 , 要求个人通过外在 的教化完善 自我, 从而担 当起 应 该 有 的社 会 责任 。儒 道 两家 思 想尊 重 不 同 , 求 同存 异 , 共 同发 展 ,都对 中 国社 会 的发展 和 民族 性 格 的 塑 造 发 挥 重 要 的作 用 , 同时 这 也 决 定 了 中国 传 统 文化 必 须 是 以儒 、 道 互 补 为 其 基 本 格局 , 而这种互补性 的典型代表则是魏晋时期 的玄学。 二、 魏晋玄学 中的儒、 道互补 魏晋是 一个动乱 而迷・ 闷的时代 , 特殊的 时代 背景对 文化 、 思想、 社 会 风 气产 生 了 巨大的 影 响 。传 统 的 约束 消 失 了 , 法 律 的制裁也失去作 用, 摆脱名教 而 自命通达 , 成 了当时的流行风 尚 。名 教 是 指 名 分 教 化 , 是 儒 家的 礼 乐制 度 与道 德 规 范。儒 道 互补在魏晋 玄学中体 现为如何 处理名教 与 自然的 关系。魏晋

优课中国政治智慧测验答案

优课中国政治智慧测验答案

1.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或人性能善,所以,倡导()。

2.A.法治B.无为而治C.德治D.法术势满分:10.00 分得分: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C教师评语:--2.1.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与此同时,()2.A.两人都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B.孟子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荀子认为,人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C.孟子认为,人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荀子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D.两人都认为,人即便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二、多选题(共10.00分)1.儒家仁爱表现为()A.己欲立而立人B.己欲达而达人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只有别人,没有自己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C B A正确答案:A B C教师评语:--三、判断题(共50.00分)1.儒家仁爱主张平等地、没有差别地爱一切人。

A.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2.墨家兼爱主张爱有差等。

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3.化性起伪的伪是指人为。

A.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有必要并有能力变恶为善。

A.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5.法家认为人性本恶,也没有必要变恶为善,反而可以利用人性之恶来治理国家。

A.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四、填空题(共20.00分)1.恻隐之心,()之端也;羞恶之心,()之端也;辞让之心,()之端也;是非之心,()之端也。

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第1空:仁第2空:义第3空:礼第4空:智正确答案:第1空:仁第2空:义第3空:礼第4空:智教师评语:2.道之以(),齐之以(),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齐之以(),有耻且格。

儒道互补的意义及影响

儒道互补的意义及影响

儒道互补的意义及影响摘要儒家和道家一直是两种矛盾的思想,一主张“入世”,另一个主张“出世”。

但是中国古代却有很多文人政客能够把这两种矛盾的思想统一并加以利用。

儒道互补的思想对当时的不少文人政客都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儒道互补出世入世独尊儒术互补1.儒道互补的含义及内容“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用三个最精炼的词语来概括:一个是天人合一,一个是内圣外王,还有一个是儒道互补。

这三个词语各自从不同的角度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质。

中国哲学具有十大特点儒道互补正是中国文化中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两股力量。

儒家的精神和道家的智慧构成一种周延的哲学形态,即儒家以道家为因,道家以儒家为果,而儒道之间又分享着共同的一元、自因和时间性哲学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就其内容和结构来看,儒道两家的思想无疑是主体;就其特质来看,儒道两家思想的互补最具决定性和典型的意义。

在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逐步确立的儒释道多元互补的稳定的文化结构中,儒道两家思想的交融互补居于首要的和基础的地位。

因而,了解儒道互补,对于把握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和深层底蕴,都是至关重要的。

儒道之互补,是以两家学说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广泛而又明显的差异为前提的。

它们各有长短得失,且此家之长正为彼家之短,反之亦然,从而使得两家思想的互补成为必要和可能。

2.儒道互补的意义及影响儒道互补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不论古代帝王还是文人雅士都有收到儒道互补影响的人如汉武帝刘彻、文豪苏轼都受到儒道互补的影响。

