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中有效的评价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评价方式
在近些年来,我们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以前以老师的教为主转化为现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新课改下,怎样上好一节音乐课,成了我们大家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大家可能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在教唱完一首歌后,我们经常会让学生为音乐编配动作,配上打击乐或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歌曲伴奏等等.往往这个时候,教室里就会闹哄哄乱成一团,如果你是上课的老师,看到这样的场面,还会有好心情去完成下面的教学环节吗如果只是一堂课的话,我想也许还能坚持一下,但如果每次都这样,你还能坚持吗我想是不能的.那么,我们如何在音乐课堂中做到"活而不乱"呢
首先,我觉得应该抓好音乐课的课堂常规.课堂常规是我们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保障.如果没有了这个保障,要上好一堂课,我认为是比较难的.新课程实施后,我们弱化了音乐教学的课堂常规,但并不是摒弃课堂常规.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建立一套和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音乐教学课堂常规.音乐课的课堂常规不同于其他的课,我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可见这个听在音乐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要学会一首歌,首先就要学会听.我们现在的歌唱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歌唱教学,一般都是以听唱为主.我们老师也是想尽办法让学生多听,因为听多了他们自然就会唱了.可想而知,如果学生学会了聆听音乐,那么对于我们的歌唱教学来说就事半功倍了.
在平时的音乐课中,我是这样做的:方法1,静静聆听,不发出任何声音,听听唱了些什么2,如果是加上动作聆听的,嘴巴不发出声音,竖起耳朵,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做动作;3,需要发出声响伴奏时,伴奏的声音要轻(给自己听见就行),竖起耳朵,跟着音乐的节拍来伴奏.
二、培养学生唱的习惯
新课程实施后,一些歌唱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被很多老师忽视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公开课上,教师过度重视了教学的过程和环节,而忽视了歌声的美感.其实,唱好一首歌,对感受歌曲的美感也是有很大帮助的.要培养学生唱的习惯,我觉得除了经常性的耳提面命,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因为老师给学生的感受是最直观的,也是范唱带所不能替代的.我现
在教的是小学一年级的音乐,一年级的小朋友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很多小朋友也把在幼儿园中唱歌的坏习惯带到了课堂里,出现"喊歌"现象.下面,我就这个问题,举一个我自己课堂教学的例子:
我在教唱一年级歌曲《今天爷爷过生日》的,学生很兴奋,唱的很大声,声音特别的刺耳.看到这种情况我就不断的叫学生轻一点,轻一点,可是还是有很多人唱的很大声.后来,我灵机一动,就对他们说:"小朋友们,这首歌真好听,老师也很想唱.老师唱两次给你们听,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老师哪次唱的更好听"于是我就唱了两个不同的版本:第一次用比较直,白的声音演唱:第二次用比较轻,柔的声音演唱.学生马上就分辨出来了,说第二次好.我马上乘机引导:"好,那请你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唱一唱."结果学生马上就唱轻了,声音的美感也就出来了.
小朋友刚开始还不会分辨声音的好坏,都认为唱歌大声就是好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学会辨别怎样的声音才是好听的.老师的示范可以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应该随时给学生这种感受,帮学生建立良好的歌唱习惯,以便他们更好的感受音乐的美.
三、培养学生看的习惯
这里的看,是指学生要学会看老师,看老师的动作,手势乃至一个表情,知道老师通过这些动作,手势,表情传达的是一种怎样的信息,知道这个时候要"我"应该怎么做.当然,首先我们先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这个手势,动作,表情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其次,就是训练他们看到这个手势,动作,表情应该怎么做.最后,你只要经常有意识的提示学生,过一段时间,他们就会形成习惯了.比如:教唱歌曲时,有时学生的咬字会不清楚,我从不刻意去说,这个字应该怎么唱,嘴巴应该怎么张,只说:"小朋友看老师。’
四、培养学生动的习惯
从听课情况来看,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师均化了大量的功夫,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这是我们希望的,也是我们要继续发扬的。但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发现了些许问题,如教师在追求课堂教学“活”的同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乱”,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音乐课程具有知识性、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
音乐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讨论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调控策略,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回来,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下面就如何做到课堂教学“活而不乱”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确定目标明确的讨论主题
现在的学生接受新事物比较多,往往有个人的独到见解,在课堂上讨论问题时,会各抒已见,争论不休,呈现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如果教师在课前没有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课堂讨论的主题,而让学生自由讨论,那么就会造成课堂的“乱”。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调动了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讨论中,教师要把握好整体方向,让学生围绕某一主是进行讨论,要注意教学目标不能变;新课程虽然强调把课堂交给学生,但教师还是组织者、协调者和帮助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变,不能让有些学生为了玩而搞乱教学秩序。
二、敞开虚怀若谷的胸怀
教育乃让人学会怀疑,通晓独立思考之径,而不是迷信书本。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新课程强调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学习,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求得知识,这无疑会给课堂带来活力,给教师带来压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大胆质疑,提出各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涉及的问题,甚至会“异想天开”地提出一些“离经叛道”的问题,让教师防不胜防,措手不及。面对这种“难堪”的局面,教师要敞开虚怀若谷的胸怀,允许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不要怕自己权威的动摇。教师不仅不能求全责备,还应该鼓励学生敢于突破常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教师怕自己的权威动摇,对学生的质疑采取呵斥或置之不理的态度,学生也许会产生抵触情绪或逆反心理。这样的话,要么会造成课堂教学的“死”,要么会造成课堂教学的“乱”。
三、锤炼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风格
课堂是一个舞台,教师是演员,学生则是舞台上的主角。课改后,音乐课堂更是开放的课堂,教师要不断地润滑课堂。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对教师有这一要求和建议,他们不喜欢单一、死板的教学语言。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