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书戴嵩画牛》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书戴嵩画牛》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

2.想象故事细节,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下面我们复习一下这些词语,请同学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鼓琴善哉巍巍乎志在流水汤汤破琴绝弦终身锦囊玉轴曝晒2.昨天我们掌握了生字,学习了课文《伯牙鼓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言文第二则《书戴嵩画牛》。

二、学习《书戴嵩画牛》(一)小组合作,理解文意。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小组内合作对照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

(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

(3)小组内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

2.小组内交流字词句的含义。

3.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

预设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中“好”的意思。

师:“好”这里读hào,是喜爱的意思。

预设2:“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中的“尤所爱”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尤所爱”是“尤其珍爱”的意思。

通过这个词的理解,悟出理解文言文的要注意联系上下文。

预设3:“一日曝书画”中的“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师:“曝”在文中的意思是晒太阳。

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书戴嵩画牛》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21.文言文《书戴嵩画牛》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

部编六上语文21.文言文《书戴嵩画牛》知识点+图文详解《书戴嵩画牛》知识点课文主题:《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戴嵩《斗牛图》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注解](1)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2)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3)戴嵩:唐代画家。

(4)《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5)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6)拊掌:拍手。

(7)搐:抽缩。

(8)股:大腿。

(9)乃:却。

(10)掉:摆动,摇。

(11)谬: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12)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

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课文简析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通过引用手法来加以说明本文的中心思想。

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

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

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

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也就是5个字:实践出真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与反思第【1】篇〗课时目标:1.会写4个生字,读准课文中的注音字。

2.理解注释中字词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伯牙鼓琴》2.今天再来学习另一则文言文(板书:《书戴嵩画牛》),作者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朗读节奏的划分,学生自读。

2.根据上节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来学习这一篇,自学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三、抓住“笑”引发想象。

在这篇文言文中,牧童笑了,杜处士也笑了,他们的笑各有什么意味?1.出示自学提示:①“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这种笑是怎样的笑?可以大胆的想象,这种笑还可以是怎样的笑?他是一个牧童,有可能坐在牛背上,还有可能不像大人那样顾及形象,他可能有什么动作?②“处士笑而然之”的“笑”又是怎么样的呢,他会说什么话呢?2.学生交流讨论,并表演,师相机点拨。

四、拓展总结。

1.学生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出示课件14,《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案与反思第【2】篇〗一、教材解读《书戴嵩画牛》选自统编教材六上第21课,由《伯牙绝弦》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文言文所组成。

本单元主题是“艺术”,单元语文要素是“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除了文言文两则之外,还有《月光曲》《京剧趣谈》。

《书戴嵩画牛》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文章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首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素养中,第二条就是“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共1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共18张PPT)
牧童见画笑指谬
处士笑而然之
苏轼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画牛当问( 牧童 ) 做事情应该向内行请教,不管他的地位 如何。
戴 嵩 《
斗 牛 图

乾隆御题《斗牛图》
角尖项强力相持, 蹴踏腾轰各出奇。 想是牧童指点后, 股间微露尾垂垂。
书戴嵩画牛
宋·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 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 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 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 此画斗牛也。
这是……
ch ù
•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抽缩 大腿
•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摆动,摇 错误
杜处士如此珍爱的画被牧童“拊掌大 笑”,他是什么样的态度?
处士笑而然之
认为他说得对
化解尴尬 对牧童的赞许
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本文所叙故事的要点
• 时间:一日 。 • 地点: 蜀中 。 • 人物: 杜处士、牧童 。 • 事件经过:处士尤爱戴嵩《牛》
戴嵩其人
• 戴嵩 ,唐代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 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 妙”。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 鼻相连,可见之观察之精微。
• 从唐代起,画牛、画马成为独立的画科, 如韩幹擅长画马,与戴嵩并称为“韩马戴 牛”。
• 传世作品有《斗牛图》。
书戴嵩画牛
宋·苏轼
•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 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 随。一;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词:开豪放一派 书法:书法“宋四家”之一; 画:尝论王维诗、画为“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 美食家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书戴嵩画牛》是《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艺术之旅”,语文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这篇课文应当将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故事、能合理想象,讲故事、深刻理解故事所传达的道理作为本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疏通字词,读出节奏、韵味。

结合注释、插图理解文本意思,把故事讲完整。

2.发挥想象,补充细节,把故事讲生动。

3.讲出故事中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1.疏通字词,读出节奏、韵味。

结合注释、插图理解文本意思,把故事讲完整。

2.发挥想象,补充细节,把故事讲生动,围绕观点展开思辨,讲出故事中的哲理【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谈话简介文言文: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哲理性的文言文。