从古至今,中国古代社会经历了多次文化整合。

而士人是一个具有文化特质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是社会的精英。

因此,在乱世或每一次社会变革与文化整合当中,士人阶层往往成为时代的先锋,社会与文化前进的推动者,亦或某种社会风气、时代思潮的倡导者。

然而在“道不行”、“邦无道”的国家动荡衰亡的乱世中,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士人们却往往成为政治集团间权力倾轧的牺牲品。

儒道互补的理解

儒道互补的理解

儒道互补的理解儒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流派,儒家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道家则注重自然、无为而治和内功修炼。

在中国的历史上,儒道两家互相影响、互相借鉴,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

本文将从历史、哲学、修身等方面,探讨儒道互补的理解。

一、历史上的儒道互补儒道两家的互补关系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

而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则强调自然、无为而治和内功修炼,主张顺应自然、不争不抗,静止无为。

两家在思想上存在明显的区别,但也有一些共同点。

例如,儒家和道家都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都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不应该逆天而行。

在历史上,儒道两家的互补关系表现得尤为明显。

例如,在汉代,儒家思想得到了大力发展,但也受到了一些限制。

当时,道家思想的兴起为儒家思想提供了一些启示。

汉武帝时期,道家思想家张道陵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天地万物都是一个整体,人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种观念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一个例子是唐代,当时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受到了道家思想的挑战。

唐代道家思想家李思训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观念,主张顺应自然、不争不抗。

这种观念对唐代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二、哲学上的儒道互补儒道两家在哲学上也存在着互补的关系。

儒家思想注重人伦关系、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强调个体和社会的关系。

而道家思想注重自然、无为而治和内功修炼,强调个体和自然的关系。

两家思想的互补,可以使得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个体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

例如,在儒家思想中,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秩序是至关重要的。

但如果只注重社会秩序而忽略了自然,就会导致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后果。

而道家思想则提醒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避免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这种互补的关系可以使得人们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儒道相济

儒道相济

论儒道互补中国哲学具有十大特点。

儒道互补正是中国文化中互为因果相互作用的两股力量。

儒家的精神和道家的智慧构成一种周延的哲学形态, 即儒家以道家为因, 道家以儒家为果, 而儒道之间又分享着共同的一元、自因和时间性哲学特征。

所以, 中国哲学在总体上是经验主义、现实主义的, 西方哲学在总体上是理想主义、逻格斯中心主义的。

儒道两家的八大差异和儒道互补哲学特别是道家哲学具有六大现代价值。

儒道互补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结构。

儒道互补哲学经受住了佛学的冲击和考验, 还能在西学的冲击中坚守自己的文化个性吗? 回答这个问题, 就要看儒道互补哲学的理论结构是什么, 其现代功能、价值和意义究竟如何。

以秩序和自由对社会结构平衡和历史动态平衡的功能协调为切入点, 对儒家重伦理重政治的秩序功能、道家重哲理重超越的自由活力进行论证, 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切入点。

为此, 我们必须先界定以儒道互补为主体结构的中国哲学。

而说明什么是中国哲学的特点, 也就是在说明儒、道两家在秩序和自由两个方面对中国传统及现代化事业的价值贡献。

秩序和自由,本质上都是自明性的、普适性的。

一、中国哲学的十大特点与西方哲学的二元、他因、空间性的设定不同, 儒道互补的中国哲学是一元、自因、时间性的哲学。

在不同的文化形态中, 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领域, 思维方式却是典型的哲学问题。

(一)这个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相互依存的, 任一事物都不仅以类的方式, 而且以仁!性的( .论语#)和物固相累, 二类相召! ( .庄子. 山木# )的方式共生、共在。

