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象的相关概念
1.2第二章 犯罪现象
(6)恐怖主义犯罪
恐怖主义犯罪主要包括绑架、劫持人
质、劫持航空器、劫持船舶,以及带 有明显政治目的的并严重危及公认的 国际准则的爆炸、暗杀行为
(7)有组织犯罪
20世纪以前,有组织犯罪主要是以家
族自卫的形式出现的。现在,随着家 族的解体,逐步演变为以经济利益为 纽带,并受社会政治、经济形式制约 的职业化犯罪
(1)白领犯罪
指上层社会经济阶层人员在其职业活
动过程中触犯刑法,包括欺诈、贪污、 虚假广告、操纵股票交易、偷税漏税、 滥用权力
(2)环境犯罪
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刑
法通常只对破坏森林、鱼类、野生动物 和饮用水等具有直接经济价值和直接影 响人类生存环境要素的行为予以刑事制 裁。20世纪70年代以后,环保事业迅速 发展,受保护的范围扩大为包括大气层 乃至外层空间、土地、各类水体、一切 生物资源、矿藏和文化与娱乐环境在内 的全部人类生存环境,危害环境及其刑 事责任的范围相应扩大。
第二章
犯罪现象
通过本章学习,把握犯罪现象的概念、
特征;犯罪现象的类型;犯罪现象的 状况
第一节
犯罪现象概述
犯罪现象的概念
犯罪现象的内容
犯罪现象的特性
一、犯罪现象的概念
概念
犯罪现象与犯罪原因
(一)概念
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
内发生的,表现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 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 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各种 客观事实的总括。
农村犯罪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并
且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技术化和现
代化
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手段向男性
化发展
思考题
第一章 犯罪现象
一、发达工业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
(一)新犯罪形态
1.白领犯罪 2.环境犯罪 3.智能犯罪
4.游戏型犯罪
5.因文化冲突而导致的犯罪
6.恐怖主义犯罪
7.有组织犯罪
(二)犯罪人构成
1.白领阶层成员犯罪比例有所上升
2.青少年犯罪人数激增
3.女性犯罪比例上升
4.累犯、惯犯、职业犯比例上升
二、发展中国家犯罪现象的状况
第一章
犯罪现象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犯罪现象概述 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类型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状况
第一节
犯罪现象概述
一、犯罪现象的概念 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中表征、状 述和反映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 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 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 诸经验事实的总括。(3.14拉萨暴力犯罪)
(四)根据犯罪现象的存在状态,犯罪现象 可分为静态犯罪现象与动态犯罪现象
——静态犯罪现象,是指状述和反映犯 罪与犯罪人的具有相对稳定或者恒久不 变特性的诸经验事实。 ——动态犯罪现象,是指反映和状述犯 罪与犯罪人的具有变动不居特性的诸经 验事实。
(五)根据犯罪现象的依附倾向性,犯罪现 象可分为加害犯罪现象与被害犯罪现象
最后,发展中国家青少年犯罪惊人,在 一些实行现代化强行军、社会变迁剧烈 的国家,青少年犯罪尤其突出,并且由 城市波及农村,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 方面。
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 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 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 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 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 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 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岁月匆匆像一阵风,有多少故事留下感动。愿曾经的相遇,无论是锦上添花,还是追悔莫及;无论是青涩年华的懵懂赏 识,还是成长岁月无法躲避的经历……愿曾经的过往,依然如花芬芳四溢,永远无悔岁月赐予的美好相遇。 其实,人生之路的每一段相遇,都是一笔财富,尤其亲情、友情和爱情。在漫长的旅途上,他们都会丰富你的生命,使 你的生命更充实,更真实;丰盈你的内心,使你的内心更慈悲,更善良。所以生活的美好,缘于一颗善良的心,愿我们都能 善待自己和他人。 一路走来,愿相亲相爱的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百年好合。愿有情有意的人,不离不弃,相惜相守,共度人生的每 一个朝夕……直到老得哪也去不了,依然是彼此手心里的宝,感恩一路有你!
