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21桃花源记导学案(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1 桃花源记【导学目标】1.理解本文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初步感知文章大意,了解“世外桃源”的故事,并能加以复述。

3.反复诵读,达到熟读成诵,体会文章语言简洁而内涵丰富的特点,并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4.发挥想象,改写文章,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课时计划】2课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老师授课,第一课时完成步骤一、二,第二课时完成步骤三、四、五。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在茂盛的桃林中,一位诗人迎面走来,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曾经满怀豪情,心系天下,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

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不逍遥自在;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好不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济与悲哀。

今天,让我们循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花源,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黄发垂髫.(tiáo)便要.还家(yāo) 阡陌..交通(qiān mò) 无人问津.(jīn)间.隔(jiàn) 诣.太守(yì) 刘子骥.(jì)此中人语.云(yù)2.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第一、二学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第一、二学时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1

《桃花源记》(第一、二学时)课题: 《桃花源记》(第一、二学时) 课型预习交流课学习目标: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并正确、流畅地诵读直至背诵。

2、能在自己预习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收获机疑惑。

学习重点:能正确、流畅地诵读。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本文作者,又名,字,(朝代)诗人。

2、我搜集到的有关作者资料:3、学习文言文,一定要练好诵读这个基本功,要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

朗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

1)、新认识的生字:2)、难以把握的字音:4、文言文的朗读需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做到停顿恰当,语调合理。

(提示:先理解字面上的意思,除看注释、查字典以逐句解读而外,还要注意上下文的贯通。

能贯通文意,才算真正懂得了字面上的意思。

)1)、查字典、工具书弄明白的字、词、句:2)、不理解的字、词、句:3)、停顿有困惑的句子:5、低声快读,反复读,直至读熟、会背。

6、文言文的探究式学习有一个由表及里的过程。

表,指的是字面上的意思。

里,指的是文章的思想内容。

这是广义的,不限于归纳主旨,还要把重要句段的内容乃至“微言大义”的字眼和“言外之意”都包括在内。

必要是还应探究写法上的某些特点,以加深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请你在读懂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所得及疑惑。

1)、我的收获:2)、我的疑惑:二、对子组互查,互帮,小组交流。

三、达标测评:1、诵读展示2、《语文问题解决导学方案》p138-139“自测提升”的“基础巩固”部分。

八年级上21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八年级上21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21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翻译全文
2熟读成诵
3了解陶渊明的理想和追求
走近桃源
多媒体展示桃花源诗及图片导入。

自主学习(独学)
1搜集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听读课文,找出重点字词注音并释义
3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出情感)
合作探究(群学)
4齐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
5随机抽出重点语句,指名学生翻译并纠错(要求字词句对应翻译,保留原文风格)
6桃花源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 _”;桃花源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花源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直以来引发了人们的无数想象和向往。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理想中的桃源呢?请以《我梦想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想象丰富,层次清晰)课堂检测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便要还家()及郡下()刘子骥()诣太守()与外人间隔()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及一词多义现象。

3、找出文中的四字成语
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比喻
B 夸张
C 借代
D 对比
5、划出文中表现环境优美宁静的语句;桃园人生活安乐幸福的语句;及民风淳朴的语句。

6、背诵全文
7、《桃花源记》并不是真的存在,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虚拟这样一个桃源呢?它又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方法指导:
学习文言文要多记多背多积累,相信勤能补拙!。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导学案

《桃花源记》导学案第一课时主备:王文清复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社会背景;2、熟读课文;3、借助注释学文言,试译课文前半部分(1-3段),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

二、重点、难点目标3三、自学提纲:1、了解作者和背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伟大诗人。

生于东晋末朝,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展。

做过小官,由于不满官场的丑恶,弃官回乡,这时他四十一岁,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忧愤、饥寒、劳累、赢疾一起折磨着他,六十三岁去世。

后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他拒绝同刘格的来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先听读,在仿读,最后自由读)3、试译课文前半部分(1-3段),要求借助注释翻译。

指导:(1)古文今译的方法:五种(略)(2)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同小组一起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记下来。

补充注释:(1)黄发:指老人。

《诗经•鲁颂I•宫》:“黄发台背。

”郑玄笺:“皆寿征也。

”《尚书•秦誓》“尚猷(犹)询兹黄发。

”垂髫(ti do条):指儿童。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故称。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后汉书•伏湛传》:“髫发厉志,白首不衰。