这种统一、和谐、共生、共在的世界观, 不承认世界之外的亚里士多德式动力推进和目的牵引, 而是一个无限而永恒的自因、自动的一重化时间过程性动态世界。

(二)这种动态性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 其中的类与个体不以自然数集合的方式组合成某种机械性的结构, 而是以天地之大德曰生! ( .易传. 系辞# )的五行!相生、相克方式, 进行着社会结构平衡和历史动态平衡。

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

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

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儒道两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两大重要学派,其中儒家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追求和谐、秩序和稳定;而道家则注重自然、随性和自由,寻求无为而治的境界。

尽管两家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也有着相互补充和对话的关系。

在美学领域,儒道两家也有着互补的功能,充实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

其次,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在于探讨人的修养和人格塑造的途径。

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

道家则追求自我超越、独立自主的自由境界。

两者结合,可以形成一种更为全面的人格塑造观念。

儒家的人伦关系和社会责任意识可以引导道家的个体自由意识,使个体有更高尚的目标和更广阔的境界,从而使人的修养不仅关注个体自身,还关注社会整体。

第三,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在于启迪审美情操。

儒家强调孝道、忠诚、正直等美德的追求,道家则追求内心的自觉和境界的超越。

两者相结合,可以启迪人们的审美情操。

儒家的社会关怀和道德追求可以引导道家的美学观念,使人们的审美情操具有更高尚的品质和更广泛的视野。

同时,道家的超越意识和对自由的追求也能够丰富儒家的审美追求,使其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礼仪和形式,而能够更深入地探索美的本质和内涵。

最后,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在于塑造艺术创作的理念和形式。

儒家提倡克己复礼、适度立身的人生态度,而道家则主张随性任性、追求自由的艺术创作态度。

两者相结合,可以形成一种更广阔而丰富的艺术创作理念。

儒家的秩序和道德观念可以引导道家的自由创造,使艺术作品不仅有个人的自由表达,还具备一定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道家的自由意识和超越境界也能够为儒家的艺术创作注入更多的灵感和想象力,使其摆脱刻板和枯燥的局限。

总之,儒道互补的美学功能丰富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

儒道两家在人与自然关系、人格修养、审美情操和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相互补充和对话,使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更加丰富多元。

这种互补关系不仅有助于理解和解读中国古代的美学思想,也为当代美学的探索提供了启示,促使我们对美的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入。

优课中国政治智慧测验答案

优课中国政治智慧测验答案

1.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或人性能善,所以,倡导()。

26.A.法治B.无为而治C.德治D.法术势满分:10.00 分得分: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C教师评语:--2.1.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与此同时,()2.A.两人都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B.孟子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荀子认为,人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C.孟子认为,人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荀子认为,人通过努力可以成为圣人D.两人都认为,人即便通过努力,也成为不了圣人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二、多选题(共10.00分)1.儒家仁爱表现为()A.己欲立而立人B.己欲达而达人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只有别人,没有自己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C B A正确答案:A B C教师评语:--三、判断题(共50.00分)儒家仁爱主张平等地、没有差别地爱一切人。

A.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墨家兼爱主张爱有差等。

A.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B教师评语:--化性起伪的伪是指人为。

A.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但有必要并有能力变恶为善。

A.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A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5.法家认为人性本恶,也没有必要变恶为善,反而可以利用人性之恶来治理国家。

正确B.错误满分:10.00 分得分:0分你的答案:B正确答案:A教师评语:--四、填空题(共20.00分)恻隐之心,()之端也;羞恶之心,()之端也;辞让之心,()之端也;是非之心,()之端也。

满分:10.00 分得分:10.00分你的答案:第1空:仁第2空:义第3空:礼第4空:智第1空:仁第2空:义第3空:礼第4空:智教师评语:--2.道之以(),齐之以(),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齐之以(),有耻且格。

如何理解儒道互补举例说明

如何理解儒道互补举例说明

如何理解儒道互补举例说明儒道两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思想体系,其中儒家强调礼义道德,强调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而道家则强调天人合一,追求自然、神秘和无为而治。