犯罪学第二章 犯罪现象
无被害人犯罪
二、概念 是指基于行为人的自愿和彼此双方同意进行的犯罪行 为。 显著的特征是:行为各方都是自愿同意甚至积极参加 的,没有人强迫他们去做他们不愿做的事物。行为的 “被害人”并不认为自己是被害人,他们认为自己是一 个利益交换者,是在利益平等的前提下所做的交易, 交易双方两厢情愿,甚至都是交易的受益者,并不存 在谁是被害人的问题。
危害公共安全的暴力犯罪;爆炸罪、放火罪、决水罪、破坏交通工具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暴力犯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 侵犯财产的暴力犯罪:抢劫罪、抢夺罪
妨害社会管理的暴力犯罪:妨害公务罪、扰乱社秩序罪
妨害婚姻家庭的暴力犯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四、我国暴力犯罪的特点
(一)暴力犯罪数量呈现持续增长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暴力犯罪不断增多,从80年至90年,统计的 发案率增加了两倍。为此,上世纪80年代起曾频繁采用的“严打”模式, 96年我国又实施第二次严打。至今,暴力犯罪仍未得到有效地控制。 (二)暴力手段愈发残忍 由于利益冲突的激化、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的传播,促使暴力犯罪手段 越来越野蛮、越来越残忍,一些犯罪分子心狠,作案手段毒辣,抢劫并 发杀人、凶杀又行强奸,伤害必致死亡,在杀人犯罪中,肢解尸体、碎 尸焚尸时有发生。 商店老板娘被杀害肢解 (三)涉枪犯罪日益突出 涉枪犯罪日益突出,表明犯罪暴力化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剧,是暴力化恶 性升级的表现形式。 涉枪犯罪高发区在沿海、边境地区,如广东、福建、广西、海南以及东 北地区。涉枪案件的犯罪类型主要是抢劫银行及运钞车、抢劫出租车, 绑架、武装贩毒、走私等。
1、美国社会暴力犯罪泛滥 2、研究报告:巴西每天有近50名青年死于暴力犯罪
3、我国2007暴力犯罪现状
犯罪学名词解释
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是一种多变的社会现象。
它是犯罪学的最基本范畴之一。
犯罪动力:即推动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犯罪人: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危害程度达到了刑事法律规定的事实标准的一切人。
犯罪被害人: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
犯罪被害现象:是指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犯罪被害人、被害事件所表现出的与犯罪发生有关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犯罪预测:是指利用预测学的原理和技术,根据历史和现实犯罪的形势及影响因素,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犯罪状况、原因、条件、结构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科学的测定。
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犯罪,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犯罪动力:即推动犯罪发生的内趋力、外诱力及与它们相对应的内控力和外控力等的差力关系的称谓。
犯罪后果:指犯罪行为所引起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一般是指其造成的具有危害性的结果。
犯罪动机:是指引起和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是个人所具有的实施犯罪行为的决意和根据。
犯罪条件:是指有利于犯罪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犯罪的第二位原因,对犯罪的发生不是必然的而是必要的。
犯罪动态:是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犯罪行为:既包括刑法所禁止的行为,也包括其他法律、法规所禁止的违法行为和一切严重不良的行为。
犯罪诱因:是指引发、影响和刺激犯罪人产生犯罪决意的因素,是客观外在的现象。
犯罪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发生的各种食物或现象。
对其可具体理解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凡是能够引起和影响犯罪发生的与抑制犯罪产生的各种因素互相作用,前者形成的合力与后者的合力之差的现象和过程。
犯罪的社会原因:是社会中那些决定、促使、引起犯罪产生的社会因素的总和,是指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引起犯罪的各种具体社会现象。
犯罪学的名词解释
犯罪学的名词解释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以及犯罪预防和控制方法的学科。
它借助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犯罪进行全面且系统的分析和解释。
本文将简要解释一些犯罪学中的重要名词。
1. 犯罪:犯罪是指个人或团体违背法律规定,并且对社会秩序造成危害的行为。
犯罪行为可以包括暴力犯罪(如谋杀、抢劫)、财产犯罪(如盗窃、欺诈)、毒品犯罪、性犯罪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犯罪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其背后的社会、心理和经济动因。