2.引出课题《书戴嵩画牛》,师生齐书写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导入,既让学生知道了本节课的内容体裁,又让学生知道了本文的基本结构特点。

齐书写、齐读课题为接下来的学习预热。

】二、走进人物1.指名生说说你了解的苏轼;2.师补充关于苏轼的介绍评论,认识不一样的苏轼:他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一个求真创新的画家,一个造酒试验家,一个会配药的郎中,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师......3.师:听完老师的介绍,你们一定对苏轼有了新的认识,你觉得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博学多才、不所不能、多才多艺……)4.师简介戴嵩及其《斗牛图》。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轴、曝”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4.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5.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古文的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和已掌握的文言基础,读懂文章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背诵《伯牙鼓琴》。

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伯牙鼓琴》,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

)2.导入新课。

过渡:《伯牙鼓琴》带我们重温了一段动人的知音故事,也让我们欣赏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音乐能将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澎湃化为音符,震荡人的心灵。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看一幅画,围绕着这幅画,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3.板书课题,结合相关知识指导朗读课题。

明确:“书”在这里表示“书写、记录”。

戴嵩是唐代著名画家,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

“画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有一种说法是,《书戴嵩画牛》原为苏轼所做的一则跋(bá)。

题跋是写在书籍、碑帖、字画等上面的文字。

写在前面的文字叫作题,写在后面的叫作跋,总称题跋。

“书戴嵩画牛”则可理解为写在画家戴嵩的画作《斗牛图》上的一则文字。

总之,这篇文章与戴嵩所做的画《斗牛图》有关。

预设:本课的课题要着重讲解,否则很容易读错、理解错。

“画牛”不是一个动词加名词的结构,而是指画作《斗牛图》。

二、多样读文,初步感知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章,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

(2)正音。

过渡:(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下面这几个字词大家能读对吗?蜀锦囊轴拊搐谬奴婢需注意的多音字:杜处(chǔ)士好(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 曝(pù)书画斗(dòu)牛3.教师范读全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第【1】篇〗《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2. 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复述故事。

3.感受艺术之美,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展开想象复述故事。

2. 感受艺术之美,正确理解艺术与生活的真实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意同学们,一提到苏轼我们会想到他的诗,他的词,感其实啊,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为很多字画写过“观后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这样的一篇文章——《书戴嵩画牛》。

(板书)二、解题:书:书写,记录。

三、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

三、读通----知文意(一)教师出示文言文阅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1.检查预习嵩 sōng 处chǔ好 hào 数 shǔ囊 náng 曝pù拊fǔ搐chù谬miù2.教师范读,给出停顿参考并讲解长句子停顿。

预设: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3.学生根据停顿参考自读。

4.指名朗读。

5.齐读。

(二)疏通文意1.教师出示文言文翻译要求。

信,真实——字字落实,句句落实。

达:通顺——调整语序。

雅:优美——加字,换字。

2.学生小组合作参考课文注释翻译,有疑问的地方圈出来,师生合作解决。

预设:好:喜好以百数:用百来计算常以自随:常常随身携带曝:晒判断句:此画斗牛也!3.教师出示重点词义,学生疏通全文。

蜀中有杜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好(喜好)书画,所宝以百数(用百来计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和注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拊掌大笑”,理解课文内容,学会补白演故事。

3.展开想象,还原生活经历讲述《书戴嵩画牛》的故事,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过程板块一:初读疏文意1.理解课题,读准节奏。

(1)板书课题,交流课题意思。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读好课题:书/戴嵩画牛。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反馈。

相机引导多音字,多音字出示:杜处士、好书画、以百数、曝书画。

教师随文指导“曝”字的含义及写法。

(板书:曝)教师小结:多音字的读音我们可以根据意思来判断。

4.难点预设(1)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①学生看注释理解“锦囊玉轴”,并书写“锦”和“轴”。

②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2)此画斗牛也。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①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股”。

②真正的斗牛是怎样的?画中的牛又是怎样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③引导有节奏的朗读。

此画/斗牛也。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④引导理解“矣”放在句末表示语气,并书写“矣”。

5.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6.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地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

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板块二:想象说故事1.同一幅《斗牛图》,杜处士是“尤所爱”,小牧童却是“拊掌大笑”。