二者在理论上存在差异,但也有很多互补之处。

一、儒家注重外在规范,而道家则注重内在修养。

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在儒家道德体系中,人应遵守规范,在社会中维持和谐秩序。

如果一个人在外在规范上做得好,那么他的生活将是安定的,但是缺乏内在的修养,就可能会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而迷失自我。

而在道家思想中,注重“内观”,通过精神意识的提升来调整自己的处事态度。

如果内在世界没有得到清理和修整,就会给外在社会带来混乱。

因此,在内外两方面均需提升,互为支撑。

二、儒家关注伦理道德,道家注重自然和宇宙的本质。

两者可以相互启示。

儒家强调义务和责任,尤其是家庭的责任和教育责任,这有利于维护公共道德秩序和地方的和谐。

而道家则关注宇宙和自然的本质。

道家认为自我和宇宙是相通的,这既是物理的也是精神的。

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不仅是一个人,而且也是一个全面的生命体。

这种协调的态度可以推广到社会层面,通过提高社会意识并对社会状况的总体评估,以协调和平衡的方式来解决社会问题。

三、儒家倡导教育为先,而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

两者可相互补充。

在儒家思想中,知识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是提高文明程度和人类自由的工具。

而在道家思想中,人们应避免过度干预和过度干扰。

他们相信自然本身是有智慧和秩序的,而且自然本身会尽可能地协调和平衡。

在这个意义上,他们赞成放弃僵化的思想和结构,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儒道融合中的一个重点是平衡挑战教育和无为而治之间的外观。

儒家思想中的教育是建立在道家思想的本质上的,因为他们都认为,通过“自然法则”遵循内心本性的方式,修身养性最終体现在生活中。

儒道互补思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中国文化传统,这个思想主张通过互补在改进和发展整个文化。

在充分理解和应用中,人们可以获得更高的思考和行为品质,提高自己和社会的和谐。

儒道互补全面版

儒道互补全面版

儒道两家思想的异同:
政治理想
儒家:以“仁”爱精神协调人际关系, 以“礼”规范行为,从而维护
社 道家:“会邻稳国定相—望—,“鸡为犬政之以声德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无为而治
儒道思想比较
为人 处世
治国
“仁” “义”恢 见复 素自抱然朴本性
符合“礼 ” 君君臣臣 “父爱父人子”子 “仁政” “王道”
庄子:
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
“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
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
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
有也。”
——弃圣无盗
义利之辩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苏轼: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 郑燮: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义利之辩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 谦: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儒家思想适用于盛世及人生得意之时, 道家思想适用于乱世及人生遭遇坎坷之时; 儒家思想重在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济世), 道家思想重在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自保); 儒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道家关爱生命,关爱心灵; 儒家思想积极用世,激励人, 道家思想超然通达,安慰人。 道为体, 儒为用。
儒家(加法):主张人要加强自身修养, 从而治国平天下,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减法):强调的则是一种宁静和谐 与超越世俗的观念。穷则独善其身。

儒道互补专题探讨(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儒道互补专题探讨(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儒道互补专题探讨(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儒道互补专题探讨(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儒道互补专题探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两派一直是相互影响、互相借鉴、相互包容的关系。

儒家注重礼仪法度,重视人伦关系;道家则强调自然,追求道义。

儒家与道家的思想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各自的体系,并相互融合,互相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探讨儒道互补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历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儒家和道家是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它们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在先秦时期,儒家、墨家、道家都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儒家、墨家、道家三家创立之初,都不是完整的哲学体系。

儒家提出的仁爱、礼貌、道德等不同于警惕、利益、法律,墨家提出的协同、便利、抵消等不同于利益、刑罚、战争,道家提出的自然、道义等不同于人心、社会。

到了汉代,儒家被视为官方道德规范,皇帝下的所有教育机构都是儒家学派。

道家則與儒家相抗衡,其学说也被正式系统化。

陶渊明、李白、杜甫等文人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到宋代时,在中国哲学史上,儒学已处于主导地位,但道家思想也不断发扬光大。