2. 犯罪率:犯罪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区内发生的犯罪数量与总人口或特定群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犯罪率的高低可以反映社会治安的情况,是判断犯罪问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犯罪率的监测和研究,我们可以评估犯罪控制政策的有效性,并对犯罪趋势进行预测。
3. 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是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征、动机以及制约因素等。
通过分析犯罪者的个体差异和心理过程,犯罪心理学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某些人更容易犯罪,从而为预防和治理犯罪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犯罪心理学并不能将全部的犯罪行为归因于个人因素,社会环境和结构因素同样重要。
4. 犯罪预防:犯罪预防是犯罪学的核心任务之一。
它包括了针对犯罪的全面预防措施,旨在减少或消除犯罪的发生和危害。
犯罪预防可以从多个层面入手,如社会层面、个体层面和环境层面。
社会层面的犯罪预防注重改善社会权益分配、提供平等机会和改善教育系统;个体层面的犯罪预防强调提高个体心理健康、增强道德意识;环境层面的犯罪预防侧重于改善城市设计、提高监控技术等。
综合各种手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犯罪预防是保持社会安全和稳定的必要措施。
5. 犯罪控制:犯罪控制是指通过相关机构和法律手段,对犯罪活动进行干预和制约。
犯罪控制可以分为刑事控制和非刑事控制两种形式。
刑事控制是指依法对犯罪行为进行定罪和惩处,通过刑法的威慑和制裁来遏制犯罪活动。
非刑事控制则是通过社会机构和组织,如教育、就业和康复等,对潜在罪犯进行干预和帮助,减少犯罪的发生。
犯罪学讲义 第八章 犯罪现象发生论_群体犯罪现象发生的一般原理
第八章群体犯罪现象发生的一般原理第一节群体犯罪现象发生概述一、群体犯罪现象的概念群体就是一定数量个体的集合。
群体犯罪现象就是一定数量的个体犯罪现象的集合体。
“群体犯罪现象”的概念实际上相当于“总体犯罪现象”的概念。
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采用“群体犯罪现象”要比“总体犯罪现象”更合适一些:——对于实际发生的犯罪现象来说,事实上永远存在着犯罪黑数,没有可能掌握和研究实际上的总犯罪数;——与个体相对的概念是“群体”而不是“总体”。
群体犯罪现象与个体犯罪现象的关系:群体犯罪现象概念是作为与“个体犯罪现象”和“个体犯罪行为”相对的概念而存在的,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与个体犯罪现象比较,群体犯罪现象突出表现出量的属性,也就是具有群体性、普遍性;而个体犯罪现象则具有个别性(或单一性)、特殊性。
它们的社会危害性也不同,前者的社会危害性大于后者。
群体犯罪现象由个体犯罪现象所构成,个体犯罪现象包括在群体犯罪现象之中。
它们之间是整体与部分、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但是,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结构性的有机组合,具有了不同于部分相加为总体的新属性。
二、群体犯罪现象的基本特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犯罪现象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犯罪现象具有阶级性。
犯罪现象具有相对性。
犯罪现象具有暂时性。
犯罪现象具有社会性。
三、研究群体犯罪现象发生的意义在犯罪学中,研究群体犯罪现象的发生,也就是以群体犯罪现象(而不是个体犯罪现象)作为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这样确定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认识犯罪现象的本质。
其次,这样确定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有利于揭示犯罪现象产生的根源。
第三,这样确定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才有可能为科学犯罪学的健康发展提供充分条件,有利于犯罪学学科的发展。
第二节犯罪现象根源犯罪根源回答犯罪的最终产生,关系到寻找犯罪原因和预防犯罪的方向,犯罪根源不仅是犯罪原因论同时也是犯罪学的基本问题之一。
犯罪根源是从犯罪现象产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上进行解释犯罪现象产生的范畴和方法的基本范畴之一。
犯罪学名词解释
罪学:是指将犯罪现象和犯罪人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研究,探究犯罪发生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其核心在于揭示揭示犯罪原因,又称犯罪原因学。
2广义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4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5犯罪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6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犯罪,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有效的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9方法论:是指指导科学研究的思想体系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