为什么呢?(PPT出示)2.汇报交流。

(1)“拊掌大笑”就是拍手大笑。

(2)小牧童“拊掌大笑”是因为:此画斗牛也。

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预设:小牧童天天放牛,知道斗牛时牛尾巴是什么样子,而这么简单的问题画家却画错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课件

学而不思则罔
1.牧童见到这幅画,为什么会“拊掌大笑”? 和 杜处士的“笑而然之”有什么不同?
人物描写反映人物性格
学而不思则罔
2.应该如何理解“耕当问奴,织当问 婢”?
表面义+深层义
学而不思则罔
3.作者讲这样一个故事,想要说明什 么道理?
通过事件分析道理 抓住关键句分析道理
拓展研读
要善于观察 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从,其下有一猫, 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 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 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 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积也累。生若活带经露花, 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验则。晴圆,日渐中 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 笔意也。
1.一日曝书画 2.所宝
3.搐入
晒 所珍藏的宝贝 抽缩
1.笑而然之 2.有一牧童见 之
代指牧童说的话 代指《牛》这幅画
1.谬矣 2.然之 3.锦囊玉轴
错误 认为他说得对
用锦缎作画囊, 用玉作画轴
1.拊掌大笑 2.两股间 3.今乃掉尾而斗
拍手 大腿

1.处士 2.锦囊玉轴 3.尤所爱
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用锦缎作…… 尤其
1.笑而然之 2.有一牧童见 之
代指牧童说的话 代指《牛》这幅画
1.掉尾而斗 2.笑而然之 3.锦囊玉轴
摆动,摇 认为……正确 用玉作……
1.常以自随 2.所宝以百数 3.好书画
把 用 爱好,喜欢
第二关:翻译关
本轮采用抽答形式, 分答题组与提问组两个组别, 答题组答对同学为本组+2分 ,答错有一次替补机会,如果 替补答错扣本组2分,答对不 得分。 提问组能够准确判断答题是否 正确,判断正确为本组+1分 ,判断错误为本组扣1分。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共1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共10张PPT)
书 戴 嵩 画 牛
苏 轼
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 散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对停顿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 的主要内容
杜处士特别喜欢戴嵩画的《斗牛图》, 但一位牧童指出了画中的错误,杜处士 认为他说得很对。
古语云:“耕当问农,织当问 婢”。作者引用这句古语想说 明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做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了吗?
作业
1、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做到字字 落实) 2、读一读苏轼写的《书黄筌画雀》, 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150字左右。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戴嵩真的画错了吗?
戴嵩真的画错了吗?
戴嵩真的画错了吗?
为戴嵩《斗牛图》申辩(节选)
我作了一次调查研究......实际情况 是:牛在角斗时,尾巴的姿势各式各样, 并不统一。可以将尾巴缩入两股间,也 可以摇尾,还可以时而缩尾时而摇尾。 摇尾的方式也多样,可以下垂左右摇摆, 也可以翘起来上下左右摇摆,还可以像 蛇一样卷曲翻滚,姿态纷繁。

部编版小学语文《书戴嵩画牛》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书戴嵩画牛》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书戴嵩画牛》课文原文及赏析《书戴嵩画牛》是宋代文人苏轼的一篇散文,以下是课文原文: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译文:四川有一位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收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他特别喜爱,用锦囊和玉轴装裱起来,常常随身携带。

有一天,他在晾晒书画时,有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着手大笑说:“这画的是斗牛啊。

牛在争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会夹在两条后腿之间,但现在这幅画中的牛却摇着尾巴在争斗,错了。

”这位读书人听后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古人有句话说:“耕田的事情要问农民,纺织的事情要问女工。

”这句话的道理是不会改变的。

赏析:《书戴嵩画牛》这篇短文通过讲述杜处士和牧童对于戴嵩画的《牛》的不同看法,揭示了艺术创作必须尊重生活真实、深入观察生活的重要道理。

首先,文章通过描述杜处士对戴嵩《牛》画的珍爱,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然而,他的这种热爱并没有使他忽视艺术的真实性。

当牧童指出画中的错误时,他能够虚心接受,显示出他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真理的追求。

其次,文章通过牧童的观点,强调了艺术创作必须基于生活的真实。

牧童作为日常与牛打交道的人,对牛的行为习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观察。

他的观点虽然简单直接,但却揭示了艺术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原则:艺术不能脱离生活,必须忠实于生活的真实。