陈摶、张道陵、李逵都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

道教不仅对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也影响到了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等。

二、思想儒家思想主张,培养人的道德品质、遵守社会规范,推崇“人伦”,强调“君子”成为社会的典范。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即用心体察他人之痛苦,以同情之心来对待他人,体现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道家思想,则主张通过“养身法”,来达到身心平衡与气质纯净,亡己见,无喜怒哀乐之心。

主张追随道与自然,追寻至真至善的充满无限可能的象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即“道”是自然万物中的本体与本源,万物皆有正常之道,万物皆随其自然演变,如太极图所示之阴阳变化,贯穿着道家思想的核心。

三、文化中国文化历史上,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和融合,可以从厚重的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作品中得到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积淀的结晶,它包含了许多儒道思想的元素。

【教学课件】《儒道互补》课件

【教学课件】《儒道互补》课件

儒道互补的主要方面及实例
修身养性
儒道互补在修身养性方面有共同之处,如儒家提倡仁 爱、中庸,道家追求虚无、自然,两者都强调内心的 修养和自我完善。例如,《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与《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 物而不争”都是强调修身养性的实例。
处世之道
儒道互补在处世之道方面也有相似之处,儒家主张积 极入世,强调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而道家则主 张避世,强调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处理。两者相互补充 ,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不同情境时采取更为合理的处 世态度和方法。例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与《道德经》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都是强调处世之道的实例。
引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儒道互补的思想鼓励人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对个人的成长和 人生价值的实现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儒道互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有助 于全面深入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儒道互补的思想和理念具有普遍性和世界性,有助于推动世界文 化交流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思想融合与创新
儒道互补的思想将逐渐与其他思想流派融合,产生新的思想体系 和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全球化与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交流的加强,儒道互补的思想将在更广泛 的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应用,成为人类文明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儒道互补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加强教育普及
通过加强教育普及,提高人们对儒道互补思想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更多的文化传承者和发扬者。
02
儒道互补的主要内容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仁爱
01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强调人类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

儒道兼济

儒道兼济
庄子的总结说这叫以人养 养鸟,而不是以鸟养养鸟。 “故曰:‘无以人灭天, 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 真。’” 不要让外在的东西束缚了 你的心灵,外在的东西并 不会给你带来内心上的幸 福。 逍遥的第二层含义是无为 无为。 无为
大葫芦的妙用
庄子的逍遥第三层 第三层含
义就是无用之用 。 无用之用 “丧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失性于 俗者,谓之倒置之 民。”(《庄子•缮 性》) 你可以不是世界的主 人,但你一定要成为 你心灵的主人
3.怎样做到外化内不化? .怎样做到外化内不化?
称物以游心
第一步是以身合心 ; 以身合心 第二步是用心来合道。 心来合道。 心来合道
人们通过休养,忘掉小我, 抛弃了功名利禄,“乘天地 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 无穷。” ,“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 。这是《庄 子》一书的主旨。这是一种 心与“道”合一的境界。
一、儒家:圣于地
君子—— “不忧不惧 不忧不惧” 君子 不忧不惧 司马牛问:您给君子下个定义。 司马牛 孔子曰:“不忧不惧 不忧不惧”。 不忧不惧 孔子又说:做到“日三省乎己 日三省乎己”, 日三省乎己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日三省乎己”
第一问,为人谋而不忠乎。 第一问,为人谋而不忠乎。 ——这是职业角色的要求 第二问,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第二问,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这是伦理角色的要求 第三问,传不习乎。 第三问,传不习乎 ——这是个人生命成长的要求
道家说:放下就是快乐,站在世界之外看世 界,站在功名利录之外看功名,自我心灵超 越。在宇宙、自然的坐标系下,看自己的成 长和内心的进步。 庄子认为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个帝王:虽然 在现实生活,你可能是一个平头百姓,但在 内心,可以做自己心灵的主人,可以超越 可以做 生死,超越古今,超越万物,达到心灵的完 善。