10全面调查:又称普查,即对研究对象所包括的全部单位无一遗漏地加以调查。
11抽样调查:又称概率抽样,是依照一定方式和规则,从犯罪现象的总体中抽取犯罪现象的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以其调查结果推论犯罪现象的整体状况。
12典型调查:又称重点调查,即有目的、有计划的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
13个案调查:是对特定的犯罪人、被害人的特征或者某一特定案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和定性分析,据此推论其所代表的同类犯罪行为或犯罪现象。
14统计研究法:是指在科学的犯罪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犯罪现象的数量关系及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
22分类抽样:也叫分层抽样,即研究者根据某种标准首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分成若干类,每类称为一层,然后在各类中按一定比例抽取样本。
23等距抽样:也叫系统抽样和机械抽样,是指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若干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抽样方法。
24整群抽样:是以某种标准将总体分为若干群,将各群编码后,按随机原则,抽取这些群中某些群作为样本。
25非随机抽样:就是研究者根据主观判断和愿望,从总体中选取某些单位作为调查对象的抽样方法。
犯罪学习题参考答案
犯罪学习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填空题1、思辨研究的方法、实证研究的方法、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相融合2、刑法,刑法,违法行为3、落脚点二、名词解释1、犯罪:指以刑法法定为基础的,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一定危害的行为和现象。
2、犯罪现象: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研究对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犯罪原因:犯罪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犯罪原因研究是犯罪学研究核心和主干。
三、判断对错1、对2、错,还有犯罪控制和预防四、简答题1、犯罪学的学科体系犯罪学学科体系一般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的关于犯罪问题的知识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犯罪学学科体系一般分为犯罪学著作体系或者犯罪学教材体系和犯罪学学科群体系两种,它们分别反映了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犯罪学著作体系:从世界范围内看,由于研究者对犯罪学的研究对象认识和研究目的不同,犯罪学著作体系也不尽相同。
北美犯罪学学科体系分为犯罪学概览、犯罪行为的解释、犯罪类型和刑事司法制度四个部分。
我国犯罪学著作体系是从犯罪学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结构来说的,犯罪学主要有犯罪学概述或者导论、犯罪现象论、犯罪原因论及其犯罪控制和预防论四大部分构成。
犯罪学学科群体系:犯罪学学科群体系大体包括:.犯罪学基础理论、犯罪统计学、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社会学、犯罪经济学等学科。
2、犯罪学与刑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关系对犯罪行为进行研究,以达到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最终目的,这是刑法学和犯罪学两个学科共同的特征。
但二者既为不同的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任务方面存在差异。
犯罪学与社会学有着深厚的渊源,两门学科之间既有历史继承关系,也有交叉关系,既存在着相同之处,也有区别之点。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广度远远大于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因为犯罪学仅研究与犯罪现象相关的问题。
而从另一角度来说,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研究的深度大于社会学对犯罪问题的研究。
心理学和犯罪学都研究犯罪行为,所以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犯罪学定稿
犯罪学:就是研究被称为犯罪的现象的科学,研究对象就是犯罪,即实施的犯罪与实施犯罪的人们。
狭义的犯罪学:指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犯罪学:涵盖狭义犯罪学的概念,不仅包括对犯罪现象及其发生原因和规律的研究,而且还包括对控制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认为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控制的学科。
犯罪现象:就是犯罪事件发展、变化中的外部形态和联系。
犯罪原因:指增加犯罪发生概率的各种事物或现象。
犯罪对策: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犯罪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犯罪现象的研究主要有两个视角:一是具体的犯罪事件,二是全部或部分犯罪事件的集合体。