最后,文章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深化了这个主题。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事情要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因为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在这个故事中,牧童就是那个有经验的人,他的观点虽然看似平凡,但却揭示了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总的来说,《书戴嵩画牛》这篇短文以其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哲理,提醒我们在艺术创作中要尊重生活的真实,深入观察生活,向有经验的人学习,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书戴嵩画牛》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书戴嵩画牛》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书戴嵩画牛体裁:文言文题文: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作者:名字:苏轼年代:宋代描述: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翻译:原文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译文: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

原文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译文: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原文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译文: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原文处士笑而然之。

译文: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原文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译文: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织布应当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

”原文不可改也。

译文: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此文作于熙宁元年(1068年),其时苏轼因父丧归蜀。

一说此文创作时间不详,可能是元祐年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所作。

(六上)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 (18张)

(六上)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 (18张)


大家只是说说就算了,可贵的是他就 敢把这 种不满 化为行 动,并 在自己 的工作 中实施 。如果 这种做 法作为 象征性 的行动 是值得 张扬的 ,但对 他的博 士生人 文素质 提高有 多少帮 助、对 整个教 育中的 人文教 养的缺 欠有多 大补益 是值得 推敲的 。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 术的空 间;而 艺术的 空间说 到底是 一个想 象的空 间。想 象空间 不同于 现实空 间,但 又是以 现实空 间为基 础的。 这里有 两层意 思:一 是说, 艺术家 若没有 对现实 空间的 感受, 就不可 能产生 艺术的 想象, 就不可 能开拓 出想象 空间来 。
宋代大文豪——苏轼
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 词:开豪放一派 书法:书法“宋四家”之一; 画:尝论王维诗、画为“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 美食家
书戴嵩画牛
宋·苏轼
作者简介
• 苏轼,字 子瞻 ,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
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不仅能诗 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 我们还学过他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 王安石

从 他 的 和 我 的朋友 的口中 ,我不 断地听 到他的 名字, 和他的 名字一 同提到 的,往 往是他 的诗, 更多的 是他这 个人! 他正直 ,他热 情,他 豪放, 他热爱 他的祖 国,热 爱他的 亲朋, 热爱一 切值得 他爱的 人和物 。他是 一团白 热的火 焰,他 是一束 敏感的 神经!
杜处士:尤所爱 牧童:拊掌大笑
杜处士“尤所爱”的具体体现:
①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用锦缎做画囊,用玉做画轴,常常把它们带在身边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文言文两则》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哉:zāi(美哉、善哉、呜呼哀哉)巍:wēi(巍峨、巍然、巍巍)弦:xián(琴弦、弦乐器、扣人心弦)轴:zhóu(线轴、轴心、中轴线)锦:jǐn(锦缎、锦绣、锦鸡)曝:pù(曝露、曝晒、一曝十寒)矣:yǐ(悔之晚矣、由来久矣)二、多音字斗:dòu(争斗)dǒu(斗胆)曝:pù(曝晒)bào(曝光)角:jiǎo(角落)jué(角色)三、课文翻译《伯牙鼓琴》【注释】①鼓:弹。

②志:心志,情志。

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④善哉:好啊。

⑤巍巍:高大样子。

⑥若:像。

⑦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

⑧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⑨破琴:把琴摔破。

⑩复:再,又。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

当(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真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过了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真好啊,像流水一样浩荡。

”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一辈子都不再弹琴了,(他)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书戴嵩画牛》【注释】①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②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③戴嵩:唐代画家。

④《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⑤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⑥拊掌:拍手。

⑦搐:抽缩。

⑧股:大腿。

⑨乃:却。

⑩掉:摆动,摇。

⑪谬: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⑫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

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共1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共17张PPT)
读准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
shǔ chǔ hào
shǔ
zhóu
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náng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
杜处士对《斗牛图》 “尤所爱”,请你想象一下他的表现 ①他可能这样夸赞这幅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可能这样爱惜这幅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共1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共17张PPT)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 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 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共1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共17张PPT)
汉代画像石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共1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共17张PPT)
现代画家张录成斗牛图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共17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1课 文言文二则 书戴嵩画牛 |部编版 (共17张PPT)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21.文言文《书戴嵩画牛》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

教育部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21.文言文《书戴嵩画牛》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

部编六上语文21.文言文《书戴嵩画牛》知识点+图文详解《书戴嵩画牛》知识点课文主题:《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戴嵩《斗牛图》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注解](1)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2)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3)戴嵩:唐代画家。

(4)《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5)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6)拊掌:拍手。