“儒道法互补”:对儒家关系主义的一个修正

“儒道法互补”:对儒家关系主义的一个修正

“儒道法互补”:对儒家关系主义的一个修正作者:吕力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09期摘要:中国人的日常行为准则是“儒道法”差异互补而形成的一套系统,因此,有必要从儒道法互补的角度来对“儒家关系主义”进行修正。

修正模型中的“关系”包括“人伦性关系”与“工具性关系”两个维度,其中“工具性关系”维度又包括“权威”、“规则”、“技巧”三个子维度,在讨论关系所导致的社会后果时,“社会角色”与“入世/避世选择”则构成调节变量。

关键词:关系;儒家关系主义;“儒道法互补”中图分类号:B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187-02一、“关系”与“社会网”和“社会资本”“关系”一词在国际学术界,是与“社会网”和“社会资本”联系在一起的。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社会网研究包括两个方向:一个方向遵循社会计量学传统,研究整体网络即一个社会体系中角色关系的综合结构,他们在分析人际互动和交换模式时,产生了一系列网络分析概念,如紧密性、中距性和中心性等[1];另一个方向从个体角度来界定社会网,他们关心的问题是个体行为如何受到其人际网络的影响,个体如何通过人际网络结合为社会团体[2]。

“社会资本”的概念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他指出,“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

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

”[3]布迪厄的概念本质上是工具性的,它清楚地表明,社会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社会关系本身,它使个人可以摄取群体拥有的资源;二是这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显然,中国社会中的“关系”与上述“社会网”与“社会资本”的概念联系密切,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关系”又表现出其本土特色。

黄光国[4]提出人情与面子的模式,在国际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他认为中国人的“关系”除了工具性维度之外,还包括情感性和混合性维度。

儒道互补

儒道互补

儒家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 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 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 仁 为核心 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 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 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 远的影响。
代表人 物
圣人 孔子
亚圣 孟子
荀子
核心思想:仁
什么是仁?
• “仁” ,“仁”是“全德”,是个人修身所能 达到的最高境界。
1974年1月18日 毛泽东发动“批林批孔”运动
在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开的批林批孔大会
打入地狱
叛徒林彪、孔老二, 都是坏东西。 嘴上讲仁义, 肚里藏诡计。 鼓吹“克己复礼”, 一心想复辟。
红小兵齐上阵,
口诛笔伐狠狠批。 嗨!
重返圣坛?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 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 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朱子语类》卷93
历代评价

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 大成。
——孟子
•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
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
可谓至圣矣! ——司马迁 • 天不生夫子于中国,中国当如何?曰 不夷狄如也。 ——《樊川文集》卷六
历代评价
• 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
• •
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是中国 孔子的世纪。
《论语》是一部 孔子的 和
体散文集,是 所辑录的孔子
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

》《
》《
》合称为
“四书”。
孔子,名 主张 弟子
,字


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儒表内法,儒道互济

儒表内法,儒道互济

儒表法里,儒道互济——龙岩市海德馨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真让人不敢相信,在群山环绕的龙岩红土地上,有一个被翠竹包围的车型建筑厂区、一个缀满鲜花的花园式工厂——龙岩市海德馨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德馨公司),它位于龙州工业园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是专业从事应急专用车研发、制造、销售的企业。

海德馨公司自成立以来,在创建和谐企业的基础上,将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精髓相结合,外柔内刚,大力推行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实现企业全面、健康发展。

目前,海德馨公司已获得“龙岩市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龙岩市和谐企业”、“龙岩市知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全体海德馨人的齐心协力成就了公司今天所特有的企业文化,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儒为表海德馨公司努力在企业内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认真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关系、企业文化与员工行为的关系、企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构建各种因素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营造以人为本的关怀氛围海德馨公司始终坚持把广大职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时时为职工着想,处处为职工谋利,增强企业文化工作的亲和力。