犯罪原因的研究一般从两个思考方向展开:一是个体差异研究,二是社会结构/过程研究。
犯罪对策主要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犯罪。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及犯罪对策。
研究犯罪学的意义:1、认识犯罪。
2、指导刑事政策。
3、促进刑事司法体系的变革与发展。
4、推动犯罪预防与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狭义犯罪学与广义犯罪学之比较:狭义犯罪学包括犯罪人类学,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社会学(犯罪社会心理学、犯罪生态学、犯罪统计学、犯罪文化学)、犯罪经济学、批判犯罪学,广义犯罪学包括了狭义犯罪学的概念,另外还包括对控制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认为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控制的科学。
有刑罚学、监狱学、侦查学、刑事政策学。
分析犯罪学综合性的体现:当代犯罪学更是提出犯罪的多原因论,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趋势愈加明显。
犯罪学便从众多的学科中汲取了营养,成长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学科。
犯罪学是科学发展整体化和综合化的产物,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交叉和渗透导致了犯罪学的产生和发展,而同样犯罪学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自己的独特的研究对象。
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犯罪学属于“正题法则”的学科,犯罪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犯罪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练习]对犯罪现象的认识(小论文)
对犯罪现象的认识人们经常说犯罪是一种社会病态现象,是社会顽症。
要治理犯罪,就像治病一样,要“对症下药”。
“对症”就是找准犯罪原因,“下药”就是找出预防措施,而这里的“症状”就是犯罪现象。
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研究的基本素材和出发点。
犯罪现象是一种社会法律现象,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称。
笔者就犯罪现象所具有的特性在此进行浅析。
犯罪现象具有社会性、法律性、历史性和时空性。
1.社会性(1)从犯罪原因的角度,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病态现象”,是由“多种社会因素综合作用”所决定的。
这些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思想道德、文化法制等因素。
(2)从犯罪对象的角度,犯罪破坏的是社会关系。
马克思:“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
统治关系就是一种社会关系,犯罪从根本上讲是侵害了某一社会关系。
(3)从危害后果的角度,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它具有“社会危害性”。
2.法律性恩格斯:“法律是对一定社会秩序的确定和维护”,而“蔑视社会秩序的最明显、最极端的表现就是犯罪”。
具体讲,犯罪是违反刑事法律规定的现象。
它伴随着法律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法律的消亡而消亡。
非法律意义上的,即道德层面上的侵害行为,在人类社会中自古就有,也会始终存在下去,但它同犯罪行为有着本质的不同。
3.历史性犯罪现象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一定社会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又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消失(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4.时空性(1)时间性犯罪现象是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称。
即犯罪现象在一定时间内表现出一定规律性。
①不同历史时期特征犯罪现象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
由于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阶级结构不同,罪名的定义和罪种的产生发生变化,法律规定罪与非罪的界限有所不同,因而犯罪的质和量也不经相同。
②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性由于犯罪现象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的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犯罪现象的质和量也有很大的不同。
犯罪学名词解释
自考犯罪学名词解释1、狭义犯罪学:是指将犯罪现象和犯罪人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研究,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其核心在于揭示犯罪原因,又称为犯罪原因学。