(7)搐:抽缩。

(8)股:大腿。

(9)乃:却。

(10)掉:摆动,摇。

(11)谬: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12)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

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课文简析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通过引用手法来加以说明本文的中心思想。

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

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

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

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也就是5个字:实践出真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教学课件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教学课件

讲解时注意记好笔记。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拍手
【判断句】
语言描写
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
抽缩 大腿

表修饰
杜处士:虚心接受意
乃 掉尾而斗,谬 矣见。”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
摇动,摇
错了
认为他说得对
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农民
女佣
讲解时注意记好笔记。
☆文言重点
判断句
判断句是肯定或否定事物性质、状况的句子,可译为“…是(不是)…”.
判断句常见的表现形式有:
1.借助“…者,…也”“…者,……”“…,……者也”“…,…也”
表示判断。
举例:此画斗牛也。 (这张画画的是斗牛。)
2.用“为、是、即、乃、则”等词表示肯定判断。
举例: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子生长在淮南就是橘子。)
举例:①“今日不雨,明日不雨”一句中的“雨”,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作动词, 解释为“下雨”。
②“一狼洞于其中”一句中的“洞”,本是名词,指洞穴,在这里活用作动词, 解释为“挖洞”。
讲解时注意记好笔记。
☆文言重点
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词
名词状语是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名词直接置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之前,用以修 饰或限制动作的状态。这种用法扩展了名词的功能,使其既保留了原来的含义,又 扮演了句中新的角色。通过这种方式,名词可以生动形象地描述物体的状态、形状 或方式,使句子表达更加丰富、精准、生动。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仿写: 学习
问 驾车
老师当
, 司机
当问

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21.文言文《书戴嵩画牛》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21.文言文《书戴嵩画牛》知识点+教学设计+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

部编六上语文21.文言文《书戴嵩画牛》知识点+图文详解《书戴嵩画牛》知识点课文主题:《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牧童指出杜处士珍藏的戴嵩《斗牛图》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艺术创作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注解](1)处士:有德才而不愿去做官的人。

(2)所宝:所珍藏的宝贝。

(3)戴嵩:唐代画家。

(4)《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5)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6)拊掌:拍手。

(7)搐:抽缩。

(8)股:大腿。

(9)乃:却。

(10)掉:摆动,摇。

(11)谬:错误。

两牛相斗时,多是“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

(12)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宝贝有数百件。

其中有一幅戴嵩画的《斗牛图》,(他)尤其珍爱,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晾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啊。

牛相斗,力气用在角上,尾巴抽缩在两腿之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在斗,错了。

"杜处士笑笑,认为他说得对。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情应当去问农民,织布的事情应当去问婢女。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课文简析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通过引用手法来加以说明本文的中心思想。

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

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

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

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也就是5个字:实践出真知。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课件)

六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22《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课件)




矣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 ,织当问婢 。”
不可改也。
会写字
轴锦曝矣
➢ “轴”字左边“车”第三笔是“竖”,第四笔是“提”。 ➢ “曝”字左窄右宽,要注意避让,右下的部件不要写成“水”。
理解大意
书戴嵩画牛
所珍藏的(书画)。 计算。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
板书设计
书戴嵩画牛
杜处士爱画 牧童看画
锦囊玉轴 常以自随 晒《斗牛图》
拊掌大笑 指出错误
观察生活 实事求是
杜处士: 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牧童: 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
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 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启示: 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
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知识链接
题跋
写在字画、书籍、碑帖前后有关品评、鉴赏、 记事、考订等的文字。写在前面的称“题”,写 在后面的称“跋”。宋代以来这类文字形成了一 种专门的文体。
学习任务
(1)初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划分长句子的停顿,划 出节奏,读通句子。
(2)细读,把有疑问的地方圈出来。再根据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3)精读,质疑解难,读懂道理,讲述故事。
指戴嵩画的《斗牛图》。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
拍手。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抽缩。 大腿。 现在。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戴嵩画牛》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唐代画家戴嵩的一幅与牛有关的画,以及作家苏轼以此为内容写的一篇小短文。文中主要人物有杜处士和牧童。杜处士热爱书画,珍藏众多,其中戴嵩的《斗牛图》是他的最爱。一日,他晒书画时,牧童看到这幅画后大笑,指出画中的牛斗时尾巴应该是夹紧的,而画中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这是错误的。杜处士听后笑着接受了牧童的意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特长,我们应该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以及保持谦虚、乐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