统一规划建设员工公寓,设置“夫妻房”,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董事长每月请当月新进员工吃饭,了解工作适应情况及困难,为员工排忧解难;董事长亲自向生日员工赠送生日书籍;中秋佳节,董事长带领中高管亲自上门为优秀员工和长期出差在外员工的父母亲送上祝福和节日贺礼;员工或员工家属生病时,公司高管及工会领导前去探望;每月给员工父母发亲情感恩工资,感谢员工父母的辛勤养育;“六一”节组织员工子女参加活动,并在员工子女生日时送上生日礼物;帮助员工解决子女上学难问题……这些人文关怀的行动,把公司对员工及其家属的关爱送到员工的身边,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增进了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提高员工福利待遇近年来,海德馨公司根据生产经营情况,逐步提高员工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根据岗位不同、技术高低、贡献大小按劳分配,建立完善的职工工资增长机制、奖励金制度、保险金制度,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

儒道互补辩证统一

儒道互补辩证统一

儒道互补辩证统一
近年来,政府的工作重点逐渐向民生工作转移,开始出台更多针对民生的政策,从而推动社会变得更加稳定、可持续发展。

在这里,儒释道互补辩证统一的体系成为民生政策的重要决策理念。

儒家以“仁”为最高境界,主张理想的政治体制应该是治理者以“仁”的行为
模式去治民,在民生政策上,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将惩前毖后、错补正德为规律,按照公正、宽容、爱护与施恩的态度去处理每一项关乎民生的公共政策。

佛家以“慈悲”为宗旨,强调要给予穷苦百姓更大的援助和关怀,以及更加和
谐的仁慈式管理,因此在民生政策中,要增加助众政策,尤其是弱势群体,将仁慈和施舍贯穿其中,倡导爱护生命的理念,提出具有人文关怀和精神激励的公共政策,更有效解决民生问题。

道家以“智慧”为统领,倡导以群体总体利益、超越个人意志为原则来决策民
生政策,在此以“致知致用”为运用原则,严肃审视和研究、辩证思维等,让每一项民生政策有充分的地方发挥其威力,随着每一项民生政策的实施,让民众真正感受到政府的有力服务,这样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由此可见,儒释道互补辩证统一的体系是民生政策的重要理念,要倡导人与自
然的和谐,在实施政策时要保持德智加良,以保障社会的稳定性,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儒法互济的管理之道

儒法互济的管理之道

法家 商鞅、慎到、申不害、 《商君书》、《韩非子》等 韩非等
• 儒,柔也,术士之称。 (《说文解字》 ) •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ì)所以触不直者去之。 (《说文解字》 )
孔子其人
本名孔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人,曾任鲁国司寇。 周游列国14年。 弟子3000多人,贤者72人。 被尊为“至圣先师”,建孔庙。 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所列
文化天下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 去吸取孔子的智慧。(20世纪80年代《巴黎条约》)
奥巴马的竞选词。 奥运会上的解放军军歌。 课堂资料1。
引言 关于儒法
儒家与法家
儒家 孔丘、曾参、子思、孟 《论语》、《大学》、《中
柯、荀况、朱熹等
庸》、《孟子》、《尚书》、
《礼记》、《荀子》等
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 不猛。 (《论语•尧曰》)
道譬诸若水,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即生。 (《韩非子·解老》)
德法互济
法是基础,是底线。 德是补充,是更高标准。 —柳传志:高层要有事业心,中层要有上进心,基层
要有责任心。 “德” 转变为“法”。 —任正非:我们崇尚雷锋、焦裕禄精神,并在公司的
避免“以文害用”
秦伯嫁女。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法莫如显
法莫如显。(《韩非子·难三》) 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治大国而数变法,
则民苦之。(《韩非子·解老》) 客有为齐王画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必赏必诛
假颠颉之脊。(晋文公问于狐偃,《韩非子•外储说 右上》
信赏必罚,其足以战。(《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 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表法里,儒道互济
近代许多学人都意识到儒表法里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本质特征,应该说,从宏观层面上来说,这一论断是基本成立的,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来讲,则还不够精确。