2、广义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4、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5、犯罪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6、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犯罪,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有效地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7、认识犯罪:就是客观分析犯罪行为及犯罪现象的各种表现形式,科学地认识犯罪现象的事实和本质,并演技和发现犯罪现象与相关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8、刑事政策学:是一门以打击和预防犯罪为目的,研究现行的刑罚及有关制度,探讨如何改善和运用刑罚及有关制度的科学。
9、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结构、功能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10、刑事侦查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检索和运用证据揭露、证实犯罪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11、研究方法:是指基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和目的追求而采用的发现真实和求证真实的手段和方式。
12、犯罪学的研究方法:是指可用以收集、整理、分析能够反映犯罪现象特点、规律、成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状况与效果的资料和各种方法的总称。
13、方法论:是指指导科学研究的思想体系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
14、现场调查法:是贴近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为查明或验证犯罪原因、描述犯罪人的犯罪生涯、分析犯罪文化、提出犯罪预防措施或验证现有措施的效果而采取的研究方法。
15、现场实验法:主要用于推断因果关系,查明某一因素与犯罪发生的关联性或者验证某项预防措施的实际效果。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犯罪学主要知识点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以及犯罪预防的学科。
它对于理解犯罪行为的本质、制定有效的犯罪预防策略以及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犯罪现象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中犯罪的总和。
它包括犯罪的数量、类型、分布、趋势等方面。
犯罪数量是衡量犯罪现象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对犯罪数量的统计和分析,可以了解犯罪的严重程度和变化趋势。
然而,犯罪数量的统计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很多犯罪未被发现或未被报告。
犯罪类型多种多样,如财产犯罪(盗窃、抢劫等)、暴力犯罪(杀人、故意伤害等)、经济犯罪(诈骗、贪污等)、毒品犯罪等。
不同类型的犯罪在不同的社会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趋势。
犯罪的分布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例如,在城市地区,犯罪率通常高于农村地区;在一些贫困地区,犯罪率可能相对较高。
犯罪趋势则反映了犯罪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犯罪趋势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如,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犯罪日益增多。
二、犯罪原因犯罪原因是犯罪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犯罪原因极其复杂,通常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个体因素个体的生理、心理和遗传因素可能影响犯罪行为。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某些人的大脑结构和神经递质的异常可能导致其更容易冲动、攻击性强,从而增加犯罪的可能性。
心理方面,性格缺陷、情绪控制能力差、反社会人格等也可能促使个体犯罪。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犯罪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不平等、贫困、失业、教育水平低下等都可能增加犯罪的风险。
例如,贫困可能导致人们为了生存而采取非法手段获取资源;教育水平低下可能使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家庭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
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破裂、家庭成员的犯罪行为等都可能对个体的犯罪行为产生影响。
3、文化因素文化价值观和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某些不良的文化观念,如崇尚暴力、追求物质享受、轻视法律等,可能助长犯罪行为的发生。
4、经济因素经济状况与犯罪密切相关。
