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远程公共政策学离线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公共政策学》课程作业

姓名:学号:

年级:学习中心:—————————————————————————————备注:请按上课视频进度完成以下作业。

第二周:作为一门新的科学,公共政策学为什么会出现在二战后的美国?

1)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1933年,以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大崩盘为标志爆发了一场资本主义世界规模的经济危机。危机导致了西方国家通过大量的公共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2)二战后美国社会问题不断增多。二战后,虽然美国的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但各种社会矛盾也十分突出,从而使解决这些问题的公共政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孕育美国公共政策运动。(3)行为主义的发展和各种分析工具的出现。行为主义促成了美国的“新政治科学运动”。同时,系统分析等方法的发展,也促使了公共政策学的产生。

(4)现实的政策辩论促进公共政策(学)的研究,促使各种政策研究机构的存在。在公共政策学产生之时,在美国存在着大量的“思想库”和“智囊团”。美国政策研究组织的兴盛及充足的资金来源,也有利于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5)美国的两党政治使美国具有特有的接受政策替代的文化,也是促使公共政策学产生的重要因素。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属于保守党。这样,选民在投票时在首先要了解两党的公共政策纲领。而两党为争取选民,也必须重视自己的政策纲领。

第四周:政治文化对公共政策有哪些影响?

1、对公共政策体制的影响。由于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信念和价值,表现出特有的规定性色彩,因而势必影响着公共政策体制的塑造,直接并总是体现为公共政策该是什么,该干什么,目标是什么,服务对象是谁,资源如何分配;公共决策体制在什么意义上建立,怎么建立并具备什么样的功能和怎么运行等。但是,任何社会的政治体制最终是由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决定的,政治文化对公共政策体制只是具有相对的作用,而非决定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分析一种社会现象时不能撇开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在推行一种公共政策体制时,也不能离开其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

2、对公共政策运行过程的影响。政治文化作为对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上的反映,影响着公共政策运行系统的稳定性、执行模式的选择和政策执行的效果等。公共政策运行系统的存在与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作为价值取向和心理基础。公共政策执行系统的产生及其运行必须符合人们的政治文化心理需求和价值取向,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公共政策执行系统作为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经过一定法律程序得以合法性规定,使社会公众对之产生相应的政治心理认同,这种认同意味着社会成员对公共政策运行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可与尊重和对公共政策运行系统所确定的行为规则以及政府与公众的政策关系的合法化服从,有了这种政治文化上的理解和支撑,才可能得到社会公众对公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执行人员政策行为的拥护与遵从,否则公共政策执行系统就难以实现高效运转和政治稳定。

公共政策执行模式指的是政策执行主体根据公共政策执行计划所采取的执行程序和执行方式、方法、措施等的总和。公共政策执行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执行人员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政治情感以及执行组织的内部惯例及其政策精神,也应尽可能符合目标群体的政治动机、政治习俗、政治心理等。由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传统的熏陶、环境的塑造和时间的积累而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模式,所以要改变这些习惯和模式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如果政策对行为的调整与他们原来习惯的思想和行为差距较大,则不容易很快接受政策,政策执行也难以迅速达到预期的目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式选择受到政治文化的重大影响,执行主体往往需要在不违背政策精神的前提下选择人们原有或偏好的行为模式执行公共政策,以争取获得广大目标群体的认可与支持。在我国,坚持走群众路线的“上下来去”政策模式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优良传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心理容易为我国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拥护。地区型政治文化不关心政策,没有什么政策知识,极少谈论政策制定及其执行活动,没有参与公共政策的激情或可能性,对公共政策执行表现为政治冷漠,对公共政策执行行为的好坏缺乏监督动力。臣属型政治文化中的人们关注于政策制定,但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行为只有顺从而没有选择,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不法行为或不良行为只有依附而没有抵制的思想观念,对公共政策执行主体俯首贴耳,逆来顺受。而参与型政治文化中的人们则关心政策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全过程,关心公民权利的合法维护,关心公共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有较强的政治参与热情和主体意识,能施加积极有效的政治影响力或压力去制约公共政策的制定及其执行,从而迫使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必须高

度重视目标群体的实际需求与实际反应。可见政治文化的特征及其类型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的影响重大。

3、对公共政策主体的影响。官方的公共政策主体是指政治体制内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一般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和司法机关。非官方的公共政策主体是指政治体制外的、不直接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主要包括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媒以及民间思想库等。政治文化影响的结果会导致政策主体的变化,简政放权、利益集团的形成、各种社会团体的形成、公民通过投票或听证会或使用威胁手段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等,都是政治文化影响的结果。利益集团经常要求政府采取政策行动,他们是政策行为要求的主要来源之一;各种社会团体代表一个行业要求采取或改变政策等等,都将使政治文化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

第六周:社会问题是如何进入政策议程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进入公众和政府的视野,为政府更好的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以医改政策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1、政策问题的界定:“就医难,看病贵”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且影响到所有人的健康问题。所以说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已经被社会上多数人所觉察、认同、感受,已经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突并被社会公众所关注。

2、政策问题的引发:“就医难,看病贵”致使很多家庭返贫,甚至家破人亡。这引起社会公众、媒体、人大代表的普遍关注,普遍认为该问题必须予以解决;政部门和领导预见到这将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关系国计民生,安定团结,建设和谐社会的大问题。制定医改政策并实行是势在必行,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

3、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民主的政治过程。这是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必要条件。在一个民主社会中,能使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有效沟通机制一般有政治组织、代表制度、选举制度、利益团体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在确定议程中,主要途径有:(1)社会中部分团体或者个体主动,政府只是有限介入。(2)政府主动介入发现和解决问题,社会中的团体或个人只是有限介入。(3)政府及社会团体与个人都主动介入。(4)政府与私人、团体都不主动介入。在制定医改政策过程中,应属于通过第(2)种途径使这一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