”(2)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376 —396 )。

(3)落英:落花。

一说初开的花朵。

屈原《离骚》:“夕飡秋菊之落英。

”缤纷:繁多的样子。

屈原《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

”(4)豁然开朗:形容山狭隘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⑸俨(y cn掩)然:整齐的样子(6)阡陌(qi m、m o ):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第1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桃花源记》(第1课时)导学案
③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④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 后遂无问津者:
⑤便舍船: 屋舍俨然: ⑥捕鱼为业: 为具言所闻: 足为外人道:
4.指出下列古今词义不同
芳草鲜美: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学后反思
学法指导栏
学习
目标
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
桃花源记
课题
桃花源记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当堂检测
1.先解释加点的词语然后翻译整句
(1)渔人甚异之: (2)欲穷其林:
(3)林尽水源: (4)仿佛若有光:
(5)才通人: (6)豁然开朗:
(7)黄发垂髫: (8)怡然自乐:
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3.解释一词多义的现象
①见渔人,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②寻向所志:寻病终: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1.填空:《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名_________,字_________, __________诗人,别号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作品。
2.给加点字注音:缤纷( )豁然( )俨然 ( )阡陌( ) 黄发垂髫( )怡然( ) 便要还家( )间隔( )为具言所闻( )邑人( ) 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 ) 及郡下( )诣太守( ) 刘子骥( ) 问津( )
2、展示点评: 要求:在翻译文段时,先指出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然后翻译整句,并为同学答疑解惑。
2、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1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上第21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二一《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重点文言实词,特别是古今异义词。

2、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作者为我们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世外桃源。

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2、走近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3、相关资料陶渊明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避世的因素。

在形式上一反当时华而不实的文风,明朗清新,质朴自然,善于抓住客观事物最突出的特征,淡淡几笔传神的表现它的形象,简洁含蓄而富有韵味,对后代作家有较大的影响。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

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社会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

【自主学习】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阡陌交通( )( ) 黄发垂髫 ( ) 便要还家( ) 及郡下( ) 刘子骥( ) 诣太守( ) 与外人间隔( )2、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 今义:交通古义: 今义:妻子古义: 今义:绝境古义: 今义:无论古义: 今义:不足古义: 今义:开朗: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舍: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寻: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 志: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乃:乃大惊();乃不知有汉();乃悟前狼假寐();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4、通假字便要还家通 , 。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桃花源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2.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3.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4.感知世外桃源的生活。

二、重点、难点1.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2.根据渔人的行踪,理清课文思路,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法指导文言文的学习,应注重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文言语感。

还要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四、问题导引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个叫“世外桃源”的神秘世界,这个世界有怎样的景致?其中的人为什么会来到这里?他们是怎样生活的?读了课文,相信大家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五、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填空。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第一人。

他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

从小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对生活充满幻想,希望通过仕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愿。

自29岁起,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

他不满当时土族地主把持政权的黑暗现实,任彭泽县令时,因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仅80多天就辞官回家,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从此,“躬耕自资”,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

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2.初读课文,解决读音。

垂髫(tiáo)豁然(huò)俨然(yǎn)怡然(y í)邑人(yì)骥(jì)阡陌(qiān mò)诣太守(y ì)3.朗读课文,借助注释,逐段逐句疏通文意。

完成以下3个小题。

例:(1)通假字解释。

①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通“俱”,全部,详细)(2)一词多义解释。

舍:①便舍船 (放弃、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寻:①寻向所志(寻找,动词) ②未果,寻病终(不久,副词)其:①欲穷其林(这、那)②得其船(他,代渔人)乃:①乃大惊(就,于是)②乃不知有汉(竟,竟然)志:①处处志之(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标记、记号,名词)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给)(3)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21桃花源记(第1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过程
学案(学习过程)
导案(学法指导)
一、自学新知: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晋太元中()缘溪行()便舍船()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黄发垂髫()便要还家()间隔()及郡()下诣()刘子骥()
2、抽查课文背诵。
3、抽查疏通文意的情况。
4、交流有关作者的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整理)。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自学指导
1、朗读指导:(1)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2)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2、阅读并理解课文,勾画出文中的难理解的词句留待下节课解决。
初读明确:美乐奇
思路:逢源
访源
辞源
寻源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逢源