2023年犯罪学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犯罪学”一词是法国人类学家皮纳尔于1879年在其《人类学》中初次提出, 1885年意大利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旳代表作《犯罪学》问世。
此后犯罪学一词被人们普遍接受。
第一节犯罪学旳概念犯罪学是一门跨学科旳、对犯罪现象和犯罪行为进行综合研究旳事实性学科, 它基于对犯罪现象原因和犯罪行为发生规律旳理性认识, 提出意在防止、减少犯罪旳对策和措施体系。
一、犯罪学旳外延(一)菲利旳犯罪学概念犯罪学旳创始人之一, 意大利学者菲利在1882年刊登了其代表作——《犯罪社会学》。
(二)奥地利学派旳犯罪学概念以汉斯·格罗斯、格拉斯贝尔格及塞利格为代表旳一批犯罪学家1.减法: 不一样意菲利将刑法学也包括在犯罪学之内旳思想, 并对刑法学与犯罪学旳区别加以了认真研究。
犯罪学和刑法学旳区别: 事实和实体vs 规范2.加法: 刑事侦查学、监狱学、刑事政策学等均包括在犯罪学之中。
3、评价: 奥地利学派旳犯罪学思想对后来西方犯罪学旳研究及理论构架产生了较大旳影响。
(1)刑法学与犯罪学旳区别旳观点, 后世认同(2)犯罪学和监狱学合为一体旳思想(三)美国经典学派旳犯罪学概念美国经典学派旳代表埃德温·H·萨瑟兰(Sutherland)和其学生唐纳德·R·克雷西(Cressey)提出了自己旳犯罪学概念。
犯罪学: 研究作为社会现象旳犯罪旳科学。
划分出犯罪学旳三个分支学科: 刑法社会学、犯罪原因学及刑罚学。
(四)老式(狭义)犯罪学派旳犯罪学概念老式旳犯罪学派理论都承认犯罪学与刑法学及其他刑事科学是既亲密联络又互相独立旳学科, 彼此不存在包容关系, 并把犯罪学视为研究犯罪原因或重要是研究犯罪原因旳科学。
第二节犯罪学中旳犯罪一、问题旳提出在我国, 由于犯罪学发展旳历史很短, 历史上也缺乏犯罪学方面旳理论积淀, 因而现阶段人们对犯罪旳概念, 重要是从刑法学意义上去把握旳。
问题: 犯罪学上旳犯罪是刑法规定旳应当受到刑罚惩罚旳行为吗?犯罪学从事实(实体)层面来把握犯罪, 而刑法学则着眼于规范(法律)层面把握犯罪。
犯罪学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1】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中表征、状述和反映犯罪原因并呗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
【2】犯罪行为:犯罪学中的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3】被害现象:所谓被害或者被害现象,是指在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由被害人所担受的,状述和反映具有“被害”性质的诸经验事实。
【4】潜在的被害人:又称状态性被害人、生来性被害人、累犯性被害人,是指已经步入或正在步入被害情境,因而具有被害的现实可能,但尚未真实被害者;或者,是指并非纯粹由于一时的偶然原因,而主要是因其本身的性格、素质或者行为的某些倾向性而具有持续性的、现实可能的潜在被害倾向者。
、【5】被害盲点症:是指被害人出于某种迫切的需要和急切的欲望,以致注意力狭窄、判断力减弱甚至轻度丧失理智,对自己所处的危险或面临的风险视而不见的一种状态。
【6】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
【7】犯罪的社会原因:是指引发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其过程,包括宏观层面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与微观层面的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等。
【8】犯罪亚文化: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
【9】微观社会预防:是以社区、群体以及公民个人为单位而进行的预防犯罪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自身的被害可能性,消除犯罪机会和条件。
问答:1、犯罪学的功用犯罪学的功用以犯罪学的特性为基础,是特性与外部事物发生关系过程中所产生的效益。
一般而言,犯罪学具有以下三大功用:(一)认识功能——认识犯罪规律(二)导向功能——指导刑事政策(三)促进功能——促进刑法发展2、犯罪学实证研究的主要程序【1】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类型。
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征嘿,咱今儿就来聊聊犯罪现象这档子事儿。
你说犯罪现象,那可不是啥离咱特别远的东西呀!它就像那阴雨天里突然出现的乌云,让人心里怪不舒服的。
犯罪现象呢,简单说就是那些违反法律规定、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表现出来的情况。
咱打个比方哈,就好比一个好好的社区,突然有人偷东西,这就是一种犯罪现象啦。
犯罪现象有好些特征呢。
首先啊,它具有社会危害性。
这就好像是一只老鼠钻进了粮仓,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损害呀。
犯罪行为可不单单是影响了个别人,而是会像涟漪一样扩散开来,影响到好多人的生活和安全感。
还有呢,犯罪现象具有违法性。
这不是明摆着嘛,犯罪那肯定是违反法律的呀!这就跟你闯红灯一样,明知道不对还去做。
再者说,它具有多样性。
哎呀呀,那真是各种各样的犯罪都有啊!有盗窃的、抢劫的、诈骗的,还有更严重的暴力犯罪呢,想想都让人心里发毛。
你说这犯罪现象咋就不能少点呢?咱这社会多和谐多美好呀,非要弄些乱七八糟的犯罪来捣乱。
这就好像是一锅好汤里掉进了一粒老鼠屎,多恶心人呀!大家都本本分分地过日子不好吗?非要去触犯法律,伤害别人。
咱每个人都得有点责任感呀,要从自己做起,不去做那些违法犯罪的事儿。
也要多留意身边的情况,要是发现有啥不对劲的,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
咱一起努力,把犯罪现象这只“大怪兽”给赶跑!让我们的生活重新变得安宁、和谐、美好。
咱可不能小瞧了犯罪现象,它就像个隐藏的敌人,随时可能冒出来捣乱。