中国的政治历史表明,台上一套,背地里一套,是中国惯用的政治手段。

也可以广义的称之为政治权术。

权术之道在中国盛行已久,法家,纵横家都善用权术,驭君驭臣,纵横捭阖。

法家法者也,那么法是什么?从理论上讲,法家并不否认或反对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差别,但是法律的标准应该是相对客观的,“国之治理,端在赏罚,一以劝善,一以止奸。

有过必罚,并不因人而异,人人在法律面前均位平等”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本身就是孕育动荡的根源,那么作为统治者,要想千秋万代,就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就是社会公平,第二个就是社会发展。

这两者是互为一体的。

没有公平,发展是畸形的,没有发展,公平是低效的。

从这一点看来,与现在很相似。

两个问题的背后,是有一个预设前提的,就是阶级矛盾的尖锐。

化解阶级矛盾的方法就是公平和发展。

法家用条律来规范社会,但是这个律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法律,我称之为条律,与现代社会建立起的法律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在此不细谈。

至始至终,封建王朝都没有弃用法家,并且随着封建王朝的发展成熟,法家思想也逐渐发展,完善,成熟,与儒家慢慢趋近融合。

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家认为社会是可以借由道德力量来维持的,他们认为如果是德行的君子治国,下面的人自然可以被感化而跟随他,当儒家渐渐的掌握了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主流之后,法典的编撰也慢慢的靠近儒家的观念,但是法律还是需要,因为治理国家光讲礼和德不够,只是这个法,最终还是要受制于礼,这是中国法律的特点。

也是儒法两家的共同作用的结合。

所以说,儒表法里是贯穿于整个中国政治的核心,也是解毒中国历史的钥匙
但是,儒法两家毕竟不是包打天下的,那么需要道家来调和互济,有一种说法是,儒道互补,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

儒家从正面肯定人间一切的价值,相信只要教育和政治的配合就可以达到,正德,利用,厚生的境界,强调人的认知能力,认为认知能力的提升可以化解一切苦恼。

但是老子认为,人类之所以苦难不息,兵争不止,就在于人的认知能力,区分贵贱,高低之别,人心安能不乱。

但是人的认知能力并没有错,强调要区分利弊,福祸相倚,要看淡世间名利,不再执着于我,一“道”来观照一切,老子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所有的语言都只是方便的法门,目的是助人以心灵之眼去观“道”,然后在具体的行动中表现出超越的精神。

庄子虚己以游世,就是要追求永恒的精神世界。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道家的思想无时无刻不为中国人提供思想的避难,每当遭逢乱世,读书人隐居山林,其思
想根源就来源于老庄。

道家思想以智慧为重,要靠个人的体悟启明,而无法传诉大众。

不足以作为社会教化的参考。

而儒家则重在重在教化,所以二者互济,实有渊源。

以上谈到了儒表法里,儒道互济。

那么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会出现这两类思想呢?我以为可以从三个层次来思考,第一是地理层次,第二是文化心理层次,第三是制度层次。

中国国土辽阔,作为封建社会经济基础的小农经济,其上层建筑必然有分列割据的趋向,遏制这种离心趋向,从制度层次来说,就是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从文化上就要独尊儒术,定于一尊,八股取士,钳制思想。

所以儒表法里是意料之中的。

而当读书人寒窗苦读步入官场后,又不免愤世嫉俗,感叹官场险恶,企望回归山林,那么道家思想就有了市场,儒家,道家在不同的阶段指导人们生活,并且相互转化,故而形成了儒道互济的思想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