访源

辞源

寻源
教学反思
二、合作探究
(一)读通文意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律。
2、教师范读,学生拼读品味,理解想象画面。
3、学生完成自学字音,揣摩情感,韵律。自由朗读。

八年级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 21《桃花源记》导学案 新人教版

桃花源记【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了解常用的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1)了解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伟大诗人。

后人称靖节先生。

他所作的诗文,内容多描写农村生活,表现了优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乐于和农民来往和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乐天知命、消极适世的因素。

开创了文学上的“田园诗派”。

(2)背景: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3)解题:《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小序,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序又可以看成是对诗的说明,用客观记叙的方法,有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

一、诵读课文1、读一读给下列字的注音: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黄发垂髫()及郡下()诣太守()与外人间隔()刘子骥()便要()还家邑()人诣()太守2、学生自读课文(二读)要求:自由朗读,放开声音,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要读出节奏。

3、全班齐读课文(三读),尝试背诵课文。

二、掌握以下重点的字词句意思。

(1).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今义:交通古义:今义: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不足古义:今义:(2).一词多义舍:便舍船()屋舍俨然()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3)通假字便邀还家通,。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二课时根据故事的线索,可把本文分成几个层次?思考每层写了什么内容?第一部分(第1段):写第二部分(第2~3段):写第三部分(第4段):写第四部分(第5段):写二.合作探究 . 展示反馈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林?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渔人在桃花源中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三、归纳总结 . 训练检1 小结。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桃花源记》(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学习内容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如“鲜美、俨然、诣”等,掌握它们的读音、词义。

2、诵读、背诵课文。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3、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二、课前自学1、走进作者《桃花源记》选自《》,作者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又名。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

2、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huò( )然yǎn()然qiān( )mò( ) yì( )太守bīn( )纷垂tiáo( ) 叹wǎn( ) 刘子jì( )语()云便要()还家3、对照注释,解释下列加点字为业:缘溪行:夹岸:落英:渔人甚异:穷其林:平旷:良田美池之属:悉如外人:怡然自乐:所从来:咸:阡陌:先世:邑人:不复出焉:皆叹惋:延至其家:语云:欣然:不足:既出:诣:问讯:4、古今词义辨析鲜美:古义今义交通:古义今义妻子:古义今义绝境:古义今义无论:古义今义如此:古义今义津:古义今义5、一词多义辨析舍:便舍船屋舍俨然寻:寻向所志寻病终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向:寻向所志耽耽相向6、翻译下列句子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④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⑤南阳刘子骥,高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6、你的疑问词语你的疑问句子你的阅读疑问三、课文研讨与交流1、桃花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用自己的词语概括)2、《桃花源记》以什么为线索行文?四、自测自评1、按原文填空(1)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2)桃花源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3)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淳朴友善的句子2、字词意思解释为业:夹岸:杂:异:穷:平旷:属:悉:怡然自乐:咸:问讯:3、句子翻译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 精品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桃花源记》 精品导学案

21 桃花源记 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1.重点文言实词,特别是古今异义词。

2.了解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东晋末年,士族地主把持朝政,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晋恭帝自立称帝,建立了历史上的南朝宋政权。

饱经战乱的人民渴望过上安定的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作,代表了民众的这一心声。

第一课时积累词汇,通译全文。

1. 读准字音。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及郡.下 黄发垂髫.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刘子骥. 诣.太守 2.熟读课文及课下注释,解释词义。

① 古今异义词词语古义 今义 词语 古义 今义资料链接 课时要点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重点难点交通指运输业等妻子指男子配偶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不管鲜美食物味道好俨然形容很像如此这样仿佛似乎,好像不足有欠缺,有缺点缘缘故,缘分延延长津津液②一词多义。

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舍:便舍船()屋舍俨然()寻:寻向所志()寻病终()之:闻之()忘路之远近()遂:遂与外人间隔()遂迷()③根据意思,写出本文成语。

与世隔绝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

后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

()安闲快乐,显得心满意足。

()没有人探求。

()和世俗隔绝。

()明确: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与世隔绝合作探究1.在括号里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

(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

(渔人)具答之。

(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巩固提升用自己的话叙述这个故事,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1桃花源记课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21桃花源记课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

21《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导语二、前提测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的情况。

(1)陶渊明(2)知识卡片《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

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

“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背景介绍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

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塑造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3. 本课字词。