但咱也别怕它,只要咱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把它制服。
咱要相信正义的力量,相信我们的社会会越来越好,犯罪现象会越来越少。
让我们一起为了这个目标加油吧!。
良民犯罪现象
《良民犯罪的思考》人们经常说犯罪是一种社会病态现象,是社会顽症。
要治理犯罪,就像治病一样,要“对症下药”。
“对症”就是找准犯罪原因,“下药”就是找出预防措施,而这里的“症状”就是我们今天要讲到的犯罪现象。
犯罪学研究就是通过对形形色色、许许多多的犯罪现象进行广泛观察和典型分析,总结犯罪特点和规律,寻求犯罪原因和对策。
所以说,犯罪现象是犯罪学研究的基本素材和出发点。
它是犯罪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它与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并称为犯罪学的三大研究对象。
我们首先界定一下犯罪现象的概念。
犯罪现象不同于犯罪行为。
犯罪现象属于宏观层面,指一定时空中表征、装述和反映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结。
本文所要讨论的是一个和我们普通公民密切相关的犯罪现——良民犯罪。
良民犯罪是指原守法良民由于受当今以钱为本的社会风气的影响而一时冲动而进行的犯罪。
我先举几个案例,让大家明白什么叫良民犯罪负债救老人,然后捂死他如果要把我国建国以来的良民犯罪现象进行一次全面梳理,不论所选角度是法理、社会还是犯罪心理,浙江省杭州市的章红彩案恐怕都要排在首位。
2008年5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章红彩死缓。
案件审理过程中,341位村民写下了保荐信,请求法院从轻发落章红彩。
如此戏剧性的场面,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事件本身太过离奇。
事情要从2007年9月18日说起,那天,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发生了一起车祸,74岁的村民丁志灿的左腿被车轮碾过,生命垂危。
肇事司机连忙打电话给车主章红彩,章赶到现场后将老人送到萧山区中医骨伤科医院,并且不停地请求医生:“不论花多少钱,都一定要救活老人!”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老人终于脱离生命危险。
交警部门稍后对这次事故进行了责任认定———司机负全责。
然而,责任认定后,司机却消失了。
章红彩没有去苦寻司机,而是主动承担起了对老人的赔偿,她说她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将老人治好,健康如初。
第五章 犯罪现象的表现与测量
• • • • • •
一、个体犯罪现象与总体犯罪现象 1、个体犯罪现象 2、总体犯罪现象 二、静态犯罪现象与动态犯罪现象 1、静态犯罪现象 2、动态犯罪现象
• • • • • • •
三、犯罪事实构成现象 1、犯罪主体现象 犯罪主体的自然现象 犯罪主体社会现象 2、犯罪对象现象 犯罪被害人的现象 犯罪侵害物的现象
第五章 犯罪现象的表现与测量
•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表现形式
一、概念:一定时空中表征、反映犯罪原因并被犯罪原因所决定, 进而为预防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 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 二、内容: 1、犯罪状况:指一定时空内犯罪的发量及其比率、类型、危 害程度、时空分布以及罪犯与被害人的构成状况. 2、犯罪特点:犯罪现象所表征出来的,发生与加害-被害、 犯罪人-被害人互动过程中的个别或一般的特殊性或共同性. 3、犯罪规律:一定时空中犯罪的升降涨落与犯罪人的变化发 展的一般趋势或必然趋向.
• • • • • •
3、犯罪时间现象 案发的时间现象 犯罪的时期现象 4、犯罪空间现象 地域形态 地域关联
• • • •
5、犯罪心理现象 (1)犯罪心理过程 犯罪意识现象 犯罪情感现象:激情犯罪现象 应激犯罪现 象 • 犯罪意志现象:需要 动机
• • • • • •
(2)犯罪个性特征象征 犯罪个性倾向 犯罪个性心理现象: 性格特征、气质特征、能力特征 犯罪人格障碍现象: 偏执、依赖、强制、表演攻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現象的相關概念
壹、犯罪
1.一般概念
2.法律概念(犯罪是一因故意或過失,而觸犯刑事法令規範,具有構成犯罪
要件該當性、違法性與可責性,應受刑事規範處罰的行為,或稱法定犯罪)★違法性:導致社會侵害(國家法益、社會法益或個人法益),而無阻卻違法事由(如正當防衛、警急避難、依法令的行為及公務上或業務上的正當行為)
★可責性:無責任能力(未滿14歲、心神喪失)或限制行為能力(如年滿80歲、精神耗弱、瘖啞)
★故意行為
★過失行為
3.社會(倫理)概念
★善惡
★自然犯罪(natural crime)、核心犯罪
4.宗教概念
★世俗的犯罪行為(罪惡,sin)
★違反教義
5.階級概念
★統治階級VS被統治階級
6.功能性概念
★嚴重的社會侵害性
貳、犯罪現象的概念
一、犯罪現象的普遍性(涂爾幹之犯罪飽和原則、社會凝聚力)
二、犯罪現象的相對性
三、犯罪現象的結構與過程
1.犯罪主體結構:犯罪人的類型、犯罪主體類型
2.犯罪行為結構:
3.犯罪被害結構:
參、犯罪現象的主要特性
一、普遍性與規則性
二、相對性
三、原因複雜性與多元性
四、刑罰威嚇的弱效性(明確、迅速與嚴厲性)
五、變異性
肆、何謂犯罪學(criminology)
一、狹義的犯罪學
二、廣義的犯罪學
三、科際整合的犯罪學
伍、犯罪學研究的對象與任務
一、犯罪現象(本質、狀況、事實與結構與分類)
二、犯罪原因(人的原因、社會誘發、矯治模式與成效)
三、犯罪預防與對策(三級預防)
陸、刑事司法體系
犯罪統計
壹、犯罪統計之來源
一、官方統計
二、自陳報告
三、被害調查
四、混和式調查
五、犯罪指標調查
貳、犯罪黑數
一、犯罪黑數與犯罪現象
二、漏斗效應
三、犯罪黑數之相關因素
參、犯罪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