自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正音或解释。

(1)正音。

豁.()然开朗俨.()然诣.()太守垂髫.()刘子骥.()阡()陌交通便要.()还家(2)古今异义词:鲜美:交通:妻子:绝境:无论:缘:延:津: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1.朗读课文。

2.利用工具书及课后注释,笔译全文。

3. 初步感知课文4.语文积累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四、合作探究1. 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有什么作用?2. 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3.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4.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5. 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6. 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7.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8. 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五、疑难解答1. 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2. 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作者笔下的桃源世界?六、拓展延伸请大家用三个词语概括文中的桃花源,可按照下面的句式来回答:桃花源是一个美、乐、奇的世界,那是因为七、达标检测八、作业从书籍中或网上搜集有关世外桃源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初二语文导学案-21桃花源记

初二语文导学案-21桃花源记

第 21 课桃花源记(第1课时)【学习目标】1.能流畅朗读全文,读准字音。

2.能正确写出“妻子”、“交通”、“无论”等重点字词的解释。

3.能结合注释,用现代汉语流畅地翻译全文,积累文言实虚词。

【体验学习】朗读交流1.大声朗读课文。

①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对节奏,做到既能读得优美,又有助于词义的理解。

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②要特别注意读出感情。

本文语言于自然朴质中,也有淡淡的欣喜和忧伤:“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不免要读出欢喜;而“不复得路”,语气则应低沉,读音要有适当的延长。

2.根据知识链接,了解“记”的含义。

新知探究1.结合注释,翻译重点实虚词。

缘.溪行()落英缤纷..()甚异.之()欲穷.其林()屋舍俨然..()桑竹之属.()悉.如外人()黄发垂髫..()便要.还家()无论..魏晋()便扶向路..()处处志.之()2、根据字词解释桃花源记全文,识记文言字词。

综合提升1.朗读下列语句,并写出翻译。

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④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在括号内填入被省略的人称词。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 )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当堂检测】1.翻译重点实虚词。

率妻子..()..()阡陌交通..()落英缤纷欲穷.其林()屋舍俨然..()桑竹之属.()无论..魏晋()便扶向路..()处处志.之()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学习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1.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

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陶渊明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文学家,出身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初二)《桃花源记(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初二)《桃花源记(第1课时)》导学案

21 桃花源记【学习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2、激情展示,阳光参与。

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享受学习的快乐。

【复习巩固】口头翻译课文。

【合作探究】1、探知桃花源①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②感受桃花源的幸福——桃花源幸福在何处?③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2、主题探究。

作者在这篇文章里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拓展延伸】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给桃源人写一封信,谈谈你对和平的认识。

【当堂检测】阅读语段,答文后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②俨然: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②林尽水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1 234.末句中“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方法是()A 比喻B 夸张C 借代D 对比5.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6.这段文字着重写的是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总结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导学案(课时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基本的实词虚词,用现代汉语通畅地翻译本文。

2.朗读、背诵课文。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
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中基本的实词虚词,用现代汉语通畅地翻译本文。

难点: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
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练习
教学媒体黑板导学案
***作者及作品及写作背景简介,初步理解本文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东晋诗人。

名潜,字元亮。

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
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

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

“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
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

两者相互
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照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

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深知无法改变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他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一、自主学习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豁.然俨.然阡陌
..垂髫.邑.人
间.隔语.云诣.太守刘子骥.问津.
(2)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名潜,字元亮, (朝代)著名诗人、文学家,
世号靖节先生,别号。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其诗
自然质朴,意味隽永。

代表作有《归园田居》。

2.二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重点实词
落英
..缤纷欲穷.其林
豁然
..
..开朗屋舍俨然
阡陌
..交通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欣然规.往无问津
..者
二、课内学习
(一)语言积累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课文,疏通生字生词。

(二)师生齐读课文
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音韵铿锵。

朗读指导:
1.要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如“a问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汉,c无论魏晋。

”一句,a句读得略平缓,b、c句要读得有起伏起伏;a句后停顿略久些,b、c句连接要紧凑。

这样读,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

(三)自译全文,遇有疑问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三、课堂检测
1.找出各组中下列哪些字词的意义是相近的
(1)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
(2)缘溪行便扶向路
(3)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4)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5)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
2.解释下列词语古今不同的意义
鲜美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不足
如此
间隔
俨然
3.请找出源自本文的7个成语
4.重点句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5)问如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8)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四、课后作业
1.整理笔记,掌握词解和句子翻译。

2.背诵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